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四念处观

身念处观如音品

观身不净时。先观息入出生灭不可得。次观心心相。若先观色。粗利难解。沉重难轻。若先观心。微细难见。心空无体。托缘妄念。无有实主。气息处中。轻空易解。先观入息从何方来。都无所从。亦无生处。入至何处。都无归趣。不见灭相。无有处所。入息既无。复观出息从何处生。审谛观察。都无生处。至何处灭。不见去相。亦无灭处既无入出。复观中间相貌何似。如是观时。如空微风。都无相貌。息无自体。生灭由心。妄念息即动。无念即无生。即观此心住在何处。复观身内。都不见心。复观身外。亦无心相。复观中间。无有相貌。复作是念。心息既无。我今此身从何生。如是观时。都无生处。但从贪爱虚妄念起。复观贪爱妄念之心。毕竟空寂。无生无灭。即知此身化生不实。头等六分色如空影。如虚薄云。入息气出息气。如空微风。如是观时。影云微风。皆悉空寂。无断无常。无生无灭。无相无貌。无名无字。既无生死。亦无涅槃。一相无相。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名总观。诸法实相。如是观竟。欲得神通。观身四大。如空如影。复观外四大。地水火风。石壁瓦砾。刀杖毒药。如影如空。影不能害影。空不能害空。入初禅时。观息入出。从头至足。从皮至髓。上下纵横。气息一时。出入无碍。常念己身。作轻空想。舍粗重想。是气息入无聚集。出无分散。是息风力能轻举。自见己身空如水沫。如泡如影。犹如虚空。如是观察。久修习竟。远离色相。获得神通。飞行无碍。去住远近。任意自在。是身念处。不净观法。九想十想。及观气息生灭出入空无障碍。亦能获得如意神通。先证肉眼。次观天眼。能见无量阿僧祇十方三世微细色等。亦见众生生死出没善恶业报。皆悉知之。明了无碍。总摄十力十八不共法。能作大身。遍满十方。能作小身。细如微尘。一能作多。多能作一。重能作轻。轻能作重。丑陋作端正。端正作丑陋。长短大小。青黄赤白。悉能变化。虚空作地地作虚空。地作水火。水火作地。能令变作。金银七宝石壁草木。亦复如是。皆能变作。金银七宝。象马车乘。城郭楼橹。宫殿屋宅。房舍灯烛。日月大珠。及如意珠。饮食衣服。床榻被褥。箫笛箜篌。五欲众具。众生所须。尽给与之。然后说法。令入佛道。能自变身。作十方佛身。名字不同。色像差别。亦复能令皆作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顶上肉髻光明。普遍满十方。间无空处。十方远近。如对目前。过去未来。亦复如是。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亦复能作菩萨缘觉阿罗汉身释梵四王诸天身转轮圣王诸小王身。能作四种佛弟子形。男变为女。女变为男。亦作六趣众生之身。如是凡圣众色像。一念心中一时行语言音声。亦复如是亦复能作臭烂死尸缚魔波旬。令舍高慢远离魔业。求佛正道。臭烂尸观。非独系缚波旬魔王。亦能降伏一切淫女。令舍要欲发清净心信求佛道是禅波罗蜜身念不净观法。初修行时。能断五欲一切烦恼。能除五盖。能断十缠。若人修习。如偈所说。

气息轻空风火观  飞行十方无障碍

皮肉筋骨不净观  获得如意大神通

总名八大自在我  一切形色能变化

总名十四变化心  非但变化如上事

能令大地六种动  变十方秽为净土

是身念处不净观  总说如是大功德

若广诸说不可尽  三十七品亦在中

今已总说身念处  种种功德差别法

受念处品

复次禅波罗蜜中受念处观如偈说。

能断一切受  今当更总说

断除三受法  一切受亦尽

三受者。一者苦受。二者乐受。三者不苦不乐受。如十二因缘中说。不苦不乐受。但是无明。有名无色。苦乐二受是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灭坏苦忧悲恼。如是三受和合共成事。不能一一独生烦恼。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受是六根名为六情。外受是六尘。名为六境。内外受名六识。亦名为心思惟分别。如是内外。有三十种六根六尘六识六触六受。是名三十。皆由无明不能了故。贪善恶业。遍生六趣。若能修习戒定智慧。净三毒根。名曰六度。是故论言智度。大道佛从来生死往来故。曰大道智慧。断三受故名为度。是故佛言。净于三毒根。成佛道无疑。一切贪嗔痴。三受以为根。破戒是恶趣门。持戒是善趣门。若修戒定智。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亦得名为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佛无上大菩提门。六根名为门。心为自在王。造生死业时。贪著六尘。至死不舍。无能制者。自在如王。是故名为无上死王。譬如世间五月时雨大恶雹。五谷果树。摧析堕落。人畜皆死。是恶雹雨。譬如金刚。无能制者。断诸善根。作一阐提。是故名为死金刚雨。譬如世间金翅鸟王。飞行虚空四大海中。擒捉诸龙。自在无碍。食啖令尽。无能制者。是故名为死金翅鸟。譬如世间恶转轮王。飞行虚空。遍四天下。擒捉诸王。自在无碍。坏他事业。无能制者。是故复名死转轮王。一切天人王。无能制者。唯除一人。大力神仙。幻术咒师。智如金刚。能伏一切。乃能伏此生死心王。亦复如是。二十五有。无能制者。唯除菩萨。修戒定慧智获得初禅。至第四禅及灭受想定。成就四念处。法忍具足。得大神通。乃能降伏生死心王。一切凡夫及二乘人。不能降伏如是死王。为无常法之所迁故。不能降伏。唯有法大力菩萨生分尽者。乃能降之。无习气故。苦受内苦外苦。内苦者。饥渴悲恼。愁忧嗔恚。嫌恨宿怨。不适意事。怨憎会时。内心大苦。如是等苦。名为内苦。复次求物不得。若得更失五欲众具。爱别离故。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抄劫死亡。若遭恶病。无药可治。必死无疑。忧悲啼哭如是等苦。皆名内苦。闻外恶声。骂辱机刺。内怀忿怒。亦名内苦。外苦者。若为王法所加鞭杖拷楚。牢狱系闭。杻械枷锁。名为外苦。亦名内外苦。若师子虎狼。诸恶毒兽。风雨寒热。如是等。此名为外苦。若自身有病。诸根不具足。名身苦。若为他役使。担负重载。若行远路。中间险难。无止息处。如是等苦。是名身苦。应学慈悲修空。忍之不生嗔恚。于怨憎处。应作是念。是我先世。恼害彼人。今但自责。不应嗔他。虎狼狮子。狂象恶王。亦复如是。于贪求处。应求舍心。不应嗔恼。观恶音声。如空中响。彼声不来。耳不往受。随闻随灭。谁骂谁受。则无嗔恚。闻好音声。称扬赞叹。如前观之。亦不生喜。礼拜供养。一切乐受。应作是念。彼自求福。便于我处。自作功德。不闻我事。不应欢喜。譬如废田。有人耕种。自求报故。地不应喜。复有异人。多持粪秽。毒刺恶草。积种在中。掘凿穿穴。高下不平。彼人自生。如是恶心。地亦不嗔。亦不念彼徒自苦恼。有人问言怨害骂辱。能忍不嗔。是事可尔。礼拜供养赞叹乐受。何以不喜。答曰。彼今虽复供养赞叹于我。后若遇恶缘。即便嗔我。若打若杀。不应生喜。苦受乐受。皆如幻化。无有定相。不应嗔喜。如彼大地。无憎爱心。菩萨欲求无上佛道。应先修学大地三昧。亦应学如虚空三昧。不苦不乐受。亦复如是。不应贪著。应作是念。苦乐中间故。有不苦不乐。若无苦乐。则无不苦不乐。一切皆是无常生灭。不曾暂停。生灭无故。无生灭处。求不可得。如是观时。即无三受。得三解脱。男女等相。亦复如是。如幻如化。无生无灭。不可得故。如身念处。五阴如相。不可得故。无十八界。故无一切受。何以故。六根六尘六识空故。求不可见。名之为空。求亦不得。名之空空。亦无有空。复次禅波罗蜜中。观受念处。无生无灭。无一切受。即是涅槃。观察涅槃。亦不可得。无名字故。即无涅槃。如是观时。初学能断一切烦恼。又得一切宿命通。自观己身现在初生五阴歌罗逻时。生灭不住。亦见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五阴生灭。以身念处天眼力故。住初禅中。能见如是宿命神通。一切生处寿命长短。苦乐受报。饮食衣服。种性名字。生死出没。国土世界。欲性善恶。悉见悉知。现在未来宿命因缘。及一切事。悉见悉知。如过去世。亦知诸天六趣众生三世宿命。知己不异。亦复能知诸佛菩萨缘觉声闻一切宿命。一念心中。称量尽愿。明了无碍。于一切众生中。得自在寿命。随其所感。长短不同。为众生故。现一切身。受一切命。欲度十方三恶道众生。欲度饿鬼。观受念处。住初禅中。用如意通。施美饮食。令其苦息。而为说法。欲度畜生时。观受念处。入初禅时已入第四禅从四禅起住第二禅。用如意神通。令诸众生离畜生业得人天。令其欢喜。而为说法。欲度地狱众生时。观受念处。入初禅时已入第二禅。从二禅起入第四禅。从四禅起住第三禅。以如意通。变化十方阿鼻地狱及诸地狱。悉为天堂。一切苦具。变为璎珞。如其苦息。如第三禅乐。随应说法。欲度福德大力众生时。观受念处及三念。入初禅。初禅起入二禅。二禅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第四禅。住火一切处。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住地一切处。十方大地六种震动。住风一切处。戒定慧香。遍熏十方。住水一切处。现月爱三昧。十方重病苦恼众生。悉得消除。身心安乐。住地一切处。秽恶世界。变为净土。池流华果。七宝庄严。放眉间光。召集十方诸大菩萨。悉求集会。口光顶光。放中间光。集三界天王转轮圣王阿修罗王及诸小王并诸天人。放下光明。普及三涂一切众生。集会听法。悉为受记。受记之法。凡有九种。三乘及六道。是名九种差别受记。如摩诃般若放光论中说。若放顶上肉髻光明。遍照十方。集大菩萨。并集过去多宝佛等。又及十方分身应化无量诸佛十方世界。为一切佛土满中诸佛。移诸天人三涂八难。置于他土。不令在会。无余杂众。当知此会。但说一乘。为一生补处菩萨受如来记。若放眉间大光明。同顶光中事。当知此会。为大声闻密行菩萨过十地入佛境界者受如来记。如法华中说。二种放光受记之法。但说佛果事一乘佛智慧。无余杂众故。不说九道记。问曰。佛大慈悲平等说法。众生普闻。复何意故。说法华时。三变世界八方通同为一佛土。初第一变。八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同于娑婆。上下两方。亦复如是。第二变化。八方各变二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亦同娑婆。第三变化。八方各二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同于娑婆。如是三变。各放眉间白毫光明。移诸天人阿修罗等三涂八难。置于他方。不得闻法。当知如来心不平等。答曰。是事不然。如来智慧。非汝境界。不应难言佛不平等。彼以何故。妙法华会但说一乘顿中极顿诸佛智慧。为大菩萨受如来记。难信难解。是故漏尽二乘人。新发意菩萨及以不退诸菩萨等。疑惑不能解。何况余人。譬如世间转轮圣王。庄严四天下。集诸转轮王。共论圣王事。唯有王边智慧大臣。乃能信解。得近王座。同论王事。诸余恶臣。愚闇无智。则不堪闻。不得同座。何况余小王及诸仆使。而近王座。如来顿教。亦复如是。唯有一生补处无垢大士。得佛智慧。受如来记者。乃得闻之。此会不说引导之教。是故余人不得在座。余人若闻不解故。即生疑谤。堕于地狱。是故移之置于他土。四众五千。亦复如是。譬如阎浮提人眼不得见上界诸天。若得见者。两眼双瞎。薄福德故。不堪见此诸天光明。是故见者两眼双瞎天人阿修罗三涂八难。亦复如是。尚不得见肉眼眉间受记光明。何况闻说受如来记也。若得闻者。则生诽谤。永失信心。断诸善根。作一阐提。将护彼意。不得闻之。譬如世间饥饿病瘦绝食来久薄腹者。不得一往多食干麸及以强饼[起-巳+并]面验酒。一往饱食。必死不疑。五千四众天人阿修罗三涂八难。亦复如是。薄福德故。不堪得闻受如来记。问曰。诸佛神通无量方便。一音说法随类得解。何故移之置于他土。答曰。如汝所问。他土之音。有二义。一者本土。是如来藏。一切众生不能解故。贪善恶业轮回六趣。二者一切众生。无量劫来。常在六趣。轮回不离。如己舍宅。亦名本土。天人阿修罗等薄福德故。不能感见三变座席。复不感闻本无如教甚深妙声。是本无如如来如一如无二如本末究竟等。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余人不解。五千四众天人阿修罗三涂八难。不闻本无如。不得究竟解故。是故名为置于他土。复次五千天人阿修罗及难处。异座异闻。得解薄少。永舍六趣。是故复名置于他土。实不移却。不觉不知。不离本座。物解不同。故言他土。欲重宣受念义。而说偈言。

行者初观受念时  三种受法难舍离

苦受能生诸怖畏  亦生九恼诸怨害

常怀忿难作方便  得怨便时断其命

或净五欲起怨心  或诤名利作怨害

或贪住处获利养  见胜己来欲杀害

或加诽谤恶名流  或时愿人令杀害

是苦受法有三种  内受外受内外受

若欲断除诸苦受  当观怨家如赤子

亦如父母及兄弟  亦如诸师及同学

生生无不从彼生  是无量劫之父母

我旷劫来曾生彼  一切皆是我赤子

此观成时嗔恚尽  获得大慈大悲心

怨家悲叹生悔心  如见父母悉归命

我往昔曾彼受学  一切皆是我大师

或修俗礼及五经  或学出世解脱道

学善法故好名流  忍恼害故得神通

一切皆是我和尚  亦是诸师及同学

应当孝顺勤供养  恭敬供养如佛想

若受上妙五欲乐  人天王处自在乐

三界天王人王乐  无常至时皆碎破

一切乐受是苦本  乐报尽故苦报至

贪受荣华谓是常  爱别离时地狱至

苦乐受尽则无苦  不苦不乐则无生

具五方便除五欲  亦除五盖障道因

五欲五盖烦恼尽  具足五支入初禅

二禅三禅第四禅  还入初禅观五阴

见身如泡空如影  出入息如空中风

见过去世无量劫  诸受五阴生灭空

断五欲故烦恼尽  断五盖故获五通

断五欲故获如意  断五盖故获三明

是故诸佛而说偈  言内外怨贼皆已

除无明父亦灭退  若能断贪诸爱尽

自觉觉他名解脱  诸行魔母既灭尽

无明魔父亦破碎  既断烦恼获六通

立大誓愿度一切  自能断除三受已

亦断众生一切受  得自在受无量命

亦知一切解脱受  知受凡圣九道记

亦受补处如来记  若欲说法度众生

先现希有奇特事  深入禅定放光明

普照十方诸世界  变诸秽恶为净土

七宝行树以庄严  三涂八难悉解脱

等齐人天来听法  以受念处观察之

然后为其演说法  或令世界净秽异

众生各见不相知  形色音声种种别

众生各闻皆不同  各见佛同为说法

都不见他前有佛  虽复差别各各异

能令一时各解脱  随众生寿命长短

能自在受种种命  或见短寿入涅槃

或见长寿无量劫  是受念处初学时

能断苦乐诸系缚  初观诸受内外苦

亦观诸受内外空  不苦不乐受亦空

断阴界入破无明  观三受性非空有

则无系缚无解脱  法性无佛无涅槃

亦无说法度众生  众生与佛一如如

本末究竟无差别  坐道场得成佛道

即是导师方便说  如人梦中得成佛

放光说法度众生  此无佛道无众生

佛法性相亦复然  众生迷惑不觉知

深著苦因不暂舍  诸苦所因贪为本

舍贪求心无相依  见诸受空无生灭

证苦无生苦圣谛  内外假合名为集

无十八界集圣谛  生灭灭已名寂灭

证无寂灭灭圣谛  阴无缚解无邪正

证平等慧道圣谛  四谛无二是一谛

实无差别四种谛  一谛空故即无谛

无谛巧慧佛三谛  一切众生从本来

无生无灭无缚解  五阴如性非明闇

凡夫与佛无一二

三十七品亦在其中。观受念处多故。受念处为主。独称其名(略说受念处竟)。

心念处品

复次行者。初学禅时。思想多念。觉观攀缘。如猿猴走。不曾暂停。假使行者。数随心观。亦不能摄。即作是念。三界虚妄。皆心所作。即观是心从何处生。心若在内。何处居止。遍观身内。求心不得。无初生处。亦无相貌。心若在外。住在何所。遍观身外。觅心方所。都不见心。复观中间。亦不见心。如是观时。不见内入心。不见外入心。不见内外入心。不见阴中心。不见界中心。当知此心空无有主。无名无名行。无相貌。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亦非自生。是是名者。能观心念。心念生灭。观念念生灭。观念念相。不可得故。亦无生灭。如观我心。他心亦然。复观心性。无有心性。无有心性。亦无相貌。毕竟无心。亦无不见心。如是观竟。身心空寂。次第入禅。能起神通。复次菩萨摩诃萨。观心念处。学得一切禅定解脱起如意神通。立大誓愿。度一切众生。应先观其心入初禅。次第入至第四禅。乃至灭受想定。还入初禅心。观念处。内心外心内外心。亦复观察三毒四大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如是观竟。观诸解脱遍一切他心智三昧。以他心智如意神通。亦入天眼宿命漏尽神通遍观中。如是诸神通已观七觉分。住他心智三昧。用念觉分择分觉分及精进觉分遍观十方一切众生心心性欲。用十力智分别之。一一众生。感闻何法。闻何音声。见何色像。于何解脱门。而得解脱。如是观竟。用喜觉分神通三昧。悉令十方六道众生皆大欢喜。用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用如意神通。普现色身。上中下根。随机说法。悉令解脱。此心念处。初修学时。身心得证。自断一切心想妄念诸结烦恼。亦能如已教他人学。但未得神通。不能明力。不识众生种种根性所念各异。不称其机。利益甚少。作是思惟。但是学时。未是说时。不应强说非时之言。若修禅定。获大神通如意自在。得他心智差别三昧。一念悉知凡圣差别之心。通达无量阿僧祇劫过去未来。如现在世。如是学竟。乃可说法。思惟既竟。还入初禅观于身心。空如影。息如空风。心无相貌。轻空自在。即得神通。住第四禅。放大光明。一者色光遍照十方凡圣色身。二者放于智慧光明遍照十方九道凡圣上下智慧。悉能遍知彼是处非处。及知宿世因缘果报。亦如身念处受念处三昧。如是竟现一切身。十方远近。如对眼前。各为说法。悉令解脱。欲说法时。现希有事。悦可众生。令大欢喜。以神通力。十方世界秽恶之处。变为净土。金银琉璃一切众宝。间错其地。充满世界。上妙栴檀。七宝行树。华果茂盛。行列相当。台馆楼橹。城邑聚落。七宝房榻。如意宝珠。光明相照。若日月现。犹如如来所居净土。诸佛菩萨充满其中。各现神通。降伏天魔。破诸外道。或有诸佛。寂然禅定。上下身分。放大光明。犹如段云。遍满十方光明中现一切佛事。或有菩萨。现不思议。四大海水。置一毛孔。水性之属。不觉往来。须弥王置芥子中。亦不迫迮。还置本处。诸四天王及忉利天。不觉不知。三千世界置一毛端。亦不倾侧。一切大众不觉宽迮。如故不异。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一切人天未得道者。及诸声闻小行菩萨。皆得见此不思议事。十方诸佛诸四天王。及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护罗伽等。悉与菩萨对面共语。能以一面对一切面。如镜中像面亦不异然后说法。悉令闻者一时得道。是名菩萨住心念处如意神通如愿三昧。三十七品一切佛法。悉在其中。观心念处本。是故心念处为主。独举其名宣心议。而说偈言。

内心外心中间心  一切皆是心心数

心性清净无名相  不在内外非中间

不生不灭常寂然  非垢非净非明暗

非定非乱非缘虑  非动非住非来去

非是非死非涅槃  非断非常非缚解

非如来藏非凡圣  不了名凡了即圣

行者初学求道时  观察心数及心性

观察心数名方便  觉了心性名为慧

初坐禅时观不净  观出入息生灭相

不净观及出入息  是心心数非心性

观心心数断烦恼  心性即是烦恼性

心数心性平等观  具足禅慧成大圣

不净初学断五欲  久修获得如意通

初观息解假名空  久修飞行无障阂

二观具足成一观  获得三明见三世

身念受念及法念  觉了三念由观心

内假外假内外假  此三假名非实法

心念非假非真实  求了三假当观心

一名心相二名性  三假由相不由性

从无明缘至老死  皆是心相之所造

此假名身及诸受  善不善法及无记

皆由妄念心所作  观妄念心无生处

即无烦恼无无明  心性无念不可观

观四念处心想尽  烦恼尽故即尽智

若观心性了四念  解无生法无生智

无妄念心无缘虑  无杂染故无六道

若人随顺妄念心  持戒坐禅欲求道

如雨彩衣其色变  不证无漏著禅味

不得解脱归四趣  何况破戒无禅定

颠倒乱心著文字  心性清净如明珠

不为众色之所污  譬如清净如意珠

杂色物裹置水中  能令清水随色变

青物裹时水则青  黄赤白黑皆随变

珠色寂然不变异  心性清净如意珠

善恶业杂缘色杂  十善有漏禅生天

行十恶业生四趣  持戒清净修禅智

证得无漏解脱道  从生死际至涅槃

心性寂然不变异  譬如世间如意珠

随人所求皆应现  珠无心相无异念

随所求念悉周遍  心性无体无名字

随学者业凡圣现  若人欲求解脱道

具足十善观三性  心性眼性及意性

具足三信三解脱  观身心空持净戒

证真如解名信戒  观身如影如化生

观心无主无名字  观罪不罪如梦幻

乃至失命不破戒  持戒毕竟证寂灭

速离得相之分别  持戒虽空不杂世

亦不著空随世法  深入涅槃解脱意

不舍世间十善行  获得无漏禅智慧

无定乱心定信时  修四念处断四倒

证四真谛一谛相  是名般若波罗蜜

诸法如性如慧信  若人具足此三信

是人乃可得法施  信施戒闻慧惭愧

是此七财名导师  若不具足此七法

是人不应升高座  既无信证自不知

向众妄语何所说  此人诳自亦诳他

匆匆乱心谤佛说  如富长者自有财

所行法施名实施  若人修道证解脱

如富长者行实施  受者学者皆效此

先学自证如实说  不应匆匆乱后世

佛意甚深难可知  如教修行证乃解

此性虽空无生灭  随喜恶业必有报

譬如虚空无明暗  风云静乱有明暗

若平旦时无风云  日出虚空大明净

若风黑云暴乱起  虚空尘雾大黑风

是虚空性无垢净  不为明暗之所染

众生心性亦如是  生死涅槃不能染

众生心性亦如是  不为断常之所染

众生心性若无常  念念灭坏无业报

众生心性若是常  如空不变无业报

心性亦非非无常  除烦恼故得解脱

生死解脱不失故  若言心性非无常

求道不应得解脱  若舍生死得解脱

当知解脱即无常  若生死性不可舍

当知则无有解脱  若言生死不可舍

此人所说不可舍  若言生死是可舍

此人所说不可依  若言死法不可舍

众生则不得解脱  是义应然何以故

众生非是生死法  众生若是生死法

舍生死则舍众生  众生若是自舍者

亦应自舍解脱法  众生之性即心性

性无生死无解脱  如虚空性无明暗

无有生死无解脱  众生心性如明珠

生死解脱喻如水  万恶万善喻众色

随善恶业种种现  颠倒妄念造善恶

随业受报遍六道  若持净戒修禅智

法身处处皆应现  虽随业影种种现

心性明珠不曾变  舍利弗问一比丘

比丘汝今得解脱  比丘答言舍利弗

我今获得诸烦恼  法今不在于涅槃

亦复不在于生死  若言生死即涅槃

即阴计我是外道  若言生死非涅槃

离阴是我是外道  若言不即不离是

亦非不即非不离  此人具足六十二

悉是邪见外道辈  众生非是众生相

亦复非是非众生  生死涅槃假名说

唯佛与佛乃知此  (略说心义竟)

法念处品

复次菩萨初学坐禅观法念处者。善法不善法无记法。善法者。有二种。一者有漏十善道。及有漏四禅四空定。是世间善法。二者出世间善。无漏四禅四空定四四定灭受想定三十七品。是出世间善法。不善法者。有二种。一者身口意十恶法。二者身口意作五逆罪。复有一人。重于五逆。是人学道。值恶知识。魔鬼入心。常说是言。我解大乘甚深空义。犯四重罪。淫欲炽盛。饮酒食肉。不持斋戒。作如是言。诸法悉空。谁垢谁净。谁是谁非。谁作谁受。作是念已。即便破威仪。破正命。无量众生。懒堕懈怠。不能求道。见此易行恶趣空法。即便破戒。共相朋党。谤佛谤法。骂比丘僧。轻毁一切比丘。令使疑惑悉皆破戒。断诸佛种。罪重五逆。命终悉入阿鼻地狱。常诈称言。我如善根法师。解甚深义。余精进者。悉是胜意比丘。不如我等。如是欺诳。坏众生故。但著恶趣空。实不识佛法。毁三宝故。罪重五逆。大集经中。佛告频婆娑罗王。未来世有诸恶比丘。行淫破戒。饮酒食肉。向四众说。我解如此大乘空义。多领无量破戒眷属。四众无力。不能治之。佛复语王言。我今以此大乘经法。付嘱国王。令治破戒诸恶比丘。王若不治。死入地狱。频婆娑罗王闻已。悉之是名恶法。法行比丘。则不行此破戒恶法。无记法者。一非十善。二非十恶。中间散乱无记之心。善恶不摄。是名无记。复次阿毗昙中。色中一可见十则说有对。无记谓八种。余则善不善。此是十二入。色中一可见者。眼有二入。但见前境。善恶众色不自见。眼根觉是名一可见。若见人等。怨亲中人记之。妄别经久。后得相见时。犹故相识。我曾某处共居。相见余众生非众生色。亦复如是。皆属一色入。是故说言色中一可见。十则说有对者。耳对音声。鼻对香臭。舌对于味。身对众触。意对法。是故说言十则说有对。无记谓八种者。耳根对声。不能相见。不知处所。不见色像。不能记录。亦复不识冤亲中人及余音声非人响声。若眼不见。心意不览。悉不能记。但能相对。譬如有人于说法座下坐。心缘外事。境外境界。眼亦不观。乃至缘座。都不曾闻法师语声。鼻舌身根。亦复如是。不能记录故名无记。设有记者。悉意等三事和合。乃能记之。独不能记。四根对四尘。故言八种不能相记。是故说言无记谓八种。余则善不善者。意法相对。悉能记录善不善事。我曾某处作如是功德若干善法。我曾某处作若干重罪。若干轻罪。我于某处不作善恶。随宜而住。都无所作。我曾某处得若干好物。若干不好物。善不善法。亦复如是。然其意根。都无处所。能悬属正当五尘之事。譬如神龟悬悟密事悉能记录。不名无记。但得名为善不善法心。能总览十二入法。六识由心。意但少分。不能尽知。攀缘计校。名之为心。属当受持。名之为意。是故大集经中。坐禅学道法行比丘。但观三性。一者心性。二者眼性。三者意性。此三法轻利用事强故。复次法念处。内法外法内外法。内法者。是六情。外法者是六尘。名为六境。内外法者。名为六识。亦名六神。名十八界三毒四大五阴十二入十二因缘。悉是其中。今但总说余者。亦摄一切。一切烦恼。无明为主。因眼见色。生贪爱心。爱者即是无明。为爱造业。名之为行。至心至念。名之为识。识共色行。名曰名色。六处生贪。名为六入。因入求受。名之为触。念色至法。名之为受。贪著心者。即名为爱。四方求觅。名之为取。如是法生。名之为有。次第不断。名之为生。次第断故。名之为死。众苦所逼。名之为恼。乃至识法因缘生贪。亦复如是。如是十二因缘。一人一念中心。悉皆具足。名为烦恼。生老病死。十二因缘。非是解脱。夫解脱者。因眼见色。生贪爱心。名为无明。为爱造业。名之为行。未睹色时。名为独头无明。亦名无始无明。亦名不共无明。若眼不对色。则不能生爱。无伴共合故。无爱行二法。不能于中种识种子。是故名为无明。独头无明。不共无明。二乘声闻。及诸行人。初入道者。不能断此无始无明。诸佛菩萨。及二乘行人。但断有始共伴。无明共爱合故。名之为伴。能作行业。名为始生。是身初因。是故为无始无明。无明为父。爱心为母。行业和合。生识种子。亦得名为种识种子。种未来身故名为种。名色是芽故名生。如是别知乃能断除。求解脱者。应观察生死父母。断令皆尽。不令有余。夫观察者。眼见色时。应作是念。空明根尘。意识属当。妄想和合。共生眼识。睹众色像。假名为眼。复作是念。何者是眼。空是眼耶。明是眼也。尘是眼也。意是眼也。为当识独生名为眼也。眶骨是眼也。精泪是眼也。瞳人是眼也。若空是眼。无色无对无所见故。不应是眼。若明是眼。无根无觉无所知故。不应是眼。若根是眼。精泪瞳人。匡骨白异。空明未现。睹不见色。空明设现。精盲之人。眼不破。不能见色。当知空明及根。都无有眼。若色是明。色性无知。不能自见。空无生处。无情无对。不与根合。当知色尘空无有眼。何以故。假使根尘对。空明不现。意不属当。即不见色。当知根尘空无眼。复作是念。意是眼也。若意是眼。能见色者。盲瞎之人。意根不坏。不能见色当知无眼。假使不盲有眼之人。眼不对时。意根不坏。不能见色。以是定知意非是眼。意空无根。无生无灭。无名无字。眼空无根。无有生灭。亦无眼名字诸因缘故。无集无散无识名。如是观时。不见眼始来处。无始法亦无。求无始法。不可得故。名曰无始空无。有无始可破故。亦无无始空。为世流布故。名为方便慧明解。无始空是名方便慧。无始空亦无。无无性亦无。名之为慧性。若破和合。共伴无明。是方便智。若破无始无明。名之为度。故名为智度菩萨母。方便慧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万行。得蒱蔬则生如来家故。名不生生。更有一解。若断有始和合无明。是名无生。若知无始无明。能断能知。无所断故。是名无生法。名之为慧。是名中慧。破有始无明。名为尽智慧。亦得名为尽智。有为烦恼尽故。名为尽智。断无始无明。名为无生智。若知无无始则无始空。名无生法忍。无法亦无不见。不无无亦不有。是观无明生亦无。亦不见无性。不见无无性。亦非是不见。非非无所见。无有无所见。亦非非无。有无所见。不名有所得。不名无所得。名为如如性。无生法忍慧非智之所及。十八种空智所能摄无名可说故。亦非是无明。是故佛言五阴之法。既非是有。亦非是无。不断不常不在中道。无空无无相亦无有无作。不合亦不散。名相法亦无。既见有众生。不见无众生。涅槃非是有。亦复非是无。是名法念处。虽知诸法尔。精进禅定。苦行求佛道。不堕恶趣空。誓度一切众。其心不退转。更略说。复次眼见色时。即反观察内求觅眼。谁能见色。何者是眼。从何处生。如是处生。如是观时。都不见眼。亦无生处。亦不见。亦无生。名无字。都无明貌。复观于色。从何处生。谁使汝来。如是观时。不见生处。亦无使来者。求其生处。不可得故。如空中影。如梦所见。如幻化。无生无灭。即无有色。无所得故。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六识为枝条。心识为根本。无明波浪起。随缘生六识。六识假名字。名为分张识。随缘不自在。故名假名识。心识名为动转识。游戏六情作烦恼。六识缘行善恶业。随业受报遍六道。能观六根空无主。即悟诸法毕竟空。观妄念心无生灭。即断无始无明空。解六识空得解脱。无六识空无缚解。何以故。六识非有。亦非空。无名无字无相貌。亦无系缚无解脱。为欲教化众生故。假名方便说解脱。解脱心空。名金刚智。何以故。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无生灭。无名字。无相貌。无系无缚无解脱。一切结无障碍。假名说为金刚智。更总说心作。二分名心相。二分名心性。相常共六识行心性毕竟常空寂。无有生灭。无三受则无一切诸烦恼。复次修行者。欲破业障诸烦恼。作如是思惟。由我有身故。诸业聚集生。我今此身。从何处来。本无从何生谁之所作。如是观时。即知此身因过去世无明行业和合聚集。而来生此。我今不能见过去世造业因缘。但观现世从生已来所作善恶。比知过去。作是念竟。观我现在世杀生偷劫邪淫善恶及无记心。先观淫欲。爱境强故。我于某处某年某时。共某甲。谁使我作业。在何处。业若属我遍身。内外中间。观察都不见业。业若在身外。在何方所。遍观察之。都无处所。既不见业观造业心。业若与心俱。心念念灭。业亦应灭。如是观时。亦不见不灭。初念见和合。观察即空。无念无灭。默然正定。念起即更观数数重观察。不念见和合。念生不复生。既无妄念心。则无现在世。过去亦尔。复作是念。心行若无常。我亦无业报。何以故。念念灭尽故。心行若是常。我亦无业报。何以故。常法如空。不变易故。但虚妄念如梦所见。无作梦者。何况见梦法。心相如梦者。诸行如梦法。无梦无梦法。亦无观梦者。梦非是生灭。亦非无生灭。观梦者亦然。观察心相及行业。不断不常观亦尔。是名观心相破一切业障。名之为解脱。即观心性时。心性无生灭。无名无字。无断常。无始无原。不可得。当知无心无无心。亦无心名字。如是观察竟。坐禅眼不睡。觉观不复生。次第入诸禅。观身如泡影。次第发五通。获得如意通。誓度众生。是名字脱也。

坐禅修觉意

复次修法念处。应勤坐禅。久久修习。得一切定解脱三昧如意神通。发愿誓度一切众生。先观众生感闻何法而得入道。若修多罗。若优婆提舍。若毗尼。若阿毗昙。若布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若说三毒对治之法。若四大。若五阴。若十二入十八界。若十二因缘。若四念处。若四禅。若四真谛。若不说法直现神通。若疾是迟是处非处。如是各各感闻。不同色像音声。名字差别。各各不同。皆得圣道。或有众生。不可教化。假使说法神通变化无如之何。或有众生。若先说法。及现神通。不能生信。要先同事自恣五欲。及余方便破戒之事。欲心得息。随应说法。即可得道。如是观竟。示诸众生。一切世事。应可度者。乃得见耳。余人不见。如是筹量。观弟子心。而为说法。是名好说法。不令著机。十号中名修伽陀佛。如是观察入初禅。初禅起入二禅。二禅起入三禅。三禅起入四禅。四禅起入四空定。四空定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住第四禅。观四念处。入法念处三昧如意神通。十方世界六种震动。放大光明。遍照十方。诸大菩萨三界人天悉来集会。四念处力。能令大众各见世界净秽不等。各不相知。现不思议神通变化无量种异。感见佛身。亦复如是。于一法门。无量名字。差别不等。现无量身。为众说法。各不相知。独见一佛。一念心中一时说法。见闻虽复各不同。得道无二。只是一法。是名菩萨法自在三昧。法念处成就故。三十七品亦在其中。但法念处为主。独称其名。总说法念处竟。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