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毗尼关要

毗尼关要卷第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清金陵宝华山律学沙门 德基 辑

○第九异分取片谤戒

总释同前。

缘起处。

佛在耆阇崛山。

起缘人。

慈地比丘从耆阇崛山下。见大羝羊(即牡羊也)。共母羊行淫。即将羝羊比沓婆摩罗子。母羊比慈比丘尼。语诸比丘。我先以闻无根法谤沓婆摩罗子。我今亲自眼见沓婆摩罗子与慈比丘尼行不净行。诸比丘问知其故白佛。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以瞋恚故。于异分事中取片。非波罗夷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欲坏彼清净行。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知是异分事中取片。是比丘自言。我瞋恚故作是语。作是语者。僧伽婆尸沙。

释义 异分事中取片(十诵云。异分者。四波罗夷是。若犯者非沙门。非释子失比丘法。故名异分。不异分者。十三事乃至七止诤法。若犯是事。故名比丘。故名释子。不失比丘法。是名不异分。片者。诸威仪中事。(文)谓沓婆摩罗子在耆阇崛山下。与女人共立而语。此是威仪中细小之事。慈地见之。将非比丘法而谤。故云诸威仪中事 善见云。余分者。沓婆是人。羊是非人。以羊当沓婆。是名余分。或云余分。余即非波罗夷事。以余事而当波罗夷也。非波罗夷下。前已释明)。

犯缘同前。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不犯波罗夷。言犯波罗夷。以异分无根法谤。僧残。

若比丘不犯波罗夷。谓犯僧残。乃至恶说。以异分无根波罗夷法谤。僧残。

若比丘犯僧残。彼谓犯波逸提。乃至恶说。以异分无根波罗夷法谤。僧残。

若不清净人与不清净人相似。

若不清净人与清净人相似。

若清净人与不清净人相似。

若清净人与清净人相似名同姓同相同。以此人事谤。彼以异分无根波罗夷法谤。皆僧残。

若见本在家时。犯淫盗五钱若过五钱。若杀人。便语人言。见比丘犯淫盗若杀。

若闻本在家时。犯淫盗杀。自称得上人法。如是以异分无根波罗夷法谤。说而了了。僧残。

不了了。偷兰遮(余并同前。故不繁出)。

○第十破僧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结罪同。大乘同制。若僧轮未破。即恶心瞋心。僻教戒摄。若僧轮破。则成逆罪。

律摄云。由僧伽事及邪智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耆阇崛山。

起缘人。

提婆达多自欲害佛。复教阿阇世王弑父。恶名流布。利养断绝。通己五人家家乞食(提婆达多者。又云提婆达兜。此翻天授。亦云天与。谓父母从天乞故。又翻天热。以其生时人天等众心皆惊热故。略云调达。是佛堂弟。阿难亲兄。博通内外经书。有三十相。短佛六寸。四月初七日生 阿阇世王。秦言未生怨。母怀妊。未生之日。已有恶心于瓶沙王。故名未生怨也。旧翻无指。初生时。相师云是王怨。王令升楼扑之。不死。但损一指。故名无指也 普超经云。阿阇世王从文殊忏悔。得柔顺忍。命终入实吒罗地狱。即入即出。生上方佛土。得无生忍。弥勒出时。复来此界。名不动菩萨。后当作佛。号净界如来 通己五人者。一三闻达多。此人智慧才高。即居于首。二骞茶达婆。是调达亲友。三拘婆离。是调达弟子。四迦留罗鞮舍。是人姊妹有七人。皆为比丘尼。有大势力。调达为主。故云通已五人)。诸比丘闻白佛。佛以无数方便。诃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不得别众食。听齐三人食。所以然者。有二事利故。为摄难调故。为慈愍白衣家故。何以故。恐彼难调人故。自结别众以恼众僧。调达即生此念。未曾有。瞿昙沙门乃断人口食。我宁可破彼僧轮。我身灭后。可得名称。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力。智慧无碍。而调达能破彼僧轮。我等今有五法。亦是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胜法。我等尽寿乞食。尽寿着粪扫衣。尽寿露坐。尽寿不食酥盐。尽寿不食鱼肉。以此五法。教诸比丘。令其信乐。诸比丘闻白佛。佛言。调达今日断四圣种。以无数方便诃责。当知破和合僧甚恶。得大重罪。在泥犁中。一劫受罪。不可救疗。告诸比丘。听僧与调达诃谏。舍此事故。白四羯磨。为诸比丘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欲坏和合僧。方便受坏和合僧法。坚持不舍。彼比丘应谏是比丘。大德。莫坏和合僧。莫方便坏和合僧。莫受坏僧法坚持不舍。大德。应与僧和合。与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迦婆尸沙。

释义 和合者。同一羯磨。同一说戒。僧者四比丘。若五若十。乃至无数(坏者即破也)。破有十八事。法非法(谓八圣道是法。说是非法。五法是非法。而言是法也)。律非律(八圣道是律。说言非律。五法非律。说言是律)。犯非犯(不剃发剪爪。佛说犯戒。而言爪发有命。有剃剪犯 剃发剪爪。是佛所制。律云。半月一剃。此是恒式。涅槃经云。头须爪发。悉皆长利。是破戒之相。非犯说犯者。佛不制心戒。而说心起三毒。即是犯戒)。若轻若重。有残无残(如优钵罗龙王。以摘树叶故。罪不可忏。因此便言。杀草木者。一切是重。重说轻者。见须提那达尼吒等。以先作故。不得重罪。便言淫盗等是轻)。粗恶非粗恶(谓初二篇是粗恶罪。言非粗恶罪。下三篇非粗恶罪。而言是粗恶罪。上准萨婆多释)。常所行非常所行(十诵云。常所行事者。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藏自恣。立十四人羯磨。十四人者。大沙门百一羯磨云。一能作法人。二能分卧具人。三能敷卧具人。四能分僧饼人。五能处分差请人。六能分处沙弥人。七能分僧粥人。八能处守园人。九能分僧衣人。十能分雨衣人。十一主分药人。十二昼夜掌僧物人。十三掌僧粗物人。十四掌守住处人)。制非制(僧祗云。若比丘于十二事。戒序。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尼萨耆。九十波夜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众学法。七灭诤随顺法。不制者制。制者便开。是名制非制)说非说(八圣道是佛所说。而言非佛所说。五法非佛所说。而言是佛所说)。是为十八住。破僧法者。即住此十八事是(是为方便受坏和合僧法)。坚持不舍(正明依事制戒。律摄云。于破僧事。坚执不舍者。既思众破。摄化门徒。自守邪宗。多求恶党。故坚持不舍也)。彼比丘应谏是比丘。大德莫坏和合僧。乃至坚持不舍下(乃屏。处谏劝。令除恶见。舍离邪法)。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下(显和合胜益。同一师者。谓如来是我等大师。种种姓出家。咸称释子。同学十分教。教体无别故。善见云。同有二义。一者心同。二者身同。心同者。心同法。身同者。共一和合。布萨云。何不同身。虽共一处。心行外法。是名身同心不同也。如水乳合者。谓事理和合也。水乳和合。即同一相一味。事与理一相无差。同得解脱。故云如水乳合也)。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谓于贪瞋痴。善能调伏。于胜法中。善能精修。令佛教法得流通故。住于八圣法中。依此法故。能获胜果。故曰于佛法中增益安乐住也)。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此谓屏处谏劝也)。彼比丘应三谏舍此事故(此谓僧中羯磨谏也)。乃至三谏舍者善(谓不犯本罪)。不舍者(违谏成犯)。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欲破僧心。二受持破僧法。三僧中如法三谏不舍。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方便欲破和合僧。受破僧法坚持不舍。彼比丘当谏此比丘言。大德莫方便破和合僧。莫受破僧法坚持不舍。大德当与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大德可舍此事。莫令僧作诃谏而犯重罪。若用语者善。

若不用语者。复令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王若大臣种种异道沙门婆罗门求(异道沙门者。即外道出家者是。沙门乃出家之总名也。求者即求听纳谏。此谓屏处谏也)。若余方比丘闻知其人。信用言者。应求。若用言者善。若不用言者。应作白。作白已应更求。大德我已白竟。余有羯磨在。汝今可舍此事。莫令僧为汝作羯磨更犯重罪。若用语者善。不用语者。应作初羯磨。作初羯磨已。应更求。若用语者善。不用语者。应作第二羯磨。作第二羯磨已。应更求。若能舍者善。若不舍者。与说第三羯磨竟。僧残。

作白二羯磨竟舍者。三偷兰遮。

作白一羯磨竟舍者。二偷兰遮。

作白竟舍者。一偷兰遮。

若初白未竟舍者。突吉罗。

若一切未白。方便欲破和合僧。受破和合僧法坚持不舍。一切突吉罗。

若僧为破僧人作诃谏羯磨时。有比丘教言莫舍。此比丘偷兰遮。

若不诃谏。突吉罗。

若比丘尼教言莫舍。尼偷兰遮。

未作诃谏尼教莫舍。突吉罗。

除比丘比丘尼。更有余人教莫舍。尽突吉罗(余人即三小众)。

第三分云。提婆达多行筹曰。谁诸长老。忍此五事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者捉筹。于是五百新学无智比丘捉筹。随调达去。舍利弗目犍连说法。现神通将还。佛令作偷兰遮忏悔。又云。有二事破僧。妄语。相似语(妄语者。非佛所说言佛所说。相似语者。谓制五法。彷[佛]佛语)。复有二事破僧。作羯磨取筹。若一比丘乃至二人三人。虽求方便。亦不能破僧。亦非比丘尼等能破僧。若此众四人若过。彼众四人若过。行破僧筹作羯磨。是为破和合僧。泥犁中受罪一劫不疗。能和合者。得梵天福。一劫受乐。

五分云。我不见余法坏人道意如名闻利养者。调达所以破僧。为利养故。调达成就八非法故破僧。利不利。称无称。敬不敬。乐恶随恶知识。有四事名破僧。说五法。自行筹捉筹。于界内别行僧事。复次若王若大臣若余六众。令僧不和合而非破。若一比丘乃至七比丘不和合。亦非破。若不问上座而行僧事。是即不和。亦非僧破。若不共同食。于食时异坐。斗诤骂詈。亦不名破。要于界内八比丘以上。分作二部。别行僧事。乃名为破。是中主者。一劫堕大地狱。不可救。

十诵云。破僧有二种。破羯磨。破法轮。破羯磨者。一界内别作布萨羯磨。破法轮者。轮名八圣道分。令人舍八圣道。入邪道中(言法轮者。能运为义。谓运行人直至涅槃。由八圣道。能得沙门四道果故。又轮者摧坏为义。谓如来以所证之法。转度与他心。能坏一切众生烦恼。名之为轮也。如轮王宝能坏能安。法轮亦尔。坏烦恼怨。安住谛理。入邪道中者。谓五法非趣涅槃正道。是调达师心制法。摄化门徒。令失正智。增长邪见。故云入邪道中也)。萨婆多云。破僧轮。破羯磨僧。有何差别。答有种种差别。破僧轮。破羯磨僧。俱偷兰遮。而破僧轮犯逆罪。偷兰不可悔。破羯磨僧不犯逆罪。偷兰可悔。又破僧轮入阿鼻狱。受罪一劫。破羯磨僧不堕阿鼻狱。破僧轮下至九人。破羯磨僧下至八人。破僧轮一人自称作佛。破羯磨僧不自称作佛。破僧轮界内界外一切尽破。破羯磨僧要在界内别作羯磨。破僧轮必男子。破羯磨僧男子女人二俱能破。破僧轮破俗谛僧。破羯磨僧。俗谛僧第一义谛僧二俱能破。破僧轮但破阎浮提。破羯磨僧通三天下。

比丘尼僧残。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初谏便舍。若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法别众。法相似别众。法相似和合众。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一切未作诃谏。若破恶友恶知识。若破方便欲破僧者。遮令不破。若破方便助破僧者。二三人羯磨。若欲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为僧。为塔。为和尚同和尚。为阿阇黎同阿阇梨。为知识作损减。作无住处。破者不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善见云。最初犯者。调达是也。问曰。余戒最初不犯。调达亦应不犯。答曰。以众僧三谏不舍故。所以犯罪)。

○第十一党恶破僧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所由之事及起烦恼如上。

缘起处。

佛在耆阇崛山。

起缘人。

提婆达多故执此五法。复往教诸比丘。诸比丘谏调达。时调达伴党语诸比丘言。汝莫谏提婆达多(云云)。诸比丘白佛。佛令僧作诃谏白四羯磨已。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伴党。若一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是比丘语彼比丘言。大德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语比丘。律语比丘。此比丘所说。我等喜乐。此比丘所说。我等忍可。彼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说。言此比丘是法语比丘。律语比丘。此比丘所说。我等喜乐。此比丘所说。我等忍可。然此比丘非法语比丘。非律语比丘。大德莫欲破坏和合僧。汝等当乐欲和合僧。大德与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释义 顺从有二。一法顺从。以法教授。增戒。增心。增慧。讽诵承受(此名三无漏学。增戒者。戒防身口恶。净修身口。无法不尽。增心者。心息于垢。无法不周。增慧者。明见法相。根本除恶。又增戒者学律藏。增心者学契经。增慧者学阿毗昙。经中有三修。修戒修心修慧。修此三学。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故知学此三学。摄一切学)。二衣食顺从者。给与衣被饮食卧具医药。伴党者。若四若过四(即乃至无数也)。是比丘语彼比丘言(此非法群党。而遮如法者谏劝)。大德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语比丘。律语比丘(律摄云。法语者。语辞圆足。律语者。合理无差。能引实义。名曰法语。出柔谏言。名曰律语)。此比丘所说我等喜乐。此比丘所说我等忍可下(明依事制戒。律摄云。彼所作事。咸称我心)。彼比丘言(如法比丘)。大德莫作是说。乃至非法语比丘非律语比丘下(劝随正部。舍背邪宗也)。大德莫欲破坏和合僧。乃至增益安乐住下(显破僧罪。固不小。和合僧。功德难思。义如前释)。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作非法群党。二受持非法。三僧中如法三谏不舍。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作非法群党。语诸比丘言。大德汝莫谏此比丘。乃至我等忍可。诸比丘应谏。乃至增益安乐住。可舍此事。勿为僧所诃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当作白。白已当语彼人言。我已白。余有羯磨在。汝可舍此事。勿为僧所诃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当作初羯磨。作初羯磨已。当语言。我已白及初羯磨。余有二羯磨在。如是乃至第三羯磨竟。僧残。

余得罪轻重。并同前戒。

十诵云。若一比丘被摈。而四比丘随之。名为破僧。若多知多识多闻大德。明解三藏义人。不应与作不见摈。若摈。得偷兰遮罪。近破僧故。又云。若一人摈一人。突吉罗。一人摈二三四人。随二三四突吉罗。二人三人摈二三四一人。得罪亦尔。若四比丘摈四比丘。得偷兰遮。以破僧因缘故(问一比丘被摈。四比丘随之。名为破僧。此破僧罪属能摈耶。属所摈耶。属随者耶。答若能摈者如法。则罪属所摈及随摈人。若能摈者非法。则罪属能摈者及僧。然如法比丘虽枉受摈。决不在界内别行僧事也。又问若多知多识等。不应与作不见摈。则此等人有过。岂便可容恕耶。答多知识人有过。虽非可容恕。但须善权诱劝。令其见罪。若辄作羯磨。必致破僧之咎。故得罪尔)。比丘尼僧残。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初语时舍。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法别众。法相似别众。法相似和合众。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一切未作诃谏舍。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十二驱摈不服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即因利求利。经理白衣等戒名污他家。邪业觉观邪命自活等戒名行恶行。言僧有爱恚等。即谤僧戒摄。

律摄云。由受用鄙事故。而行污他家。由家悭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须达多长者。见佛闻法。便获初果。为佛造寺。欲择好处。祗陀太子亦云逝多太子。有园甚好。长者遍布金钱就买。一处未遍。太子曰。金未遍处还我。当为佛作寺门。世尊到寺赞叹。欲为咒愿。太子作是念。惟愿世尊。先说我名。世尊知已。随太子心。告言。此祗树给孤独园。梵语祗陀。此云战胜。以战胜时生。喜以为名也。今单言祗者。取文省故。给孤表德。谓常给施孤独。本名须达多。盖祗陀施树。给孤买园。兼二为名。举国令远人知。称园令近人知。故云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也)。

起缘人。

时䩭连村有二比丘。一名阿湿婆。二名富那婆娑(䩭连村者。迦尸国之邑名。十诵云。黑山土地。梵语阿湿婆。此云马师。梵语富那婆娑。此云满宿 善见云。马师满宿。于六群中。最为上座。本是田夫。同作田辛苦。共相论言。我等作田辛苦。可共出家。于佛法中。衣食自然。同伴答言可尔。即就舍利弗目连出家。与受具足。诵波罗提木叉竟。满五夏。离师异住。常好种华 萨婆多云。马宿井宿。恒造恶业。佛常教化。都不信受。佛记二人。命终生龙趣中。彼亦自见。于十指端。有十道水。将欲流出。便作是念。我等决定当生龙中。佛复记云。此二人已种独觉菩提。于当来世。定成独觉也)。在䩭连村行恶行污他家。彼作如是非法行。自种华树。教人种华树。自溉灌。教人溉灌。自摘花。教人摘花。自作华鬘。教人作华鬘。自以线贯若系。教人线贯系。自持华。教人持华。自持华鬘与人。教人持华鬘与人。与彼村中妇女。共一床坐起。同一器饮食。言语戏笑。或自歌舞倡伎。或他作己唱和。或俳说(俳说即戏也。又俳优杂戏也)。或弹鼓簧吹贝(簧者。乃笙竽管中金叶也。然笙竽皆以竹管植于匏中。而窍其管底之侧。以薄金叶障之。吹则鼓之而出声。所谓鼓簧也。贝乃海螺也。吹之有声)。或啸乃至受雇戏笑(雇者佣作也。啸者蹙口而出声也)。时众多比丘乞食䩭连。齐整庠序。低目直前。居士见之。反以为过。不得饮食。比丘问知其故。具以白佛。佛遣舍利弗目连。往作摈羯磨。时二比丘谤言。众僧有爱恚怖痴。更有余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舍利弗目连白佛。佛令僧作诃谏白四羯磨已。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依聚落。若城邑住。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见亦闻。行恶行亦见亦闻。诸比丘当语是比丘言。大德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见亦闻。行恶行亦见亦闻。大德汝污他家。行恶行。今可远此聚落去。不须住此。是比丘语彼比丘。作是语。大德诸比丘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诸比丘报言。大德莫作是语。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而诸比丘不爱不恚。不怖不痴。大德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见亦闻。行恶行亦见亦闻。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者。彼比丘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释义 依聚落若城邑住者。村有四种如上(律摄云。村落巷陌街衢住处名为邨。村外远家名为落)。城邑者属王(律摄云。君王都处名为城邑)。家者有男有女。

污他家者。有四种事。一依家污家。二依利养污家。三依亲友污家。四依僧伽蓝污家。

云何依家污家。从一家得物。与一家。所得物处闻之不喜。所与物处思当报恩。即作是言。若有与我者。我当报之。若不与我者。我何故与。是为依家污家。

云何依利养污家。若比丘如法得利。乃至钵中之余。或与一居士。不与一居士。彼得者即生是念。当报其恩。若不与我者。我何故与。是为依利养污家。

云何依亲友污家。若比丘依王大臣。或为一居士。或不为一居士。所为者思当报恩。不为我者。我不供养。是为依亲友污家。

云何依僧伽蓝污家。若比丘取僧华果与一居士。不与一居士。即作是念。其有与我者。我当供养。不与我者。我不供养。是念依僧伽蓝污家。以此四事故污家。故言污他家(谓污染他人平等净信。拣别施供也)。行恶行者。自种华树。教人种华树。乃至受雇戏笑等。

污他家行恶行亦见亦闻(此明依事制戒。律摄云。由依污家生众罪故。见谓眼识。闻谓耳识。此显见闻疑性。非为虚妄而说也)。大德汝污他家。行恶行。今可远此聚落去。不须住此(是驱摈之辞)。是比丘语彼比丘作是语。大德诸比丘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此是污他家辈。非理谤僧之语。律摄云。爱者于不驱者而有爱心[于]所驱者而有恚心。怖者于逃去者不敢治罚。痴者于污家之辈不善分别。应驱而不驱也 僧祗云。是六群比丘。闻尊者与诸比丘来。为我作驱出羯磨。即生恐怖。时三文陀达多摩醯沙达多。走到王道聚落。长老阐陀迦留陀夷。便一由旬迎尊者忏悔言。长老我所作非善。犯诸过恶。从今已去。不敢复作。彼二比丘既不忏悔。又复不走。故作羯磨驱出。以非理谤僧)。诸比丘报言。大德莫作是语。乃至坚持不舍者(此屏处谏也)。彼比丘应三谏下(僧中三谏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污他家行恶行。二非理谤僧。三僧中如法三谏不舍。

定罪 此中犯者。彼比丘谏此比丘言。大德污他家亦见亦闻。行恶行亦见亦闻。大德汝污他家。行恶行。可舍此事。莫为僧所诃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应作白。作白已应求。乃至第三羯磨竟。僧残(如前二戒不异)。若白二羯磨舍者。三偷兰遮若白一羯磨舍者。二偷兰遮。

若白竟舍者。一偷兰遮。

若初白未竟舍。突吉罗。

若未白前言僧有爱恚怖痴。一切突吉罗。

若僧作诃谏时。更有余比丘。教莫舍此。比丘偷兰遮。

若未作诃谏。突吉罗。

若僧作诃谏时。有比丘尼教莫舍。尼偷兰遮。

若未作诃谏教莫舍。尼突吉罗。

除比丘比丘尼。余人教莫舍。诃与不诃。尽突吉罗(余人即三小众)。若不看书持往。突吉罗。

若为白衣作使。突吉罗。

萨婆多云。一切女母女姊妹不问亲疏。一切不听同坐。以坏威仪故。以香涂身熏衣。四众得突吉罗。比丘尼得波逸提。以女人染着深故。五众尽不听啼哭。乃至父母丧亡。一切不听。四众得突吉罗。尼得波逸提。以爱恋心深故。一切五众不听大唤。以坏威仪故。

比丘尼僧残。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初语时舍。一切非法羯磨谏。若未作诃谏前不犯。若与父母。病人小儿。妊身妇女。牢狱系人。寺中客作者。不犯(不犯污他家)。若种华树。复教人种。供养佛法僧。自造华鬘教人造。供养佛法僧。自以线贯华教人贯。供养佛法僧(不犯行恶行)。若人举手欲打。若被贼。若象熊罢师子虎狼来。恐难之处。若担刺棘。于中走避者。不犯。若渡河沟渠坑跳踯。若同伴在后。还顾不见。而啸唤者。不犯(不犯行恶行)。若父母病。若闭在狱。若为笃信优婆塞病。若闭在狱者。看书持往(不犯为白衣作使)。若为塔为僧为病比丘事。持书往反者。一切不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萨婆多云。若以种种信物。与一切在家人。皆名污他家。何以故。凡出家人无为无欲。清净自守。以修道为心。若与俗人信使往来。废乱正业。非出家所宜。又复若以信物(信物者。谓檀越信敬所施之物)。赠遗白衣。则破前人平等好心。于得物者。欢喜爱敬。不得物者。纵使贤圣无爱敬心。失他前人深厚福利。又复倒乱佛法。凡在家人应供养出家人。而出家人反供养白衣。仰失圣心。又乱正法。凡在家人常于三宝。求清净福田。割损血肉。以种善根。以出家人信物赠遗因缘故。于出家人生希望心。破他前人清净信敬。又失一切出家人种种利养。若以少物赠遗白衣。纵使起七宝塔。种种庄严。不如静坐清净持戒。即是供养如来真实法身。若以少物赠遗白衣。正使得立精舍犹如祇桓。不如静坐清净持戒。即是清净供养三宝。若以少物赠遗白衣。纵令四事供养。满阎浮提一切圣众。不如静坐清净持戒。即是清净供养一切圣众。

若有强力。欲破塔坏像。若以赠遗得全济者。当卖塔地华果。若塔有钱。若余缘得物。随宜消息。若有强力。欲于僧祇作破乱损减。若僧祇地中随有何物。卖以作钱。随宜消忍。若僧常腊。若面门腊(常腊即十方常住僧物。面门腊即现前僧物。但腊字未知何义)。若有强力。欲作损减。随此地中所可出物。以消息之。父母是福田。则听供养。若僧祇役人。则应与。一切孤穷乞丐。怜愍故应与。一切外道。常于佛法。作大怨敌。伺求长短。是应与。

第三分云。不应为白衣剃发。除欲出家者。

第四分云。不应礼白衣。不应礼白衣塔庙。亦不应故左绕行。不应与人卜占。不应从人卜占。不应自作伎。若吹贝供养塔。听令白衣作。不应畜鹦鹉等。不应畜狗。不应乘象马车乘辇舆。捉持刀剑。老病者听乘步挽车。若男乘避难。听乘象马。白衣持刀剑寄。听藏举。不应向暮至白衣家。除为三宝事病比丘事。或檀越相唤。常喜往反白衣家。有五过。一数见女人。二渐相亲近。三转相亲厚。四生欲意。五或犯死罪。若次死罪(如是日亲日厚。淫机安得不动。如干薪触火。岂不生烟。共相亲近。或不能观九不净想。制伏淫心。有犯不净行。如人断头不复活。故云死罪。或弄阴堕精。身相触。粗恶语等。如人斫伤。残有咽喉。尚通忏悔。故云次死罪)。白衣家有九法未作檀越不应作。若至其家不应坐。何等为九。见比丘不喜起位。

不喜作礼。

不喜请比丘坐。

不喜比丘坐。

设有所说而不信受。

若有衣服饮食之具。轻慢比丘而不与。

若多有而少与。

若有精细而与粗恶。

或不恭敬与。是为九。

五分云。不应以僧果饷白衣。若乞应与。学迷人咒起死人咒者。偷兰遮。

十诵云。比丘有五不应行处。童女家。寡妇。妇。淫女。比丘尼。又五。贼家。旃陀罗家。酤酒家。淫女家。屠儿家。

根本杂事云。五非处不应住立。唱令家(即优俳戏乐之家。淫声美色。能惑乱人道意故)。淫女家。酤酒家。王家。旃陀罗家。

善见云。檀越请比丘送丧。不得去。自念我往看葬。作无常观。因此故或得道果。如是去。无罪。

尼陀那云。苾刍不应卖药。若善医方者。起慈愍心。应病与药。不得受他价直。

南海寄归传云。死丧之际。不得与俗同哀。应为亡者。净饰一房。或可随时权施盖幔。读经念佛。具设香华。冀使亡魂托生善处。方成孝子。始为报恩。若比丘亡者以火焚之。送者在边坐。令一能者诵无常经。半纸一纸。勿令疲久。各念无常。还归住处。寺外连衣并浴。皆用故衣。不损新服。别着乾者。然后归房。衣服之仪。曾无片别。岂容号啕数月。麻服三年者哉。

缁门警训云。但以邪心有涉贪染。为利卖法。礼佛读经。断食诸业(即打饿七水斋。名为恶求多求)。所获赃贿。皆曰邪命物。正乖佛化(言赃贿者。乃贪吏所受物名。亦盗贼所偷劫物名。今出家人邪心获利。亦得此名)。

○第十三不舍恶性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结亦同。大乘同制。若菩萨恶性戾情。难可共语。四摄亏损。利生无门。障蔽大愿。佛果难期。

律摄云。不忍他语。违如法教。由恶性故。遂生恼恨。自损损他。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释在前文)。

起缘人。

尊者阐陀恶性不受人语。语诸比丘。汝莫语我若好若恶。我亦不语诸大德若好若恶。诸大德且止。莫有所说。何用教我为。我应教诸大德。何以故。我圣主得正觉故(言我圣主者。何以故。我与勒陟送佛入山学道。不见诸长老一人侍从佛者。佛得道已。而转法轮。是故佛是我家佛。法亦是我家法。是故我应教诸长老。诸长老不应反教我。阐陀何故不言僧是我家僧。为与僧斗诤。故不言僧是我家僧也)。譬如大水初来漂诸草木。积在一处。亦如大风。吹诸草木。集在一处。诸大德亦复如是。是故诸大德不应教我。我应教诸大德。时诸比丘白佛。佛听僧与阐陀作诃谏白四羯磨已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恶性不受人语。于戒法中。诸比丘如法谏已。自身不受谏语。言诸大德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大德说若好若恶。诸大德且止莫谏我。彼比丘谏是比丘言。大德莫自身不受谏语。大德自身当受谏语。大德如法谏诸比丘。诸比丘亦如法谏大德。如是佛弟子众得增益。展转相谏。展转相教。展转忏悔。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释义 恶性不受人语者。不忍不受人教诲。于戒法中。如法谏已(戒法者)。有七犯聚。波罗夷。僧残。波逸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恶说。

如法谏已者(谓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谓于五篇七聚中。依实事。如法而说也)。自身不受谏语(谓诸同学如法谏时。仍守戾情。不纳其语)。言诸大德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大德说若好若恶(谓己及他一切好事莫相劝。恶事莫相遮正显恶性憍慢不受谏也)。大德且止。莫谏我(且止者。谓预相遮止。未说之事。不须复说。莫谏我者。不喜相闻好恶之言。情不忍可)。彼比丘谏是比丘言。乃至自身当受谏语(谓劝其纳谏。消息戾情也)。大德如法谏诸比丘。乃至展转忏悔(正显相谏获益之义。由相谏忏悔。佛弟子得增益安乐住。由安乐住。善法增长。善法增长故圣教不断。圣教相续故三乘圣果相继不绝。皆由展转相教忏悔之功能也 问曰。后略教诫经说。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此云展转相教。岂不相违耶。答曰。佛因时制教。言乖趣合。不相违背。若前人心有爱憎。若钝根无智。少闻少见。出言无补。若为利养名闻。为现世法乐。若新出家。爱恋父母兄弟妻子。是故言但自观身行。若为慈心有益于彼。若智慧利根。若博闻广见。若为导利众生。阐扬佛法。若欲以法化人。使人同己。若久染佛法力能兼人者。则应展转相谏相教。非为一概而论之也)。是比丘如是谏时下(屏处谏及僧中三谏如前不异)。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戾情自用。二遮他人教。三僧中如法三谏不舍。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恶性不受人语。乃至可舍此事。莫为僧所诃更犯重罪(得罪轻重同前不异)。

十诵云。若诸比丘不举不忆念自身作。不可共语。突吉罗。是不应约敕(不应约敕者。不必诃谏。即用默摈也。佛言恶性比丘当用梵坛法治也。所言梵坛法者。谓梵天天子有过。则别立一坛。将有过天子而置坛内。一切天子不共其语。恶性比丘难可共语。即用此法而治罚之。一切如法比丘。不共语言。故云梵坛法也)。云举者。比丘应语。长老汝作某罪。当发露。莫覆藏。当如法除灭。忆念者。比丘应语长老。汝忆念某时某处作如是罪不。

比丘尼僧残。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初语时舍。一切非法非毗尼非佛所教。若未作诃谏前。不犯。若为无智人诃谏时。语彼如是言。汝和尚阿阇黎所行亦如是。汝可更学问诵经。若戏笑语。若疾疾语。若独语。若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僧祇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婆罗门。于旷野中。造立义井。放牧行者。皆就井饮。并及洗浴。日暮有群野干。来饮残水。有野干主。不饮地水。便内头罐中饮水。饮已戴罐。高举扑破。瓦罐罐口。犹贯其项。诸野干辈语野干主。若湿树叶可用者。尚当护之。况复此罐利益行人。云何打破。野干主言。我作是乐。但当快心。那知他事。时有行人。语婆罗门。汝罐已破。复更着之。如前为野干所破。乃至十四。诸野干数数谏之。犹不受语。时婆罗门念言。是谁破罐。当往伺之。正是野干。便作是念。我福德井而作留难。便作木罐坚固难破。令头易入出难。持着井边。捉杖屏处伺之。行人饮讫。野干主如前入饮。饮讫扑地。不能令破。时婆罗门捉杖打杀。空中有天。而说偈言 知识慈心语 狠戾不受谏 守顽招此祸 自丧其身命 是故痴野干 遭斯木罐苦。

三结问。

诸大德。我已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戒初犯。四乃至三谏。若比丘犯一一法。知而覆藏。应强与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竟。增上与六夜摩那埵。行摩那埵已。余有出罪。当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若少一人不满二十众。出是比丘罪。是比丘罪不得除。诸比丘亦可诃。此是时。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问)。

释 言我已说者。谓彰其事了。欲令诸苾刍重审其罪。故云已说。

九戒初犯四乃至三谏者。谓从弄阴失精至取片谤戒。事成即获其罪。不从他谏而生。故云初犯也。从破僧至恶性不受谏。此四戒本非僧残。因三谏不舍。方得此罪。故曰四乃至三谏也。一一法者。谓十三法中随犯一法。知而覆藏者。自知所犯僧残。而作覆藏心。若犯僧残。谓犯波逸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虽作覆藏心。亦不名覆藏。然覆藏有二种。一谓覆夜。二谓覆心。若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是名一夜覆藏。若不知不忆。虽经明相。无覆藏罪。故云知而覆藏也。

问曰。四戒三谏不舍得罪。僧众咸知。何覆藏之有。答众僧虽知。自无露罪之心。即名覆藏也。

十诵云。是比丘入僧中。自唱。诸长老。我某甲比丘得僧残罪。若说即善。若不即说者。从是时来。名覆藏日数。

僧祗云。佛诃覆藏比丘。痴人。此是恶事。犯戒尚不惭羞。悔过何以惭羞。即说偈言。

覆盖者则漏。

开者则不漏。

是故诸覆者。

当开令不漏。

应强与波利婆沙。强与者。以人从法也。谓如来所被之法。违犯之人。依从而行其行也。故云强与。波利婆沙是梵语。此云别住。以何义故名别住。谓别住一房。不得与僧同处。又不得与同犯者同一房住。设若同处。须当白僧。在一切大僧下行坐。不得连草食。又复虽入僧中。不得与僧问答谈论。以是义故。名为别住。

次明行法。七五之法。所不应行。所应行法者。

律摄云。谓开门然灯。涂扫寺宇。大小便厕。洗除粪秽。及供土叶。寒时授火。热时扇凉。打犍椎。严香火。并赞叹佛。应在近圆下求寂上。僧伽卧具安钵之具。应为收举。制底香堂常应涂扫。供给汤水。应与善苾刍洗足涂油。寺中利养最后应得。如是行法。尽覆岁日行之。是名波利婆沙行。

行波利婆沙竟。增上与六夜摩那埵。

言增上者。谓更加六夜行法。摩那埵梵语。秦言意喜。前人自意欢喜。亦生惭愧。亦使众僧欢喜。前人喜者。与其少日。因少日故。始得喜名。众僧喜者。谓观此人所行行法。不复还犯。众僧叹言。此人因此改悔。更不起烦恼。成清净人也。是故自喜。亦令众僧喜耳。

善见云。摩那埵者。汉言折伏贡高。亦言下意。下意者。承事众僧。

行摩那埵已。余有出罪。

余者。谓别住摩那埵。一一如法行竟。止余出罪一法在。

善见云。阿浮诃那梵语。汉言唤入。亦言拔罪。云何唤入。与同布萨说戒自恣。法事共同。故名唤入拔罪。

摩得勒伽云。于不善处。举着善处。名阿浮诃那。

毗尼母云。阿浮诃那者。清净戒生得清净解脱。于此戒中。清净无犯。

昙谛羯磨云。二篇罪重故。须僧中行调伏法。要有于二。一者治过。二者治罪。初与覆藏羯磨法。治过非治罪。六夜出罪。此二是出罪法。正忏僧伽婆尸沙故。

当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若少一人不满二十众。出是比丘罪。是比丘罪不得除。

凡欲除罪。须知五缘。云何为五。一由其罪。谓所犯罪。二由意乐。谓知而覆藏。三由治罪。谓随覆日与别住等。四由行已。谓令众心喜。五由人殊。谓满二十众。以定其数也。谓此篇罪重。不类余法。必借羯磨威势众僧大力。方可拔除其罪。若以行别住人足数。不成满数。以行摩那埵人足数。不成足数。若以授学人足数。不成足数。广如不足数中。准知名不满二十众。必须二十如法清净僧。是名满。若少一人非法。不成羯磨。是比丘罪不得除。应更作法。

诸比丘亦可诃。

诸比丘者。谓秉法之僧也。不善作法应诃作。突吉罗悔过。

此是时。

谓说戒发露结问清净之时也。

今问诸大德等(结问清净也)。

四劝持。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三二不定法。分四。初总标。二别列戒相。三结问。四劝持。

今初。

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释二不定者。

此戒有二条。而此罪体无定相。故容有多罪。不可定言。

萨婆多云。佛坐道场时。已决定五篇戒轻重通塞。无法不定。此所以言不定者。直以可信人不识罪相轻重。亦不识罪名字。设见共女人一处坐。不知为作何事。为共行淫。为作摩触。为作粗恶语。为过五六语。故言不定。

二别列戒相有二。

○初三法不定

总释。

尼有共不共。若与男子入屏处。偷兰遮。行不净行。及身相触。波罗夷。粗恶语偷兰遮。过五六语说法波逸提。大乘同学。此是性罪。

律摄云。此因邬波斯迦事由淫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迦留陀夷先白衣时。有亲友妇。名斋优婆私。颜貌端正。迦留陀夷亦颜貌端正。互相系念。尊者时到。着衣持钵。诣斋优婆私家。共独屏覆处坐。时毗舍佉母有小因缘事。往彼遥闻语声。作是念言。或能说法。即倚壁而听。闻是非法语声即窥看。见共斋优婆私共一床坐(萨婆多论间。毗舍佉聪明利根。大德重人。知比丘与女人屏处坐。何故往。答曰。是人已入道迹。深乐佛法。佛常自说。听法有五事利益。一得闻未曾闻法。二已曾闻清净坚固。三除邪见。四得正见。五解甚深法。是以毗舍佉乐法情深。不以嫌疑自碍 毗舍佉母此译为别枝。即是氐宿。以生日所值宿。为名也。贤愚经云。此是波斯匿王弟昙摩诃羡女也。因罪逃奔得叉尸利国。纳娶而生此女。此女妙才智辨。嫁舍卫国梨耆弥大臣第七儿为妇。波斯匿王闻其智辩。拜为王妹。后生三十二卵。卵各出一儿。颜貌端正。勇健无双。一人之力能歒千夫。时毗舍佉信心开解。请佛及僧。佛为说法。合家得须陀洹道。佛后为说法。即得阿那含道。于优婆夷中。智慧才辨最为第一)。往白世尊。佛以无数方便呵责已。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共女人。独在屏覆处障处可作淫处坐。说非法语。有住信优婆夷。于三法中。一一法说。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于三法中。应一一治。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优婆夷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释义 (律摄云。此中由事由处由情由证。以为其体)女人者。人女有智未命终(是堪行淫境此由事)。独者一比丘一女人。

屏覆者。有二种。一见屏覆。若尘若雾若黑暗中不相见也。二闻屏覆。乃至常语不闻声处。

障处者。若树若墙壁若篱若衣及余物障(此由处故也)。可作淫处坐者。得容行淫处(于一寻内。身相逼近。得为坐卧。然彼女人或相容许。或不随从)。说非法语者。说淫欲法(此由情故也)。有住信优婆夷者。信佛法僧。归依佛法僧。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善忆持事不错所说真实。而不虚妄(萨婆多云。住信优婆夷者。终不为身为财利而作妄语。若人语言。汝若妄语。不害汝命。若不妄语。当害汝命。即自思惟。我不妄语。害此肉身。灭此一身。若妄语者。灭无量身。兼害法身。誓不妄语 又复语言。汝若妄语。活汝父母兄弟姊妹一切亲族。若不妄语。一切所亲尽皆杀之。寻复思惟。我不妄语。害此一世生死亲族。我若妄语。流转三恶。永失人天累世亲族眷属。又失贤圣出世眷属。誓不作妄语 又复语言。汝若妄语。与汝珍宝种种财利。若不妄语。则不与汝。即便思惟。我不妄语。失此俗财。我若妄语。失圣法财。誓不妄语 律摄云。设是异生有忠信者。言行无滥。亦依其语。是名住信优婆夷。此由证也)。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于三法中。应一一治(善见云。是比丘自言。我犯是罪者。即随比丘语治。不随优婆夷语治。何以故。见闻或不审谛故 有一爱尽比丘。一日往檀越家。入屋中坐。优婆夷对比丘。别倚床而立外。凡夫比丘入檀越家乞食。遥见比丘与优婆夷相对。谓言共床坐。谛视不已。爱尽比丘自念言。此比丘当言。我与女人共床坐也。各还所住。乞食比丘欲举其罪。至爱尽比丘房求听。打户欲入。爱尽比丘逆知其心。即以神力。从屋栋出。在虚空中坐。此比丘入已。遍求而不得。见在虚空中坐。语爱尽比丘言。大德。有神力如此。何以入白衣家。独与女人共床坐。爱尽比丘答言。长老。此是独入白衣家罪。长老。护我善。(文)此谓见而不谛。当随比丘语而治也。若不实说。即依优婆夷语而治也。以法不定故不立缘)。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自言所趣向处。自言所到处。自言坐。自言卧。自言作。即应如比丘所语治。

若比丘自言所趣向处。自言所到处。自言坐。自言卧。不自言作。应如优婆夷语治。

若不自言卧。不自言作。乃至不自言所趣向处。皆如优婆夷语治。

善见云。若比丘欲入聚落。乐与女人屏处坐。着衣持钵时。突吉罗。

若发去时。步步突吉罗。

若至檀越家。入屏处坐。波逸提。

若出已还坐。一一波逸提。

若众多女人共坐。众多波逸提。

若比丘先入在屏处。女人来礼拜问讯。不犯。

十诵云。随优婆夷所说事。应善急问(谓急急而问不得迟也)。是比丘善急问已。若言我不往。无有是罪。应随可信优婆夷语故。与是比丘。作实觅毗尼。白四羯磨。作羯磨已。应随顺行。不与他受大戒等(于灭诤法觅罪相中明)。若不如法行者。尽形寿不得出是羯磨(出者解也)。

萨婆多云。若比丘初言尔。后言不尔。或言我不往。不作是罪。应随可信人语。与实觅毗尼。所以尔者。欲令罪人折伏恶心。又令苦恼不覆藏罪。又令梵行者得安乐住。又肃将来令恶法不起。与作羯磨已。若说先罪。应解羯磨。随事轻重治。若不说者。尽形寿不解羯磨。

会详 论又云。与诸比丘结戒者。一为止诽谤故。二为除斗诤故。三为增上法故。比丘出家。迹绝俗秽。为人天所宗。以道化物。而与女人屏处。私曲鄙碎。上违圣意。下失人天宗向信敬。四为断恶业次第法故。初既屏处。渐染缠绵。无所不至。是故防之。

○次二法不定

所立戒相。

若比丘共女人。在露现处。不可作淫处坐。作粗恶语。有住信优婆夷。于二法中。一一法说。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于二法中。应一一治。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优婆夷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义并同前故不重释)。

三结问。

诸大德。我已说二不定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问)。

四劝持。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毗尼关要卷五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