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本生经

卷二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十八篇

五二六 那利妮伽王女本生谭

[菩萨=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比丘受原妻所作诱惑之谈话。言此时,佛问比丘曰:“何故汝厌出家?”答曰:“为原妻之故。”佛言:“汝比丘!彼妇人对汝为不利者,汝于前生为彼妇人,失败禅定,陷大破灭。”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西北出身之婆罗门大家。达成年后,修习学艺,入仙人之道而出家,得禅定与神通,定居于雪山地方。与阿兰布萨天女本生谭[第五二三]中之事相同,一只牝鹿,因此人而妊娠产子,命名为伊西辛伽。其后达于成年,父使彼出家,习遍处观法,不久彼得禅定与神通,于雪山地方浸乐于禅定。因苦行过剧,诸根丧失作用,但依其持戒之威力,使帝释天之宫殿震动。经帝释天诠索,知其理由,彼思:“今以方便,破其戒行。”于是三年之间,迦尸国中不使降雨,国中如火烧之状,稻不结实。人民受饥馑之苦,群集于王庭,呼唤叫骂。王立于窗前问彼等曰:“汝等究为何事?”“大王!三年之间,雨不降下,国中枯焦,人民苦甚,王请使雨降下。”

国王谨持戒法,守布萨戒,但雨仍不能降下。尔时帝释天于夜间入彼之寝室,立于空中,光照一方。王见而问曰:“汝为何人?”“予乃帝释天主。”“来此何故?”“大王!汝国不降雨耶?”“诚如所言。”“其不降雨之理由,王知之耶?”“予尚不知。”“大王!雪山地方住一名伊西辛伽之行者,因苦行过剧,失诸根之力;彼时时眺望空中,见天降雨彼即忿怒,因此天不降雨。”“然则如之何为宜?”“破其戒行,则雨下降。”“然则何人能破其行?”“汝女那利妮伽能以为之。王可唤彼女前来告以:‘往如是如是之所,往破行者之戒归来。’请遣之前去。”帝释如是教唆于王,回返自己之所而去。

翌日,王与大臣等商谈,呼其女前来,唱第一之偈:

村里甚枯焦 国亦将亡灭

那利妮伽!汝往雪山行 制彼婆罗门

彼女闻此唱第二之偈:

父王!予不耐苦难 亦不知去路

群象出没处 予将如何行

于是王唱次之二偈:

汝依象与车 路过丰村里

组木造船舟 那利妮伽!汝可如是行

象马车步军 [随意]伴汝行

刹帝利女!汝以色与姿 善使彼为虏

如是,王为护国,与其女言不能言之语。彼女终于同意允往。

于是王与彼女应与之物,大臣等随之前往送行。大臣等至国之边界,于彼处露营,担负王女,依山中人所告之路寻行,入雪山之中,午前近著于行者之道院。恰于此时,菩萨留其子伊西辛伽于道院之中,自己为采拾果实,入于森林。山中人向道院出发,立于伊西辛伽之住处,使那利妮伽得见,唱次之二偈:

芭蕉幢为记 布伽树包围

伊西辛伽处 汝见乐道院

此火彼所点 远处可见烟

思有大通力 彼祭祀火天

大臣等于菩萨入森林不在期间,围绕道院警戒看守,王女着仙人之服,上下衣裳为金丝之织物,饰一切诸种璎珞,持以丝线卷成之杂色手毬,使入道院,彼等在外护卫而立。王女玩球降至经行处之末端,尔时伊西辛伽坐于草庵入口处之磐石上,见彼女来,恐怖战栗,入草庵立于其中,彼女亦往入口处继续玩毬。

佛为说明此事,述次之三偈:

头饰摩尼珠耳环 彼见彼女来近前

伊西辛伽心怀怖 入于树叶盖道院

于此道院入口处 彼女仍以毬为戏

彼女肢体时隐现 金丝露处得观见

彼见彼女之戏耍 入草庵中心不安

结发道士出道院 彼向彼女作是言

一〇

有树有如彼果实 投掷远处又还复

彼果缘何不弃汝 此树究为何称呼

于是彼女向彼作树之说明而唱偈曰:

一一

婆罗门!吾之道院近 住于香醉山

此类树木多 有如此果实

投远亦复还 此果不弃吾

如此,彼女说谎言,行者信以为真,彼思:“此人为行者。”于是示亲密而唱偈曰:

一二

卿!请入道院摄此物 施汝果物足涂油

此处座席汝就座 卿!草根树果请多摄

“如是承受汝之赐与!”彼女入草庵中,坐于树枝所造之席上,金丝之衣分成二部,全身裸露。行者未曾一度得见女人之身体,彼见而自思:“此人有伤处。”于是言曰:

一三

股间为何物 黑色缔结坚

此事我问汝 汝器入膜中

于是彼女欺彼唱次之二偈:

一四

予求草根与树果 徘徊林间遇野熊

为熊追迫予倒地 野熊啮取予根器

一五

予被啮伤心感痛 身心寸时不得安

唯卿得愈此创痛 卿!汝行婆罗门功德

彼以彼女之虚言信为真实,彼云:“若汝以此为药可以一试。”彼见其阴处唱次之偈:

一六

汝之伤深带赤色 非腐非烂大异臭

我今为汝煎煮药 使汝必能得快愈

于是那利妮伽唱偈曰:

一七

梵行人!神咒之药煎煮药 其他诸药皆无效

汝身具有柔软物 使此创痛得快愈

彼思:“此人所言为真实之事。”彼不知男女之行交为破戒消失禅定,且彼未曾得见女人,不知男女之交,只闻其为药,于是与彼女行交,同时破戒,禅定亦告消失。彼行交二三次数,身体疲倦,外出下湖水中以行水浴,消除疲劳,还至草庵之中而坐,彼仍思彼女为一行者,问其住居而唱偈曰:

一八

卿之道院在何方 是否卿乐此林间

草根树果类多否 猛兽对卿加害否

于是那利妮伽唱次之四偈:

一九

由此正当北之方 雪山流出克玛河

彼岸有予乐道院 卿!愿汝得见我栖所

二〇

庵罗树与沙罗树 胡麻树与阎浮树

郁陀罗树波吒梨 四季诸树花盛开

紧那罗歌闻四方 卿!愿汝得见我栖所

二一

彼处予有多罗树 其根其果善色香

如此土地有地处 卿!愿汝得见我栖所

二二

彼处树果草根伙 有香有味有善色

猎夫人等来其处 不夺予之树根果

行者闻此,为使其停留至父还来之前而唱偈曰:

二三

我父往求树根果 日暮即将还此处

我等二人离道院 父拾根果至来时

于是彼女自思:“此人原来在森林中养育长大,不知予为女人,然此人之父见予,立即知之而云:‘汝来此处何为’,将以棒殴击予头,予头将破裂,予必须于彼父未回之前离去。予来此处之事,已告终了。”彼女告彼之来路,今唱一偈:

二四

另有多姿善仙士 有王仙士住中途

汝向彼等问道院 彼等导汝至予所

彼女作如是语,为彼自己逃出设此口实,出草庵向看守之人云:“汝等速还。”寻得原来之路,来至大臣等之所。彼等伴彼女还至野营之处,渐次归往波罗奈城。帝释天甚为满足,即日国中降下大雨。

一方伊西辛伽行者自王女去后,身体发热,彼身战抖入草庵中,身着树皮,忧悲而卧。菩萨日暮还来,不见其子之姿,彼思:“彼往何处?”放置担棒,入草庵中,见其子倒卧。“子!汝有何患?”菩萨抚子之脊唱次之三偈:

二五

汝今不采薪 汝今不运水

汝不祭火天 沉思如痴人

二六

曩昔亦采薪 汝亦祭火天

汝为苦行者 梵行亦正确

汝为予设座 亦为予备水

汝为一梵士 多有梵士乐

二七

今汝不采薪 今亦不运水

亦不祭火天 亦不调饮食

今日予归来 汝亦不呼我

汝将自灭耶 汝心有苦恼

彼闻父之语,告其理由曰:

二八

结发梵士来此处 胖瘦适中目秀丽

身体不高亦不低 彼卿漆黑之头发

二九

彼于首上悬器物 胸前生有二美瘤

无须容姿亦不衰 光泽犹如黄金块

三〇

彼之容颜更美丽 耳边悬有尖曲饰

佩身之物着金丝 青年行动伴光辉

三一

此外其他四种饰 青赤珠宝有数百

犹如雨时鹦鹉群 青年行动伴鸣音

三二

不用钩藤草之带 出家亦不用兽皮

彼之腰悬美衣服 光辉犹如空电光

三三

无有茎柄亦无刺 悬于脐下结腰间

无物击打常发音 父!此为如何之树果

三四

彼之发结更美丽 百余端曲有好香

发形好整分二路 不知吾发如斯否

三五

彼有好色与好香 调发结时散芬芳

于此森林道院中 如风吹来青莲风

三六

彼之身垢甚香美 吾之身体不如彼

随风摇曳垢吹来 花开初夏在森林

三七

彼着种种诸颜色 美丽树果地上投

打出之毬再还手 父!不知此为何树果

三八

彼之牙齿尤美丽 净平善似砗磲贝

每一开启表喜心 彼不以此为菜食

三九

彼语滑稳且甘柔 直闻不震不过高

声美犹如迦陵鸟 使吾彻心乐情摇

四〇

声圆语明无过彼 向彼读诵不善适

吾今得欲再见彼 青年吾友既分离

四一

此伤善愈着 一总团柔软

此伤能增大 恰似莲华蕾

彼以此就吾 开股以腰押

四二

两腕甚柔软 似有青黑毛

空中辉如电 有热且照光

两手秀且美 十指如珠玉

四三

肢体纤袅毛不长 指甲修长且尖赤

姿容美丽拥柔腕 侍吾周到使吾乐

四四

身体有光如木棉 肌肤圆阔金贝面

两手柔软以触吾 父!彼之离去吾苦闷

四五

彼肩不担棒 亦不自运薪

不以斧伐树 彼手无肉刺

四六

有熊与彼伤 彼言吾能愈

吾随彼言行 依此吾亦快

彼复向予言 婆罗门!予今甚快慰

四七

葛叶汝敷物 吾与彼不乱

吾等甚疲倦 浴乐水中还

四八

父!今日吾不诵神咒 不供牺牲祭火天

予不见此梵士间 草根树果不与餐

四九

父!汝知此梵士 彼住于何方

父!速送予至彼 勿使死道院

五〇

森林闻有种种花 鸟类群集时啭鸣

父!汝速送吾往彼处 吾先失命汝道院

大士闻彼如此悲叹之呓语,知彼为某一妇人破戒,于是诫彼唱次之六偈:

五一

火天放光诸仙集 天人天女乾闼婆

诸仙自古住此地 如斯戏事切勿行

五二

无论有友或无友 亲族朋友爱意生

不知我由何处来 不运之人何有定

五三

实缘依共住 友情渐渐结

不住不会合 彼此友情衰

五四

汝若见梵士 若与梵士语

稻熟依水丰 速喜苦行德

五五

若再见梵士 再与梵士语

稻熟依水丰 速喜沙门道

五六

子!此等鬼类种种姿 人间世界且徘徊

有智之人不近彼 梵士近此遭破灭

彼闻父语知此所谓为女夜叉,于是恐怖翻心,向父请恕:“父!予再不往任何处所,请父恕我。”父又慰彼云:“青年!汝应善观慈、悲、喜、舍。”作梵住观之语,彼依其教实行,再得禅定。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厌出家之比丘得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那利妮伽为其原妻,伊西辛伽是厌出家之比丘,而其父即是我。”

五二七 温玛丹提女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厌出家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据传,此比丘于舍卫城托钵,巡回途中,见一装饰极美容姿之妇人,起恋慕之情,不能转心,还归精舍。自此以来,恰如为箭贯穿之状,为欲念所恼,如迷鹿之瘠瘦,脉管露于四肢,肤呈黄色,怏怏不乐;对四威仪心无一满足,对阿阇梨奉仕等,亦均弃置,每日亦不精进于读诵、询问、观法。法友等问曰:“友!汝以前六根清澄,颜色明朗,今与前违,是何理由?”彼答:“诸位道友!予已厌出家。”彼等云:“友!恢复正气,佛之出世难逢,听法门受人身亦同样难得,汝得此难得之人身,念愿尽苦际之事,不顾亲族等之泪颜,依信心而出家,何故为烦恼之虏?烦恼譬如蚯蚓,其皆为愚人间共通之物,以得此为目的者,尚少乐味,诸欲苦多祸多,其患亦大。诸欲犹如骨锁、犹如肉片、犹如草之炬火、犹如炽燃之炭火、犹如见梦之人、犹如借得之物品、犹如树木之果实、犹如铁签、犹如蛇头。汝既入斯教而出家,缘何为无利益诸欲之虏?”彼自己所行错误之事,为诸人训诫而不能满足,相伴而入于佛说法堂。佛言:“何故将此厌世比丘伴来?”比丘等答曰:“此人谓厌于出家。”佛问:“此为真实耶?”彼答:“尊师!是为真实。”佛言:“汝比丘!昔之贤者治国,烦恼虽次第而起,但不为所缚,能制己心,不为不当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尸毗国阿利吒城尸毗王治国,菩萨出生于第一妃之胎,名曰尸毗王子。王之将军亦生一子名阿西般罗迦,此二人为友,一同生长,十六岁时,同往得叉尸罗修习学艺而还。父王让位与王子,新王任阿西般罗迦为将军之职,彼依正义而治国。

仍于此同一都城有八十亿财产之提利达瓦阇长者,此长者生有一女,容姿无上美好,达于极致,清净相好,于命名之日,名之为温玛丹提。彼女十六岁时,超越人间之姿,如天女之美,凡见彼女,不论何人,皆情不自禁,如饮酒中毒,为烦恼之毒气所迷惑而难以自持。于是其父提利达瓦阇往王之所云:“大王!予家出一女宝,只能与王合式相配,请遣善观相好之巧者,前往观察,是否如王之意。”王云:“甚善!”遣婆罗门等前往。婆罗门等赴长者之宅,被恭敬尊重,受粥之供养。尔时温玛丹提以诸类之璎珞饰身,出现彼等之前;彼等见彼女,不能自持,为烦恼之毒气所醉,忘却彼等自己饮食之事,尚未终了,有者取少量食物竟载于头上,有者或投入腋下,有者叩壁,皆现狂气。彼女见彼等云:“此诸人前来观察予之相,而何竟有如此丑态?可攫彼等之颈,出之于外。”彼等胡乱逃归王宫,对温玛丹提甚抱反感,向王曰:“彼女乃一不吉之女,与吾君不相配合。”王因云为不吉之女,乃不对彼女迎聘。彼女闻此消息:“彼谓予为不吉之女,王不迎聘,所谓不吉,有如此之人耶?甚善,若予得见王时,将有所为之事。”彼女对王怀有怒意。尔后其父将彼女嫁与阿西般罗迦,彼对彼女甚为钟爱。

然因如何果报,彼女得如斯之美,乃因施舍赤色着物之果报。据传,彼女昔日于波罗奈都出生于一贫乏之家,彼女于祭日见积善根之妇女等着郁金色之衣裳,及带种种饰物戏乐。彼女自己亦欲着彼样之着物出游,向父母说明,父母曰:“女!予等贫家,予等如何能得如彼之着物?”彼女云:“请许我至富家之宅为得薪之工作,彼方主人知我之价值,予我以着物。”彼女得到两亲之许可,往某家庭谓曰:“如得郁金色之着物,予将为作求薪之工作。”于是彼家之人等向彼女云:“汝为三年间工作,观察有无价值,而后付与。”彼女同意:“甚善。”于是开始工作。彼等知彼女之价值,于三年未满之间,与彼女深浓郁金色之衣及其他之着物:“汝可着此与友人等一同浴水。”于是遣退彼女。彼女置其赤衣物于岸边,与友人等前往浴水。

恰于此时,迦叶佛一弟子之法衣,破为寸断,折树枝为上下着,来至此地。彼女见彼自思:“此尊者衣物甚破,予因前生未作施舍,今生不易获得衣物,今将予之衣物分割,以一分施与尊者。”彼女由水中出,着其下衣云:“尊师稍待。”女礼拜长老,分其一分施与长老。长老立于路傍隐秘之处,弃其折枝业之衣,以施得之一片为下衣,另一片为上衣,然后步出,然其衣物之光辉使彼全身如朝日之放光。彼女见此:“此尊者前无此光,而今如朝日之光辉,予将余物亦与尊者。”于是将余下部分亦均施与,而立愿曰:“尊师!请使予后世,得无上之美容,使男人见予,失其原状,世间再无比予美之人。”于是长老述谢礼之辞而去。其后彼女于天上界继续转生,此顷则出生于阿利吒都,如其愿行。

于阿利吒城布告迦底迦月之祭,同月之十五日,全城盛大装饰。阿西般罗迦往自己守备场所时,呼彼女谓曰:“温玛丹提!今日为迦底迦祭,国王陛下巡行城中,首先将来至予之家门。汝不可使王见汝姿,王如见汝,将失正气。”彼女向出行之夫答曰:“予将注意。”彼去后,彼女命侍女云:“国王至此宅门,告予得知。”

尔后太阳西沉,满月上升,城中装饰如天人之城,到处灯火通明。王身饰多种璎珞,乘附骏马之车,诸大臣一同随行,于盛大光荣之中巡行都市,首先第一往阿西般罗迦之家门而来。其家以赤砒石色之墙围绕装饰,门上附有望楼,为一无上美丽之宫殿。此时侍女向温玛丹提通告,彼女持花笼,以紧那罗女之魅力,倚于窗口而立,向王之方投花。王仰见彼女,为烦恼之毒气所醉,不能自持正气,即如此为阿西般罗迦家之事,亦不能知。于是呼驭者近前询问,唱次之二偈:

须难陀![驭者名] 何人之住居

赤砖造塀护 远望如火炎

空山见火光

须难陀!此为何人女 养女或是妻

处女或有夫 我问急答予

于是驭者语王唱次之二偈:

主!吾甚知彼女 父母与其夫

大地护持者!彼夫多勉励 日夜为王护

主!王之一大臣 丰足荣且富

王之大将军 阿西般罗迦

王!温玛丹提女 乃为彼之妻

王闻此,称彼女之名唱次之偈:

此为彼女之名耶 彼之父母何善巧

温玛丹提视予时 使予发狂不自觉

彼女知王感动,闭窗入于寝室。王见彼女一瞬之间后,已无巡行都城之心,呼驭者曰:“须难陀!马车还宫。”继云:“此祭不适合于予等,只适合于阿西般罗迦将军,王位亦适于彼坐。”王使马车还宫,登上王宫,卧于室中,叹息而言曰:

柔眼如牝鹿 满月光中现

肌色赤莲华 鸠足着赤衣

予见彼女时 思空有二月

净美具浓睫 见予丰魅力

森山紧那罗 跳上捕予心

尔时彼妇人 身长浓褐色

摩尼珠耳环 垂挂在两边

身着单一衣 足纤如牝鹿

指甲如铜色 腕柔有美毛

身涂旃檀精 指圆美丽妇

谦恭有美姿 何时可慰吾

一〇

金鬘着胸盖 腰细长者女

以其双柔腕 何时可抱予

生于大森林 恰如蔓抱树

一一

肌肤好滑触 犹如涂漆精

乳房似水泡 身色赤莲华

何时口与口 如近酒家杯

一二

观见彼女立 全身现喜悦

迩来予之心 何事亦不辨

一三

摩尼珠耳环 温玛丹提见

洽失赌千金 日夜不得眠

一四

帝释天惠予 惠予得彼所

予为大将军 一夜或两夜

与彼女同乐 再为尸毗王

于是大臣等告阿西般罗迦曰:“卿!国王陛下巡行城中,行至卿家之门而还,入于御殿之中。”彼往自己之家呼温玛丹提近前:“汝之容姿使王得见耶?”“将军!一大腹大牙之男人,乘车而来,予不知其为王或大臣,后闻为某高贵之人,予立窗前向之投花,彼立即回返而去。”彼闻此云:“予为汝陷于破灭。”翌日晨起,至王宫立于王之寝室门口,闻王为温玛丹提而叹息,彼思:“此王恋慕温玛丹提,如不得彼女,彼将死去。为王与予免此不德,予须救助王之生命。”彼还归自己之家,呼通咒文之侍卫一人前来,彼如是云:“如是如是之处,有一内部空心之支提树,汝勿使他人得知,于太阳没时,往彼处坐于树中。予向彼处携供物,到达后,礼拜天人祈愿:‘天王!予之王行祭都城时,不作游行归还寝室,叹息而卧,吾等不明其理由。王为天人等甚尽其心,每年向天人设千两之供物,今王为如此如此之事而叹息,请与指示,请对吾等王以生命之施。’予作此祈愿,尔时汝变声色云:‘将军!汝等之王非是疾病,王但恋慕汝妻温玛丹提,如王得彼女则可长生,否则即将死去。汝若欲王生,将温玛丹提,献上与王。’汝须如此说话。”于是使彼练习,然后送出。

侍卫往坐于树中,将军来其处祈愿,如前所述而行。将军曰:“谨遵天王之命。”彼拜天人之后,转向大臣等谈称其事,往城中入王宫叩王寝室之门,王已恢复精神,问曰:“何人叩门?”“大王!予阿西般罗迦。”于是王开寝室之门,彼入内拜王而唱偈曰:

一五

主!我礼敬鬼神 夜叉神来语

王心恋我妻 愿献为侍女

于是王问彼曰:“阿西般罗迦!予恋慕温玛丹提而叹息,夜叉等知之耶?”“唯然,大王。”“如是世间评判予为一卑劣之汉。”王感耻辱,存留正义,而唱次之偈:

一六

善业将堕落 不得不死身

人将评判予 汝为恶业者

不得见彼女 汝心大烦恼

以下为两者问答之偈。

将军:

一七

主!我献妻与王 我等之所为

王与我之外 一总无人知

王!王请长欲念 王请弃忧虑

王:

一八

凡为恶业者 不愿他人知

鬼神见所为 贤人亦得知

一九

地上何人信 彼女非汝爱

汝施汝所爱 汝心大烦恼

将军:

二〇

主!彼女我所爱 实为吾爱妻

尊!温玛丹提所 如一狮子窟

王:

二一

世间刚毅士 压制己烦恼

不弃乐果业 不犯邪恶业

唯有愚痴人 醉心享安乐

将军:

二二

王为我父母 妻儿养育者

我为王下仆 王!王随喜所行

王:

二三

人以我为主 犯恶不为耻

彼若依此行 彼不得长寿

诸天依恶业 对彼不护佑

将军:

二四

由他人施与 正义人受施

受者与施者 共行乐果业

王:

二五

地上何人信 彼女非汝爱

汝施汝所爱 汝心大烦恼

将军:

二六

主!彼女我所爱 实为吾爱妻

我今奉献王 温玛丹提妻

王请长欲念 王请弃忧虑

王:

二七

若人除己苦 传苦于他人

依他人之苦 自己得受乐

非此种之人 他苦如己苦

能知他苦者 是为正法人

二八

地上何人信 彼女非汝爱

汝施汝所爱 汝心大烦恼

将军:

二九

主!彼女我所爱 实为吾爱妻

主!我为爱王故 我献我爱物

惟有与爱者 始能获得爱

王:

三〇

此予己欲故 将可损于己

予以为非法 不可损正法

将军:

三一

主!若王不欲容我意 人中努力之长者

我将彼女弃人前 王!我今放弃彼女后

王可呼彼至王前

王:

三二

阿西般罗迦! 若舍无垢者

吏!此汝大不利 汝蒙骂亦大

都中无汝党

将军:

三三

我忍大嘲骂 诽谤与毁訾

一总任降来 我不受称誉

王!随王所好者 王其为所欲

王:

三四

不受诽谤与称誉 不受毁訾与供养

光荣幸运离彼去 恰如暴雨过陆流

将军:

三五

由此所生苦与乐 无论越法损心者

一总我胸皆堪受 恰如大地容强弱

王:

三六

越法损心诸苦恼 他人受之予不愿

不恼何人立正义 此一重担予独负

将军:

三七

主!善业升天上 汝勿遮拦吾

我以澄净心 向王献彼女

如王之供牺 捧财婆罗门

王:

三八

吏!汝施利与吾 汝等皆吾友

诸天祖先谤 更见来世咎

将军:

三九

王!温玛丹提女 我献王所故

都人与里人 总不言非法

王请长欲念 王请弃忧虑

王:

四〇

吏!汝为予利计 汝等皆我友

善人将责我 终难超咒骂

将军:

四一

王堪我崇敬 爱慈利益者

仁施扶给者 欲之善护者

王!我向王奉献 我取大果报

愿王依我愿 温玛丹提受

王:

四二

阿西般罗迦! 予之吏司官

汝总行正法 此处此日下

有情之世界 无论日与夜

多行予福利

将军:

四三

汝为长者无上士 汝为智者达知法

汝为护法寿命长 法护者!我今请王语我法

王:

四四

阿西般罗迦 汝今闻我语

予为汝说法 善士之行法

四五

喜法王为善 为善智慧人

为善不瞒友 不行恶为乐

四六

王之于国土 正义不含怒

人人住安乐 恰如居己家

如在大树下 树荫得乘凉

四七

予之平生为事物 不喜粗略无思虑

亦知自己所不为 汝闻予之此譬喻

四八

渡水牛群之王者 彼为向导莫行邪

向导者若取邪道 一切牛群为行邪

四九

人中被认为长者 正与前此比喻同

长者设若行邪法 他人如何不仿行

王者若为邪法人 举国人民难安寝

五〇

渡水牛群之王者 彼为向导应行直

向导者若取直道 一切牛群为行直

五一

人中被认为长者 正与前此比喻同

长者若能行正义 他人如何不仿行

王者若为正义人 举国人民易安寝

五二

予若以邪法 不愿得天位

一切此大地 亦不愿克取

五三

于此人间之世界 多有七宝与黄金

牛群奴仆与衣服 还有高贵赤旃檀

五四

马与妇女摩尼珠 一切日月所护物

予生尸毗为王者 不为此等为邪行

五五

国之尊者守护者 尊敬尸毗族之法

唯行正义以为念 己心不为外欲缚

将军:

五六

王!汝常行正义 好运且平安

治国垂永久 是为汝智慧

五七

正义勿作等闲视 我等为王且随喜

刹帝利种之王者 等闲正义将丧国

五八

刹帝利大王!力持行正义 对待父与母

王!此处行正义 汝将升天界

五九

刹帝利大王!力持行正义 对待妻与子

王!此处行正义 汝将升天界

六〇

刹帝利大王!力持行正义 对待友亲族

王!此处行正义 汝将升天界

六一

刹帝利大王!力持行正义 对待象兵士

王!此处行正义 汝将升天界

六二

刹帝利大王!力持行正义 对待诸村邑

王!此处行正义 汝将升天界

六三

刹帝利大王!力持行正义 对待国人民

王!此处行正义 汝将升天界

六四

刹帝利大王!力持行正义 沙门婆罗门

王!此处行正义 汝将升天界

六五

刹帝利大王!力持行正义 对待诸鸟兽

王!此处行正义 汝将升天界

六六

王!力持行正义 正义赍安乐

王!此处行正义 汝将升天界

六七

此处行正义 积义到天庭

诸天帝释天 梵天皆与共

王!正义勿等闲 等闲将丧国

如是阿西般罗迦将军为王说法时,王已弃舍对温玛丹提恋慕之心。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此比丘得预流果——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须那陀御者是阿难,阿西般罗迦是舍利弗,温玛丹提是莲华色,其他者是佛弟子等,尸毗王即是我。”

五二八 大菩提普行沙门本生谭

[菩萨=普行沙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般若波罗蜜所作之谈话。此谭将在大隧道本生谭[第五四六]中述出。而彼时佛言:“诸比丘!此非自今始,如来于前生即以智慧打破外道之邪说。”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城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迦尸国有八亿财产之西北出身之婆罗门豪家,彼名为菩提童子。达成年后,往得叉尸罗修习学艺归来,经营家庭生活;其后弃诸欲入雪山地方出家,修普行沙门之道,食此处森林之草根树果,以为长住。雨期之初顷,下雪山游行诸处,渐次进达波罗奈之城,入于王苑之中。翌日,彼为普行沙门相应之姿,为托钵巡回于城中,往至王宫之门前。王立于窗前见其镇静之姿,心甚感服,呼彼入自己宫殿之中,使坐于王座以示亲密,听闻说教,不久之后,施以种种上品之食物。大士受取食物后自思:“王家之中有憎有敌甚多,当予有灾祸临身之危难时,何有为予拂除之者?”彼忽发现王之身旁有一赭色之犬,彼取一大饭块,欲与其犬,王知其意,命持犬之食器前来,受取食物与犬,大士施犬而食事终了。王与彼约,于城内王苑中建草屋,与以出家之道具,使彼住于其处。王每日二度三度往访问候,又于食事之际,大士常坐王座,摄受王食,如此经过十二年间。

此王有五大臣,教理经济上之事与精神上之事。其中一人为无因论者,一人为神为论者,一人为宿命论者,一人为断灭论者,而一人为利己论者。其中无因论者教授多人谓:“生类依轮回转生而得清净。”神为论者谓:“此世界乃由天神而造者。”宿命论者谓:“生类之存乎苦乐,唯依前世之作业而起。”断灭论者谓:“只于此一世界即行断灭,并无由此处往其他世界者。”利己论者谓:“唯应愿自己之利益,虽杀父母亦在所不惜。”彼等对有关国王之裁判,收取贿赂,以非业主而判为业主等等之不法行为。

然于某日一男人因裁判失败,见大士为托钵进入王宫而来,彼向大士礼拜云:“尊师!贵师于王宫进食,而裁判之大臣收取贿赂,使世间荒乱,何以如不见而不问?今予因五大臣收取恶裁判官之贿赂,原为业主而被判为非业主。”彼为此叹息。大士同情此男,往裁判所,行正裁判,使原业主为业主。诸多人等一齐扬声喝采,声振城市,王闻其声问曰:“此何声耶?”王闻其理由之后,于食事时大士食事终了,坐于其侧问曰:“尊师!今日贵师裁判公事耶?”“唯然,大王。”“尊师!能得贵师之裁判,乃诸多人等之幸福,今后请由贵师担任裁判。”“大王!予等出家之人,此非予等应为之事。”“尊师!为思垂爱于诸多人民,务请担任。贵师无须终日裁判,由王苑来此处时,每日晨朝经裁判所,判决四件,于食后归苑时判决四件,能得如是,则人民实为幸福。”彼因王不断反复约请,大士:“谨遵王命”而予以同意。自此以后,依王之愿请而行。

如是恶裁判官等不得其隙,彼大臣等不能得贿赂而贫乏,彼等自思:“菩提普行沙门出任裁判以来,吾等无有收入。予等谓其为王之敌,割断彼与王之友谊,使王杀彼。”于是彼等来至王前告曰:“大王!菩提普行沙门,企图对王不利之事。”但王不信,王曰:“彼人行正而有智慧,不为此事。”彼等又云:“大王!彼将城中人民,入于自己手中,唯予等五人,彼不能收入。若王思为虚伪,可于彼入宫时,观察人众聚集情形。”王曰:“甚善。”立于窗际,眺望彼之前来,见随来之人等,而此愚王深信此诸人皆为彼裁判而来之伴侣,将诸人与以解散。彼呼此大臣等近前问曰:“如何处置为宜?”“大王!可将彼捕缚。”“彼无大罪,何得捕缚?”“如是大王对彼可减其通常之尊敬以为观察,彼若知减待遇,伶俐之普行沙门必将私自单独逃走。”王曰:“甚善。”于是对彼徐徐减少尊敬。

第一日先使坐无蒲团之座席,彼见座席,知王心变。彼于归王苑后即日思去,“必须使王善知之后再去。”于是改思而不去。其后翌日,彼着无蒲团之座席后,平时之王食及他物亦均皆撤去,代之与混合物之食。第三日不许升至阶上,只以混合之食物置于阶段之上与食。彼将食物受取,携归王苑而食。第四日以碎末之粥置于阶段之下与食,而仍受取携归王苑,于彼处食之。

王问大臣等曰:“大菩提普行沙门虽如何减少尊敬而不去,彼将为如何者?”“大王!彼非以食物为目的而动,彼以大伞盖为目的而动。彼若以食物为目的而动,第一日则即将逃走。”“目前应如何处置为宜?”“大王!明日将彼捕杀。”王云:“甚善。”将刀付与彼等曰:“明日汝等立于门之内侧,彼入来时,先断其首,寸寸碎割,秘密投入粪壶之中,浴水而归来。”大臣等同意:“谨遵王命。”“明日彼来依王命而为。”彼等于互相交谈后,各自还家。

然王于黄昏,食事完毕后,卧于寝床,追想大士之德,即时涌起悲哀之情,由身体渗出汗水,不能安枕,辗转返侧。尔时其第一妃卧于王侧,王亦不与妃交谈,于是妃对王曰:“大王何故不语,予对王有何过耶?”“妃!并无何事,然彼菩提普行沙门为予等之敌,予明日欲命五大臣杀彼,此五人杀彼后,将彼寸寸切割,投入粪壶之中而舍弃。但予思考观察,彼于十二年之长久期间,向予等作种种诸多之说法,在予眼中,彼无丝毫之过失。予听信他人之言,命令为杀彼之事,以思此之故而烦恼。”于是妃向王曰:“大王!若彼为汝之敌人,杀彼有何烦恼?如为敌人,纵然为儿童,亦应杀之以保自己之幸福。王勿烦恼。”王依妃之言,心得安慰而就眠。

恰于此时,其素性善良赭色之犬,闻得此语,自思:“明日予以自己之力,必须救此菩提普行沙门之命。”翌日晨早,彼由殿上降下,往大门之处,将首置于门栏横木之上,观看大士之来路而卧。彼大臣等手执刀晨起而来,立于王门之内侧。菩萨计算时刻,出王苑向王城之门而来,犬见彼开口现露四齿,大声狂吠:“尊师!何故于此阎浮洲中,不向他所寻求食物?我等之王为夺汝之命,使五大臣持刀,立于王门之内侧,汝面临死亡,切勿前进。速速逃生。”沙门知其一之鸣声,觉其意义,遂由彼处退出,还至王苑,为逃走而携带诸种道具。

尔时王立于窗际,不见彼来之姿,彼思:“彼若真为予之敌人,彼还王苑,将准备集合兵士起事,若非为敌人,将携带自己诸道具,准备出行。予先往观察彼之所为。”于是王前往王苑。而大士自己携诸道具:“再见。”彼由草庵出来,于经行处之端所,为王所见,向大士礼拜立于一方,唱第一之偈:

婆罗门!何故汝携杖 身着鹿皮衣

钩针与伞履 惶急携大衣

汝往何方去 如何不语予

大士闻此,想:“王似不知自己之所为。以此教之”而倡二偈:

此十二年间 予均住汝侧

如此赭色犬 皆不曾狂吠

彼露四白牙 骄颜向予吠

汝与汝妻言 对我不置信

于是王感自己之过失而忏悔,唱第四之偈:

婆罗门!诚如汝之语 予犯此过失

予再信任汝 婆罗门!住此汝勿去

大士闻此,对王曰:“大王!所谓贤士,不得如汝轻信他人之言而不自查察者同住。”彼说明王之不德而唱次之诸偈:

所食先为白 尔后变成斑

今总成赤色 是我应去时

先入王宫内 中途更至外

由此城追出 我自弃之去

不亲无信者 恰如井中水

如更再深掘 将得泥臭水

使亲有信者 排除无信者

亲近有信者 如近湖求水

交有交谊人 不交无义人

有义者不交 此为不善法

一〇

不交有义人 不亲应亲者

人中最劣者 如兽栖树枝

一一

过度来相会 过度不相会

或又不时求 交友为至伤

一二

过度不相访 不访勿太久

有时来相求 交友斯无伤

一三

住居太过久 爱者成憎者

告汝我将去 先于成时憎

王曰:

一四

不受如斯愿者礼 不纳我等随侍语

如斯予再向汝求 汝若回心再还来

菩萨曰:

一五

王!如斯相隔我等住 汝与我间无障害

国土增大者!几多昼夜经过后 我等有期再相见

如斯语毕,大士向王云:“当精进。”离王而去,于某便利之场所托钵,出波罗奈城,往雪山方面暂停,再由其处降下,住于接近国境森林之中。自彼离去以来,彼之大臣等再列裁判之席,恣意掠夺,彼等自思:“若大菩提普行沙门又再还来,吾等均将无命,如何使彼不能复返?”于是彼等又自思考:“所谓人者,不能弃舍所爱着之事物,彼男于此处所爱着之事物为何?”尔后彼等思量:“乃为王之第一妃。”“彼为此妇人,或将返来,此为可忧之事,于彼未返来之间,杀彼妇人。”彼等决心,乃向王告曰:“大王!昨今城内,有某种传说。”“何种传说?”“大菩提普行沙门与王妃相互私通之传闻。”“何以又有此事?”“沙门向王妃传言:‘汝能否以自己之力,使王无命,将王位让渡与予?’而王妃向沙门传言:‘使王无命为予之责任,汝请速还来。’”彼等向王不断反复申述,王信以为真,“将如何处置?”大臣等云:“可杀王妃。”王不加善思:“如是汝等可杀彼,寸寸碎断,投入粪壶之中。”王如是命令,大臣等依言杀害王妃,传遍城中。王有四子,对王怀有敌意:“吾母缘何无罪而被杀?”王对此甚感恐怖。

大士耳闻次第所发生之事件而自思:“能使王子等息怒而使向王谢罪,除予之外并无他人。如此王之命得救,使王子等亦勿犯罪。”翌日沙门入国境之村落,食由人所施之猿肉,受得其皮,于修道院晒干去臭,将猿皮内着,上缠与肩披。此缘何理由而如是?“此对予大为有用。”彼为如是之言。彼携猿皮,次第前进,到达波罗奈,往王子等之所,向王子等云:“杀父为残忍之事,斯事断不可为,人无年老而不死者,予为汝等相互和好而来。俟予通知汝等,汝等立即前来。”彼与王子训戒后,入于城内之王苑,敷猿皮坐于平石之上。

苑丁见此,急往告王,王闻欣喜不堪,伴大臣等前往其处,礼拜大士后,坐下互为恳切之问候。然大士并不与王交谈,手中只摩猿皮。王见大士如此,问大士曰:“尊师!汝以予为除外之人,只摩猿皮,此猿皮较予更为有用耶?”“诚如所言,大王!此猿皮对予大为有用。予曾乘彼之背到处周游行走,此猿曾为予持水瓶,扫除住居,为种种之行,完成种种义务;又予自心不坚,食其肉而干其皮,敷彼而坐卧。如是对予实大有用。”如此,彼为打破彼等之谬说,而以猿皮呼猿之名,自己由此说相关之教训而提出此等言辞。如此彼云彼曾着其皮之事,有乘其背而步行之事,有挂水瓶于肩上使之运行之事。曾谓:“汝持水瓶来。”并用其皮清扫地面。曾谓:“汝清扫住居。”而卧于其皮上垫背,两足触及彼皮。又云:“彼为予完成种种义务。”又饥时而食其肉:“此予心不坚而食其肉者。”

诸大臣闻此,以为“彼为杀生”,均拍手大笑曰:“试观汝出家人杀猿食肉,携皮游步诸方。”大士见彼等拍手嘲笑:“此诸人等不知予为打破彼等自己之说,而特携来此皮,予思使彼等知之。”首先呼唤无因论者问曰:“友!汝何故向予为此恶口之言?”“汝背叛友人而为杀生。”于是大士云:“然则有人若依汝之自说[无因论],信奉于汝,若为此行,何有如何之恶事?”菩萨为破彼之说而唱偈曰:

一六

人若依汝言 偶然行此事

应作而不作 无意而为作

无意为作者 其罪应归谁

一七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一八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大士说破彼使彼困惑,此王亦于众中觉无颜面,俯首而坐。大士破无因论者之说后,呼唤神为论者云:“友!若汝信奉神明化作说,以为精髓,何故向予为此恶口之言?”而唱偈曰:

一九

一切世界主 若彼造生命

彼造善恶业 繁荣与衰亡

天主作命令 其罪应归谁

二〇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二一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彼恰如以庵罗树所造之槌击落庵罗果,而以神为击破神为论后,呼唤宿命者云:“友!若汝思宿命说为真理,何故向予为此恶口之言?”而唱偈曰:

二二

只论前世因 今生受苦乐

彼昔有犯罪 其责应可免

昔责之可免 其罪应归谁

二三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二四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彼破宿命论者后,向断灭论者云:“友!汝不为施舍等事,汝思生类只于此世界断灭,不往他世界,汝何故向予为此恶口之言?”大士责彼而唱偈曰:

二五

生类依四大 生彼之色相

色相之生所 死后还其处

二六

此处有生者 未来皆赴灭

无论贤与愚 此世为断灭

此世若断灭 其罪应归谁

二七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二八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彼打破断灭论后,呼唤利己论者云:“友!汝主张徘徊于虽杀父母应谋自己利义之意见,何故对予为此恶口之言?”而唱偈曰:

二九

世有利己者 自愚思为贤

父母亦欲杀 又欲杀兄弟

妻子亦欲杀 若斯为利益

彼述此利己论者之意见后,彼说明自己之意见而唱偈曰:

三〇

于一树之荫 坐而又复卧

手不可折枝 害友此为罪

三一

然汝起必要 连根欲拔取

我因需食物 杀猿我无罪

三二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三三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彼打破利己论者,此五人失去颜面倍感无言以对。彼呼王曰:“大王!陛下伴此掠国土之大盗贼而行,实为愚事;与此等人相交,无论今世来世,将受大苦。”彼为王说法而唱偈曰:

三四

无因论与神为论 宿命论与断灭论

利己论者共五人 此为不良五大臣

三五

世有此等不良辈 愚而自思为贤者

更使他人作如是 与不良辈相交往

生起苦难终苦恼

于是为示譬喻更进而说法:

三六

昔有狼如小羊形 入山羊群不为怪

彼杀牝牡诸山羊 如意逃去羊战栗

三七

类此沙门婆罗门 隐覆假面欺人人

有断食者卧地者 涂尘跪坐精勤者

间隔食者断饮者 自称罗汉恶行者

三八

世间有此不良辈 愚而自思为贤者

此辈自己作恶事 更使他人如是作

与不良辈相交往 生起苦难终苦恼

三九

彼无精进事 否定因缘果

他作与己作 全归同一解

四〇

世有此等不良辈 愚而自思为贤者

此辈自己作恶事 更使他人如是作

不良之辈相交往 生起苦难终苦恼

四一

若无精进事 亦无善恶业

王不养工人 亦不作工事

四二

于世有精进 以有善恶业

王以养工人 亦令作工事

四三

若一百年间 雨雪不降落

此一世界坏 人群将被灭

四四

世间降雨 雪亦湿润

稻谷纯熟 国亦久保

四五

渡水牛群中牛王 彼为向道莫行邪

向导者若行邪事 彼等一总为邪行

四六

然于人群中 被认为长者

彼若行非法 人不要其言

王若非法者 举国民沉苦

四七

渡水牛群中牛王 彼为向导若行直

向导者若行直事 彼等一总为直行

四八

然于人群中 被认为长者

彼若行正法 人将要其言

王若行正法 举国民住乐

四九

结果之大树 摘未熟之实

彼不知其味 亦害其种子

五〇

非法治国者 譬如大树木

彼不知其味 其国亦破灭

五一

结果之大树 摘其熟实者

彼得知其味 亦不害种子

五二

正法治国者 譬如大树木

彼得知其味 其国亦不灭

五三

王若以非法 治理其郡县

刹帝利种王 为碍诸药种

五四

从事买卖同 与力供牺牲

为害市民者 彼为仓廪碍

五五

善知击适所 战场立功勋

害高士之王 彼为兵士碍

五六

非法刹利王 彼害梵行士

与此为同理 彼于天上碍

五七

王住于非法 杀害无罪妻

重积诸惨事 彼为子女碍

五八

郡县与市村 正行军士间

勿害梵行士 对妻行平等

五九

如是大地主 护国富友情

犹如天帝释 邻国皆震撼

如是大士为王说法后,呼四人之王子近前,与以训诫,说明王之所行,使彼等向大王谢罪后,大士云:“大王!自此以后,未调查而用中伤者之言,切勿如此轻率从事。诸位王子!君等勿为叛王之事。”彼一同与以训诫。于是王向彼曰:“尊师!予对贵师及对妃有罪,此皆彼等大臣之所为。予用彼等之言,为此恶事,予将此五人之大臣,皆予杀之。”“大王!不可作如此之事。”“然则斩断彼等之手足。”“亦不可如此为之。”王曰:“尊师之意,予善了解。”王与同意,将大臣等全部财产没收,将头发分作五穗,以革纽缚体,身注牛粪,予以侮辱之后,放逐于国外。

菩萨留于其处数日后,向王告别:“请王保重。”以诫王。前往雪山,得禅定神通,一生涯中修四梵住,死后升梵天界中。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来非自今始,前生即为智慧者,打破外道之邪说。”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五人邪见之辈是富兰那迦叶,末迦梨瞿舍梨,婆浮陀迦旃那,阿夷多翅舍钦婆罗,尼乾陀若提子,赭色之狗是阿难,大菩提普行沙门即是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