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肿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某(五一) 食谷不运,a1j8胀呕恶,大便不爽,脉弦色黄,此胃阳式微,升降失司使然,法当温通阳气。(胃阳虚。)

吴萸(八分) 半夏(三钱) 荜茇(一钱) 淡干姜(一钱) 生姜汁(五分) 广皮白(一钱半)

陈(三八) 诊脉右大而缓,左如小数促,冬季寒热身痛,汗出即解,自劳役饥饱嗔怒之后,病势日加,面浮足肿,呼吸皆喘,目泪鼻衄,卧着气冲欲起,食纳留中不运,时序交夏,脾胃主候,睹色脉情形,中满胀病日来矣,盖此症属劳倦致损,初病即在脾胃,东垣云,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脏腑受病,营卫二气,昼夜循环失度为寒为热,原非疟邪半表半里之症,斯时若有明眼,必投建中而愈,经言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建中甘温,令脾胃清阳自立,中原砥定,无事更迁,仲景亦谓男子脉大为劳,则知内经仲景东垣垂训,真规矩准绳至法,且汗泄积劳,都是阳伤,医药辛走劫阳,苦寒败胃,病患自述饮蔗即中脘不舒,顷之少腹急痛便稀,其胃阳为苦辛大伤明甚,又述咳频,冲气必自下上逆,夫冲脉隶于阳明,胃阳伤极,中乏坐镇之真气,冲脉动,则诸脉交动,浊阴散漫上布,此卧着欲起矣,愚非遥指其胀,正合内经浊气在上,则生a1j8胀,太阴所至为腹胀相符也,昔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当以病因传变推求,故辨论若此。

厚朴 杏仁 人参 茯苓 蜜煨姜 南枣

厚朴杏仁,取其能降气,参、苓、姜、枣,取其创建胃中之清阳,而和营卫也。

吴(二四) 单胀溺少,温通颇适,当用大针砂丸一钱二分,八服。(脾阳虚)

食下a1j8胀,舌黄,当治脾阳。

生白术(一钱半) 广皮(一钱) 茯苓(三钱) 厚朴(一钱) 木瓜(五分) 淡附子(七分)

徐(三九) 攻痞变成单胀,脾阳伤极,难治之症。

生白术 熟附子 茯苓 厚朴 生干姜

食入腹胀,已五十日,且痛必有形攻动,头中微痛,夫痞满属气,痛因气滞,二便既通,其滞未必在乎肠胃,从太阴脾阳伤,以辛温开泄主之。

桂枝 生白芍 淡干姜 厚朴

又 照方去白芍,加生益智仁、茯苓。

杨(五十) 饮酒聚湿,太阴脾阳受伤,单单腹胀,是浊阴之气锢结不宣通,二便不爽,治以健阳运湿。

生茅术 草果 附子 广皮 厚朴 茯苓 荜茇 猪苓

吴(四三) 食下a1j8胀,便溏不爽,肢木不仁,此脾阳困顿,不能默运使然,温通中阳为主。

白术(三钱) 附子(一钱) 炮姜(一钱半) 桂枝木(一钱) 茯苓(三钱) 荜茇(一钱)

僧(四七) 俗语云,膏粱无厌发痈疽,淡泊不堪生肿胀,今素有脘痛,气逆呕吐,渐起肿胀,乃太阴脾脏之阳受伤,不司鼓动营运,阴土宜温,佐以制木治。

生于术 茯苓 广皮 椒目 厚朴 益智仁 良姜

某(六七) 左脉弦,胀满不运,便泄不爽,当温通脾阳。

草果仁(一钱) 茯苓皮(三钱) 大腹皮(三钱) 广皮(一钱半) 青皮(一钱) 厚朴(一钱半) 木猪苓(一钱半) 椒目(五分)

寒热伤中,腹微满,舌白,用治中法。

人参 益智 广皮 茯苓 泽泻 金斛 木瓜

周(五五) 久嗽四年,后失血,乃久积劳伤,酒肉不忌,湿郁脾阳为胀,问小溲仅通,大便仍溏,浊阴乘阳,午后夜分尤剧。

生于术 熟附子

陈(五十) 积劳,脾阳伤,食下胀,足肿。

生白术 茯苓 熟附子 草果仁 厚朴 广皮

躬耕南亩,曝于烈日,渍于水土,暑湿内蒸为泻痢,邪去正伤,临晚跗肿腹满,乃脾阳已困,诸气不司营运,浊阴渐尔窃据,内经病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生白术 草蔻 茯苓 厚朴 附子 泽泻

邹(三九) 深秋霍乱转筋,必有暴冷伤及脾胃,病机一十九条,河间皆谓热,亦属偏见,愈泻愈胀,岂是实症,夫酒客之湿,皆脾胃阳微不运,致湿邪凝聚,气壅成胀,见胀满彻投攻下,不究致病之因,故曰难调之症。

生白术 草果 熟附子 厚朴 广皮 茯苓

陈(四四) 苦寒多用,胃阳久伤,右胁痛,呕酸浊,皆浊阴上干,用辛甘温中补虚痛减,病患述早上腹宽,暮夜气紧微硬,大便不爽,有单腹胀之忧。(脾胃阳虚)

人参 生白术 茯苓 肉桂 归身 益智 广皮 煨姜

赵(五四) 胸腹胀满,久病痰多。

生白术(二两) 茯苓(二两) 厚朴(一两) 肉桂(五钱)

姜汁丸。

本草云,厚朴与白术能治虚胀,仿洁古枳术之意也,佐茯苓通胃阳,肉桂入血络,则病邪可却矣。

脉沉小弦,中年已后,阳气不足,痰饮水寒,皆令逆趋,致运纳失和,渐有胀满浮肿,法以辛温宣通,以本病属脾胃耳。

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白芍(一钱半) 淡附子(一钱) 姜汁(三分调)

倪(二十) 腹软膨,便不爽,腑阳不行。

生益智 茯苓 生谷芽 广皮 砂仁壳 厚朴

又 六腑不通爽,凡浊味食物宜忌。

鸡肫皮 麦芽 山楂 砂仁 陈香橼

又 脉沉小缓,早食难化,晚食夜胀,大便不爽,此腑阳久伤,不司流行,必以温药疏通,忌食闭气粘荤。

生白术 附子 厚朴 草果 茯苓 广皮白 槟榔汁

浦(四九) 肾气丸,五苓散,一摄少阴,一通太阳,浊泄溺通,腹满日减,不为错误,但虚寒胀病,而用温补,阅古人调剂,必是通法,盖通阳则浊阴不聚,守补恐中焦易钝,喻氏谓能变胃,而不受胃变,苟非纯刚之药,曷胜其任。(肾胃阳虚)

议于暮夜服玉壶丹五分,晨进。

人参 半夏 姜汁 茯苓 枳实 干姜

陈(六二) 老人脾肾阳衰,午后暮夜,阴气用事,食纳不适,肠鸣a1j8胀,时泄,治法初宜刚剂,俾阴浊不僭,阳乃复辟。

人参(一钱半) 淡附子(一钱) 淡干姜(八分) 茯苓(三钱) 炒菟丝(三钱) 胡芦巴(一钱)

此治阳明之阳也,若参入白术、甘草,则兼走太阴矣。

某(三七) 肿胀由足入腹,诊脉细软,不能运谷,当治少阴太阴。(脾肾阳虚)

生白术 厚朴 茯苓 淡附子 淡干姜 荜茇

马(三六) 暮食不化,黎明瘕泄,乃内伤单胀之症,脾肾之阳积弱,据理当用肾气丸。

顾(四三) 脉微而迟,色衰萎黄,蟹为介属,咸寒沉降,凡阳气不足者,食之损阳,其致病之由,自试二次矣,久利久泄,古云无不伤肾,今浮肿渐起自下,是水失火而败,若非暖下,徒见泄泻有红,为脾胃湿热,必致中满败坏。

生茅术 熟地炭 熟附子 淡干姜 茯苓 车前

脾肾虚寒多泻,由秋冬不愈,春木已动,势必克土,腹满,小便不利,乃肿病之根,若不益火生土,日吃疲药,焉能却病。

人参 白术 附子 生益智 菟丝子 茯苓

姚(四八) 据说情怀不适,因嗔怒,痰嗽有血,视中年形瘁肉消,渐渐腹胀跗肿,下午渐甚,阳气日夺,早服肾气丸三钱,昼服五苓散。(肾阳虚)

殷(氏) 行动气坠于下,卧着气拥于上,此跗肿昼甚,头胀夜甚,总是中年阳微,最有腹大喘急之事。

济生丸(十服)。

阳微阴结,肿胀。

附子 苡仁 白术 木防己 泽泻 细辛

朱 阳明胃逆,厥阴来犯,丹溪谓上升之气,自肝而出,清金开气,亦有制木之功能,而痛胀稍缓,议以温胆加黄连方。(肝胃不和)

半夏 茯苓 橘红 枳实 竹茹 川连 生白芍

某(二八) 舌微黄,瘕逆,脘胸悉胀,当和肝胃。

桂枝木 干姜 青皮 吴萸 川楝子 炒半夏

两年初秋发伤,脉络气血不为流行,而腹满重坠,卧则颇安,脐左动气,卧则尤甚,吐冷沫,常觉冷气,身麻语塞,肝风日炽,疏泄失职,经以肝病吐涎沫,木侮土位,自多a1j8胀,丹溪云,自觉冷者非真冷也,两次溃疡之后,刚燥热药,似难进商,议以宣通肝胃为治,有年久恙,贵乎平淡矣。

云茯苓(三钱) 三角胡麻(捣碎滚水洗十次三钱) 厚橘红(一钱) 嫩钩藤(一钱) 熟半夏(炒黄一钱半) 白旋覆花(一钱)

滤清,服一杯,四帖。

又 接服大半夏汤。

熟半夏(炒二钱半) 云苓(小块五钱) 姜汁(调服四分) 人参(同煎一钱)

方(五九) 诊脉百至,右缓涩,左弦劲,始而肠鸣泄气,由渐腹满a1j8胀,纳食几废,便难溺少。此皆情怀少旷,清气不转,肝木侵侮胃土,腑阳窒塞,胀满日甚,据云,先因胃脘心下痛症,气郁显然,非旦晚图功之象,议河间分消法。(肝郁犯胃兼湿)

杏仁 厚朴 海金沙 陈香橼 郁金 莱菔子 木通 鸡肫皮

王(三七) 食入不运,脘中a1j8胀,病由悒郁,经年不愈,视色黄形瘦,按脉小而涩,喜凉饮,恶热,大便未经通调,九窍不和,皆胃病矣。

川连 鸡肫皮 枳实 广皮 桔梗 瓜蒌实 半夏 莱菔子 郁金 杏仁

姜汁竹沥丸。

杨(四十) 肝郁乘胃为胀,经年内结有形,用缓消一法。

生茅术 鸡肫皮 川连 生厚朴 淡姜渣 针砂(制)

椒目汤法丸。

湿热,由腑滞及肠中,大便不爽,食入不适,平昔肝木易动,厥阴不主疏泄,少腹形胀,无非滞气之壅,久则凝瘀日踞。

小温中丸三钱,十服。

程(三十) 脉右弦,面黄,腹满,按之漉漉有声,每大便先腹痛,便不能干爽,此胃气不降,阳气自滞,由乎嗔怒不息,肝木横逆,疏泄失司,a1j8胀之来,皆由乎此,议泄肝通腑,浊宣胀减之义。

杏仁 紫厚朴 猪苓 郁金 椒目 槟榔汁

接服小温中九。

某(五七) 不饥不运,少腹胃脘悉满,诊脉左弦,乃肝木犯胃,二腑不主流行,浊阴渐次弥漫,他日单胀之作,竟有难以杜患者,速速戒恼怒,安闲自在,诚治斯疾之良图。

小温中丸一钱五分,开水送下。

夏四月,脾胃主气,嗔怒怫郁,无不动肝,肝木侮土,而脾胃受伤,郁久气不转舒,聚而为热,乃壮火害气,宜乎减食a1j8胀矣,当作木土之郁调治,桂附助热,萸地滋滞,郁热益深,是速增其病矣。

钩藤 丹皮 黑山栀 川连 青皮子 紫厚朴 莱菔子 广皮白 薄荷梗

又 胀势已缓,脉来弦实,此湿热犹未尽去,必淡泊食物,清肃胃口,以清渗利水之剂,服五六日再议。

猪苓 泽泻 通草 海金沙 金银花 茯苓皮 黑稆豆皮

又 诊脉浮中沉,来去不为流利,气阻湿郁,胶痰内着,议用控涎丹六分,缓攻。

又 服控涎丹,大便通而不爽,诊右脉弦实,目黄舌燥,中焦湿热不行,因久病神倦,不敢过攻,议用丹溪小温中丸,每服三钱,乃泄肝通胃,以缓治其胀。

形神劳烦,阳伤,腑气不通,疝瘕阴浊,从厥阴乘犯阳明,胃为阴浊蒙闭,肠中气窒日甚,年前邪势颇缓,宣络可效,今闭锢全是浊阴,若非辛雄刚剂,何以直突重围,胀满日增,人力难施矣。

生炮川乌头 生淡川附子 淡干姜 淡吴萸 川楝子 小茴香 猪胆汁

唐(氏) 紫菀 杏仁 通草 郁金 黑山栀

又 三焦不通,脘痹腹胀,二便皆秘,前方用开手太阴肺,苦辛润降,小溲得利,兼进小温中丸,泄肝平胃,胀势十减有五,但间日寒热复来,必是内郁之气,阳不条达,多寒战栗,议用四逆散和解,其小温中丸仍用。

生白芍 枳实 柴胡 黄芩 半夏 杏仁 竹茹 生姜

张(妪) 腹臌a1j8胀,大便不爽,得暖气稍快,乃阳气不主流行,盖六腑属阳,以通为补,春木地气来升,土中最畏木乘,势猖炽,治当泄木安土,用丹溪小温中丸,每服三钱。

张(氏) 用镇肝逆理胃虚方法,脉形小弱,吐涎沫甚多,仍不纳谷,周身寒凛,四肢微冷,皆胃中无阳,浊上僭踞,而为a1j8胀,所谓食不得入,是无火也。(肝犯胃阳虚)

人参 吴萸 干姜 附子 川连 茯苓

丁(三十) 嗔怒,气血逆乱,右胁不和,夜食嗳噫a1j8胀,乃肝胃病,治以解郁,宣通气血。(木郁气滞血涩)

钩藤 丹皮 桑叶 生香附 茯苓 神曲 降香木 炒黑楂肉

平素肝气不和,胁肋少腹a1j8胀,气血不调,痰饮渐聚,厥阴阳明同治。

桃仁 延胡 归尾 小茴 香附 半夏 茯苓 橘红 神曲

马(三四)脉实,久病瘀热在血,胸不爽,小腹坠,能食不渴,二便涩少,两进苦辛宣腑,病未能却,此属血病,用通幽法。

桃仁 郁李仁 归尾 小茴 红花 制大黄 桂枝 川楝子

又 昼日气坠少腹,夜卧不觉,甚则头昏胸闷,今年五月,初用疏滞,继通三焦,续进通幽,其坠胀仍若,议辛香流气法。

川楝子 延胡 小茴 黑山栀 青木香 橘核

生香附磨汁法丸。

初因下血转痢,继而大便秘艰,自左胁下有形,渐致胀大坚满,小便自利,病在血分,久病两年,形瘦气短,不敢峻攻,若五积成例,议用古禹余粮丸,每日一钱。

郑(氏) 得食腹痛,上及心胸,下攻少腹,甚至筋胀,扰于周身经络之间,大便欲解不通畅,此乃肠胃气阻,故痛随利减。

神保丸。(一钱)

脉左弦,右浮涩,始因脘痛贯胁,继则腹大高凸,纳食减少难运,二便艰涩不爽,此乃有年操持萦虑太甚,肝木拂郁,脾土自困,清浊混淆,胀势乃成,盖脏真日漓,腑阳不运,考古治胀名家,必以通阳为务,若滋阴柔药,微加桂附,凝阴冱浊,岂是良法,议用局方禹粮丸,暖其水脏,攻其秽浊,俟有小效,兼进通阳刚补是为虚症内伤胀满治法,至于攻泻劫夺,都为有形而设,与无形气伤之症不同也。(肝郁犯脾)

局方禹余粮丸。

陈(妪) 久郁,伤及脾胃之阳,面无华色,纳粥欲呕,大便溏泄,气陷则跗肿,气呆则脘闷,有中满之忧,用治中法。(肝犯脾胃)

人参 生益智 煨姜 茯苓 木瓜 炒广皮

程(女) 脉数,恶心,脘胀。(肝脾不和夹暑邪)

炒半夏 广皮 藿香(黄连一分煎水拌) 茯苓 郁金

又 暑伤脾胃,则肝木犯土,左腹膨,泄泻。

人参 厚朴 广皮 炒泽泻 茯苓 木瓜 炙草 炒楂肉

又 人参 炒柴胡 炒白芍 炒黄芩 茯苓 炙草 生姜 大枣

食入脘胀,此属胃病,视色苍形瘦,自述饮酒呕吐而得,又述耳鸣肉瞤,是木火犯中,郁勃病甚,议用逍遥减白术,合左金方。(木火犯土)

朱(四三) 瘰疬马刀,都是肝胆为病,病久延及脾胃,腹满便涩,舌黄微渴,非温补可服,泄木火以疏之,和脾胃以调之,冀其胀势稍减。

吴萸拌川连 生于术 川楝子 炒山楂 黑山栀 厚朴 青皮 椒目

唐(女) 气臌三年,近日跌仆呕吐,因惊气火更逆,胸臆填塞胀满,二便皆通,自非质滞,喜凉饮,面起瘅瘰,从病能篇骤胀属热。

川连 淡黄芩 半夏 枳实 干姜 生白芍 铁锈针

颜(六三) 今年风木加临,太阴阳明不及,遂为a1j8胀,小便不利,两跗皆肿,大便涩滞,治在腑阳,用分消汤方。(肝犯脾胃阳虚有湿)

生于术 茯苓 泽泻 猪苓 厚朴 椒目

海金沙汤煎。

今岁厥阴司天加临,惊蛰节,病腹满喘促,肢肿面浮,寒热汗出,皆木乘土位,清阳不得舒展,浊气痞塞僭踞,故泄气少宽,姑拟通腑以泄浊。

生于术 茯苓 椒目 紫厚朴 泽泻 淡姜渣

朱(四九) 郁勃久坐,中焦不运,寒热,小溲不通,腹膨胀满,脉小而涩,全是腑阳失司,与泄木通腑分消法。

四苓加椒目、厚朴、大腹皮、青皮。

壮盛年岁,形消色夺,诊脉右小促,左小弦劲,病起上年秋季,脘中卒痛,有形梗突,病后陡遇惊触,渐次食减不适,食入不运,停留上脘,腹形胀满,甚则胁肋皆胀,四肢不暖,暮夜渐温,大便旬日始通,便后必带血出,清早未食,自按脐上气海,有瘕形甚小,按之微痛,身动饮水,寂然无踪,天气稍冷,爪甲色紫,细推病属肝脾,气血不通,则为郁遏,久则阳微痹结,上下不行,有若否卦之义,阅医药或消或补,总不见效者,未知通阳之奥耳。(肝脾不和清阳痹结)

薤白 桂枝 瓜蒌仁 生姜 半夏 茯苓

又 薤白汁 桂枝木 瓜蒌实 川楝子皮 半夏 茯苓 归须 桃仁 延胡 姜汁

二汁法丸。

胀满跗肿,小溲短涩不利,便泄不爽,当开太阳为主。(湿浊凝滞小溲不行当开太阳)

五苓散加椒目。

某(六七) 少腹单胀,二便通利稍舒,显是腑阳窒痹,浊阴凝结所致,前法专治脾阳,宜乎不应,当开太阳为要。

五苓散加椒目。

两投通里窍法,痛胀颇减,无如阴阳不分,舌绛烦渴,不欲纳谷,想太阳膀胱不开,阳明胃不司阖,法当仍与通阳腑为要,但五苓桂术,断不适用,议用甘露饮意。

猪苓 茯苓 泽泻 寒水石 椒目 炒橘核

今年长夏久热,热胜阳气外泄,水谷运迟,湿自内起,渐渐浮肿,从下及上,至于喘咳不能卧息,都是浊水凝痰,阻遏肺气下降之司,但小溲不利,太阳气亦不通调,此虽阳虚症,若肾气汤中萸地之酸腻,力难下行矣。

茯苓 桂枝木 杏仁 生白芍 干姜 五味 生牡蛎 泽泻

马(五一) 初起胸痹呕吐,入夏跗臁少腹悉肿,食谷不运,溲短不利,此阳气式微,水谷之湿内蕴,致升降之机失司,当开太阳,姑走湿邪。

猪苓(三钱) 桂枝木(八分) 茯苓皮(三钱) 泽泻(一钱) 防己(一钱半) 厚朴(一钱)

四帖。

邱(六岁) 六龄稚年,夏至湿热外薄,所食水谷之气,蒸为湿滞,阻遏气机,脾不转运,水道不通,腹笥满胀,幼科但知消导,不晓通腑泄湿,致脾气大困,泄泻不分阴阳,参苓之补,仅救消涤之害,不能却除湿滞,故虽受无益于病,病根都在中宫,泄肝以安胃,分利以通腑,必得小溲频利,冀有中窾之机。

猪苓 泽泻 海金沙 通草 椒目

平昔湿痰阻气为喘,兹因过食停滞,阴脏之阳不运,阳腑之气不通,二便不爽,跗肿腹满,诊脉沉弦,犹是水寒痰滞,阻遏气分,上下皆不通调,当从三焦分治,顷见案头一方,用菟丝子升少阴,吴茱萸泄厥阴,不知作何解释,不敢附和,仍用河间分消定议。(湿壅三焦肺气不降)

大杏仁 莱菔子 猪苓 泽泻 葶苈子 厚朴 桑白皮 广皮 细木通

又 三焦分消,泄肝通腑,二便不爽如昔,诊脉浮小带促,闻声呼息不利,是气分在上结阻,以致中下不通,喘胀要旨,开鬼门以取汗,洁净腑以利水,无非宣通表里,务在治病源头,据脉症参详,急急开上为法,合金匮风水反登义矣。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苡仁

初因面肿,邪干阳位,气壅不通,二便皆少,桂附不应,即与导滞,滞属有质,湿热无形,入肺为喘,乘脾为胀,六腑开合皆废,便不通爽,溺短混浊,时或点滴,视其舌绛口渴,腑病背胀,脏病腹满,更兼倚倒左右,肿胀随着处为甚,其湿热布散三焦,明眼难以决胜矣,经云从上之下者治其上,又云从上之下,而甚于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后治其下,此症逆乱纷更,全无头绪,皆不辨有形无形之误,姑以清肃上焦为先。

飞滑石(一钱半) 大杏仁(去皮尖十粒) 生苡仁(三钱) 白通草(一钱) 鲜枇杷叶(刷净毛去筋手内揉三钱) 茯苓皮(三钱) 淡豆豉(一钱半) 黑山栀壳(一钱)

急火煎五分服。

此手太阴肺经药也,肺气窒塞,当降不降,杏仁微苦则能降,滑石甘凉,渗湿解热,苡仁通草,淡而渗气分,枇杷叶辛凉,能开肺气,茯苓用皮,谓诸皮皆凉,栀豉宣其陈腐郁结,凡此气味俱薄,为上焦药,仿徐之才轻可去实之义。

暴肿气急,小溲涩少,此外邪壅肺,气分不通,治当从风水皮水,宣其经隧,以能食能寝为佳,勿得诛伐无过之地。

前胡 蜜炙麻黄 牛蒡子 姜皮 紫菀 杏仁 茯苓皮 广皮

髀尻微肿,小腿下臁肿甚,乃腑阳不行,病甚于暮,宜辛香通其经腑之郁。(下焦寒湿流经)

生于术 炮川乌 北细辛 茯苓 汉防己 川独活

又 中满用余粮丸获效,得暖下泄浊之力,腹胀已去,而髀尻足跗肌肉肿浮,夫脏寒生满病,暖水脏之阳,培火生土是法,究竟阳未全复,四末流行未布,前议幽香通其下焦经脉,果得肿减,议用加味活络丹。

炮川乌 干地龙 乳香 没药 北细辛 桂枝木

用油松节三两,酒水各半,煎汁法丸。

肿自下起,胀及心胸,遍身肌肤赤瘰,溺无便滑,湿热蓄水,横渍经隧,气机闭塞,呻吟喘急,湿本阴邪,下焦先受,医用桂附芪术,邪蕴化热,充斥三焦,以致日加凶危也。(湿热壅塞经隧)

川通草(一钱半) 海金沙(五钱) 黄柏皮(一钱半) 木猪苓(三钱) 生赤豆皮(一钱半) 真北细辛(一分)

又 前法肿消三四,仍以分消。

川白通草 猪苓 海金沙 生赤豆皮 葶苈子 茯苓皮 晚蚕砂

又 间日寒战发热,渴饮,此为疟,乃病上加病,饮水结聚,以下痛胀,不敢用涌吐之法,暂与开肺气壅遏一法。

大杏仁 蜜炒麻黄 石膏

又 湿邪留饮,发红瘰,胸聚浊痰,消渴未已,用木防己汤。

木防己(一钱) 石膏(三钱) 杏仁(三钱) 苡仁(二钱) 飞滑石(一钱半) 寒水石(一钱半)

通草煎汤代水。

进神芎导水丸二日,所下皆粘腻黄浊形色,余前议腑气窒塞,水湿粘滞,浊攻犯肺为痰嗽,水渍脉隧为浮肿,大凡经脉六腑之病,总以宣通为是,内经云,六腑以通为补,今医不分脏腑经络,必曰参术是补,岂为明理,然肢节足跗之湿,出路无由,必针刺以决其流,此内外冀可皆安。

戊己丸三钱,用二日后,再进前药一服。

薛(十九) 腹满下至少腹,三阴都已受伤,而周身疥疮,数年不断,脉络中必有湿热,就腹痛泄泻,腑阳不通,不独偏热偏寒之治,常用四苓散。

猪苓(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一钱半) 生于术(一钱) 椒目(五分)

倪(妪) 湿热香港脚,上攻心胸,脘中满胀,呕逆,乃湿上甚为热化,与苦辛先平在上之满胀,用泻心法。(湿热香港脚)

川连 黄芩 枳实 半夏 姜汁 杏仁

囊肿腹胀,此属疮蛊。(湿郁疮蛊)

茯苓皮 海金沙 白通草 大腹皮绒 厚朴 广皮 猪苓 泽泻

某(三六) 性躁,气有余便是火,肝胆中木火入络,成形为胀,便溺皆赤,喉痛声嘶痰血,肝病过膈犯肺,久延为单腹胀难治。(木火入络)

小温中丸三钱。

吴(五五) 气逆a1j8胀,汩汩有声,已属络病,难除病根。(气逆入络)

老苏梗 生香附 厚朴 白蔻仁 土瓜蒌 桔梗 枳壳 黑山栀

脉右涩,左弱,面黄瘦,露筋,乃积劳忧思伤阳,浊阴起于少腹,渐至盘踞中宫,甚则妨食呕吐,皆单鼓胀之象大着,调治最难,欲驱阴浊,急急通阳。(阳虚单胀浊阴凝滞)

干姜 附子 猪苓 泽泻 椒目

又 通太阳之里,驱其浊阴,已得胀减呕缓,知身中真阳,向为群药大伤,议以护阳,兼以泄浊法。

人参 块茯苓 生干姜 淡附子 泽泻

又 阴浊盘踞中土,清阳蒙闭,腹满a1j8胀,气逆腹痛,皆阳气不得宣通,浊阴不能下走,拟进白通法。

生干姜 生炮附子 冲猪胆汁

黄(三八) 停滞单胀,并不渴饮,昼则便利不爽,夜则小溲略通,此由气分郁痹,致中焦不运,先用大针砂丸,每服一钱五分,暖其水脏以泄浊。

向有宿痞,夏至节一阴来复,连次梦遗,遂腹形坚大,二便或通或闭,是时右膝痈肿溃疡,未必非湿热留阻经络所致,诊脉左小弱,右缓大,面色青减,鼻准明亮,纳食必腹胀愈加,四肢恶冷,热自里升,甚则衄血牙宣,全是身中气血交结,固非积聚停水之胀,考古人于胀症,以厘清气血为主,止痛务在宣通,要知攻下皆为通腑,温补乃护阳以宣通,今者单单腹胀,当以脾胃为病薮,太阴不运,阳明愈钝,议以缓攻一法。

川桂枝(一钱) 熟大黄(一钱) 生白芍(一钱半) 厚朴(一钱) 枳实(一钱) 淡生干姜(一钱)

三帖。

又 诊脉细小,右微促,畏寒甚,右胁中气,触入小腹,着卧即有形坠着,议用局方禹余粮丸,暖水脏以通阳气,早晚各服一钱流水送八服。

又 脉入尺,弦胜于数,元海阳虚,是病之本,肝失疏泄,以致a1j8胀,是病之标,当朝用玉壶丹,午用疏肝实脾利水,分消太阳太阴之邪。

紫厚朴(炒一钱半) 缩砂仁(炒研一钱) 生于术(二钱) 猪苓(一钱) 茯苓(块三钱) 泽泻(一钱)

又 脉弦数,手足畏冷,心中兀兀,中气已虚,且服小针砂丸,每服八十粒,开水送,二服,以后药压之。

生于术 云茯苓 广皮

煎汤一小杯,后服。

又 脉如涩,凡阳气动则遗,右胁汩汩有声,坠入少腹,可知肿胀非阳道不利,是阴道实,水谷之湿热不化也,议用牡蛎泽泻散。

左牡蛎(四钱泄湿) 泽泻(一钱半) 花粉(一钱半) 川桂枝木(五分通阳) 茯苓(三钱化气) 紫厚朴(一钱)

午服。

又 脉数实,恶水,午后手足畏冷,阳明中虚,水气聚而为饮也,以苓桂术甘汤劫饮,牡蛎泽泻散止遗逐水,照前方去花粉加生于术三钱。

又 手足畏冷,不喜饮水,右胁汩汩有声,下坠少腹,脉虽数而右大左弦,信是阳明中虚,当用人参熟附生姜,温经补虚之法,但因欲回府调理数日,方中未便加减,且用前方,调治太阳太阴。

生于术(三钱) 左牡蛎(生四钱) 泽泻(炒一钱) 云苓(三钱) 生益智(四分) 桂枝木(四分) 炒厚朴(一钱)

午后食远服。

朝服小温中丸五十粒,开水送,仍用三味煎汤压之。

杨(十六) 味过辛酸,脾胃气伤结聚,食入则胀满,曾服礞石大黄丸,滞浊既下不愈,病不在乎肠中,前贤治胀治满,必曰分消,攻有形不效,自属气聚为瘕,疏胃宜清,调脾当暖,此宗前贤立法。(脾胃气窒不和)

生茅术 广皮 丁香皮 黄柏 草豆蔻 川黄连 厚朴 茯苓 泽泻

水法丸。

肿胀证,大约肿本乎水,胀由乎气,肿分阳水阴水,其有因风因湿因气因热,外来者为有余,即为阳水,因于大病后,因脾肺虚弱,不能通调水道,因心火克金,肺不能生肾水,以致小便不利,因肾经阴亏,虚火烁肺金而溺少,误用行气分利之剂,渐至喘急痰盛,小水短赤,酿成肿证,内发者为不足,即为阴水,若胀病之因更多,所胀之位各异,或因湿因郁因寒因热因气因血因痰因积因虫,皆可为胀,或在脏在腑,在脉络在皮肤,在身之上下,表里皆能作胀,更或始因于寒,久郁为热,或始为热中,末传寒中,且也胀不必兼肿,而肿则必兼胀,亦有肿胀同时并至者,其病形变幻不一,其病机之参伍错综,更难叙述,故案中诸症,有湿在下者,用分利,有湿在上中下者,用分消,有湿而着里者,用五苓散通达膀胱,有湿郁热兼者,用半夏泻心法,苦辛通降,有湿热气郁积者,用鸡金散加减,消利并行,有气血郁积,夹湿热之邪,久留而不散者,用小温中丸,清理相火,健运中州,有湿热与水寒之气交横,气喘溺少,通身肿胀者,用禹余粮丸,崇土制水,暖下泄浊,有寒湿在乎气分,则用姜附,有寒湿入于血分,则用桂附,有湿上甚为热,则用麻杏膏苡等味,清肃上焦之气,有湿下着为痹,则用加味活络等剂,宣通下焦之郁,有藉乎薤白瓜蒌者,滑润气机之痹结于腹胁也,有藉乎制黄归尾者,搜逐血沫之凝涩于经隧也,有藉乎玉壶控涎神保神芎者,视其或轻或重之痰,饮水积而驱之也,此皆未损夫脏气,而第在腑之上下,膜之表里者也,若有胃阳虚者,参苓必进,脾阳衰者,术附必投,更有伤及乎肾者,则又需加减八味济生等丸矣,其他如养阳明之大半夏汤,疏厥阴之逍遥散,盖由证之牵连而及,是又案中法外之法也已。(姚亦陶)

徐评 胀满之为病,即使正虚,终属邪实,古人慎用补法,又胀必有湿,湿则有热,内经所以指为热症,今多用温补之药,内虽有通利之品,而臣不胜主,贻误必多,细阅诸案,恐愈者少,而不治者多也,胀满必有有形之物,宜缓缓下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