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九 喘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纲】仲景曰。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阳明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目】戴原礼曰。喘嗽有阴阳。太阳经有喘有嗽。少阳有嗽无喘。有喘。非少阳也。其见少阳症而嗽者。宜小柴胡汤。加五味六分。干姜四分。阳明有喘无嗽。有嗽。非正阳明也。其阳明症喘有潮热者。大承气汤。阴症喘。惟少阴有之。若四肢沉重疼痛。小便如常。大便自利而嗽者。真武汤去芍药。加五味、干姜各五分。细辛三分。此阴中之阴。若四肢厥逆。腹中痛。泄利下重而喘。

四逆汤加五味、干姜各五分。下利呕渴。身烦不得眠而喘者。猪苓汤。此阴中之阳。诸阴喘促。

最为危症。返阴丹主之。喘促四肢逆冷。小渴。与水反剧。饮之。致停饮心下满结者。喘死甚众。

当以五苓散或陷胸丸主之。

吴绶曰。凡表有寒发喘者。脉浮紧恶寒身疼无汗也。麻黄汤主之。若表有风发喘者。脉浮缓恶风自汗也。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魏荔彤曰。首条。风寒两伤之症也。风寒之气。每相兼而中伤于人。在太阳有大青龙症。由太阳转属阳明亦然。故此条自为风寒两伤之阳明也。二条。乃太阳阳明之症。入阳明未深。故用麻黄。

仍令其邪自表出。不致归于胃也。

【纲】仲景曰。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沉则为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目】成无己曰。邪气入内之时。得脉沉而喘满。里症具也。则当下之。反发汗。令津液越出。

胃中干燥。致大便难而谵语。宜大承气汤。

【纲】仲景曰。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目】吴绶曰。凡阳明内实。不大便。腹满短气。发潮热而喘者。大柴胡加厚朴杏仁汤。或小承气汤也。凡阴症厥逆。脉沉细而微。气促而喘。无汗者。四逆汤加五味、杏仁也。凡虚人脉伏。手足逆冷而喘者。五味子汤也。风暴冒风寒。脉浮无汗而喘。宜苏沉九宝汤也。凡热盛有痰。脉弦数而喘。不可汗。不可下。小柴胡加知母、贝母、栝蒌仁。胸满者。加枳壳、桔梗。心下满者。加枳实、黄连。舌燥饮水而喘者。加知母、石膏。古人云。诸喘为恶。故非轻也。华佗曰。盛则为喘。盖非肺气盛也。乃肺中之邪火盛也。所以泻白者。泻肺中之火也。非泻肺也。又泻心汤。

乃泻心下之痞满者也。卫生宝鉴曰。凡看文本。有余当认作不足者。盖受病为不足。病气为有余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