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水经注释

水经注笺刋误卷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笺刋误卷九

仁和赵一清纂

阴沟水篇

阴沟首受於大河卷县故渎【卷二十三一页七行】

一清按於字当移在大河之下

俱东絶济队【卷二十三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队当作隧

右沟东西迳阳池城北【卷二十三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右沟当作右渎东西当作东南阳池当作阳武

东南絶长城【卷二十三一页十二行】

一清按东南上落又字

故云出武阳【卷二十三一页二十行】

一清按武阳当倒互作阳武

左屈沟与梁合【卷二十三一页二十行】

一清按沟字当移在梁字下浚仪渠水注云王贲断故渠引水东南出谓之梁沟是也

故经云阴沟出蒗荡者也【卷二十三二页三行】

笺曰者一作渠一清按蒗荡下落渠字非者字当作渠

碑字倾低【卷二十三二页八行】

一清按字当作宇隶释校改

大棘也地【卷二十三二页十六行】

一清按全祖望云也地当作楚地

濄水又东迳武平县故城【卷二十三三页四行】

一清按故城下落北字

有汉尚书虞诩碑【卷二十三三页四行】

一清按尚书下落令字隶释校後汉书本传云永和初迁尚书令

康仲後【卷二十三三页五行】

笺曰康一作虞一清按後汉书本传注引此文云虞仲之後

子孙不必不为九卿【卷二十三三页九行】

笺曰宋本作亦不失为九卿一清按後汉书本传作子孙何必不为九卿隶释引此文云子孙未必不为九卿今校正

故乡矣【卷二十三三页十三行】

一清按乡上落广字

入谷谓死濄也【卷二十三三页十五行】

一清按谓当作为

濄水又南东屈迳苦县故城南【卷二十三三页十六行】

一清按南东二字当倒互

濄水又东而北屈至颡乡【卷二十三三页二十行】

笺曰颡当作赖一清按而字衍文赖乡下落西字

叔彭生会晋郤缺於承匡【卷二十三四页二行】

一清按叔下落仲字春秋校补

冠带之徒【卷二十三四页七行】

笺曰徒旧本作徙一清按徒衆也字不误

自隐隶之【卷二十三四页八行】

一清按自上落十二年三字黄省曾本校补隐当作汉书陈留郡有县

有汉阳种令许叔台碑【卷二十三四页十二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广平国有阳台县许叔台当作许叔种字倒互耳

建宁六年【卷二十三四页十四行】

笺曰一作元年一清按建宁止於五年元年为是

汉桓帝尼宫【卷二十三四页十九行】

笺曰宋本作桓帝遣宦臣一清按孙潜校改作宦官

又有李老母庙【卷二十三五页四行】

笺曰克家云旧本作李母前庙疑当作李老君母庙一清曰老字衍文

然即此城也【卷二十三五页十一行】

一清按然当作疑

皆雕镂云炬【卷二十三五页二十行】

笺曰当作云烟一清按炬火炬也字不误

碑阴又刋石策【卷二十三六页二行】

一清按石策何焯校改诏策

有兄腾冢【卷二十三六页四行】

笺曰旧本作腾兄冢按司马彪续汉书曹节四子长伯兴次仲兴次叔兴腾字季兴所谓腾兄则伯仲与叔也腾更无弟吴本作兄腾似误又腾少除黄门从官自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省闼三十余年亦未尝为颍川太守也一清按隶释载此文正作有腾兄冢伯仲叔季腾最知名余则有字而无名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云仁太祖从弟裴松之注引魏书曰仁祖褒颍川太守斯其人也朱氏乃以腾未尝为颍川太守哓哓不置真痴人说梦也

历太中大夫司马长史引侍中【卷二十三六页十行】

一清按引字衍文隶释校

【习】读书传【卷二十三六页十三行】

一清按习读上落春夏二字三国志注校补

都督杨州【卷二十三七页一行】

一清按杨州当作扬州

冢南冢南枕道有碑【卷二十三七页四行】

一清按冢南二字重文宜衍

右北平无终年化【卷二十三七页六行】

笺曰年化当作牟化即造碑故吏姓名也一清按隶释引此文作年化年亦姓也

濄水又东南迳城父县故城【卷二十三七页十行】

一清按故城下落北字

东北流迳城父故城西【卷二十三七页十二行】

一清按城父下落县字

临侧濄水【卷二十三七页十七行】

笺曰当作侧临一清按临侧字屡见

後罢州立郡【卷二十三七页十八行】

笺曰旧本作罢州立碑吴本改为立郡一清按魏书地形志谯州景明中置涡阳郡孝昌中陷领南谯郡涡阳县属焉此即所谓罢州立郡者也

义北门生【卷二十三八页九行】

一清按赵琦美云下有义城北字是城字之误隶辨引此文作义士

迁九江彭城陈留四部【卷二十三八页十六行】

一清按部当作郡

汳水篇

丹泌乱流【卷二十三九页八行】

一清按泌当作沁

荀曦【卷二十三九页十七行】

一清按晋书列传是苟曦朱笺既引晋书尚仍荀字之误何也

是则料禀亭也【卷二十三十页十六行】

一清按料当作科

故曰成安也【卷二十三十页十七行】

笺曰谢云曰字疑衍一清按曰字乃陈留风俗传文不宜衍

汉章帝东廵【卷二十三十一页五行】

一清按汉字衍文

陈菑县【卷二十三十一页六行】

一清按郡国志考城县属陈留郡落留字

应亨吉元符【卷二十三十一页七行】

一清按元全祖望校改之

赐越有先列考武王【卷二十三十一页八行】

笺曰先一作光一清按当作烈考武皇谓武帝也

汳水东迳周坞侧【卷二十三十一页十五行】

一清按汳水下落又字

汉熹平君立【卷二十三十二页十三行】

笺曰按熹平是汉灵帝年号此云熹平君知有脱误也宋本亦然其坠失久矣一清按全祖望云钱遵王本熹平下有中某二字从之

弟刻石树碑【卷二十三十二页十五行】

一清按弟上落其字全祖望校增

隧前有师子天鹿博作百树柱八所【卷二十三十二页十六行】笺曰博宋本作瑼一清按隶释载此文作累塼作百达柱黄省曾本同惟误以塼为博

余波南入淮阳城中【卷二十三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淮阳当作睢阳汉西京梁国治睢阳续志睢阳亦居梁国领县之第一注云唯睢阳城南侧有小水南流入於睢是也

汳水又东迳贯城南【卷二十三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按贯城当作贳城

汳水又东迳违县故城北【卷二十三十三页四行】

一清按违县当作蒙县

博闻道家【卷二十三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按闻当作问隶释校

时令太山万喜【卷二十三十五页四行】

笺曰喜当作熙一清按当加灬作熹

国相东莱王璋字伯义【卷二十三十五页九行】

一清按後汉书党锢传王璋字伯仪东莱曲成人少府卿

既有经见【卷二十三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按有黄省曾本作在

获水篇

宋大夫【卷二十三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按夫竹书纪年作水黄                【省】曾本元是水字

获水自蒙东山【卷二十三十五页十六行】

一清按山当作出

汳水又东迳虞县故城北【卷二十三十六页一行】

一清按汳水当作获水

城东有汉司徒盛允墓公字伯世【卷二十三十六页四行】

一清按墓下落碑字隶释校补公当作允盛允为司徒在桓帝延熹三年见范史桓帝纪何焯云当作盛兑见姓氏急就篇然当以史为正

上承黄陂【卷二十三十六页十三行】

一清按上承上落水字

获水又东迳砀山县故城北【卷二十三十七页一行】

一清按两汉志後魏志俱作砀县无山字

见者佀狗【卷二十三十七页六行】

一清按见者下落云字黄省曾本校增

上承阳陂【卷二十三十七页八行】

一清按上承上落水字阳陂当作砀陂

山有陈胜墓秦乱【卷二十三十七页十五行】

一清按秦乱上落覩字孙潜校增

王莽之子秋也【卷二十三十七页十八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作予秋子字误

获水又东历洪沟东注之【卷二十三十七页十八行】

一清按下东字当作水

即地理志之虹县【卷二十三十七页二十行】

一清按虹为螮蝀音户公切汉书地理志沛郡县莽曰贡师古曰亦音贡是与虹字有别郡国志作虹县斯则司马彪之异词非班固之实录也

获水北流注之【卷二十三十八页五行】

一清按六字是经混作注获当作睢盖睢水入获也注云疑即经所谓睢水盖指此也

世谓之萧县南山也【卷二十三十八页五行】

一清按县黄省曾本作城

处耗积石为梁【卷二十三十八页十二行】

笺曰耗字疑衍一清按处耗二字当互易谓水痕减落之处也

即刘中书澄之所谓白沟水也【卷二十三十九页二行】

笺曰谢云白沟当作白渎一清按萧县志云白沟在县西北二十里沟字不误

俗名曰净净沟也【卷二十三十九页三行】

笺曰宋本但作名之曰净沟也一清按净浄沟之义如深深渠驫驫水源源水涓涓水之类朱氏不察必欲去此重文亦昧矣

勒鱼石於彭城【卷二十三十九页二十行】

一清按勒孙潜校改勤事在春秋襄公九年

文颍曰【卷二十三二十页二行】

一清按文颍之颍当从禾不从水

项羽都【卷二十三二十页三行】

一清按都下落焉字

魏中郎徐庶【卷二十三二十页八行】

一清按中郎下落将字

小城西又一城【卷二十三二十页十行】

一清按又下落有字

宫观门阁【卷二十三二十页十二行】

一清按阁黄省曾本作合说文合门旁户正韵内中门也周圻名义考曰阁为庋阁之阁礼内则天子之阁汉天禄等阁皆谓重屋也合为闺合之合文翁传闺合公孙宏东合皆谓门也音义并异非可混称下邑合如初之合亦同

故彭祖国也【卷二十三二十页二十行】

一清按故汉书地理志作古

汴带泗【卷二十三二十一页三行】

一清按汴上落衿字

睢水篇

按在留使乡聚名也【卷二十四一页十行】

一清按汉志陈留县下注臣瓒曰留属陈故称陈留盖留本郑邑为陈所并是以郦释高阳为故留之乡聚名也使字误当作故

故自陈留【卷二十四一页十八行】

一清按陈留下落徙涿二字全祖望校增

陂之东合洛架水口【卷二十四二页六行】

一清按之当作水

必曰睢阳【卷二十四三页十一行】

一清按刘昭补注郡国志引地道记曰梁孝王筑城三十里小鼓唱节杵下而和之称睢阳曲注落曲字

集於彭梁之东【卷二十四四页四行】

一清按梁当作城

蠡台而西【卷二十四四页八行】

一清按而当作如

东即梁王之吹宫也【卷二十四四页十五行】

一清按宫当作台

复道自宫东出杨州之门左【卷二十四五页四行】

一清按沈炳巽云当作东出杨门之左州字衍文

苟不骄述夫何舍焉【卷二十四六页二行】

笺曰蔡中郎集载此碑作苟不皦述夫何考焉一清按金石文载此碑作苟不矫述夫何舍焉隶释改作称述

鼎名文曰【卷二十四六页九行】

一清按名当作铭

庙南列二柱【卷二十四六页十三行】

一清按二下落石字黄省曾本校增

庙前东北有石驼【卷二十四六页十四行】

一清按石驼上落二字黄省曾本校增

亦不甚雕饰【卷二十四六页十五行】

一清按饰黄省曾本作毁

积而为逢洪陂【卷二十四六页十六行】

笺曰御览引水经注作积而为逢淇陂一清按淇字误文何足据也

卖鞾履为业矣【卷二十四七页六行】

一清按为业下落以正月朔日会故妪於乡亭西社教令服食不老即此处二十二字名胜志引此文校补

王莽之传治【卷二十四七页十行】

一清按传治下落也字名胜志校补

芒砀县之间【卷二十四七页十八行】

一清按芒砀下落二字御览引此文校补

宋恭公之所都也【卷二十四八页十行】

一清按恭当作共

睢水又左合白渎水【卷二十四八页十五行】

一清按白渎水当作白沟水见前获水注

又详【卷二十四九页一行】

一清按又当作未

睢水迳谷熟两分而睢水为蕲水【卷二十四九页一行】

一清按而字当移在为蕲水之上

通为兼称【卷二十四九页二行】

一清按为当作谓

睢水又东迳苻离县故城北【卷二十四九页十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作符离

睢水东迳临淮郡之取虑故城北【卷二十四九页十二行】

一清按取虑下落县字睢水下落又字

沟旧上承蕲水【卷二十四九页十六行】

一清按沟当作渎即长直故渎也

瓠子水篇

河水旧东河【卷二十四十一页八行】

一清按下河字当作流

殷之相又都之【卷二十四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当作相土落土字史记殷本纪昭明卒子相土立索隐曰相土佐夏功着於商诗颂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是也左传曰昔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商也

张晏曰依河水自固【卷二十四十一页十四行】

一清按自固下落又东迳咸城南六字全祖望云以先司空本校增

杜预曰东郡濮阳县有咸城者也是【卷二十四十一页十五行十六行】一清按春秋左传注濮阳县下有东南二字咸城当作咸城也是二字当倒互

魏都尉治【卷二十四十一页二十行】

一清按魏分立东西两都尉此为东部都尉治落二字

瓠河故渎又东迳句阳之成阳【卷二十四十二页二行】

一清按句阳下落县字成阳上落小字

是为谷【卷二十四十二页四行】

一清按谷字下落林字

六国时沮楚同【卷二十四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同下落音字

而北去濮阳三十五里【卷二十四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而字当作西

又东北迳句阳县之小成阳县故东垂亭西【卷二十四十三页二行】

一清按小成阳县之县当作城故东二字当倒互

而东杜考地验城【卷二十四十三页七行】

笺曰当作京相一清按非也当作京杜谓京相璠及杜预耳与洧水篇京杜地名文义正同

春秋隐公八年宋公卫侯遇於犬丘经书垂也【卷二十四十三页十行】

笺曰左传作犬丘一清按注引经传俱不误笺说云云于义何取

称曰灵都【卷二十四十三页二十行】

一清按後汉书章帝纪注引述征记作灵台隶释载此文亦作台都字误也

记于尧妃【卷二十四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按尧妃下落祠字即中山夫人祠也

尧陵北山甫墓南二冢间伍员祠【卷二十四十四页十二行】

一清按山甫上落仲字伍员上落有字

池泽之东北有陶墟【卷二十四十四页十八行】

一清按池御览引此文作迤

定陶西南陶丘舜也【卷二十四十五页四行】

笺曰舜一作亭一清按全祖望云非也舜下落所陶二字朱氏但见汉志注有陶丘亭之文故改舜字以迁就之而不知其有脱文也

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公孙以廪丘叛于赵【卷二十四十五页八行】笺曰今竹书作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孙以廪丘叛于赵一清按索隐曰纪年齐宣公十五年立田悼子悼子卒乃次立田和是为太公和田太公相齐宣公宣公卒田会自廪丘叛于赵下公孙乃公孙会也今朱氏引竹书作两公孙孙杀者是人而叛者又即其人岂可通乎史记齐世家亦云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反廪丘也

春秋传曰取晋羊角【卷二十四十五页十二行】

一清按传曰下落乌余二字

天大雨【卷二十四十五页十二行】

笺曰天旧本作有一清按天字不误

今鲁邑也【卷二十四十五页十四行】

一清按今字误当作高鱼二字

田单之功【卷二十四十七页三行】

一清按之功下落可立二字黄省曾本校增三国志程仲德传元有之

枝渎上承将渠【卷二十四十七页六行】

一清按当作故渎枝字误

河水自泗口出为济水济水【卷二十四十七页十六行】

一清按河水注云四渎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河水分泲亦曰泲水受河也济水注云河水自四渎口东北流而为清清即泲也泗口是四渎口之误为当作会济水二字重文宜衍

即地理志曰如水矣【卷二十四十八页五行】

一清按曰当作之名胜志校改

又屈其城南【卷二十四十八页十四行】

一清按又屈下落迳字

都高邑【卷二十四十八页十五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千乘郡有高苑县邑字误

故俗谓之东苑也【卷二十四十八页十六行】

一清按东下落高字

其上源出盘阳【卷二十四十九页三行】

一清按上源二字当倒互汉书地理志济南郡有般阳县应劭曰在般水之阳後魏地形志作盘阳

旱则竭耗【卷二十四十九页五行】

一清按耗黄省曾本作涸

时水西北至梁邹城入于沛【卷二十四十九页七行】

一清按沛当作泲

汶水篇

出草药【卷二十四十九页十五行】

一清按草药二字当倒互名胜志校改

奉高县汉武帝元封元年立以奉【卷二十四二十页十行】

一清按以奉下落太山之祀四字全祖望校增

唯趺存焉【卷二十四二十页十六行】

一清按唯下落故字隶释校补

又西南迳奉高县故城而【卷二十四二十一页二行】

一清按而当作西

出分水谿【卷二十四二十一页二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东南流迳□山东右天门下谿水【卷二十四二十一页三行】

一清按右当作合

东南流迳龟阴之龟田山【卷二十四二十一页十四行】

一清按左传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龟田二字当倒互

又有石勒建武十三年【卷二十四二十二页四行】

笺曰後汉郊祀志云建武三十年羣臣上言宜封禅泰山诏不许三十二年正月上读河图感动乃求元封时封禅故事是年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辛卯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此云十三年乃三十年之误也一清按注明云石勒建武十三年朱氏以汉建武证之以为当作三十年可哂甚矣但建武是石虎年号注云石勒误耳

又东南流迳南明堂下【卷二十四二十二页十行】

一清按下南字衍文

降坐明常【卷二十四二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按常当作堂

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於汶水【卷二十四二十二页十六行】

一清按汶水汉书郊祀志作汶上

非忧王实之无柱也【卷二十四二十三页四行】

笺曰宋本作王室一清按当作正室何焯校改

赤眉渠师樊崇所堡也【卷二十四二十三页七行】

一清按师当作帅

山东巢父庙【卷二十四二十三页七行】

一清按山东下落有字名胜志校增

阳虎据之以叛【卷二十四二十四页三行】

笺曰旧本作居之一清按据亦作据笺说非

淄水又迳郕北【卷二十四二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按郕下落县字续志济北国成本国刘昭补注曰左传卫师入郕杜预曰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刚父晋志作刚平

县北有曲水池亭【卷二十四二十五页二行】

一清按池字衍文左传注校

公会祀侯莒子于曲池【卷二十四二十五页三行】

一清按春秋经文有盟字今校补

汉章帝元和三年东巡太山【卷二十四二十五页五行】

一清按後汉书章帝纪是二年

汶水又西迳汶阳县故城北而注【卷二十四二十五页七行】

一清按而当作西

洗水出焉【卷二十四二十五页九行】

笺曰谢兆申云洗当作洸克家云出焉当作注焉一清按出字不误洙水注云洸水出东平阳上承汶水又云洗水又东南流注于洙水则洸水所注者洙水也非汶水也

县治铸乡故城【卷二十四二十五页十行】

笺曰宋本作冶铸乡一清按非也蛇丘县治铸乡故城岂可改治为冶乎

地理志乡故阐也【卷二十四二十五页十四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泰山郡刚故阐乡字误

俗又谓之关亭【卷二十四二十五页十七行】

一清按关亭当作阐亭

非礼是也【卷二十四二十六页五行】

一清按传文曰非礼也此衍是字

然是东去冈城四十里【卷二十四二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按然是下落亭字

又西南过平章县南【卷二十四二十六页十七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东平国有章县落东字

景帝中和六年【卷二十四二十六页十八行】

一清按和字衍文

王莽之有盐城也【卷二十四二十六页二十行】

一清按城字衍文

故在无盐城东北五十里【卷二十四二十七页一行】

一清按城字当移在故字之下

水出肥县东城自源【卷二十四二十七页二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泰山郡有肥成县肥下落成字城字衍文自源全祖望校改白原

王莽之成富也【卷二十四二十七页六行】

笺曰旧本作城富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正作成字何旧本之足云

应劭曰古厥也【卷二十四二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注引仲瑗云古厥国落国字

东平王云及后谒【卷二十四二十八页二行】

一清按后谒下有错简下文汉书石立宣帝起之表也十字当移于此后谒下落曰字汉书之书当作世全祖望校正

古中都城【卷二十四二十八页八行】

一清按城吴琯本作也

东遂为泽渚【卷二十四二十八页十二行】

一清按遂当作迳

汶水又西迳洽乡城南地理志曰所谓无盐有洽乡者也【卷二十四二十八页十九行二十行】

一清按洽乡当作郈乡师古曰郈音后曰字衍文

世祖叔母名良【卷二十四二十九页一行】

一清按母当作父即赵孝王也後汉书校

东平宪王仓【卷二十四二十九页六行】

一清按仓当作苍後汉书校

元和三年【卷二十四二十九页六行】

一清按三当作二後汉书章帝纪校

一水西迳须昌城南入浦【卷二十四二十九页九行】

一清按浦当作泲

泗水篇

皆为非也【卷二十五一页十三行】

笺曰御览引此注云皆为此也一清按道元以舜不居泗上故以陶墟舜井之说为非矣

预以木为曲状【卷二十五一页十九行】

一清按状全祖望校改洑

时则谓之原泉祠【卷二十五二页三行】

一清按则孙潜校改人

春秋襄公二十年季武子取卞【卷二十五二页四行】

一清按左传是二十九年落九字

西南迳鲁县北【卷二十五二页十一行】

一清按迳当作过

京相璠曰杜预并言【卷二十五二页十四行】

一清按曰下全祖望校增服?二字

背洙泗墙【卷二十五二页十七行】

一清按阎若璩云正义引从征记泗墙二字作面泗章怀後汉书注亦云

冢记【卷二十五三页三行】

一清按全祖望云当作冢墓记

孔丛子曰【卷二十五三页八行】

一清按何焯云子字衍文後人所妄加黄省曾本无子字义门之言良是

石以磬制【卷二十五五页三行】

一清按以孔宏复曲阜志引此注文作似

公山不狃帅费攻鲁【卷二十五五页四行】

一清按费下落人字左传校补

汉书秘之【卷二十五五页十行】

笺曰宋本作汉时一清按全祖望校改世

池台悉石也【卷二十五六页十四行】

一清按池字衍文御览引此注云台之基岸悉石也今校正

吾闻也【卷二十五七页一行】

一清按也当作之

今城邹山之阳【卷二十五七页十六行】

一清按今城下落在字孙潜校增

绎邑之所依为名也【卷二十五七页十九行】

一清按所依下落以字通监注校补

永嘉中太尉郗鉴将乡曲逃此山【卷二十五八页三行】

一清按通鉴注引此文永嘉上有晋字逃作保

诗所谓保其鳬峄者也【卷二十五八页七行】

一清按其经文是有字

漷水又西迳至湖陆县入于泗【卷二十五八页二十行】

一清按迳字衍文

齐田盻及宋人伐我东鄙【卷二十五九页五行】

一清按盻当作肸

平阳东北有漆乡漷今见有故城【卷二十五九页八行】

一清按漷当作郭

洸水从北西来流注之【卷二十五九页十行】

一清按北西二字当倒互

封将军陈错为槖侯【卷二十五九页十五行】

笺曰史记汉书功臣表并作槀侯陈锴为将从击陈豨有功旧本水经注亦作藁侯此注改作槖侯未知何据岂郦君所见史汉别本有异乎一清按非也世本史汉表俱作槀侯师古音公老翻而小司马则以为山阳之属县也山阳之属县曰槖臣瓒音之曰拓郦在顔前想六朝时汉表元作槖字至唐始误作藁师古不能据地理志以正之朱氏乃云旧本水经注作藁此注改作槖而且揶揄之曰岂郦君所见史汉别本有异乎一似旧本更属他人之书而此注为郦君所手定借曰异同要是後来传写翻刻之讹朱氏宁亦知之否乎又史表是陈错故索隐曰汉表作锴音揩三苍云九江人名?曰锴今云史汉表并作锴岂其然乎

盖洸洙相入受通称矣【卷二十五九页十九行】

一清按相入下落互字

菏水即沛水之所苞注以成湖泽也【卷二十五十页五行】

一清按沛当作泲

地理志曰故湖陆县也【卷二十五十页十一行】

一清按前汉为湖陵续志云湖陆故湖陵章帝更名此引班书不得曰故湖陆

昔桓温北入也【卷二十五十页十四行】

一清按桓温下落之字

北枝水西出迳蕃县北【卷二十五十页十七行】

一清按此文误也当作北水枝出西迳蕃县北

其水又溉於丘焉【卷二十五十一页五行】

笺曰於丘当作公丘一清按丘即公丘也单举之以见义耳

县故城在滕西北【卷二十五十一页六行】

一清按西北下落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九字名胜志校补

地理志曰其水西流注於沛【卷二十五十一页十四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鲁国蕃县下云南梁水西至湖陵入沛渠此世本之误沛当作泲下沛字俱当作泲

故是水为吴王所掘非也【卷二十五十二页二行】

一清按故下落谓字

止自泗川耳【卷二十五十二页三行】

一清按自当作是

以今忖古知一延之之不通情理矣【卷二十五十二页六行】一清按於文当作益知一字误

左泗水之滨【卷二十五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按左当作在

晋解扬围楚致命【卷二十五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围楚二字当倒互言入楚围以致命楚围上仍有脱字

其有乱乎【卷二十五十三页五行】

一清按有左传是在字

又东迳山阳郡【卷二十五十三页十行】

一清按六字是注混作经

而立公子凭【卷二十五十三页十四行】

一清按凭左传作冯

殷帝沃丁之时时伊尹卒【卷二十五十三页十九行】

一清按时字重文宜衍

迳卬城县故城南【卷二十五十四页三行】

一清按迳上落又东二字卬城是郜城之误

王莽更名之曰郜城矣【卷二十五十四页四行】

一清按郜城字误当作告成汉书地理志校

又东迳单父故城南【卷二十五十四页五行】

一清按单父下落县字

王莽更名斯县为利善矣【卷二十五十四页九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山阳郡单父县莽曰利父师古曰音善甫後人讹写作利善也

水上承□水【卷二十五十四页十行】

笺曰一作潍水下同一清按潍□古字通用详潍水篇

又迳丰西潭【卷二十五十四页十四行】

一清按潭当作泽

清水即泗水之别名也【卷二十五十五页七行】

一清按泗水当作泡水

县治故县南垞上【卷二十五十五页二十行】

一清按故县之县黄省曾本作城

故亭今有高庙【卷二十五十六页一行】

一清按高下落祖字

庙阙崩裭【卷二十五十六页二行】

一清按裭字误刻当作禠

山抗泗水上而尽石【卷二十五十六页八行】

一清按抗寰宇记引此文作枕而当作西西上二字当倒互

其所持天基二石【卷二十五十六页十四行】

一清按天基当作天竺

今彭城南有项羽掠马台【卷二十五十七页五行】

一清按掠当作凉

推考书墓事近於此也【卷二十五十七页六行】

一清按墓事二字当倒互

即陆赋所云【卷二十五十八页一行】

一清按此是陆机行思赋全祖望校补三字

晋太原九年【卷二十五十八页二行】

一清按晋武帝建元太元原字误也

以利运漕者【卷二十五十八页四行】

笺曰晋书以利漕运一清按者字衍文

沂水流纳注焉【卷二十五十八页七行】

一清按纳字衍文

王莽之闰俭【卷二十五十八页十行】

一清按闰俭下落矣字孙潜校增

秦嘉东阳郡【卷二十五十八页十行】

一清按郡下落人字汉书高帝纪注校增详本卷

其上城中有司马石苞【卷二十五十八页十三行】

一清按司马上落大字

因相询问【卷二十五十八页十八行】

笺曰风俗通云因相借问一清按黄省曾本作寻问

王莽之乐亭也【卷二十五十九页二行】

一清按乐亭上落和字汉书地理志校增

以即名之也【卷二十五十九页二行】

一清按以即二字当倒互

泗水东南至下相县故城东【卷二十五十九页六行】

一清按至黄省曾本作迳

更增修郭【卷二十五十九页十五行】

一清按郭当作廓

泗水又东南迳淮阳城城北临泗水【卷二十五十九页十九行】笺曰一本无城字一清按非也下城北二字当倒互於文是泗水又东南迳淮阳城北【句】城临泗水沂水篇

东南左合桑预水【卷二十五二十页十四行】

一清按东南下落流字

出鲁山【卷二十五十页十五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东南流注沂水水又东迳盖县故城南【卷二十五二十页十六行】一清按上水字当作沂

与沂水合【卷二十五二十一页二行】

一清按沂水上胡渭校增小字

孟康曰县故邺邑今邺亭是也【卷二十五二十一页三行】

一清按两邺字汉志注俱作郓今校改

封城阳共王弟吉为东苑侯【卷二十五二十一页四行】

笺曰孙按史汉年表俱作东莞侯索隐曰属琅琊一清按史汉表皆作子注云弟误也下卢侯稀亦误以子为弟

水出时密山莒地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卷二十五二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按山下落春秋时三字莒地下落左氏传三字方舆纪要引此文校增

密水东南流迳东安城南【卷二十五二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按密水上落时字下同

又南东庐川水注之【卷二十五二十二页七行】

一清按南东二字当倒互庐川当作卢川

右合蒙阴二水水出蒙阴山【卷二十五二十二页十二行】

一清按二字衍文水出蒙阴山当作蒙山之阴

有洛水注之【卷二十五二十三页四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阳县冠石山治水所出洛当作治下同

有蒙祠【卷二十五二十三页七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校衍蒙字

洙水篇

汉景帝中元五年封后兄信为侯国【卷二十五二十五页十一行】一清按元字衍文后兄下落王字

于汴城西西南泗水?流【卷二十五二十六页一行】

一清按西南全祖望校改而与

洙水西北流迳孔里此【卷二十五二十六页三行】

一清按此当作北

门又结石为水门【卷二十五二十六页五行】

一清按又黄省曾本作右

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者【卷二十五二十六页八行】

一清按者下落也字

洸水出东平【卷二十五二十六页十三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泰山郡有东平阳县落阳字

水首受洙【卷二十五二十六页十八行】

一清按洙下落水字

洸水又东南流注于洙水又南至高平南入泗【卷二十五二十七页三行四行】

一清按洙下当重一洙字高平下落县字

沭水篇

左右岘水【卷二十六一页十二行】

一清按右当作合通监注校

水出东诸县西箕山【卷二十六一页十六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无东诸县而诸县别有东诸城见潍水篇县当作城

如殖有罪【卷二十六二页二行】

一清按如殖下落死字孙潜校补

城为之坠【卷二十六二页七行】

一清按坠当作隳许规切本作隓说文解字败城阜曰隓徐锴曰俗作隳非是今相承通俗用之

璧带饰以金银【卷二十六二页十三行】

一清按璧当作壁

水发三注山【卷二十六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注当作柱方舆纪要校

西南流迳辟城城南【卷二十六二页十九行】

一清按城字重文宜衍

郎祝鲁之音【卷二十六三页十三行】

一清按郎当作即

王莽更之祝其亭也【卷二十六三页十四行】

一清按更之下落曰字

汉景帝八年封石绾为侯国【卷二十六三页十六行】

一清按史汉表传皆是卫绾石字误也又八年亦是六年之误见本篇

沭水又南迳陵山西【卷二十六三页十七行】

一清按陵山上落建字方舆纪要云建陵山在海州沭阳县西北百里与山东郯城县接境山南北长而东西狭上多陵汉因以名县

魏正元中齐王之镇徐州也【卷二十六三页十八行】

一清按正元曹魏高贵郷公纪年此是拓跋魏孝明帝正光年中事也齐王即萧宝夤魏书萧宝夤传云神龟中出为都督徐南兖二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徐州刺史正光二年徵为车骑大将军是也

自流三十里【卷二十六三页十九行】

一清按自下落戍字

柤水而南【卷二十六五页七行】

一清按而当作西

巨洋水篇

王韶之以为巨□【卷二十六五页十二行】

一清按□当作蔑通监注校

山导丹水有二源【卷二十六五页十八行】

一清按山导二字衍文全祖望校

西丹自穴山【卷二十六五页十九行】

一清按西丹下落水字穴山是凡山之误

出方山【卷二十六五页二十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丹水又东北迳望台东【卷二十六六页五行】

一清按当作望海台方舆纪要云望海台在寿光县东北四十里相传秦始皇所筑下云巨洋水又东北迳望海台西东北流伏琛晏谟并以为平望亭是也

有一祀目之为冶泉祀【卷二十六六页九行】

一清按二祀字俱当作祠

持节东州【卷二十六六页十三行】

一清按持节当作侍节齐乘校隋书麦?杖传云陪麾问罪亦其义也

巨洋又东北迳委粟山东【卷二十六七页二行】

一清按巨洋下落水字

东南迳逢山下祠西【卷二十六七页四行】

一清按下字衍文汉书地理志校

洋水又南东历逢山下【卷二十六七页五行】

一清按南东二字当倒互

麓三成【卷二十六七页五行】

一清按麓上落山字齐乘校补

闻数十里【卷二十六七页八行】

一清按闻上落声字方舆纪要校增

地理志石膏山洋水是出也【卷二十六七页十二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临朐县石膏山洋水所出此落所字是出二字当倒互

巨洋又东北得邳泉口【卷二十六七页十三行】

一清按巨洋俱当作洋水落水字後并同盖即齐乘之所谓北洋矣

左思齐都赋曰岭其左是也【卷二十六七页十九行】

一清按岭下落镇字下引齐都赋牛岭镇其南

王莽更之愈县也【卷二十六八页四行】

一清按愈汉书地理志作俞更之下落曰字

台西有方地【卷二十六八页五行】

一清按地名胜志作池

浑侧有一坟【卷二十六八页八行】

一清按浑当作墓

汉武帝元朔三年【卷二十六八页十四行】

一清按三表作二

又西北流而注于巨淀矣【卷二十六八页十五行】

笺曰谢云当作注于巨洋一清按汉志云石膏山洋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钜定谢说非是

巨洋水自湖东北流【卷二十六八页十七行】

一清按淄水注云巨淀县东南则巨淀湖注落二字

水出剧县南有崩山【卷二十六九页一行】

一清按有当作角名胜志校改

俗人以其山角【卷二十六九页二行】

一清按山角下落若崩二字名胜志校补

今曰狼水【卷二十六九页十三行】

一清按当作白狼水落白字

今河南有寻也【卷二十六十页一行】

一清按也当作地

皇甫谧曰卫也【卷二十六十页三行】

一清按也当作地

夏相徙南丘【卷二十六十页四行】

一清按南丘当作帝丘

收斟灌寻二国之余烬【卷二十六十页十一行】

一清按斟灌下落斟字

以上推传【卷二十六十页十五行】

一清按上当作土

巨洋水东北迳望海台西【卷二十六十一页一行】

一清按水下落又字孙潜校增

淄水篇

少为府小吏【卷二十六十一页二十行】

一清按小吏当作小史下同

岑山上有神象【卷二十六十二页一行】

一清按岑山二字当倒互

东北流山尔雅出前左之文【卷二十六十三页十五行】

一清按山全祖望校改由

又去莱差近【卷二十六十三页十八行】

一清按又上落缘陵二字

其犹晋氏深翼居绦【卷二十六十四页九行】

一清按居全祖望校改名

虏其民宝居因郭以名之【卷二十六十四页十一行】

笺曰当作虏其民实居郭因以名之一清按春秋经庄公六年齐人来归卫俘孔氏正义曰释例曰齐人来归卫宝公羊谷梁经传及左氏传皆同唯左氏经独言卫俘三家经传有六其五皆言宝说文保从人□省古宝保二字通用或转写作俘此即虏其民宝之说事见孟子及战国策盖湣王虏燕之民宝以居临淄之外郭齐民故称之虏城民即旄倪宝即重器朱氏改宝为实非也

汉高六年【卷二十六十四页十二行】

一清按汉高下落帝字

世谓之治岭山【卷二十六十五页三行】

一清按治当作冶

宜城修筑【卷二十六十五页十二行】

一清按城当作试孙潜校改

其不可固城者在此【卷二十六十五页十四行】

一清按不孙潜校改水

水出南山顶洞开望若门【卷二十六十六页八行】

一清按南山下名胜志重一山字若门下吴琯本有焉字今校补

状同洪井【卷二十六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按井当作河

水北则长庑徧驾【卷二十六十六页十五行】

笺曰旧本作偏驾一清按徧字较长

阳水又东东迳阳城东南【卷二十六十六页十七行】

笺曰下东字疑衍一清按非也当移在阳城之上

即谓城之东阳城【卷二十六十六页十九行】

一清按上城字衍文

竭穷斯牲【卷二十六十七页七行】

一清按竭孙潜校改谒

伏琛所未详也【卷二十六十八页三行】

一清按未黄省曾本作不

侍其衡【卷二十六十八页四行】

笺曰三字未详一清按巵林云玉海姓氏急就篇曰侍其氏汉广野君裔孙赐氏食其後有为武帝侍中者合官与氏而称焉汉有侍其元矩魏有侍其衡附曰广野君在高祖初至武帝时七十年安得遽至裔孙而又曰後为侍中者何年寡而世多也伏滔青土人物论称後汉有侍其元矩与孙宾硕刘公山并叙正当魏武时又为齐人则元矩非即衡字耶

女水东北流迳东平安县故城南【卷二十六十八页十二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甾川国东安平县下云菟头山女水所出东北至临淄入钜定阚駰曰博陵有安平故此加东平安二字当倒互

然後更流注北杨水【卷二十六十八页十三行】

一清按杨当作阳

博陵有平【卷二十六十八页十八行】

一清按有下落安字汉志校补

又迳安平城东【卷二十六十八页二十行】

一清按安平上落东字

东北入淀【卷二十六十八页二十行】

一清按淀上落巨字

葂头山【卷二十六十九页一行】

一清按葂当作菟汉志校

时水出齐城西南北二十五里【卷二十六十九页三行】

一清按南字衍文通监注校

即如水也【卷二十六十九页三行】

笺曰孙云如水当作耏水一清按如水本汉志别作耏水瓠子水注云时即耏水也音而即地理志之如水矣彼入泲而此入淄迳流虽异而名称是同正不当改如作耏也

故谓之愚公故山水有石梁【卷二十六十九页九行】

一清按下故字衍文

亦谓为石梁水【卷二十六十九页十行】

一清按亦谓下落之字

本渠也【卷二十六十九页十五行】

一清按左传昭公十一年楚申无宇曰齐渠丘实杀无知杜预注曰渠丘今西安也齐大夫雍廪邑落丘字

世谓寒泉也【卷二十六十九页二十行】

一清按世谓下落之字

张逸问赞云【卷二十六二十一页一行】

一清按问下落书字何焯校增

然棘下又是齐城内地名【卷二十六二十一页五行】

一清按齐当作鲁何焯校改

虽异名于见【卷二十六二十一页八行】

一清按于当作两

台西有石杜碑【卷二十六二十一页二十行】

笺曰一作石柱碑一清按非也隶释载此文作石社碑

葵丘不在齐也【卷二十六二十二页五行】

一清按葵丘上落明字名胜志校增

以瓜时而往还之期【卷二十六二十二页七行】

一清按而当作为

故今无宠之姝【卷二十六二十二页八行】

一清按妹当作妹左传校

因无知之绌【卷二十六二十二页九行】

笺曰绌当作出一清按左传云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绌字本经传不可妄改也

时水西左迤为潭【卷二十六二十二页十五行】

一清按下云又西北流注于时此不得云时水也当是余水之误

渑水又西迳乐安南博昌县故城南【卷二十六二十二页十九行】一清按上南字衍文

在齐西北四十里【卷二十六二十三页二行】

一清按在齐下落城字

又东北至皮丘沈【卷二十六二十三页十八行】

一清按沈当作坈如马常坈之坈下同

汶水篇

赵烈侯【卷二十六二十四页五行】

一清按何焯云据竹书纪年赵烈侯在未命侯以前当依今本作子

史记所谓齐威王越赵侵伐我长城者【卷二十六二十四页六行】一清按史记田齐世家云威王九年赵人归我长城六国表云威王十一年赵取我长城又赵成侯七年侵齐至长城越黄省曾本作曰音近致讹伐我二字当倒互

汶水自县东北迳峿城北【卷二十六二十四页九行】

一清按沈炳巽云郚诸本误作峿春秋庄公元年齐迁纪郚杜预曰郚在朱虚县东南说文郚东海县故纪侯之邑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有郚乡县续志无之盖东京废省而刘昭补注朱虚下引左传杜注皆作郚无从山作峿者是盖因上峿山而讹以为县名也

朱虚县东四十里有峿亭城【卷二十六二十四页十行】

一清按亭城二字当倒互峿当从阝作郚

亭在丘城东北十里非城也【卷二十六二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按丘城上落渠字下城字衍

又东北入于县【卷二十六二十四页十九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琅琊郡朱虚县下云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县字误

潍水篇

潍水出琅琊箕县【卷二十六二十五页五行】

一清按元和志潍水在密州莒县东北八十里潍水所出注云潍水导源潍山箕县下落潍山二字

城即秦王之所筑也【卷二十六二十五页八行】

一清按王当作皇下同

谓琅琊台【卷二十六二十五页九行】

一清按谓下落之字

乃徙黔首二万户于琅琊山下【卷二十六二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按二当作三史记校

高五里【卷二十六二十五页十二行】

一清按高当作广

渊主灵焉【卷二十六二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按主天中记引此文作至

东南流析泉县东【卷二十六二十五页十九行】

一清按流下落迳字

晏谟并明潍水为扶淇之水【卷二十六二十六页十三行】

一清按晏谟下落伏琛二字

王莽之合丘也【卷二十六二十六页十七行】

一清按合当作令汉书地理志校

亦曰障日山【卷二十六二十八页九行】

一清按障日山下落山势高峻隔絶阳曦即此山也十二字名胜志引此文校补

东北迳高密故城南【卷二十六二十八页十五行】

一清按高密下落县字

宣帝平始元年【卷二十六二十八页二十行】

一清按平始当作本始

水西有鴈阜【卷二卞六二十九页四行】

一清按寰宇记引高士传曰郑元葬于剧东後以墓坏归葬砺阜在高密县西北五十里鴈字误也

地理志曰有三石山祠【卷二十六二十九页十三行】

一清按三石山当作三户山今本汉志亦误作石字方舆纪要山东平度州三固山一名三户山汉书郊祀志宣帝信方士言祠太室山于即墨三户山于下密即此山也

余按应劭【卷二十六二十九页十四行】

一清按应劭下落曰字

又东九迳都昌县东【卷二十六二十九页十六行】

一清按迳当作过

胶水篇

又迳扶县故城西【卷二十六三十页十行】

一清按扶汉书地理志作邞

春秋僖公九年【卷二十六三十页十三行】

一清按经传是二十九年落二十字

王莽之柣国也【卷二十六三十页十七行】

笺曰宋本作秩国一清按非也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柜县莽曰祓同祓师古曰音废

又东北迳晏伏所谓黔陬城西四十里有胶水者也【卷二十六三十页十九行】

一清按四十里有胶水者也八字重文宜衍

今胶水北迳晏伏所谓西黔陬城东高密郡侧有黔陬县【卷二十六三十一页二行】

一清按今字当移在高密郡侧之上

县王莽更名之曰原亭也【卷二十六三十一页六行】

一清按县下落故字曰字衍文

故莱夷邑也【卷二十六三十一页六行】

一清按莱夷下落维字汉志校补

胶水又北迳胶阳东【卷二十六三十一页九行】

一清按胶阳下落县字

又东北迳左会一水【卷二十六三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迳当作流

县故王莽更之东莱亭也【卷二十六三十一页二十行】

一清按更下落名字

所谓之溟海者也【卷二十六三十二页五行】

一清按之字衍文

水经注笺刋误卷九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