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四
关隘【六】
泽州府
凤台县
横望隘南八十里太行絶顶南距河内县碗子城一十里明洪武二年置巡检司 横望隘以狄梁公望云名 郭璞注太行山在今河内县西北即治所辖地索隐太行山在河内山阳县西北 磨盘砦州南
六十里一名孟浪砦 将军砦宋岳飞为张所部将复新乡转战大捷後梁兴渡河会太行忠义亦败敌於沁水筑砦以待飞 战国策北堑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又曰左右孟门羊肠在其南卢睾在其北正义南阳属韩秦攻之则韩太行羊肠道絶矣括地志太行山在怀州河内县北二十五里有羊肠坂元和志太行陉在怀州北濶三步长四十里羊肠所经瀑布悬絶实为险隘正义又曰羊肠太行山坂道名南属怀州北属泽州今自碗子城南长平舖至新店自星轺驿北至河底皆所谓羊肠坂也魏武帝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李白诗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羊肠坂当以碗子城横望岭为正而正义又曰沁州在羊肠坂之西是指壶关羊肠坂也若阳城东六十里羊肠坂交城羊肠山行旅絶少不得附虞坂壠坂九折坂之例 唐会昌三年八月刘稹使牙将薛茂卿自太行南下拔河阳科斗寨距怀州十余里九月李德裕请以王宰兼河阳行营招讨使使亟以军援河阳兼临制魏博又奏河阳节度先领怀州刺史常以判官摄事割河南五县租赋隶河阳不若遂以五县置孟州其怀州别置刺史俟昭义平日仍割泽州隶河阳则太行之险不在昭义而河阳遂为重镇东都无复忧矣乃以敬昕为河阳节度王宰将行营以扞敌昕供馈饷按明初晋豫分境碗子城隶河南横望镇隶泽州而小口亦半隶河内亦即德裕割泽州隶河阳之意於以见太行为晋疆第一门户
碗子城南九十里太行絶顶羣山回环两崖夹立中建小城隐若铁瓮即宋太祖负石地也明正统间宁山卫指挥胡刚凿石平险车骑差可通焉 碗子城关羊肠所经 碗子城怀庆城北太行山顶其路羊肠百折中有平地仅一亩唐初筑城控怀泽之冲其城甚小故名 碗子城山在怀庆府城北五十里山险峻其形如碗上有古城 宋太祖亲征李筠山路险峻多石不可行太祖先於马上负数石羣臣六军皆负之即日平为大道 元太宗二年十二月太宗以中军自碗子城南下渡河繇河阳进 金贞佑元年元遣将自碗子城南下渡河 元至正十八年曹濮贼王士诚等上太行陷晋宁路平章政事察罕特穆尔大败之分兵屯泽州塞碗子城 明洪武元年八月壬申平章杨璟至太行碗子城破其关癸酉泽州守将贺宗哲遁 王世贞冯胜传从大将军逹下山西从武陟取怀庆踰太行克碗子城取泽州遂取潞州
天井关南四十五里太行絶顶 星轺驿北十五里唐志晋城南有天井关一名太行关 通典晋城有天井关在县南太行山上关前有天井泉三所 通典关南有大井泉三今谓之百岩可容百家关在井北故又曰百家 战国策桀之居左天门之险右天溪之扼 罗泌路史帝履癸始迁於上党之垂罗苹注所谓天门在泽之晋城太行之上有天门 汉建武二年遣司空王梁北守天井关击赤眉 汉冯异攻天井关拔上党两城 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上党太守田邑拒之 唐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别遣将营天井关为贼将薛茂卿所破执四将火十七栅张巨进攻万善不能下茂元欲走会日暮贼自溃去诏忠武王宰以本军入怀泽行营陈许士剽武贼衆素惮畏而茂卿负战胜冀厚赏或言其兵犯王略深朝廷且怒节益不可至刘稹然之故茂卿失望乃与宰通十一月伪挑战亟北委天井关去左右七营皆溃宰遂焚大小箕村茂卿奔泽州使谍言於宰曰泽可取吾应於内宰疑不进失期茂卿扼腕怅恨稹闻其贰召杀之 会昌三年十一月戊辰招讨使王宰进攻泽州与刘公直战不利公直乘胜复天井关甲戌宰进击公直大破之遂围陵川克之 杜牧上李司徒泽潞用兵书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一百里关隘多山井不可凿虽有兵力必恐无功若以万人为垒下窒其口高壁深堑而与之战忽有败负势惊洛师天复元年梁遣氏叔琮攻晋出天井关昭义节度使孟迁降 金宗翰趋汴使罗索等自平阳先趋河南曰若至泽州与萨里博勒和实实遇当与俱进锡实之前军三穆昆败宋兵三千於襄垣遇伏兵二千又败之萨喇达破天井关又破步兵於孔子庙南遂降河阳 正大四年元穆呼哩攻天井关人民逃匿山泽 天井溪县南四十五里天井关注合白水囘车辙南四十五里天井关古建囘车庙
柳树隘东南八十里路通清化镇明置巡检司 柳树店繇铁橛山西十八盘至柳树店又东北至陵川夺火店 魏永安三年仆射尔朱世隆自河桥北遁诏行台源子恭镇太行丹谷筑垒防之 明崇祯五年流贼紫金梁老在河北修武为官兵追剿遂踰太行自柳树口至陵川南马附城
小口碗子城西繇西梁别径入山至星轺驿南一十三里会大同 隋大业中上登太行山别开道九十里以逹河内御史大夫张衡宅悦其林泉留宴三日即今小口道也
马牢关梁遣李谠攻李罕之于泽州晋遣李存孝以骑兵五千救之梁骁将邓季筠出战存孝舞矟擒之李谠败走追击至马牢关 马牢川南二十里
缉麻觜金正大九年破鲁都尉乌凌阿呼图据少室太平顶御寨招泽人缉麻觜武録事等二十余人起汴
拦车镇 雍正五年设把总一员泽州府同知驻劄金志晋城镇二周村巴公旧又置星轺镇
武靳关地形志阳阿有武靳关
巴公原北接高平 周村西接阳城 党庄东接陵川
河底天井关北山至河底渐平
高平县
长平秦壁在城西【正义秦壁一名秦垒今亦名秦长垒】周赧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齕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齕因攻赵赵使亷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人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亷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候乂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亷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亷颇军数败反坚壁不敢战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亷颇将以击秦秦闻括将乃隂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齕为尉裨将赵括至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刼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絶赵军後有一军五千骑絶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絶因筑壁坚守【正义赵壁今名赵东垒亦名赵东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五里即赵括筑垒自败处】以待救至秦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絶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隂相杀食来攻秦垒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鋭卒自?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秦白起计曰前秦已拔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司马梗定太原 上党记长平城在郡南秦垒在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秦坑赵衆收头颅筑台於垒中因山为台崔巍桀起今仍号曰白起台城之左右沿山亘隰南北五十许里东西二十余里悉秦赵故垒遗壁旧存焉 纲目质实长平故城在县西北二十里即秦白起破赵括处 坑卒考赵括追造秦壁即今之省寃谷是也其谷四围皆高山聨络前有一路仅容车马形如布袋赵兵既入战不利筑壁坚守秦因建空仓於西山以绐赵军赵军欲出不得括自出?战秦射杀之卒四十万人解甲降武安君诱入谷口尽坑之考邑坑卒之处故城在县西北二十里王报等村俱是其遗蹟见山川古蹟
省寃谷西北二十里即秦坑赵卒处旧名杀谷唐玄宗幸潞过此改曰省寃 金王庭直省寃谷记城西北十五里有地曰杀谷乃秦将白起坑赵卒之所细视其迹於长胫骨间存铜漆矢一入骨寸余因出矢而揜之
白起台县西六里髑髅山白起所筑以觇赵军 头髗山县西南五里秦白起坑赵降卒四十万唐玄宗命收头颅葬於此建骷髅庙有司春秋祀之
空仓山西南四十五里白起诡运米置仓於此以绐赵括新建巡检司城
大粮山东十里赵将亷颇积米於此又名米山中多邃谷积雪春暮不消
营防岭东十里传为亷颇屯军之所背峰面泽有险可凭去岭百步许有古战塲
金门山北五里当垒之门
光狼城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括地志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今名强营村 史记白起攻赵拔光狼城今聚落尚以秦赵二城为名
故关城北二十五里秦时置後废今其里尚名故关长平城西北二十一里北齐置长平郡寻废後汉志注泫氏有长平亭史记曰白起破赵长平上党记曰白城在郡南山中百二十里长平秦壁 晋永嘉三年东海王司马越遣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等将兵拒刘聪旷既济河欲长驱而前融曰彼乘险间出我虽有百万之衆犹是一军独受敌也且当阻水为固以量势形然後图之旷怒曰君欲阻衆耶融退曰彼善於用兵旷闇於事势吾属今必死矣旷等踰太行与聪遇战於长平间旷兵大败融超皆死遂破屯留长子斩获万九千级上党太守龎淳以壶关降
长平关即江猪岭西北四十里长子县界【江猪即丹朱岭】唐志北有长平关 隋仁夀四年十月丙申诏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度河至浚仪襄城逹於上洛以置关防
高平南高原周显德元年二月北汉刘旻攻潞州三月乙酉世宗如潞州以攻汉壬辰次泽州閲兵於北郊癸巳及刘旻战於高原败之追及於高平又败之丁酉幸潞州己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伏诛 正月丙申世宗即位刘旻遣使於辽二月辽遣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辽史政事令耶律敌】将铁马万骑及奚诸部兵五六万人号称十万来会於晋阳旻自将兵三万以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辽兵南出团栢丁巳屯梁侯驿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遣牙将逆战於太平驿张元徽斩昭义将穆令均筠遁归上党三月旻兵逼潞州引而南世宗曰刘旻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必不能出兵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冯道等谏怒卒自将击旻癸巳前锋与旻兵遇於高平南之高原旻兵少却诸军亟进旻以中军陈於巴公原张元徽居东偏杨衮居西偏周师亦列为三阵李重进白重赞将左樊爱能何徽将右向训史彦超居中央张永德以禁兵卫帝帝介马自督战衮望周师曰勍敌也未可轻动旻奋髯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衮怒而去时东北风方盛俄而遽转南风旻副枢密使王延嗣使司天监李义白云时可战矣旻号令东偏先进王得中叩马谏曰义可斩也南风势急非北军之利宜少待旻怒即麾元徽战元徽击右军兵始交周樊爱能何徽引骑兵先遁右军溃步卒数千人弃甲降旻元徽呼万岁声振川谷周兵大骇帝赫怒跃马入阵引五十人直冲旻之牙帐旻方张乐饮酒示闲暇及周兵奄至惊惶失次帝亲犯矢石督战士士奋勇争先马仁瑀马全乂及永德等直前旻趣元徽进兵会元徽马踬为周兵所杀旻军气夺旻自麾赤帜收军军骤退不能止互相蹂躏遂大败日暮收余兵万人阻涧而守是时刘词将周之後军战已胜而词军继至复乘胜击旻兵延嗣战死旻又大败辎重器甲乘舆服御皆为周所获丁酉帝至潞州旻自高平被褐戴笠乘契丹所赠黄骝率百余骑繇鵰窝岭间道驱去夜失道山谷间得村民为乡导误趣晋州行百余里乃觉遂杀导者昼夜兼行所至得食未举箸或传周兵至辄仓皇而去旻衰老力惫伏马上驰骤殆不能支仅得循他道以归是役也衮畜怒按兵西偏不战故独全军而返 周世宗战场南三里横涧桥外周世宗败刘旻於此因名输场 方舆胜览四面皆山中有平地曰高平平地乃古战场也
石壁关东二十里魏庄西大石坡
空仓山巡检司西南四十五里接沁水界【县志右阻仓岭】明万历三十四年知州贺盛瑞知县刘应召以空仓两壁高山中通小径请立石城一座宁旅来远二墩防夫三十名以时巡徼 贺盛瑞空仓岭堡记高平沁水之界有岭曰空仓势廹两山之间中通一线之路
米山镇堡东十里 刘龙米山镇修垣墙记高平之东南十里许有镇曰米山居民稠密犹一邑然当泽潞之冲商贾辏聚百货咸集
马村镇堡西三十里 周纂镇堡西四十里 寺庄镇堡北二十里 换马镇堡北四十里 野川镇堡西二十里 丁壁镇堡南三十里 王井堡南十里赵庄堡北四十里 建宁镇东四十里 唐安镇西三十五里
阳城县
钟鼔山西南一百里云蒙山西垣曲县界 周建德五年鄢氏公尹昇步骑五千守钟鼔镇
傅齐岭西北七十里沁水县界 文献通考齐子岭今王屋县东二十里周齐分界处 魏正光後汾州吐京胡复鸠集北连刘蠡升南通绦蜀凶徒转盛以闻喜裴庆孙为别将徔轵关入讨至齐子岭东贼帅范多范安族等率衆来拒庆孙与战斩多首 齐神武围玉壁别令侯景趣齐子岭建州刺史杨檦时镇车箱恐入寇邵郡率骑御之景闻檦至斫木断路者六十余里犹惊而不安遂退还河阳 周建德五年大将军韩明步骑五千守齐子岭
皂军垜口东南八十里 孤山东南八十里环万山中孤峰突兀旁有聚落为皂军口要冲河内济源入阳城之厄也 青萝河经皂军垜西入济源 周建德四年七月将攻河隂命梁国公侯莫陈芮率衆一万守太行道
荆子隘南八十里路通济源明以怀庆卫官兵守之屯城东北三十五里秦白起置兵於沁河滨北为武安南为屯城左山右泽险固可凭 武安村沁水县东一百三十五里 明崇祯五年九月流贼自武安犯县东客将吴开先败绩於北留死之贼趋泽州
麻娄寨南四十里麻娄山有东西中三峰相距四五里实不聨属山势尖拔 小寨山东南五十里势极高耸沁水东绕有鸟道裁可容步 蒸饼洞在麻娄山南石壁百丈有奇梯而上中袤百步有奇後有泉可饮数百人昔人作板桥三十隔今圯 顺治六年七月潞安贼乔炳许守信投贼张斗光於阳城麻娄寨後走西安
王村堡 下孔堡 北留堡 屯城堡 沁渡堡 上佛堡 润城堡 刘善堡 王曲堡 美泉堡 北安阳堡
陵川县
五度关南八十里路通修武辉县旧志五度之险一夫可守明初以宁山卫官兵守之後罢
永和隘南六十里路通修武县明初设巡检司後裁调宁山卫官兵守之後复罢 唐讨刘稹诏忠武节度使王宰以兵出魏博趋磁州何弘敬即引军济漳水宰相李德裕言河阳兵寡以忠武为援既以扞洛则并制魏博遂诏宰以兵五千推锋兼绕河阳行营进取天井关贼党离沮德裕以宰乘破竹势不遂取泽州以其子晏实守磁为顾望计诏切责宰惧急攻陵川破贼石会关进攻泽州其将郭谊杀稹降 按此石会即永和隘也
秦岭西北三十里长子界传为秦始皇筑塞地【详长子县岭即宝应山也】宝应山西北四十里叠嶂层峦时有云栖其上山半有古洞
九仙台西南六十里石台突起高数十丈上广下狭攀援而上 金志陵川有太行山九仙山南九十里修武界望仙楼言望九仙台也 顺治六年七月十一日潞安贼沈烈郭天佑奔往九仙台
王莽台东南一百二十里辉县界晋疆东南极境【一名王莽岭】
马武京砦东五十里马武山周围百里四壁峭立汉马武筑砦屯兵於此土人名马武砦山隂积雪经暑不消东接河南辉县石门店至辉县治一百三十余里金兴定四年上党公张开驻兵马武山
天柱山东八十里山麓至辉县五十五里
古贤山西南七十里西通凤台南通修武
附城镇南四十里 池下镇 杨村镇 南马镇 路城镇
沁水县
东坞岭西北四十五里与西鸟岭对峙西鸟岭隶翼城县 唐会昌三年石雄代李彦佐之明日率兵踰乌岭破五寨即此岭也地为潞泽平阳界 明宣德四年置巡检司
国朝设东坞岭营【详翼城】雍正七年巡检司移驻端氏镇而东坞岭营拨头目防兵以时巡徼【岭上四时常有云气 梅河源出东坞岭东涧杏河源出东坞岭南涧】东坞岭驻防王寨镇 王寨镇西至东坞岭十五里东南至夫妻岭四十五里 夫妻岭东至林村岭五十五里 林村岭至端氏镇二十里 端氏镇至玉溪汛四十里
端氏镇东九十里雍正七年巡抚觉罗石麟 题端氏镇离县甚远又为长子高平凤台阳城诸县往来必由之道实系山岔要路请移东坞岭巡检於镇以资弹压巡缉奉
旨允行 嵬山榼山东西相望沁河绕其中嵬山西数里滨於沁河为端氏镇 端氏砦 路史端氏泽之属县西北三十里有端氏故城 通典端氏七国时韩赵魏分晋封晋君於端氏也汉为县故城在今县西通考同
武安镇东一百三十五里秦白起侵赵屯兵於此故垒尚存
郭壁镇东一百三里沁河经镇东入阳城界 郭壁大砦陈杜诸贼焚毁南砦北砦尚存
老马岭东一百五十里空仓岭北商旅通衢山岩窵僻上设防兵 秋峪岭东一百六十里高平界在老马岭北路出老马秋峪之间
祥公岭东北二百一十里长子界 东倪村东北二百七十里 西倪村东北二百八十里 十里村东北二百九十里
固镇西三十里 唐泽潞高文端言固镇寨四崖悬絶势不可攻然寨中无水皆饮涧水在寨东南约一里许宜令王逢进兵逼之絶其水道不过三日贼必弃寨遁去官军即可追蹑前十五里至青龙寨亦四崖悬絶水在寨外可以前法取也其东十五里则沁城李德裕奏请诏示王逢
中村镇西七十里 东坞岭营拨兵巡缉
大将村北九十里岳阳界沁河繇村入境
窦庄堡东一百里榼山下 卧牛山东为文笔峰又东数里三峰并列而窦庄在其下 堡东滨沁河明天启时兵部尚书张五典筑 崇祯四年七月甲午贼赵四儿六千余人东渡山西总督洪承畴等兵逐之贼入沁水县县东北有窦庄故张忠烈铨里居也先是铨父尚书五典筑墙为堡甚坚至是贼犯窦庄五典已殁铨子道济道泽俱官京师唯铨妻霍氏守舍衆议弃堡去霍氏语其少子道澄曰避贼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贼身更不免等死耳死於家不愈死於野乎且守坚贼必不得志躬率童仆为守御贼至环攻之堡中矢石并发贼伤甚衆越四日乃退具避山谷者多遇贼被杀惟张氏宗族得全冀北兵备王肇生表其堡曰夫人城 六年击贼於长子贼转沁水犯窦庄
辛家河 道仁村 老母掌 西倪村 固镇村蒲州府
永济县
风陵关南六十五里黄河北岸赵村南通潼关唐大历初置明洪武八年设巡检司属潼关卫
国朝雍正七年巡抚觉罗石麟巡察宋筠 题风陵渡巡检司向隶潼关卫而驻劄蒲州地方今潼关裁卫改县俸工亦归并潼关县是巡检业隶陕省恐晋省不能责其效用矣请令驻劄渡口兼隶两省盘诘奸宄料理济渡奉
旨允行 风陵坡 唐志河东有风陵关大历元年置通典河东有风陵堆与潼关相对 元 和志风陵
堆山河东县南五十里与潼关对 太平寰宇记风陵城在其下阌乡津去县三里即风陵故关也 县志风陵在县南风陵乡以风后塚名 旧唐书天宝十一载六月阌乡县黄河中女娲墓因大雨晦冥失所在乾元元年六月濒河人闻有风雷晓见其墓涌出上有巨石石上有双村时号风陵堆女娲亦风姓水经河水又南至华隂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河
水历船司空与渭水会注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河水自潼关东北流水侧有长坂谓之黄卷坂傍絶涧陟此坂以升潼关所谓泝黄卷以济潼矣历北出东?通谓之函谷关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故西京赋曰岩嶮周固衿带易守所谓秦得百二并吞诸侯也是以王元说隗嚣曰请以一九泥东封函谷关郭缘生记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道东原上云李典营义熙十三年王师曾据此垒西征记曰沿道逶迤入函路六里旧城城周百余步北临大河南对高山姚氏置关以守陕宋武帝入长安檀道济王镇恶或据山为营或平城结垒为大小七十营滨带河嶮姚氏亦保据山原阜之上尚传故迹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谓风塠者也南则河滨姚氏之营与晋对岸 秦取魏蒲阪晋阳封陵 索隐纪年作封谷括地志封陵在蒲州 汉建安十六年三月马超韩遂杨秋李璊成宜等屯潼关曹操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操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操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据河西为营操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裴因放牛马以饵超军超军乱取牛马操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超等退拒渭口 晋义熙十三年二月冠军将军檀道济渡河使建武将军沈林子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於蒲坂不克时武卫将军姚驴与昭为表?之势夹攻道济道济深壁不战林子曰蒲坂城坚池濬非旦夕可拔攻之则伤衆守之则引日不如弃之先事潼关潼关天阻形势之地且王镇恶孤军势危力寡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矣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昭可不战而自服也道济从之三月弃蒲坂南向潼关 秦抚军将军东平公姚赞屯河上以断水道遣恢武将军姚难运蒲坂谷以给军士至香城沈林子击败之赞单马奔还定城时秦河北太守薛帛据河曲以叛黄门侍郎和都讨之闻晋师之要难也兼道赴救未至而难败因破裕别将於河曲遂屯蒲坂 七月辛亥刘裕次於陕城辛丑至潼关以宁朔将军朱超石为河东太守使与振武将军徐猗之会薛帛於河北共攻蒲坂秦镇东将军平原公璞黄门侍郎姚和都击之猗之败死超石弃衆奔还潼关 镇东将军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坂降晋 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宋将薛安都柳元景入卢氏进攻弘农诏洛州刺史张提率衆度崤蒲城镇将何难於风陵堆济河秦州刺史杜道生至阌乡元景退走 东魏天平初迁邺齐献武王使汾州刺史斛律金步骑三万镇风陵以备西寇军罢还晋阳 通典通考东魏静帝天平四年三道伐西魏齐神武自总大衆至蒲津窦泰自风陵济河至潼关高敖曹入武关陷上洛以秦军败没并旋师风陵在潼关北岸相对 明崇祯十六年冬廵抚蔡懋德以三千弱卒日往来奔走於二千五百里之间犹败贼大庆渡再败之风陵渡三败之吉乡渡贼屡犯屡却坚壁守者四閲月而是时闯贼已破榆林岢岚告急乃留千人守平阳千人守汾州自率千人赴太原贼既侦兵离平阳布闲谍讹言贼已渡河平阳道将以下皆弃城走
国朝顺治六年姜党虞印韩昭宣等陷蒲州八月总制孟乔芳自潼关渡河诸将根太赵光瑞复蒲州斩首七千级遂进兵临晋猗氏斩贼元帅白璋擒监军道卫登虞印韩昭宣走据运城九月诸将狄应魁赵光瑞沈应时根太杜米等攻拔之斩虞印韩昭宣平阳寇悉平见王士祯孟忠毅神道碑
河曲城南六十里黄河之曲 吕相絶秦曰入我河曲通典春秋秦晋战於河曲即其地也【通考同】春秋文公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於河曲杜预注河曲在河东蒲坂县南 左传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於河曲 魏孝武深仗周太祖乃徵二千骑镇东雍州助为声援仍令太祖稍引军而东太祖乃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骑五千镇河渭合口为图河东之计先是齐高祖使都督韩轨将兵一万据蒲坂救侯莫陈悦而雍州刺史贾显送船与轨请轨兵入关太祖因梁御之东逼召显赴军御遂入雍州 周建德四年七月将攻河隂大城命隋国公杨坚广宁公薛回率舟师三万自渭入河
大庆关西门外黄河西岸地隶陕西路通陕西朝邑县古名蒲津关 府志即孟明济河焚舟地 地理通释临晋关即蒲津关在临晋县 地理志河中府河西县有蒲津关 金大庆关管勾河桥官兼讥察事一员掌解繋浮桥济渡舟楫巡视河道修完埽岸兼率埽兵四时功役栽植榆柳预备物料讥察奸伪等事同管勾一员 越城北门外周一百三十步西魏大统四年造浮桥九年筑城以防越渡 西关城栅盖城在黄河西岸以护蒲津浮梁者汉乾佑间郭威遣白文珂克河中西关城栅於河西 竹书纪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於蒲坂关 史记曹参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 韩遂马超等入关中曹操遣横野将军徐晃屯汾隂以抚河东操至潼关恐不得渡召问晃晃曰公盛兵於此而贼不复别守蒲坂知其无谋也今假精兵渡蒲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操曰善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梁兴夜将五千余人攻晃晃击走之军得渡遂破超等 山阳公载记初曹军在蒲坂欲西渡马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必走矣遂曰可聼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东魏天平二年八月齐神武至恒农西克潼关执
毛洪宾进军长城龙门都督薛崇礼降神武退舍河东命行台尚书长史薛瑜守潼关大都督库狄温守封陵於蒲津西岸筑城守华州以薛绍宗为刺史齐神武率衆十万出壶口趋蒲坂将自后土济遂渡河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乃涉洛军於许原十月癸巳申至沙苑周太祖据东十里渭曲以待之神武兵败夜遁 德宗西狩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奔命方雨淖奋励军士倍道进自蒲津絶河败朱泚军於醴泉元致和元年九月陕西行台御史大夫额森特穆尔引兵从大庆关渡河擒河中府官杀之万户萨哩特哩特穆尔军溃而遁 明洪武二年正月大将军徐逹克河中府遂会诸将进取陕西造浮桥渡河
永乐渡东南一百二十里永乐镇黄河北岸路通河南阌乡县明洪武四年置巡检司属潼关卫 永乐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後周置永乐郡後省入芮城唐初置县属蒲州後属河中府宋罢县为镇【一云金省为镇】通典永乐县武德二年分苪城县置 金志镇二永乐合河 玉簪山永乐镇纯阳宫侧林泉茂洁 方山纯阳宫後溪水潆洄 猫耳山纯阳上宫 水经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之 经济编关中之险华山与长河会处虽在潼关然河之南须得河南府新安北函谷河之北须得山西平阳府平阳南有东坞岭北有冷泉关盖河之南无新安则由沙磵可渡河至蒲州河之北无平阳则由乌岭冷泉入平阳至蒲州自蒲州至龙门两岸平广可渡者百里故在古人秦有函关陕西统平阳也至今陕州以西及平阳与陕西人之语音风俗相同又曰虎牢关潼关诚为险要能以寡遏衆然贴邻大河若踰河避险而出则关无恃於险矣故虎牢不守孟县潼关不守蒲州乌乎用其险
两谷关东南十五里中条山隂之东西麓也金将侯小叔率昆弟兵十余万夜袭河中府元元帅石天应遣偏裨吴权府事率五百兵出东门伏两谷关谕之曰俟其半过即翼击之俾腹背受敌即成擒矣吴醉敌至声援弗继遂陷天应死焉
独头坡南四十里中条山之西麓西距黄河郡走潼关道也 雷首一丘突兀当路外临大河内穿峻坂东接夷齐祠南逹潼关
孟盟桥东十里涑水由桥东入河 秦孟明盟师地有堡
张村岔东六十里明洪武间置巡检司
乐里山寨金将侯小叔驻兵於此
栲栳镇 永丰镇 黄龙镇 韩阳镇 匼河镇 东张镇 永乐镇 大阳村 焦卢村 小李村 大涧堡 下阳堡 张华堡 赵伊堡 下庄堡 苍陵堡 吕芝堡 高市堡 下村堡 减庄堡 长千堡
临晋县
吴王寨西三十里宋置巡检司明设弓兵二十名今裁相传韩信渡河擒魏豹地 吴王渡防兵五名 夹马渡口西三十里吴王寨南 龙门河裁广七十步至胡卢滩下乃广十余里韩信於临晋关东陈船为欲渡之势而潜军上流由夏阳急渡今禹门渡口欲其易渡敌不及觉也临晋县虽非临晋关然河面太广兵形易露当以水经注之说为正 昔吴王二姓居此今为吴王渡与合阳渡相对 魏王豹从项羽入关羽欲有梁地乃徙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汉王定三秦渡临晋豹以国属焉汉二年败于彭城豹至荣阳请归国遂絶河津畔汉汉遣韩信虏豹以其地为河东太原上党郡 北齐文宣时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中河椎氷武成即位齐人椎氷惧周兵之逼斛律光深忧之 齐王寨西北十里齐王村东南相传韩信屯兵於此
七及镇西南二十五里 陶城北三十里黄河东岸唐马燧败李怀光於陶斩首百余级分会浑瑊逼河中
樊桥镇东南十五里置驿相传马燧屯兵处
角盃村西十五里 雍正九年署刑部侍郎韩光基疏坡西角盃村新设有把总一员吴王寨新设有廵检一员计二村相去仅十余里而坡东数十里竟无一官弹压宜将西坡吴王寨之巡检移驻於角盃村将角盃村之把总移驻於坡东之躭子村互相稽察
大嶷山 小嶷山东北三十五里地形荒旷 隋志桑泉县有三嶷山今土人止称大嶷小嶷
三不管处马道王神邻村为猗氏临晋荣河交界虞乡县
横岭南三十里苪城界乃中条山之脊也 金贞佑二年宣差都提控从坦言中条之南垣曲平陆苪城虞乡河东之形势陕洛之襟喉也可分陕州步骑万二千人为一提控四都统分戍四县
王官谷东南十里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取王官及郊吕相絶秦书入我河曲俘我王官 司空图山居记谷之名本以王官废垒在其侧
张扬城五姓湖左 括地志张扬故城一名东张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东扬一名张壁汉建安中河东太守杜畿由郖津诣郡河东人范先欲杀畿以威衆且观畿去就杀主簿已下三十余人畿举动自若於是卫固曰制之在我遂奉之畿说固以赀募兵固以为然从之数十日乃定诸将贪多应募而少遣兵畿又说固可分遣诸将掾吏休息缓急召之不难固又从之於是善人在外隂为已援恶人分散各还其家固先衆遂离会白张干骑攻东垣高干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执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畿知诸县附已因出单将数十骑赴张壁拒守吏民多举城助畿者比四十日得四千余人固等与干晟共攻畿不下略诸县无所得会夏侯惇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
红脸沟东南三十五里解州界
草坪头西南三十五里永济界
故市镇 孙南镇 乡头镇 坈头镇
猗氏县
令狐戍西十二里令狐村春秋晋置戍於此 原头里令狐村 通典有古令狐城左传云晋文公从秦返国济河围令狐即此【通考同】僖公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於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於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於郇壬寅公子入於晋师丙午入於曲沃丁未朝於武宫 令狐村在峩嵋原南秦晋交争东西经画多在令狐瑕城之间公子重耳济河首围令狐桑泉曰入臼衰曰取而令狐独曰围是令狐有坚城也 春秋文公七年夏四月戊子晋人及秦人战於令狐 晋襄公卒使先蔑士会如秦逆公子雍秦康公送雍於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多与之徒卫赵盾与诸大夫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隂赵盾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训卒练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於令狐至於刳首 左传吕相絶秦曰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文公十一年秦侵晋入瑕晋使詹嘉处於瑕以守桃林之塞烛之武曰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晋大夫亦曰必居郇瑕氏之地阚駰曰令狐即猗氏刳首在西三十里京相璠曰今河东解县西南五里有故瑕城水经注曰涑川又西南迳瑕城又西南迳张杨城东城又东即张杨泽今临晋五姓湖也盖龙门华谷以北王官谷以南地多险陿惟临晋猗氏由今万泉逹绦最为平坦故晋设戍於令狐瑕城以为济河而东之第二保障 闻人牟凖卫敬侯神道铭城惟解梁地即刳首山对灵足谷当猗口
孤山南峪接万泉界
神羌堡东北十五里峩嵋坡汉高密侯邓禹围安邑定河东屯兵於此【一名邓公堡】
张岳镇安邑县界土堡
下任镇临晋县界土堡周三百八十丈高一丈五尺杜村镇千佛岑南土堡周三百六十步高一丈五尺一名油杜镇
万泉县
峩嵋岭东起绦州西抵黄河地势耸翠状如峩嵋邑境隶其巅 贾仁先修古城记後魏道武天赐间赫连勃勃扰河外薛通率宗族及土人筑堡自固即今古城是也元至元十四年皇甫佑奏复万泉县筑城隍则为今之新城自新城筑而古城渐废城址大率南依孤山东西二涧夹於两旁俱称絶险独北面平坦可以长驱古城据在高阜计北一面不踰百二十丈一旦有警犹可扼其枢要而守之若新城则迤逦而下地虽广濶防守为难隆庆戊辰李廷栋以岁旱欲修古城己巳二月兴工春杪告成城高二丈有三尺濶一丈有奇堞墙以甎又五尺许城不为壕 郑章修城记孤山层冈复坡累累下垂逮及山麓忽陡而洼隔数十百武复挺竪一丘东南西崖壑峻峭惟北稍平其旁为东西二涧壑泽阻深城之址则因其势铲削而为之施以版筑上砌甓作睥睨三尺许如天成 万泉四境无险峩嵋又非危峦峻坂而险在县据峩嵋之巅孤山麓洼而复起东西涧逼城不竢濬濠而固
解店镇在东北土城周二里南北二门
荣河县
黄河县西逼城自河津县南流入县境又南入永济县境 辛庄防守台庙下防守台杨董防守台师家防守台胥塌於河 汾隂渡县北后土祠後金南阳郡王代祀汾隂设今废 白马渡县南十里元尚书范国英击逆党设今废 新渡口北十里庙前镇西魏秦州刺史周观抚御失和民薛永宗聚衆於汾曲以叛观讨永宗为流矢所中卒 盖吴扰动关右薛永宗屯据河侧以应吴後魏世祖亲讨之诏汾隂薛拔纠合宗族壁於河际以断二寇往来之路 世祖西巡诏司徒崔浩与尚书兰延都督行台中外诸军事世祖至东雍亲临汾曲观永宗垒进军围之永宗出兵欲战世祖问浩曰今日可击否浩曰永宗未知陛下自来人心安闲北风?疾宜急击之须臾必碎若待明日恐其见官军盛大必夜遁走世祖从之永宗溃灭
汾河县北后土祠侧西流入黄河今移河津县葫芦滩南入黄河
穆陵关北十三里两壁对立中开一线为南北孔道亦荣河之咽喉也元韩通守此
武壁在黄河岸侧凡八寨 汾隂 胡壁 赵村 薛戍 薛堡 连栢 西仓 禹门 皆元至正末筑以薛垒居中可制诸营移中军其上更名武壁周一千二百步面临絶涧北开一门址存 张昌有武壁门记
孙吉镇东南二十里 庙前镇北十里 薛颉镇北四十里 后土祠镇 番底村县东峩嵋原 思政村丁家庄 杨董堡 宝鼎乡在东南 峪口在城
东南
山西通志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