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卷之一

卢国秦越人撰临川唏范子李駉子埜句解

经豚诊候论第一#1

一难曰:

第一首诂难而问曰。

十二经皆有动脉。

经者,径也,常也,常行之径路也。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心,手少阴经;小肠,手太阳经;肝,足厥阴经;胆,足少阳经;肾,足少阴经;膀胱,足太阳经;肺,手太阴经;大肠,手阳明经;脾,足#2太阴经;胃,足阳明经;心包络,手厥阴经;三焦,手少阳经。已上十二经,皆有形动之豚息。

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去鱼际骨一寸,名曰寸口。肝、心、脾、肺、肾,为五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腑。独取用寸口一部,以断央藏府或死或生、或吉或凶之法度,其说如何。谓者,说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要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此寸口,正指右手寸口,手太阴脉也,脉会大渊。大渊,穴名,十二经紧要都会之所,手太阴豚所动之处。

人一呼脉行三寸。

呼者因阳出,一呼之问,行太阳、少阳、阳明经计三寸。

一吸脉行三寸。

吸者随阴入,一吸之问,行太阴,少阴、厥阴经计三寸。

呼#3吸定息,脉行六寸。

天地阴阳,升降定息,周於六甲,日月晓昏亦然。人呼吸上下,六气周身,故定息六寸。

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

经脉一周,计二百七十息。经脉五十周,计人一日一夜,共一万三千五百息数。

脉行五十度,周於身。

豚息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共五十度,周遍於身体之问。

漏水下百刻。

铜壶贮水下百#4十二时辰,刻漏一时计八刻,十二时计百刻,一日一夜漏刻尽,天明日出。

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

荣为血属阴,荣行脉中;卫为气属阳,卫行脉外。气血寤行於身,寐行於藏,昼夜休息,无有止时。二百七十息,豚行十六丈二尺,应漏水二刻。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应漏水百刻。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乃刻漏之度数。一周者,乃周遍於一日一夜也。

故五十度复会於手太阴。

阳脉出行二十五度,阴脉入行二十五度,共五十度。荣卫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注手太阴。

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寸口乃始於右手肺经,肺、大肠至胃、脾,脾至心、小肠,小肠至膀胱、肾,肾至心包络、三焦,三焦至胆、肝而终,终而复始於肺。故诊视法度,叉取於寸口,以断死生吉凶也。

二难曰:

第二首诂难而问日。

脉有尺寸,何谓也?

脉有尺部,有寸部,其说如何。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

寸为阳部,乃阳要会之处;尺为阴部,乃阴要会之处。此豚之大要会,实在尺寸。

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

关部为阴阳之关津,关前为阳,关後为阴。从关至尺泽穴,当一尺,是尺部内,阴之所治也。尺部脉见一寸耳,而言尺者,是其根也。从关至鱼际骨是寸切内,阳之所治也。寸口长一寸,而豚见九分也。

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

互以尺寸分之,便知寸口尺部。

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

阴数耦,地数十,故阴部得尺内一寸。阳数奇,天数九,故阳部得寸内九分。

故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日尺寸也。

阳气生於尺而动於寸,阴气生於寸而动於尺,是以法阳气始生於立春,上至芒种之节,其数九,三阳王於前,法寸内九分而浮。夏至之节,其气下行,至立冬而终,其数十,三阴王於後,法尺内一寸而沉。此阳中阴阳始终也。阴气复从立秋而生,下冬至之节,其数十。冬至之後,随少阳上行,至立夏之节,其数九。此阴中阴阳始终也。尺寸各有终始,一寸九分,故日尺寸。

三难曰:

同前。

脉有太过。

脉息有太过其部位。

有不及。

有不及其部位。

有阴阳相乘。

有阴豚乘阳部,有阳脉乘阴部。

有覆。

覆行之脉,从关至尺泽。

有溢。

盈溢之豚,从寸口盈溢,上至鱼际骨。

有关有格。

关,闭也;格,拒也。阴气太盛,阳气不得营,故日鬲。阳气太盛,阴气不得营,故日关。阴阳俱盛,不得相营,故曰关鬲。

何谓也?

其说如何。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

阳气生於尺而动於寸,关前名寸口,是阳气动作之处。

脉当#5九分而浮。

阳数奇,其数九,阳豚浮,故寸口豚九分而浮。

过者,法日太过。

过者,脉过九分,出一寸。又寸豚本浮,又加实大,为太过脉。

减者,法曰不及。

喊者,脉不及九分,至八分、七分、六分也。又阳豚本浮,轻手而按之,损至而小为不及。

遂上鱼为溢。

上鱼际骨,为脉盈溢,浮而实大。上鱼为阳溢,浮而损小者,阳不及也。阳不及则阴入乘之,为阴溢。

为外关内格。

外关者,内豚不得出,日不及,亦日阴乘豚。内格者,外豚不得入,日太过,日溢脉。

此阴乘之脉也。

此是阴脉乘於阳部之脉。

关以後者,阴之动也。

阴生於寸而动於尺,关後为尺部,是阴气动作之处。

脉当#6一寸而沉。

阴数耦,其数十,阴豚况,故尺脉当一寸而沉。

过者,法日太过。

过者,脉出过一寸至一寸二分、三分、四分、五分也。尺脉本况,重手按之,又加实大,为阴太过。

臧者,法日不及。

喊者,脉不满一寸,止见八分、七分、六分。又阴脉本沉而濡,重手按之,损至而小,为阴不及。

遂入尺为覆。

覆行之脉,从关至尺泽穴,脉见一寸,其於伏行不见也,沉之损小,是阴不及,阴不及则阳入乘之,名日阳覆,又内关外格。

为内关外格。

内关者,外脉不得入,为阴不及,则阳入乘之。外格者,内脉不得出,为阴太过,又为阳覆。

此阳乘之脉。

此是阴脉乘於阳部之脉。

故曰覆溢。

诸阴不足,阳入乘之,为覆。诸阳不足,阴入乘之,为溢。

是其真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真藏咏是独见本藏脉者,皆死,偏阳偏阴亦死。

四难曰:

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脉有阴有阳,其法度如何。

然:呼出心与肺。

心肺在鬲上,藏中之阳,呼者因阳出,故呼之气出於心肺。

吸入肾与肝。

肝肾在鬲下,藏中之阴,吸者随阴入,故吸之气入於肾肝。

呼吸之问,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

脾者中州,上有心肺,下有肾肝,故呼吸中问乃脾也。脾胃仓凛之官,主受五谷。谷,谷也。谷,空也。脾受谷味,以为呼吸之本。

浮者阳也。

浮脉循皮肤血咏之问,在肌肉之上,此为阳脉。

沉者阴也。

沉脉循行,帖筋辅骨,此为阴脉。

故曰阴阳也。

总言浮阳况阴之脉。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心象火,於外独明,故心脉浮。肺象金,於位独高,故肺脉浮。二者皆浮,何以辫别。

浮而大散者,心也。

浮而大散,方是心脉。大者,是藏脉;散者,是府脉。

浮而短涩者,肺也。

不及本位日短,细而迟,往来难,时一止,日涩。浮而短涩,方是肺脉,短者是藏,涩者是府。

肝肾俱沉,何以别之?

肝肾在鬲下,故脉皆沉,何所有别。

然:牢而长者,肝也。

肝属木,肝木生於地,牢义可知。枝叶长於天,长义出此。牢者是藏,长者是府。

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

肾属水,其性濡,水性外柔,按之乃濡,水性内刚,举之乃实。濡者是藏,实者是府。

脾者中州。

脾属土,位居中央。州者,州县之义。中州者,中国之义。

故其脉在中。

上有心肺,下有肝肾,而脾脉在於其中。

是阴阳之法也。

心为阳藏,位处上焦,以阳居阳,故为阳中之阳。肺为阴藏,位处上焦,以阴居阳,故为阴中之阳。肾为阴藏,位处下焦,以阴居阴,故为阴中之阴。肝为阳藏,位处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脾为阴藏,位居中焦,以太阴居阴,为阴中之至阴。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有脉或一阴一阳,或一阴二阳,或一阴三阳;有脉或一阳一阴,或一阳二阴,或一阳三阴。

如此之言。

如此言阴阳脉。

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问寸口之中,有六脉皆形动耶。

然:言此#7 者。

言此六脉。

非有六脉俱动也。

非是六脉!俱动於寸口。

谓脉来浮、沉、长、短、滑、涩也。

引三阴三阳脉,以应六气,浮、滑、长,三阳脉;沉、短、涩,三阴脉。

浮者阳也。

浮是少阳脉。

滑者阳也。

滑是阳明豚。

长者阳也。

长是太阳脉。

沉者阴也。

沉是少阴脉。

短者阴也。

短是厥阴豚。

涩者阴也。

涩是太阴豚。

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

一阴者,是况脉也。一阳者,是滑脉也。若脉见於左手尺部,此是肾与膀胱,藏府表裹顺也。若在左手寸口,即为病豚逆也。

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

一阴者,脉况也。二阳者,脉滑而长也。此脉见於阴部,是阳下乘於阴部。

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

一阴者,脉沉也。三阳者,脉浮滑长也。尺中已浮滑而长,又时一沉,此是阳中伏阴也。

所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

一阳者,脉浮也。一阴者,豚涩也。浮涩者肺脉,当见右手寸口,是本部之阴阳顺也。若在左关,即病为逆也。

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

一阳者,豚长也。二阴者,脉沉涩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现者,此是血气俱虚,为阴乘阳者也。

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

一阳者,脉浮也。三阴者,脉况涩短也。寸部已沉涩而短,又时时浮者,此阴中伏阳也。

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各以十二经所在,观春夏秋冬六豚之变,则知病之逆顺也。

五难曰:

脉有轻重,何谓也?

诊脉有轻有重,以等阴阳高下,其说如何。

然:初持脉。

先看肺豚,举一例以为式。假令初诊右手寸口肺脉。

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

菽者,豆也。肺主皮毛,如三豆之重,在皮毛之问,是肺脉。几诊肺豚,要轻手以按之。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

心主血脉,次於肺,如六豆之重。几诊心脉,要略重手以按之。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

脾主肌肉,故次心,如九豆之重。几诊脾脉,要不轻不重手以按之。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卑#8者,肝部也。

肝主筋,又在脾下,如十二豆之重。几诊肝脉,略重手按之。

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

肾主骨,其脉况,要重下手按至於骨。举起手指,脉来急疾乃是肾脉也。

故日轻重也。

心肺在鬲上,藏中之阳,阳浮於上,宜轻按之。肝肾在鬲下,藏中之阴,阴沉於下,宜重按之。

六难曰:

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

有阳脉盛实而阴脉虚损,有阴豚盛实而阳脉虚损,其说如何。

然:浮之损小。

浮为阳脉,浮而损小,为阳脉之虚。

阳脉是寸口,本浮而实,今轻手浮而得之,更损灭#9而小,故日阳虚不足。

沉之实大。

沉为阴脉,沉而实大,为阴脉之盛。阴脉是尺部,本沉而濡,重手按之,及更实大,是阴盛太过。

故曰阴盛阳虚。

故断之日阴盛阳虚之脉。

沉之损小。

沉为阴脉,沉而损小为阴脉虚。阴豚本沉,重手按之,更损至而小,是阴虚不足也。

浮之实大。

浮为阳脉,浮而实大,是阳脉之盛。阳脉本浮,轻手按之,更加实大,是阳盛太过也。

故日阳盛阴虚。

故断之日阳盛阴虚之脉。

是阴阳虚实之意。

又总言阴阳虚实之意。

七难曰:

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

少阳王正月、二月,其气尚微小,故其脉进退无常,大小长短不定。

阳明之至,浮大而短。

阳明王三月、四月,其气始萌未盛,故脉来浮大而短。

太阳之至,洪大而长。

太阳王五月、六月,其气太盛,故其脉来洪大而长。

太阴之至,紧大而长。

太阴王七月、八月,承夏余阳,阴气未盛,故脉来繁大而长。

少阴之至,紧细而微。

少阴王九月、十月,阳气衰而阴气盛,故脉紧细而微。

厥阴之至,沉短以敦。

厥阴王十一月、十二月,阴气盛,故脉来沉短以敦。

此六者,是平脉耶?

问此六脉,不知平和脉耶。

将病脉也?

问不知是病脉。

然:皆王脉也。

答是王脉。

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问三阴三阳之气,不知何月分各王几日。

然:冬至之後,得甲子少阳王。

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自冬至之後得甲子,是来年初之气,其甲子或在小寒之初,或在大寒之後,所以少阳之气未出阴分,故脉乍大小短长。

复得甲子阳明王。

为一#11之气,其候始暄,其气未盛,故脉来浮大而短。

复得甲子太阳王。

为三之气,盛阳之分,故脉来洪大而长。

复得甲子太阴王。

为四之气,暑湿之分,秋气始生,乘夏余阳,故豚来紧大而长。

复得甲子少阴王。

为五之气,清切之分,故其脉紧细而微。

复得甲子厥阴王。

为终之气,盛阴之分,水凝沍如石,故豚沉短以敦。

王各六十日。

三阴三阳,各王六十日。

六六。

六个六十日。

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

一岁之内,计三百六十日,定四时成岁。

些二阴三阳之王时日,大要也。

总言三阴三阳,随六甲之时日盛旺,大要诀也。

黄帝八十一难经慕图句解卷之一竟

#1第一:此下《集注》 有『 凡二十四首』 五字。

#2足:原作『凡』 ,据文义改。

#3呼:原作『乎』,据《 本义》 、《 集注》 改。

#4百:此下疑脱『刻』 字。

#5当:此下《本义》 、《 集注》 有『 见』 字。

#6 当:此下《本义》 、《 集注》 有『 见』 字。

#7言此:《 本义》 、《 集注》 作『 此言』

#8 卑:《 本义》 、《 集注》 作『 平』 。

#9 灭:疑为『 臧』 之误。

#10及:疑为『 反』 之误。

#11一:疑当作『 二』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