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犍度部

第七 破僧犍度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

尔时,世尊住阿奴夷国名为阿奴夷之摩罗种村邑。其时,著名释种诸童子随世尊之出家而出家。时,有释氏摩诃男及释氏阿那律二兄弟。释氏阿那律奢侈、柔弱,彼有三[时]殿:一为冬、一为夏、一为雨季也。彼于雨季殿四个月,不与男子交往,为乐妓所侍候而不下殿。时,释氏摩诃男生是念:“今著名释氏诸童子随世尊之出家而出家,我等族中尚未有一出家者。如我不尔,阿那律应出家。”时,释氏摩诃男至释氏阿那律处。至已,言释氏阿那律,曰:“今著名释氏诸童子随世尊之出家而出家,我等族中尚未有一出家者。汝出家!不然即我出家!”“我柔弱,我不能出家,汝出家!”

(二)

“阿那律!若尔,我为汝说家业。先令耕田,耕田已而令播种,令播种已而令灌溉,令灌溉已而令泄水,令泄水已而令除草,令除草已而令收刈,令收刈已而令收集,令收集已而令堆积,令堆积已而令打之,令打已而令除藁,令除藁已而除稻壳,令除稻壳已而令簸,令簸已而令藏,令藏已,来年亦如是为之,当来之年亦如是为之。”“业不尽,不知业之终。何时业尽,何时知业之终耶?何时我等安易得五妙欲丰足全备而喜乐耶?”“阿那律!业不尽,不知业之终。父、祖父亦皆业未尽而死。”“然,汝知家业,我将离家而出家!”

时,释氏阿那律至母处。至已,向母言:“母!我欲离家而出家,许我离家而出家。”如是言已,释氏阿那律之母言阿那律,曰:“阿那律!汝等二人乃我钟爱悦意之子,[即使]汝等死去,我亦不欲离开汝等,何况生而许汝等离家而出家耶?”释氏阿那律再白母言:“母!我欲离家而出家,请许我离家而出家。”“阿那律!汝等……许……出家耶?”释氏阿那律三次白母……“……许我离家而出家。”

(三)

尔时,释氏跋提王统治释迦族,乃释氏阿那律之友。时,释氏阿那律之母念:“此处,释氏跋提王统治释迦族,乃释氏阿那律之友,彼不能离家而出家。”而告释氏阿那律曰:“阿那律!若释氏跋提王离家而出家,则汝亦出家!”

时,释氏阿那律至释氏跋提王处。至已,言释氏跋提王:“友!我出家之事为汝所系。”“友!若汝出家之事为我所系,则令得无所系矣!我与汝俱随意出家!”“我俩俱离家而出家!”“我不能离家而出家。若我能为汝作其余[之事],当为之。汝出家!”“母告我言:‘阿那律!若释氏跋提王离家而出家,则汝亦出家!’然而汝说此言:‘若汝出家之事为我所系,则令得无所系矣!我与汝俱随意出家!’我俩俱离家而出家!”

尔时,人人皆如语而行、如约而行。时,释氏跋提王言释氏阿那律曰:“友!待七年,七年过后,我等俱离家而出家!”“七年太久,我不能待七年。”“待六年……乃至……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一年过后,我等俱离家而出家!”“一年太久,我不能等一年。”“待七月,七月过后,我等俱离家而出家。”“七月太久,不能待七月。”“待六月……乃至……五月……四月……三月……二月……一月……半月。半月过后……出家!”“半月太久,不能待半月。”“待七日,其间,王事托付于诸儿及兄弟。”“七日不久,我待之。”

(四)

时,释氏跋提王、阿那律、阿难、婆咎、金毗罗、提婆达多及剃发师优波离七人,如往常率领四部兵而出游园地,如此率领四部兵而出游。彼等远行之后,令兵士还归而出异界,并解下装身具,包于上衣,言剃发师优波离:“优波离!归去!此足资汝之生活。”时,剃发师优波离将归而生是念:“诸释氏若为暴虐,灭诸童子而令杀我。此处,释氏诸童子将离家而出家,我为何不耶?”彼解行李,挂于树上,言:“若有见者,则与持去!”往释氏诸童子处。彼释氏诸童子见剃发师优波离从远处来,见已,言剃发师优波离曰:“优波离!为何还归耶?”“诸尊子!我于此处欲归而生是念:‘诸释氏暴虐……不耶?’诸尊子!我解行李,挂于树上,言:‘若有见者,则与持去!’而还来。”“优波离!汝还来亦善,诸释氏……令杀汝。”时,彼诸释氏童子与剃发师优波离俱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诸释氏童子于一面坐已,言世尊曰:“我等释氏有骄慢。此处,剃发师优波离长夜为我等之仆。请世尊先令彼出家,我等向彼敬礼、迎送、合掌、恭敬,如此我等释氏除释氏之骄慢。”时,世尊先令剃发师优波离出家,后令彼诸释氏童子出家。时,具寿跋提于其雨安居中,现证三明,具寿阿那律生天眼,具寿阿难现证预流果,提婆达多成就异生位之神通。

(五)

尔时,具寿跋提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时,众多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诸比丘于一面坐已,白世尊:“具寿跋提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必是具寿跋提不喜修梵行,忆念以前王者之安乐,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

时,世尊告一比丘,曰:“比丘!汝以我语,告跋提比丘,言:‘友!跋提!师唤汝。’”“唯!世尊!”彼比丘应诺世尊,至具寿跋提处。至已,言具寿跋提,曰:“友!跋提!师唤汝。”

(六)

“唯!唯!尊者!”具寿跋提应诺彼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时,世尊言具寿跋提曰:“跋提!汝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是实耶?”“实然!世尊!”“跋提!汝观何义趣,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耶?”“世尊!我以前为王时于后宫中护卫严备,于后宫之外亦护卫严备,于城内亦护卫严备,于城外亦护卫严备,于国内亦护卫严备。世尊!如此有护卫守护,亦怖畏、厌倦、疑惧、惊惶而住。世尊!今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无怖畏、厌倦、疑惧、惊惶;无为、安心、安稳而以鹿心而住。世尊!我观此义趣故,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时,世尊知此义,于此时,自喜而言:

于内无忿怒 如是越有无

无忧.畏.安乐 诸天不得覗

(一)

时,世尊随意间住阿奴夷国后,向憍赏弥游行,次第游行至憍赏弥。于此,世尊住憍赏弥瞿师罗园。时,提婆达多静居宴默,心生思量:“我能令何人信乐,依其信乐,将多得利养恭敬。”时,提婆达多生是念:“此处,阿阇世王子幼小,将来有吉祥。我宜使阿阇世王子信乐,依其信乐,将多得利养恭敬。”时,提婆达多收藏卧坐具,持衣、钵,往王舍城,次第至王舍城。时,提婆达多灭自相,化作童子相,着蛇带,现于阿阇世王子之膝下。时,阿阇世王子怖畏、厌倦、疑惧、惊愕。时,提婆达多言阿阇世王子,曰:“王子!畏我耶?”“我畏!汝为何人耶?”“我提婆达多也。”“汝若尊者提婆达多,请速现自相!”时,提婆达多灭童子相,持僧伽梨衣及钵、衣,立于阿阇世王子前。时,阿阇世王子信乐提婆达多之神通神变,朝暮率五百车乘往奉事,并煮五百釜饮食供养之。时,提婆达多为利养、恭敬、名声所蔽而心乱,生如是欲望:“我将统理比丘众!”提婆达多生此心时即失彼神通。

(二)

尔时,有名为迦休之拘罗子,为具寿摩诃目犍连之侍者,于近日死亡,生一意所成身,受其身如摩竭国之二、三村田,受其身而无自他之障碍。时,迦休天子至摩诃目犍连处。至已,敬礼具寿摩诃目犍连而立一面。立于一面之迦休天子白具寿摩诃目犍连曰:“尊者!提婆达多为利养、恭敬、名声所蔽而心乱,生如是欲望:‘我将统理比丘众!’提婆达多生此心时即失彼神通。”迦休天子如是言之。如是言已,敬礼具寿摩诃目犍连,右绕而没于其处。

时,具寿摩诃目犍连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目犍连白世尊曰:“世尊!有名为迦休之拘罗子,是我侍者,于近日死亡,生一意所成身,受其身如摩竭国之二、三村田,受其身而无自他之障碍。时,迦休天子至我处,敬礼我而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迦休天子言我曰:‘提婆达多……失……。’迦休天子如是言之。如是言已,敬礼我,右绕而没于其处。”“目犍连!汝以心遍知迦休天子之心,迦休天子所言之一切,知如是而非不如是耶?”“我以心遍知迦休天子之心,迦休天子所言之一切,知如是而非不如是。”“目犍连!守秘此语!目犍连!守秘此语!今彼愚人自己将现出自己。”

(三)

“目犍连!世间有五种师存在。何者为五耶?目犍连!此处有一师,戒不清净,自言戒清净,谓己之戒清净洁白无染。弟子等如此知:‘此尊师戒不清净,自言戒清净,谓己之戒清净洁白无染。若我等以此告诸在家人,彼即不悦,彼所不悦,我等如何语彼,彼以衣服、饮食、卧坐具、病药资具而受归向。彼言依其所为而知。’目犍连!如此师之戒防护诸弟子,如此师之戒冀望诸弟子之防护也。”

(四)

“目犍连!此处又有一师,命不清净,自言命清净,谓己之命清净洁白无染。诸弟子如此知:‘此尊师命不清净,自言命清净,言……无染。若我等以此告诸在家人,彼即不悦……言……知。’目犍连!诸弟子防护如此师之命,如此师之命冀望弟子等之防护也。”

“目犍连!此处又有一师,说法不清净,自言说法清净,言己之说法清净……说法,冀望弟子等之防护也。”

“目犍连!此处又有一师,记说不清净,自言记说清净,言己之记说清净……记说,冀望弟子等之防护也。”

“目犍连!此处又有一师,智见不清净,自言智见清净,言己之智见清净……智见,冀望弟子等之防护也。”

“目犍连!世间有如此五种师存在。”

“目犍连!我戒清净,自言戒清净,言我戒清净洁白无染。诸弟子不防护我戒,我戒不冀望诸弟子之防护。命清净……说法清净……记说清净……智见清净,自言智见清净,言我智见清净洁白无染。诸弟子不防护我智见,我智见不冀望诸弟子之防护。”

(五)

时,世尊随意间住憍赏弥后,向王舍城游行,次第游行至王舍城。于此,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时,有众多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坐于一面之诸比丘白世尊曰:“阿阇世王子为提婆达多朝暮率五百车乘往奉事,并煮五百釜饮食供养之。”“诸比丘!勿羡提婆达多之利养、恭敬、名声。诸比丘!阿阇世王子为提婆达多朝暮率五百车乘往奉事,并煮五百釜饮食供养之。诸比丘!其间提婆达多希求所得,是善法之损减而非增长。诸比丘!犹如欲坏暴恶狗鼻之隆起。诸比丘!若如此,则彼狗之暴恶增大。诸比丘!阿阇世王子如是为提婆达多朝暮率五百车乘往奉事,并煮五百釜饮食之供养,诸比丘!其间提婆达多希求所得,是善法之损减而非增长。诸比丘!提婆达多所得之利养、恭敬、名声能害己,提婆达多所得之利养、恭敬、名声能坏己。诸比丘!犹如芭蕉生果而害己,生果而坏己,诸比丘!提婆达多如是所得之利养、恭敬、名声能害己,提婆达多所得之利养、恭敬、名声能害己。诸比丘!犹如竹生果而害己,生果而坏己,诸比丘!如此……坏己。诸比丘!犹如芦生果而害己……坏己。诸比丘!犹如驴受胎而害己,受胎而坏己。诸比丘!如此……坏己。”

芭蕉生果害芭蕉 芦荀抽芽芦竹凋

名利贪图愚损己 驴胎令母日萧条

———诵品一终———

(一)

尔时,世尊为大会众所围绕,坐而说法,王亦参与会众。时,提婆达多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处合掌,白世尊曰:“世尊!今世尊衰老、羸弱、老迈、暮年、高龄也。世尊!今,安稳现法乐住,专心住,将比丘众咐嘱我,我统理比丘众。”“止!提婆达多!勿乐统理比丘众!”提婆达多二次……提婆达多三次白世尊曰:“今世尊衰老……统理……。”“提婆达多!即舍利弗、目犍连我亦不咐嘱比丘众,何况汝食六年涎唾者耶!”时,提婆达多忿忿不悦而言:“世尊于王参与之集会中,毁訾我为食涎唾者,而赞叹舍利弗、目犍连。”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此乃提婆达多首次怨恨世尊。

(二)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提婆达多身、语之所为,不可视为佛、法、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诸比丘!应如是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则僧伽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时,世尊告具寿舍利弗曰:“舍利弗!若尔,汝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前我于王舍城赞叹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有大神通、大威力,我如何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耶?”“舍利弗!汝于王舍城如实赞叹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有大神通、大威力耶?”“真实也。”“舍利弗!如是于王舍城,如实显示提婆达多!”“唯!世尊!”具寿舍利弗应诺世尊。

(三)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选舍利弗,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诸比丘!应如是选:应先请舍利弗,请已,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则僧伽选具寿舍利弗,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具寿听者……请言。

僧伽已选具寿舍利弗,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具寿听……知。’”

已被选之具寿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俱,入王舍城,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无信、无净心、劣觉之诸人言:“此诸沙门释子有嫉妒心,嫉妒提婆达多之利养、恭敬。”有信、有净心、贤明、有觉之诸人言:“此非小事,世尊于王舍城,令显示提婆达多也。”

(四)

时,提婆达多至阿阇世王子处。至已,言阿阇世王子曰:“王子!往昔之人长寿而今之人短命,有此预言,汝可能尚为王子时即死矣。王子!若尔,汝杀父而成王,我杀世尊而成佛陀。”

时,阿阇世王子念:“尊者提婆达多有大神通、大威力,尊者提婆达多知[我所为]。”晨,腿系利剑,晨,怖畏、倦厌、疑惧、惊惶而疾入后宫。后宫之侍从大臣等见阿阇世王子,于晨怖畏、倦厌、疑惧、惊惶而疾入后宫,见而捉之。彼等搜寻,见腿系利剑,言阿阇世王子曰:“王子!汝欲何为耶?”“欲杀父!”“谁教唆汝?”“尊者提婆达多!”一分大臣议论曰:“应杀王子、提婆达多及一切诸比丘。”一分大臣议论曰:“不得杀比丘,诸比丘未犯何等之罪,应杀王子及提婆达多。”一分大臣议论曰:“不得杀王子,亦不得杀提婆达多及诸比丘,应告于王,依王之言行之。”

(五)

时,诸大臣及阿阇世王子俱,至摩竭国洗泥瓶沙王处。至已,诸大臣以此事告摩竭国洗泥瓶沙王。“诸大臣作何议论耶?”“大王!一分大臣议论曰:‘应杀王子、提婆达多及一切诸比丘。’一分大臣议论曰:‘不得杀诸比丘,诸比丘无犯何等之罪,应杀王子及提婆达多。’一分大臣议论曰:‘不得杀王子,亦不得杀提婆达多及诸比丘,应告于王,依王之言行之。’”[王曰]:“佛、法、僧以此如何处之?世尊岂非已于王舍城,令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耶?于此,凡议论曰:‘应杀王子、提婆达多及一切诸比丘。’之大臣等即免其官,议论曰:‘不得杀诸比丘,诸比丘未犯何等之罪,应杀王子及提婆达多。’之大臣等降为下位,议论曰:‘不得杀王子,亦不得杀提婆达多及诸比丘,应告于王,依王之言行之。’之大臣等升为上位。”

时,摩竭国洗泥瓶沙王言阿阇世王子曰:“王子!汝为何欲杀我耶?”“大王!我欲得王位。”“王子!汝若欲得王位,则王位让与汝。”如是,让王位与阿阇世王子。

(六)

时,提婆达多至阿阇世王子处。至已,言阿阇世王子曰:“大王!令诸人夺沙门瞿昙之命!”时,阿阇世王子令众人,曰:“依尊者提婆达多之言行之!”

时,提婆达多令一人,言:“友!往沙门瞿昙住之某处,夺其命,从此道回来!”令二人于其道站立,言:“此道若有一人来,即夺其命,从此道回来!”令四人于其道站立,言:“此道若有二人来,即夺其命,从此道回来!”令八人于其道站立,言:“此道若有四人来,即夺其命,从此道回来!”令十六人于其道站立,言:“此道若有八人来,即夺其命而回来!”

(七)

时,彼一人取剑与楯,装弓与箙,诣世尊在处,诣已,于世尊之附近而怖畏、倦厌、疑惧、惊惶,身硬直而立。世尊见彼人怖畏、倦厌、疑惧、惊惶,身硬直而立,见而言彼人曰:“友!勿怖畏!”时,彼人置剑、楯于一面,亦舍弓、箙,诣世尊在处。诣已,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我犯过,犹如愚人、痴者、不善者,我有恶心、害心而诣此处。世尊!请受我之过,以摄未来。”“友!实然!汝犯过,犹如愚者、痴者、不善者,汝有恶心、害心而诣此处。然!友!汝见过是过,如法忏悔故,我受此等。友!此,是增长圣者之律,见过是过,如法忏悔,故摄未来也。”

时,世尊为彼人次第而说,[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出离之功德……苦、集、灭、道也。如清净而无缁斑之原布受正色,如此彼人亦于其座,生远尘离垢之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时,彼人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妙哉!妙哉!如令倒者起,令覆者现,为迷者指示道路,亦如于暗中揭举灯火,令具眼者见色,如此,世尊以种种方便显示法。我于此处归依世尊、法及比丘众。愿世尊容我自今日起乃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时,世尊告彼人曰:“友!勿从此道往,由此道往!”由其他之道离去。

(八)

时,彼二人言:“为何彼一人迟来耶?”逆行而见世尊坐于树下,见已,诣世尊在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世尊为彼等次第说法……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妙哉……愿世尊容我等自今日起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时,世尊告彼等曰:“友等!汝等勿从此道往,由此道往!”由其他之道离去。

时,彼四人言:“为何彼二人迟来耶?”……由其他之道离去。

时,彼八人言:“为何彼四人迟来耶?”……由其他之道离去。

时,彼十六人言:“为何彼八人迟来耶?”……“……至命终归依……。”

(九)

时,彼一人至提婆达多处。至已,言提婆达多曰:“我不能夺彼世尊之命,彼世尊有大神通、大威力。”“友!止!汝不得夺沙门瞿昙之命,我自夺沙门瞿昙之命。”

尔时,世尊于耆阇崛山之背后经行。时,提婆达多登耆阇崛山上,掷下大石,念:“此,夺沙门瞿昙之命。”两山峰会合,支撑彼石,石片飞落,世尊之足出血。时,世尊仰[头],告提婆达多曰:“愚人!汝有恶心、害心,出如来之身血,汝多积非福。”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此,提婆达多始得无间业,有恶心、害心,出如来之身血。”

(一〇)

诸比丘闻:“提婆达多将图害世尊!”于此,彼诸比丘围绕世尊之精舍,经行,高声、大声读诵,以守护、保护、卫护世尊。世尊闻高声、大声之读诵声。闻而告具寿阿难曰:“阿难!为何有高声、大声之读诵声耶?”“诸比丘闻:‘提婆达多将图害世尊!’于此处,彼诸比丘围绕世尊之精舍……守护、保护、卫护世尊。世尊!是诸比丘高声、大声之读诵声。”“阿难!若然,以我语告彼诸比丘:‘师唤诸具寿!’”“唯!世尊!”具寿阿难应诺世尊,至彼诸比丘处。至已,告彼诸比丘曰:“师唤诸具寿!”“唯!友!”彼诸比丘应诺具寿阿难,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时,世尊告彼诸比丘曰:“诸比丘!无理亦无机,以暴力夺如来之命。诸比丘!如来不因被攻击而般涅槃。诸比丘!世间有五种师存在……[参照第七 破僧犍度二(三)~(四)。‘目犍连!’改为‘诸比丘!’。]……我不希冀诸弟子之防护。诸比丘!无理亦无机,以暴力夺如来之命。诸比丘!如来不因被攻击而般涅槃。诸比丘!各往己之精舍,诸比丘!如来非应防护。”

(一一)

尔时,王舍城有名为那罗祇梨象,凶恶能杀人。时,提婆达多入王舍城,往象厩,言诸象师曰:“我等王族将下位者置于上位,能令增大饮食、俸给。若然,沙门瞿昙入此道时,放此那罗祇梨象令入此大道!”“唯!唯!尊者!”彼诸象师应诺提婆达多。

时,世尊晨着下裳,持衣、钵,与众多比丘俱,为乞食而入王舍城。时,世尊入彼道路。彼诸象师见世尊入彼道路,见而放那罗祇梨象入彼大道。那罗祇梨象见世尊从远处而来,见而举鼻,竖立耳、尾,靠近世尊。彼诸比丘见那罗祇梨象从远处而来,见而白世尊曰:“世尊!此那罗祇梨象凶恶能杀人,已入此道。世尊!请退!善逝!请退!”“诸比丘!勿畏惧!诸比丘!无理……般涅槃。”彼诸比丘二次……彼诸比丘三次白世尊曰:“世尊!此那罗祇梨象……善逝!请退!”“诸比丘!……般涅槃。”

(一二)

尔时,诸人上殿楼、楼房、屋顶而见。此处,无信、无净心、劣觉之众人言:“端严大沙门将被象所害。”有信、有净心、贤明、有觉之众人言:“久矣!龙象与龙象相会。”时,世尊以慈心遍满那罗祇梨象。时,那罗祇梨象遍满世尊之慈心,垂鼻而诣世尊处。诣已,立于世尊前。时,世尊以右手摩那罗祇梨象之面瘤,以偈言那罗祇梨象:

象勿对抗龙象 象抗龙象者苦

象若杀害龙象 后世不得善趣

勿醉狂勿放逸 放逸不得善趣

汝应勿如是作 汝将往于善趣

时,那罗祇梨象以鼻取世尊之足尘,散于头上,屈膝而退,一直注视世尊。时,那罗祇梨象往象厩,立于己处。如是,那罗祇梨象变为温驯。

尔时,诸人唱偈:

人用杖.钩.鞭而调御之

大仙不用刀杖而象伏

(一三)

众人忿怒、非难:“甚哉!此提婆达多乃邪恶不祥者,谋杀如是有大神通、大威力之沙门瞿昙。”因此故,提婆达多之恭敬、利养减少,而世尊之恭敬、利养增多。

尔时,提婆达多因减少恭敬、利养,与众俱,于家家求食。众人忿怒、非难:“何以诸沙门释子家家求食耶?谁不悦善成就?谁不喜美味?”诸比丘闻彼众人之忿怒、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提婆达多与众俱,于家家求食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提婆达多!汝实与众俱于家家求食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依三义趣,制立诸比丘于家家三人共食:为折伏无羞耻人,为善行比丘之乐住,为不使有恶欲者依止徒党而破僧伽,为哀愍俗家。众人共食者,当如法治之。”

(一四)

时,提婆达多至俱伽梨、迦留罗提舍、乾陀骠、三闻达多之处。至已,言俱伽梨、迦留罗提舍、乾陀骠、三闻达多,曰:“诸友!我等破沙门瞿昙之僧伽、破[法]轮。”如是言时,俱伽梨言提婆达多,曰:“友!沙门瞿昙有大神通、大威力,我等如何破沙门瞿昙之僧伽、破[法]轮耶?”“诸友!我等至沙门瞿昙处,请求五事,曰:‘世尊以无数之方便,赞叹少欲、知足、渐损[诸恶]、头陀、净信、损减[诸障]、精进。此处有五事,以无数之方便,资益少欲、知足、渐损[诸恶]、头陀、净信、损减[诸障]、精进,即愿:诸比丘尽形寿当住林,若入村邑者有罪;尽形寿当乞食,受请食者有罪;尽形寿当着粪扫衣,受居士衣者有罪;尽形寿当坐树下,至屋内者有罪;尽形寿当不食鱼肉,食鱼肉者有罪。’沙门瞿昙不许此五事,我等以此五事告众人。诸友!以此五事得破沙门瞿昙之僧伽、破[法]轮。诸友!众人因信乐朴实。”

(一五)

时,提婆达多与众俱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之提婆达多白世尊曰:“世尊以无数方便,赞叹少欲……食鱼肉者有罪。”“止!提婆达多!若欲常时住林者住林,若欲住村邑者住村邑,若欲常时乞食者当乞食,若欲受请食者当受请食,若欲常时着粪扫衣者着之,若欲受居士衣者当受之。提婆达多!我许八月坐卧树下,许不见、不闻、不疑三事之清净鱼肉。”

时,提婆达多[知]“世尊不许此五事”,欢喜踊跃,与众俱起座,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时,提婆达多与众俱入王舍城,以五事告众人,曰:“诸友!我等至沙门瞿昙处,请求五事,曰:‘世尊以无数方便,赞叹少欲……食鱼肉者有罪。’沙门瞿昙不许此五事。我等受持此五事。”

(一六)

此处无信、无净心、劣觉之众人言:“此诸沙门释子行头陀、渐损而住,沙门瞿昙奢侈而念奢侈。”有信、有净心、贤明、有觉之众人,忿怒,非难:“何以提婆达多企图破世尊之僧伽、破[法]轮耶?”

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提婆达多!汝实企图破僧伽、破[法]轮耶?”“实然!世尊!”“止!提婆达多!勿喜破僧。提婆达多!破僧乃重[罪]。提婆达多!若破和合僧者,积一劫之罪过,一劫于地狱受煎煮。提婆达多!能使已破僧伽和合者,积一劫之梵福,享乐于天上。止!提婆达多!勿喜破僧,提婆达多!破僧乃重[罪]。”

(一七)

时,具寿阿难晨着下裳,持衣、钵,为乞食入王舍城。提婆达多见具寿阿难为乞食行于王舍城,见而至具寿阿难处。至已,言具寿阿难曰:“阿难!我从今日起离开世尊、比丘众,行布萨,行僧伽之羯磨。”时,具寿阿难于王舍城行乞食已,食后从乞食还归,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我于此处,晨着下裳,持衣、钵,为乞食而入王舍城,正为乞食行于王舍城时,提婆达多遇见我,见已而至我处言:‘阿难!我从今日……行僧伽之羯磨。’提婆达多今日破僧伽。”时,世尊知此事,于此时,自说感兴语:

善人为善易

恶人为善难

恶人为恶易

圣者为恶难

———诵品二终———

(一)

时,是日行布萨。提婆达多从座而起,令取筹,曰:“诸友!我等至沙门瞿昙处,请求五事,曰:‘世尊以无数之方便,赞叹少欲……食鱼肉者有罪。’沙门瞿昙不许此五事。我等持此五事而住。具寿忍此五事者请取筹!”

时,毗舍离之跋耆子有比丘五百人,新出家而不明辨事。彼等思此是法、律、师教而取筹。时,提婆达多破僧伽,率五百比丘向象头山去。

时,舍利弗、目犍连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之具寿舍利弗白世尊曰:“提婆达多破僧伽,率五百比丘向象头山去。”“舍利弗等!汝等于新出家之比丘岂无悲心耶?舍利弗等!彼诸比丘尚未堕懊恼时汝等往!”“唯!唯!世尊!”舍利弗、目犍连应诺世尊,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至象头山。

尔时,有一比丘,于世尊近处,啼泣而立。时,世尊言彼比丘,曰:“比丘!汝为何啼泣耶?”“世尊!舍利弗、目犍连是世尊第一弟子,甚且往提婆达多之处,喜提婆达多之法。”“比丘!舍利弗、目犍连喜提婆达多之法,无理亦无机。彼等乃为说服诸比丘而往之也。”

(二)

尔时,提婆达多被大众围绕,坐而说法。提婆达多见舍利弗、目犍连从远处来,见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看!我如此之善说法,舍利弗、目犍连是沙门瞿昙之第一弟子,甚且喜我法而来我处。”如是言已,俱伽梨言提婆达多,曰:“提婆达多!勿信赖舍利弗、目犍连!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随恶欲。”“止!友!彼等善来,是喜我法也。”

时,提婆达多分半座与具寿舍利弗,招请曰:“舍利弗!坐此处。”“止!友!”具寿舍利弗取另一座而坐于一面。具寿目犍连亦取另一座而坐于一面。

时,提婆达多于夜分多为诸比丘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欢喜,劝请具寿舍利弗曰:“舍利弗!比丘众已离惛沈、睡眠,舍利弗!为诸比丘说法!我背痛,我将休息。”“唯!唯!尊者!”具寿舍利弗应诺提婆达多。时,提婆达多将僧伽梨四叠,右胁而卧。彼极疲倦而妄念不正知,须臾即入睡矣!

(三)

时,具寿舍利弗以记心神变教诫之说法,教诫、教导诸比丘。具寿摩诃目犍连以神通神变教诫之说法,教诫、教导诸比丘。时,诸比丘依具寿舍利弗之记心神变教诫及摩诃目犍连之神通神变教诫,受教诫、教导,得远尘离垢之法眼,[谓:]凡为集法者,皆有此灭法。时,具寿舍利弗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等往世尊处,喜世尊之法者来!”时,舍利弗、目犍连同彼五百比丘俱至竹林。

时,俱伽梨唤起提婆达多,曰:“提婆达多!舍利弗、目犍连率彼诸比丘去矣!提婆达多!我岂非与汝言:‘提婆达多!勿信赖舍利弗、目犍连,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随恶欲。’”时,提婆达多即于其处口吐热血。

(四)

时,舍利弗、目犍连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舍利弗白世尊曰:“世尊!愿随破[僧]者之诸比丘更令受具足戒。”“止!舍利弗!勿乐使随破[僧]者之诸比丘更受具足戒。舍利弗!若尔,令随破[僧]者之诸比丘悔过偷兰遮。舍利弗!提婆达多如何对汝耶?”“世尊!于夜分多为诸比丘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欢喜,劝请我曰:‘舍利弗!比丘众已离惛沈、睡眠,舍利弗!为诸比丘说法!我背痛,我将休息。’提婆达多如是为也。”

(五)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过去世于空闲处有大池水。众象依此而住,彼等入其池水,以鼻拔取莲根,善洗去泥而嚼食之。彼等因此得光泽、气力,而不致死,不受致死之苦。诸比丘!有诸小象仿彼等大象,小象入池水,以鼻拔取莲根,不善洗之,带泥而嚼食之。彼等因此不得光泽、气力,致死,受致死之苦。诸比丘!提婆达多如此仿我,困苦而死。”

彻夜水中大龙 摇大地而食藕

若食泥之小象 仿我困苦而死

(六)

“诸比丘!具足八分之比丘适受使命往之。何者为八?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能闻、能说、能学、能持、能解、能令解、善巧于[知]善伴及非善伴、不斗诤。诸比丘!具足如此八分之比丘适受使命往之。诸比丘!具足八分之舍利弗适受使命往之。何者为八?于此,舍利弗能闻、能说……不斗诤。诸比丘!具足如此八分之舍利弗适受使命往之。”

暴言集会往不惧 经言不失教不覆

说无疑惑问不忿 此比丘适受命赴

(七)

“诸比丘!为八非法蔽覆于心之提婆达多,堕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何者为八?诸比丘!提婆达多为利而蔽覆于心,堕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衰……称……讥……敬……不敬……恶欲……恶友[等]蔽覆……不得救。诸比丘!为如此八非法蔽覆……不得救。诸比丘!须应败已生之利而住,应败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依何义趣故,比丘应败已生之利而住?应败已生之衰……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不败已生之利而住者,必生苦恼热烦诸漏,败已生之利而住者,如此不生苦恼热烦诸漏。诸比丘!不败已生之衰……已生之恶友而住者,必生苦恼热烦诸漏,败已生之恶友而住者,如此不生苦恼热烦诸漏。诸比丘!依此义趣故,比丘应败已生之利而住,应败已生之衰……已生之恶友而住。故,诸比丘!如此,应当学习:‘我等败已生之利而住,败已生之衰……已生之恶友而住。’”

“诸比丘!为三非法蔽覆于心之提婆达多,堕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何者为三?[谓:]恶欲,恶友,证得下劣之殊胜故于中途而废也。诸比丘!如此为三非法蔽覆……不得救。”

(八)

勿令恶欲者 生于此世间

依今所说知 恶欲者所趣

闻提婆达多 称知为贤者

赞为已修性 而名声赫赫

彼放逸恶行 彼轻侮如来

堕于恐怖处 无间之地狱

其为有四门 于无污意者

及无恶业者 不能障害之

为邪恶所蔽 恶心无敬者

虽想以毒壶 染污于大海

无以污染之 海大可怖畏

如此佛如来 成就心寂静

以论损害之 其论不增长

贤者应友之 并伺于此人

若随此人道 比丘得苦灭

(一)

时,具寿优波离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优波离白世尊曰:“名为僧诤,僧诤者,何为僧诤而非破僧耶?何为僧诤亦为破僧耶?”“优波离!于一方有一人,于他方有二人,第四人唱言而令取筹,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取此,信乐此!’优波离!如此者乃僧诤而非破僧。优波离!于一方有二人,于他方有二人,第五人唱言而……优波离!于一方有二人,于他方有三人,第六人唱言而……优波离!于一方有三人,于他方有三人,第七人唱言而……优波离!于一方有三人,于他方有四人,第八人唱言而令取筹,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取此,信乐此!’优波离!如此者乃僧诤而非破僧。优波离!于一方有四人,于他方有四人,第九人唱言而……优波离!如此者乃僧诤亦为破僧。优波离!九人或超过九人乃僧诤亦为破僧。优波离!比丘尼虽图破[僧]但非破僧。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虽图破[僧]但非破僧。优波离!同住而同境界之真实比丘,破僧。”

(二)

“破僧,名为破僧者,以何为破僧耶?”“优波离!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法,说法为非法,说非律为律,说律为非律,说非如来所说所言为如来所说所言,说如来所说所言为非如来所说所言,说非如来常所行法为如来常所行法,说如来常所行法为非如来常所行法,说非如来所制为如来所制,说如来所制为非如来所制,说无罪为罪,说罪为无罪,说轻罪为重罪,说重罪为轻罪,说有余罪为无余罪,说无余罪为有余罪,说粗罪为非粗罪,说非粗罪为粗罪。彼等以此十八事,诱惑而行不共布萨,行不共自恣,行不共僧伽羯磨。优波离!此为破僧也。”

(三)

“僧和合,名为僧和合者,以何为僧和合耶?”“优波离!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非法,说法为法……说非粗罪为非粗罪。彼等以此十八事,不诱惑,不行不共布萨,不行不共自恣,不行不共僧伽羯磨。优波离!此为僧和合也。”

(四)

“破和合僧者,积何耶?”“优波离!破和合僧者,积一劫住之罪过,一劫于地狱煎煮。”

破僧者恶趣 地狱住一劫

喜部众非法 不得安稳住

破和合僧者 一劫地狱煎

“若令破僧和合者,积何耶?”“优波离!若令破僧和合者,积梵福,一劫于天上受乐。”

僧伽之和合 摄受者悦乐

和合住法者 不以失安稳

令僧和合者 一劫乐天上

(五)

“有破僧者,往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者耶?”“优波离!有破僧者,往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者也。”“有破僧者,不往恶趣地狱,不住一劫而得救者耶?”“优波离!有破僧者,不往恶趣地狱,不住一劫而得救者也。”

“如何之破僧者,往恶趣地狱,住一劫而不得救耶?”“优波离!此处有比丘,说非法为法,见此为非法,见破[僧]为非法,坚持见,坚持忍,坚持喜,坚持修,唱言而令取筹,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取此,信乐此!’优波离!如此破僧者往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优波离!又,有比丘,说非法为法,见此为非法,见破[僧]为法……不得救。优波离!又,有比丘,说非法为法,见此为法,于破[僧]生疑……见此为法,见破[僧]为非法……见此为法,于破[僧]生疑……于此生疑,见破[僧]为非法……于此生疑,见破[僧]为法……于此生疑,于破[僧]生疑……不得救也。”

(六)

“如何之破僧者不往恶趣地狱,不住一劫而得救耶?”“优波离!此处有比丘,说非法为法,见此为法,见破[僧]为法,不坚持见,不坚持忍,不坚持喜,不坚持修,唱言而令取筹,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取此,信乐此!’优波离!如此破僧者不往恶趣地狱,不住一劫而可得救。优波离!又说法为非法……说非粗罪为粗罪,见此为法,见破[僧]为法……得救。”

———诵品三终———

———破僧犍度终———

此摄颂曰:

阿奴夷.著名 柔弱不出家

耕.种.灌溉水 排水.及除草

刈.收.堆.打谷 除藁.糠.簸.藏

父至于祖父 未来亦不尽

跋提.阿那律 阿难及婆咎

乃至金毗罗 释子性骄慢

憍赏弥.失通 迦休.显示之

父.人.罗祇梨 三人之共食

五事及重罪 破僧.偷兰遮

至三种八分 三非法僧诤

破僧及有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