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典志一
祠官所领,宗伯职之。先圣先师以降;坛宇星列,非御菑捍患,则其死事定国者也。奕世俎豆,蘋藻奔走,岂人力也哉?其他里俗之所乞灵,市井之所祈赛,虽复盻蠁阗骈,邻于淫矣,削弗书。志祀典。
文庙
先师庙
祀至圣先师孔子。堂左右列祀四配、十哲,两庑列祀先贤先儒。国初祀典因前代,用王礼。成化十二年,加笾豆、舞佾之数,祭以天子礼。嘉靖九年,肃皇帝改定礼制,尊孔子曰:“至圣先师孔子”,易以木主,笾豆各损其四,舞以羽籥,用六佾。
四配
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子
亚圣孟子
考定先贤十哲
闵子骞
冉伯牛
冉仲弓
宰子我
端木子贡
冉子有
仲子路
言子由
卜子夏
颛孙子张
六十二子
澹台灭明
原宪
南宫适
商瞿
漆雕开
司马耕
有若
巫马期
颜辛
曹恤
公孙龙
秦祖
颜高
攘驷赤
石作蜀
公夏首
后处
奚容箴
颜祖
句井疆
秦商
公祖句兹
县成
燕伋
颜之仆
乐欬
狄黑
孔忠
公西箴
施之常
秦非
申枨
颜哙
宓不齐
公冶长
公哲哀
高柴
樊须
公西赤
梁鳣
冉孺
伯虔
冉季
漆雕哆
漆雕徒父
商泽
任不齐
公良孺
公肩定
枭阝单
罕父黑
荣旗
左人郢
郑国
原亢
廉洁
叔仲会
邽巽
公西舆如
陈亢
琴张
步叔乘
诸从祀先儒
左丘明
公羊高
谷梁赤
高堂生
毛苌
伏胜
孔安国
董仲舒
杜子春
韩愈
周惇颐
程颐
邵雍
张载
司马光
杨时
朱熹
吕祖谦
胡安国
张栻
蔡沈
真德秀
许衡
仍旧者二十三人。增:
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共五人。
黜:申党、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共十四人。
退:林放、蘧瑗、郑众、卢植、郑玄、服虔、范宁,各祀于其乡,共七人。以上俱嘉靖九年定。
薛瑄隆庆九年增。
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以上三人,万历十三年增。
每岁春秋二仲之上丁日,布政使率府属斋宿以祭。属邑各有庙,惟闽县、侯官县官从祭。府庙毕,诣县庙,行释菜礼。外邑并奠,不用乐。
启圣祠
祀叔梁纥。配以颜路、曾点、孔鲤、孟孙,或从祀以程珣、朱松、蔡元定。将有事于先师,则先释菜,不用乐。属邑祠并同。
常公祠
特祀唐观察使常衮。
名宦祠
宋
少师蔡襄
中书舍人曾巩
谏议谢泌
太卿程师孟
学士孙觉
朝议柯述
魏公张浚
忠简胡铨
学士张守
尚书汪应辰
学士程迈
太师陈俊卿
修撰赵汝愚
少师梁克家
安抚使辛弃疾
尚书蔡幼学
文华阁杨长孺
安抚使真德秀
学士陈居仁
安抚使魏了翁
大卿王镕
尚书汤汉
尚书吴革
安抚使洪天锡
侍郎徐明叔
元
平章董文炳
楚公程文海
都事蓝光
教授刘直内
御史韩准
文定王恽
总管王翰
楚公李士瞻
国朝
襄武汤和
按察使陶垕仲
参议郑湜
参政杨景衡
佥事谢肃
佥事吕升
佥事鲁穆以上俱国朝成化间提学佥事周孟中更定擢祀,又旧祀少师王祖道、参政王积翁、提刑辅性之、平章阿察罕、高兴,皆黜之。
都御史刘广衡
副使刘乔俱提学刘玉举祀。
知府唐珣正德丁丑增祀。
按察使马文升
提举罗伦
副使刘子敏
副使沈讷
参政刘大夏
提学潘潢
提学副使邵锐
布政使查约
布政使陈珂
布政使陈锡
知府汪文盛
布政使吴昂
参政魏棨
知府叶溥
知府欧阳铎
知府胡有恒
提学刘玉
佥事章懋
提学朱衡
提学江以达以上自正德丁丑至万历己卯增。
提举舒芬
提学副使金贲亨
提学副使宗臣
都御史殷从俭
都御史庞尚鹏
御史何维栢
御史商为正
转运同知林烈
闽县知县许子良
怀安教谕冯光浙以上自万历己卯至万历壬子增。凡七十三人。
乡贤祠
唐
水部林慎思
宋
少师陈襄
虞部郑洙
祭酒郑穆
教授周希孟
教授陈烈
少卿刘铣
侍郎许将
转运孙奕
博士林概
节度王回
博士陈祥道
中门监郑侠
奉议刘康夫
史馆刘彝
宗正丞林之奇
修撰张觷
提刑李芘
尚书李弥大
侍郎李弥逊
囗国公黄祖舜
教授陆祐
丞相李纲
太师陈孔硕
府丞陈刚中
永国公陈倬
修撰黄龟年
御史王瑀
承议郎黄榦
著作黄蘋
右丞相郑昭先
侍郎郑湜
知府杨宏中
少保陈贵谊
安抚使陈鞾
侍郎陈公益
左史徐范
学士赵以夫
学士许应龙
处士潘柄
太师郑性之
教谕林用中
参知政事黄洽
学士李韶
少卿唐璘
学士赵汝腾
中书林希逸
通判潘昉
枢密林存
迪功陈藻
处士林公遇
枢密高应松
法曹朱牧
侍郎黄师雍
待制陈旸
元
学士林泉生
总管林兴祖
处士吴海以上成化间重定增祀,旧祀枢密陈合黜之。
国朝
参政郑珞提学副使姚镆举祀。
学士林志
右都御史洪武
知府林元善
编修陈景著
给事中叶福
教谕林钝
知府孟玘
参议谢琚
知县高瑶
教谕王佐
教谕吴伯璋
都给事中姚铣
尚书赵荣
知府李兴
参政林迪
寺丞郑同
主事陈钝
郎中周杰
尚书黄镐
尚书林瀚
参政王俊
都御史陈纪
尚书林泮
副使林玭
御史林瑭
都御史林廷玉
知府许坦
员外周熊
主事宋宣
副使翁晏
尚书林廷选
参议倪珏
训导姚珏
都给事中许天锡
长史郑伯和
尚书林庭gfaae
处士马骢
郎中郑善夫
同知李廷仪
副使刘世扬
博士廖世昭
都御史陈达
侍郎郑漳
主事王昺
副使舒汀
布政使陈暹
少卿袁成能
中允陈谨
教谕齐启和以上自正德丁丑至万历己卯增。
编修唐震
都御史陈则清
御史谢源
知府林春泽
副使陈子文
太学生陈良鼎
教授袁宗耀
少卿谢蕡
尚书林庭机
尚书马森
尚书林燫
侍郎郑世威
同知郑澄
参政林舜道
寺丞周亮
尚书吴文华
参政王应钟
尚书张经
副使洪世文
布政使郑云蓥
布政使陈璧
副使赵奋
副使施观民
运判赠谕德翁兴贤以上自万历己卯至万历壬子增。凡一百三十三人。
闽县
名宦祠
唐
知县李葺
宋
县令黄德裕陈麟杜杲刘爚胡岩起
国朝
知县魏谷才
典史沈镒
教谕欧阳瀚凡九人。
乡贤祠
宋
处士李樗
少卿任文荐
中奉李芘
侍郎陈益
宣教林琦
处士陈禾
进士林夙
推官杨朏凡八人后举祀者俱入府祠。
侯官县
名宦祠阙
乡贤旧有祠,今并入府。
古田县
名宦祠
宋
县令李堪许当陈昌期廖天觉薛舜庸
留元亮许鉴丘公荐
县丞郭能鲍友龙
县尉吴公诚游九言
元
县尹王奂陈均
巡检熊彦迪
国朝
知县韩秉哲王友俊徐建王所
主簿姚孟屿
教谕陈胤蔡元用
训导沈元素凡二十三人。
乡贤祠
宋
评事魏昂
朝散大夫李广文
著作郎苏大璋
学士赵汝腾
少卿唐璘
通判郑公玉
文靖李侗
国子监司库张疆
教授章孝参
处士邵清蒋康国林用中林好古林大春
林夔孙程若中陈珪
国朝
学士张以宁
布政使罗荣
知县张文造凡二十人。
闽清县
名宦祠
宋
知县史温王亚夫
元
知县董祯蔡嗣宗
国朝
以御史知县沈源
知县朱毅余珍
左辅黄镗杨珣刘为凡十一人。
乡贤祠
宋
秘书陈祥道
侍郎陈旸黄师雍
侍郎许将
学士郑自诚
编修陈问
朝请萧磐
编修许份
国朝
编修许瑢
布政使谢瑀凡十人。
长乐县
名宦祠
宋
县令李葺周希声吴仲举萧竑徐世英
袁正规吴一鸿
主簿陈之邵
元
摄县尹吴复
国朝
知县丘宗亮王遵道龙韬潘府郁文周
县丞张文可朱褒
主簿刘有源
典史黄本熊廷用
教谕孙大雅廖正陈文灿
训导俞珙凡二十人。
乡贤祠
唐
水部郎中林慎思
宋
秘书陈宋霖
安抚林安上
处士陈枅
枢密使高应松
教授陈如晦
博士陈俞
进士刘砥
处士刘砺
提刑张翀
元
处士欧阳侊
国朝
教谕朱汉奎
知县陈祖陈伯康
赞善陈仲完
侍讲陈全
都御史谢士元
郎中黄熙
教谕陈德隆
知州陈谷显
通判陈豫章
光禄丞林公黼
处士陈耀
行太仆卿陈文沛
郎中林世章凡二十五人。
连江县
名宦祠
唐
县令刘逵
宋
县令鞠仲谋
国朝
知县欧阳翰凡三人。
乡贤祠
宋
侍郎李弥逊
尚书李弥大
参政常挺凡三人。
罗源县
名宦、乡贤祠俱阙
永福县
名宦祠
元
摄县尹王翰凡一人。
乡贤祠
宋
修撰黄龟年
北海令朱庭杰
宣教郎卢镕
机宜吴元美
侍讲萧国梁
祭酒黄定
太学士郑侨
处士林羽
元
学士林泉生
国朝
检讨王偁凡十人。
福清县
名宦祠
唐
县令贾郁
县尉林攒
宋
县令方偕郎简庄柔颜师鲁方棫
刘朔庄廷珪赵希汉李元吉章伯奋
徐辉傅楫
县丞翁邵元林孝泽
主簿林枅刘崇之傅太声
县尉黄国镇
元
县尹达鲁花赤马合马沙
知州林以顺林泉生
判官曹道振
国朝
知县江仁余懋刘忠湖蔡光亲周玹
余泰康永绍庞王从邓概陈囗
张懋罗万程
教谕周南何公溥凡三十八人。
乡贤祠
宋
中门监郑侠
枢密黄祖爱
秘书王蘋
大祝黄颜荣
侍郎林粟正德七年,提学姚镆革,嘉靖九年复祀。
太学士陈贵谊
签判敖陶孙
迪功郎林亦之陈藻
处士林文之林公遇
奉议林珪
国朝
御史邬孟
参政韩弘
布政使何宜
御史谢天锡
御史陈伯谅
副都御史陈仕贤
布政使翁世经
主事郭万程
员外李庶
参政薛曾
知州叶朝宗
主事方懋学凡二十四人。
论曰:祀之有名宦,盖其有功烈于民者也;祀之有乡贤,盖其没而可祭于社者也。溯观古昔,代不数人,降及挽近,俎豆于学宫者,趾相错焉。何今之隆,古之替欤?鸣呼!此其故亦难言之矣。堂构已宏,尸祝岂皆畏垒;膴华可托,仰止不必高山。呼之者以顺风,应之者为空谷,得于子曰孝,施于友曰忠。鼠璞同称,象齿罔忌,虽明德之馨,世未尝乏,而末流之滥,长此安穷?司风教者,诚为吾道爱乎?则鉴古衡今,慎无令洙泗之门,称为川泽山薮也,则善矣。
府庙正殿
丁祭品物万历三十八年,提学佥事熊尚文核定。
计开:大生鹿一只,银六两,春闽县出,秋侯官出。
正祭猪一口,春闽县出,秋侯官出。一二猪六口,闽县三口,侯官三口。正祭羊一只,分祭羊五只,闽县三只,侯官三只。以上猪羊祭毕,本学送胙,用总算。
活兔四只,银一两六钱,闽县二只,侯官二只。大绢帛一端,银四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白绢帛八端,每端银二钱,共银一两六钱,闽县四端,并上大帛,共九端,俱要。侯官四端,精好成匹,送县用印。真大降香三炷,银三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俱要的真,不许用假。碎降香五斤,银八分,闽、侯各一半。檀束香八两,银八分,闽、侯各一半。马牙香五斤,银一钱五分,闽、侯各一半。末香一官斗,银二分,闽、侯各一半。檀线香四百条,银二分,闽、侯各一半。金黄钱纸四百张,银四分,闽、侯各一半。大元宝四提,银二分,闽、侯各一半。正殿并送胙,用黄蜡烛共二百二支。
计开:一烛二支,二烛二十支,三烛二十支,四烛四十支,五烛五十支,六烛六十支。以上共用黄蜡十六斤,银二两四钱;白蜡五斤,银一两五钱;茶油五十斤,银一两;灌烛心二百零二条,银一钱;灌烛火炭一百斤,银八分;灌烛匠六名,工雇银二钱;饭食三餐,银一钱二分;共计油蜡工料用银五两五钱正,春闽县出,秋侯官出。
计用烛数:
正殿数
读祝位一黄烛二支,神座上二黄烛八支,神座前灯四黄烛一支,四配位二黄烛共八支,三黄烛共十六支,两哲位三,黄烛共四支,四黄烛共十六支,两庑□□五黄烛共十支,六黄烛共五十五支。以上用一黄烛二支,二黄烛十六支,三黄烛三十支,四黄烛十六支,五黄烛十六支,六黄烛五十六支。共计:正殿两庑用过一百三十七支,更剩二黄烛四支,四黄烛二十三支、五黄烛五十四支、六黄烛四支,共剩烛八十五支。今除送各衙门黄烛三十一支外,更剩黄烛三十一支,查照旧例,分送各乡宦用。
点灯红烛一百支,重一十斤,银二钱,闽、侯各一半。分给师生红烛五百支,重五十斤,银一两五钱,闽、侯各一半。黍稷稻梁米各二官斗,银四钱八分,闽、侯各一半。硎盐四十斤,银八分,闽、侯各一半。枣干三十四斤,银四钱五分,闽、侯各一半。榛子四斤,银六分,栗子三十四斤,银四钱五分,闽、侯各一半。莲子二斤,银八分,闽,侯各一半。莲角六百个,银四分,闽、侯各一半。米位糕三盘四斤,银八分,闽、侯各一半。黑白饼一百个,银五分,闽、侯各一半。拖炉饼一百个,银五分,闽、侯各一半。蕊鱼五尾,银八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鲜笋十斤,银五分,闽、侯各一半。和羹肉六斤,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肉脯肉六斤,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鹿醢二十二罐,鹿脯三十六块,俱神库内将大鹿分办。羊脯肉六斤,银一钱三分,闽、侯各一半。芹韭菜三十斤,银一钱,闽、侯各一半。胡椒、川椒、花椒、茴香各三两,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杏仁、砂仁、白芷、黄栢等料各四两,银一钱,闽、侯各一半。白糖一斤,蜜一斤,银六分,闽、侯各一半。香油二罐,银六分,闽、侯各一半。红曲二包,银一分,闽、侯各一半。盥巾五条,银五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麻布二丈,银六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肚杂篮十二个,银四分,闽侯各一半。销金绣袱二件,银一钱,闽、侯各一半。笔砚墨全,共银二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草席十四领,银一钱四分,闽、侯各一半。祀纸纱板全,银二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酒一埕,银五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每埕价银五钱,须用上好官白,不得以薄酒抵塞。宰牲所用火柴三百斤,银九分,闽、侯各一半。神库烹炮等项用火柴二百斤,银六分,闽、侯各一半。饮福酒一罐,银三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大白酒罐三十个,银二钱四分,小白醢罐一百个,银三钱,俱闽、侯各一半。爱胙羊五斤,银一钱一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磁白碟二百个,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庭燎六十竿,银三钱,闽、侯各一半。火炉十六架,银四钱,闽、侯各一半。柴心一百块,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磁砵头二十个,银八分,闽、侯各一半。
花灯:
头门内两廊各三盏共六盏,二门下内外横过各六盏,共十二盏,两庑插灯三十盏,两庑廊下花灯各二十盏共四十盏,上正殿两边门口各二盏共四盏。囗查得各灯以前俱欠齐整,今限一式高大,红纸宫灯每盏银五厘,计灯八十二盏共囗,该银四钱一分,闽、侯各一半。
柳丝亭三十座,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木烛斗五十个,银一钱,闽、侯各一半。竹兔橱四个银四分,闽、侯各一半。修造鹿橱一个,银一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修造猪橱七个,银三钱五分,随所出祭猪办用。装祭品大篚盘四十个,银四钱,闽、侯各一半。修做羊橱六个,银二钱四分,随所出祭羊办用。神库烹焙用笊篱、鲎杓各二把,银四分,闽、侯各一半。宰牲所用鲎杓、笊篱各二把,银四分,闽、侯各一半。装祭品小篚盘二十个,银一钱六分,闽、侯各一半。瘗毛血盘七个,(正殿五个,启圣祠二个)银三分五厘,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包黄蜡烛并祭品用黄红纸各二百张,共银一钱,神库封各醢黄红纸八十张,银二分,二项闽、侯各一半。竹槓二十二条,银四分,闽、侯各一半。麻纟索四十条银五分,闽、侯各一半。裱褙文庙正殿两庑神库官房窗门纸面,银一钱二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心红一两,银三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彩亭二座租红布缎,银共六分,闽、侯各一座。租拜毯银六分,闽、侯各一半。分赏乐舞生饼六百个,银三钱六分,闽、侯各一半。本学斋夫领办,机兵租车迎祭品,银三钱,闽、侯各一半。其车听神库收用,次日发领。租送胙食萝,银三钱,闽、侯各一半。搭拜亭工食,银八分,闽、侯各一半。管神库管生员晚饭一餐,银五钱,闽、侯各一半。写榜纸札,银二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观乐烛十四条、线香一百,共银六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司道府馆县观乐茶饼共十架,银四钱,闽、侯各一半。司道府馆县祭毕酒盒共十架,银六钱,闽、侯各一半。宰牲所宰杀各牲厨工,银四钱,闽、侯各一半。神库焙肉脯烹各醢厨工,银二钱,闽、侯各一半。箍猪桶整牲盘,共银六分,闽、侯各一半。租空房安顿家火,银一钱,闽、侯各一半。送胙酒十八罐,共银五钱四分,闽、侯各一半。火炭六十斤银六分,闽、侯各一半。受胙漆盘一个银一分五厘,春闽县出,秋侯官出。租锅灶,银四分,闽、侯各一半。送胙手本并各项纸札,共银一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火把四十条,银一钱,闽、侯各二十条。府学雇夫送各衙门、乡官胙,银一两,闽、侯各一半,该学丁前四日发门斗赴县领出,以便雇请。
以上祭品除猪羊送胙总算外,共计用银三十一两九分。
启圣祠
计开:正祭猪一口,分祭猪一口,共二口,闽、侯各一口。正祭羊一只,分祭羊一只,共二只,闽、侯各一只。以上猪羊祭毕,本学送胙用,总算。
白绢帛九端,每端银二钱,共银一两八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大降香一炷,银一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马牙、黄檀、碎降香、线香、末香全,共银八分,闽、侯各一半。祝纸并纱板,银一分五厘,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元宝金银纸全,银三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大黄烛二支,中黄烛十二支,银四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大小红烛四十八支,银二钱,闽、侯各一半。盥巾二条,银二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佥祝笔一支、砚一个、墨一笏,共银二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栗子八斤,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枣干八斤,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囗枝干四斤,银六分,闽、侯各一半。莲子一斤,银三分,闽、侯各一半。榛子二斤,银三分,闽、侯各一半。菱角二百个,银一分,闽、侯各一半。和羹肉四斤,银八分,闽、侯各一半。鲤鱼醢四斤,银八分,闽、侯各一半。鸡醢十一斤零八两,银二钱五分,闽、侯各一半。黍稷稻梁米各六升,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鲜笋八斤,银四分,闽、侯各一半。芹韭菜共二十斤,银六分,闽、侯各一半。硎盐十六斤,银四分,闽、侯各一半。香油、红曲、茴香各料全,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上爵饮福酒共二樽,银六分,闽、侯各一半。受胙羊五斤,银一钱一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大盆架土炉六架,柴心四十块,共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庭燎十二竿,银一钱二分,闽、侯各一半。两庑并二门花灯六个,银二分,闽、侯各一半。火把二十条,银六分,闽、侯各一半。火柴一百斤,银三分,闽、侯各一半。受胙盘一个,银一分,春闽县出,秋侯官出。府学写榜纸札银一钱,春闽县出,秋侯官出。烹祭品厨子工食,银八分,闽、侯各一半。租家火,银六分,闽、侯各一半。瘗毛血碟盘俱神库转给,免另派。
以上除猪羊送胙总算外,诸项共计用银四两五钱九分五厘。
名宦祠
计开:猪一口,羊一只,祭毕分胙,用总算。绢帛一端,银一钱二分,送府验用印,大红烛八枝重二斤,银三分,金黄钱纸冥财,银三分,马牙、碎降线香、末香,共银三分,三饼二糖,银五分,枣干二斤,银三分,栗子二斤,银四分,黍稷稻粱米,银三分,芹韭菜盘,银一分,硎盐,银五厘,上爵酒一尊,银二分,祝文板笔砚全,银二分,受胙羊三斤,银六分六厘。
乡贤祠
计开:猪一口,羊一只,祭毕分胙,用总算。绢帛一端,银一钱二分送府验用印,大红烛八支重一斤,银三分,金黄钱纸冥财全,银三分,马牙、碎降线香、末香,共银三分,三饼二糖,银五分,枣干二斤,银三分,栗子二斤,银四分,黍稷稻粱米,银三分,芹韭菜一盘,银一分,硎盐,银五厘,上爵酒一尊,银二分,祝文板笔砚全,银二分,受胙羊三斤,银六分六厘。
常公祠
计开:猪一口,羊一只,祭毕分胙,用总算。绢帛一端,银一钱二分,送府用印,大红烛八支,重一斤,银三分,金黄钱纸冥财全,银三分,马牙,碎降线香、末香,共银三分,三饼二糖,银五分,枣干二斤,银三分,栗子二斤,银四分,黍稷稻粱米,银三分,芹韭菜一盘,银一分,硎盐,银五厘,上爵酒一尊,银二分,祝文板笔砚全,银二分,受胙羊三斤,银六分六厘,三嗣引礼执事生员六名,各折胙银五分。
以上三嗣,向系闽县供办,除猪羊附正殿送胙总算外,共计祭品等银一两七钱四分三厘,仍先一日买办一齐,迎送神库交收。
开后总数:
春秋二祭,原派共银四百五十四两三钱八分,今据上丁祭品祭胙,一祭该银一百一十两三钱零四厘正,二祭合计二百二十两六钱零八厘正。戊祭北坛,己祭南坛并闽越王庙祭品祭胙,一祭该银六十两七钱二厘,二祭合计一百二十一两四钱四厘。至于下丁灵济、忠懿暨道南各祠,总计二祭共用一百零二两三钱七分四厘,大都原派之银与所费之数亦足相当。今一一核实置,春秋二祭通计只四百四十四两三钱八分六厘,更减省有十余金在也。且各衙门时有缺员,各学生时或不到,所派胙肉并攒盒点心囗费囗有免办存剩者,每祭又不下二三十金。此皆系圣祭之余物,难以供别项之支销,该县每丁祭完日,造册报道,或遇文庙黉舍之宜葺,祭器、乐器之宜修,该府县查详报道,方准支用。正额不耗于旁侵,而赢余归诸实用矣。
论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我国家之祀先师,典郅隆重矣!频年以来,沿简袭敝,明信之质不昭,溪涧之毛罔肃。博士等于赘疣,儒生视为绵蕞。笾实筦之,胥吏膰胙,滥于舆台,俎豆骏奔,徒取文具。海滨邹鲁,礼教谓何?近学宪熊公尚文更陋习,立成规,定为祀典,汇册以垂诸后,曾不旋踵而积胥为政,欲去其籍,卒莫有每事问者。夫君子之祭也,必亲身莅之,故惟贤者能尽祭之义。端其义而教生,则顺之至也;均其惠而政行,则泽之大也。余故以其先簿正者,详纪于乘,后有秉礼者出,能备而能祭,易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