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庄子补正

马蹄第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释文〕举事以名篇。以分外之能,故驽骀不堪,而死已过半。圣智治物,其损亦然。

〔释文〕骤士救反。橛向、徐其月反。司马云:衔也。崔云:镳也。饰徐音式。司马云:排衔也,谓加饰于马镳也。

〇典案:御览八百九十六引「饰」作「饬」,三百五十九引「橛饰」作「撅角」。鞭必然反。筴初革反。杜注左传云:马檛也。檛,音竹瓜反。

〇典案:「便筴」,文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注、御览三百五十九、八百九十六引并作「鞭策」。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疏〕范土曰陶。陶,化也,亦窰也。埴,黏也,亦土也。谓陶者善能调和水土而为瓦器,运用方圆,必中规矩也。

〔释文〕陶道刀反,谓窰也。窰,音弋消反。埴徐时力反。崔云:土也。司马云:埴土可以为陶器。尚书传云:土黏曰埴。释名云:埴,膱也。膱,音之食反。中规丁仲反。下皆同。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疏〕钩,曲也。绳,直也。谓匠人机巧,善能治木,木之曲直,必中钩绳。

〔释文〕应绳应对之应。后不音者倣此。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

〔疏〕土木之性,禀之造物,不求曲直,岂慕方圆?陶者匠人,浪为臧否。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注〕世以任自然而不加巧者为不善于治也,揉曲为直,厉驽习骥,能为规矩,以矫拂其性,使死而后已,乃谓之善治也,不亦过乎!

〔疏〕此总举前文,以合其譬。然世情愚惑,以治为善,不治之为伪,伪莫大焉。

〔释文〕揉曲汝久反。矫居兆反。拂房弗反。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

〔注〕以不治治之,乃善治也。

〔疏〕然,犹如此也。庄子云:我意谓善治天下不如向来陶匠等也。善治之术,列在下文。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

〔注〕夫民之德,小异而大同。故性之不可去者,衣食也;事之不可废者,耕织也。此天下之所同,而为本者也。守斯道者,无为之至也。

〔疏〕彼民,黎首也。言苍生皆有真常之性,而不假于物也。德者,得也。率其真常之性,物各自足,故同德。郭象云:「性之不可去者,衣食;事之不可废者,耕织。此天下之所同,而为本也。守斯道也,无为至矣。」

〔释文〕去者羌吕反。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注〕放之而自一耳,非党也,故谓之天放。

〔疏〕党,偏也。命,名也。天,自然也。夫虚通一道,亭毒羣生,长之育之,无偏无党。若有心治物,则乖彼天然;直置放任,则物皆自足,故名曰「天放」也。

〔释文〕天放如字。崔本作「牧」,云:养也。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注〕此自足于内,无所求及之貌。

〔疏〕填填,满足之心。颠颠,高直之貌。夫太上淳和之世,遂初至德之时,心既遣于是非,行亦忘乎物我。所以守真内足,填填而处无为;自不外求,颠颠而游于虚淡。

〇典案:御览九百二十八引「世」作「君」。

〔释文〕填填徐音田,又徒偃反,质重貌。崔云:重迟也。一云:详徐貌。淮南作「莫莫」。颠颠丁田反。崔云:专一也。淮南作「瞑瞑」。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注〕不求非望之利,故止于一家而足。

〔疏〕蹊,径。隧,道也。舟,船也。「当是时」,即至德之世也。人知守分,物皆淳朴。不伐不夺,径道所以可遗;莫往莫来,船桥于是乎废。

〔释文〕蹊徐音兮。李云:径也。隧徐音遂。崔云:道也。万物羣生,连属其乡。

〔注〕混茫而同得也,则与一世而淡漠焉,岂国异而家殊哉!

〔疏〕夫混茫之世,淳和淡漠。故无情万物,连接而共里闾,有识羣生,系属而同乡县。岂国异政而家殊俗哉?

〔释文〕连属其乡王云:既无国异家殊,故其乡连属。混胡本反。茫莫刚反。淡徒暂反。漠音莫。禽兽成羣,草木遂长。

〔注〕足性而止,无吞夷之欲,故物全。

〔疏〕飞禽走兽,不害所以成羣;蔬草果木,不伐遂其盛茂。

〔释文〕遂长丁丈反。又直良反。无吞敦恩反。又音天。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闚。

〔注〕与物无害,故物驯也。

〔疏〕人无害物之心,物无畏人之虑。故山禽野兽,可羁系而遨游;鸟鹊巢窠,可攀援而窥望也。

〇典案:「可攀援而闚」,御览九百二十八引「可」作「而」。

〔释文〕攀本又作「扳」,普班反。援音袁。广雅云:牵也,引也。闚去规反。物驯似遵反。或音纯。证前旨。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注〕工匠则有规矩之制,圣人则有可尚之迹。

〔疏〕此总结前义。夫工匠以牺尊之器残淳朴之本,圣人以仁义之迹毁无为之道。为弊既一,获罪宜均。,则万里之路可致,而羣马之性不失。

〔疏〕靡,摩也,顺也。踶,蹈也。已,止也。夫物之喜怒,禀自天然;率性而动,非由矫伪。故喜则交颈而摩顺,怒则分背而踶蹈,而马之知解,适尽于此,食草饮水,乐在其中矣。

〔释文〕交颈颈,领也。居郢反。又祁盈反。相靡如字。李云:摩也。一云:爱也。相踶大计反,又徒兮反,又徒祁反。李云:踶,蹋也。广雅、字韵、声类并同。通俗文云:小蹋谓之踶。马知李音智。下同。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

〔疏〕衡,辕前横木也。扼,叉马颈木也。月题,额上当颅,形似月者也。介,独也。倪,睥睨也。闉,曲也。鸷,抵也。曼,突也。诡,诈也。窃,盗也。夫马之真知,唯欣放逸,不求服饰,岂慕荣华?既而加以月题,齐以衡扼,乖乎天性,不任困苦,是以谲诈萌出,睥睨曲头綟扼,抵突御人。窃辔,即盗脱笼头。诡衔,乃吐出其勒。良由乖损真性,所以矫伪百端者矣。

〔释文〕衡扼于革反。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扼,叉马颈者也。月题徒兮反。司马、崔云:马頟上当颅如月形者也。介徐古八反。倪徐五圭反。郭五第反。李云:介倪,犹睥睨也。崔云:介出俾倪也。闉音因。鸷徐敕二反。郭音踬。曼武半反。郭武谏反。李云:闉,曲也。鸷,抵也。曼,突也。崔云:闉扼鸷曼,距扼顿迟也。司马云:言曲颈于扼,以抵突也。一云:鸷曼,旁出也。诡九彼反。衔口中勒也。或云:诡衔,吐出衔也。窃辔啮辔也。崔云:诡衔窃辔,戾衔橛,盗鞎辔也。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注〕马性不同,而齐求其用,故有力竭而态作者。

〔疏〕态,奸诈也。夫马之真知,适于原野,驰骤过分,即矫诈心生。诡窃之态,罪归伯乐也。

〔释文〕态作吐代反。」,呼白反。胥氏司马云:赫胥氏,上古帝王也。一云: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

〇俞樾曰:释文引司马云:「赫胥氏,上古帝王也」,此为允当。又曰「一云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此望文生训,殊不足据。炎帝即神农也。胠箧篇既云赫胥氏,又云神农氏,其非一人,明矣。赫胥疑即列子书所称华胥氏,「华」与「赫」,一声之转耳。广雅释器:「赫,赤也。」而古人名赤者多字华。羊舌赤字伯华,公西赤字子华是也。是「华」亦「赤」也。「赤」谓之「赫」,亦谓之「华」,可证赫胥之即华胥矣。含哺音步。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注〕其过皆由乎迹之可尚也。

〔疏〕夫屈曲折旋,行礼乐以正形体;高县仁义,令企慕以慰心灵;于是始踶跂自矜,好知而兴矫诈;经营利禄,争归而不知止。噫!圣迹之过者也。

〔释文〕县企音玄。

〇郭庆藩曰:文选傅长虞赠何劭王济诗注引司马云:企,望也。释文阙。踶直氏反。跂丘氏反。好知呼报反。下音智。

【校记】

陈林羣说明:原书校记误置本篇三注释于胠箧篇后。全部纠正,不再作注。」。澶漫,上原衍一「为」字,据别本删。原本误作「为弊罪一,获即宜均」,系所排双行夹注中「即」、「罪」二字偶倒所致。求,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皆」,据改。并,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作「况」,据改。土,王校集释本从世德堂本及释文原本改「士」,据改。灵似,从王校集释本互乙。以,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删,据删。郄,南华真经注疏作「却」,据改。陆,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褚伯秀本、焦竑本作「然」,据改。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