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国学常识

九二 张载及二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与周、邵同时而略后者,有张载及程颢、程颐兄弟。张载,字子厚,长安人,世称横渠先生,著有《正蒙》(包括《东铭》、《西铭》),《经学理窟》及《易说》,以《正蒙》为最重要。横渠学说可分几点:

(一)太虚论。这是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本体是太虚一元之气,“太虚”又名“太和”,万事万物都由它生,而万物死灭时,仍散为太虚,太虚即气,并不是绝对空虚。横渠的“太虚”包含一与多、有与无的统一性,其发展为万物,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物无孤立之理”;“动非自外”;“两不立则一不可见”;“天下之物,无两个有相似者”;“金铁有时而腐,山岳有时而摧,凡有形之物即易坏”;“无常乃所以为常”等话,都是事物运动转变之法则的说明。他还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于寒暑、潮汐、日食、月食、风雨、雷霆以及动、植物等,都有所解释。总之横渠的宇宙观,即气一元论,是唯物的。

(二)性说及天人合一观。横渠讲性,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两种,似乎不知不觉地转入了二元论(但横渠说气有性,则天地之性是指整个气说的,气质之性是指个体说的)。横渠的天人合一观,更是孟子哲学中神秘主义的推演(《西铭》一文,最足以代表这种观念)。如他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是天人合一的唯心论。

濂溪、康节、横渠都是理学的开创人物,至河南程氏兄弟,方才使理学确定成立。程颢比程颐长一岁,世称明道先生。程颐曾居伊水上,世称伊川先生。两兄弟均以濂溪为师,康节为友,又与横渠为戚属。二人著作,后人辑为《二程遗书》,因为从前认为是一家之学,没有加以分别,其实两兄弟思想不同,明道是唯心一元论者,他的学说是陆王一派的先驱;伊川是心物二元论者,他的学说是朱熹哲学的源泉。

程明道学说的要点:

(一)是对于“性”与“仁”的解释,以为万物都受乾元一气而生,有生就有性,性即气,气即性,又以为仁就是元气,就是性,不过性是从元气静的方面看,仁是从元气动的方面看,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学者要识得此理,而以诚敬存之。这就是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道理。

(二)是确立了“理”或“天理”在道学上的地位。明道所谓“理”,是宇宙万有的普遍法则,是由主观方面“推”出来的,而属于客观的范畴。程氏的说“理”,与横渠的说“气”,在理学史上都很重要。

(三)是分别了人心和道心。道心是指心的本性,道就是天理,为人欲蒙蔽时,就忘了天理。又以为道心就是元气,修养目的只在去道心的邪恶,故仍是道心一元论。

程伊川思想的特点在于:

(一)理气二元论的宇宙观。即认为阴阳是气,“所以阴阳”的是道,道即是理,气是形而下者,道或理是形而上者。

(二)动静、阴阳、善恶等相反又相需的观念。但这个观念不完全是科学的,他有时又说“形”由“心”生,“理”系实体。

(三)格物致知说。这是主知主义的认识论,但也并不完全是科学的主知主义,因为他承认有“生而知之”的先验的认识,又轻视“闻见之知”,说“德性之知,不假见闻”。

(四)知行合一说。这是以知为主的,与王阳明的以行为主不同。阳明是直觉主义,伊川是主知主义。

(五)性即理说。伊川说性即理,所以叫作理性,理性无有不善,但因气有清浊,所以人有贤愚之不齐。因气有清浊,故穷理工夫不可少。穷理就是格物,格物须是一件一件地格,然后有贯通的可能。格物即是致知。所致的知,即吾人心中固有之知。所穷的理,即一物一物的理,也即是心中的天理。

(六)居敬说。伊川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敬是“主一无适”的意思,即心思专一。伊川的修养方法,居敬与致知并重,与明道的专存诚敬不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