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国学常识

一二二 八股文及对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八股文又称“制义”,又叫“时文”,但宋代王安石所创的“制义”,还不是“八股”,不过是用经书上的话命题,做一篇论说罢了,不一定对仗整齐,引证譬喻也不必废除,牵涉到题目下文,也不犯忌。八股文的格式,是明宪宗成化年间才确定的。顾亭林《日知录》中记载颇详。

八股文的各部分有一定名称:(一)“破题”,即起首二句,说破题目的字面及其意义;(二)“承题”,申明破题的意思,限定三四句,至多五六句;(三)“起讲”,是一篇开讲之处;(四)“提比”,又叫“提股”,是起讲后入手之处;(五)“虚比”(虚股),是承接提比的,后人或用或不用;(六)“中比”(中股),须立柱分应,好像人体的胸腹部;(七)“后比”,把中比未尽之意再加发挥,或推开,或衬托,好像人体的两腿部分;(八)“大结”,是一篇的结尾。中间各部分所谓“比”,就是整段作对,每两个形式相似的段落就构成一比,所以八股文是骈文的变种,但破承题、起讲、大结,都是散文。周作人曾说,“八股不但是集合古骈散的精华,凡是从汉字特别性质演出的一切微妙的游艺,都包括在内”。

八股文的题目,有时候短到一两个字,只有半个句子,有时候长到一篇文章,例如“学而到为政”,有时候把上句和下句的上半截合起来,叫作“截搭题”,例如“学而时习之不”。做文章的必须恰好按照题目的范围,例如上面这个截搭题,不许说到“亦说乎”的意思上去。这种种束缚,够消磨知识分子半生的光阴与精力。

除八股文外,科举还得考试“试帖诗”和“律赋”。试帖诗是五言排律的体裁,篇末必须勉强凑上恭维皇帝的话,叫作“颂圣”。“律赋”是一篇有韵的四六文,所用的韵,由出题人限定。这几种作品,说也奇怪,虽然是有功令提倡的,仍向来不被文坛重视,各大家(无论古文家、骈文家)诗文集中,决不收进去的。

“对联”起源于五代,宋、元、明各代也稍稍流行,但到清代,就很盛行。道光年间,梁章钜著《楹联丛话》,收集了许多联语。郑燮(板桥)、纪昀(晓岚)、曾国藩都是联语的名作家。曾氏挽联尤为著名,例如他挽弟国华云:“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情韵岂减于六朝?与曾同时的彭玉麐,集唐人诗句题泰山云:“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对得何等工整,而又显得自然,文字游艺的巧妙,可见一斑。

五四运动以后,提倡白话文的人也做白话对联,清华大学且曾以对对子考试学生,可见对对子已成了中国文人的积习。其实这是骈文遗留下来的纤巧作风,如果有提倡“文以载道”的韩愈再生,一定会反对这种人工雕琢的形式美的追求。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