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原机启微

附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论目为血脉之宗

《内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针经》曰: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则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岐,故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发于阴,白眼赤脉发于阳,故阴阳合传而为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东垣曰: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气上散于目而为精,其气走于耳而为听。因心烦事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失明则日月不明矣。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包络也,主百病,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气所并而损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按:此论目为脏腑血脉精气之宗,至为详悉。岂但世俗拘之于五轮八廓而已也。

附录

论目昏赤肿翳膜皆属于热

《原病式》曰:目昧不明,目赤肿痛,翳膜 疡,皆为热也。及目膜,俗谓之眼黑,亦为热也。或平白目无所见者,热气郁之甚也。或言目昧为肝肾虚冷者,误也。是以妄谓肝生于目,肾主瞳子,故妄言目昧为虚而冷也。然肾水,冬阴也,虚则当热;肝木,春阳也,虚则当冷。肾阴肝阳,岂能同虚而为冷者欤。或通言肝肾之中,阴实阳虚,而无由目昧也。俗妄谓肝肾之气衰少,而不能至于目也。不知经言热甚目瞑,眼黑也,岂由寒尔。又考仲景言伤寒病,热极则不识人,乃目盲也。《正理论》曰:由热甚怫郁于目而致之然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见病之轻重也。故知热郁于目,无所见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则转难辨物,由目之玄府闭小也,隔缣视物之象也。或视如蝇翼者,玄府有所闭合者也。或目昏而见黑花者,由热气甚而发之于目。亢则害,承乃制,而反出其泣,气液昧之,以其至近,故虽微而亦见如黑花也。及冲风泣而目暗者,由热甚而水化制之也。故经言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气并于下则足阴,足阴则胀也。夫一水不能胜五火,故目 而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于目也,阳气内守于睛,是火气燔目,故见风泣下。

按:此论热甚怫郁,阴阳并厥,玄府闭密,致目病之由为详,盖一主于火热之化也。若由饮食辛热,七情所动,六气淫郁,气血虚实,则东垣、子和、陈无择辈,论亦已详,然亦有痰热湿热,与夫服食金石燥热之药致者。或久病后,荣卫虚弱,肝气肾阴不足,或元气精气虚衰,及脱营为病,皆有虚热实热之殊,并宜分治。

附录

论眼证分表里治

《机要》曰:在腑则为表,当除风散热;在脏则为里,宜养血安神。暴发者,为表而易治;久病者,在里而难愈。

附录

论目疾宜出血最急

子和曰:圣人虽言目得血而能视,然血亦有太过不及也。太过则目壅塞而发痛,不及则目耗竭而失明。故年少之人多太过,年老之人多不及。但年少之人,则无不及;年老之人,其间犹有太过者,不可不察也。夫目之内 ,太阳经之所起,血多气少;目之锐 ,少阳经也,血少气多;目之上纲,太阳经也,亦血多气少;目之下纲,阳明经也,血气俱多。然阳明经起于目两旁交 之中,与太阳少阳俱会于目。惟足厥阴经连于目系而已。故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也;血不及者,厥阴之虚也。故出血者,宜太阳阳明。盖此二经,血多故也。少阳一经,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刺少阳出血,则目愈昏。要知无使太过不及,以养血目而已。凡血之为物,太多则滥,太少则枯。人热则血行疾而多,寒则血行迟而少,此常理也。目者,肝之外候也。肝主目,在五行属木,虽木之为物,太茂则蔽密,太衰则枯瘁矣。夫目之五轮,乃五脏六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其白轮属肺金,肉轮属脾土,赤脉属心火,黑水神光属肾水,兼属肝木,此世俗皆知之矣。及有目疾,则不知病之理,岂知目不因火则不病,何以言之?白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与肾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故《内经》曰:热胜则肿。凡目暴赤肿起,羞明隐涩,泪出不止,暴寒目瞒,皆太热之所为也。治火之法,在药则咸寒,吐之下之;在针则神廷、上星、囟会、前顶、百会,血之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肿者可使立消。惟小儿不可刺囟会,为肉分浅薄,恐伤其骨。然小儿水在上,火在下,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不足,故目昏。《内经》曰:血实者宜决之。又经曰: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如雀目不能夜视,及内障暴怒,大忧之所致也。皆肝主目,血少禁出血,止宜补肝养肾。至于暴赤肿痛,皆宜以 针刺前五穴出血而已,次调盐油以涂发根。甚者,虽至于再,至于三,可也。量其病势,以平为期。

按:此谓目疾出血最急,于初起热痛暴发,或久病郁甚,非三棱针宣泄不可。然年高之人,及久病虚损,并气郁者,宜从毫针补泻之则可。故知子和亦大略言尔。于少阳一经,不宜出血,无使太过不及,以养血目而已。斯意可见。

附录

论内障外障

《龙木论》曰:眼疾有七十二般内障,二十三候外障,四十九候病状,一一不同。据其疾状,认识既不差错,治疗少有所凭。

谨按:诸候详见本论。然内障为黑水神光昏翳,外障则有翳膜者是。今论中虽见诸候,而所用药多本风热,故并略云。然内障有因于痰热气郁、血热阳陷、阴虚脱营所致,种种病因,皆略之不议。况外障之翳,有起于内 、外 、睛上、睛下、睛中,当视其翳色从何络而来。如东垣治例:魏邦彦夫人目翳,从下而上,病自阳明来也。绿非五色之正,殆肺肾合而为病也。乃就画家以墨调腻粉合成色,谛视之,与翳色同矣。肺肾为病者无疑,乃泻肺肾之邪,而以入阳明之药为之使。既效,而他日复病作者三。其所从来之经,与翳色各异。因询此必经络不调,目病未已,问之果然。如所论治之,疾遂不作。若此凭其色,究其所兼所本之因,处治而不愈者,盖邪蕴日久而实,元气阴气不足所致也。当以王道论治庶可。但世俗不能守此理,遂致失明者矣。悲夫!

附录

论瞳子散大

东垣曰:瞳子散大者,由食辛热之物太甚故也。所谓辛主散,热则助火,上乘于脑中,其精故散,精散则视物亦散大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者也。今视物不真,则精衰矣。盖火之与气,势不两立。故经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手少阴足厥阴所主风热,连目系,邪入中人,各从其类。故循此道而来攻,头目肿闷而瞳子散大,皆血虚阴弱故也。当除风热,凉血益血,以收耗散之气,则愈矣。

附录

论倒睫赤烂

东垣曰:夫眼生倒睫拳毛者,两目紧急,皮缩之所致也。盖内复热,则阴气外行,当去其内热并火邪,眼皮缓则眼毛立出,翳膜亦退,用手法攀出内睑向外,速以三棱针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针锋立愈。

目眶岁久赤烂,俗呼为赤瞎是也。当以三棱针刺目眶外,以泻湿热而愈。

按:以上所论,可谓深达病情。然是证亦多是血热阴虚火动所致。盖血所以滋经脉、养毛发者也。故当外治以泻其瘀热,内治以杜绝其源可也。

附录

论目不能远视为阴气不足

东垣曰: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乃气虚而血盛也。血盛者,阴火有余;气虚者,气弱也。此老人桑榆之象也。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乃血虚气盛。血虚气盛者,皆火有余,元气不足。火者,元气、谷气、真气之贼也。元气来也徐而和,细细如线;邪气来也紧而强,如巨川之水不可遏。

谨按:阳气者,犹日火也;阴气者,金水也。先儒所谓金水内明而外暗,日火内暗而外明者也。然人目眼,备脏腑五行精华,相资而神明,故能视,即此理之常也。虽经曰目得血而能视,殊不言气者,盖血得气为水火之交,而能神明之也。否则阴虚不能远视,阳乏不能视近,是为老人桑榆之渐。然学人于目病能求诸此,则思过半矣。

附录

论目疾分三因

陈无择云:病者喜怒不节,忧思兼并,致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随气上厥,逢脑之虚,侵淫眼系,荫注于目,轻则昏涩,重则障翳,眵泪 肉,白膜瞒睛,皆内所因。或数冒风寒,不避暑湿,邪中于项,乘虚循系,以入于脑,故生外翳,医论中所谓青风、绿风、紫风、黑风、赤风、白风、白翳、黄翳等,随八风所中,变生诸症,皆外所因。或嗜欲不节,饮食无时,生食五辛,热啖炙 ,驰骋田猎,冒涉烟尘,劳动外情,丧明之本,皆不内外因治之。

按:论中所言致证之因,至为详悉。惜乎其方多本于风热,及水脏阳虚处治而未备,学者当自为通变矣。

附录

论偷针眼

巢氏曰:凡眼内 头忽结成 ,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 间,热抟于津液所成。但其势轻者,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

谨按:世传眼 初生小 ,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人每试之有验。然巢氏但具所因,而不更分经络,其诸名实,所过者多矣。

附录

先哲治验

东垣云:戊申六月,徐总管患眼疾,上眼皮下出黑白翳二点,隐涩难开,两目紧缩而不痛,两寸脉细紧,按之洪大而无力,乃足太阳膀胱为命门相火煎熬,逆行作寒水翳,及寒膜遮睛,呵欠,善悲健忘,嚏喷眵泪,时泪下,面赤而白,能食,大便难,小便数而欠,气上而喘,以拨云汤治之。

论瞳子散大并方论

戊戌冬初,李叔和至西京,朋友待之以猪肉煎饼,同蒜醋食之,后复饮酒太醉,卧于暖坑。翌日病眼,两瞳子散大于黄睛,视物无的,以小为大,以短为长,卒然见非常之处,行步踏空,多求医疗,而莫之愈。至己亥春,求治于先师,曰:《内经》有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又云:筋骨气血之精而为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又瞳子黑眼法于阴。今瞳子散大者,由食辛热之物过多故也。所谓辛主散,热则助火,上乘于脑中,其精故散。精散则视物亦散大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者也。今视物不真,则精衰矣。盖火之与气,势不两立。故经云:壮火食气,壮火散气。手少阴足厥阴所主风热,连目系,邪之中人,各从其类,故循此道而来攻。头目肿闷而瞳子散大,皆血虚阴弱故也。当除风热,凉血益血,以收耗散之气,则愈矣,滋阴地黄丸。《内经》云: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酸收之。以黄连、黄芩大苦寒,除邪气之盛为君;当归身辛温,生熟地黄苦甘寒,养血凉血为臣;五味子酸寒,体轻浮上,收瞳子之散大,人参、甘草、地骨皮、天门冬、枳壳苦甘寒,泻热补气为佐;柴胡引用为使也。忌食辛辣物而助火邪,及食寒冷物损胃气,药不能上行也。

〔丹溪〕:一壮年人早起,忽视物不见,就睡片时,略见而不明,食减倦甚,脉缓大,重按则散而无力,意其受湿所致。询之,果卧湿地半月。遂以白术为君,黄 、茯苓、陈皮为臣,附子为使,十余帖而愈。

〔丹溪〕:一老人忽盲,他无所苦,予以大虚治之,急煎人参膏二斤。服二日,一医与磁石药,予曰:今夜死矣。果然。

〔丹溪〕:一人形实,好饮热酒,忽目盲脉涩,此热酒所伤,胃气污浊之血,死其内而然。

以苏木作汤,调人参末,服二日,鼻及两掌皆紫黑。予曰:滞血行矣。以四物加苏木、桃仁、红花、陈皮煎,调人参末服,数日而愈。(以上治验三条见《丹溪纂要》)

谦甫云:郎中张子敬,年六十七岁,病眼目昏暗,微黑色,皮肤不泽,六脉弦细而无力。一日出视治眼二方,问予曰:可服否?予曰:此二方以黄连大苦之药为君,诸风药为使,且人年五十,胆汁减而目不明。《内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诸风药亦能泻土。人年七十,脾胃虚而皮肉枯,重泻其土,使脾胃虚而不能营运荣卫之气,滋养元气,胃气不能上行,隔气吐食诸病生矣。又况年高衰弱,此药不服可也。只宜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此不治之治也。子敬以明年春,除关西路按察使,三年致仕回还,精神清胜,脉遂平和,此不可妄服寒凉之剂也。《内经》云:征伐无过,是谓太惑,解之可也。

海藏妻侄女形肥,笄年时得目疾,每月或二月一发,发则红肿难开,如此者三年,服除风散热等剂,左目反有顽翳,从锐 遮瞳人,右目亦有翳,从下而上。经云:从内走外者,少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予谓此少阳阳明二经有积滞也。脉短滑而实,晨则似短。洁古云:短为有积滞遏抑脏腑,宜下之。遂用温白丸,减川芎、附子三之二,多加龙胆草、黄连,如东垣五积法,从二丸加起,每日加一丸;如至大利,然后减丸;又从二丸加起,忽一日,于利中下黑血块若干,如黑豆大而硬坚,从此渐痊,而翳尽去。(见《医学纲目》)

楼全善先生曰: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疼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疼者,亦神效。盖目珠者,连目本,又各系属厥阴之经也。夜甚及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丹溪云:夏枯草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其草三四月开花,遇夏至阴生则枯。盖禀纯阳之气也。至哉斯言。故治厥阴目疼如神者,以阳治阴也。予男至夜目珠及连眉棱骨作疼,头半边肿痛,用黄连膏点之,反大痛,百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又灸又止,月余;遂以夏枯草二两,香附末二两,甘草四钱,同为细末,每服一钱半,用清茶调服,下咽则疼减大半,至四五日良愈。

一男子六十余岁,所患与前证皆同,但黑睛有白翳二点,诸药不效,亦以此药与东垣选奇汤,加四物汤,及黄连煎,间服,并灸厥阴少阳而安。

附录 附方

治风之剂

局方密蒙花散

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并暴赤肿。

羌活 白蒺藜(炒) 木贼 密蒙花 石决明(各一两) 菊花(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清食后调下。

三因羌活散

治风毒上攻,眼目昏涩,翳膜生疮,及偏正头疼,目小,黑花累累者。

羌活 川芎 天麻 旋复花 青皮 南星(炮) 本(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姜三片,薄荷七叶。

按:以上并足太阳、厥阴药也。

东垣明目细辛汤

治两目发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风寒怕火,眼睫成纽,眵糊多,隐涩而难开,眉攒肿闷,鼻塞,涕唾稠粘,大便秘涩。

麻黄 羌活(各三钱) 防风(二钱) 本(一钱) 白茯苓(一钱) 当归尾(一钱) 川芎 细辛 蔓荆子(各五分) 荆芥穗(一钱五分) 生地黄(一钱,酒制) 椒(八个) 桃仁(二十个) 红花(少许)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煎,食后热服。

按:此足太阳、厥阴、手少阴药也。

机要四物龙胆汤

治目赤,暴发云翳,疼痛不可忍。

四物汤(各半两) 羌活 防风(各三钱) 草龙胆(酒拌炒,煎) 防己(各二钱)

上 咀。作数服,水煎。

按:此足厥阴、太阴、太阳药也。

防风饮子

治拳毛倒睫。

黄 甘草 人参(各一钱) 葛根(五分) 细辛叶 蔓荆子 防风(各五分) 当归(七分半)

上 咀。作一服,水煎,食后服。

按:此足太阳、阳明、手足太阴药也。

附录 附方

治热之剂

局方洗心散

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心神烦躁,多渴,五心烦热,小便赤涩,大便秘滞。

大黄(煨) 甘草 当归 芍药 麻黄 荆芥穗(各六钱) 白术(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生姜薄荷汤煎服。

按:此足太阳、阳明、厥阴、手足太阴经药也。今人多用之,故收入。然以白术合大黄入心,故名洗心。而从以麻黄、荆芥,亦是表里药。

济生羊肝丸

治肝经有热,目赤睛疼,视物昏涩。

羊肝(一具,生用,《局方》用白羊肝) 黄连(去须,为末)

上先将羊肝去筋膜,于沙盆内捣烂,入黄连末,杵和,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用熟水送下。

按:此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药也。

东垣泻热黄连汤

治眼暴发,赤肿疼痛。

黄芩(酒制,炒) 黄连(同上制) 草龙胆 生地黄(各一两) 升麻(半两) 柴胡(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去渣,于日午前饭后热服。

按:此手少阴、太阴、足阳明、少阳、少阴药也。

附录 附方

治风热之剂

局方明目流气饮

治风热上攻眼目,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隐涩难开。

大黄(煨) 牛蒡子(炒) 川芎 菊花 白蒺藜(炒) 细辛 防风 玄参 山栀 黄芩甘草(炙) 蔓荆子 荆芥 木贼(各一两) 草决明(一两半) 苍术(泔汁炒,二两)

上为末。每二钱,临卧用温酒调下。

按:此手足三阴、足阳明、太阴药也。

洗肝散

治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

薄荷叶 当归 羌活 防风 山栀仁 甘草 大黄 川芎(各二两)

上为末。每二钱,食后煎水调下。

按:此足太阳、厥阴、手足太阴药也。

钱氏泻青丸

治目暴发,赤肿疼痛。

当归 川芎 山栀 龙胆草(酒拌炒焦) 大黄 羌活 防风上为末,蜜丸,鸡头子大。每一二丸。

按:此足太阳、少阳、太阴、厥阴药也。

东垣连翘饮子

治目中溜火,恶日与火,隐涩,小角紧,久视昏花,迎风有泪。

蔓荆子 生甘草 连翘(各三分) 柴胡(二分) 黄芩(酒制,五分) 生地黄 当归 人参 红葵花(各三分) 黄 防风 羌活(各五分) 升麻(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煎,食后热服。

按:此足三阳、少阴、厥阴药也。

神芎丸

治湿热内甚,目赤肿,或白睛黄色。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黄连 薄荷 川芎(各半两)

上为末,水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丸,至十五、二十丸。

按:此足阳明、厥阴药也。

东垣龙胆饮子

治肝眼流脓,生疳翳,湿热为病。

麻黄(一钱半) 黄芩(炒) 青蛤粉 羌活 草龙胆(酒拌,炒焦,各三钱) 蛇蜕皮 谷精草川郁金 炙甘草(各五分) 升麻(二钱)

上为细末。每二钱,食后茶调服。

按:此足太阳、阳明、手足太阴药也。

以上六方,宜随表里而轻重之,亦不可例用。

附录 附方

理血之剂

局方明目地黄丸

治男女肝肾俱虚,风邪所乘,热气上攻,目翳遮睛,目涩多泪。

牛膝(酒浸,三两) 石斛 枳壳(炒) 杏仁(去皮尖,炒) 防风(各四两) 生熟地黄(各一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前盐汤下。

按:此出太阳例,又气药也。

简易加减驻景丸

治肝肾气虚,两目昏暗,视物不明。

熟地黄 当归(各五两) 楮实子 川椒(炒,各一两) 五味子 枸杞子(各二两) 菟丝子(酒制,半斤) 车前子(炒,二两)

上为末,蜜糊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谨按:肝为相火,有泻无补,况阴水虚而阳火实病目者多。故此二方,盖补肝之阴虚也。颇有理,故收入。

地芝丸

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或亦妨近视。

生地黄(焙干) 天门冬(去心,各四两) 枳壳(二两,炒) 甘菊花(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茶清送下百丸,食后。

附录 附方

理气之剂

局方定志丸

治眼不能近视,反能远视者。

白茯苓 人参(各三两) 远志(去心) 菖蒲(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七丸,至二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后,日三服。

按:以上二方,手太阴、少阴药也。

济生桑白皮散

治肺气壅塞,毒瓦斯上攻眼目,白睛肿胀,日夜疼痛。

玄参 桑白皮 枳壳(炒) 升麻 杏仁(炒) 旋复花 防风 赤芍 黄芩 甘菊花 甘草(炙) 甜葶苈(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四钱水煎,食后热服。

按:此又治风热之剂也,出太阳例。

附录 附方

养阳之剂

东垣神效黄 汤

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头面,或手或腿脚,麻木不仁,两目紧急缩小,及羞明畏日,或视物无力。

黄 (二两) 人参(八钱) 炙甘草(一两) 蔓荆子(三钱) 白芍(一两) 陈皮(半两)

上 咀。每五钱,水煎,临卧热服。

益气聪明汤

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此药能令人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

黄 甘草 人参(各半两) 升麻 葛根(各三钱) 蔓荆子(一钱半) 芍药 黄柏(酒炒,各一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临睡热服,近五更再服之,得肿更妙。如烦闷或有热,渐加黄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若此一味,多则不效。

人参补胃汤

治劳役所伤,饮食不节,内障昏暗。

前黄 汤减陈皮, 再减半,加黄柏一两(酒拌透)。

上 咀。每服三四钱,水煎,食远稍热服,后两目广大,视物如童时,觉两脚踏地,不知高低。盖冬天多服升阳药故也。病减住服。

按:以上手足太阴、少阴药也。

附录 附方

滋阴之剂

东垣连柏益阴丸

羌活 独活 甘草 当归尾(制) 防风 五味子(各半两) 石决明(烧,三钱) 草决明 细黄芩 黄柏 知母 黄连(酒拌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渐加至百丸,食远茶清送下,常多服补阳汤,少服此丸。

滋阴肾气丸

此壮水之主以镇阳光。

熟地黄(三两) 牡丹皮(半两) 生地黄(四两) 泽泻 茯苓(各二两半) 当归尾 山茱萸 柴胡五味子 干山药(各半两)

上件于石臼中杵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盐汤空心服。

按:以上并少阴药也。

附录 附方

养阳滋阴之剂

局方菊睛丸

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常见黑花多泪。

枸杞子(三两) 苁蓉(酒浸炒) 巴戟(去心,各一两) 甘菊花(四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温酒盐汤,食远任下。

东垣滋阴地黄丸

治眼目瞳子散大于黄睛,视物无的,或卒然见非常之处。

熟地黄(一两) 生地黄(一两半) 柴胡(八钱) 天门冬 炙甘草 枳壳(各三钱) 人参 地骨皮(各二钱) 黄连 五味子(各三钱) 黄芩 归身(各半两,酒拌焙)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百丸,温茶清送下,日进三次。忌辛辣、生冷之物。

按:此二方,足少阴之剂也。前方主右肾,此主左肾之药,故亦异尔。

补阳汤

治阳不胜其阴,乃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令青白翳见于大 ,及足太阳少阴经中郁遏,足厥阴肝经气不得上通于目,故青白翳内阻也。当于太阳少阴经中,九原之下,以益肝中阳气,冲天上行。此当先补其阳,后于足太阳太阴标中(标者,头也),泻足厥阴肝经火,下伏于阳中,乃次治也。《内经》云:阴盛阳虚,则当先补其阳,后补其阴,此治法是也。每日清晨,以腹中无宿食,服补阳汤,临卧,服益阴丸。若天色变,大寒大风,并劳役,预日饮食不调,精神不足,或气弱,俱不得服。候体气和平,天气如常服之。乃先补其阳,使阳气上升,通于肝经之末,利空窍于目矣。

羌活 独活 甘草 人参 熟地黄 黄 白术(各一两) 泽泻(研为末) 陈皮(各半两)

生地黄(炒) 白茯苓(去皮) 知母(炒,各三钱) 柴胡(去苗,三两) 防风(去芦) 白芍药(各半两) 肉桂(去皮,一钱) 当归身(去芦,酒制,三钱)

上同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宿食消尽服之。

冲和养胃汤

治内障眼,得之脾胃元气衰弱,心火与三焦俱盛,饮食失节,形体劳役,心不得休息,故上为此疾,服之神效。

柴胡(七钱) 防风(半两) 羌活 炙甘草 黄 (各一两半) 当归(制) 白术 升麻 人参葛根(各一两) 白芍(六钱) 白茯苓(三钱) 干姜(一钱) 五味子(二钱) 黄芩 黄连(各七钱)

上 咀。每五六钱,水煎,食远稍热服。

按:以上足三阳、手足太阴药也。

附录 附方

治障翳诸方

龙木论还睛丸

治眼内赤涩有花,或黑,或白,或红,皆因肝脏积热,肺受风邪。

初患之时,宜令针治诸穴;内服此。

人参 桔梗 黄芩 熟地黄 防风 茺蔚子 车前子 知母(各二两) 玄参(半两) 细辛五味子(各二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按:本论治内障诸方,与此相类者数多,姑存此法。

局方蝉花无比散

治大人小儿风毒伤肝,或为气攻,一切眼目昏暗,渐生翳膜,或久患头风,牵搐两眼,渐渐细小,连眶赤烂。

茯苓 甘草(炙) 防风(各四两) 川芎 石决明(盐水煮熟,研如粉) 羌活 当归(各三两赤芍(十两,炒) 蒺藜(炒,半斤) 蝉蜕(一两) 苍术(十二两) 蛇蜕(一两)

上为末。每三钱,食后米泔调服,茶清亦得。

按:此足三阳、太阴、厥阴药也。

蝉花散

治肝经蕴热,毒瓦斯上攻,眼目赤肿,多泪羞明,一切风热昏翳。

谷精草 菊花 蝉蜕 羌活 甘草(炙) 白蒺藜(炒) 草决明 防风 山栀 川芎 密蒙花 木贼 荆芥穗 黄芩 蔓荆子(各等分)

上为末。每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按:此足太阳、少阴、厥阴、手太阴药也。

本事方羊肝丸

菟丝子 车前子 麦门冬 决明子 茯苓 五味子 枸杞子 茺蔚子 苦葶苈 蕤仁地肤子 泽泻 防风 黄芩 杏仁(炒) 细辛 桂心 青葙子(各一两) 熟地黄(一两半) 白羯羊肝(只用子肝,一片,薄切,新瓦上炒干)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水下,日三次。

按:此足太阳、少阴、手太阴、少阴药也。

秘方拨云退翳丸

皇统年间,医官刘昌祖传于世。

栝蒌根 枳实 甘草(炙) 蔓荆子(焙) 薄荷(各半两) 川芎 木贼(浸一宿焙) 密蒙花荆芥穗 地骨皮 羌活 白蒺藜 甘菊花(各一两) 蛇蜕 黄连(各三钱) 川椒(七钱半,炒去目) 当归(一两半,酒浸,焙干) 蝉蜕(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后临卧,日进三服。翳者,米泔水下;睛暗,当归汤下;内障,木香汤下。

按:此足太阳、厥阴、手少阴药也。然翳膜之疾,有气血虚实,或夹痰热七情六淫,或阴火动湿热致者。种种不同,皆宜求责。但以上法,不能以尽病情之变,学人宜扩充焉。

附录 附方

点洗诸方

局方汤泡散

治肝经风热上壅,眼目赤涩,睛疼多泪。

赤芍 当归 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每二钱,汤炖调热洗,日三五次。《御药院方》加荆芥。

三因立胜散

治风热攻眼,隐涩羞明肿痛。

黄连 秦皮 防风 黄芩(等分)

上 咀。水煎热,用新羊毫笔蘸刷洗眼。

金露膏

除昏退翳,截赤定疼。

蕤仁(槌碎) 黄丹(各一两) 黄连(半两) 蜜(六两)

上先将黄丹炒令紫色,入蜜搅匀,下长流水四升,以嫩柳枝五七茎,一把定搅之,次下蕤仁,候滚十数沸,又下黄连,用柳枝不住手搅,熬至升七八合,罩篱内倾药在纸上,慢慢滴之,勿令尘污。如有瘀肉,加 砂末一钱,上火上慢开,入前膏子内用。

《龙木论》云:患伤寒热病后,切不可点,恐损眼也。斯言可以为药禁云。

宝鉴春雪膏

治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多眵泪,羞明疼痛,或生翳膜。

黄连(四两,锉,用童便二升浸一宿,去连,用淬甘石) 好黄丹(六两,水飞) 砂(一钱,细研,水调在盏内,炖干为度) 白丁香(五分) 乳香 乌贼骨(烧存性) 当归(各三钱) 麝香轻粉(各少许) 南炉甘石(十二两,淬,便汁浸)

上各研另贮,先用好蜜一斤四两,炼去蜡,却下甘石末,不住手搅,次下丹,次下诸药末,不住手搅至紫金色,不粘手为度,搓作挺子。每用一粒,新水磨化,时时点之。忌酒、湿面、荞麦。

拔萃方 药

治偏头疼眼疾。

苍耳头 薄荷叶 盆硝 石膏(各一钱,乱文者) 乳香 华细辛 川芎(各五分)

上为极细末。早午夕三时 鼻。

《宝鉴方》无苍耳、乳香、细辛,有荆芥、桔梗。

蟾光膏

治远年病目,不通道路,退去云膜,须用十二月开成日合。

白砂蜜(四两,用隔年葱根去须皮,切短,与蜜一同熬,去白膜,候葱熟为度,以绵滤净,纸取蜡面) 黄丹 密陀僧(各水飞,三钱,生用) 炉甘石(火 ,五钱,水飞)

以上三味,研极细,倾入前蜜中,桃柳无节者各一枝,搅匀。

川芎 当归 赤芍 杏仁(汤泡,去皮尖,各半两) 黄连(去芦净,二两) 秦皮 诃子皮防风 石膏 玄精石 井泉石 无名异 玄参 代赭石 石决明(以上十味各三钱)

咀。用雪水或长流水五升,于银器内熬至二升,滤去滓净,再熬至一升,倾入前药蜜内,银器内慢火熬紫金色时,再下后药,勿令过火。

乳香 没药 琥珀 朱砂 蕤仁(各三钱)

以上五味先干研极细,入蕤仁研细,水飞澄清极细,方倾入前药,一同复熬,以箸点药于水中不散为度,勿令过与不及,取下,于土中埋七日,取出,置于银器或瓷器中,如法收贮,便再添入后细药,以桃柳枝搅匀。

南硼砂 珍珠 龙脑 珊瑚枝(各一钱) 麝香(五分)

上五味,研极细,入药中封定,如有取不尽药,用净水斟酌洗渲熬过,另于洗眼或膏子稠了,倾些小调解。

附录 附方

灸雀目疳眼法

《宝鉴》云:小儿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 横纹头白肉际,灸一炷,如小麦大。

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在手大指次指两骨间陷者中。

按:灸法,详见《资生》等经,兹不备录。

附录 附方

附东垣诸先生治法

拨云汤

治法见前东垣先生治徐总管条。

黄 (一分) 细辛叶(五分) 柴胡(七分) 生姜(五分) 荆芥穗(一钱) 羌活 防风(各一钱半)

本生甘草 升麻(各一钱) 葛根 川芎(各五分) 知母 归身(各一钱) 黄柏(一钱半)

作一服,水煎,稍热服,食后。

助阳活血汤

治眼发之后,犹有上热,白睛红上壅,无疼痛,隐涩难开,多眵泪。

防风 黄 炙甘草(各五分) 蔓荆子(二分) 归身(酒制,五分) 白芷(三分) 升麻(七分) 柴胡(五分)

作一服,水煎,临卧稍热服。

神效明目汤

治眼棱紧急,致倒睫拳毛损目,及上下睑赤烂,睛赤疼痛昏暗,冷泪常流下,则眼涩难开,眵泪皆满眼。

葛根(一钱半) 甘草(炙) 防风(各一钱) 蔓荆子(五分) 细辛(二分) 一法。加黄 (一钱)

作二服,水煎,临卧稍热服。

广大重明汤

治两目睑皆 热赤肿作痛,楞生疮,多眵泪,隐涩不能开视,及眼睑痒,搔之至破者,并皆治之。

草龙胆(酒炒) 防风 生甘草 细辛(各一钱)

各杵如麻豆大,内甘草不锉,只作一梃,先以水一碗半,煎草龙胆一味,至一半,再入余三味,煎至小半碗,滤去滓,用清汁带热洗,以重汤坐令热,日用五七次。每洗毕,合目须臾。如 肉泛长及痒,亦验。

五秀重明丸

治翳膜遮睛,隐涩昏花。常服清利头目。

干菊(开头,五百朵) 荆芥穗(五百穗) 楮实子(五百粒) 木贼(去节,五百茎) 川椒(五百粒,炒去目)

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徐徐咽下。

升阳柴胡汤

羌活 独活 甘草根 归身 熟地黄(各一两) 人参 黄 白术(各半两) 泽泻(三钱) 白芍药(一两) 陈皮 白茯苓 防风(各三钱) 肉桂(五分) 柴胡(一钱半) 生地黄(酒炒,半两) 楮实子(酒拌,半两) 知母(酒制,三钱,夏月加至五钱)

每服五钱,水煎,稍热服,食后。另合一料,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远茶清送下五十丸。每日与前药各一服。如天气热甚,加五味子三钱或五钱,天门冬五钱,更加芍药、楮实子各五钱。

芎辛汤

治两目昼夜隐涩难开,羞明畏日,目赤视物昏暗,神效。

芎 蔓荆子(各五分) 细辛(二分) 防风(一钱半) 甘草 白芷(各一钱)

作一服,水煎,临卧稍热服。

羌活退翳丸

治内障,右眼小 青白翳,大 微显白翳,脑痛,瞳子散大,上热恶热,大便时难,小便如常,遇天热暖处,头痛睛胀,能食,日没后天阴则昏暗,此证亦可服滋阴地黄丸。

熟地黄(八钱) 生地黄(酒制) 归身(酒制,焙) 黄柏(制,各半两) 川芎(三钱) 芍药(一两二钱) 防己(二钱,酒制) 知母(三钱,酒制) 茺蔚子(半两) 牡丹皮(三钱) 丹参(半两) 寒水石(一两,生用) 柴胡(半两) 羌活(三钱) 黑附子(一钱,炮)

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随以食压之。忌言语。(以上俱见《东垣试效方》)

保命当归汤

治风热上攻,瞳子散大。

当归身 黄芩(各二钱) 黄连 柴胡(各一钱) 熟地黄(三钱) 芍药(二钱) 甘草(炙,三钱)

分三服,水煎,临卧温服。

瑞竹四神丸

治肾经虚损,眼目昏花,补虚益损,及云翳遮睛。

甘州枸杞子(一斤,拣色赤滋润者,作四分,用酒一杯润之,一分) 川椒(一两同炒,一分) 小茴香(一两同炒,一分,用芝麻一协议炒,一分,独炒用)

炒过,将川椒等筛去不用,再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或加甘菊花一两。(见《医学纲目添加》)

补肝散

治肝风内障,不痛不痒,眼见花发黄白黑赤,或一物二形难辨。

羚羊角 防风(各二两) 羌活 人参 车前子 茯苓 细辛 玄参 黄芩(各一两)

为末。食后,米饮调服一钱。

简要补肝散

治肝虚目睛疼,泪出不止,筋脉痛,及羞明怕日。

夏枯草(四两) 香附子(一两)

为细末。每服一钱,茶清调下。

羚角饮子

治绿翳内障,头旋额痛,眼内痛涩者。

羚羊角 防风 知母 人参 茯苓 玄参 桔梗(各二两) 细辛(三两) 黄芩 车前子(各一两)

为末。每服三二钱,水煎,食后温服。

附录 附方

肾脏风眼

四生散

治肾风上攻,眼目作痒,或作昏花。

白附子 黄 独活 蒺藜(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用猪腰子一枚,批开入药,湿纸包裹,煨熟细嚼,盐汤下;风癣,酒下。

附录 附方

小儿五脏目疾

天麻丸

治小儿肝疳,风疳,眼疳。

青黛 黄连 天麻 五灵脂(去石) 夜明砂(炒) 川芎 芦荟(各一钱) 龙胆草(酒拌炒焦) 防风 蝉蜕(各一钱半) 全蝎 麝香(少许) 干蟾头(二钱,炙焦)

为末,猪胆汁浸糕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生犀散

治小儿心经虚热,目内淡红。

犀角(镑末,二钱) 地骨皮 赤芍药 柴胡 干葛(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熟,入犀角,食后服。

泻黄散

治小儿胃热,眼目作痛。

藿香(七钱) 山栀(一两) 石膏(半两) 甘草(七钱五分) 防风(四两)

用蜜酒拌,微炒,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生熟地黄散

治小儿疳蚀眼患,闭合不开,羞明畏日,或生内障。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两) 当归(二钱半) 麦门冬(去心,半两) 枳壳(米泔洗,炒) 防风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 赤芍药(各二钱半)

为末。每服三二钱,黑豆七粒,煎豆熟,去渣服。

三味芦荟丸

治黑水凝翳内障,不痛不痒,微有头旋胀涩者。

芦荟 甘草(各一钱) 羚羊角(蜜炙,二两)

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丸。

九味芦荟丸

治三焦及肝胆经风热,目生云翳,或瘰 耳内生疮,寒热作痛,或肝火肌体消瘦,发热作渴,饮食少思,肚腹不调,或肝疳口内生疮,牙龈溃烂,或牙齿蚀落,颊腮腐烂,发热口渴,饮食少用,下部生疮等症。

芦荟(半两) 胡黄连 当归 龙胆草(酒浸炒) 芍药 川芎 芜荑(各一两) 木香 甘草(炙,各三钱)

上为末,茯神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滚汤下。

地黄丸

治小儿肝肾虚热,眼目生翳,或赤烂等症,如变疳症。当兼服芦荟肥儿二丸。

(详见《家居医录》卷六)

熟地黄(捏碎秤,八两,酒拌杵膏) 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白茯苓 泽泻 牡丹皮(各三两)

上各另为末,入地黄膏和匀,加炼蜜少许,丸如梧桐子大。量儿大小,空心服。

肥儿丸

治食积发热,眼目生翳等症。

黄连(炒) 芜荑(炒) 神曲(炒) 麦芽(炒)

上各另为末等分,水和丸。量儿大小,空心服。

通顶散

治小儿脑热,脑枕骨疼,闭目不开,或头风痛,攒眉啼哭,并赤目。

川芎 薄荷(各半两) 茵陈 甘草(各四钱) 朴硝(三钱,甜硝亦可)

为末。用少许吹鼻中既效。如要嚏喷,加踯躅花一钱,只用朴硝吹鼻亦止。

一方,用好坏胭脂子,水调涂眼眶。

决明散

治痘疹入眼。

决明子 赤芍药(各一钱半) 甘草(一钱)

为末。每服一钱,蜜水调服。(以上方见《小儿袖珍方》)

密蒙散

治小儿痘疹,及诸毒入眼。

密蒙花(一钱半) 青葙子(一钱) 决明子 车前子(各五分)

为末。羊肝一片,破开,掺药在内,仍合之,湿纸数重包裹,灰中煨熟,空心食之。

通圣散

治小儿疮痘入眼,及生翳障。

白菊花 绿豆皮 谷精草(去根,各一两)

为末。三岁一钱,干柿一枚,生粟米泔一盏,同煎,候泔尽,将柿去蒂核,不时食之,日用二三枚,近者五七日,远者半月,全效。

蛤粉散

治小儿疮痘入目。

谷精草 蛤粉(各等分)

为末。三岁一钱,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以竹叶包裹,以线束定,水一碗,煮熟,入瓷瓶内熏眼,至温,取食之。

蛇皮散

治小儿疮痘入目成翳 。

栝蒌根 蛇皮(炙黄,等分)

为末。三岁一钱,羊子肝一片,批开,入药末在内,以线束定,米泔水煮熟食之。

蝉蜕散

治小儿斑疮入眼,半年以里者,一月取效。

猪悬蹄甲(二两,罐子内盐泥固济,烧存性) 蝉壳(一两) 羚羊角(一分)

为末。三岁一钱,猪肝汤调下,食后服,日三服,一年之外难治。

二粉散

治小儿斑疮入眼。

轻粉(五分) 粉霜(一钱)

上研匀,用绵裹。如人患左眼,塞入左耳内,患右眼,塞入右耳内,所患眼便开得,其疮自愈。(以上方见《全婴集》)

海藏云:东垣先生治斑后风热毒,翳膜气障遮睛,以泻青丸治之大效。初觉,易治。《保命集》云:非斑后翳膜,亦能治之,泻青丸减大黄一半用之。(以上方见《医学纲目》)

羌菊散

治小儿肝脏壅热,眼生浮翳。

羌活 防风 山栀(各一分) 甘草 菊花 白蒺藜(炒,去尖,各半两)

为末。三岁五分,食后,蜜汤调下,日三服。

二草散

治小儿疳眼睛疼,并赤眼肿痛。

甘草 龙胆草(酒炒) 当归 细辛(各一钱)

为末。三岁一钱,水半盏,砂糖少许,煎三分,食后服。

三黄丸

亦治疳赤眼。若因泻痢后,疳眼昏涩,大便不实者,用六神丸、六甲丸,并暖疳药。

鸡肝散

治小儿疳眼,不赤不肿不疼,但开畏明光,此药治之。

川乌(大者,去皮,一枚,生) 好坏子(一字)

为末。五岁一钱,雄鸡肝一具,净洗去筋膜,竹刀薄切开,掺药在内,箬叶包裹,麻皮扎定,用米泔水半盏,瓷器中煮熟,切作片,空心,临冷食之,将煮肝汤送下。又有脑热闭目,鼻内干燥,用通顶散治之。(方见前)

附录 附方

小儿雀盲眼

还明饮

治小儿每至夜不见物,名曰雀目。

夜明砂 井泉沙 谷精草 蛤粉(各等分)

为末,煎黄蜡丸,鸡豆肉大。三岁一丸,猪肝一片切开,置药于内,麻皮扎定,沙瓶内煮熟,先熏眼,后食之。

合明散

治小儿雀目,至夜不见物。

楮实子 覆盆子(酒浸) 车前子(酒蒸) 石斛(各一两) 沉香(另研) 青盐(别研,各半两)

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附录 附方

小儿肝脾等眼疾

养肝丸

治小儿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泪。

当归(酒浸) 车前子(酒蒸,焙) 防风(去芦) 白芍药 熟地黄(酒蒸,杵膏) 蕤仁(别研) 川芎 楮实子(各等分)

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滚汤下,不拘时服。

车前子散

治小儿肝经积热,上攻眼目,逆顺生翳,血灌瞳子,羞明多眵。

密蒙花 羌活 菊花 粉草 白蒺藜 草决明 车前子(炒) 黄芩 龙胆草(净洗,各等分,炒)

为末。每服二钱,食后,饭汤调服。(以上四方见《袖珍方》)

草龙胆散

治小儿暴赤火眼,昼夜涩痛,作肿泪多。

草龙胆 木贼 荆芥 菊花 防风 草决明(半生半炒) 甘草(各等分)

每服二钱,水煎温服。痛甚,加羌活、乳香。

明目饮

治小儿脾蕴热,肝受风邪,致两目羞明,经久不愈。

山栀仁 香附子(净,各一两) 夏枯草(半两)

每服二钱,入蜜一匙,水煎服。(以上方见《活幼心书》)

附录 附方

飞丝尘垢入目

治飞丝入目,用头垢点入目中即出,神效。

飞丝入眼,用柘树浆点了,用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

又方:飞丝入目,以火麻子一合杵碎,井花水一碗浸搅,却将舌浸水中,涎沫自出,神效。

一方:茄子叶杵碎,加麻子法尤妙。

丹溪:飞丝落入眼中,红肿如眯,痛涩不开,鼻流清涕。用京墨浓磨,以新笔涂入目中,闭目少时,以手张开,其丝自成一块,看在眼白上,却用绵轻轻拭出则愈。如未尽,再治。眯目,盐与豉置水中浸之,视水,其渣立出。(孙真人方)

《千金》:治稻麦芒入眼,以新布覆眼上。将蛴螬从布上摩之,其芒自着布上。

山居物落眼中。用新笔蘸水缴之。

又方,浓研好墨点,立出。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