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苏东坡传

第七章 年 谱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一岁 公元一〇三六年(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

傅藻《东坡纪年录》上云:“景祐三年丙子,十二月十九日,卯时,公生于眉山县纱縠行私第。” 案东坡送沈达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又赠长芦长老诗云:“与公同丙子,三万六千日。”

七岁 公元一〇四二年(宋仁宗庆历二年壬午)

是年,东坡已知读书。 案东坡上韩太尉与梅直讲书云:“某七八岁知读书。”

八岁 公元一〇四三年(宋仁宗庆历三年癸未)

是年东坡入小学。 案《志林》云:“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又按东坡作《范文正公文集序》云:“庆历三年,某始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以鲁人石守道《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某从旁窃观,问先生十一人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某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十岁 公元一〇四五年(宋仁宗庆历五年乙酉)

按子由作《东坡墓志》云:“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问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某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万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又按赵德麟《侯鲭录》云:“东坡年十岁,在乡里见老苏诵欧公谢宣召赴学士院仍谢赐对衣金带及马表,老苏令坡拟之,其间有‘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老苏喜曰:‘此子他日当自用之!’”

十二岁 公元一〇四七年(宋仁宗庆历七年丁亥)

是年东坡祖父亡。与曾子固书云:“某逮视祖父,祖父之殁,某年十二矣。”

十九岁 公元一〇五四年(宋仁宗至和元年甲午)

是年始娶眉州青神王方女。 按东坡作王氏墓志云:“生十有六岁而归于某。至治平二年,王氏卒,年二十有七。”

二十岁 公元一〇五五年(宋仁宗至和二年乙未)

是年,东坡游成都,谒张安道。 按东坡作《乐全先生文集序》云:“某年二十,以诸生见公成都,一见待以国士。”有晁美叔是年求交于东坡。其送美叔诗云:“我生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君来扣门若有求。”

二十一岁 公元一〇五六年(宋仁宗嘉祐元年丙申)

是年举进士,入京。按《凤鸣驿记》云:“始余丙申岁举进士,过扶风,求舍于馆人,不可而出,次于逆旅。”又《范文正公文集序》云:“嘉祐元年,始举进士,至京师。”

二十二岁 公元一〇五七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丁酉)

是年春,赴试礼部,馆于兴国寺浴室院。按东坡作《兴国六祖书赞》云:“余嘉祐初,举进士,馆于兴国寺浴室院。”时欧阳文忠公考试,得东坡《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异人,欲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东坡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文忠公尝令晁美叔与东坡定交,谓东坡必名世。且以书抵圣俞曰:“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文忠未尝以此许人也。又上梅直讲书云:“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又送秦少章归京云:“昔吾举进士,试名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且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是时士以剽裂为文,讪公者成市。”

是年四月,丁太夫人武阳君程氏忧,归。

二十四岁 公元一〇五九年(宋仁宗嘉祐四年己亥)

是年除服。冬十二月,侍老苏舟行适楚。 按东坡《南行前集序》云:“己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焉,谓之《南行集》。”

二十五岁 公元一〇六〇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庚子)是年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不赴。

二十六岁 公元一〇六一年(宋仁宗嘉祐六年辛丑)

是年,应制科。

文忠公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故文多不工。公始具草,文义灿然,时以为难。又答制策,复入三等,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 按东坡感旧诗序云:“嘉祐中,予与子由奉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子由年二十三耳。”又上吴内翰书云:“今年春,天子将求直言之士。而某适来,调官京师。舍人杨公,不知其不肖而采其鄙野之文五十篇,奏之于天子,使与明诏之末。”

是年冬十二月,赴凤翔任,与子由别,马上赋诗。

二十七岁 公元一〇六二年(宋仁宗嘉祐七年壬寅)

是年官于凤翔。二月,分决属县囚。十三日,出府,至宝鸡、虢、郿、盩厔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宿于南溪,遂游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

是年作《喜雨亭记》。

三十岁 公元一〇六五年(宋英宗治平二年乙巳)

去年自凤翔罢任,还京。是年英宗在藩邸,闻公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限以近例,召试秘阁,及试二论,皆入三等,除直史部。

是年五月二十八日,夫人王氏卒。六月,殡于东城外,有子迈。

三十一岁 公元一〇六六年(宋英宗治平三年丙午)

是年在京师直史馆。四月二十五日,丁老苏忧,奉柩归蜀。 按欧阳文忠公作老苏墓志云:“明允《太常因革礼书》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

三十四岁 公元一〇六九年(宋神宗熙宁二年己酉)

去年东坡服除。

是年还朝,差判官诰院,兼尚书祠部。

三十六岁 公元一〇七一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辛亥)

是年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 是时王荆公欲变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东坡献三言,荆公之党不悦,命摄开封府推官,有奏罢买灯疏,御史以杂事诬告东坡过失,未尝一言以自辩。乞外任避之,除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有初到杭州寄子由两绝。

三十九岁 公元一〇七四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

是年东坡在杭,纳侍妾朝云。《墓志》云:“朝云姓王氏,钱塘人,事先生二十有三年。绍圣三年,卒于惠州,年三十四。”以岁月考之,熙宁之甲寅,至绍圣之丙子,恰二十三年,乃知纳朝云在是年明矣。是年东坡以老弟子由在济南,求为东州守。 案子由《超然台赋序》云:“子瞻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

十月,赴密州,早行,马上作《沁园春》。十一月三日到任。

四十岁 公元一〇七五年(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

东坡到密州任,有上韩丞相《论灾伤书》。 作《后杞菊赋》,其序云:“予仕官十有九年,家日益贫,移守胶西,而斋厨索然。” 案东坡丁酉登第,至是恰十有九年矣。

又增治城上故台,名之曰超然,作《超然台记》。

四十一岁 公元一〇七六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

东坡在密州,迁祠部员外郎。上巳日,流觞于南禅小亭,作《满江红》。十一月朔,作《李氏山房藏书记》。十二月,移知徐州。

四十二岁 公元一〇七七年(宋神宗熙宁十年丁巳)

是年五月赴徐州。六月十一日,保母杨氏卒。是年,徐州水患大作。七月十七日,河决。八月十一日,水及徐州城下。东坡治水有功。十月五日,水退,城以保全。朝廷降旨奖谕,作《河复诗》。

四十三岁 公元一〇七八年(宋神宗元丰元年戊午)

是年春,徐州大旱。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置虎头其中,可致雷雨,作《起伏龙行》。二月,有旨,赐钱二千四百一十万,起夫四千二十三人。及发常平钱米,改筑徐州外小城,创木岸四,以奖谕敕记,并刻诸石,为熙宁防河录云。乃即徐州城之东门为大楼,垩以黄土,名之曰黄楼,以土实胜水故也。九月九日,在黄楼作古诗一首。有“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之句。以去年九月,大水未退,故有此语。十一月八日,作云龙山人《放鹤亭记》。又作《日喻》一篇。

四十四 岁公元一〇七九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己未)

人日,猎城南,会者十人,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为韵,分得“过”字。又代雷胜鸟字诗。三月,移知湖州,别徐州,作《江神子》。又案《张氏园亭记》云:“予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记乃三月十七日所作,乃知三月移湖州矣。四月二十日,到湖州任。

七月二十八日,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何大正、舒亶,谏议大夫李定国言:“东坡作为诗文,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无所畏惮。”朝廷派中使皇甫遵到湖追摄。 按东坡作《王子立墓志》云:“予得罪吴兴,亲戚故人,皆惊散。独两王子不去,送予出郊,曰死生祸福天也。公其如天何,返取余家,致之南都。”

又《上文潞公书》云:“某始就逮赴狱,有一子稍长,徒步相随,其余守舍,皆妇女幼稚。至宿州,御史符下,就家取书,州郡望风,遣吏发卒,围船搜取,长幼几怖死。既去,妇女恚骂曰:‘是好著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悉取焚之。”八月十八日,赴台狱中,有寄子由诗二首。时狱吏必欲置之死地,锻炼久之,不决。子由请以出身官爵赎之,而上亦终怜之,促具狱。十二月二十四日,得旨,责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东坡自八月坐狱,至是逾百日矣。

四十五岁 公元一〇八〇年(宋神宗元丰三年庚申)

是年正月,东坡自京师赴黄州,过陈,子由自南都来,三日而别。二月一日到黄州,寓居定慧院,有初到黄州诗。五月,子由来齐安,以诗迎之。十二月,答秦太虚书曰:“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又答李端叔书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四十六岁 公元一〇八一年(宋神宗元丰四年辛酉)

在黄州寓居临皋亭。是年,马正卿于郡中,请得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畔其中。地既久荒,垦辟之劳,释耒而叹。乃作《东坡八首》,自是始号东坡居士。 案《东坡八首》序云:“予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于郡请故营地,使躬耕其中。”

四十七岁 公元一〇八二年(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

是年就东坡,筑雪堂。 案《雪堂问》云:“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号其正曰雪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其名盖起于此。”

七月十五日,游赤壁,作《赤壁赋》。又作怀古《念奴娇》。十月,又游赤壁,作《后赤壁赋》。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也,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府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篴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

四十八岁 公元一〇八三年(宋神宗元丰六年癸亥)

在黄州为通判。七月二十七日,生小子遁,小名干儿。

四十九岁 公元一〇八四年(宋神宗元丰七年甲子)

是年正月二十五日,特授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四月一日,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作《满庭芳》。五月,作《黄州安国寺记》。又作别黄过江行武昌诗。游庐山,有记游庐山说云:“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欲见,应接不暇,不欲作诗,已而山中僧俗皆曰:‘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

六月九日,作《石钟山记》。略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二十三日,舟过芜湖。七月十八日,幼子遁病亡于金陵,作诗哭之。岁底到泗州。十二月十八日,《如梦令》两阙,又作《满庭芳》。

五十岁 公元一〇八五年(宋神宗元丰八年乙丑)

元日,雪中过淮谒客。四日离泗州,上表乞常州居住。略云:“……今虽至泗州,而赀用磬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二十余口,饥寒朝夕。与其强颜忍耻,干求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许常州居住。”朝奏,夕报可。

哲宗即位,复朝奉郎。八月十七日,得旨,除知登州。十月十五日,到登州。二十日,召为礼部员外郎。十一月,到京,供礼部职。十二月,以七品服入侍延和赐绯鱼,除起居舍人。

五十一岁 公元一〇八六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是年在京师。正月,除中书舍人。案《辞免状》云:“臣顷自贬所,起知登州。到任五日,而召以省郎,半月而擢为右史。……今又昌荣直受躐众,骤迁非次之升,既难以处,不试而用,尤非所安。”十月十二日,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十一月,供翰林学士职。寻除侍读,召入院。

五十二岁 公元一〇八七年(宋哲宗元祐二年丁卯)

是年在翰苑,作《司马温公神道碑》《富郑公神道碑》。

五十三岁 公元一〇八八年(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

是年在翰苑。每时各有内制,是年省试,东坡知贡举。开院日,有与李方叔诗,序云:“仆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仆领贡举事,李不得第,愧甚,作诗谢之。

五十四岁 公元一〇八九年(宋哲宗元祐四年己巳)

是年二月,三上章,乞越州。三月,得旨,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案东坡到杭州任《谢表》云:“江山故国,所至如归。父老遗民,与臣相问。”以先生去杭十六年,故有是语尔。又到任有《谒文宣王庙祝文》云:“昔自太史,通守是邦。今由禁林,出使浙右。”是年,子由出使契丹,东坡有诗送之,有:“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之句。东坡出牧杭州,子由代东坡为学士。

五十五岁 公元一〇九〇年(宋哲宗元祐五年庚午)

是年,东坡在杭州任,有《论西湖状》及《高丽公案》。四月十八日,真觉院赏枇杷,作诗。十二月,游灵隐,听林道人弹琴。

五十六岁 公元一〇九一年(宋哲宗元祐六年辛未)

是年,在杭州任被召。 案东坡作《别天竺观音三绝序》云:“以三月九日被旨赴阙。”四月,到京师,除翰林,承旨,复侍迩英。 案子由所作颍滨遗老传云:“先生召还,本除吏部尚书,复以臣故,改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元不遑安,乞寝臣新命,与兄同备从官,不报。”又赵德麟《侯鲭录》云:“先生元祐中,再召入院,作承旨,乃益旧拟作《衣带马表》云:“枯羸之质,匪伊垂之带有余,敛退之心,非敢后也,马不进。”八月,复以弟嫌,请郡,以旧职知颍州。 案怀旧别子由诗云:“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到任后有《祭欧阳文忠公文》。

五十七岁 公元一〇九二年(宋哲宗元祐七年壬申)

是年在颍州。正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案《侯鲭录》有云:“元祐七年正月,东坡在汝阴,州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先生王夫人曰:‘春月色胜如秋月色,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何如召赵德麟辈来,饮此花下。’先生大喜曰:‘吾不知子亦能诗耶?此真诗家语耳!’”遂召与二人饮,东坡用是语,作《减字木兰花》,有:“轻风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之句。已而改知扬州。九月,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郊祀为卤簿使。寻除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五十八岁 公元一〇九三年(宋哲宗元祐八年癸酉)

是年八月,东坡继室王夫人卒。子过,王夫人所出也。案东坡作《西方阿弥陀赞序》云:“苏某之妻王氏,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师。”是月又以二学士出知定州。九月十四日,东府雨中别子由。有诗云:“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十二月二十三日,到定州。

五十九岁 公元一〇九四年(宋哲宗绍圣元年甲戌)

是年知定州。四月,奉命追一官落两职,以承议郎知英州。南迁过汤阴,得豆麦粥,作诗。临城道中作诗,叙云:“始予赴中山,连日风埃,未尝了了见太行也。今将适岭表,颇以为恨。过内丘,天气清澈,西望太行,草木可数,忽悟叹曰:‘予南迁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六月七日,泊金陵。及至太平当涂县,忽奉告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过南康、庐山、湖口、庐陵,作《秧马歌》。

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作诗。九月十三日,游广州清远峡山寺。十二月二日,到惠州,寓合江楼,有《初到惠州》诗。十八日,迁于嘉祐寺松风亭,有诗。二十日,作《思无邪斋铭》,食槟榔,作诗。十一月,有戏赠朝云诗。朝云,东坡侍妾也。又与吴秀才书云:“过广州,买得檀香数斤,定居之后,杜门烧香,深念五十九年之非矣。”

六十岁 公元一〇九五年(宋哲宗绍圣二年乙亥)

是年东坡在惠州。有惠州上元夜诗,曰:“去年中山守,老病亦宵兴。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以岁月考之,去年甲戌上元,东坡知定州。今年乙亥,寓嘉祐僧舍,故有“云房寄山僧”之句。九月十九日,又迁居合江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作诗。是年,与陈季常书云:“自当涂闻命,便遣还骨肉阳羡,独与幼子过,及老云,并二庖婢过岭,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得甚厚。孔子云:虽蛮貊之邦行矣。岂欺我哉!”又与徐得之书云:“到惠州已半年,凡百粗遣,既习其水土风气,绝俗息念之外,浩然无疑,殊觉安健也。”

六十一岁 公元一〇九六年(宋哲宗绍圣三年丙子)

是年东坡在惠州。二月八日,过逍遥堂,作诗。二十一日,饮醉食饱,默坐思无邪斋,兀然如睡。 案《和陶渊明移居诗》云:“余去岁三月,自水东嘉祐寺,迁居合江楼,迨今一年,得归善后隙地数亩。父老云,古白鹤观也。意欣然居之,营白鹤新居,始于是矣。”白鹤新居,殆即思无邪斋也。七月五日,朝云亡,作《悼朝云诗》。朝云有子一名遁。八月三日,葬于栖禅寺之东麓,为亭名方如,作铭。

重九作诗曰:“三年瘴海上,越峤真我家。登山作重九,蛮菊秋未花。”十二月二十五日,酒尽米竭,和张常侍诗,有曰:“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

六十二岁 公元一〇九七年(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

是年,东坡在惠州。四月,被命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按《志林》云:“余在惠州,忽被命责,儋耳太守方子容自携告身来吊余曰:‘此固前定,吾妻沈,事僧伽甚诚。一夕,梦和尚来辞云,当与苏子瞻同行,后七十二日有命,今适七十二日矣,岂非前定乎!’遂寄家于惠州,独与幼子过,渡海。”案子由作东坡《追和渊明诗序》云:“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过海。”又至梧州,寄子由诗序云:“吾谪雷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至五月间,果遇子由于藤州,同行至雷州,作雷州诗。六月,与子由相别,渡海。七月,至儋州,作《儋耳诗》。十三日,作《夜梦诗》序云:“至儋十余日矣,初僦官舍居之,有司犹谓不可。买地筑室三间于城之南,土人畚土运甓助之,饮咸食腥,陵暴飓雾,人不堪其忧。公恬然著书为乐。”又《桄榔庵铭》云:“东坡居士,谪居儋耳,无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摘叶书铭,以记其处。”

六十三岁 公元一〇九八年(宋哲宗符元年戊寅)

是年东坡在儋耳。吴子野来访,东坡作诗赠之,其序云:“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因往西山,叩罗浮道院,宿于西堂。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又《记筮卦》云:“戊寅十月五日,以久不得子由书,忧不去心,以《周易》筮之,得《涣》六三。”又有《记薯说》云:“海南以薯为粮,几米之十六,今岁薯菜不熟,以客舶方至,市有米也。”

六十四岁 公元一〇九九年(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

东坡在儋耳。正月上元夜,老书生数人相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先生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归录其事,为《己卯夜书》。

九月,有琼州进士姜君弼、唐佐,自琼州来儋耳,从先生学。

六十五岁 公元一一〇〇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

是年徽宗即位。五月大赦,被命移廉州安置。东坡在儋耳,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作《书传》以推明上古之绝学。又且谦冲下士,情及疏贱。日与诸黎游,无间也。尝与军使张中,同访黎子云。欲醵钱作屋,名之曰“载酒堂”。又尝以诗纪《春梦婆》。案《侯鲭录》云:“东坡老人,在昌化,尝负大瓢,行歌田亩间。所歌者,盖哨遍也!馌妇年七十,云:‘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坡然之。里人呼此媪为春梦婆。坡一日,被酒独行,遍至子云诸黎子舍,作诗云:‘符老风流可奈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六月十七日,过琼州,作《惠通井记》。二十日,渡海,作诗。七月四日,记渡合浦曰:“予自海康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尽坏,水无津涯。自兴廉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而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蜓舟,并海卬白石。是年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中,天水相连,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曰:‘吾何数乘此险也?既济徐间,复厄于此乎?’所撰《易书》《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书,拊之而叹曰:‘天未欲丧是也,吾侪必济!’”八月二十四日,被命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十一月,被命复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任便居住。 案东坡《谢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表》云:“先自昌化贬所,移廉州,又自廉州移舒州节度副使,永州居住。行至英州,复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任便居住。”

六十六岁 公元一一〇一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是年正月五日,度岭北归。过南安军,有过岭至南安,作一首。二月八日,过龙光。四月四日,舣舟吴城山。五月一日,舣舟豫章、彭蠡之间。是月,行至真州,瘴毒大作,病暴下,中止于常州。六月,以疾告老于朝,以本官致仕。七月,疾颇革。七月二十八日,丁亥,卒于常州。子由作东坡《墓志铭》云:“先生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于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惠州佛舍。呜呼!先生文章为百世之师,而忠义尤为天下大闲。加之好贤乐善,常若不及,是宜讣闻之日,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鉴之逝,皆出于自然之诚,不可以强而致也。”

次年(崇宁元年),闰六月,迈葬东坡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嵩阳峨嵋山,遵东坡遗命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