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一卷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

【题解】

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物以食器、礼器为主,到了春秋战国,列国征伐,青铜兵器渐多,且铸造工艺也渐趋精良。本篇所述越、吴、楚三国,从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的矿冶遗址看,当时的青铜兵器生产很发达,特别是越国,铸造的宝剑独步天下。传世的铸剑名师有欧冶子、干将和莫邪。1965年在湖北江陵的楚国郢都纪南城遗址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句践自作用剑”,深埋地下两千四百多年,不仅毫无锈蚀,而且寒光逼人。试剑时,将二十余层纸一划而破。据复旦大学、上海科学院等单位经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此剑由铜、锡、铅、铁、硫、砷等元素采用复合金属工艺铸造而成,可以说盖世无双。只可惜这种工艺久已失传。

也正因为失传(篇中所谓“龙藏”),所以后世对于越国宝剑的猜想和崇拜是很自然的了。本篇通过薛烛和风胡子的口,道出了宝剑和干将、欧冶子铸剑的神奇。在冷兵器时代,武器的精良与否,对于战争的胜负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所以安排专章予以阐述,用以说明越国最后能够取胜的因素,除了任贤使能等以外,还有无可匹敌的武器。写宝剑的精良是实,而写宝剑的神奇威力则是虚——夸张得有些荒诞。

另外,近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远古时代划分,在我国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有了此概念,已是一个奇迹。作者在此提出的铁器时代,则是普遍使用铁器的汉代的写照。

13.1昔者,越王句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召而问之,曰:“吾有宝剑五,请以示之。”薛烛对曰:“愚理不足以言,大王请,不得已。”乃召掌者,王使取毫曹。薛烛对曰:“毫曹,非宝剑也。夫宝剑,五色并见,莫能相胜。毫曹已擅名矣,非宝剑也。”王曰:“取巨阙。”薛烛曰:“非宝剑也。宝剑者,金锡和铜而不离。今巨阙已离矣,非宝剑也。”王曰:“然巨阙初成之时,吾坐于露坛之上,宫人有四驾白鹿而过者,车奔鹿惊,吾引剑而指之,四驾上飞扬,不知其绝也。穿铜釜,绝铁,胥中决如粢米1,故曰巨阙。”王取纯钧,薛烛闻之,忽如败2。有顷,惧如悟。下阶而深惟3,简衣而坐望之4。手振拂扬5,其华捽如芙蓉始出6。观其釽7,烂如列星之行8;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溏;观其断9,岩岩如琐石10;观其才⑪,焕焕如冰释⑫。“此所谓纯钧耶?”王曰:“是也。客有直之者,有市之乡二,骏马千匹,千户之都二,可乎?”薛烛对曰:“不可。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⑬,破而出锡;若耶之溪⑭,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欧冶乃因天之精神⑮,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吴王阖庐之时,得其胜邪、鱼肠、湛卢⑯。阖庐无道,子女死,杀生以送之⑰,湛卢之剑,去之如水,行秦过楚⑱,楚王卧而寤,得吴王湛卢之剑,将首魁漂而存焉⑲。秦王闻而求,不得,兴师击楚,曰:‘与我湛卢之剑,还师去汝。’楚王不与。时阖庐又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使披肠夷之甲三事⑳。阖庐使专诸为奏炙鱼者,引剑而刺之,遂弑王僚。此其小试于敌邦,未见其大用于天下也。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测。群神不下,欧冶子即死(21)。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22),犹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乡二、骏马千匹、千户之都二,何足言哉!”

【注释】

1胥:察看。中:剑刃着物之处。决:通“缺”。粢(zi)米:粟米。

2败:摧残。因摧残而委顿。

3惟:思考。

4简:约束。

5振拂扬:三种动作。振,振动。拂,甩动。扬,举。

6捽(zuó):光彩鲜明貌。

7釽(pì):良剑身上的文采。

8烂:据下文“浑浑”“岩岩”“焕焕”,亦当为“烂烂”。

9断:剑锋。

10岩岩如琐(suo)石:形容剑刃的峻峭锋利。岩岩,险峻峭拔貌。琐石,细小的岩石。琐,小。

⑪才:通“材”,材料质地。

⑫焕焕如冰释:如冰雪消融时那样鲜明光亮。比喻剑的质地莹润纯洁。焕焕,鲜明光亮貌。

⑬赤堇之山:一名铸浦山,在今绍兴平水镇,有村名铸浦岙。

⑭若耶之溪:即今绍兴平水江。

⑮欧冶:欧冶子,传为越国铸剑名师。

⑯吴王阖庐之时,得其胜邪、鱼肠、湛卢:《吴越春秋》作:“一曰鱼肠,二曰磐郢,三曰湛卢。”胜邪,疑与磐郢为同一枚剑。鱼肠,见《记吴地传》3.6注8。

⑰子女死,杀生以送之:见《外传记吴地传》3.6注⑪。

⑱去之如水,行秦过楚:钱培名曰:“《吴郡志》‘如’作‘入’。‘过’作‘凑’。”按,《文选·七命》李善注引《越绝书》作“阖庐无道,湛卢之剑去之入水,行凑楚”。按文义,“如”当为“入”。“秦”与地理不合,当为“凑”字之误。“过”字衍。

⑲首魁:首领。此指剑把。

⑳阖庐又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使披肠夷之甲三事:事在周敬王五年(前515)四月,吴公子光使武士专诸杀吴王僚自立,是为吴王阖庐。王僚,吴王僚,吴王余昧子。前526—前515年在位。使披肠夷之甲三事,《吴越春秋》载:吴王僚得母后提醒,“乃被棠铁之甲三重”。疑“使”前有缺文。肠夷之甲,见《记地传》10.2注9。事,从《吴越春秋》当作“重”。

㉑即:疑为“既”之讹。已经。

㉒倾城量金,珠玉竭河:装满全城的黄金,满塞河流的珠玉。量,计量多少的器具。用作动词,计量。竭,使干涸。

【译文】

从前,越王句践有五把宝剑,天下闻名。一天,来了一位善于鉴赏宝剑的人,名叫薛烛。越王句践召见他,询问他对这些宝剑的评价,说:“我有五把宝剑,拿来请你帮我看一看。”薛烛回答说:“我只知道一些粗浅的道理,本不值得一说,既然大王请我来,我也不好推托。”越王于是召来掌管宝剑的人,叫他先把豪曹宝剑拿来。薛烛看了之后说:“豪曹并不是宝剑。宝剑要求青、黄、赤、白、黑五种色光同时显现,没有哪一种色光能够盖住其他的色光。豪曹虽然已经闻名了,但色光有缺陷,算不上宝剑。”越王说:“把巨阙宝剑拿来。”薛烛看后说:“这把也不算宝剑。宝剑要求金、锡与铜融和而不相互分离。现在巨阙的金、锡与铜不能完全融和,不算宝剑。”越王说:“巨阙刚刚炼成的时候,我拿着它坐在露坛之上,有个宫人驾着四匹白鹿拉的车子从台下经过,白鹿惊得拉着车狂奔起来,我拿起剑向前一挥,四匹白鹿向上飞了起来,也不知道怎么把它们杀死的。拿着它刺铜釜,砍铁镬,察看剑身仅仅只有粟米大小的缺口,所以叫巨阙。”越王吩咐拿来纯钧宝剑。薛烛听到“纯钧”二字,突然像精神受到刺激一样,惊惧不安。过了好一会,才从惊惧中清醒过来。他走下台阶,整理好衣服,坐在放剑的台子旁,凝视着纯钧宝剑,久久地思考着。然后他拿起宝剑用手指轻轻一弹,再用力一挥,又高高举起,只见它的光华如盛开的芙蓉那样鲜艳明丽。看那宝剑身上的文采,灿烂如天上的星星在闪烁;看那宝剑的光芒,如大水漫过池塘般流光溢彩;看那宝剑的锋刃,如峭立的岩石般挺拔险峻;看那宝剑的质地,如冰雪消融时那样莹润纯洁。薛烛观察良久,问越王句践说:“这就是你说的纯钧宝剑吗?”越王回答说:“是啊。有人对它出过价,说用两个乡加上一千匹骏马、两个有一千人的小城来交换这把剑,可以给他吗?”薛烛回答说:“不可以。在铸造这把宝剑时,赤堇山突然崩裂出现了锡,若耶溪突然干涸出现了铜,雨师洒下细雨清除尘土,雷公打起阵雷鼓动风箱,蛟龙捧着洪炉,天帝装上木炭,尊神太一下来看守,天上的精灵都下凡来帮助。欧冶子于是借助天神的神灵和精气,施展他全部的智慧和技能,铸造出大型宝剑三把,小型宝剑两把:一叫湛卢,二叫纯钧,三叫胜邪,四叫鱼肠,五叫巨阙。吴王阖庐的时候,得到了胜邪、鱼肠、湛卢三把宝剑。阖庐残暴不讲人道,他的女儿死的时候,让千万老百姓活活为她陪葬,湛卢宝剑便离开吴国,从水路到了楚国,楚王一觉醒来,得到了湛卢宝剑,于是将剑洗干净保存了起来。秦王听到消息便派人来索取,没有要到手,便兴兵攻打楚国,说:‘如果把湛卢宝剑给了我,我就退兵离开。’楚王还是不肯把湛卢剑给他。那时吴王阖庐又用鱼肠剑去行刺吴王僚。吴王僚身穿三层用坚兽皮制成的铠甲坐在朝堂上,阖庐派专诸装扮成献烤鱼的宫厨,把鱼肠剑藏在鱼肚里面,上前进献时即抽出鱼肠剑刺向吴王僚,把他杀死了。这些剑只是在敌国小试锋芒,还没有在全天下派上大用场。现在赤堇山的裂缝已经闭合,若耶溪水深不可测,天上众神再不肯下来,欧冶子也已经死了,所以即使有装满全城的黄金、使河水断流的珍珠宝玉,尚且不能换得这样一件宝物,有人用两个乡加上一千匹骏马、两个有一千人的小城来交换这把剑,还值得说吗?”

13.2楚王召风胡子而问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1,越有欧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2,天下未尝有。精诚上通天,下为烈士3。寡人愿赍邦之重宝4,皆以奉子5,因吴王请此二人作铁剑,可乎?”风胡子曰:“善。”于是乃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之作铁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6,洩其溪,取铁英7,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毕成,风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见此三剑之精神,大悦,见风胡子8,问之曰:“此三剑何物所象?其名为何?”风胡子对曰:“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曰:“何谓龙渊、泰阿、工布?”风胡子对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釽,巍巍翼翼9,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10,文若流水不绝。”

【注释】

1干将:见《记吴地传》3.5注6。

2甲世:冠绝当世。

3烈士:刚烈之士。亦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烈,正直,刚毅。

4赍:抱着,怀着。

5奉:给予,赠予。

6茨山:在今安徽泾县北。

7铁英:铁矿石中的精华。

8大悦,见风胡子:钱培名曰:“‘大悦’下《御览》有‘见’字,是。”今据补。

9巍巍:高大貌。翼翼:飞动貌。此用起伏涌动的流水之波形容剑身的文采光华。

10衽:缉,贯穿连缀。

【译文】

楚王召见风胡子,问他道:“我听说铸剑名师吴国有干将,越国有欧冶子,这两个人冠绝当世,普天下找不出这样才艺精湛的人才。他们的至诚之心与天相通,都是正直刚毅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我愿意把楚国的珍宝都交给你,托你通过吴王聘请这两个人到楚国来替我铸剑,怎么样?”风胡子说:“好啊!”于是就派风胡子去吴国,拜见欧冶子、干将,请他们到楚国去铸造铁剑。欧冶子、干将挖开茨山,排干溪水,取出铁矿石中的精华,铸造了三枚铁剑:一叫龙渊,二叫泰阿,三叫工布。剑铸成后,风胡子拿去献给楚王。楚王看到这三枚铁剑的神采,非常高兴,召见风胡子,问他道:“这三枚宝剑神采异常,象征何种事物呢?都叫什么名称呢?”风胡子回答说:“它们一叫龙渊,二叫泰阿,三叫工布。”楚王问道:“为什么叫龙渊、泰阿、工布呢?”风胡子回答说:“想知道为什么叫龙渊,您就看它的形状,就如攀登千仞高山,俯视万丈深渊;想知道为什么叫泰阿,您就看它的纹彩,其跃动的光华如起伏涌动的流水之波;想知道为什么叫工布,您就看它的纹彩从有花纹起,直到剑脊为止,像滚动闪烁的珠子一样而不能串联,但又像滔滔流水一样没有断绝。”

13.3晋郑王闻而求之,不得,兴师围楚之城,三年不解1。仓谷粟索,库无兵革。左右群臣、贤士,莫能禁止。于是楚王闻之,引泰阿之剑,登城而麾之,三军破败2,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3,江水折扬4,晋郑之头毕白5。楚王于是大悦,曰:“此剑威耶?寡人力耶?”风胡子对曰:“剑之威也,因大王之神。”楚王曰:“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风胡子对曰:“时各有使然。轩辕、神农、赫胥之时6,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7。夫神,圣主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臧。禹穴之时8,以铜为兵,以凿伊阙9,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天下通平,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大王有圣德。”楚王曰:“寡人闻命矣。”

【注释】

1“晋郑王”数句:晋郑王:史无晋郑王名,也无此事。《艺文类聚》卷六十、李善注《文选·七命》引《越绝书》皆作“晋郑闻而求之”,无“王”字。

2三军: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或中军、左军、右军为三军,或中军、上军、下军为三军。

3欧瞻:欧,通“讴”,叫。瞻,向前或向上望。意思是望着天空发出呜呜的叫声。

4折扬:倒流奔涌。

5晋郑之头毕白:《文选·七命》:“指郑则三军白首,麾晋则千里流血。”

6轩辕、神农、赫胥之时:即传说中的远古三皇时代。轩辕,轩辕氏(黄帝部族);神农,神农氏(炎帝部族);赫胥,即伏羲氏。联系下文,应为炎黄之前的原始部族。

7龙臧:如龙一样潜藏。臧,同“藏”。

8禹穴之时:即禹之时。

9伊阙:山名。因两山相对如阙,伊水流经其间,故名。在河南洛阳南。又名龙门。

【译文】

晋国、郑国听到楚王铸造了三枚宝剑,便来索取,楚王不给,他们就兴兵包围楚国的都城,一连三年不退兵。楚国都城内粮仓里的粮食都吃空了,兵库内的武器甲衣也用完了。左右大臣、贤能之士,都想不出良策来阻止这场灾难。这时楚王知道了城内的困迫情况,就举着泰阿宝剑,登上城楼向敌军挥去,只见敌军望剑披靡,士兵晕头转向,血染原野;惊得猛兽朝天吼叫,江水倒流奔腾;晋、郑将士的头发都变白了。楚王于是非常高兴,问风胡子说:“这是剑的威力呢,还是我的神武呢?”风胡子回答说:“这是剑的威力,又通过大王的神武发挥出来。”楚王说:“剑只是一块铁而已,难道本来就有如此神异吗?”风胡子回答说:“不同时代兵器就各有不同精神。轩辕、神农、伏羲的时候,用石头做成兵器,砍伐树木,建造宫室,他们死后,这些兵器就像蛟龙一样潜藏了起来,其神异是因为是圣明的君主使用它们才会这样的。到了黄帝的时候,用玉石作兵器,来砍伐树木,建造宫室,开垦土地,那些玉石做的兵器也是神物,又遇到圣明的君主就发挥出神威,黄帝死后就像蛟龙一样潜藏了起来。大禹的时候,用铜做成兵器,来凿开伊阙,打通龙门,疏浚长江水道,导引黄河水流,使它们向东流入大海。天下太平之后,又用这些兵器来伐木建造宫室,难道不是圣明君主的神武使这些兵器发挥出神异的力量吗?到了现在,铸造出铁制兵器,其威力使敌军慑服。天下诸侯知道了,谁敢不服从您的号令?这也是铁剑的神威,加上大王有仁德。”楚王说:“我多谢您的指教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