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文学概说

第四章 文学的内在的倾向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从上章抄在那里的各家对于文学所下的定义看来,大约“文学究竟是一件什么东西”的这个问题,约略可以在我们的脑里造成一个极粗的解答。现在不从规定文学一般的原则上先下断案,想从文学共通所有的内在倾向里找出几个大纲来。

文学在表现上的倾向和表现的时候所用的体裁,原有种种的不同,就是内在的倾向,也可以分成数种。文学的内在倾向就是各种文学作品的实质上的色彩,大抵是依产生作品的时代的倾向而决定的。总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地方色彩。时代精神和地方色彩,就是构成环境的主要分子。我们人类的生活,无论如何,总逃不了环境的熏染,文学作品的内容,也是一样的免不了环境的支配的。这一层的意思,法国的孟德斯鸠和滕(taine),已经很切实的说过了,我们在此地不必多讲。

记得在第一章里,曾经说过,艺术就是人生生活的表现,文学既是艺术的一分枝,当然也是生活的表现。所以要说到文学的内在倾向,同时不得不说到生活上去。大凡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里经营的生活倾向,可以分作以过去为主的,以现在为主的,和以未来为主的三种。当然生活是我们人类经营处理现在的方法,断不能完全抹杀现在,而只注重于过去的回忆,或将来的空望,不过有时候在一个社会里的生活,因为忘不了过去的原因,每想把“现在”的生活,模拟“过去”,这就是以过去为主的生活。反之,这一种热望空想,倘向着未来发放的时候,那就是以未来为主的生活了。以现在为主的生活里,当然也有回思过去,梦想未来的事情,不过当这时候,为启发生活的主力的,却是现在。这三种的生活样式,以人生的老年期、青年期、壮年期来作譬喻的时候,最容易明白。

以过去为主的生活,大抵是在老年期里发生的现象。譬如人生在老年期里,衰弱难堪,对于将来,也没有半点希望,当时心里只感得一种无限的空虚,要想填补这一种空虚,就不得不把过去的荣华,重重追忆起来,以自娱慰。白头宫女的爱说玄宗盛日,就是这种心理。这一种心理,不但是个人当衰老的时候有之,就是一个社会到了颓亡衰老的时期,也是有的。大抵一个衰老的社会,当极盛时候早已过去,精力的全部,消亡殆尽,残余的一丝活力,不能自家振作,再来做一番事业,而生命力又不是完全塞死的时候,这时候的生活内容,就是过去的回思,因为过去是他的所有中最华美的东西。然而这过去的回忆,不过是他的现在的精力不足,意志不坚的证明,无论如何,想把过去的荣华完全恢复,是办不到的。于是乎只好用了感情,把过去的事情,格外的想得壮丽,才足以掩盖现在的孤苦。这时候,生活力的全部,就趋于感情的一方面,感情这个特殊机能,便不得不特别发达了。主情的倾向,就在此时十分的增长,文学上所说的sentimentalism,也大抵于此时发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的说:以过去为主的生活环境所要求的文学表现,是sentimentalism(殉情主义)。

文学上的这一种殉情主义所有的倾向,大抵是缺少猛进的豪气与实行的毅力,只是陶醉于过去的回忆之中。而这一种感情上的沈溺,又并非是情深一往,如万马的奔驰,狂飙的突起,只是静止的、悠扬的、舒徐的。所以殉情主义的作品,总带有沈郁的悲哀,咏叹的声调,旧事的留恋,与宿命的嗟怨。尤其是国破家亡,陷于绝境的时候,这一种倾向的作品,产生得最多。现在且把南唐李后主的一首词抄出来,做个好例吧: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静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再举一个例出来,就如清朝黄仲则的一首梅花引,也是sentimentalism的结晶体。他虽生于盛世,然而半生潦倒,病卧他乡,回想到少年的雄心幻想,与现在的情形一比,只觉得天空海阔,无处容身。于是他的self-pity的感情,就油然起来了:

梅花引客病

厌厌闷,沉沉病,寓楼深闭谁相讯。冷多时,暖多时,可怜冷暖,于今只自知。一身常寄愁难寄,独夜凄凉何限事,住难留,去谁收,问君如此,天涯愁么愁?

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把前面的话来补正一下。到了国家衰败,生活不定的时候,原容易产生出殉情主义的文学来。但是有些作家,或者虽则身逢盛世,而他一人别有怀抱的时候,他的作品,也免不了有这样的色彩。譬如盛唐的王昌龄,有时也露出这一种倾向来。还有许多际遇很好,环境也很完满的人,偶因一宗细事,不遂心愿,也常有这一种殉情的作品写出来。这一种人,是天生的殉情主义者,无论如何,也改不过来的,譬如清朝的宗室纳兰成德,就是这一种人。

中国的文学里头,以殉情主义的文学为最多,像古代词臣的黍离麦秀之歌,三闾大夫的香草美人之作,无非是追怀往事,哀感今朝。至若杜工部的诗多愁苦,庚兰成的赋主悲哀,更是柔情一脉,伤人心脾,举起例来,怕真要汗牛充栋。我且把外国文学里的殉情主义来介绍一点。

外国文学里最富有殉情的倾向的,是以how does the city sit solitary that was full of people, how is she become as a widow, she that was great among the nations,and princess among the provinces, how is she become tributary一节起头的耶利米的哀歌(the lamentations of jeremiah)为最。前后虽只五章,然而一句一泪,实在是《旧约圣经》里最有价值的一篇东西,大家若不厌麻烦,我再来引它的第二节吧:

she weepth sore in the night, and her tears are on her cheeks, among all her lovers she has none to comfort her, all her friends have edalt treacherously with her,they are, become her enemie.以下一节紧似一节,咏叹也一层哀似一层。我劝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拿它来一读。其次如十四世纪意大利的佩脱拉克(petrarch,1304—1374)的抒情持,可以说是sentimentalism的文学中的绝唱。大抵西洋自中世以来的抒情诗人,在他的抒情时代所作的作品中,多少总带有一点殉情的色彩,其例却举不胜举了。近代作家中的殉情主义者,在德国,我想举一个hyperion的著者赫尔得林(friedrich holderlin, 1770—1843)。在法国,当推卢梭(rousseau, 1712—1778),及其后继者obermann的著者塞农库尔(senancour,1770—1846)了。在英国,这一流的纯粹的殉情主义者,比较的少些,不过在近代人像季星(george gissing, 1857—1963)的小说里,道孙(ernest dowson)的诗文里,处处都可以看出这一种倾向来。

在这一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上的主义倾向的界限是不同科学那样清楚的,并不是在一个怎么怎么的地方或时代,一定要产生怎么怎么的文学的。这种文学上的主义倾向,不过是为研究者的便利起见而设的名词,并不是先有了这些主义倾向的规则,而后文学才照此规则制造出来的。

上面觉得对殉情主义的话讲得太多了。现在只好赶快前进,约略讲一点其他的两种倾向。以未来为主的生活环境,系当一个时代,已经做了一段事业之后,而生活力还是十分旺盛,更想把生活内容完全刷新更张的一种状态。若以人的一生来比,恰与青年期的情形很像。青年期系经过了幼年少年两期而达到的时代,这时候的生活力的丰盛,自可以不必说了。

青年期的生活力的暴涨,每有不受理知的或意志的制御之势。所以过去的荣华,当然不能满足他的梦想,就是目前的现实,也觉得丑陋难堪。他所期望的,只是未来的理想。这理想的实现,由生活力旺盛的青年看来,原甚易易。所以他对于过去,取的是遗忘的态度,对于现在,取的是破坏的态度,对于将来,取的是猛进的态度。这一种倾向的内容,大抵是情热的、空想的、传奇的、破坏的。这一种倾向在文学上的表现,就是浪漫主义(romanticism)。

殉情主义与浪漫主义虽同是富有感情的两种倾向,然而前者因为理知发达,感情无奔放之势,而后者则把理知和意志完全拿来做感情的奴隶。情之所发,不怕山的高,海的,就是拔山倒海,也有所不辞,这就是浪漫主义的好处。然而由另一方面讲来,这也是浪漫主义的坏处,因为太无制御的结果,浪漫主义的文学每有使文学陷入空疏粗笨的危险。

浪漫主义的文学,大抵是新兴国民的产物。所以中国当金元盛日,产生许多传奇杂剧。剧中有许多离奇的理想,结局后来都实现出来。但自今日观之,实在和小孩的说梦差不多。

在外国文学里,这一种倾向的作品很多,例如德国的浪漫主义盛行的时代,若提克(johnn ludwig tieck, 1773—1853)、爱痕多夫(eichendorff, 1788—1857)等的作品,都是这一类东西。并且当时的欧洲,完全受了这浪漫运动的影响,各国都生了许多浪漫派的作家。法国的嚣俄(victor hugo, 1802—1885),英国的摆伦(byron, 1788—1824),德国的歌德(goethe, 1749—1832)、席勒尔(schiller,1759—1805)等的大半作品,都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不过这一种浪漫主义的分子,并不是限于这一个时代,更不是限于某一个地方的,现在二十世纪科学如此的昌明,民智如此的发达,也时时有这一种作品出现。

最后以现在为主的生活环境,系当一个社会发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各方面都保持着均衡的时候的生活现象。以人生来比,可比作壮年时代。青年期的生活力,在这时候,还依然保存着,没有萎缩。而理知与意志也发达到最高的地步,足以制抑热情的奔放。这时候知情意的三种作用,都能保持着均衡,而助成人格的完美。过去虽系华美,然而这时候的理知,知道事如覆水,不可再收,所以对过去并不追恋。未来也许是伟大,然而这时候的意志,却只顾着现在,因为欲使现在的生活充实,非要脚踏实地,一步也不放松不可。明知道现在有许多不完不美之处,然而理知与意志联合起来的判断,却只有努力于目前,按步就班的将这些不完不美的地方修正过去的一法。所以这时候的生活,毫不空虚,也不奔放,以五官所及的现在,为其中心,一步一步的走向完成的路上去。这一种倾向,实在是一般壮年人所共有的倾向。这一种生活环境在文学上的表现,就是写实主义(realism)了。大抵将近成熟期的文学,都是如此的。

写实主义的好处,是在无架空玄想之弊,足以救浪漫主义的不足然而每有固定化形式化之危险。大抵生命力的内容统合完整的时候,这一种力量的动向,很容易硬化,这时候若周围的状态一有变更,那么,这种固定的形式,就要发生障碍,变成阻止进化的东西了。此外写实主义更有堕入琐杂主义(trivialism)的危险。这是因为接触现实太固,完全不承认新倾向的自由,以目前所有的琐事,为唯一的现实材料,就此自满的结果。所以非至于把人生弄成一个无价值无趣味的东西不止。

总之,写实主义因为肯定现在太甚,所以把现实的好处坏处,都无判断的承受进去。写实主义到了极盛之后,自坏作用,很不容易起来。然而因为这主义的根底系据在实际的现实上面,所以它的统合性、健全性、力的表现、和构念(conception)的充实,都为其他两种主义所不及。

写实主义的发达,以十九世纪后半期为最显著。欧洲的文化,在这一个时期里,发育到了顶点。于是欧洲的思想界文学界都呈一种饱满之象。这一种倾向,与自然主义运动结联在一处产生了许多好的作品。不过后来因为这一种机械的人生观宿命观,太不自由了,所以自坏作用就在这主义的底下争执着想抬头起来。因而德国的乡土艺术的主张和法国的传统主义,便油然兴起,想取自然主义而代之。但是这两种倾向,也不过是一种回顾的风潮,系时代促成的一种殉情主义,所以破坏写实主义的力量,终究不足。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初期,所谓新浪漫运动(neo-romanticism)起来之后,写实主义的自坏作用,方才徐徐的开始了。

上举的三种文学内在的倾向,以那一种倾向最能生产良好的文艺呢?这一个问题却不容易解答。因为三种主义各有各的好处坏处,无论是那一种倾向的作品,只要是好作品,在文学上的价值都是一样的。你能指出诗三百篇中那一篇为顶好么?你能指出《全唐诗》里的那一首为第一么?上回已经说过,文学上的规则,不能和科学一样的呆说的。况且这三种倾向,又系互有相通的地方。各种文学作品里,这三种主义简直可以说是同时并在的。三倾向的纯粹独自的表现,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找不出来。

但文学上的作品,因这三种倾向的配合成分如何,有时候也可分出健全的或不健全的区别来。而写实主义,系最富有健全性的。所以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更加上一层浪漫主义的新味,和殉情主义的情调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当然是价值为最高。英国依利萨伯王朝时代的文学,和欧洲自然主义初兴时代的文学,就是好例。中国当清朝的乾隆盛世产生出来的《红楼梦》,也是如此的。

从本章所讲的地方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对于生活的影响的巨大。不过在第一章里曾经说过,艺术和生活,同是一种生的力量的表现,是我们个人的内部要求的一种表现。若生活完全要受环境的支配,那么,艺术家的创造,不是几等于“无”了么?在这地方,我们要知道,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若完全有支配生活的力量,那么,人生就不得不日渐消灭,同一个自旋的陀螺一样,外力停止的时候,就是人生寂灭的时候了。我们人类社会的所以有进化,所以不寂灭者,都因为有超越环境的个性的内部要求存在在那里的缘故。

伟大的个性是不能受环境的支配的。改造环境,刷新时代的工作,都是由个人的艺术的冲动演出来的。所以我们个人,一方面虽脱不了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一方面也是创造环境,创造时代的主力。王尔德所说的“并不是人生创造艺术,却是艺术创造人生”的意思,大约也不外乎此了。

总之,俯伏在环境支配的底下,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是一般庸人的状态。向人生的恒久的倾向、状态、命运等著眼,忠于内部的根本的要求,而不受环境的压迫的,是天才的气稟。同时代的一样的艺术家中,有天才也有庸才,所以艺术作品中,也有“通俗的”和“艺术的”两种。在小说上这两种区别最容易看得出来通俗小说大抵是以俯伏在环境底下描写社会上浅薄的情节者居多,文艺小说,大抵是以不顾环境,描写那些潜藏在人心深处的人类的恒久的倾向者为主。艺术的表现,艺术的创造的真意,当然是在后者而不在前者。从事于文艺的人的责任和意义,大约大家都能了解了吧。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