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净土十要

卷第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土十要卷第二

述曰。闻夫有行无教必有堕坑落堑之虞。有教无行还同说食数宝之诮。是故教即行也。行即教也。教行无乖至理乃显。故教行理三皆名为经。三经具足是为佛说。反是则波旬说。非佛说也。今禀斯义。谨奉慈云忏主遵式所制往生净土忏愿仪及决疑行愿二门。继弥陀要解而列。行者得要之后。更能於此尽心焉。则不思议经王不唯无剩语。亦复非义涂。而微妙要诠不在佛。不在知识。却在当人自己矣。随自己教行所诣分契理之浅深。随契理浅深立果位之差别。而此差别果位。要皆圆证三不退。一生同趣萨婆若海。是故差即无差。位次即非位次。谁谓一行三昧之外别有法身向上事哉。此行最广大。余行则局。此行最神速。余行则殢(殢。替腻二音。困滞也)。此行最不思议。余行则可拟。其斯以为三昧宝王也欤。行愿仪。世传为大净土忏。二门中行法。世传为小净土忏。及晨朝十念。系缘众福二行。皆修净业者必不可离。声者作之於前。明者述之於后。我等如何肯自弃也。

往生净土忏愿仪

(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

原其诸佛悯物迷盲。设多方便而引取之。唯安养净业直捷可修。诸大乘经皆启斯要。比丘四众及善男女。根缺具者。欲速破无明诸暗。欲求灭五逆十恶犯禁重罪及余轻过。欲复大小戒律。现前得念佛三昧及具足一切菩萨诸波罗密门。欲临终离诸怖畏身心安快喜悦如归。光照室宅异香音乐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现在其前。送紫金台授手接引。五道横截九品长骛。谢去热恼安息清凉。初离尘劳便至不退。不历长劫即得无生。欲修少法感妙报。十方佛俱时称赞现前授记。一念供养无央数佛即还本国与弥陀坐食。观音议论势至行步。洞视彻闻身量无际。飞空自在宿命了了。徧见五道如镜面像。念念证入无尽三昧。如是称述不可穷尽。应当修习此之胜法。如所说者皆实不虚。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称美此事以示不妄。我等云何敢不信佛。今取净土众经立此行法。若欲广知寻经补益。且为十科说之。

第一严净道场

选闲静堂室去旧土。於净处取无瓦石新土用填其地。以香和涂极令清净。上悬新宝盖。盖中悬五杂旛。徧室悬诸缯彩旛华(别无戏具之供)。取好庄严。安佛像西坐东向。观音侍左。势至侍右。像前列众好华及莲华等。若安九往生像最好。无亦无妨。余严事随力安之(须如法雅重)。周设荐席。虑地卑湿(无[毯-炎+瞿]毹之文。以佛顶经遮止故也)。行人须新净衣。如无浣染身中上者。浴后披着方入道场。从门颊左右出入。鞋履齐整不得杂乱。其所往时须换故衣。浴沐后着净衣(沐是浴后洗头面颈臂)。日日如是。当自倾竭种种供养三宝。若不尽其所有。行法不专必无感降。绝无己物方可外求(或果无己物。又果无可求。则乏种种供养亦无过)。十人已还。多则不可。宜六斋日建首。

第二方便法

入道场身心散乱。须预行方便。当七日营别房。不得与道场同处。无别屋亦许共室。日夜调习案试及诵五悔等文极精熟通。染浣纫缝及中办事。余治生杂务即时并息。但念不久生净土。一心求忏无留难。各自克期。不惜身命。定取净业即时成就。不得一念思忆五尘。诃去爱欲。勤息恚痴。行人各有无始恶习。速求舍离不为。正忏障碍。当观察何习偏重。诃弃调停取令平复。勿使行法唐丧其功。

第三正修意

大集七七日。鼓音王大弥陀十日十夜。十六观小弥陀七日七夜。取此三等为期。决不可减。正修意者。天亲论信心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见阿弥陀佛。一礼拜门。二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回向门。回向者。谓礼拜等所集功德善根巧方便回向。得三种顺菩提门。一无染清净心。不为自心求诸乐故。二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乐清净心。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以摄取众生生彼国故。全用论文为今正意。但加忏悔灭往生障。为顺佛慈速度生故。当一心一意满七七日。乃至七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及弥陀世尊。若坐若行皆勿散乱。不得如弹指顷念世五欲及接对外人语论戏笑。托事延缓放逸睡眠。当瞬息俯仰系念不断为求往生一心精进。问。行法既多。云何一心。答。有理有事。谓道场涉事。皆是无性不生不灭。法界一相如法界缘。名理一心。礼佛时不念余事但专礼佛。诵经行道亦如是。名事一心也。

第四烧香散华(亦名三业供养已净三业。入道场拈香讫。当正立作如是思惟)

(我为众生发菩提心。愿求净土故。总礼三宝。广修供养。三宝受供。必当念我。随我请求。证知我愿。 先当倡云)。

一切恭敬。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佛(总礼未须随方想念。拜下作如是想云。己身及十方诸佛。实相理体本无能所。故无能礼所礼。想无能所。名法界海。愿诸众生同见同入)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法(想同上)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僧(想时改诸佛为贤圣)

(礼已互跪捧华。首者白)。

是诸众等  各各互跪  严持香华  如法供养

(各散华。和云)供养十方法界三宝(各执手炉。广运供养。想云)。

(  我此香华徧十方  以为微妙光明台  诸天音乐天宝香  诸天肴膳天宝衣  不可思议妙法尘  一一尘出一切尘  一一尘出一切法  旋转无碍互庄严  徧至十方三宝前  十方法界三宝前  悉有我身修供养  一一皆悉徧法界  彼彼无杂无障碍  尽未来际作佛事  普熏法界诸众生  蒙熏皆发菩提心  同入无生证佛智)

(想已复发是言)。

愿此香华云  徧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  尊法诸菩萨  无量声闻众  以起光明台  过於无边界  无边佛土中  受用作佛事  普熏诸众生  皆发菩提心

(起云)。

供养已。一切恭敬。

(拜如前总礼作想。下赞叹五悔三归共九拜。皆如前作想)。

第五请礼法(如上供养毕。添香互跪执炉。端意勤重徧请三宝入道场。不可轻率延屈至尊。三业并切一心奉请。若不尔者虚请无益。想一一如来随其方面。领诸眷属入我道场。如住目前。畟塞虚空。不得剎那起於杂念。初入时迎请。余时不用。倡云)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是我等师。说诸大乘令我修净土业。当运心感此恩德)

(下去例为三请。每一请时执炉拜下想云)。

(  我三业性如虚空  释迦如来亦如是  不起真际为众生  与众俱来受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久远劫中定光佛.光远佛.龙音佛等五十三佛(法藏未出世前。次第有此诸佛。五十四是世自在王。偈同前。但改名同下)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久灭世自在王佛(即法藏本师依彼佛所发四十八愿。请时皆须知之。此上五十四佛出大本无量寿佛经)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现在不动佛等尽十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诸佛出广长舌称赞极乐。须请求护念。出称赞净土经。应想从彼十方来)  一心奉请南无往世七佛未来贤劫千佛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忏愿主。应想领无边眷属至我道场摄受护念。各各雨泪决定请来正坐道场。余佛菩萨悉是证明。此最后请者。准普贤忏法)  一心奉请南无大乘四十八愿无量寿经.称赞经等。及彼净土所有经法。十方一切尊经。十二部真净法宝(想净土法时。徧想佛菩萨水鸟乐树皆说妙法。随我请来显现道场。如彼净土无异)

(想云)

(  法性如空无所见  三处法宝难思议  我今三业如法请  俱时显现受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无能胜菩萨.不休息菩萨等一切菩萨摩诃萨(偈同请佛。但改诸大菩萨。亦如是请时想文殊普贤等皆在净土。如愿王经说○此中一切二字该十方三世)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想菩萨坐莲华台侍佛左。威德光明悉皆无量。偈改观音菩萨)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想菩萨华台侍右。如观音不异。偈改势至菩萨)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阿僧祇劫法藏比丘菩萨摩诃萨(即弥陀因身。修行四十八大愿。摄化众生。当极念此恩德。偈改法藏比丘)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新发道意无生不退一生补处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此土舍利弗等一切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想徧法界请贤圣僧○一切二字亦该十方三世。下礼拜中亦同)  一心奉请此土梵释四王.一切天众.摩罗天主.龙鬼诸王.阎罗五道.主善罚恶守护正法护伽蓝神一切贤圣(例皆三请来此守护。唯除叩拜)

上所奉请弥陀世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海众一切贤圣。唯愿不舍大慈大悲。他心道眼无碍见闻。身通自在降来道场。安住法座光明徧照。摄取我等哀怜覆护。令得成就菩提愿行。释迦文佛.定光佛等世自在王佛十方三世一切正觉。及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三乘圣众。唯愿悉来慈悲摄护。诸天魔梵龙鬼等众护法诸神一切贤圣悉到道场。安慰坚守同成净行(三说)。

第六赞叹法(当起立恭敬合掌想。正对弥陀及一一佛前说偈赞愿云)

色如阎浮金  面如净满月  身光智慧明  所照无边际  降伏魔冤众  善化诸人天  乘彼八正船  能度难度者  闻名得不退  是故应顶礼

(礼起复云)。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大乘无上善根。奉福上界。天龙八部大梵天王三十三天阎罗五道六斋八王行病鬼王各及眷属此土神祇僧伽蓝内护正法者。又为国王帝主土境万民师僧父母善恶知识造寺檀越十方信施。广及法界众生。愿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功德智慧二种庄严。临命终时俱生乐国。

第七礼佛法(次礼佛时须想一切诸佛是我慈父。能令我生诸佛净土故)

一心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下要义悉如礼请中说。想云)

(  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  释迦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如来前  头面接足归命礼)

一心敬礼过去久远劫中定光佛.光远佛.龙音佛等五十三佛(当想身如幻化自见。对佛作礼。偈改五十三佛影现中。下去仿此改名)  一心敬礼过去久灭世自在王佛  一心敬礼东方不动佛等尽东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东南方最上广大云雷音王佛等尽东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南方日月光佛等尽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南方最上日光名称功德佛等尽西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方放光佛等尽西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佛等尽西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佛等尽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东北方无数百千俱胝广慧佛等尽东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上方梵音佛等尽上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下方示现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佛等尽下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往古来今三世诸佛七佛世尊贤劫千佛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应三礼。改偈云。为求徃生接足礼)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佛菩萨等所说经法。乃至水鸟乐树一切法音清净法藏(偈云)

(  真空法性如虚空  常住法宝难思议  我身影现法宝前  一一皆悉归命礼)

一心敬礼大乘四十八愿无量寿经.称赞经等十方一切尊经十二部真净法藏(偈如前)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偈同礼佛。但改菩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过去阿僧祗劫法藏比丘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一生补处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无生不退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新发道意菩萨及十方来生净土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常精进菩萨等尽十方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大智舍利弗.阿难持法者诸大声闻缘觉一切得道贤圣僧(想偈已。不起於地运下忏悔)

第八忏愿法(总有五法。今举初后故明忏愿)

一明忏悔(悔有事理应并运。事则竭三业不惜身命。流血雨泪披露罪根不敢覆讳。理则观罪实相。能忏所忏皆悉寂灭如余广说。知事理已。等心普为一切忏悔。想云)

(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一切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弥陀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唯愿加护令障消灭。 想已云)。

普为法界一切众生。悉愿断除三障。至诚忏悔。

(执炉叩下。运逆顺十心。始背真逐妄名顺十心。今背妄向真名逆十心。有事有理应细思之。从初至拨无因果是顺。下是逆。至正陈忏悔时亦须扶此逆顺之意。想云)。

(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 外加恶友。 不随喜他一毫之善。 唯徧三业广造重罪。 事虽不广恶心徧布。 昼夜相续无有间断。 覆讳过失不欲人知。 不畏恶道 无惭无愧。 拨无因果。 故於今日深信因果。 生重惭愧 生大怖畏。 发露忏悔 断相续心。 发菩提心断恶修善。 勤策三业翻昔重过。 随喜凡圣一毫之善。 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 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徧断众恶。唯愿十方诸佛弥陀世尊慈悲摄受。听我忏悔。想已云)。

我弟子(某甲)至心忏悔。十方诸佛真实见知。我及众生本性清净。诸佛住处名常寂光。徧在剎那及一切法。而我不了妄计我人。於平等法中而起分别。於清净心中而生染着。以是颠倒五欲因缘。生死循环经历三界。坐此相续不念出期。而复於中造极恶业。四重五逆及一阐提。非毁大乘谤破三宝。谤无诸佛断学般若。用十方僧物。用佛塔物。污梵行人。习近恶法。於破戒者更相赞护。三乘道人种种毁骂。内覆过失外现威仪。常以五邪招纳四事。不净说法。非律教人。因佛出家反破佛法。违逆师长如法教诲。恣行贪恚无惭耻心。以是因缘诸恶业力。命终当堕阿鼻地狱。猛火炽然受无量苦。千万亿劫无解脱期。今始觉知生大惭愧生大怖畏。 十方世尊阿弥陀佛。久已於我生大悲心。无数劫来为度我故。修菩萨道不惜身命。今已得佛大悲满足。真实能为一切救护。今我造恶必堕三涂。愿起哀怜受我忏悔。重罪得灭诸恶消除。乃至娑婆生因永尽。诸佛净土如愿往生。当命终时悉无障碍。(起云)。

忏悔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三叩於地。三处作礼。一弥陀世尊。二净土三宝。三十方三宝。应三说忏悔等文。若时促一说无妨。下四悔准此)。

二明劝请(想对十方一切佛前长跪劝请。请有二义。一请说法。二请久住。世意亦在说法。十方诸佛以道眼力。知我劝请。唯愿久住转正法轮。所在生处常能劝请)

我弟子(某甲)至心劝请。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於无上妙法轮。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劝请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三明髓喜(十方凡圣一毫之善。我亦随喜。善根福德能令见者生喜。我随彼喜)

我弟子(某甲)至心随喜。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随喜已。归命礼阿弥陀佛一切三宝。

四明回向(无始至今一毫之善回向三有。故今悔之誓求菩提)

我弟子(某甲)至心回向。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回向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五明发愿(大体须灭罪除障。扶四弘誓。随喜菩提。求生净土想。的对弥陀余佛菩萨证明)

我弟子(某甲)至心发愿。愿共修净行人三业所生一切诸善庄严净愿。福智现前。愿得 弥陀世尊.观音.势至慈悲摄受。为我现身。放净光明照烛我等。诸根寂静二障消除。乐修净行身心润泽。念念不失净土善根。及於梦中常见彼国众妙庄严。慰悦我心令生精进。愿得临命终时预知时至。尽除障碍慧念增明。身无病苦心不颠倒。面奉 弥陀及诸眷属。欢喜快乐。於一剎那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自在化身微尘佛剎。随顺众生而为利益。能令佛剎尘数众生发菩提心。俱时离苦皆共往生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如是行愿念念现前。尽未来时相续不断。身语意业常作佛事。(发愿乃往生正行。须具足。三说不同。前四悔随时广略)。

发愿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第九旋绕诵经法(各整衣服立定少顷。想三宝贤圣畟塞道场。各坐法座见身。一一绕法座安详而转。然后称念云)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世自在王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如是三称。诵阿弥陀经或十六观经。诵毕复三称。当称诵时。声名句文空无所得。犹空鸟迹岂可取着。身语意三如影响焰。虽皆不实感应俱在。自见其身各旋法座。或多或少经毕为期。次云)。

自归於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归於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於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首者跪云)。

白众等听说  经中如来偈  何不力为善  念道之自然  宜各勤精进  努力自求之  必得超绝去  往生安养国  横截五恶道  恶趣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  易往而无人  何不弃世事  勤行求道德  各得极长生  寿乐无穷极

第十坐禅法

当於一处绳床西向。易观想故。表正向故。跏趺端坐。项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然观门虽多。今从要易想。略示二种。仍逐所宜。未必并用。有於余观熟者任便。但不离净土皆应修习。所言二种。一扶普观意想。即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世界。便起心生於彼想。於莲华中结加趺坐。作华合想。作华开想。华开时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於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要与十二部经合。作此想大须坚固令心不散。心想明了如眼所见。经久乃起。二直想。阿弥丈六金躯坐华上。专系眉间白毫。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八棱中空。右旋宛转在眉中间。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停心住想坚固勿移。然复应观所见若成未成。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一如镜中面像。如水中月影。如梦如幻。虽空而亦可见。二皆心性所现。所有即是心。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即痴。无想即泥洹。心有心无皆名有想。尽名为痴。不见法性。三因缘生法。即空假中不一异。非纵横。不可思议。心想寂静则能成就念佛三昧。久而乃起。广如别说。问。念佛三昧久习方成。十日七日如何卒学。答。若过去曾习。及今生预修。至忏时薄修即得。若近忏方学。此必难成。然须依此系心为坐禅观境。经云。成不成皆灭无量罪。生诸佛前。又闻白毫名字灭无量罪。何况系念。勿生疑怖。自谓无分。彼佛有宿愿力。令修者皆得成般舟。依三力成就。佛威力。三昧力。己功德力。观经闻无量寿佛及二菩萨名。能灭无量生死。况忆念乎。坐已起。随意佛事。要修观更坐无妨。若不惯坐。乃行道称念。亦得梦中见阿弥陀佛。具如经说。

往生净土忏愿仪

自跋

此法自撰集於今凡二改治。前本越僧契凝已刊广行。其后序首云。余自滥沾祖教是也。圣位既广。比见行者拜起易劳。忏悔禅法皆事攻削。今之广略既允似。可传行后贤。无惑其二三焉。刊详删补。何嫌精措。

时大中祥符八年太岁乙卯三月日后序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宋耆山沙门 遵式 述

维安养实剎。大觉攸赞。三辈高升。夕孕金华。列宿犹惭於海滴。晨游玉沼。世镫强喻於河沙。良以十方爰来四生利往。虽腾光而普示。终稽首而偏求。故其竺国皇州自今观古。彼则巨贤至圣咸舒藻以为盟(文殊.普贤.天亲.龙树等或别译愿文或着在经论)。此则觉德鸿儒尽摛毫而作誓(且从晋世东林净社刘.雷等十八贤。泊百二十三人同誓。遗民属词。其后冠盖之士.德望之僧.洁志之俗富於编简)自兹回向绵续倡和相寻。诚道德之通衢。常乐之直济也。但世多创染割截。未识方隅。忽遇问津。靡惭滥吹。或攘臂排为小教。或大笑斥作权乘。以其言既反经。人惑常典。遂辄述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词愧不文。理存或当。菽麦视而且辨。泾渭挹而永分。剪伊兰之臭林。植栴檀之香[乾-乞+余]。信行愿原始要终。不数千言备举矣。

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  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

第一决疑门者

疑为信障。世间小善尚不能成。况菩提大道乎。或曰。智者有十疑论。何须此文。然略由三意。一者上为王臣几务稍暇难寻广文。今举大纲略出行相。易披览易修行故。二者十疑随事释难。唯第二三略附理立。且事无尽疑亦叵穷。今直明一理为诸法源。指源则流可识矣。三者正对说者反经乖理自损损他。故於疑法中简小取大。明白权实。使来者不惑至道。安和尚往生论六卷.怀感法师群疑论七卷.道绰禅师安乐集三卷.慈敏三藏净土慈悲集三卷.源信禅师净土集二卷。古今诸师制疏解经。宗经造论。随情释难。伽陀赞扬。同归而各见。寻究良难。今以三疑收尽。文出天台止观。非敢臆说。

一疑师者

师有二。邪外倒惑化人非所承也。正法之师复有凡圣因果。凡及因位容有未了。犹清辩谓弥勒未是徧知。俟龙华道后问津也。今示西方令回向者。唯果佛圣师释迦及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赞劝往生。更何所惑。

二疑法者

佛法有小乘不了义。大乘了义。大乘复有了不了义。今净土唯大乘了义中了义也。且小乘经部无一字劝生他方净土。天亲论女人及二乘种不生此。即明据也。问。小弥陀经等皆说彼国有声闻。鼓音王经佛母名殊胜妙颜。亦复有女人。答。佛母恐指初降生时。成正觉已。国土随净。必无女人。或转男如龙女。或命终如悉达母。声闻如观经疏及十疑论和会。今明大乘复有三种。一。三乘通教。门虽通大类狎二乘。又当教菩萨。虽化他净佛国土。化毕还同二乘归於永灭。净土深理非彼所知。非了义也。二。大乘别教。明独菩萨法。虽谈实理。道后方证。因果不融。净土则理外修成。万法乃不由心具。虽尘劫修道广游佛剎。指彼净土因果但是体外方便。斯亦未了。三。佛乘圆教。诠旨圆融。因果顿足。经曰。十方谛求。更无余乘。唯一佛乘。是则大乘中大乘。了义中了义。十方净秽卷怀同在於剎那。一念色心罗列徧收於法界。并天真本具。非缘起新成。一念既然。一尘亦尔。故能一一尘中一切剎。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一时顿现非隐显。一切圆成无胜劣。若神珠顿含众宝。犹帝网交映千光。我心既然。生佛体等。如此方了。回神亿剎实生自己心中。孕质九莲岂逃剎那际内。苟事理攸隔。净秽相妨。安令五逆凡夫十念便登实土。三乘贤辈回心即达金池也哉。信此圆谈。事无不达。昧斯至理。触类皆迷。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不从心造(造通二种。一理具。十界依正一念顿足。二变起。全理缘起。知无不为)。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由三无差。方感应道交。悲愿相摄。共变各变因果方成。若但一理无差。不晓诸法互具。未善圆旨)。起信论所言法者。谓众生心(直指凡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六凡法界)出世间法(四圣法界也。摄义亦二。一理具。二事造。并摄十界。十界之内。身土净秽何法不在)。依此示摩诃衍义(摩诃衍。大乘也。若非此心安堪乘运)十六观。诸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乃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般舟三昧。佛是我心。是我心见佛。是我心作佛等。谈斯旨者。大乘卷中粲然可举。至若法华妙部。如来亲记往生。华严顿谈。普贤躬陈回向。是知弥陀因地。观此理而大誓普收。释迦果成。称此理而广舌深赞。十方三世莫不咸然。问。妙理圆极。世人尽须观行始生耶。答。不然。今但直决疑情。令知净土百宝庄严九品因果。并在众生介尔心中。理性具足。方明往生事用随愿自然。是则旁罗十方不离当念。往来法界正协唯心。免信常流执此非彼。其九品生相各有行类。上辈三品须解须行。故云汝行大乘解第一义。学者见贤思齐。企金座而高升。当妙观之是托。若中下六品生因。只精持禁戒行世仁慈。至下下品本是恶逆。十念精诚便生彼国。但知有净土。尽可回心也(世人纵云净土出大乘。不能如上约教甄简。宁逃混滥。未足决疑)。

三疑自者

博地凡夫世缘缠盖。云何此身生净土。入贤圣海同正定聚。释曰。若了如上法性虚通。及信弥陀本愿摄受。但勤功福。宁俟问津。况十念得生。唯除五逆及谤正法。又定心十念。逆谤亦生。正愿志求。夫复何惑。

第二正修行愿门者

略开四门。一礼忏。二十念。三系缘。四众福。修行整足唯须此四。先礼佛净除业障身心皎洁。如净良田。次十念定心成行立愿要期植往生正因。如下种子。次系心爱护长养滋发芽茎。如霪膏雨。次众福助令繁茂使速成华果。如灌肥腻。具修此四最上最胜。或少暇随修三二一者皆生彼国。以四门各有行愿。皆是正因故也。亦可六斋日修忏。日日中修十念。以十念是净因。要切必不可废。后二门任力所能。若不然者。但随所欲任意行之。

礼忏门者

日日早晨於常供道场中。冠带服饰端庄谨肃。佛像前手自烧香。合掌定心作是云。

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常住三宝(存心徧礼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宝。拜起两膝着地。手执香炉烧众名香。云)

愿此香烟云  徧满十方界  无边佛土中  无量香庄严  具足菩萨道  成就如来香

(冥心少顷。徧运香云。供养三宝。普熏众生。咸生净土。想已置炉。起作一礼。礼已合掌曲躬。恳切想面对弥陀及一切佛而赞叹曰)。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顶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大智大愿力  普度於群生  令舍热恼身  生彼清凉国  我今净三业  归依及礼赞  愿共诸众生  同生安乐剎

(赞愿已。即便礼佛。一一存心专对云)。

一心顶礼常寂光净土阿弥陀如来清净妙法身徧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实报庄严土阿弥陀如来微尘相海身徧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方便圣居土阿弥陀如来解脱相严身徧法果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大乘根界身徧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十方化往身徧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教行理三经极依正宣扬徧法界尊法(灵峰大师注云。此礼旧本无。今依幽溪师添入。使三宝具足)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观世音菩萨万亿紫金身徧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势至菩萨无边光智身徧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清净大海众满分二严身徧法界圣众

(礼已。即两膝跪地。执手炉烧香。至诚而倡是言)。

我今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

(起礼复跪。执手炉云)。

至心忏悔[○@叩]。我弟子(某甲)及法界众生。从无始世来无明所覆颠倒迷惑。而由六根三业习不善法。广造十恶及五无间一切众罪。无量无边说不可尽。十方诸佛常在世间。法音不绝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净光明照触一切。常住妙理徧满虚空。我无始来六根内盲三业昏暗。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以是因缘长流生死经历恶道。百千万劫永无出期。经云。毗卢遮那徧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当知一切诸法无非佛法。而我不了随无明流。是则於菩提中见不清净。於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今始改悔。奉对[○@叩]诸佛弥陀世尊发露忏悔。当令我与法界众生三业六根无始所作现作当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若忆不忆。若识不识。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毕竟清净。我忏悔已。六根三业净无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净。皆悉回向庄严净土。普与众生同生安养。愿[○@叩]阿弥陀佛常来护持。令我善根现前增进不失净因。临命终时身心正念视听分明。面奉[○@叩]弥陀与诸圣众。手执华台接引於我。一剎那顷生在佛前。具菩萨道广度众生同成种智。(应三说。若时促及事迫。一说亦得。起云)。

忏悔发愿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一拜)。

(次旋绕。法或三匝或七匝乃至多匝。如是称念随意随匝不拘遍数。称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自归於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拜)  自归於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拜)  自归於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拜)  和南圣众

(次至别座诵弥陀经或观经。若不诵得经。一心称名。量时而止。更回向结撮亦得)。

十念门者

每晨服饰已。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为十念。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气极为度。声不高低不缓急。调停得中。十气连属。令心不散。专精为功。名十念者。是藉气束心也。作此念已。发愿回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经十念顷。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今自忆。此生已来不造逆罪。不谤大乘。愿此十念得入如来大誓海中。乘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欲命终。自知时至。身不病苦。心无贪恋。心不倒散。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作已便止不必拜。要尽此生不得一日暂废。唯将不废。自要其心得生彼国)。

系缘门者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常不忘佛及忆净土。如切事系心。虽种种作务不妨密忆。前事念佛亦如是。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楞严经譬如有人。一专为忆(譬佛念众生)。一人专忘(譬众生念佛)。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此系心任运。常遮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纵随恶作恶业时。心常下耎。如身有香自然离臭。又复觉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如人遇难。求彼强援必得免脱。又见他受苦。以念佛心怜愍於彼。愿其离苦。若断刑狱。以念佛故生悯念心。愿生净土誓相救济。凡历一切境界若善若恶。由心忆佛。皆心念作愿。故普贤愿王云。作一切恶皆不成就。若作善业皆悉和合。即此意尔。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恐烦披览不复具说。诚哉此门为益最大。

众福门者

普贤观。国王大臣欲忏重罪。当行五事。一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於持戒四众勿行污染)。二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三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四六斋日敕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严禁渔捕及诫奸斗。六斋日者。白月初八。四王使者巡世。十四。四王太子巡。十五。四王亲巡。黑月廿三.廿九.三十巡世准上。若四王亲下。诸天星宿鬼神俱时随从。遇修福斋戒者诸天相庆。即注禄添算。护持福业令其成就)。五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此与十六观三福大同。但普贤正为王臣。故引用此。亦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若出家四众应具依观经三福为行。随作一福。若心念。若口言。作意回向。方成净因。

此四法门是念佛三昧往生正因。必须系日修习。方可自期定生净土。经云。行此三昧。现得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若闻佛及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此是人中芬陀利华。观音.势至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此人现世。彼佛遣无数化佛化观音.势至及娑婆二十五菩萨昼夜拥护。行住坐卧一切时处不令恶鬼得便。不受一切灾难。常为国王大臣一切人民之所宗奉。所得功德一念之间不可算数。如佛之辩不能称扬。除彼不肖人。孰闻不信受。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旧跋

慈云大师既集往生净土忏愿仪。复为在家人述决疑行愿二门。然出家人亦可修此行愿。幽溪大师暮年奉行愿为日课。临终趺坐以指书空。作妙法莲华经五字而化。法门之妙於斯验矣。

丁亥仲冬净土弟子正知谨识

净土十要卷第二

(菩萨戒弟子刘学志捐资合刻往生净土忏愿仪决疑行愿二门。愿求慧性开明。戒品坚固。严净三界弘范。证入一相总持。普与众生同生净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