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兰室秘藏

兰室秘藏 卷上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饮食劳倦门

饮食所伤论

阴阳应象大论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病则为喘咳,为肿满,为水泻。轻则当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酲汤、五苓散,生姜、半夏、枳实、白术之类是也;如重而蓄积为满者,芫花、戟、甘遂、牵牛之属利下之,此其治法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又云,食伤太阴厥阴。寸口大于人迎两倍三倍者,或呕吐、或痞满、或下痢肠澼,当分寒热轻重而治之。轻则内消,重则除下。如伤寒物者,半夏、神曲、干姜、三棱、广术、巴豆之类主之;如伤热物者,枳实、白术、青皮、陈皮、麦蘖、黄连、大黄之类主之;亦有宜吐者,阴阳应象大论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之属主之。然而不可过剂,过剂则反伤肠胃。盖先因饮食自伤,又加之以药过,故肠胃复伤,而气不能化,食愈难消矣,渐至羸困。故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凡毒治病,不可过之,此圣人之深戒也。

劳倦所伤论

调经论篇云:阴虚生内热。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举痛论云:劳则气耗。劳则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夫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伤,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语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不安。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以甘寒泻其热火,以酸味收其散气,以甘温补其中气,经言劳者温之,损者温之者是也。《金匮要略》云: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矣。夫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热,春夏剧,秋冬差。脉大者,热邪也;极虚者,气损也。春夏剧者,时助邪也;秋冬差者,时胜邪也。以黄芪建中汤治之,此亦温之之意也。夫上古圣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百岁乃去,此谓治未病也。今时之人,去圣人久远则不然,饮食失节,起居失宜,妄作劳役,形气俱伤,故病而后药之,是治其已病也。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饮食劳倦,而胃气、元气散解,不能滋荣百脉,灌溉脏腑,卫护周身之所致也。故苍天之气贵清静,阳气恶烦劳。噫!饮食喜怒之间,寒暑起居之际,可不慎欤。

调中益气汤

治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其脉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时一涩。其证四肢满闷,肢节疼痛,难以屈伸,身体沉重,烦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懒倦,口失滋味,腹难舒伸,大小便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大便涩滞,或夏月飧泄,米谷不化,或便后见血,或便见白脓,胸满短气,咽膈不通,痰唾稠黏,口中沃沫,食入反出,耳鸣耳聋,目中流火,视物昏花,努肉红丝,热壅头目,不得安卧,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橘皮如腹中气不转运,加木香一分,如无此证不加黄柏酒洗,已上各二分 升麻此一味为上气不足,胃气与脾气下流,乃补上气,从阴引阳 柴胡已上各三分 人参有嗽者去 炙甘草 苍术已上各五分 黄芪一钱

如时显热躁,是下元阴火蒸蒸然发也,加生地黄二分、黄柏三分。

如大便虚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中常常逼迫,皆是血虚血涩,加当归身三分,无此证则去之。

如身体沉重,虽小便数多,亦加茯苓二分、黄柏三分、泽泻五分、苍术一钱,时暂从权而去湿也,不可常用。兼足太阴已病,其脉亦络于心中,故显湿热相合而生烦乱。

如胃气不和,加汤洗半夏五分、生姜三片。有嗽者,加生姜、生地黄二分,以制半夏之毒。

如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此足太阴脾邪所作也。

如兼躁热,加黄柏、生地黄各二分。

如无已上证,只服前药。

上件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去柤,稍热食远服之。宁心绝虑,静坐少语,药必为效耳。

如夏月,须加白芍药三分。

如春月腹中痛,尤宜加。

如恶热而渴,或腹痛者,更加芍药五分、生黄芩二分。

如恶寒腹痛,加中桂三分,去黄芩,谓之桂枝芍药汤,亦于前药中加之。

如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药,盖大寒之药也,只加干姜二分,或加半夏五七分,以生姜少许制之。

如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逆。其证,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加吴茱萸五分至一钱,汤洗去苦,观厥气多少而用之,亦于前药中作一服服之。

如夏月有此证,为大热也。此病随四时为寒热温凉,宜以:

黄连酒洗 黄柏酒浸 知母酒浸,已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熟汤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或二百丸,白汤送下,空心服,仍多饮热汤,服毕少时,便以美食压之,使不令胃中停留,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大抵治饮食劳倦所得之病,乃虚劳七损证也,常宜以甘温平之,甘多辛少,是其治也。

宽中喜食无厌丸一名宽中进食丸

资形气,喜饮食。

木香五分 青皮 人参 干生姜已上各一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白茯苓 泽泻 槟榔 橘皮 白术已上各二钱

缩砂仁 猪苓已上各二钱五分 枳实四钱 草豆蔻仁五钱 神曲五钱五分,炒 半夏七钱 大麦蘖面一两,炒

上为细末,汤浸饼1 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下,食远。

1 饼:亦作“蒸饼”。

交泰丸

升阳气,泻阴火,调荣气,进饮食,助精神,宽腹胁,除怠惰嗜卧,四肢沉困不收。

干姜炮制,三分 巴豆霜五分 人参去芦 肉桂去皮,已上各一钱 柴胡去苗 小椒炒去汗,并闭目及子 白术已上各一钱五分 厚朴去皮炒,三钱,秋冬加七钱 白茯苓 苦楝酒煮 缩砂仁已上各三钱 知母四钱,一半酒炒,一半酒洗,春夏用,秋冬去之 川乌炮制,去皮脐,四钱五分 吴茱萸汤洗七次,五钱 皂角水洗,煨,去皮弦 紫菀去苗,已上各六钱 黄连去须,七钱,秋冬减一钱五分

上除巴豆霜别研外,同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水送下,食远。虚实加减。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

开胃进饮食。

干生姜二钱五分 木香三钱 人参三钱五分 陈皮四钱 枳实一两,炒 白术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下,食前。

木香干姜枳术丸

破除寒滞气,消寒饮食。

木香三钱 干姜五钱,炮 枳实一两,炒 白术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送下,食前。

扶脾丸

治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泻无度,饮食不化。

干生姜 肉桂已上各五分 干姜 藿香 红豆已上各一钱 白术 茯苓 橘皮 半夏 诃子皮 炙甘草 乌梅肉已上各二钱 大麦蘖炒 神曲炒,已上各四钱

上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食前。

和中丸

补胃进食。

人参 干生姜 陈皮已上各一钱 干木瓜二钱 炙甘草三钱

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食前。

槟榔丸

破滞气,消饮食。

炙甘草一钱 木香 人参 槟榔已上各二钱 陈皮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食前。

消积滞集香丸

治伤生冷硬物不消。

京三棱 广青皮 陈皮 丁香皮 益智 川楝子 茴香已上各一两 巴豆和皮,米炒焦,五钱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温水,生姜汤任下,食前服。

黄芪汤

补胃除湿,和血益血,滋养元气。

木香气通去之 藿香叶已上各一钱 当归酒洗 陈皮已上各二钱 人参 泽泻已上各五钱 黄芪一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如欲汗,加生姜煎,食远,热服之。

黄芪当归汤

治热上攻头目,沿身胸背发热。

当归身一钱,酒洗 黄芪五钱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前热服。

参术汤

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闷。

黄柏酒浸 当归已上各二分 柴胡 升麻已上各三分人参 陈皮 青皮已上各五分 神曲末七分 炙甘草 苍术已上各一钱 黄芪二钱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远服。

益智和中丸季秋合

木香 黄连 生地黄已上各二分 黄芪 人参 麦门冬 神曲末 当归身 干生姜 陈皮 姜黄已上各五分 缩砂仁七分 桂花一钱 桂枝一钱五分 益智仁二钱二分 炙甘草二钱五分 麦蘖曲三钱 草豆蔻仁四钱

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细嚼亦得。

益胃散

治因服寒药过多,以致脾胃虚损,胃脘疼痛。

人参 甘草 缩砂仁 厚朴已上各二钱 白豆蔻 姜黄 干生姜 泽泻已上各三钱 益智仁六钱 黄芪 陈皮已上各七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柤,食前温服。

脾胃虚损论

易水张先生常戒不可用峻利食药,下咽,未至药丸施化,其标皮之力始开,便言空快也,所伤之物已去,若更待一两时辰许,药尽化开,其药峻利,必有情性,病去之后,脾胃安得不损乎?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当时说下一药,枳实一两,麸炒黄色为度,白术二两,只此二味,荷叶裹烧饭为丸。以白术苦甘温,甘温补脾胃之元气,其苦味,除胃中之湿热,利腰脐间血。故先补脾胃之弱,过于枳实克化之药一倍;枳实味苦寒,泄心下之痞闷,消化胃中所伤。此一药下胃,其所伤不能即去,须待一两时辰许,食则消化。是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则不峻利矣。当是之时,未悟用荷叶烧饭为丸之理,老年味之始得,可谓奇矣。荷叶之物,中央空虚,象震卦之体。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也。甲胆者,风也。先化万物之根蒂也。《内经》云:立端于始,序则不愆。人之饮食入胃,营气上行,即少阳甲胆之气也;其手少阳三焦经,人之元气也,手足经同法,便是少阳元气生发也。胃气、谷气、元气、甲胆上升之气,一也,异名虽多,止是胃气上升者也。荷叶之体,生于水土之下,出于污灭之中,非污中所染,挺然独立,其色青,形乃空,青而象风木者也。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其主意用此一味为引用,可谓远识深虑,合于道者也。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而补令胃厚,再不至内伤,其利广矣大矣。

若内伤脾胃以热之物,酒肉之类,自觉不快,觅药于医,医者亦不问所伤,付之集香丸、小丁香丸、巴豆大热药之类下之。大便下则物去,遗留食之热性,药之热性,重伤元气,则七神不炽。经云:热伤气,正谓此也。其人必无气以动而热困,四肢不举,传变诸疾,不可胜数,使人真气自此衰矣。若伤生冷硬物,世医或用大黄、牵牛二味,大寒药投之,物随药下,所伤去矣,遗留食之寒性,药之寒性,重泻其阳,阳去则皮肤筋肉血脉无所依倚,便为虚损之证,论言及此,令人寒心。

夫辛辣薄味之药,无故不可乱服,非此牵牛而已。至真要大论云:五味入口,各先逐其所喜攻。攻者,克伐泻也。辛味下咽,先攻泻肺之五气。气者,真气、元气也。其牵牛之辛辣猛烈,伤人尤甚。饮食所伤,肠胃受邪,当以苦味泄其肠胃可也,肺与元气,何罪之有?用牵牛大罪有五,此其一也。况胃主血所生病,为物所伤,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血病泻其气,其罪二也。且饮食伤之于中焦,止合克化消导其食,重泻上焦肺中已虚之气,其罪三也。食伤肠胃,当塞因塞用,又曰寒因寒用,枳实、大黄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牵牛散泻真气,大禁四也。殊不知《针经》有云,外来客邪,风寒伤人五脏,若误泻胃气必死,误补亦死。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若内伤肠胃,而反泻五脏,必死,误补亦死。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今内伤肠胃,是谓六腑不足之病,反泻上焦虚无肺气;肺者,五脏之一数也,虽不即死,若更旬日之间,必暗损人寿数,谓如人寿应百岁,为牵牛之类朝损暮损,其元气消耗,不得终其天年,但人不觉耳,将为天年已尽,此乃暗里折人寿数,犯大禁五也,良可哀叹,故特著此论并方,庶令四海闻而行之,不至夭横耳,老夫之用心也。

胃气不可不养,复明养胃之理。《内经》云:安谷者昌,绝谷者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依。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乃大行。故血不可不养,胃不可不温,血温胃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谷者,身之大柄也,《书》与《周礼》皆云:金、木、水、火、土、谷、惟修以奉养五脏者也。内伤饮食,固非细事,苟妄服食药,而轻生殒命,其可乎哉!《黄帝针经》有说:胃恶热而喜清冷,大肠恶清冷而喜热,两者不和,何以调之?岐伯曰:“调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是必有因用,岂可用俱寒俱热之药,仓卒致损,与以刃伤人者何异。

《内经》说内伤者,其气口脉反大于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分经用药。又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如但食不纳,恶心欲吐者,不问一部二部,不当正与瓜蒂散吐之,但以指或以物探去之,若所伤之物去不尽者,更诊其脉,问其所伤,以食药去之,以应塞因塞用。又谓之寒因寒用。泄而下降,乃应太阴之用,其中更加升发之药,令其元气上升,塞因通用,因曲而为直。何为曲?内伤胃气是也,何为直?因而升发胃气是也。因治其饮食之内伤,而使生气增益,胃气完复,此乃因曲而为之直也。

若依分经用药,其所伤之物,寒热温凉,生硬柔软,所伤不一,难立定一法,只随所伤之物不同,各立治法,临时加减用之。其用药,又当问病人从来禀气盛衰,所伤寒物热物,是喜食之邪,不可服破气药;若乘饥困而伤之邪,当益胃气;或为人所勉劝强食之,宜损血而益气也。诊其脉候,伤在何脏,可与对病之药,岂可妄泻天真生气,以轻丧身宝乎。且如先食热物而不伤,继之以寒物,因后食致前食亦不消化而伤者,当问热食寒食孰多孰少,斟酌与药,无不当矣。喻如伤热物二分,寒物一分,则当用寒药二分,热药一分,相合而与之,则荣卫之气必得周流。更有或先饮酒,而后伤寒冷之食,及伤热食、冷水与水,如此不等,皆当验其节次所伤之物,约量寒热之剂分数,各各对证与之,无不取效。自忖所定药方,未敢便谓能尽药性之理,姑用指迷辩惑耳!

三黄枳术丸

治伤肉湿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闷乱不快。

枳实麸炒,五钱 黄连去须,酒洗 大黄湿纸裹煨神曲炒 橘皮 白术已上各一两 黄芩二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临时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巴豆三棱丸一名木香见丸

治伤风冷硬物,心腹满闷疼痛。

巴豆霜五分 木香二钱 升麻 柴胡已上各三钱 草豆蔻面裹煨热,用仁 香附子炒,以上各五钱 神曲炒黄色 石三棱去皮,煨 京三稜煨,已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一二十丸,温白汤下。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白术丸

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白矾枯,三钱 黄芩五钱 橘皮七钱 神曲炒黄色 半夏汤洗七次 白术已上各一两 枳实麸炒黄色,一两一钱

上为极细末,汤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素食多用干姜,故加黄芩以泻之。

草豆蔻丸

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1两胁,咽膈不通。

1 上支 支撑上逆,撑逆作胀。支,支撑。《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炒盐五分 干生姜 青皮 橘皮已上各二钱 麦蘖面炒黄色 生黄芩冬月不用 半夏汤洗七次 神曲炒,已上各五钱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 白术已上各一两 枳实麸炒二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中满腹胀门

中满腹胀论

六元政纪大论云:太阴所至为中满。太阴所至为畜满。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论云:脾乃阴中之太阴,同湿土之化,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天为阳为热,主运化也;地为阴为湿,主长养也。无阳则阴不能生化,故云脏寒生满病。调经论篇云: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受热中,末传寒中,皆由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制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胀满。《经》云:腹满䐜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乃寒湿郁遏也。《脉经》所谓胃中寒则胀满者是也。《针经》三卷杂病第八:腹满,大便不利,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又云:胀取三阳。三阳者,足太阳寒水为胀,与通评虚实论说:腹暴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胃之募也正同。取者,泻也。经云:中满者,泻之于内者是也。宜以辛热散之,以苦泻之,淡渗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湿,正如开鬼门,洁净府,温衣缪刺其处,是先泻其血络,后调其真经,气血平,阳布神清,此治之正也。或曰:“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者何也?此乃病机总辞。假令外伤风寒有余之邪,自表传里,寒变为热,而作胃实腹满,仲景以大承气汤治之;亦有膏粱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者,此热胀之谓也。大抵寒胀多而热胀少,治之者宜详辨之。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论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此乃八益之邪,有余之证,自天外而入,是感风寒之邪,传里,寒变为热,作胃实,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是太阳阳明并,大实大满者,大承气下之;少阳阳明,微满实者,小承气下之,泄之则胀已,此之谓也。假令痎疟为胀满,亦有寒胀、热胀,是天之邪气,伤暑而得之,不即时发,至秋暑气衰绝,而疟病作矣。知其寒也,《局方》用交解饮子者是也。

内虚不足,寒湿令人中满,及五脏六腑,俱有胀满,更以脉家寒热多少较之:胃中寒,则胀满。浊气在上,则生䐜胀。胀取三阳,三阳者,足太阳膀胱寒水为胀。腹暴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正同。腹满䐜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胃中寒湿郁遏也。太阴䐜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按所说寒胀之多如此。

中满治法,当开鬼门,洁净府。开鬼门者,谓发汗也;洁净府者,利小便也。中满者,泻之于内,谓脾胃有病,当令上下分消其气。下焦如渎,气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秽,如或大实大满,大小便不利,从权以寒热药下之。或伤酒湿面及味厚之物,膏粱之人,或食已便卧,使湿热之气,不得施化,致令腹胀满,此胀亦是热胀。治热胀,分消丸主之。

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以治寒胀,中满分消汤主之。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热胀,鼓胀,气胀,水胀,此非寒胀类。

白术 人参 炙甘草 猪苓去黑皮 姜黄已上各一钱白茯苓去皮 干生姜 砂仁已上各二钱 泽泻 橘皮已上各三钱 知母炒,四钱 黄芩去腐,炒,夏用一两二钱 黄连净,炒 半夏汤洗七次 枳实炒,已上各五钱 厚朴姜制一两

上除茯苓、泽泻、生姜各另为末外,共为极细末,入上三味和匀,汤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热,白汤下,食远服。量病人大小加减。

中满分消汤

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

川乌 泽泻 黄连 人参 青皮 当归 生姜 麻黄 柴胡 干姜 荜澄茄已上各二分 益智仁 半夏 茯苓 木香 升麻已上各三分 黄芪 吴茱萸 厚朴 草豆蔻仁 黄柏已上各五分

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前热服。忌房室、酒湿面、生冷及油腻等物。

广溃坚汤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坚硬如石,其形如盘,令人不能坐卧,大小便涩滞,上喘气促,面色痿黄,通身虚肿。

广红花 升麻 吴茱萸已上各二分 生甘草 柴胡 泽泻 神曲 青皮 陈皮已上各三分 厚朴生用 黄芩 黄连 益智仁 草豆蔻仁 当归梢已上各五分 半夏七分 如渴加葛根四分。

上剉如麻豆大,水二大盏,煎至一盏,稍热服,食远。忌酒、醋、湿面。服二服之后,中满减半,其有积不消,再服后药。

半夏厚朴汤

红花 苏木已上各半分 吴茱萸 干生姜 黄连已上各一分 木香 青皮已上各二分 肉桂 苍术 白茯苓泽泻 柴胡 陈皮 生黄芩 草豆蔻仁 生甘草已上各三分 京三稜 当归梢 猪苓 升麻已上各四分 神曲六分 厚朴八分 半夏一钱 桃仁七个 昆布少许

如渴,加葛根三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服。此药二服之后,前证又减一半,却于前药中加减服之。

破滞气汤一名木香化滞散

破滞气,治心腹满闷。

炙甘草四分 白檀 藿香 陈皮 大腹子 白豆蔻仁 白茯苓 桔梗已上各五分 砂仁 人参 青皮 槟榔 木香 姜黄 白术已上各二钱

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不拘时。

草豆蔻汤

治腹中虚胀。

泽泻一分 木香三分 神曲四分 半夏制 枳实 草豆蔻仁 黄芪春夏去之 益智 甘草已上各五分 青皮陈皮已上各六分 茯苓 当归已上各七分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柤,温服。冬月加黄芪五七分,春夏止服正药,食远。

心腹痞门

消痞丸

治心下痞闷,一切所伤,及积年不愈者。

干生姜 神曲炒 炙甘草已上各二钱 猪苓二钱五分泽泻 厚朴 砂仁已上各三钱 半夏汤洗七次 陈皮 人参已上各四钱 枳实五钱,炒 黄连净,炒 黄芩已上各六钱 姜黄 白术已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白汤送下,食远服。

失笑丸一名枳实消痞丸

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

干生姜一钱 炙甘草 麦檗面 白茯苓 白术已上各二钱 半夏曲 人参已上各三钱 厚朴四钱,炙 枳实 黄连已上各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

黄连消痞丸

治心下痞满,壅滞不散,烦热,喘促不安。

泽泻 姜黄已上各一钱 干生姜二钱 炙甘草 茯苓 白术已上各三钱 陈皮五钱 猪苓五钱 枳实七钱,炒 半夏九钱 黄连一两 黄芩二两,炒

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汤下,食远。

消痞汤一名木香化滞汤

治因忧气郁结中脘,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枳实炒 当归梢已上各二分 陈皮 生姜 木香已上各三钱 柴胡四钱 草豆蔻 炙甘草已上各五钱 半夏一钱 红花少许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食远服。忌酒湿面。

葶尘丸一名人参顺气饮子

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半夏洗 厚朴炙 石膏 青皮已上各五分 当归身七分 白豆蔻仁 缩砂 茵陈酒制 干葛已上各一钱 炙甘草 羌活 黄芩一半洒洗,一半炒 苦葶尘酒洗,炒 人参 柴胡 独活已上各三钱

上为细末,汤浸饼和匀,筛子内擦如米大。每服二钱,临卧用一口汤下。

胃脘痛门

草豆蔻丸

治脾胃虚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上焦元气,遇冬肾与膀胱寒水旺时,子能令母实,以致肺金大肠相辅而来克心乘脾胃,此大复仇也。经云:大胜必大复,理之常也。故皮毛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又大寒大燥二气并乘之,则苦恶风寒,耳鸣及腰背相引胸中而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大恶风寒。目时眩,不欲开。腹中为寒水反乘,痰唾沃沫,食则反出,腹中常痛,心胃作痛,胁下缩急,有时而痛。腹不能努,大便多泻而少秘,下气不绝,或腹中鸣,此脾胃虚之至极也。胸中气乱,心烦不安,而为霍乱之渐。膈咽不通,极则噎塞有声,喘喝闭塞。或于日阳处,或于暖室中少缓,口吸风寒之气则复作。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不可以回顾,小便溲而时躁。此药主之,秋冬寒凉大复气之药也。

神曲末 柴胡详胁下痛多少用之 姜黄已上各四分 当归身 青皮已上各六分 黄芪 人参 益智仁 吴茱萸汤洗焙干 陈皮 白僵蚕已上各八分 泽泻小便数减半 半夏已上各一钱,洗 甘草生六分,熟六分 麦蘖面一钱五分,炒 草豆蔻仁面裹烧熟为度,一钱四分 桃仁七个,汤浸去皮尖

上除桃仁别研如泥,余为细末,同研匀,汤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

神圣复气汤

治复气乘冬,足太阳寒水、足少阴肾水之旺,子能令母实,手太阴肺实,反来克土,火木受邪,腰背胸膈闭塞疼痛,善嚏,口中涎,目中泣,鼻中流浊涕不止,或如息肉,不闻香臭,咳嗽痰沫,上热如火,下寒如水。头作阵痛,目中溜火,视物,耳聋耳鸣,头并口鼻大恶风寒,喜日晴暖,夜卧不安。常觉痰塞,膈咽不通,口不知味,两胁缩急而痛,牙齿动摇,不能嚼物。脐腹之间,及尻臀足膝,不时寒冷,前阴冷而多汗,行步欹侧,起居艰难,麻木风痹。小便数,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遗失无度。及妇人白带,阴hu中大痛牵心,面色黧黑。男子控睾,痛牵心腹,或面色如赭,食少,大小便不调,烦心霍乱,逆气裏急,腹不能努,或肠鸣,膝下筋急,肩胛大痛。此皆寒水来复,火土之仇也。

干姜炮 黑附子炮,已上各三分 防风 人参 郁李仁另研,已上五分 当归身六分,酒洗 半夏汤洗 升麻已上各七分 藁本 甘草已上各八分 柴胡 羌活已上各一钱 白葵花五朵,去心剪碎

上件药都作一服,水五大盏,煎至二盏,入黄芪一钱、橘红五分、草豆蔻仁一钱,面裹煨熟去皮,同煎至一盏。再入下项药,黄柏三分、酒浸,黄连三分、酒浸,枳壳三分,生地黄三分、酒洗。此四味,预一日 另用新水浸,又以华细辛二分,川芎细末三分,蔓荆子三分,作一处浸。此三味并黄柏等煎正药,作一大盏,不去柤,入此所浸之药,再上火同煎至一大盏,去柤,稍热服,空心。

又能治啮颊啮唇啮舌,舌根强硬等证,如神。忌肉汤,宜食肉,不助经络中火邪也。大抵肾与膀胱经中有寒,元气不足者,并宜服之。于月生月满时食,隔三五日一服。如病急不拘时候。

麻黄豆蔻丸

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

木香 青皮 红花 厚朴已上各二分 苏木三分 荜澄茄四分 升麻 半夏汤洗 麦蘖面 缩砂仁 黄芪 白术 陈皮去白 柴胡 炙甘草 吴茱萸 当归已上各五分 益智仁八分 神曲二钱,炒 麻黄不去节,三钱草豆蔻仁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或细嚼汤下亦可。

酒伤病论

论酒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则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癥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已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谓元气消亡,七神何依,折人长命,虽不即死,而虚损之病成矣。《金匮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湿,当以葛花解酲汤主之。

葛花解酲汤

木香五分 人参去芦 猪苓去黑皮 白茯苓 橘皮已上各一钱五分 白术 干生姜 神曲炒 泽泻已上各二钱莲花青皮三钱 缩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已上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岂可恃赖日日饮酒。

此药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故也,若频服之,损人天命。

枳术丸

治痞,消食,强胃。

枳实麸炒黄色,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半夏枳术丸

治因冷物内伤。

半夏汤洗七次,一两 枳实麸炒黄色 白术已上各二两

上三味,为极细末,荷叶裹烧炊饮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加减服之。

橘皮枳术丸

治元气虚弱,饮食不消,或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橘皮 枳实麸炒黄色,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加减服之。

除湿益气丸

治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

红花三分 萝卜子炒熟,五钱 枳实麸炒黄色 黄芩生用 神面炒黄色 白术已上各一两 上同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加减服之。

除湿散

治伤马奶子并牛羊酪水,一切冷物。

甘草炙 红花已上各二钱 半夏汤洗七次 干生姜已上各三钱 车前子 泽泻已上各五钱 茯苓七钱 神面炒黄色,一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食前。

升麻黄连丸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闻其秽恶气,使左右不得近。

白檀二钱 生甘草三钱 生姜取自然汁 莲花青皮升麻已上各五钱 黄连去须,一两 黄芩去腐,酒洗,二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饼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白汤下,食后。

上二黄丸

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甘草二钱 升麻 柴胡已上各三钱 黄连酒洗,一两黄芩二两

一方加枳实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食远。

五苓散

治伤寒温热,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湿在内,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太阳证入本之下药也。

泽泻二两五钱 猪苓一两五钱 茯苓一两五钱 白术一两五钱 桂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服,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治伤冷饮者,以五苓散每服二钱三钱匕,加生姜煎服之。

治伤食兼伤冷饮者,煎五苓散送半夏枳术丸。

治伤冷饮不恶寒者,腹中亦不觉寒,惟觉夯闷身重,饮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煎去桂苓散,依前斟酌服之。

瓜蒂散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何谓?下部无脉,此谓木郁也。饮食过饱,填塞胸中,胸中者,太阴之分野。经曰:气口反大于人迎三倍,食伤太阴,故曰木郁则达之,吐者是也。

瓜蒂 赤小豆已上各等分

上二味,为极细末,每服二钱匕,温浆酒调下,取吐为度。若不至两手尺脉绝无,不宜便用此药,恐损元气,令人胃气不复。若止是胸中窒塞,闷乱不通,以指探去之;如不得吐者,以物探去之,得吐则已;如食不去,用此药吐之。

解云:盛食填塞于胸中,胸中为之窒塞,两寸脉当主事,两尺脉不见,其理安在。胸中有食,故以吐出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阴之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填。肺者,手太阴金也;金主杀伐也,与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发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

食塞于上,脉绝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无有达此之至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也。故曰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矣;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矣,此乃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于寸口,食塞其上,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水不下流,两尺竭绝,此其理也,何疑之有?

假令所伤前后不同,以三分为率,伤热物二分,伤生冷硬物一分,用寒药三黄丸二停,热药巴豆三棱丸一停,合而服之。如热物伤少而寒物伤多,则寒药少而热药多也。假令夏月大热之时,伤生冷硬物,当用热药巴豆三棱丸治之,须加三黄丸,谓天时不可伐,故加寒药以顺时令。若伤热物,只用三黄丸,何谓?此三黄丸时药也。假令冬天大寒之时,伤羊肉湿面等热物,当用三黄丸治之,须加热药少许,草豆蔻丸之类是也,为引用,又为时药。《经》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之谓也。余皆仿此。

消渴门

消渴论

阴阳别论云:二阳结,谓之消。脉要精微论云:瘅成为消中。夫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消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此因数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其气慓悍,能助燥热也。越人云: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阳脉大盛,则阴气不得营也。故皮肤肌肉消削是也。经云: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弦小坚,病久不可治。

后分为三消,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气厥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饶饮水,多食亦肌虚,瘅成消中者是也。以调胃承气、三黄丸治之。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以六味地黄丸治之。

《总录》所谓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疮,不能食者,必传中满臌胀,皆谓不治之证。洁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方白术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复传下消矣。前人用药,厥有旨哉。

或曰:末传疮疽者何也?此火邪胜也。其疮痛甚而不溃,或赤水者是也。经云:有形而不痛,阳之类也,急攻其阳,无攻其阴,治在下焦,元气得强者生,失强者死。末传中满者何也?以寒治热,虽方士不能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然脏腑有远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宜制大其服,皆适其至所为故。如过与不及,皆诛罚无过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太急,速过病所,久而成中满之病,正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者也。非药之罪,失其缓急之制也,处方之制,宜加意焉。

和血益气汤

治口干舌干,小便数,舌上赤脉。此药生津液,除干燥,生肌肉。

柴胡 炙甘草 生甘草此味治口干、舌干也 麻黄根已上各三分 酒当归梢四分 酒知母 酒汉防己羌活已上各五分 石膏六分,治小便赤色 酒生地黄七分 酒黄连八分,治舌上赤脉也 酒黄柏 升麻已上各一钱 杏仁 桃仁已上各六个 红花少许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忌热湿面、酒、醋等物。

当归润燥汤

治消渴大便闭涩,干燥结硬,兼喜温饮,阴头退缩,舌燥口干,眼涩难开,及于黑处见浮云。

细辛一分 生甘草 炙甘草 熟地黄以上各三分 柴胡七分 黄柏 知母 石膏 桃仁泥子 当归身 麻子仁 防风 荆芥穗已上各一钱 升麻一钱五分 红花少许 杏仁六个 小椒三个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柤,热服,食远。忌辛热物。

生津甘露汤一名清凉饮子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升麻四分 防风 生甘草 汉防己 生地黄已上各五分 当归身六分 柴胡 羌活 炙甘草 黄芪 酒知母 酒黄芩已上各一钱 酒龙胆草 石膏 黄柏已上各一钱五分 红花少许 桃仁五个 杏仁十个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酒一匙,煎至一盏,稍热服,食远。

辛润缓肌汤一名清神补气汤

前消渴证才愈,止有口干,腹不能努,此药主之。

生地黄 细辛已上各一分 熟地黄三分 石膏四分黄柏酒制 黄连酒制 生甘草 知母已上各五分 柴胡七分 当归身 荆芥穗 桃仁 防风已上各一钱 升麻一钱五分 红花少许 杏仁六个 小椒二个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远,稍热服之。

甘草石膏汤

渴病久愈,又添舌白滑微肿,咽喉咽津觉痛,嗌肿,时时有渴,喜冷饮,口中白沫如胶。

生地黄 细辛已上各一分 熟地黄 黄连已上各三分 甘草五分 石膏六分 柴胡七分 黄柏 知母 当归身 桃仁炒,去皮尖 荆芥穗 防风已上各一钱 升麻一钱五分 红花少许 杏仁六个 小椒二个

上为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甘露膏一名兰香饮子

治消渴饮水极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半夏二分,汤洗 熟甘草 白豆蔻仁 人参 兰香升麻 连翘 桔梗已上各五分 生甘草 防风已上各一钱酒 知母一钱五分 石膏三钱

上为极细末,汤浸饼和匀成剂,捻作薄片子,日中晒半干,擦碎如米大,每服二钱,淡生姜汤送下,食后。

生津甘露饮子

治消渴,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能下,时有腹胀,或泻黄如糜,名曰飧泄。浑身色黄,目睛黄甚,四肢痿弱,前阴如水,尻臀腰背寒,面生黧色,胁下急痛,善嚏,喜怒健忘。

藿香二分 柴胡 黄连 木香已上各三分 白葵花 麦门冬 当归身 兰香已上各五分 荜澄茄 生甘草 山栀子 白豆蔻仁 白芷 连翘 姜黄已上各一钱 石膏一钱二分 杏仁去皮 酒黄柏已上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酒知母 升麻 人参已上各二钱 桔梗三钱 全蝎二个,去毒

上为细末,汤浸饼和匀成剂,捻作片子,日中晒半干,擦碎如黄米大,每服二钱,津唾下,或白汤送下,食远服。

眼耳鼻门

诸脉者皆属于目论

五脏生成篇云: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则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即随眼系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 故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为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气上散于目而为精,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因心事烦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腾,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天明则日月不明矣。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包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气所并,而损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内障眼论

凡心包络之脉,出于心中,以代心君之行事也。与少阳为表里。瞳子散大者,少阴心之脉挟目系,厥阴肝之脉连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木火之势盛也。其味则宜苦、宜酸、宜凉,大忌辛辣热物,是泻木火之邪也,饮食中常知此理可也。夫辛主散,热则助火,故不可食。诸酸主收心气,泻木火也;诸苦泻火热,则益水也。尤忌食冷水大寒之物,此则能损胃气,胃气不行,则元气不生,元气不生,胃气下流,胸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于肺,上入脑灼髓。火主散溢,瞳子开大,大热之物,又助火邪,此盖不可食验也。药中云茺蔚子一味辛,及主益睛,辛者,是助火也,故去之;乃加黄芩、黄连,黄连泻中焦之火,芩能泻上焦肺中之火,以酒洗之,乃寒因热用也。又去青葙子,为助阳火也。加五味子,以收瞳人开大。且火之与气,势不两立,故《内经》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诸酸之物,能助元气,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助五脏气,以补西方肺金。法云:以酸补之,以辛泻之,辛泻气则明矣。或曰:药中有当归,其味亦辛而甘,其不去者何?此辛甘一味,以其和血之胜药,况有甘味,又欲以为乡导,为诸药之使耳。

芎辛汤

治两眼昼夜隐涩难开,羞明恶日,视物昏暗,赤肿而痛。

细辛二分 芎䓖 蔓荆子已上各五分 甘草 白芷已上各一钱 防风一钱五分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临卧温服。

碧天丸一名井珠丸

治目疾累服寒凉药不愈,两眼蒸热,如火之熏,赤而不痛,满目红丝,血脉贯睛,瞀闷昏暗,羞明畏日;或上下睑赤烂,或冒风沙而内外眦皆破,洗之神效。

枯白矾二分 铜绿七分,研 瓦粉炒黑一两

上先研白矾、铜绿令细,旋旋入粉同研匀,熟水和之,共为一百丸。每用一丸,热汤半盏,浸一二个时辰,洗至觉微涩为度,少合眼半时辰许,临卧更洗之,瞑目便睡。一丸可洗十遍,如再用,汤内坐令热。此药治其标,若里实者不宜用。

广大重明汤

治两目睑赤烂,热肿疼痛,并稍赤,及眼睑痒痛,抓之至破;眼弦生疮,目多眵泪,隐涩难开。

龙胆草 防风 生甘草 细辛已上各一钱

上剉如咀,内甘草不剉,只作一锭,先以水一大碗半,煎龙胆一味,至一半,再入余三味,煎至少半碗,滤去柤,用清带热洗;以重汤坐令热,日用五七次,但洗毕合眼一时。去努肉泛长及痒亦验。

百点膏

张济氏眼病瞖六年,以至遮障瞳人,视物不明,有云气之状,因用此药而效。

蕤仁去皮尖,三分 当归身 甘草已上各六分 防风八分 黄连拣治,二钱,剉如麻豆大,水一大碗,煎至一半,入药

上件剉如麻豆大,蕤仁别研如泥,同熬至滴在水中不散,去沫,入蜜少许,再熬少时为度。令病人心静点之,至目中微痛,日用五七次,临卧点尤疾效。名之曰百点膏,但欲多点,使药力相继也。

选奇汤

治眉骨痛不可忍。

炙甘草夏月生用 羌活 防风已上各一钱 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热痛,倍加之。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食后服之。

神效明目汤

治眼楞紧急,致倒睫拳毛,及上下睑皆赤烂,睛疼昏暗,昼则冷泪常流,夜则眼涩难开。

细辛二分 蔓荆子五分 防风一钱 葛根一钱五分 甘草二钱

一方加黄芪一钱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临卧服。

羌活退瞖膏一名复明膏

治足太阳寒水膜子遮睛,白瞖在上,视物不明。

椒树东南根二分,西北根二分 藁本 汉防己已上各二分 黄连 防风 麻黄去根节 柴胡 升麻 生地黄已上各三分

生甘草四分 当归身六分 羌活七分 蕤仁六个

上用净水一大碗,先煎汉防己、黄连、生甘草、当归、生地黄,煎至一半,下余药,再煎至一盏,去柤,入银石器中再熬之,有力为度。

明目细辛汤

治两目发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风寒,怕火,眼睫成纽,眵糊多,隐涩难开,眉攒肿闷,鼻塞涕唾稠黏,大便微硬。

川芎五分 生地黄酒制 蔓荆子已上各六分 当归梢 白茯苓 藁本已上各一钱 荆芥一钱二分 防风二钱

麻黄根

羌活已上各三钱 细辛少许 红花少许 椒八个 桃仁二十个

上㕮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临卧服之。忌酒醋湿面。

复明散

治内障。

青皮三分 橘皮 川芎 苍术已上各五分 炙甘草 生地黄 连翘 柴胡已上各一钱 黄芪一钱五分 当归身二钱

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服之,食后。忌酒、醋、湿面、辛热大料物之类。

助阳和血汤

治眼发之后,微有上热,白睛红,隐涩难开,睡多眵泪。

蔓荆子二分 香白芷三分 柴胡 黄芪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 防风已上各五分 升麻七分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柤,稍热服,临卧。避风寒处睡。

吹云膏

治目中泪下,及迎风寒泣,羞明畏日,常欲闭目,喜在暗室,塞其户牖,瞖瘼岁久遮睛,此药多点神验。

细辛一分 升麻 蕤仁已上各三分 青皮 连翘 防风已上各四分 柴胡五分 生甘草 当归身已上各六分 荆芥穗一钱,微取浓汁 生地黄一钱五分 拣黄连三钱

上㕮咀,除连翘外,用澄清净水二碗,先熬余药至半碗,入连翘同熬,至一大盏许,去柤,入银石器内文武火熬,滴入水成珠不散为度,入炼去沫,熟蜜少许,熬匀用之。

防风饮子

治倒睫拳毛。

细辛 蔓荆子已上各三分 葛根 防风已上各五分 当归身七分半 炙甘草 黄连 人参已上各一钱

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服。避风寒。

拨云汤

戊申六月,徐总管患眼疾,于上眼皮下出黑白瞖两个,隐涩难开,两目紧缩,而无疼痛。两手寸脉细紧,按之洪大无力,知足太阳膀胱为命门相火煎熬,逆行作寒水瞖,及寒瘼遮睛证。呵欠,善悲,健忘,嚏喷,眵泪,时自泪下,面赤而白,能食,不大便,小便数而欠,气上而喘。

黄芪一分 细辛 生姜 葛根 川芎已上各五分 柴胡七分 荆芥穗 藁本 生甘草 升麻 当归身 知母已上各五钱。羌活 防风 黄柏已上各一钱五分

上㕮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热服,食后。

神效黄芪汤

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头面手足肘背,或腿脚麻木不仁,并皆治之。如两目紧急缩小,及羞明畏日,隐涩难开,或视物无力,睛痛昏花,手不得近,或目少精光,或目中热如火,服五六次可效。

蔓荆子一钱 陈皮去白,五钱 人参八钱 炙甘草 白芍药已上各一两 黄芪二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临卧稍热服。

如小便淋涩,加泽泻五分,一服去则止。

如有大热证,每服加酒洗黄柏三分。

如麻木不仁,虽有热,不用黄柏,止加黄芪一两,通三两也。

如眼缩急,去芍药,忌酒、醋、面、大料物、葱韮蒜辛物。

如麻木甚者,加芍药一两,通用二两。

圆明内障升麻汤一名冲和养胃汤

治内障眼,得之脾胃元气衰弱,心火与三焦俱盛,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心不得休息,故上为此疾。

干姜一钱 五味子二钱 白茯苓三钱 防风五钱 白芍药六钱 柴胡七钱 人参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 白术 升麻 葛根已上各一两 黄芪 羌活已上各一两五钱

上㕮咀,每服五七钱,水三大盏,煎至二大盏,入黄芩,黄连二钱,同煎数沸,去柤,煎至一盏,热服,食远。

黄芩黄连汤

黄芩酒洗炒 黄连酒洗炒 草龙胆酒洗四次,炒四次 生地黄酒洗,已上各一两

上㕮咀,每服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热服。

蔓荆子汤

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此方如神效。

蔓荆子二钱五分 黄柏酒拌炒四遍 白芍药已上各三钱 炙甘草八钱 黄芪 人参已上各一两

上㕮咀,每服三钱或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临卧温服。

归葵汤一名连翘饮子

治目中溜火,恶日与火,隐涩难开,小角紧,视物昏花,迎风有泪。

柴胡二分 生甘草 蔓荆子 连翘 生地黄 当归身 红葵花 人参已上各三分 黄芪 酒黄芩 防风 羌活已上各五分 升麻二钱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食后温服。

救苦汤

治眼暴发,赤肿睑高,苦疼不任者。

桔梗 连翘 红花 细辛已上各一分 当归身夏月减半 炙甘草已上各五分 苍术 草龙胆已上各七分 羌活太阳 升麻阳明 柴胡少阳 防风 藁本 黄连已上各一钱 生地黄 黄柏 黄芩 知母已上各一钱五分 川芎三钱

上㕮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食后温服。

若苦疼,则多用苦寒者,兼治本经之药,再行加减。如睛昏,加知母、黄柏一倍。

熟干地黄丸

治血弱阴虚,不能养心,致心火旺,阳太甚,瞳子散大。少阴为火,君主无为,不行其令,相火代之,兼心包络之脉出心系,分为三道,少阳相火之体无形,其用在其中矣。火盛则令母实,乙木肝旺是也。心之脉挟于目系,肝之脉连目系,况手足少阳之脉同出耳中,至耳上角,斜起于目外眦,风热之盛,亦从此道而来。上攻头目,致偏头肿闷,瞳子散大,视物则花,此目血虚阴弱故也。法当养血、凉血、益血,收火之散大,除风之热则愈矣

人参二钱 炙甘草 天门冬汤洗去心 地骨皮 五味子 枳壳炒 黄连已上各三钱 当归身酒洗焙干 黄芩已上各五钱 生地黄酒洗,七钱五分 柴胡八钱 熟干地黄一两

上件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茶汤送下,食后,日进二服。

益阴肾气丸

此壮水之主,以镇阳光。

泽泻 茯苓已上各二钱五分 生地黄酒洗,干 牡丹皮 山茱萸 当归梢酒洗 五味子 干山药 柴胡已上各五钱 熟地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淡盐汤下,空心。

羌活退瞖丸

治内障,右眼小眦青白瞖,大眦微显白瞖,脑痛,瞳子散大,上热恶热,大便秘涩,小便如常,遇天气暄热,头痛睛胀,可服此药。瞖在大眦,加葛根、升麻;瞖在小眦、加柴胡、羌活是也。

黑附子炮 寒水石已上各一钱 酒防己二钱 知母酒炒 牡丹皮 羌活 川芎已上各三钱 酒黄柏 生地黄酒洗,炒 丹参 茺蔚子 酒当归身 柴胡已上各五钱 熟地黄八钱 芍药一两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空心;宿食未消,待饥则服之。药后省语言,以食压之。

当归龙胆汤

治眼中白瞖。

防风 石膏已上各一钱五分 柴胡 羌活 五味子 升麻已上各二钱 甘草 酒黄连 黄芪已上各三钱 酒黄芩炒

酒黄柏炒 当归身酒洗 草龙胆酒洗 芍药已上各五钱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入酒少许,临卧热服。忌言语。

补阳汤

治阳不胜其阴,乃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令青白瞖见于大眦,乃足太阳少阴经中郁遏足厥阴肝经气,不得上通于目,故青白瞖内阻也。当于太阳少阴经中九原之下,以益肝中阳气,冲天上行,此乃先补其阳,后于足太阳太阴标中标者头也,泻足厥阴肝经火,下伏于阳中,乃次治也。《内经》云:阴盛阳虚,则当先补其阳,后泻其阴。此治法是也。每日清晨,以腹中无宿食,服补阳汤,临卧服泻阴丸。若天色变经,大寒大风,并劳役,预日饮食不调,精神不足,或气弱,俱不可服;待体气和平,天气如常,服之。先补其阳,使阳气上升,通于肝经之末,利空窍于目矣。

肉桂一钱,去皮 知母炒 当归身酒洗 生地黄酒炒 白茯苓 泽泻 陈皮已上各三钱 白芍药 防风已上各五钱 黄芪 人参 白术 羌活 独活 熟地黄 甘草已上各一两 柴胡二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大盏,去柤,空心服之。

泻阴火丸一名连柏益阴丸。

石决明三钱,炒存性 羌活 独活 甘草 当归梢 五味子 防风已上各五钱 草决明 细黄芩 黄连酒炒 黄柏 知母已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临卧茶清下。常多服补阳汤,少服此药,多则妨饮食。

升阳柴胡汤

肉桂五分 柴胡去苗,一钱五分 知母酒炒,如大暑加五钱 防风 白茯苓 泽泻 陈皮已上各三钱 生地黄酒炒 楮实酒炒微润 黄芪 人参 白术已上各五钱 甘草梢 当归身 羌活 熟地黄 独活 白芍药已上各一两

上剉,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食远服。

别合一料,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清下,每日与前药各一服,食远,不可饱服。

如天气热甚,加五味子三钱,天门冬去心、芍药、楮实已上各五钱。

圆明膏

治劳心过度,饮食失节,乃生内障,及瞳子散大,此方收睛圆明。

诃子皮湿纸里煨 甘草已上各二钱 当归身三钱 柴胡 生地黄 麻黄去节,捣开 黄连已上各五钱

上七味,先以水二碗,煎麻黄至一碗,掠去沫,外六味各㕮咀如豆大,筛去末,入在内,同熬,滴水中不散为度,入熟蜜少许再熬,勤点眼。

药麻黄散

治内外障眼。

麻黄一两 当归身一钱

上二味,同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许,共为细末,含水鼻内㗜之。

疗本滋肾丸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已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至一百五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加味滋肾丸

肉桂三分 黄连一钱 姜黄一钱 苦参三钱 苦葶历酒洗,炒 石膏觉肚冷勿用 黄柏酒炒 知母炒,已上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打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汤下,食压之。

退瞖膏

治黑白瞖。

仁 升麻已上各三分 连翘 防风 青皮已上各四分 甘草 柴胡已上各五分 当归身六分 荆芥穗一钱,水半盏别浸 生地黄一钱五分 黄连三钱

上用水一碗,入前药煎至半碗,去柤,更上火煎至半盏,入荆芥水两匙,入蜜少许,再上火熬匀点之。

龙胆饮子

治疳眼流脓,生疳瞖,湿热为病。

谷精草 川郁金 蛇退皮 炙甘草已上各五分 麻黄一钱五分 升麻二钱 青蛤粉 草龙胆 黄芩炒 羌活已上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茶清调服之。

羌活退瞖汤

治太阳寒水瞖膜遮睛,不能视物。

羌活一两五钱 防风一两 荆芥穗煎成药加之 薄荷叶 藁本已上各七钱 酒知母五钱 黄柏四钱 川芎 当归身已上各三钱 酒生地黄一钱 小椒五分 细辛少许 麻黄二钱,用根

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入荆芥穗,再煎至一盏,去柤,稍热服,食远。忌酒、醋、湿面等物。

还睛紫金丹

治目眶岁久赤烂,俗呼为赤瞎是也。当以三棱针刺目眶外,以泻湿热。如眼生倒睫拳毛,两目紧,盖内伏火热而攻阴气,法当去其内热火邪,眼皮缓则毛立出,瞖膜亦退。用手法攀出内睑向外,以针刺之出血。

白沙蜜二拾两 甘石十两,烧七遍,碎,连水浸拌之 黄丹六两,水飞 拣连三两,小便浸,碎为末 南乳香 当归已上各三钱 乌鱼骨二钱 硇砂小盏内放于瓶口上熏干 麝香已上各一钱 白丁香直者五分 轻粉一字

上将白沙蜜于砂石器内慢火去沫,下甘石,次下丹,以柳枝搅,次下余药,以粘手为度,作丸如鸡头大,每用一丸,温水化开洗。

柴胡聪耳汤

治耳中干结,耳鸣耳聋。

连翘四钱 柴胡三钱 炙甘草 当归身 人参已上各一钱 水蛭五分,炒,别研 麝香少许,别研 虻虫三个,去翅足,炒,别研

上除三味别研外,生姜三片,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柤,再下三味,上火煎一二沸,稍热服,食远。

温卫汤

治鼻不闻香臭,目中流火,气寒血热,冷泪多,脐下冷,阴汗,足痿弱。

陈皮 青皮 黄连 木香已上各三分 人参 甘草炙 白芷 防风 黄柏 泽泻已上各五分 黄芪 苍术 升麻 知母 柴胡 羌活已上各一钱 当归身一钱五分

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食远服之。

丽泽通气汤

治鼻不闻香臭。

黄芪四钱 苍术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已上各三钱 炙甘草二钱 麻黄不去节,冬月加 川椒 白芷已上各一钱

上㕮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一盏,去柤,温服,食远。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凉处坐卧行立。

温肺汤

治鼻不闻香臭,眼多眵泪。

丁香二分 防风 炙甘草 葛根 羌活已上各一钱 升麻,黄芪已上各二钱 麻黄不去节,四钱

上为粗末,水二盏,葱白三根,煎至一盏,去柤,食后服。

御寒汤

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之证。

黄连 黄柏 羌活已上各二分 炙甘草 佛耳草 款冬花 白芷 防风已上各三分 升麻 人参 陈皮已上各五分 苍术七分 黄芪一钱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食后热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