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券交易所和金融市场,货币一词被当做资本的同义词使用。货币的充足和便宜意味着寻找投资机会的资本充足,其结果是利率低;另一方面,货币短缺和金融市场紧缩,则意味着游资的相对短缺,利率跟着就会上升。这些词语在只用于证券交易所或金融市场上的活动时,由于作专门术语使用,使用者完全理解其含义,因而无论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在推理的过程中,都不会令人感到什么不方便。但是,在就通货问题进行一般推理时,在使用这些词语讨论银行业的管理时,若不加区别地既用货币或通货的价值这一词语表示商品的交换价值,又用它表示资本的使用价值,则这个含糊不清的词语往往成为造成混乱的一个根源。因此,在有关这一主题的许多著作中,以及向银行委员会提供的大部分证词中,会见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即那些使用这些词语的人似乎在两种含义之间动摇不定,因而他们绝不可能得出清晰的结论。
这里,我不想停下来指出,在一般推理过程中模棱两可地使用这些词语必然会得出哪些荒谬结论。我提及这一点只是想探明金融市场上所谓货币的充裕或短缺,或用较为正确、较少引起误解的词语说,低利率或高利率,究竟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什么样的直接影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低利率会抬高物价,高利率则会使物价下跌。吉尔巴特先生在1841年1月号《威斯敏斯特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就是这样解释物价所受到的影响的,把物价受到的影响归咎于货币的充裕或短缺(他是按证券交易所和金融市场上的用法使用货币一词的,意指资本):“投机者和商人总是有某一特殊原因经营一种商品而不经营另一种商品;但易于获得货币 (这里的所谓获得货币,实际上指的是资本的使用)是投机的动因,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根据特定市场上货币的数量而上涨。”易于获得货币(当然总是有充足的担保品)是 商品投机的动因 这句话完全与事实相悖,吉尔巴特先生恐怕很难举出哪怕是一个事例,用它来说明仅仅有充足的担保品作抵押能很容易地借到款项,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商品投机活动。
也许值得从吉尔巴特先生的文章中再引述下面一段话,用以说明,根据通货理论,英格兰银行所作的预付,在不增加流通额的情况下,会以何种方式影响商品的价格:
“让我们再一次假设流通额处于正常水平,假设英格兰银行购买1 000 000镑财政部证券,则由此而投入流通领域 的银行券因为不能立即得到使用,会返回英格兰银行,并被储存起来。此时 ,流通没有增加 ,但存款增加了 1 000 000镑。英格兰银行由此而会创造出1 000 000镑的购买力 ,而且储户力图进行最有利的投资时会抬高商品的价格,并对投机风气产生刺激作用。假如英格兰银行把存款的这种增加看作是增加另外1 000 000镑的充分理由,则所增加的这1 000 000镑仍会返回英格兰银行,增加储蓄存款:由此 而会创造出2 000 000镑的购买力,并将进一步刺激投机的风气,而每月统计表中的流通额却没有任何增加。”
可把这看作是对购买力 概念的歪曲,这种看法在银行委员会某些成员的头脑中似乎深深地扎下了根。毫无疑问,由此而会创造出购买力;但如果相对于消费状况而言,供给状况并未显示出转售获利的前景,那么这种购买力为什么会用于购买商品呢?事实是,持有资本和享有信用的那些人所拥有的购买力,绝非是那些实际不了解投机市场情况的人所能理解的。 [1] 他们错误地运用购买力的意向 或意志 与购买力同时扩张。其实运用购买力的动机要受转售获利前景的限制。
博赞基特先生在一本名为《硬币、纸币和信用通货》的小册中,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并就这些题目进行了富有独创性的推理。他同意我关于通货数量不会对物价产生任何直接影响的意见, [2] 但却认为利率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并非常重视这种影响。不过,在他两年多以前撰写这本小册子的时候(吉尔巴特先生的情形也是这样),利率还不像现在这么低,因而利用最近获得的经验评论他在与当前大不相同的情况下提出的观点,或许是不公平的。
然而,我并不是依据利率的这种变化来评论吉尔巴特和博赞基特先生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的。我提及他们的看法,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作家更为明确,更为详尽地说明了,在他们看来,利率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
博赞基特先生说(第73页):
“假如利率降低到1%,借入的资本就会与自己拥有的资本几乎同价。”
认为以那样低的利率,或者甚至更低的利率借入的资本,与自己拥有 的资本几乎同价,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观点,若不是由一个如此有才智的、并且在这一问题的某些方面又是那样见识广博的作家提出来的,几乎不值得认真对待。他是否忽略了这样一点,即,根据假设,必须具备偿还条件,抑或认为这点不重要?不过,他接着说:
“对发行货币的需求”(借入资本?),“或者获取资本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受到所能提供的担保品的数量的限制,其结果是,所有那些能被利用来产生利润的商品的价格都将上涨。”
以这种方式说明低利率的作用,叫人感到很奇怪,似乎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我们必须假定,利率普遍降低,但需要可靠的担保品;因为,如果不加区别地提供信贷,而不要求合理的偿还担保,那人们就会肆无忌惮地进行投机活动。因而,假定利率普遍降低,并且贷款期限足够长,使经营不同商品的商人广泛地受到影响。那么,结果将正好与博赞基特先生所预期的相反。
利率的普遍降低等于,或更确切地说会导致生产成本的降低。在使用大量固定资本的地方,例如在制造业中,这显然是必然的结果,但在所有需要支出资本,需要花费时间才能生产出商品(不论是原料还是制成品)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这种作用;由此造成的低生产成本,由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必然使所有商品的价格下跌,因为货币利息是商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因此,我的推测是,最近两年利率的降低,必定是我国某些最重要的制造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制造品价格的下跌正好与利率的降低相一致。
博赞基特先生提出低利率导致高物价的理论,可能是受了吉尔巴特和其他许多人的观点的影响,这种观点认为,能很容易地以低利率借款,不仅向人们提供了购买力,而且还提供了诱因——刺激 了商品投机。如果所谓能很容易地借款,是说放款人不那么在意偿债担保品,那么,人们很可能会不怕冒风险地使用由此而借到的款项,甚至会轻率鲁莽地使用这些款项;究竟是用于购买股票,购买外国证券,购买货物,还是用于进行任何其它投机事业,抑或用于纯粹的个人支出,这纯属偶然,取决于借款人的意图和眼光;这样的借款人不会仅仅因为能以低息借款,就受到刺激,做商品投机生意;他们只要能借到钱,也就高兴得不得了。若认为单单低利率便能诱使(当前人们喜欢使用的词儿是刺激)有资格获取贷款的那些人们从事商品投机(投机这个词在这里取其贬义),那就证明太不了解诱使人们从事商品投机活动的动机了。用借入的资本从事商品投资活动,这样的事即便有也是很少见的,除非预期价格将大幅度上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利润,以致可以忽略不计利率或贴现率。
实际上,人们往往过于夸大银行券、利率或通货的扩张和收缩(无论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这些词)同商品投资活动的关系。只要季节的变化是天意注定的,只要立法机构仍错误地以政治和财政措施阻碍通商自由,从而加重所有其它引起波动的原因,尤其使我国谷物法中规定的滑动关税率变化得更厉害,那么,无论在何种通货状况下,都会有投机活动,而贬义的投机活动会使人夸大供给的不足,夸大供给不足对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
博赞基特先生不仅认为利率的变化会对物价产生影响,而且还认为利率的变化会对贸易和信用状况产生影响,这两种观点我都绝对不敢苟同。他反对通货理论所作的一些重要假设,在这点上我和他意见一致,可是在我看来,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通货理论前后不一致的推理方法和对事实的毫无根据的假定,而博赞基特先生却据此而认为(第108页):英格兰银行在试图调整兑换率时,有时使物价升降25%至50%。在这个事例中,他把曼彻斯特商会1839年底发表的报告中的见解当做真理,即,1837年信用和物价的突然下降使商品的价值降低了25%至50%。他同报告的写作者一起,把信用的那一突变和物价的跌落归因于英格兰银行不支持美国公司的票据和提高贴现率的措施。
1837年信用的收缩是先前信用过度扩张的必然结果。但我必须谈谈以下假定,即1836年把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提高到4.5%,并最终提高到5%,对物价下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如果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的上升被看作是那一时期商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甚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那么,1839年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上升到6%没有产生这种压低物价的影响,对此又作何解释呢?1839年的整个夏天到秋天,都存在着一种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慌的情绪,然而,这并没有对产品价格产生丝毫影响。股票经纪人和商人的报告通常在上年底和下年初公布;1840年1月1日公布的一些报告惊奇地指出,虽然货币的价值(指利率)已上升了50%,即从4%上升到6%,但产品市场却始终保持平稳。 [3]
而且,在金融市场受到压力(指利率上升和保持高水平)的整个期间,企业并没有大规模倒闭;而从1840年初到1842年底,利率的逐渐下降(1842年底降到了最低点),却伴随着大多数主要消费品价格的明显下跌(物价下跌最严重的时候,正是利率降至1.5%这一最低点的时候)和大批企业的倒闭,其中许多是相当重要的商业公司和银行。1818年至1822年底利率的下降,伴随着商品价格的更大下跌;还可以举出许许多多这样的事例。实际上,上面列举的事实明确无误地否定了这样一种理论,即低利率会直接抬高商品价格,或高价格会压低利率。这个理论非但不正确,而且和事实正相反。
1835—1836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特别巨大的需求造成的,这种需求则是由美国的投机热潮引起的,我国的商号以不受限制的信贷执迷于这种投机事业,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先前信用极度扩张,最终导致了信用的崩溃,这显然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对此无需作任何解释。
因而实际上,通货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前一种理论把物价同银行券联系在一起,后一种理论把物价同利率联系在一起)都是错误的。
这两种理论完全不顾所有的事实和所有正确的推论,试图用它们所推测的银行券和利率的影响,来对物价发生巨大波动的现象作出解释。实际上物价的波动是信用的波动造成的,信用先是极度扩张,最终又必然收缩,收缩造成的损害依过度扩张的严重程度而定。同讨论其他问题相比,人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为图方便,也许漫不经心地使用了含义最为模糊的词语,竟把信用状况的这种变化(即信用先是受过于乐观的看法的影响而过度扩张,随后又急剧收缩)称之为通货或流通的扩张或收缩 。
的确,在辩论中,没有什么比使用这种含混的术语更为便利的事了。无论是抨击英格兰银行的管理、地方银行的管理或现行银行制度的管理(目的在于用另一种银行制度取而代之),还是为它们的管理辩护,若在这种意义上使用通货一词,都可以证明,它们的管理不善,正是公众有理由抱怨的所有那些祸害的元凶。
在搁下通货与物价的关系这一问题之前,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同讨论这一问题时漫不经心地使用语言的情况一样,人们还常常不加区别地把价格一词用在商品和(包括股票在内的)证券上。现在应看得很清楚,低利率对这两种购买物所产生的影响,方向正好相反。低利率几乎是证券高价格的同义词;另一方面,正像我已经指出的,低利率却必然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商品的价格。事实上,最近三年来的现象已经表明,一般说来,公债、股票和证券的价格在上升,而商品的价格则在下跌。
* * *
[1] 参见附录(b)。
[2] “我完全同意图克先生的看法:无论货币、汇票或存款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多少,只要这种增加或减少严格与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数量的变化就绝不会导致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物价有时会上涨,超过其正常水平(需求减少时,物价又会不可避免地下跌),从而通货的数量相应增加;或者国内外的市场状况可能会压低物价,使其低于正常水平,贸易可能停滞,商品缺少买主(需求增加时,物价又会不可避免地上涨),从而通货的数量会相应减少;但通货的数量既不是物价水平的原因,也无论如何不会影响货币的价值。”如果删除我加着重号的那句话,代之以只要纸币是可以兑换的 ,则我会完全同意博赞基特先生对我的观点所作的这种表述。
[3] 见附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