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第一
去赤皮切用。蜜炙补中,生用泻火。苦参、干漆为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
甘遂、海藻。大而紧结者良。
味甘,气平,性缓,无毒。入脾胃二经。和诸药,解百毒;养育二土,培植中州。上行宜头,下行宜梢。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咽喉肿痛,一切疮疡,并宜生用。
生河西山谷积沙山及上郡。枝叶如槐状,结角如相思子。二八月采根。
满家忌之,呕家无用。(按仲景治满家诸症,俱用之,是满家不忌甘草也。)
甘草梢治胸中积热,止茎中疼痛。
阴头生疮,蜜炙频敷。(验方第一。)
代指肿痛,煎汤渍之。(第二。)
阴下湿痒,煎汤常洗。(第三。)
痘疮烦渴,蜜炙,同花粉煎服。(第四。)
一切痈疽,热酒冲,不常服。(第五。)
舌肿塞口,煎汤热漱,频吐。(第六。)
痈疽发背,熬膏服之。(第七。)
口疮发白,同白矾嚼咽。(第八)。
乳痈初起,蜜炙煎服。(第九。)
大人羸瘦,小便煎服。(第十。)
小儿尿血,水煎服。(十一。)
小儿羸瘦,蜜丸黍米大,每汤下二十丸。(十二。)
一切咽痛,水煎服。(十四。)
肺痿多涎,同干姜煎服。(十五。)
小儿热嗽,胆汁浸,蜜丸,薄荷汤下。(十六。)
肺痿久嗽,涕唾多,骨节烦闷,寒热,炙末、小便调服。(十七。)
下疳溃烂,同黑豆、槐枝、葱根水煎洗之。(十八。)
代指溃烂,同琥珀、血余、轻粉、银朱、花椒、黄蜡、麻油熬膏敷之。(二十。)
复脉汤
炙草 桂枝 人参 生地 阿胶 麻仁 生姜 大枣 麦冬酒水煎服。治脉结代,心动悸者。(诸方第一。)
泻心汤
炙草 大枣 半夏 黄连 黄芩 生姜治心下痞硬,呕烦,雷鸣下利。(第二。)
四逆汤
炙草 干姜 附子治脉沉腹胀,自利不渴者。膈上有寒饮,干呕者。外热内寒,内拘急,四肢痛,厥利者。
(第三。)
通脉四逆汤
炙草 干姜 附子治下利清谷、厥逆脉欲绝者。下利清谷,外热内寒,汗出而厥者。(第四。)
四逆散
炙草 枳实 柴胡 白芍末服。治泄利下重,四逆,或咳或悸,或癃或腹中痛者。(第五。)
甘草干姜汤
炙草 干姜治烦躁吐逆厥冷。(第六。)
甘草附子汤
炙草 白术 附子治骨节烦痛,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第七。)
甘草麻黄汤
甘草 麻黄治皮水一身面目黄肿,小水不利者。(第八。)
调胃承气汤
炙草 大黄 芒硝治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第九。)
甘草汤
生甘草治少阴咽痛。(第十。)
甘草蜜粉汤
甘草 官粉蜜水煎后入粉。治蛔虫为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十一。)
甘麦大枣汤
甘草(二钱) 大枣(七个) 小麦(一把)
治脏躁悲哭。(十二。)
奔豚汤
甘草 半夏 生姜 白芍 当归 川芎 黄芩 葛根 李根白皮治奔豚上冲胸腹,往来寒热。(十三。)
黄第二
蜜炙补中,生用透表。茯苓为使,恶龟甲、白鲜皮,畏防风。然黄 得防风,其
功益大,乃相畏更相使也。
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补虚弱,排疮脓,益元气,壮脾胃,祛肌热,敛汗泄。助当归以生血,佐防风以驱风。生用微凉。实表敛汗者宜之。
生蜀郡山谷,陇西洮阳等处。山西绵上者良,紧实如箭杆者佳。叶似槐又似蒺藜。开黄紫花,结小尖角。
内有热者勿用。凡使勿用苜蓿根,俗名土黄 ,味苦而坚脆,服之令人瘦。又与木 草相似肠风下血同黄连丸服。(验方第一。)
尿血痛甚,同人参末,用蜜炙莱菔如指浓四、五片,不令焦,蘸末食之,盐汤下。(第二。)
汗渴脉虚,不洪,同当归煎服。(第三。)
风病不语,同防风煎水蒸之。(第四。)
小便不通,水煎服。(第五。)
气虚白浊,同茯苓末服。(第六。)
嗽脓血咽干,同甘草末服。(第七。)
一切痈疽初起,同当归、净花、甘草酒服汗之。(第八。)
胎动腹痛,下黄汁,同川芎、糯米煎服。(第九。)
代刀散
生 (四钱)穿山甲(一钱) 川芎(三钱) 当归(二钱) 角刺(一钱五分) 疮在上先饮酒一杯。(诸方第一。)
黄 汤
黄 白芍 桂枝 苦酒治黄汗身肿,发热汗出而渴,脉自沉者。(第二。)
桂枝黄 汤
治黄汗两胫自冷,腰腿弛痛,如有物在皮中,身痛重,烦躁,腰以上汗出,小便不利者。
(第三。)
五物汤
黄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治血痹身体不仁,状如风痹,脉微尺紧小者。(第四。)
黄 建中汤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姜 大枣 胶饴 黄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第五。)
防风黄 汤
防风(三钱) 黄 (一两)
水煎服。治中风不遂,脉迟弱者。(第六。)
玉屏风散
防风 黄 白术为末酒下。治风邪久留不去,或自汗不已者。(第七。)
黄 五物汤
黄 白芍 桂枝 生姜 大枣水煎服。治风瘫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动履者。久久服之,自见其效。(第八。)
竹叶黄 汤
竹叶 黄 生地 白芍 麦冬 台参 当归 川芎 半夏 黄芩甘草 石水煎服。治消渴气血虚胃盛者。(第九。)
保元汤
黄 台参 肉桂 甘草治男妇气虚,婴儿惊怯,痘家虚寒。(第十。)
圣愈汤
台参 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治一切失血过多,烦热作渴,睡卧不安。(十一。)
当归六黄汤
当归 黄 地黄 黄芩 黄连 黄柏治阴虚有火、盗汗发热。(十二。)
黄 建中汤
方见上。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痛,夜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诸不足者。(十三。)
黄 当归 白芍 桂枝 防风 姜 枣治手足一身麻木。(十四。)
黄 苍术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 炙草 白芷 川椒 姜 枣 葱忌冷物。治鼻不闻香臭。(十五。)
人参第三
忌铁。茯苓为使,畏灵脂,恶皂角、黑豆、紫石英、人尿、卤碱,反藜芦。按交
泰丸参皂同用,是恶而不恶也。疗月闭参灵并剂,是畏而不畏也。
味甘,微苦,无毒。入脾胃二经。续气通脉,止渴生津。汗后肤热,痢久身凉,非此莫疗;脉微欲绝,血脱欲死,非此罔救。回阳于气几息,益气于热所伤。面赤黑,气壮肺热,脉长实滑数有力者无用;面白黄,气微肺寒,脉虚大细弱无力者,宜用也。
生上党山谷及辽东。辽东即高丽参也。二八月采,勿令见风,根如人形者良。上党即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秋冬采者坚实,春夏采者虚软,非地产有虚实也。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者,坚白如粉。伪者皆以沙参、荠 、桔梗造作乱之。体虚无心味淡者,沙参也;体虚无心者,荠也;体坚有心味苦者,桔梗也;体实有心味甘微苦者,人参也。
产后喘、经闭者,为末,煎苏木冲服。(验方第一。)
喘急欲绝,水煎服或末服。(第二。)
产后不语,同菖蒲、莲肉煎服。(第三。)
产后秘塞,同麻仁、枳壳蜜丸服。(第四。)
闻雷即昏,同当归、麦冬、五味煎膏服。(第五。)
厥逆烦躁,脉微欲绝,同胆星煎服。(第六。)
产后感寒,厥逆腹痛,脉伏,同姜、附煎。(第七。)
小儿风痫,螈 ,同蛤粉、辰砂,猪心血丸服。(第八。)
小儿惊后瞳斜,同阿胶煎服。(第九。)
小儿多困,同冬瓜仁、南星服。(第十。)
酒毒目盲,为末,苏木煎冲服。(十一。)
嗜酒生疽,同酒军为末,姜水下。(十二。)
狗咬肿痛,用桑火烧,末敷之。(十三。)
蜈咬蜂螫,嚼敷之。(十四。)
下痢噤口,同黄连、莲肉煎,细细呷之,一日尽剂。(十五。)
厥痢脉细,同附子、生姜、丁香煎服。(十六。)
牙缝出血,同赤苓、麦冬煎服。(十七。)
消渴,为末,鸡子清调服。(十八。)
吐下血涌,为末,同柏叶、芥穗、飞面,新水含服。(十九。)
吐血后困倦,同枣煎服。(二十。)
咳嗽吐血,同黄 、飞面、百合丸服,茅根汤下。(二十一。)
喘、咳嗽,血脉无力,为末,鸡子清合服,去枕仰卧。(二十二。)
痰咳,为末,同白矾以醋熬成膏,再炼蜜和收,每含豆许。(二十三。)
肺热声哑,同诃子为末噙咽。(二十四。)
心下硬,按之无,常觉胀膨,噫呃不除,同陈皮蜜丸服。(二十五。)
目珠陷塌,参、干姜、云苓、桂枝、首乌煎服。(二十六。)
归脾汤
人参 元肉 黄 白术 云苓(同二钱) 当归(一钱) 枣仁(一钱,炒) 远志(一钱)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姜水煎服。治大便下秫米水,心旁胁间痛甚者。(九死一生之候。诸方第一。)
又方:单用元肉一味有生者,上大方可不必用。(第二。)
理中汤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草治胸痹,心痞胸满,胁逆抢心。(第三。)
理中丸
方同上。
治霍乱吐利,头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第四。)
四逆加参汤
甘草 干姜 附子 人参治霍乱利止脉微者。(第五。)
新加汤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姜 大枣 人参治汗后身痛,脉沉迟者。(第六。)
通脉四逆汤
甘草 干姜 附子治下利清谷,内寒外热,厥冷脉微,或利止脉不出者。(第七。)
人参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炙草 粳米 人参治汗后心烦,口渴舌燥,欲饮水数升,脉洪汗出者。亦治消渴。又治中热汗出恶风,身热而渴者。(第八。)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草 生姜 大枣治少阳往来寒热,胸痛胁满。(第九。)
独参汤
人参治气虚昏厥,脉微欲绝,妇人崩产脱血,血晕。(第十。)
参附汤
人参 附子治气血暴脱。(十一。)
生脉散
人参 五味 麦冬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出汗。(十二。)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治面白气微,四肢乏力,脉虚弱,或虚热,或饮食难化。(十三。)
四时瘟疫热毒以及风痰嗽咳,身热鼻塞,脉洪而盛。柴胡 桔梗 羌活 独活 茯苓 川芎前胡 枳壳 人参 甘草 薄荷治四时瘟疫一般者。加葛根兼治痢疾发热者。(十四。)
异功散
台参 白术 云苓 炙草 陈皮治一切脾胃不和、吐泻霍乱虚损等,及小儿一切。(十五。)
人参白虎汤
又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谵语遗尿,不能转侧,引饮有汗,似风湿瘫痪者。(方见上第八。十六。)
沙参第四
恶防己,反藜芦。
甘,苦,微寒。入肝、脾、肺三经。清肺火,养肝气。治久嗽之肺痿,疗猝痛之疝气。
处处山原有之。叶如枸杞,而小有细齿。开紫白花,结实如冬青。生沙地者长尺余,大一虎口,生土地者短而小。根茎皆有白汁。秋月采者白而实,春月采者黄而虚。货者往往系蒸压实以乱人参,但体轻松,味淡而短耳。肺寒者忌用。
肺热咳嗽,水煎服。(验方第一。)
猝得疝气,痛引阴中如绞。为末酒冲服。(第二。)
白带,每米饮下二钱末。(第三。)
皮肤风痒,疥癣恶疮,内服外洗。(第四。)
桔梗第五
泔浸炒用。畏胆草、白芨,忌猪肉。
苦,辛,微温。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疗咽喉之疼痛,开胸膈之壅塞。排脓血,化凝郁,散结滞,消肿硬。治肺痈已溃,止胸痛如刺,行下气冲,最除鼻塞。口舌疮疡悉疗,目赤肿痛亦医。性轻飘上走,能引诸药至胸中至高之分,如铁石入江,非舟辑不载,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在处有之。茎叶如小杏树,与荠 相似,但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 也。八月采。
生 (一钱) 净花(三钱) 桔梗(三钱) 苡仁(五钱) 贝母(一钱五分) 甘草甜葶苈(各治肺痈未成即消,已成即溃,已溃即愈。
又方:元参(三钱) 天冬(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公英(二钱) 净花(二钱)
效同上。
肺痈已溃,吐脓血,同甘草煎服。(验方第一。)
咽痛,同甘草煎服。(第二。)
口舌生疮。同上。(第三。)
牙根肿痛,为末,枣肉为丸,绵包咬之,荆芥汤漱。(第四。)
牙疳臭烂,同茴香烧,末敷之。(第五。)
目睛痛,为末,少加黑丑蜜丸服。(第六。)
鼻衄,末服之。(第七。)
吐血下血。同上。(第八。)
痰嗽喘急,童便煎服。(第九。)
胸满不痛,同枳实煎服。(第十。)
腹胀,同半夏、生姜、陈皮煎服。(十一。)
妊妇卒中,心腹疼痛,同生姜煎服。(十二。)
一切咽肿痛,甘草一两,桔梗二钱,元参二钱。有表加羌,防出汗。(十三。)
声哑,同乌梅肉、甘草、五味子、乌药煎服。(十四。)
桔梗汤
(与上验方第一同。)
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而吐脓血者。(诸方第一。)
肺痈之症,宜细详审,有似胸痹者,有痿、痈同 者,有厥阴上冲,胃痈溃后均吐脓血者。
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此处一误,生死立判,非药方之不灵,审症之不清也。
白散
桔梗 贝母 巴豆为散,白饮和服。治寒实结胸。(第二。)
排脓汤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枣治痈疽肿硬。(第三。)
排脓散
桔梗 白芍 枳实共为末,鸡子黄一个,滚汤冲服。治痈疽脓成者。(第四。)
中和汤
桔梗 白芷 人参 黄 藿香 肉桂 甘草 白术 川芎 当归 白芍麦冬 姜 枣水酒煎服。治骨槽风初起。又托一切半阴半阳之疮痈。(第五。)
五苓散
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桂枝治霍乱渴者。(第六。)
葳蕤第六
蜜水浸蒸焙用,畏碱。即玉竹,一名女萎。
味甘,气平,性缓无毒。疗虚劳寒热,治风温热汗。风氵㸒四肢, 烂泪出,久服自效。
湿注腰痛,黑点面 ,浅尝无功。除风湿平剂,治虚疟缓药。
去面皱,和颜色,强筋骨,导气脉,兼治中风湿毒,用葳蕤根切碎,熬取汁,渣再焙末,丸弹大,每汤下一丸。(验方第一。)
目赤涩痛,同当归、赤芍、黄连煎洗。(第二。)
眼花赤痛,少佐薄荷、生姜煎服。(第三。)
发热口干、小便涩,水煎服。(第四。)
小便猝淋,同芭蕉根煎服。(第五。)
处处山中有之。茎叶如竹,亦如姜。亦可采根种之。
葳蕤汤
葳蕤 石膏 白薇 麻黄 独活 杏仁 大黄 甘草 青木香治风温脉尺寸俱浮,沉之涩,常自汗,身重多睡,鼻息鼾,语难出。(诸方第一。)
知母第七
酒炙上行,盐炙下润。忌铁。
味苦,气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嗽,治久疟之寒热。止渴润燥,清金泄肺。败脾胃,泄大肠。大便不实者忌之。
生河内川谷,花叶如韭,二八月采。
嵌甲肿痛,烧研掺之。(验方第一。)
紫癜汗斑,醋合搽之。(第二。)
子烦不得卧,枣肉丸弹大,参汤下。(第三。)
妊娠腹痛如欲产,蜜丸豆大,粥饮下。(第四。)
久嗽气急,同杏仁煎服,继用莱菔子、杏仁丸服。(第五。)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粳米 炙草治伤寒脉滑而厥,里有热者。脉洪加参。又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痹面垢,谵语遗尿,有汗者。(诸方第一。)
桂枝白虎
白虎原方加桂枝。
治温疟脉如平,无寒但热,骨节烦痛,或呕者。(第二。)
枣仁汤
枣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治虚劳虚烦不眠。(第三。)
大补阴丸
知母 黄柏 熟地 龟板蜜丸。治骨蒸盗汗,肺痿咳血。(第四。)
虎潜丸
龟板 黄柏 知母 熟地 牛膝 白芍 锁阳 虎骨 当归 陈皮 羊肉捣丸。治筋骨痿软,不能履步,肾阴不足也。(第五。)
滋肾丸
知母 黄柏 肉桂水丸服。治小便闭,不渴,热在下焦也。(第六。)
天麻第八
酒浸焙用,鲜明者良。
甘,平,微温,无毒。入厥阴肝。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疗风热麻痹,语言不遂。风痫惊悸良剂,眩晕头痛灵丹。血液衰少及类中风者忌用。
生平泽。茎似马鞭草,节节生紫花,花中有子如葙子。与御风草相似,只是茎叶不同。
根茎斑,叶背部有青点者,御风草也。
眼黑头旋,同川芎服。(验方第一。)
腰脚痛,同半夏、细辛,绢盛蒸热熨之。(第二。)
消风化痰,清头目,同川芎丸服。(第三。)
肝虚不足,同川芎服。(第四。)
白术第九
陈壁土炒用。
甘,温,苦,平,无毒。入脾胃二经。燥湿补脾,温中和胃,生津止渴,已呕住泻。进饮食,祛劳倦,消痰水,除肌热。君黄芩而安胎,佐枳实以消痞。血燥无湿者禁用,疮疡溃后忌之,以能生脓作痛也。
处处有之,以茅山、嵩山、蒋山、白山者为良。今生杭、越、舒、宣诸州山岗上。叶叶相对,上有毛。方茎,茎端有花,淡紫碧红数色,根作桠生。大块紫花,根如云头者佳。盖古方所用,皆白术也。又古方苍白不分是也。今市人多以米粉涂令白,非自然矣,宜刮去之。
齿牙日长,名髓溢。水煎漱服,用生的。(验方第一。)
妊娠束胎,同枳壳丸服。胎瘦易产也。(第二。)
肠风积年,同生地丸服。(第三。)
小儿久泻、不化食,同半夏、公丁、姜汁丸服。(第四。)
老人常泻,同苍术丸服。(第五。)
老少滑泻,同山药丸服。(第六。)
七。)
湿泻暑泻,同车前子共末,汤下二钱。(第八。)
脾虚胀满,同陈皮丸服。(第九。)
心下坚如盘,同枳实煎服。(第十。)
胸胁满闷,无火者,末服。(十一。)
心下有水,同泽泻煎服。(十二。)
四肢肿满,姜引,水煎频服。(十三。)
中风口噤,煎服二钱。(十四。)
产后冷直口噤,同泽泻、生姜煎服。(十五。)
头忽眩晕,食无味,术同曲丸服。(十六。)
中湿骨痛,酒煎服。(十七。)
妇人血虚肌热,同茯苓、白芍、甘草为末,姜枣下。(十八。)
小儿蒸热,瘦不食。方同上。(十九。)
风瘙瘾疹,为末,酒服。(二十。)
面多 ,苦酒渍之,频拭。(二十一。)
自汗不止,末服。(二十二。)
虚汗,同小麦煮干,去麦,末服。(二十三。)
产后但呕,同生姜,酒水温煎服。(二十四。)
桂附去桂加白汤
甘草 生姜 大枣 附子 白术治身体烦痛,大便坚,小便自利者。(诸方第一。)
越婢加术汤
麻黄 甘草 石膏 姜 枣 白术治一身黄肿,小便不利而渴者,里水也。(第二。)
麻黄加术汤
麻黄 杏仁 炙草 桂枝 白术治一身烦痛,或小水不利。(第三。)
理中丸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治霍乱寒多不用水者。(第四。)
白术散
白术 川椒 川芎 牡蛎妊娠养胎。(第五。)
茯苓饮
茯苓 人参 陈皮 白术 枳实 生姜治心胸有痰饮宿水。(第六。)
桂苓甘术汤
桂枝 茯苓 白术 甘草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有目眩。又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第七。)
台参 白术 当归 砂仁 山药 白芍 熟地 甘草 陈皮 大枣水煎。截疟愈后补养之剂。(第八。)
木香丸
木香 青皮 白术 姜黄 豆蔻 阿魏(等分)
醋丸豆大,每二十丸,姜汤下。治单腹胀。(第九。)
白术 台参 云苓 炙 麦冬 归身治子痫晕倒口噤,须臾而苏。(第十。)
苍术第十
米泔浸炒用。
甘,苦,辛,温,无毒。入脾胃二经。燥湿补土,升阳散郁,逐痰水留饮,止呕吐泄泻。
最辟恶气,兼攻饮囊。发汗解表最验,强胃疗痿良效。燥结者无用,以性燥也;汗多者无用,以性走也。
处处山中有之,茅山者良。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其脚下叶有三、五,皆有锯齿。
秋月采者佳,春产者虚软。
胁下饮囊,或作痛或吐水,同麻油捣合丸服。(验方第一。)
乌发驻颜,壮筋明目,除风润肌,同茯苓蜜丸服。(第二。)
内外目障,酒、醋、糯泔、童尿各浸,同芝麻炒,酒丸服。(第三。)
遗精白浊,赤白崩漏,以川椒、故纸、茴香、食盐、楝肉各同炒几分,取净术同当归、茯苓丸服。(第四。)
眼昏涩,同木贼末服。(第五。)
青盲雀眼,为末,掺猪肝内煮熟,先熏后食。(第六。)
补虚明目,同熟地丸服。(第七。)
肠风下血,皂角汁浸,焙末丸服。(第八。)
湿气身痛,熬膏点服。每秋即发。(第九。)
暑月暴泻,同神曲丸服。(第十。)
水泻,水谷不化,腹痛甚,同白芍煎服。(十一。)
不能食、食不化,瘦弱,同神曲丸服。(十二。)
好食生米,丸服。(十三。)
小儿癖疾,为末,掺羊肝内煮服。(十四。)
面黄食少,佐以熟地、炮姜丸服。(十五。)
生精强骨,米泔漂,澄取底,芝麻研烂,同拌晒干,酒下三钱。真仙方也。(十六。)
添补精髓,通利耳目,米泔浸六七日,逐日换水,枣肉丸,服五钱。(十七。)
眼 热痒,有针灸指南正部一部,可频频观手,则一身风气郁结之病,可以悉除,永不再生。
风气之病过多,七窍中一切痔漏,与夫头、目、耳、齿诸甚痛,腰腿、心腹、胁肋诸甚痛,用药有效者风也;不效者气也;有小效者,风去而气犹留也。朱文公解终风诗云:风寒人气足也,凡有血气,畜牲亦有血气,只受风而无气也,以无人气故也。(十八。)
平胃散
苍术 陈皮 浓朴 炙草为散。治腹中满痞膈,或有积饮,食不消化。(诸方第一。)
越鞠汤、丸
苍术 香附 山栀 抚芎 神曲治一切湿痰食火气血诸郁。(第二。)
万灵丹
苍术(八两) 麻黄 羌活 荆芥 防风 细辛 川乌 草乌 川芎 石斛全蝎当归 甘草 天麻 首乌(各一两) 雄黄(六钱)
炼蜜丸弹大,朱砂为衣,酒下或葱汤下。治一切风寒痈疽,筋骨诸病。(第三。)
流精汤
苍术(二钱) 山药(五钱) 茱萸肉(二钱) 车前子(三钱) 云苓(三钱)
内无痛者加蛎粉。(第四。)
万应丸
(即痧药) 苍术(三两,焙) 丁香(六钱,公母俱可) 麝香(三分)
蟾酥(一两) 甘草(三两) 川军(六两,焙) 明天麻(三两) 麻黄(三两) 明雄黄(三两) 辰砂(三两。)
为末丸之,辰砂为衣。治一切痧气,腹内诸痛,呕泻感冒,急惊风等症。慢惊不可服。丸如秫粒大,每服十粒。(第五。)
狗脊十一
去净花,酒浸焙用。萆 为使,恶败酱。熬膏良
苦,平,甘,温,无毒。强腰脚,壮筋骨,除风虚,利关节。病后足肿,煎洗最宜,老辈腰而治膝痛,止失溺而补肾虚。
生常山川谷,二八月采。今太行、淄、温、眉州亦有之。有二种,有黑色如狗脊骨者,有金黄毛如狗形者。与荜茇、萆相似。其苗叶恰似贯众。
贯众十二
味苦,微寒,有毒。主诸血,杀三虫,解热毒,兼愈骨哽,止金疮,亦疗漆疮。
生玄山及冤句少室,多生山阴近水处。茎叶如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根同黑狗脊,故鼻血不止,末服立止。(验方第一。)
诸下血,焙熟,醋丸服。(第二。)
崩血,焙末半两,酒下立止。(第三。)
产后亡血,心腹痛,醋炙香,每米饮下三钱效。(第四。)
积年赤白带,诸药不瘳者,方同上。(第五。)
久咳脓血,同苏木、生姜煎服。(第六。)
痘出不快,同赤芍、升麻、甘草、竹叶煎服。(第七。)
漆疮作痒,为末,香油合敷。(第八。)
秃疮,同白芷、香油合敷。(第九。)
秃疮,烧末,油合敷。(第十。)
鸡鱼骨哽,同砂仁、甘草为末,绵包含咽汁,久随涎出。(十一。)
血痢不止,酒煎服。(十二。)
便毒肿痛,酒服二钱。(十三。)
解轻粉毒,牙缝出血,同黄连煎漱。(十四。)
远志十三
去心,用甘草水浸干。畏真珠、藜芦,得茯苓、冬葵、龙骨良。
苦、辛,微温,无毒。足少阴肾经药也。强志益肾,补精壮阳,除健忘,安魂魄,长肌肉,治奔豚。聪耳明目良剂,通肾安心灵丹。
生泰山及兖州济阴,状似麻黄而青,四月采。苗名小草,古方通用,今医但用远志,罕用小一切痈疽,为末,酒煎澄服,以渣敷之。(验方第一。)
吹乳肿痛。同上。(第二。)
脑风头痛不可忍,以末入鼻中。(第三。)
喉痹作痛,以末吹之出涎。(第四。)
心孔昏塞,多忘,丁酉日密自至市中买远志,着巾角中,末服,勿令人知。(第五。)
赤浊,同甘草、茯神、益智酒丸服。(第六。)
氵㸒羊藿十四
羊脂拌炒,得酒良,山药为使。
甘,平,无毒。入手、足阳明、三焦、命门。强健筋骨,除关节拘挛之急,驱逐风寒,疗皮肤麻木之痹。阳痿不起,男宜久服,阴绝不产,女宜常用。
生上郡阳山山谷,今江东、陕西、泰山、汉中、湖湘皆有之。一根数茎,茎粗如线,一茎三桠,一桠三叶,如杏叶甚薄而细,齿有微刺。
皮肤麻木浸酒常服。(验方第一。)
阳痿,腰膝冷。同上。(第二。)
病后青盲,日近者,同豆豉服。(第三。)
痘疮入目,同灵仙末服。(第四。)
牙虚痛,粗末煎漱大效。(第五。)
三焦咳,腹满不食,气不顺,同覆盆、五味丸服。(第六。)
巴戟天十五
去心,酒浸焙用。盆子为使,恶雷丸、丹参。
辛,甘,微温,无毒。入足少阴肾。诸风悉疗,五劳并补。强筋骨而起阳痿,除疝气而止精生蜀川及下邳山谷。二八月采。今建平、宜都、江淮、河东亦有之,但不及蜀川者佳。
今方家多以紫色者为佳。蜀人云:并无紫色者,采时或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殊失气味,尤宜辨之。又有一种山 根,正似巴戟而色白。土人采得,以醋煮之,乃以杂巴戟,莫能辨也。
但击破视之,中紫而鲜洁者伪也;中虽紫又有微白,糁有粉色,而理少暗者真也。
肉苁蓉十六
酒洗去咸蒸晒用。草苁蓉功同而劣。
甘,酸,咸,微温。足少阴药也。强益精髓,润滋脏腑。男子痿阴,妇女绝阴,腰膝冷痛皆疗,崩带遗精悉医。最滑大肠。便结者宜之。
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门。春月采。一云乃野马精所生,或曰自有种类尔。今人多以金莲根用盐盆制而伪之,又以草苁蓉充之,用者详之。近时以嫩松梢盐润伪之,恰相似。盖肉苁蓉乃罕得之物也。
劳伤精败,面黑,为末,同羊肉,下五味煮食。(验方第一。)
老人虚人便秘,有汗,同麻仁丸服。(第二。)
中消易饥,同山茱萸、五味丸服。(第三。)
锁阳十七
酒洗用。功同肉苁蓉,而功力过之。
甘,温,无毒。润燥养筋,治痿弱,益精气。与苁蓉同功。大便滑者忌之。
出肃州。乃野马与蛟龙遗精所生,发起如笋,上丰下俭,鳞甲栉比,筋脉联系,绝类男阳。
里之氵㸒妇,就而合之,一得阴气,勃然怒长。又曰此自有种类。
元参十八
蒸熟晒干用。忌铜器,恶黄 、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
苦、咸,微寒。入足少阴肾。壮水泻火,益精明目,通利溲便,清润咽喉。同丹皮治温热,佐升麻除阳斑。懊 不遗,烦渴悉效。瘰 结核之毒,痈疽鼠 之 。大便滑者忌之。
生河间及兖州山谷,今近道处处有之。苗叶似芝麻对生,七月开花,八月结子黑色。花有紫白二种,根色黑而气腥。
鼻中疮,为末敷之,或水浸塞之。(验方第一。)
三焦积热,同大黄、黄连丸服。(第二。)
急喉痹,同大力子末服。(第三。)
发斑咽痛,同升麻、甘草煎服。(第四。)
赤脉贯睛,为末,以米泔煮猪肝蘸食。(第五。)
年久瘰 ,元参、蛎粉、贝母等分,蜜丸每三钱。(第六。)
神祟忽睛,痛莫忍,元参、知母、黄芩、炒栀、大黄、桔梗、元明粉。热甚加生地、归尾,汤散均可。(第七。)
鼠 ,酒渍常服。(第八。)
小肠疝气,丸服,酒下出汗效。(此方不妥。第九。)
烧香治劳,元参一斤,甘松六两,为末,炼蜜一斤和匀,入瓶中封闭,地中埋窨十日取出,更用炭末六两,炼蜜六两,同合入瓶,更窨五日取出。烧之,常令闻香,病自愈已。又甘松六两,元参一斤,每日焚之。(第十。)
肺痈,咳唾脓血,胸内痛,脉数实,元参、川贝、桔梗、甘草、葶苈、薏米、净花,服后更吐,继加白芨、阿胶、蒲黄。(十一。)
温热症,表俱饮水,元参、麦冬、丹皮、黄芩、酒芍、甘草。(十二。)
地榆十九
得发良,恶麦冬。
苦、酸,微寒。性涩而沉,下焦药也。疗一切失血,兼除血中之热。虚寒泻痢者忌。
处处有之。宿根三月生苗,初生布地,独茎直上,对分出叶。叶似榆叶而稍狭,细长似锯齿。七月开花紫黑色。根外黑里红似柳根。
吐血,醋煮三两服。(验方第一。)
漏下赤白。同上。(第二。)
赤白痢下,水煮半斤,去渣,再熬如饧,分服之效。血痢,加当归二两,壮人即愈。(第三。)
下血腹痛,同炙草、砂仁煎服。(第四。)
小儿疳痢,水煎如饴服。(第五。)
虎犬咬,内服外敷,忌酒。(第六。)
蛇伤,外敷内服。(第七。)
代指肿痛,煮汁渍之,半日愈。(第八。)
小儿湿疮,水煎洗。(第九。)
小儿面疮、赤肿,煎洗。(第十。)
煮石法:七月七日取地榆阴干,百日烧灰。复取生者,与灰合捣万下。灰三分,生末一分,合之。
若石一、二斗,水浸没过三寸,以药入水搅之,煮至石烂,可食乃已。(十一。)
丹参二十
畏咸水,反藜芦。
微苦,气平而降。入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络。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调经脉,除烦热。止肠鸣腹痛,理崩带症瘕。功同四物,为女科要药。
生桐柏及泰山。五月采。今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根皮丹而肉紫。
经调一切,一味丹参散,每酒下三钱。(验方第一。)
寒疝腹痛欲死,为末,酒下二钱。少腹有积。(第二。)
小儿惊痫发热,同雷丸、猪脂煎,摩身上。(第三。)
乳痈,同白芷、白芍,醋淹一宿,猪脂煎成膏,去渣敷之。(第四。)
紫参二十一
畏辛夷,火炙紫黑用。
味苦,微寒,无毒。入足厥阴,手太阴、阳明大肠。开心腹积聚,散腹胁坚胀。止唾衄,消痈肿,调血痢,破血瘀,通经脉,治金疮。利大小便,治赤白痢。消胸中之痞结,止肺家之疼痛。
生河西及兖州山谷,今所在有之。茎青而细,五月开白花似葱花,亦有红紫而似水荭者。
根淡紫黑色,肉带红白,状如小紫草。近时多以此伪蚤休,不可不知。
吐血不已,同甘草、阿胶为末,糯米汤下。(验方第一。)
面上酒刺,同人参、丹参、沙参、苦参、胡桃仁丸服。(第二。)
紫参汤
紫参 甘草水煎。治下痢腹痛。(诸方第一。)
紫草二十二
蜡水拌蒸,去须用。
甘、苦、咸,寒,无毒。足厥阴药也。凉血活血,发痘提疹,利小便,通大肠。治恶疮癣,除心腹邪气。大便滑者忌之。
生砀山及楚地。春社前后采之。今所在皆有。人家种之,三月逐垄下子,九月子熟时刈草,春社采根。苗似兰香,茎赤节青,染烛及染紫者多用之。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发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小儿头上疖毒,同当归、黄蜡、香油熬膏敷。(验方第一。)
痘不出,赤色,便秘,用二两热汤渍之,泡封勿泄,温时取服。(第二。)
痘赤便秘,同陈皮、葱白服。(第三。)
痘疔,为末三钱,雄黄末一钱,胭脂取汁合,银针挑破点之。(第四。)
痈疽便毒,同栝蒌煎服。(第五。)
小儿白秃,煎汁敷之。(第六。)
小便猝淋,水煎末服。(第七。)
产后淋沥,便秘,方同上。(第八。)
白头翁二十三
得酒良。
甘,苦,辛,温,有小毒。治温疟,疗金疮,止鼻衄,除腹痛。散症瘕积聚,消瘿瘤瘰。
毒痢血痢要药,偏坠秃疮灵丹。热毒下痢,紫血黑血者最宜。
处处有之。春初作丛生。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近根有白茸,根紫色,深如蔓荆。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自摇,与赤箭、独活同也。
阴 偏肿,用根捣敷,当作疮,二十日愈。(验方第一。)
外痔肿痛,以根捣敷。(第二。)
小儿秃疮,以根捣敷,一宿作疮,半月愈。(第三。)
白头翁汤
白翁 黄连 黄柏 秦皮治热痢下重。(诸方第一。)
又治产后痢。虚极者加甘草阿胶。(第二。)
白芨二十四
紫石英为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反乌头。
苦,辛,微寒,性涩。止肺血,填肺损。治跌打折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
除头面 ,使皮黑反白, 手足皴裂,令涩肌变滑。去腐逐瘀甚速,生肌止痛良效。肺痈脓血未尽者勿用。
处处有之。茎叶如生姜、藜芦,但一科只抽一茎。开花长寸许,红紫色。
鼻血不止,为末津合,敷山根上,仍水服一钱立止。(验方第一。)
心气痛,同榴皮蜜丸豆大,醋汤下三丸。(第二。)
重舌鹅口,乳汁调末敷足心。(第三。)
疔肿,为末,水澄摊 。(第四。)
打跌骨折,酒调末服。(第五。)
刀斧伤,同 膏为末掺之。(第六。)
手足皴裂,水合末塞之。勿犯水。(第七。)
汤火伤,香油合敷。(第八。)
三七二十五
甘,苦,微温,无毒。散血止痛,去瘀消肿。治一切吐血衄血,血痢血崩。为金疮杖疮要药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根黄黑色,团结者,略似白芨。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
以末掺猪血中,血化为水者真也。近传一种草,苗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浓,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小花如金丝可爱。根大如牛蒡,与南中来者不类,治金疮与一切血症甚效,云是三七,未知何物。
吐衄,米汤下。(验方第一。)
血痢,为末,米泔下。(第二。)
大便血,为末,白酒下。(第三。)
血崩。同上。(第四。)
赤眼,磨汁涂眼四围。(第五。)
产后血多,为末,米汤下。(第六。)
无名痈肿,醋磨敷即散,已溃者干掺。(第七。)
虎蛇伤,为末,米饮下三钱,仍嚼敷之。(第八。)
黄连二十六
去净毛,浆水浸焙用。生用入心,醋炙入肝胆,酒炙上行。黄芩、龙骨、理石为使,
恶菊花、元参、鲜皮、芫花、僵蚕,畏冬花、牛膝,胜乌头,解巴豆毒。忌猪肉,恶冷
水。
大苦,大寒,无毒。手少阴心经药也。清心退热,泻火除烦,镇肝凉血,解渴止汗。浓肠胃而止泻痢,开伏梁而泻痞满,解痈疽疮疥之毒,退目痛及 伤之火。虚寒者勿用。舌苔红者急用之。产后忌之。
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八月采。苏颂《图经》曰:今江、湖、荆、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九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胜,施、黔者次之,东阳、歙州、处州者又次之。苗高尺许,叶似甘菊,四月开黄花,六月结实似芹子色黄。其苗经冬不凋。汉末本草,惟取蜀郡黄肥而坚者为胜,唐时以澧州者为胜,今则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若此。
小儿口疮,同干姜为末掺之。(验方第一。)
消渴尿多,蜜丸服。又同花粉丸服。又入猪肚白氵㸒,脉数有热,同茯苓丸服。(第三。)
赤痢已久,为末,鸡子(第四。)
热毒血痢,水煎一两,露一宿,空腹服。(第五。)
热毒赤痢,同当归焙末,入元香少许,米汤下二钱。(第六。)
赤白痢久,并无寒热,同乌梅烧末,米汤下。(第七。)
赤白暴痢,如鹅鸭肝,痛甚,同黄芩各一两煎热服。(第八。)
一切诸痢,不问冷热赤白,谷滞休息。黄连两半,龙骨一两,真附子八钱,干姜一两,先以水两盅入铜器中,火沸取下着土上,沸止又入水两盅,如此九次;纳诸药入水内,再煎沸,辄取下,沸止又上火,如此九次,可得二三盅,顿服即止。(第九。)
下痢腹痛,赤白下重,酒煎两服。(第十。)
小儿久痢赤白有火,水煎,蜜合服五次。(十一。)
脏毒下血,净连半斤,入猪大肠内,砂釜煮烂,取连焙末,捣肠合丸,米汤下。(十二。)
赤白痢,日夜无度,同吴茱萸各二两,同炒香,各为末,以米饭合丸豆大,每服三十丸。
赤痢甘草汤下黄连丸,白痢生姜汤下吴茱萸丸,各十五丸。赤白痢并服,米汤下,甚效。(十三。)
肠风。同上。(十四。)
脾积食泻,捣蒜合丸豆大,白汤下五十丸。(十五。)
痢痔肠脱,为末,冷水合敷之。(十六。)
鸡冠痔疾,为末敷之。(十七。)
痔病秘结,同枳壳丸服。(十八。)
暴赤目痛,同干姜、杏仁为末,绵包浸汤,闭目乘热洗之。(十九。)
小儿赤目,水合敷足心。(二十。)
烂弦风眼,黄连十文,槐花、轻粉少许,为末,男儿乳合之,饭上蒸过,帛包之,熨目三四次。(二十一。)
目猝痒痛,乳汁浸点,诸目悉治。(二十二。)
泪出不止,水浸浓汁渍拭之。(二十三。)
口舌生疮,酒煎时含。(二十四。)
小儿鼻 ,鼻下两道赤色,有疳,以米泔洗之,黄连末敷之。(二十五。)
小儿月蚀生耳后,为末敷之。(二十六。)
小儿食土,取好黄土煎黄连渍之,晒干与食。(二十七。)
腹中儿哭,煎浓汁呷之。妇科胎哭是也。(二十八。)
子烦、口干不卧,为末,粥下一钱。(二十九。)
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同槟榔末、鸡子清合敷。(三十。)
中巴豆毒利不止,同干姜末水下。(三十一。)
心火实热,水煎服。(三十二。)
心猝热痛,水煎服。(三十三。)
阳毒狂奔,同石膏末,甘草水下。(三十四。)
骨节积热黄瘦,童尿浸,水煎服。(三十五。)
小儿疳热流注,通身疮蚀,或潮热,肚胀作渴,以黄连五两入猪肚中,铺糯米上蒸烂,捣千杵丸服。(三十六。)
呕烦心热,黄连五分,干姜三分。(三十七。)
中热邪毒,同巴豆吐之。(三十八。)
香连丸
黄连 木香蜜丸豆大,每白汤下三十。治赤白诸痢,里急腹痛。(诸方第一。)
赴筵散
黄连 干姜为末掺之。治口疮。(第二。)
黄连汤
黄连 桂枝 炙草 人参 半夏 姜 枣治腹痛欲呕,心热甚者。(第三。)
黄连阿胶汤
黄连 阿胶 黄芩 白芍 鸡子黄治心烦不眠。(第四。)
黄连粉
黄连为末。
水合敷。治浸氵㸒疮。(第五。)
下痢赤白,黄苔,便赤,脉数。黄连(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苦参(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第六)
胡连二十七
苦,寒,无毒。补肝胆,浓肠胃,除骨蒸,退心热。三消五痔悉疗,泻痢温疟亦治。
平小儿出波斯国,苗若夏枯草。今南海及秦陇亦有之。初生似芦,干则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不拘时采,折之尘出如烟者真也。
小儿潮热,往来盗汗,同柴胡蜜丸服。(验方第一。)
小儿腹胀,疳热发焦,同灵脂末,猪胆丸服。(第二。)
五心烦热,米汤下末。(第三。)
小儿疳疾泻,同干姜末,甘草汤下。(第四。)
小儿自汗盗汗,潮热往来,同柴胡蜜丸服。(第五。)
小儿黄胆,同黄连各一两,将黄瓜去瓤,入药在内,面包煨熟,去面,捣丸绿豆大,白汤下。(第六。)
小儿目赤,茶合敷足心。(第七。)
吐衄血,同生地猪胆合丸,茅根汤下。(第八。)
血痢不已,同乌梅、灶心土末服。(第九。)
热痢腹痛,丸服。(第十。)
痈毒已溃未溃,同穿山甲、茶合敷之。(十一。)
伤寒劳复身热,二便如血,同蜜炙山栀,猪胆丸服。(十二。)
黄芩二十八
得酒上行,得胆汁入肝胆,得柴胡退寒热,得白芍治痢,得桑皮泻肺火,得白术安
胎。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藜芦。
苦,寒,无毒。除一切热,解诸般淋。血痢腹痛,火嗽喉腥。泻中焦实火,退脾家湿热,清火安胎,逐水解渴,利胸气,消膈痰,疗黄胆,治血闭。兼清肌表郁热,最除往来寒热,平痈疽疮疡,退目赤肿痛。腹痛因寒者忌之。脉迟者忌之。
生建平、兖州川谷,今出宜州、 州、泾州者佳。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类紫草。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中枯而飘者名枯芩,即今所谓片芩也,泻肺利气,除风热,清肌表宜之。细实而坚者名子芩,即今所谓条芩也,泻大肠火,养阴退阳,补膀胱寒水,滋其化源宜之。
身如火燎,燥渴昼盛,水煎两服。(验方第一。)
老小火丹,为末水合敷之。(第二。)
灸疮出血:一人灸疮,血出不止,肢冷欲绝,酒服黄芩末二钱立愈。(第三。)
产后渴,同麦冬煎服。(第四。)
常服安胎,同白术丸服。(第五。)
崩血,为末,每一钱,霹雳酒下。称锤烧赤,淬酒是也。(第六。)
老妇止经,米醋浸,焙干再浸,如此七次,醋丸服。(第七。)
血淋热痛,水煎一两分服。(第八。)
吐衄下血,水煎三两分服。(第九。)
妇人漏血,同上。(第十。)
吐衄血,末服三钱。(十一。)
眉眶痛,同白芷为末,茶下。(十二。)
少阳头痛,亦治太阳,为末,酒下一钱。(十三。)
小儿惊啼,同参末服。(十四。)
肺中有火,丸服。(十五。)
黄芩汤
黄芩 白芍 甘草 大枣(各三钱)
治太少合病,自下痢,热痢臭粘者。此症身热脉数,夏秋间受则脓血交迫,成暑热痢也。
(诸方第一。)
秦艽二十九
去净毛汤泡晒干用。菖蒲为使,畏牛乳。
苦,辛,无毒。入手足阳明,肝胆诸经。攻风逐水,通利二便。止肢节之疼痛,疗身体之挛急。手足不遂,齿牙莫开。牙痛口疮之症,肠风泻血之 。治黄胆而解酒毒,去头风而治骨蒸。养血荣筋,最益肝胆之气,驱寒御湿,不留麻木之邪。大便滑者禁用。
生飞鸟山谷。二八月采。今出泾州、 州、岐州者良,又河陕州郡多有之。叶婆娑,连茎梗俱青色。六月开紫花,似葛花,当月结子。根长大黄白者佳。中多衔土,用宜破去。左文者良。
急劳烦热,身体酸痛,同柴胡、甘草为末,每白汤下三钱。(验方第一。)
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同炙草煎服。(第二。)
黄胆,心烦口干,小便赤,牛乳煎三两服。(第三。)
暴泻引饮,同炙草煎服。(第四。)
小便难,水煎一两服。(第五。)
疮口不合,为末掺之。(第六。)
发背初起,牛乳煎服。快利三次为度。(第七。)
柴胡三十
去须及头。忌犯火,半夏为使,恶皂角,畏紫菀、藜芦。
苦,平,微寒,性升。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火邪,退肝家之烦热,开胸胁之硬满,止头目眩昏。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口苦咽干最灵,目赤耳聋良效。血室郁热,男妇皆验,心胃痞痛,左右莫违。驱逐诸疟之寒热,消散众邪之结聚。舌苔白者宜之,产后忌之。
生弘农川谷及兖州,今关陕、江湖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银州即今延安府。所产柴胡长尺余而白且软。北地所产,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如蒿根强硬,不堪用。其苗有如韭菜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近有一种,根似桔梗、沙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银柴胡,并无气味,不可不知。
虚劳发热,同人参煎服。(验方第一。)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草 生姜 大枣治少阳伤寒,往来寒热,胸胁满痛,心烦喜呕。又治腹中急痛,偏左右者。又治妇人中风,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诸方第一。)
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白芍 枳实 大黄 姜 枣治少阳伤寒,寒热,心中痞结,脉沉,或呕吐下利。(第二。)
清肝汤
托一切两鬓、两胁、两腋诸痈疽,耳衄、耳疳及两耳后锐夭诸痈疽。(第三。)
柴胡 黄芩 半夏 台参 桂枝 甘草 白芍 姜 枣治疟疾初作,表症犹在者。(第四。)
呕而发热,小柴胡汤。(第五。)
前胡三十一
去净皮髭,竹沥浸晒干。半夏为使,畏皂角,恶藜芦。
辛,苦,甘,寒,无毒,性降。手足太阴、阳明药也。下气开结,清肺化痰。平喘嗽呕逆之症,疗痞满霍乱之 。除内外痰热,消诸般气滞,兼安妇人生胎,亦治小儿诸疳。无外感症者忌用。
今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及相州、孟州皆有之,吴兴者胜。时珍曰:前胡有数种,惟以色似斜蒿,叶如野菊而细瘦,嫩时可食,秋月开白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气者为真。生北地者良。
小儿夜啼,蜜丸服。(验方第一。)
防风三十二
得葱白行周身,得 本、泽泻疗风,得当归、白芍、阳起石、禹粮疗妇人子脏风。
畏萆 ,杀附子毒,恶藜芦、白蔹、干姜、芫花。
甘,辛,微温,无毒,性升。手足太阳药也,又行足阳明、太阴经。疗诸般风,治一切劳。
除骨蒸之疼痛,解肌体之挛急。青盲赤目,头痛胁痛。除盗汗而驱烦满,止冷泪而起瘫痪。
为治风去湿之要药,乃脊痛项强之灵丹。
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二月、十月采。今出齐州龙山、兖州、淄州、青州、汴东、浙淮皆有之。茎叶俱青绿,似青蒿而短。五月开细白花,似莳萝花。有数种,以根黄而润者为佳,白者不堪用。
自汗不已,为末,浮麦汤下。(验方第一。)
盗汗,同川芎、人参末服。(第二。)
老人大便秘涩,同枳实、甘草末服。(第三。)
偏正头风,同白芷蜜丸弹大服。(第四。)
破伤中风,牙关急,同南星末服。(第五。)
小儿解颅,同白芷、柏仁为末,乳合敷之。(第六。)
崩中,酒合服之。(第七。)
解乌头、附子、天雄、芫花毒,水煎服。(第八。)
解诸药毒,或已死,为末冷水服。(第九。)
风犬咬伤,同南星末敷之,永不再发。(第十。)
兼敷金疮、打伤如破伤,兼可内服,酒下一钱。(十一。)
独活三十三
焙用。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名独摇草。
苦、辛,微温,无毒,性升。入足少阴经。佐细辛疗头晕目眩,君地黄治风热齿痛。痉痫湿痹皆医,奔豚疝瘕悉疗。搜诸风兼肾家伏风,去诸湿并治足间湿痹。
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中国或蜀汉出者为独活,西羌出者为羌活。春生苗叶如青麻,六月开花作丛,或黄或紫。今人以根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黄色而作块者为独活。近时江淮山中出一种土当归,白肉黑皮、气亦芬香,人以之充独活,不可不知。古方惟用独活,盖一物二种,正如川芎、抚芎,苍术、白术之义,后人以为二物则非矣。
中风口噤,身冷,酒煎四两分服。(验方第一。)
历节风痛,同羌活、松节酒煎服。(第二。)
风牙肿痛,酒煎漱之。(第三。)
中风不语,独活一两酒煎,黑豆一两炒有声,以药酒热投,盖之良久,久服不瘥更服。
(第四。)
羌活三十四
味苦,辛,温,无毒,性升。入足太阳、少阴、厥阴经。搜风解表,胜湿去痹。头旋目赤要剂,脊痛项强良药。手足不遂,口目不正。失音不语之风,奔豚痫痉之 。散肌表诸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血虚头痛,二活并忌。
四时传染,肿赤痛泪。防风 连翘 牛蒡子 赤芍 大黄 羌活 炒栀 薄荷 归尾 川芎甘草 水煎。
产后腹痛,产后诸药不效,酒煎二两服。(验方第一。)
产肠脱出。同上。(第二。)
妊娠浮肿,与莱菔子同炒,去莱菔,末服酒下。(第三。)
风水浮肿。同上。(第四。)
喉闭口噤,同牛蒡子水煎,入白矾少许服。(第五。)
目睛垂出至鼻名肝胀,急煎服之。(第六。)
时时大便血痛。同上。(第七。)
太阳头痛,同防风末吹入鼻。(第八。)
春夏秋感冒,头痛发热,身痛,脉浮缓有汗。羌活、白术、川芎、白芷、黄 少许,细辛少许,当归、防
九味羌活汤
羌活 防风 苍术 川芎 细辛 白芷 当归 黄芩 甘草 姜葱治春夏秋感冒,头痛发热,脊强无汗,脉浮紧。(诸方第一。)
时眼暴发赤痛:羌活 苍术 防风 川连 川芎 白芷(各八分) 甘草(三分) 细辛(五分)
姜引,外以白矾、绿矾熏之,闭目以手洗之。(第二。)
时睛昏蒙:草决明 防风 菊花 荆子 荆芥 羌活 归尾 川芎 白芷 薄荷 生地黄姜五七服为度。(第三。)
升麻三十五
去须及头芦用。
甘,苦,辛,平,微寒,手足阳明、太阴药也。表散风邪,升发火郁。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肿毒而排脓血。解斑疹疮痘之毒,升脱泻崩带之陷。兼辟瘟疫瘴气,最解蛊精药毒。阴虚火动者忌之。
蜀汉、陕西、淮南皆有之,以蜀川出者为胜。叶似麻叶而青,四五月开花,似粟穗,白色。
六七月开实,黑色。根如蒿根,紫黑色,多须。二八月采。
天行斑毒:晋元帝时,此症自西流起,名虏疮,身面发斑,须臾周匝,状如火 ,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治数日必死,瘥后斑点弥岁方减,此恶毒之气所致也。蜜煎升麻,时时食之,并用水煎升麻绵拭洗之。(验方第一。)
肿毒猝起,醋磨敷之。(第二。)
喉痹作痛,含咽汁。(第三。)
胃火牙痛,煎漱咽之。(第四。)
口舌疮,一两,黄连三分,末,绵包含咽。(第五。)
热痱瘙痒,内服外洗。(第六。)
小儿尿血,水煎服。(第七。)
恶露不尽,或经月或半年,酒煎三两服。当吐下恶物极良。(第八。)
解莨菪毒,水煎多服。(第九。)
射工溪毒,同射干煎服。(第十。)
升麻鳖甲汤
升麻 鳖甲 甘草 当归 雄黄 蜀椒水煎服。治面赤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阳毒也。(诸方第一。)
又升麻、鳖甲、甘草、当归,治面青身痛如被杖,咽痛,阴毒也。(第二。)
苦参三十六
糯米泔浸,蒸晒用。元参为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野槐根也。
苦,寒,无毒,性沉。足厥阴、太阳、少阴药也。补阴益精,明目止泪。治湿热血痢,住肠风血泻。兼疗大风疥癞,最除痈肿阴蚀。溺赤疸黄之疾,积聚症瘕之 。清乙木而杀虫,利壬水而泄热。肝肾虚无热者勿用。近道处处有之。叶与槐相似。
赤白带同蛎粉各两,猪肚煮烂,捣丸豆大,每酒下百丸。(验方第一。)
汤火伤,香油合末敷之。(第二。)
瘰 结核,四两末,牛膝汤丸豆大,每三十丸。(第三。)
下部漏疮,水煎日日洗之。(第四。)
热病狂奔,蜜丸服,薄荷汤下,水煎亦可。(第五。)
伤寒结胸,天行疾,胸满壮热,醋煎一两服,取吐且取汗。(第六。)
谷疸食劳,头旋心怫郁不安,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用二两,胆草一合,牛胆丸服十丸。(第七。)
小儿身热,煎洗之。(第八。)
热毒足肿,作痛欲脱,酒煎渍之。(第九。)
梦遗食减,苦参三两,白术五两,蛎粉四两,猪肚一个,沙釜煮烂,捣丸服。(第十。)
中恶心痛,苦酒煎服。(十一。)
饮食中毒,上方吐之。(十二。)
血痢不止,炒焦丸服。(十三。)
脱肛,同五倍子、陈壁土煎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十四。)
齿缝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揩之。(十五。)
鼻疮脓臭,有虫也。苦参、枯矾、生地煎汁滴之。(十六。)
遍身生疮,肺热也。米汤丸服。(十七。)
遍身风疹痒痛,为末一两,皂角二两,取汁熬膏丸服。(十八。)
热毒风疮疥癣,一斤,枳壳六两,丸服酒下。(二十。)
疥癞痛痒,黄水及大风手足烂,苦参二斤,芥穗一斤,丸服。(二十一。)
鼠 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之去渣,入黍米酿熟饮之。(二十二。)
白鲜皮三十七
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
苦,寒,微咸,无毒,性燥。足太阴、阳明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除一切风痹,治诸般黄胆。女子阴肿,小儿惊痫,两足肌死,四肢筋弱。头痛目痛之时疾,风疮疥癞之旧 。
鼠已破,出脓血,煎服,当吐若鼠子也。(验方第一。)
产后中风,人虚不可服他药,一味白鲜皮,新水煎服。(第二。)
生上谷及兖州等处。二月采。今河中、江宁、滁州、润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良。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开花淡紫色。根似小蔓荆,皮黄白而心实。
元胡三十八
炒用。本名玄胡索,宋时避真宗讳,改玄为延。今后避庙讳,改玄为元也。
辛,温,甘,苦,无毒,性浮。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兼疗气痛,最治血凝,腹中块结,脐疝痛。调妇人月经,经瘀经滞,除产后血积、血运、血冲。驱风治气,兼止腰膝之猝痛。活血止痛,兼利便溺之猝闭。操行血利气之权,兼通经坠胎之能。血热气虚者勿用。
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寒露后栽之,立春后生苗,叶如竹叶,起。
心痛欲死,每酒下三钱末。(验方第一。)
下痢腹痛,垂危,诸方不止,米饮下三钱末。(第二。)
偏身痛莫忍,同当归、桂心末,每酒下三钱。妇科宜之。(第三。)
鼻衄不止,为末,绵包塞耳,左右右左。(第四。)
尿血,末服。(第五。)
小便不通,同苦楝子末,白汤入香油少许下。(第六。)
膜外气痛及气块,为末,熟猪胰蘸食之。(第七。)
热厥心痛,时发止,同金铃子末酒下。(第八。)
经不调,腹刺痛,同当归、陈皮酒丸服。(第九。)
产后诸病,恶露未尽。一切,为末酒下。(第十。)
小儿盘肠气痛,同小茴末下。(十一。)
疝气危急,同全蝎末下。少腹积痛。(十二。)
冷气腰痛。同上第三。(十三。)
坠车落马,筋骨痛,为末豆淋酒下。(十四。)
贝母三十九
去心拌糯米炒用。白微为使,畏秦艽、莽草,反乌头。
苦、辛,微寒,无毒。散结泻热,润肺清心。治痰嗽热嗽,止吐血咯血。乳闭产难最良,喉痹目眩亦效。散心下郁满之气,疗腹中结实之 ,平瘿瘤而敛疮口,除淋沥而点目赤。为消痰止嗽之神剂,乃清热除痰之良药。虚嗽无火者勿用。
生晋地。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良,江南诸州亦有之。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以川产者为良。贝母中有独颗团不作两片无皱者,号丹龙精,不可入药。
妊娠尿难,饮食如故,同苦参、当归蜜丸服。(验方第一。)
乳不下,同知母、蛎粉末,猪蹄汤下。(第二。)
目生 肉,同丁香末乳点之。(第三。)
吐血不已,炮研浆水下。(第四。)
小儿鹅口,为末,蜜水煎抹之。(第五。)
吹奶作痛,为末吹鼻大效。(第六。)
乳痈初起,为末酒下,令人吮之。(第七。)
便毒肿痛,同白芷末煎服,以渣敷之。(第八。)
紫白癜风,同南星为末,姜带汁拭之。(第九。)
蜘蛛咬伤,缚定咬处,酒服贝母末五钱至醉。酒化为水,自疮口出。(第十。)
蛇蝎伤。同上。(十一。)
山慈姑四十
去毛壳。
甘,微辛,有小毒。消痈肿疮 疔毒,兼疗瘰 结核,解诸毒蛊毒蛇毒,亦治狂狗咬伤。
擅剥人面皮之能,操退除面 之权。
处处有之。冬月生叶,如水仙而狭。二月中抽一茎如箭杆,茎端开花,有白、红、黄三色。
黄色者,上有黑点,其花乃众花簇成一朵。三月结子,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状如小蒜,有毛壳包裹。
粉滓面 ,杵粉夜涂旦洗。(验方第一。)
牙根肿痛,煎漱吐之。(第二。)
风痰痫疾,以清茶研如泥,日中时以茶调下,即卧日中,良久吐出,不吐以热茶投之。
(第三。)
紫金锭
净慈姑(二两,焙净) 五倍子(二两,焙) 千金子(去油,一两) 麝香(一钱)
端午七夕,或重阳,或天德月德黄道吉辰,斋戒盛服,焚香拜祷,以糯米浓饮合之,木臼杵千下,一丸一钱。病甚者连服,取利,用温粥补之。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痈疽发背,疔肿杨梅,一切恶疮,风疹赤游,痔疮,并用凉水磨涂,日数次即愈。阴阳二毒伤寒,狂乱瘟疫,喉痹,并用凉水入薄荷汁化下。心气痛并诸气,淡酒下。泄利霍乱绞肠,薄荷汤下。中风中气,口噤目斜,五痫鬼邪鬼胎,筋挛骨痛,并酒下。自缢水溺,鬼迷,心头温者,冷水磨灌之。传尸痨瘵,凉水化下,取下恶物虫积为妙。久近疟疾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下。经闭红花汤下。小儿五疳五痢,薄荷汤下。风虫牙痛,酒磨涂之。打扑损伤,松节煎酒下。汤火伤,毒蛇恶犬伤,并冷水磨涂,仍服之。
茅根四十一
甘,寒,无毒。止吐衄诸血,除淋沥客热。黄胆水肿皆疗,哕呕喘急悉医。利小便而止消渴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夏生白花至秋而枯。其根洁白,六月采之。诗云:露彼菅茅竹木入肉,烧末,猪油合涂。肿者亦效。(验方第一。)
鼻衄,为末,米泔下。(第二。)
吐血不已,水煎服。(第三。)
劳伤溺血,同干姜蜜水煎。(第四。)
小便出血,水煎服。(第五。)
小便热淋,水煎常服。(第六。)
解中酒毒,水煎服。(第七。)
诸般黄胆,同猪肉一斤,作羹食。(第八。)
虚后水肿,小便不利,同赤小豆水煎干,去茅根食豆,小便利则愈也。(第九。)
入山辟谷,取净茅石上晒干,为末,水下,终日不饥。(第十。)
温病热哕,胸满气逆,同葛根煎服。(十一。)
食入即吐,同芦根煎服。(十二。)
肺热气喘,水煎服。(十三。)
疮毒畏针,用茅针酒煎服,一针一孔。即初生苗也。(十四。)
龙胆草四十二
甘草汤浸晒干用。贯众、小豆为使,恶地黄、防葵。空腹服之令人溺。
大苦,寒,无毒,性沉。足厥阴、少阳药也。退二木之火燥,除二水之湿热,解天行之热黄,疗时气之温热。骨间寒热之郁,肝家惊痫之邪,赤睛赤肉之突,热痢热狂之火。消痈疡而治疮疥,兼治香港脚肿痛,止咽痛而除盗汗,且除胃中烦热。过服损胃。
生齐朐山谷及兖州。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今出近道,以吴兴者为胜。抽根十余条,类牛膝而短。四月生叶如嫩蒜,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青碧色。冬后结子苗枯。
猝下血,水煎服。(验方第一。)
蛔攻心刺痛,吐水,水煎服。(第二。)
目中漏脓,同当归末服。(第三。)
暑天目涩,合黄连汁点之。(第四。)
咽热痛,水煎服。(第五。)
小儿盗汗,身热,同防风末服。(第六。)
一切盗汗,为末,同胆汁、酒服。(第七。)
谷疸劳疸,一两,苦参三两,牛胆丸服。劳疸加山栀。(第八。)
伤寒发狂,为末,鸡子清蜜水服。(第九。)
细辛四十三
去头子、双叶,水浸干用。恶黄 、野狼毒、山茱萸,忌生菜、狸肉,畏硝石、滑
石,反藜芦。
辛,温,无毒,性升。入足厥阴、少阴。去头风而止嗽,疗齿痛而通气,驱寒湿而荡浊,消水饮而破痰。除癫痫之风疾,解痹痛之风湿,调百节之拘挛,且润大便之燥结。息风目泪淋,兼治睫倒,通 鼻气塞,亦解耳聋。不可过用。
凡使勿用杜衡。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者,细辛也。茎微粗,根曲而黄白色,味亦辛者,杜衡也。根同细辛,色如杜衡,味辛微苦者,鬼督邮也。处处有之,以华阴、高丽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今多以杜衡伪之。细辛叶如葵,赤黑色,非此则杜衡也。
诸般耳聋,为末蜡丸,绵包塞之,戒怒气。(验方第一。)
鼻中息肉,为末常吹。(第二。)
暗风猝倒,为末吹鼻。(第三。)
虚寒呕哕,稍佐丁香,每柿蒂汤下末二钱。(第四。)
小儿客忤不语,同桂心末,少纳口中。(第五。)
小儿口疮,为末,醋合敷脐上。(第六。)
口舌生疮,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掺之,漱涎甚效。(第七。)
口臭, 齿肿痛,煎漱吐之。(第八。)
白薇四十四
酒洗用。恶黄 、大黄、大戟、干姜、大枣、干漆、山茱萸。
苦,咸而寒,无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治惊邪狂惑,疗寒热酸痛。利水泻热,清金除烦。退热淋而通鼻塞,解温疟而止遗溺。泯自汗灼热、多睡之风温,疗身热肢满、昏迷之暴风。
生平原川谷,今处处有之。二八月采,茎叶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根黄白色妇人遗溺,同芍药末酒服。(验方第一。)
血淋热淋。同上。(第二。)
妇人血厥如风,平居无苦疾,忽如死人,目闭口噤,移时方省,亦名郁冒。白薇、当归各一两,人参五钱,甘草二钱,每五钱水煎服。(第三。)
金疮出血,为末帖之。(第四。)
鼻不知香臭,同贝母、冬花、百部末,每米汤下一钱。(第五。)
白前四十五
甘草水浸,去头须焙用。
甘,平,无毒。入手太阴肺。降冲逆而止咳,破壅塞而消痰。肺气壅实有痰者宜之,虚而长生州渚沙碛之上。其叶似柳,二八月采取。根似白薇、牛膝,不可不知。似牛膝粗长坚直易短小柔软能弯者,白薇也。近道俱有,形色颇同,以此别之,不致差误。
久咳唾血,同桔梗、双皮、炙草煎服,忌猪肉。(验方第一。)
久嗽上气,体肿短气,满胀不卧,作水鸡声,同紫菀、半夏、大戟,先渍后煎,忌羊肉。
(第二。)
当归四十六
酒洗用。李杲曰: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甘,苦,辛,温,无毒。足厥阴肝,手少阴心药也。养血滋肝,润燥滑肠。补一切妇女虚损,止诸般脏腑疼痛。温疟癖痢之苦,痿痹症瘕之邪。排脓止痛,养血生肌。诸风诸气诸劳悉医,凡经凡产凡胎皆疗。起细脉之极细,四肢节之逆冷。暖里急而平逆气,温中焦而除寒疝。
生陇西川谷。二八月采取。今蜀川、陕西、江宁、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春生苗,绿叶三瓣。七八月开花似莳萝,浅紫色。根黑黄,以肉浓不枯者为胜。时珍曰:今蜀、陕、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头大尾粗色白坚枯者,为 头归,只宜入发散药尔。
温疟不止,水煎一两服。(验方第一。)
大便不通,同白芷末服。(第二。)
妇人一切,当归四两,地黄二两,蜜丸服。(第三。)
一切失血眩晕,同芎煎服。(第四。)
鼻衄不已,末服。(第五。)
小便出血,酒煎四两服。(第六。)
头痛如破,酒煎二两。(第七。)
目暗,六两,附子一两,蜜丸用。(第八。)
心下刺痛,为末酒下。(第九。)
手臂痛,酒浸三两服。(第十。)
月经上行,先服香墨止之,次用归尾、红花水煎服。(十一。)
室女闭经,归尾、没药、红花酒浸,面北服之,日一。(十二。)
经脉不调,脐下气胀上攻。同干漆蜜丸酒下。(十三。)
坠胎下血,同葱白酒煎下。(十四。)
胎动或死,同川芎数两服,生安死落。(十五。)
催生一切。同上。(十六。)
倒生子死,为末,酒下。(十七。)
产后血胀,腹痛引胁,稍佐炮姜末服。(十八。)
产后自汗,壮热气短,腰脚痛,同黄 、白芍、生姜服。(十九。)
产后中风不省,吐沫,螈 ,同芥穗末酒下。(二十。)
小儿哭成痫,乳汁服末,日数服。(二十一。)
小儿脐湿或肿赤,出水,为末敷之。(二十二。)
汤火伤烂,当归、黄蜡、香油熬膏帖之。(二十三。)
吐血后困倦,同台参服。(二十四。)
黄白色枯舌缩恍惚,同白术,稍佐生地蜜水煎。(二十五。)
闪挫腰痛,当归三钱,杜仲三钱,酒煎出汗。(二十六。)
打头肿如卵,当归、香油熬焦去渣,入乳香、没药,再入黄蜡,成膏敷之。(二十七。)
产后腹痛,为末蜜水煎。(二十八。)
产后经闭,少腹痛,当归、川芎、元胡、红花、姜炭、丹皮、甘草,酒煎尿引。(二十九。)
当归四逆汤
当归 白芍 桂枝(各三钱) 细辛 通草 甘草(各二钱) 大枣治厥逆脉细欲绝。(诸方第一。)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治寒疝腹痛,胁痛里急。(第二。)
当归芍药汤
当归(三) 白芍(斤) 川芎(三) 白术(四) 茯苓(四) 泽泻(半斤)
治妊娠杂病。(第三。)
当归贝母苦参丸
当归 贝母 苦参(等分)
治妊娠尿难,食如故。(第四。)
当归散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芩 白术(等分)
为散。治胎前产后诸病。(第五。)
当归
白芍 枣仁(炒) 茯神 麦冬 辰砂 生地 甘草为丸或汤。治内伤惊悸。有痰火加半夏、枳实、黄连。(第六。)
镇心丸
辰砂(五钱) 琥珀(五钱) 天竺黄(五钱) 胆星(一两) 牛黄(三钱) 雄黄(二钱) 珍珠(二钱) 麝香心经有热者,加炒连(一两,) 当归(一两,) 生地(一两,) 炙草(五钱,) 台参(一两。)
去雄黄、胆星、麝香,蜜丸豆大,金箔为衣,薄荷汤下,每一丸。治一切惊悸。(第七。)
芎四十七
白芷为使,畏黄连。状如雀脑者谓雀脑芎;出关中者呼为西芎;出蜀中者为川芎;
出天台山者为台芎;出江南者为抚芎。
辛,温,无毒。入足厥阴经。去风除湿,补血清头,开郁润燥,止痛散瘀,湿泻血痢之疾,寒痹筋挛之 ,泪淋涕出之症,风攻气郁之邪。调经脉而破经结,疗诸疮而止诸血。平息头痛之妙剂,驱除面风之良药。虚火上炎,呕吐咳逆者勿用。
生武功、斜谷西岭。九月、十月采取。以蜀川者为胜。四五月生叶,如水芹、胡荽、蛇床辈,作丛而茎细。其叶倍香,名蘼芜是也。七八月间开碎白花。时珍曰:蜀地少寒,人多栽莳,深秋茎叶亦不萎也。
一切心痛,酒下末。(验方第一。)
诸般头痛和末煎丸俱可。(第二。)
头风旋晕,佐天麻丸之。(第三。)
验胎是否,为末艾汤下,腹微动者胎也。又醋煎艾叶,腹大动者胎也,不动者非胎。(第四。)
胎损子死,为末酒下立出。(第五。)
血崩不止,酒煎。(第六。)
酒癖胁胀,时呕,腹有声,同三棱末,葱汤下。(第七。)
小儿脑热,好闭目或太阳痛,或目赤肿,同薄荷、芒硝吹鼻。(第八。)
齿败口臭,水煎含之。(第九。)
两乳忽胀疼痛或过小腹名乳悬,当归、川芎各一斤,以半斤煎服,以半斤烧烟,令口鼻吸之,未愈再作,仍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酒芍(一钱) 生地(一钱) 香附(一钱) 丹皮(八分) 柴胡(八分) 黄柏(八分) 知母(八分) 黄芩(八分) 牛膝(八分) 焦术 桃仁 红花治虚人闭经,或兼咳嗽发热。室女去知、柏、膝、桃、红。有虚冷者不用,或加干姜亦可。
(宜用十服,诸方第一。)
见风泪出,不赤不痛: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防风(一钱) 蒺藜(一钱) 川芎(五分)
熟地(二钱) 木贼(一钱)
水煎(第二。)
一切头痛:川芎 乳香 没药 雄黄 白芷 火硝为细末吹鼻。并治牙痛赤眼耳鸣鼻塞,脑泻及蜈蚣所伤。口含凉水,以药吹鼻。(第三。)
蛇床子四十八
服食炒用,作汤浴生用。恶牡丹、贝母、巴豆,伏硫黄。
苦,平,微温,无毒。入脾、肝、肾三经。暖补命门,温养子宫。起丈夫玉jing痿弱,兼洗湿痒,除女子玉门寒冷,并治肿痛。腰膝痛酸,肢节顽痹,扑损瘀血,赤白带漏。洗疥癣痂癞之毒,熏痔漏顽恶之疮。一身尽痒,非此莫浴,小便自遗,用之立收。大益男子之阳事,尤治小儿之痫病。最漱牙痛,亦敛阴汗。
生临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实。近田野墟落甚多。三月生苗,高二三尺,叶青碎,作丛似蒿枝。每枝上花头百余,结同一窠。盖其花实与当归、芎 、水芹、 本、莳萝、胡萝卜等也。在处有之,以扬州、襄州者为良。
阳事不起,同五味、菟丝蜜丸服,酒下。煎浴之尤佳。(验方第一。)
赤白带,同枯矾醋丸弹大,绵包纳阴中,热极再换,甚效。(第二。)
子宫冷。同上。(第三。)
妇人阴痒,稍佐白矾煎洗。(第四。)
产后阴脱,蒸热绢包熨之,稍少佐乌梅煎洗。(第五。)
妇人阴痛。同上。(第六。)
男子阴肿痛,为末,鸡子黄合敷。(第七。)
脱肛,为末敷之,又同甘草服。(第八。)
痔疮肿痛,煎熏洗之。(第九。)
小儿癣,为末,猪油合敷。(第十。)
耳内湿疮,同黄连、轻粉末吹之。(十一。)
风虫牙痛,煎漱。(十二。)
冬月喉痹,药不下,烧烟瓶中熏之,涎自出。(十三。)
本四十九
恶 茹,畏青葙子。
辛,苦,微温,无毒。疗妇人疝瘕,兼疗阴寒痛肿;除太阳风寒,并除巅顶牵痛。诸般恶风,一切风湿。粉刺酒 之疾,痈疽疥癣之毒。君木香除雾露之袭沿,同白芷去头面之垢屑。
头痛内热,阴虚头痛,春夏伤寒,皆忌之。
生崇山山谷。正、二月采根。今西川、河东、兖州、杭州、江南皆有之。叶似白芷,又似芎月结实,根紫色。
小儿疥癣,煎浴之。(验方第一。)
头上垢屑,同白芷末,夜搽旦梳,垢自去也。(第二。)
白芷五十
微焙用。当归为使,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辛,温,无毒。手足阳明,手太阴药也。解三经风热之燥痒,除阳明头目之昏痛,调血崩血闭之大症,住鼻衄鼻渊之细 。痔漏疮痈最宜,瘰 疥癣亦医。目痒泪出,面 瘢生。活血排脓,止痛生肌。疗心腹之血刺,兼疗肠风肠秘,除眉棱之骨痛,并除牙痛目 ,刀斧金疮之伤,砒毒蛇咬之灾。性升散,气芬芳,血热有虚火忌之。
生河东山谷。二八月采。今所在有之,吴地尤多。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
花白微黄。伏后结子,秋后苗枯,以黄泽者为佳。四条一处生者,名丧公藤,勿用。
小便出血,同当归末服。(验方第一。)
肠风下血,末服。(第二。)
痔漏出血。同上,又煎洗。(第三。)
衄不已,为末,以所出血合敷山根。(第四。)
肿毒热痛,为末,醋合敷之。(第五。)
乳痈初起,同贝母末酒下。(第六。)
疔疮初起,同生姜服,发汗。(第七。)
痈疽赤肿,同大黄末服。(第八。)
刀斧伤疮,嚼敷之。(第九。)
解信石毒,井水下末。(第十。)
诸骨哽咽,同半夏末水下,呕出。(十一。)
毒蛇伤:(一人被蛇)伤昏死,一臂如股,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水合白芷末一斤,灌之。觉脐中 然,黄水自口出,腥气逆人,良久而消。一人为蛇伤,一脚溃烂,百药不效。一僧以新水洗净败肉,内芷末,入胆矾、元香少许掺之,恶水涌出,日日如此,一月而平。(十二。)
一切伤寒,不论阴阳轻重,老少男女妊娠,皆可用之。白芷一两,甘草半两,葱、姜、枣,水煎取汗,不汗更服。更可卜人之好恶也。如煎黑色,或误打翻,即难愈;如煎药黄色,无不愈者。忌妇人、鸡犬见之。(十三。)
风寒流涕,同芥穗末茶下。(十四。)
小儿身热,煎水浴之,取汗忌风。(十五。)
头面诸痛,以莱菔汁浸透,晒干为末,白汤下或吹鼻。(十六。)
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更好,天下第一方也。白芷两半,川芎、甘草、乌头各一钱,俱炒,末,细茶、薄荷汤下之。(十七。)
眉棱骨痛,同羌活、香附。(十八。)
风热牙痛,同朱砂蜜丸搽牙。(十九。)
一切目疾,同雄黄蜜丸弹大,朱砂为衣,茶下一丸。还睛丸。(二十。)
口臭,为末,每水下一钱。(二十一。)
盗汗,一两,辰砂五分,每酒下二钱末。(二十二。)
血风反胃,为末,猪血七片,沸汤泡七次,蘸末食之。(二十三。)
香港脚肿痛,同芥子末,姜汁合敷。(二十四。)
白带,四两,锻石淹三宿,去灰为末,每酒下二钱。(二十五。)
难产,末下五钱。(二十六。)
胎前产后,虚损,经不调与横生逆产,同百草霜末,芎归汤下。(二十七。)
大便风秘,蜜水下末。(二十八。)
小便结涩,醋炙末,酒煎,木通、甘草汤下。(二十九。)
冲和膏
紫荆皮(五) 独活(三) 白芷(三) 赤芍(二) 菖蒲(二)
为末,葱水、热酒均可调敷。(诸方第一。)
牙根痛连腮颊肿痛,口难张,骨槽风也。白芷 桔梗 台参 黄 (少用) 藿香 肉桂(少用) 甘草 白术 川芎当归 白芍 麦冬 姜 枣(第二。)
白芍五十一
生用治痢,酒炒辟寒,醋炙入妇科血分。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
藜芦。
酸,寒,苦,平,无毒,性敛涩。入肝、胆、肺、脾诸经。补血泻肝,安脾宁肺,散瘀利水,除烦退热。固腠理而敛汗,和血脉而收气,解腹痛而平肝,除后重而止痢。心痞胁痛之疾,鼻衄目涩之 ,痈肿疝瘕之凝,痔漏疮疥之科。平肺胀之喘逆,伸足挛之拘急。妇科一切悉疗,产后诸症宜忌。按仲景产后诸症,不遗白芍,是产后不忌芍也。脉缓有汗者宜之。
生中岳山谷。二八月采。今处处有之,以淮南者为胜。春生红芽作丛,三枝五叶。夏初开花,有红白紫淡数种。
目珠突出,白芍、杏仁、柴胡、丹皮、首乌、甘草。(验方第一。)
\白芍五十一
赤芍
苦,寒,无毒。泻肝火,散瘀血,疗腹痛,除积结。去肠风痈肿,调血痹疝瘕。利水有力,腹中虚痛,佐炙草服。脉缓者。(验方第一。)
香港脚肿痛,佐炙草末服。(第二。)
消渴,他药不效。同上。(第三。)
五淋,同槟榔末服,宜赤芍。(第四。)
鼻衄,赤芍末服。(第五。)
崩中小腹痛,佐柏叶煎服。(第六。)
经水不止,同香附、艾叶煎服。(第七。)
赤带,赤芍、香附末服。(第八。)
赤白带久,炒末酒下。(第九。)
金疮出血,熬黄为末,酒下,常服,以渣敷之。(第十。)
痘疮胀痛,为末酒下。(十一。)
木舌肿满,赤芍同甘草服。(十二。)
鱼骨哽,细嚼咽之。(十三。)
因气火内热发惊,白芍、陈皮、米壳、甘草水煎。(十四。)
桂枝加芍汤
桂枝原方倍白芍。
治下后腹满时痛,属太阴者。(诸方第一。)
芍药甘草汤
白芍 甘草治伤寒脉浮,有汗心烦,恶寒,小便数,脚挛急。(第二。)
芍药甘草附子汤
治伤寒发汗不解,反恶寒者。(第三。)
桂枝去芍汤
桂枝原方去白芍。
治伤寒下后,胸满脉促者。(第四。)
老人目赤暴痛: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羌活 防风 胆草水酒煎服。(第五。)
丹皮五十二
酒蒸。畏贝母、大黄、菟丝,忌蒜、胡荽,伏砒。
苦,辛,微寒,无毒。手足少阴、厥阴药也。凉血退热,去瘀消症。中风五劳悉医,惊痫螈皆疗。破积血而通经脉,疗痈疮而下胞胎,治扑伤而续筋骨,止吐衄而断淋沥。能退无汗之骨蒸,最泄诸血之火伏。
生巴郡及汉中。二八月采。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以合州、和州、宣州者为胜。取红白色单瓣者入药,白者补,赤者利。
疝偏坠,气胀不能动者,同防风末酒下。(验方第一。)
损伤瘀血,二两,虻虫三七枚,熬过为末,每旦酒下,血化水下。(第二。)
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煎服。(第三。)
木香五十三
生用理气,煨熟实肠。磨汁用。
辛、苦、微温,无毒,性沉。手少阳三焦药也。疗一切气滞,止诸般气逆。九种心痛,积年冷气。调后重之痢泄,除反胃之呕逆。 癖症块之结,癃淋胀痛之 。治霍乱而疗温疟,除毒物而杀鬼物。
青木香生永昌山谷,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舶上来者,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又名五香,烧之能上通九天也。古方治痈疽有五香连翘汤。今所谓青木香,则马兜铃根也。苏颂曰:今惟广州舶上来,他无所出。时珍曰:木香南方诸地皆有,即今胡广木香是也,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良。
一切走注气痛,磨汁酒下。(验方第一。)
中气不省,为末,冬瓜汤下。(第二。)
霍乱转筋腹痛,为末酒煎,木瓜汁下。(第三。)
肠风下血,同黄连为末,入猪大肠内,煮烂去药食肠。(第四。)
小便混浊如精,同没药、当归为末,荆棘心取汁丸服。(第五。)
小儿阴jing肿或痛,同枳壳、炙草服。(第六。)
乳中结核,久久不愈,轻则乳劳,重成乳岩。均宜:木香(五钱。) 生地(一两) 捣合饼帖之,或熨斗间日熨之,(诸方第一。)
甘松香五十四
甘,温,无毒,性芳香。开脾气之郁结,洗香港脚之浮肿。止心腹卒中之痛病,除皮肤黑黯之 。最治风疳,兼疗齿。
生川西松州。广志云:甘松出姑臧、凉州诸山,细叶,引蔓丛生。今黔、蜀及辽州亦有之。
八月采之,作汤浴令人身香。
肾虚牙痛,同硫黄末泡汤漱之。(验方第一。)
风疳虫牙蚀肉至尽,同轻粉,倍芦荟,猪肾一对,炙末煎漱。(第二。)
山柰五十五
辛,温,无毒。暖中焦而辟恶,止霍乱而除寒,治心腹之冷痛,止风虫之牙痛。
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
一切牙痛,面包煨熟,入元香少许,为末,随左右 鼻,口含温水漱去,神效。(验方第一。)
面上雀斑,同鹰屎、密陀僧、蓖麻子研匀乳合,夜敷旦洗。(第二。)
心腹冷痛,同丁香、当归、甘草醋丸服。常患疼痛则发冷。(第三。)
良姜五十六
炒用。子名红豆蔻。
辛,苦,大温,无毒,性浮。入足太阴、阳明经。消食醒酒,下气健脾。解心腹之冷痛,降胃脘之呕恶。治霍乱而疗泻痢,兼治转筋,破冷癖而除瘴疟,并宽噎膈。
出高良郡。春月采。今岭南、黔、蜀皆有之。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红紫花。
本草易读卷三\良姜五十六
红豆蔻
炒用。
辛,温,无毒。主治略同。
忽然恶心,含咽之。(验方第一。)
霍乱腹痛,煎汁煮大米食之。(第二。)
霍乱呕甚,水煎枣引。(第三。)
头痛,生研吹鼻。(第四。)
心腹痛冷,同甘草水煎服。(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