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卫生宝鉴

卷十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小儿门

时气温疫外伤风寒

【升麻葛根汤】治大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

升麻甘草白芍药(各十两)葛根(十五两)

上四味锉碎。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八分。稍热服。不以时。日二三服。

【惺惺散】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

人参细辛栝蒌根茯苓白术甘草桔梗(各一两半)

上七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四分。温服。如要和气。入生姜煎服。不以时。○一法加防风、川芎各一分。同煎。

【人参生犀散】解小儿时气。寒壅咳嗽。痰逆喘满。心忪惊悸。脏腑或秘或泻。调胃进食。又主一切风热。服寻常凉药即泻而减食者。(钱氏方)

前胡(七钱)杏仁(去皮尖。麸炒)桔梗(各五钱)人参(三钱)

甘草(炙。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食后。

【大青膏】治伤风吐泻。身温凉热。(匕谓匙也。应服药多少。逐方说不尽。并临时以意加减之。钱氏方)

天麻(一分末)白附(生末。一钱半)青黛(一钱。研)蝎尾(去毒。半钱)

天竺黄(一字)乌梢蛇肉(酒浸焙末。半钱)麝香(一字匕)

朱砂(一字)

上再研细和匀。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角子大至一皂角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温薄荷水化一处服之。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天麻防风丸】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痰涎不利。及风温邪热。

干蝎(炒)白僵蚕(炒。各半两)天麻防风人参(各一两)朱砂雄黄(各二钱半)麝香(一钱)

甘草(二钱半)牛黄(一钱)

上十味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薄荷汤化下。不以时。

【涂囟法】治伤寒。(钱氏方)

麝香(研。一字)牛黄(末一字)青黛(末。一字匕)蜈蚣(末。半字)

蝎尾(去毒炒末。半字)薄荷(半字匕)

上同研匀。熟枣肉剂成膏。新绵上涂匀。贴囟上四方。可出一指许。火上炙手热。频熨。百日里内外儿。可用此涂。

【浴体法】(钱氏方)

青黛(三钱)天麻(末。二钱)乌梢肉(酒浸焙末。三钱)蝎尾(去毒炒)

朱砂(研。各半钱)白矾(三钱)麝香(一字)

上七味。同研匀。入白矾末三钱和匀。每用三钱。水三碗。桃枝一握。并叶五七枚同煎十沸。

温热得所。浴之。勿浴背上。

【紫霜丸】治乳哺失节。宿滞不化。胸膈痞满。呕吐恶心。或大便酸臭。乳食不消。

代赭石(醋淬。细研)赤石脂(各一两)杏仁(去皮尖炒别研。五十枚)

巴豆(去皮心。出油炒研。三十粒)

上为末和匀。汤浸蒸饼。丸如黄米大。儿生三十日外。可服一丸。一岁至三岁可服二丸至三丸。皂角子煎汤送下。米饮亦得。微利为度。未利再服。更量虚实加减。

【消积丸】(钱氏方)

砂仁(十二个)丁香(九个)乌梅(三个)巴豆(二个去心膜。出油)

上为末。糊丸如黍米大。三岁以上三五丸。以下二三丸。温水送下。无时。

【浓肠丸】治小儿失乳。以食饲之。未有食肠。不能克化。而生腹胀。四肢瘦弱。或病色无常。

苍术(三钱。炒)神曲(五分。炒)大麦(五分。炒)橘皮(去白)

半夏(汤洗)枳实(炒。各三分)人参浓朴(姜制)

青皮(各二分)

上为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食前。忌饱食。

卷十九小儿门

五脏热及肌热

【泻青丸】治肝热生风。一名泻肝丸。若斑后眼有翳膜。亦可服汤。使同微利为度。(钱氏方)

当归川芎草龙胆羌活山栀仁川大黄(湿纸裹煨)防风(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煎竹叶汤同砂糖化下。

【钱氏导赤散】治大人小儿。小便赤涩。脐下满痛。

木通生甘草生干地黄(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竹叶少许。煎至六分。温服。不以时。

【泻黄散】治脾热目黄。口不吮乳。(一名泻脾散。钱氏方)

甘草(炙。三两)石膏(半两)山栀仁(一两)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上锉。用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泻白散】治肺热盛。(一名泻肺散。钱氏方。桑白皮。地骨皮各一两)

桑白皮(炒黄。三两)地骨皮(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粳米百粒。煎至六分。食后温服之。

【地骨皮散】治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钱氏方)

人参知母赤茯苓(去皮)柴胡甘草(炙)地骨皮半夏(汤泡。七次。各等分)

上七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温服。食后。量大小加减。

【生犀散】治小儿骨蒸。肌热瘦悴。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钱氏方)

生犀(镑末。二钱)地骨皮赤芍药柴胡干葛(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大小加减。

卷十九小儿门

云岐子论宣风泻白散

云岐子云。钱氏用宣风散三味。俱无治风之药。惟有治风之名。合加防风一味。譬如用军先锋。辨证以大便飧泄为热。大便散中有结。以宣风散下太过为寒。各认其寒热而再详合用药耳。泻白散三味。亦无泻肺之理。合加黄连一味为泻肺是也。内经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由是钱氏自言兼煎入脏君臣药。是包藏其法而言之也。

卷十九小儿门

喘促胸痹

【夺命散】治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嗄不鸣。痰涎潮塞。若不急治。死在旦夕。

川大黄白牵牛黑牵牛(各一两。半生半熟)

大槟榔(一个)

上为末。三岁儿服二钱。冷浆水调下。涎多加腻粉少许。利下涎为度。出杨氏极济方。

【无价散】治风热喘促。闷乱不安。

辰砂(二钱半)轻粉(半钱)甘遂(一钱半。面裹。微煮焙)

上为末。每服一字。温水少许。滴下小油一点。抄药在上。沉下去脚。以浆水灌之。立效如神。

卷十九小儿门

阎孝忠辨急慢惊风

小儿急慢惊风者古无之。惟曰阴阳痫。所谓急慢惊者。后世名之耳。正如赤白痢之类是也。阳动而速。故阳病曰急惊。阴静而缓。故阴病曰慢惊。此阴阳虚实寒热之别。治之不可误也。急惊由有热。热即生风。又或因惊而发。则目为连札。潮涎搐搦。身体与口中气皆热。及其发定或睡起。即了了如故。此急惊证也。当其搐势渐减时。与镇心治热之剂一二服。候惊势已定须臾。以药下其痰热。利下痰热。心神安宁。即愈。慢惊得于大病之余。吐泻之后。或误取转。致脾胃虚损。风邪乘之。似搐而不甚搐。此名螈。似睡而精神慢。四肢与口中气皆冷。睡中露睛。或胃痛而啼哭如鸦声。此证已危。盖脾胃虚损故也。

卷十九小儿门

洁古老人辨急慢惊风

急惊、阳证。小儿咳嗽。痰热积于胸膈。属少阳诸腑受病也。谓热即生风。或因闻大惊而作。

谓东方震卦。得火气而发搐。火本不动。焰须风而动。当用利惊丸与导赤散、泻青丸、地黄丸。搐止。服安神丸。慢惊、阴证。小儿吐泻病久。脾胃虚损。大便下痢。当去脾胃间风。先以宣风散导之。后用使君子丸、益黄散。其痢即止。若不早治。即成慢惊。螈者、似搐而不甚搐。脾胃虚损。致被肝木所乘。属诸脏受病也。用温补羌活膏主之。

卷十九小儿门

急惊

【利惊丸】(钱氏方)

天竺黄(二钱)青黛轻粉(各一钱)黑牵牛(生。头末半分。一方用半钱)

上同研匀。炼蜜丸如豌豆大。一岁儿一丸。薄荷温水化下。食后服。

【地黄丸】治肾虚。(钱氏方)

熟地黄(八钱)山药山茱萸(各四钱)白茯苓(去皮)

泽泻牡丹皮(各三钱)

上六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三岁以下一二丸。或三丸。温水化下。食前服。

【安神丸】治心虚疳热。面黄颊赤。壮热惊啼。(钱氏方)

山药麦门冬(去心)马牙硝甘草白茯苓(去皮)寒水石(研。各半两)朱砂(一两。研)龙脑(一字匕)

上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半丸。砂糖水化下。不拘时。

【妙香丸】治小儿惊痫。

巴豆(三百一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油)牛黄(别研)龙脑(别研)

腻粉(研)麝香(研。各三两)辰砂(九两)金箔(九十片)

上合研匀。炼黄蜡六两。入白沙蜜三分同炼。令匀。为丸。每两作三十丸。小儿惊痫急慢惊风。涎潮搐搦。蜜汤下绿豆大二丸。

【小抱龙丸】治小儿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喘满。痰实壅嗽。及惊风潮搐。中暑。

天竺黄(一两)雄黄(二分)辰砂麝香(各半两)

天南星(四两。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

上为末。煮甘草膏子。和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一法用浆水或新汲水。浸南星三日。侯透软。煮三五沸取出。乘软切去皮。只取白软者。薄切焙干炒黄色。取末八两。甘草一两半。拍破。用水二碗。浸一宿。慢火煮至半碗。去渣。渐渐洒入天南星末。慢研之。令甘草水浸入余药。亦治室女白带。伏暑用盐少许。细嚼一二丸。新水送下。(亦载钱氏方)

【镇肝丸】治小儿急惊风。目直上视。抽搐。昏乱不省人事。是肝经风热也。

当归天竺黄(研)生地黄川芎竹叶龙胆草(去芦)防风川大黄(煨)

川羌活(各等分)

上九味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砂糖水化下。无时。大人服镇肝丸三五丸。次服天麻散。

【天麻散】治小儿急慢惊风。其效如神。及大人中风涎盛。半身不遂。言语难。不省人事。

半夏(七钱)老生姜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三钱)

甘草(炙。三钱)天麻(二钱半)

上锉。用水一盏。瓷器内同煮。水干。焙为末。每服一钱半。生姜枣汤调下。无时。大人三钱。

【灸法】治小儿急惊风。前顶一穴。在百会前一寸。若不愈。须灸眉头两处、及鼻下人中一穴。各三壮。炷如小麦大。

卷十九小儿门

慢惊

【宣风散】(钱氏方槟榔用二个)

甘草(炙)橘皮(各半两)牵牛(四两。半生半炒)槟榔(二钱)

上为末。二三岁儿每服半钱。蜜汤调下。年以上者一钱。食前服。(慢惊既谓吐泻病久。脾胃虚损。复用牵牛之药。似未稳当)

【使君子丸】治小儿五疳。脾胃不和。心腹满。时复疼痛。不进饮食。

使君子(一两)浓朴(去皮制)陈皮(去白)川芎(各一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皂角子大。三岁以上一丸。以下半丸。陈米饮化下。大治小儿腹痛。

【羌活膏】治脾胃虚。肝气热盛而生风。或取转过多。或吐泻后为慢惊者。用无不效。(钱氏方有防风。无干葛)

天麻(一两)人参羌活(去芦)川芎赤茯苓(去皮)白附子(炮。各半两)沉香木香母丁香藿香肉豆蔻(各三钱)麻黄(去节)

干葛(一本有防风。无干葛)川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

真珠末麝香(研)牛黄(研。各一钱半)雄黄(研)

辰砂(研。各二分)干蝎(炒去毒)白僵蚕(炒去丝)白花蛇(酒浸焙。各一分)

轻粉(一字。研)龙脑(半字。研)

上同为末。入研药和匀。炼蜜和成剂。旋丸如大豆大。每服一二丸。食后煎薄荷汤化下。或麦门冬汤亦得。实热急惊勿服。性温故也。

【钩藤饮子】治吐泻。脾胃气弱。虚风慢惊。(钱氏方)

人参蝉壳蝎尾(去毒炒)麻黄(去节)

防风(去芦)白僵蚕(炒)天麻(各半两)麝香(一钱。研)

钩藤(三分)甘草(炙)川芎(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量大小加减。寒多者加附子末半钱。无时。

【异功散】温中和气。治吐利不思食。凡治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正其气。(钱氏小儿方)

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

陈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子二个。煎至七分。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

大人小儿口噤。牙关不开。服诸药不效者。此药用之立开。以生天南星末一钱。脑子少许。相和研匀。用指蘸生姜自然汁。药于左右大牙根上擦之。便开神效。

卷十九小儿门

灸慢惊风及脐风撮口癫痫风痫惊痫等疾

小儿慢惊风。灸尺泽穴各七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炷如小麦大。

初生小儿脐风撮口。灸然谷穴三壮。在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针入三分。不宜见血。立效。

小儿癫痫螈。脊强互相引。灸长强穴三十壮。在脊底端趺地取之乃得。

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壮。在鼻上入发际五分。

小儿风痫。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主发际宛宛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惊痫。先惊怖啼叫。乃发也。后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丝脉。炷如小麦大。

卷十九小儿门

癖积疳瘦

【烧青丸】治小儿食癖乳癖。每日午后发寒热。咳嗽。胁下结硬。并皆治之。(钱氏方。

玄精石(烧赤)轻粉(各一钱)粉霜砂(各半钱)

上先将砂研细。入三味研匀。更入寒食面一钱半。研匀。滴水和成饼。再用面裹了。慢火内煨黄。取出去面。将药饼再研为细末。滴水和丸如黄米大。一岁五丸。二岁十丸。夜卧温浆水送下。至天明。取下恶物是效。如不下渐加丸数。如奶癖未消尽。隔三两日又一服。癖消尽为度。

【三棱煎丸】治小儿食饮过多。痞闷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也。此药并治妇人血积血块。

广术(黑角者)三棱(二味。湿纸煨香为末。各一两)大黄(去皮。八两为末)

上将大黄银石器内。以好醋渍。令平慢火熬可以二味为丸。如麻子大或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食后温水送下。虚实加减。大人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青礞石丸】治小儿奶癖。

硫黄(三钱)青礞石五灵脂锅底墨(各一钱半)

白丁香(一钱。去土)

上为末。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三十饼子。温水送下。食前。

【鳖甲猪肚丸】治癖积发热。

柴胡(一两)黄连鳖甲(九肋者。醋煮黄色。各七钱)

枳实(麸炒)木香青皮(各半两)

上入干青蒿七钱。同为末。以猪肚一个。去脂盛药蒸熟。同捣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煎人参汤送下。食后。

【克效圣饼子】治癖积。

陈皮(去白。十两)巴豆(一百个。去壳切。同陈皮炒黄色。去巴豆)香附子(炒。

去毛)

广术(炮)京三棱(炮。各半两)

上为末。糊丸如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三十饼子。温水送下。

【广术化癖丸】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涎。肠鸣泄利。米谷不化完出。下痢赤白。腹痛里重。及食癖、乳癖、气、痞气。并皆治之。

朱砂(研。水飞)当归(炒)代赭石(醋烧淬)枳壳(麸炒)

广术(炮)京三棱(炮。各半两)麝香(研)巴豆霜(各一分)

木香(一两)

上为末。入研药匀。糊丸如麻子大。一岁儿二丸。温米汤送下。食后。量虚实大小加减。

【橘皮丸】治癖积坚硬不消。

陈橘皮(二两)巴豆(半两。去皮)

上将橘皮锉碎。以巴豆同炒令重黄色。拣去巴豆不用。只捣陈皮为末。软烂饭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食前。量儿岁数。旋丸大小加减。

【广术溃坚丸】治小儿癖积。腹胁满。发热。咳嗽喘促。不思饮食。

木香青皮陈皮广术乌梅京三棱(各一两)大椒巴豆(去心膜。各半两)

上八味为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温米汤饮送下。食远。量小儿大小为丸。加减服。

【圣效透肌散】治小儿奶癖、食癖。时发寒热、咳嗽。胁下坚硬结块。

桑皮荆芥(各三钱)雄黄(研)粉霜(研。各二钱半)

蒺藜当归砂(研)豆蔻穿山甲(炮。各二钱)轻粉(一字半研)海金砂(一字)

上十一味。除研药外。余拣净为末。入研药和匀。令将独科蒜去皮。研如泥。入头醋和如稀糊。调药如膏。约癖积大小。摊在纸上贴病处。用新绵一叶覆之。以三紧系。待一二时辰。觉疼痛无妨。只待口鼻内蒜香为度。其效不可具述。癖消为度。赵黄姑十三岁。癖积甚大。以至危笃。予以此贴之。得效如神。中脘一穴。章门二穴。专治小儿癖气久不消者。中脘从下。取病儿四指头是。章门在大横骨外直脐季胁端侧。卧屈上足。举臂取之。各灸七壮。脐后脊中。灸二七壮。禹讲师用灸之经验。脾俞二穴。治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又治腹胀引背。食饮不多。渐渐黄瘦。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可灸七壮。若黄胆者。可灸三壮。

卷十九小儿门

癖积治验

真定总管董公长孙。年十一岁。病癖积。左胁下硬如覆手。肚大青筋。发热肌热。咳嗽自汗。

日晡尤甚。牙疳臭恶。宣露出血。四肢困倦。饮食减少。病甚危笃。召太医刘仲安先生治之。约百日可愈。先与沉香海金砂丸一服。(方在湿证门中)下秽物两三行。次日。合塌气丸服之。十日。复以沉香海金砂丸再利之。又令服塌气丸。如此互换。服至月余。其癖减半。未及百日良愈。近年多有此疾。服此愈之者多。录之以救将来之病者也。

【塌气丸】治中满下虚。单腹胀满虚损者。

陈皮萝卜子(炒。各半两)木香胡椒(各三钱)

草豆蔻(去皮)青皮(各三钱)蝎梢(去毒。二钱半)

上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食后。日三服。白粥百日。重者一年。小儿丸如麻子大。桑白皮汤下十丸。日三服。大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如阴囊洪肿冰冷。用沧盐、干姜、白面为末。各三钱。水和膏子摊纸上。涂阴囊上。

卷十九小儿门

疳瘦

【丹砂丸】治小儿五疳八痢。

麝香(一钱。研)朱砂(研)青黛(各二分)丁香(半钱)

肉豆蔻(一枚)没石子(一个)

上用干大虾蟆一个。去头足。酥炙黄。同为末。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空心服。

【神效豆蔻丸】治小儿脾疳瘦弱。或泄利无度。

神曲(炒)麦(炒。各半两)肉豆蔻(面裹煨。三两)黄连(半两)

芦荟(二钱。半研)使君子(十个。去皮)

上为末。猪胆汁丸如黍米大或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送下。空心食前。

【芦荟丸】治小儿脾疳瘦弱。面色痿黄。

芦荟蟾酥麝香朱砂黄连槟榔鹤虱使君子肉豆蔻(各等分)

上为末。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空心食前。

【肥儿丸】治小儿蒸热。腹胁胀满。面色痿黄。饮食迟化。大小便不调。

麦(炒)川黄连大芜荑神曲(炒)

胡黄连(各半两)

上为末。猪胆汁丸如麻子大。米饮送下三十丸。食前。乳母忌酒面生冷。

【橘连丸】治疳瘦。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钱氏方)

陈皮(一两)黄连(一两半。去须净。米泔浸一宿)

上为末。另研麝香半钱。和匀。用猪胆七个。分药入胆内。浆水煮。候临热时以针微札破。以熟为度。取去。粟米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量大小加减之。

黄帝疗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方不瘥者。尾翠骨上三寸陷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岐伯云。兼三伏内用柳水浴孩儿。正午时灸之。当自灸之后。用帛子拭。见有疳虫随汗出。此法神效。不可具述。章门二穴。治小儿身羸瘦。贲豚腹胀。四肢懈惰。肩背不举。根据前禹讲师灸癖处取之。

卷十九小儿门

咳嗽

【辰砂半夏丸】治小儿肺壅痰实。咳嗽喘急。胸膈痞满。心忪烦闷。

朱砂五灵脂(各一两。微炒)葶苈杏仁半夏(各半两)

上为末。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淡姜汤下。食后。

【润肺散】治小儿寒壅相交。肺气不利。咳嗽喘急。语声不出。痰涎壅塞。胸膈烦满。

鼻塞清涕。咽喉干痛。

贝母杏仁(各二两)麻黄(去根节)人参(各二两)

阿胶桔梗(各半两)陈皮甘草(各一两)

上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食后。

【人参半夏丸】治肺胃受冷。咳嗽气急。胸膈痞满。喉中呀呷。呕吐涎沫。乳食不下。

半夏浓朴丁香(各四两)陈皮人参细辛(各二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麻子大。三岁儿每服二十丸。姜汤下。食后服。量儿大小加减。

【涂唇膏】治襁褓小儿。咳嗽吐乳。久不愈。

石燕子上一味为末。每用一捻。蜜少许调涂儿唇上。日三五次。不拘。奶食前后。

卷十九小儿门

吐泻痢疾

【丁香散】治胃虚气逆。呕吐不止。

人参(半两)丁香藿香(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去渣。稍热服。不以时。

【玉露散】治小儿吐泻。(一名甘露散。钱氏方)

石膏寒水石(各半两)甘草(生。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温汤调下。食后。立夏以后。立秋以前宜用。余月不可用。

【益黄散】治小儿脾胃虚弱。腹痛泄痢。(一名补脾散)

丁香(四钱)陈皮(二两)甘草诃子青皮(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煎至五六分。食前服。

【豆蔻散】治吐利腹胀烦渴。小便少。(钱氏方)

肉豆蔻丁香(各五分)桂府滑石(三分)舶上硫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字至半钱。米饮汤调下。无时。

【白术丁香散】治小儿吐利不止。烦渴小便少。

丁香白术舶上硫黄肉豆蔻(各三钱)

人参(二钱)桂府滑石(二两)

上为末。大人每服二钱。小儿一钱。温米饮调下。食前。

【立效散】治一十六般风。及热吐不止。累经效。

川甜硝(一钱)桂府滑石末(三钱)

上二味研匀。每服半钱。浆水少许。生油一两点。打匀同调服。极者三服必愈。大人每服一钱。忌生鱼、果实。

【玉液散】治小儿呕逆吐利。霍乱不安。烦躁不得卧。及腹胀。小便赤。烦渴闷乱。或伤寒疟病。

丁香(一钱)藿香(半两)桂府滑石(四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清泔水半盏调下。冷服。大人霍乱吐利。水打腊茶清下三钱。立效。

【如圣丸】治冷热疳泻胡黄连川黄连白芜荑使君子(各一两。去皮)

麝香(半钱。研)干虾蟆(五个锉。酒熬成膏)

上为末。与虾蟆膏子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丸。人参汤下。二三岁儿六七丸。以上十丸十五丸。中庭一穴。治小儿吐乳汁。灸一壮。在膻中穴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麦大。

【豆寇香连丸】治泄泻不拘寒热赤白。阴阳不调。腹痛肠鸣。此方用之如神。

黄连(三分炒)南木香肉豆蔻(各一分)

上为末。粟米饭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饮下。日夜各四五服。食前。

【白附子香连丸】治肠胃气虚。暴伤乳哺。冷热相杂。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中撮痛。

日夜频并。乳食减少。(钱氏方)

木香黄连(各一分)白附子尖(二个)

上为末。粟米饭丸如绿豆大。或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食前。清米汤送下。日夜各四五服。

【小香连丸】治冷热腹痛。水谷痢。滑肠。(钱氏方)

黄连(半两)木香诃子肉(各一钱)

上为末。粟米饭丸如绿豆大。米饮下。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频服之。

【没石子丸】治泄泻白痢。及疳痢滑肠腹痛。(钱氏方)

木香黄连(各二钱半)诃子(去核。三个)没石子(一个)

肉豆蔻(二个)

上为末。饭和丸如麻子大。米饮下十五丸。量儿大小加减。食前服之。

【赤石脂散】治小儿因痢后努躯气下。推出肛门不入。(钱氏方)

赤石脂伏龙肝(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半钱。敷肠头上。每日三次用之。

岐伯灸法。疗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效。灸龟尾一壮。如小麦大。乃脊端穷骨也。

小儿脱肛。灸脐中三壮。千金云。随年壮。

小儿脱肛久不瘥。及风痫。中风。角弓反张。多哭。语言不择。发无时节。盛则吐沫。灸百会穴七壮。在鼻直入发际五寸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炷如小麦大。

卷十九小儿门

杂证诸方

【黄散】治虚热盗汗。

牡蛎(烧)黄生地黄(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小麦二三十粒。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

【猪尾膏】治疮倒靥黑陷。用小猪尾刺血三五点。入生脑子少许。研匀。新汲水调下。立效。治斑后小儿眼有翳膜。煎竹叶汤同砂糖。化下泻青丸三丸。微利为度。

【白菊花散】治疹痘疮后。眼内生翳膜者。病浅二十日见效。深者一月必效。一日吃三服。

白菊花绿豆皮谷精草(去根。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干柿一个。生粟米泔一盏。熬米泔尽。将柿去蒂核。食之无时。

【黄连散】治小儿眉癣。

黄连大黄黄芩密陀僧百药煎(各等分)轻粉(少许)

上为极细末。每用不以多少。油蜜调擦神效。(此山有木。工则度之)

【沥青膏】治小儿粘疮。

黄蜡沥青(各一两)园葵子黄丹(各三钱)

上为末。小油三两。熬擦不须洗。

【绛玉散】治小儿头上并身上湿疳。时复痒痛。皮肤湿烂。久不愈。

黄丹(炒红。二两重)绿豆粉(炒黄。三两重)

上为末。清油调。鸡翎扫于疮上。后糁胜金散覆之。大有神效。

【胜金散】石膏黄芩(一两)

上为末。先擦了绛玉散后。不以多少。覆之神效。

【千金膏】治腊姑如神。一名蝼蛄。又治多日诸般恶疮。

沥青(四两)黄蜡(三两)散绿(三钱。研)

上先用小油三两熬温。入沥青、黄蜡化开搅匀。入散绿取下火。搅匀。滤入水中。瓷器内收之。每用时将药入水。捻作饼。于绯绵上贴之。

【软青膏】治一切风热疮。又治小儿头疮。

沥青黄蜡芝麻油(各十两)巴豆(十四个)

上先将沥青、麻油、黄蜡熬成汁。次入巴豆。不住手搅。候巴豆焦黑。去巴豆不用。次入腻粉二钱。再搅极匀。放冷。敷疮上神良。

【羊蹄散】治小儿顽癣。久不瘥。

白矾(半两)羊蹄根(四两制)

上二味烂研。入米醋小半盏。同擦。不住擦之。后觉癣极痒。至痛即止。隔日洗去。再擦。

【麝香散】治小儿口疳。唇齿皆蚀损臭烂。

砂(四钱)砒(三字)麝香(少许)

上各研细和匀。先以帛抹口。每用少许糁之。应是口齿疳疮皆可用。不可咽了。咽了只是吐入耳。用之无有不效。大人用一字。

卷十九小儿门

小儿季夏身热痿黄治验

一小儿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渍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热。加以湿气而蒸热。搏于经络。入于骨髓。使脏气不平。故脾遂乘心。湿热相和而成此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胸膈烦满。脾湿胜则皮肤如渍橘之黄。有余之气。必乘己所胜而侮不胜是。肾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内经言。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又言湿热成痿。信哉斯言也。此所谓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若脾土退其本位。肾水得复。心火自平矣。又内经曰。治痿独取于阳明。正谓此也。予用加减泻黄散主之。

【加减泻黄散】此药退脾土。复肾水。降心火。

黄连茵陈(各五分)黄柏黄芩(冬四分)

茯苓栀子(各三分)泽泻(二分)

上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渣。稍热服。后一服减半。待五日再服而良愈。

论曰。内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又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黄连、茵陈之苦寒。除湿热为君。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故以黄柏之苦辛寒强筋骨为臣。湿热成烦。以苦泻之。故以黄芩栀子之苦寒止烦除满为佐。湿淫于内。以淡泄之。故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利小便。导湿热为使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