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薛己
茧唇一
《内经》云:脾气开于口。又云:脾之荣在唇。盖燥则干,热则裂,风则 ,寒则揭。
若唇情动火伤血;或因心火传授脾经;或因浓味积热伤脾。大要审本症察兼症,补脾气,生脾血则燥自润,火自除,风自息,肿自消。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热消毒之药,或用药治验州守刘克新患茧唇,时出血水,内热口干,吐痰体瘦,肾虚之症悉具,用济阴地黄丸,年许而愈。
一儒者因劳役感冒,唇生疮,或用四物加黄柏、知母之类而愈。后复作,彼仍用前药,益甚。腹中阴冷,余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治之而愈。
儒者杨国华,因怒,唇口两一男子素善怒,唇肿胀,服清胃等药,时出血水,形体骨立。余用补中益气加半夏、茯桔梗,月余唇肿渐消,元气渐复。又以四物加柴胡、炒栀、丹皮、升麻、甘草数剂,乃去栀加参、术而痊。
一妇人怀抱久郁,或时胃口嘈辣,胸膈不利,月水不调而衰少,日晡发热,食少体倦,唇肿年余矣。余用归脾汤如姜汁、炒黄连、山栀,少佐吴茱萸。嘈辣顿去,饮食少进,乃去黄连,加贝母、远志。胸膈通利,饮食如常,又用加味逍遥散、归脾汤,间服百余剂,月水调而唇方愈。
一妇人怀抱久郁,患茧唇,杂用消食降火,虚症悉具,盗汗如雨,此气血虚而有热也。
用当。更以逍遥散、归脾汤,间服百余剂而唇亦瘥。
一妇人唇裂内热,二年矣。每作服寒凉之剂,时出血水,益增他症,余用加味清胃散而愈。后因怒,唇口肿胀,寒热而呕,用小柴胡,加山栀、茯苓、桔梗,诸症顿愈。复用加味逍遥一妇人善怒,下唇微肿,内热体倦。用化痰药,食少作呕,大便不实,唇出血水;用理气消导,胸膈痞满,头目不清,唇肿经闭;用清胃行血,肢体愈倦,发热烦躁,涎水涌出。余曰:此七情损伤肝脾,误行克伐所致。遂用济生归脾汤,食进便实;用加味逍遥散,肿消热退;用补中益气汤,脾健涎止。后因怒,寒热耳痛,胸膈胀闷,唇 肿甚。此怒动肝火,而伤阴血,用四物合小柴胡加山栀顿愈。又因怒,胁乳作胀,肚腹作痛,呕吐酸涎,饮食不入,小水不利。此怒动肝木而克脾土,用补中益气加川芎、芍药而愈。又劳役怒气,饮食失节,发热喘渴,体倦不食,下血如崩,唇肿炽甚。此肝经有火,不能藏血,脾经气虚,不能摄血,用补中益气加炒黑山栀、芍药、丹皮而愈。
一男子内热作渴,咳唾痰涎,大便干涩,自喜壮实,问治于余。余曰:此脾肾阴亏阳旺之症,当壮水之主。不信,自服二陈、芩、连之类。次年下唇渐肿,小便赤涩,执守前药,唇出血水,大便黑块,小便淋沥,请余往治。余曰:大便结黑,小便淋沥,肝肾败也;唇口肿白,脾气败也;辞不赴,竟殁。
一妇人月经不调,两足热,年余后而身亦热,劳则足腿酸疼。又年余,唇肿裂痛。又半唇裂出血,形体疲倦,饮食无味,月水不通,唇下肿如黑枣。余曰:此肝脾血虚火症。彼不一妇人善怒,唇肿,或用消毒之药,唇胀出血,年余矣。余曰:须养脾胃滋化源,方可愈,彼执用前药,状如翻花瘤而死。
口疮二
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如发热作渴饮冷,实汤。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气虚寒也,用附子理中汤。晡热内热,不时而热,血虚也,用八物如丹皮、五味、麦门。发热作渴,唾痰,小便频数,肾水亏也,用加减八味丸。食少便滑,面黄肢冷,火衰土虚也,用八味丸。日晡发热,或从腹起,阴虚也,用四物、参、术、五味、麦门。不应,用加减八味丸。若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或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补加麦门、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调搽涌泉穴,若概用寒凉,损伤生气,为害匪轻。
治验秋官赵君言,口舌生疮,劳则体倦,发热恶寒,此内伤气血之症,用补中益气加五味、进士刘华甫,口舌生疮,午前热甚,脉数而有力,用清心莲子饮稍愈。更以四物二连汤全愈。后因劳役,日晡发热,脉数而无力,用四物加参、术、柴胡少瘥。但体倦口干,再用补中益气汤而愈。
武库刘君,口舌生疮,口干饮汤,乃胃气虚而不能化生津液也。用七味白术散而痊。
廷评曲汝为口内如无皮状,或咽喉作痛,喜热饮食,此中气真寒,而外虚热也。用加减八味丸而愈。
儒者费怀德,发热,口舌状如无皮,用寒凉降火药,面赤发热,作呕少食,痰涎自出,此脾胃复伤虚寒而作也。用附子理中汤,以温补脾胃;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乃愈。
一男子口糜烂,脉数无力,此血虚而有火,用四物,加茯苓、白术,少用黄柏、知母,地官李孟卿子新婚,口舌糜烂,日晡益甚,用八珍汤,加五味、麦门,而口疮愈。更用加减八味丸,而元气实。
一男子唇舌生疮,口苦作呕,小便淋涩,此肝脾火动,以小柴胡,加山栀、酸枣仁、远志一儒者口苦而辣,此肺肝火症,先以小柴胡加山栀、胆草、茯苓、桑皮而渐愈。更以六君加山栀、芍药而痊瘥。若口苦胁胀,小便淋沥,此亦肝经之病,用六味丸,以滋化源。
一男子口臭,牙龈赤烂,腿膝痿软,或用黄柏等药益甚,时或口咸,此肾经虚热,余用六味丸悉瘥。
一妇人口苦胁胀,用小柴胡、山栀、黄连少愈。更以四君子加芍药、当归、柴胡而瘥。
一妇人每怒口苦,发热晡甚,以小柴胡合四物二剂。更以四物加柴胡、白术、茯苓、一妇人每怒则口苦兼辣,头痛胁胀,乳内刺痛,此肝肺之火。用小柴胡加山栀、青皮、芎、归、桑皮而安。后劳兼怒,口复苦,经水顿至,用四物加炒栀、炒胆草一剂,更以加味逍遥散
齿痛三
齿者肾之标,口者肾之窍。诸经多有会于口者,齿牙是也。徐用诚先生云:齿恶寒热等症,杂之邪,与外因为患。治法:湿热甚而痛者,承气汤下之,轻者清胃散调之;大肠热而龈肿痛者,清胃散治之,重则调胃丸清之;六郁而痛者,越鞠丸解之;中气虚而痛者,补中益气汤补之;思虚伤脾而痛者,归脾汤调之;肾经虚热而痛者,六味丸补之;肾经虚寒而痛者,还少丹补之,重则八味丸主之;其属风热者,独活散;大寒犯脑者,血芷散;风寒入脑者,羌活附子汤。病症多端,当临症制宜。
治验宗伯毛三江,胃经虚热,齿牙作痛,用补中益气加熟地、丹皮、茯苓、芍药寻愈。
廷尉张中梁齿动,或用清胃散,肢体倦怠,饮食少思,牙齿作痛。余曰:此脾肾亏损,用安肾丸、补中益气汤兼服。外用羌活散而愈。或牙根溃烂,如喜寒恶热者,乃胃血伤也,用清胃散。若恶寒喜热者,胃气伤也,用补中益气汤。
杨考功齿动作渴,属脾胃虚弱,阴火炽甚,用补中益气加酒炒黑黄柏四剂,又服加减八味丸,诸症顿愈。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愈。
王侍御齿摇龈露,喜冷冻饮料食,此胃经湿热。先用承气汤以退火,又用清胃散以调理而齿固。继而用六味丸以补肾水,羌活散以祛外邪,而寻愈。
王吏部。患齿痛,或用祛风等剂,更加寒热体倦,懒食欲呕。彼以为火盛。余曰:病因元气不足,前药复伤。遂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元气复而诸症愈。
郭职方善饮,齿痛腮颊 肿。此胃经湿热,用清胃散加干葛、荆、防而愈。
郑吏部仲冬牙痛连脑,此肾经风寒所犯。用羌活附子汤一服即愈。此症不问冬夏,肾虚者多患之,急用此药可瘳,缓则不救。
朱工部午后有热,遇劳遗精,甚齿即痛。此脾肾虚热。先用补中益气送六味丸,更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党吏部齿根肿痛, 连 颊。此胃经风热,用犀角升麻汤即愈。
表兄颜佥宪牙痛,右寸后半指脉洪而有力。余曰:此大肠积热,当用寒凉之剂。自泥年高,服补阴之药,呻吟彻夜。余与同舟赴京,煎凉膈散加荆、防、石膏,与服一钟即愈。
大尹余时正素善饮,齿常浮痛,腹痛作泻。此酒积伤脾。食后用清胃散,食前解醒汤而膳部钟复斋,每劳心则齿缝胀而不能咀嚼,此元气虚弱。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更用十全大补汤,虽劳不作。
儒者柴济美善饮,牙蛀不生,或时作痛,用桃仁承气汤二剂,又以清胃散加山栀、葛根一男子晡热内热,牙痛龈溃,常取小虫,此足三阴虚火,足阳明经湿热。先用桃仁承气汤二剂,又用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男子患齿痛,饮食难化,大便不实。此脾肾不足。用还少丹而愈。
一男子每足发热,牙即浮肿。此足三阴虚火。用加减八味丸,而不复作。
一男子齿浮作痛,耳面黧色,口干作渴,日晡则剧。此脾虚弱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一妇人因怒齿痛,寒热作呕,用清胃等药益甚。此肝火伤胃,寒药复伤。用六君子加芍一妇人胃中嘈辣,甚则热痛,后患齿痛。此胃火生痰也。用二陈加芩、连下越鞠丸而瘳一妇人发热齿痛,日晡益甚,月水不调。此脾经血虚所致。用逍遥散加升麻寻愈。后因怒复痛,仍以前药加川芎而痊。
一妇人因怒,牙痛寒热。用小柴胡加芎、归、苓、术、山栀而疼痛止,用加味逍遥散,荆妇每产后,齿根皆动,必逾日乃止。后复怀妊,临月时,立斋翁偶至,言及此症,留十全大补汤二剂,令产后煎服,齿不复动矣。果如言,愚奇其神异,敢缀数言,附之卷末。后有作者,皆得观法焉,则先生之德,垂之永久矣。后学吴江史羊生顿首谨书。
貌云叔父芝岩先生,齿根浮肿,痛不可忍,命貌求治于立翁先生。翁曰:此痛龈浮而不动,属于坤土,乃足阳明脉所贯络也,因胃有湿热故尔。用清胃散加山栀、玄参进一服,应手而瘥。貌谨记其梗概,以附医录,将俾后之学医者,有所准则云。嘉靖丁未仲秋,晚眷生郁貌顿首拜书。
舌症四
经言:舌乃心之苗,此以窍言也。以部分言之,五脏皆有所属;以症言之,五脏皆有所主。
,为阴血虚热;若咽痛舌疮,口干足热,日晡益甚,为肾经虚火;若四肢厥冷,恶寒饮食,或痰甚眼赤,为命门火衰;若发热作渴,饮冷便闭,为肠胃实火;若发热恶寒,口干喜汤,食少体倦,为脾经虚热;若舌本作强,腮颊肿痛,为脾经湿热;若痰盛作渴,口舌肿痛,为上焦有热;若思虑过度,口舌生疮,咽喉不利,为脾经血伤火动;若恚怒过度,寒热口苦,而舌肿痛,为肝经血伤火动。病因多端,当临时制宜。凡舌肿胀甚,宜先刺舌尖,或舌上,或边傍,出血泄毒,以救其急。惟舌下濂泉穴,此属肾经,虽宜出血,亦当禁针,慎之。
治验工部徐检斋。口舌生疮,喜冷冻饮料食,或咽喉作痛,大便秘结。此实热也。用清凉饮,治仲侍御多思虑,舌作痛,用苦寒降火药,发热便血,盗汗口干,肢体日瘦。此脾气亏损,血虚之热,用加味归脾汤而愈。
一男子不慎酒色,冬喜饮冷,舌常作痛,小便频数,舌裂痰盛。此肾水枯涸,阴火无制,名,名上消,是心移热于肺,用白虎汤加人参治之。若关脉洪数有力,喜饮冷,小便黄,大便硬而自汁者,名中消,调胃承气汤下之。
学士吴北川过饮,舌本强痛,言语不清,痰气涌盛,肢体不遂。余作脾经湿痰治之而愈秋官郑过饮,舌本强肿,言语不清。此脾虚湿热。用补中益气加神曲、麦芽、干葛、泽泻而愈。
一膏粱之人患舌痛,敷服皆消毒之药,舌肿势急。余刺舌尖及两傍,出紫血杯许,肿消一二。更服犀角地黄汤一剂,翌早复肿胀,仍刺出紫血杯许,亦消一二。仍服前汤,良久舌大肿,又刺出黑血二杯许,肿渐消。忽寒热作呕,头痛作晕,脉洪浮而数,此邪虽去而真气愈伤。与补中益气倍加参、 、归、术,四剂而安,又数剂而愈。
一妇人善怒,舌痛烦热,用降火化痰等药,前症益甚,两胁作胀;服流气饮,肚腹亦胀,经行不止。此肝虚不能藏血,脾虚不能统血。用加味归脾加麦门、五味而愈。若因暴怒,而患前症,用小柴胡加丹皮、山栀;血虚者,用八珍加参、术、柴胡、山栀、丹皮;虚甚须加炮一男子舌下牵强,手大指次指不仁,或大便秘结,或皮肤赤晕。此大肠血虚风热。用逍遥散加槐角、秦艽而愈。
一妇人冬患脑疽,肿痛热渴,脉洪数实。余用清热消毒散,溃之而愈。次年三月,其舌肿大,遍身患紫疔如葡萄,不计其数,手足尤多,各刺出黑血,服夺命丹七粒,出臭汗,疮热益甚,便秘二日,与大黄、芩、连各三钱,升麻、白芷、山栀、薄荷、连翘各二钱,生草一钱,水煎三五沸服,大小便出臭血甚多,下体稍退,乃磨入犀角汁,再服,舌本及齿缝出臭血,诸毒乃消,更与犀角地黄汤而愈。
一妇人善怒,舌本强,手臂麻。余曰:舌本属脾土,肝木克之故耳。治以六君子加柴胡、芍药而愈。
先兄口舌糜烂,痰涎上壅,饮食如常,遇大风欲仆地。用补中益气汤,及八味丸即愈。间药数日仍作,每劳苦则痰盛目赤,漱以冷水,舌稍愈,顷间舌益甚,用附子片噙之即愈。服前二药诸症方痊。
喉痹诸症五
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语言不出,而天气闭塞也;咽痛嗌痛者,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乡村所患相同者,属天行运气之邪,治法当先表散。大忌酸药搽点寒药下之,恐郁其表于内,而不得出也。其病有二:其一属火。经云:少阳所到为喉痹。又云:少阳同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喉痹,用仲景桔梗汤。或面赤斑者属阳毒,用阳毒诸方汗之可也。
其二属阴湿。经云:太阴之盛,火气内郁成喉痹。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嗌肿喉痹,用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汤。或面青黑者,属阴毒,用阴毒法可汗之。
萧山先生云:喉痹不恶寒,及寸脉大滑实于关尺者,皆属下症。宜硝石、青黛等寒药降之,或胆矾等酸剂收之。韩 和先生云:寸脉大于关尺者,宜消阳助阴。东垣先生云:两寸脉实,为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故予遵此法以治前症,如鼓应桴也。
陈无择治喉痹不语,用小续命加杏仁七个,煎服甚效。本草治中气急喉痹欲死,白僵蚕为末,姜汁调下立愈。丹溪云:僵蚕属火,而有土有水,得金气而成。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以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
陈藏器每治脏寒咽闭,吞吐不利,用附子去皮脐炮裂,以蜜涂炙,蜜入内,含之勿咽云孙押班治都知潘元从喉闭,孙以药半钱,吹入喉中,少顷吐出脓血,立愈。潘诣孙谢曰:大急之患,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药不能疗,赠金百两,愿求方以济非常之急。孙曰:用猪牙皂角、白矾、黄连各等分,置新瓦上,焙干为末,既授为方,不受所赠。
谦甫云:戊辰春乡村病喉痹者甚众,盖前年终之气,及当年初之气二火之邪也。用甘结芩、连、半夏、僵蚕、鼠粘子、葛根等剂发之,虚加参、 、当归之类。水浆不入,先用解毒雄黄丸,醋化灌之,痰出更灌姜汁,服前药无不神验。若用胆矾酸寒点过者皆不治,盖邪郁不出故也。以上治法,《内经秘旨》救生之良法,故录之,见《医学纲目》。
治验廷评张汝翰,患喉痛,日晡益甚,此气血虚而有热,用八珍汤而愈。后每入房,发热头痛,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及六味丸常服,后不复作。
秋官叶,素阴虚,因怒忽喉痛,寒热头痛,项强目直,小便自出,此皆肝火之症。肝主筋膜,火主肿胀,火旺则血涸筋挛,自系紧急,颈项如拔,阴挺痿痹,则小便自遗。遂刺患处出毒血,用四物、柴胡、山栀、玄参、甘草而苏。再用六味丸料,以生肝血滋肾水,诸症悉愈太守叶,咽喉肿痛,痰涎不利,手足发热,喜冷冻饮料食,用清咽利膈汤二剂。不应,刺少商穴,喉少宽,痰从鼻出如胶,患处出紫血稍宽,至七日咳出秽脓而愈。
一儒者三场毕,忽咽喉肿闭,不省人事,喘促痰涌,汗出如水,肢体痿软,脉浮大而数。此饮食劳役,无根虚火上炎,用补中益气加肉桂,一剂顿苏。
义士顾克明,咽喉作痛,至夜发热,此肝肾阴虚之热。用四物,加酒炒黑黄柏、知母、麦门嘶,作渴发热,日晡足热,用滋肾丸、加减八味丸,间服三月余,喜其年富,谨疾得愈。
喉痛六
(附乳蛾、悬痈、杨梅疮)
丹溪先生云:咽痛属血虚,用四物加竹沥。阴虚火上炎者,必用玄参;气虚加人参、竹又云:咽喉肿痛有阴虚阳气飞越,痰结在上者,脉必浮大,重取必涩,去死为近。宜人参一味,浓煎,细细饮之,如作实症治之,祸在反掌。此发前人未发,救无穷之夭枉。余更以上焦风热积热,及膀胱阴虚等症,一二于后云云。
治验通府李朝用,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此上焦风热,先用荆防败毒散二剂,喉痛渐愈。又地官黄北盘喉痛,作渴饮冷,大便不通,此上下表里实热。用防风通圣散,治之顿愈。
地官胡诚甫,咽喉燥痛,此肾经膀胱虚热。用四物,加黄柏、知母、玄参,四剂少愈。更以人参固本丸,一剂不复发。
职方卢抑斋,咽喉肿痛,两目蒙昧,小便赤涩,此膀胱湿热。用四苓散加黄柏、黄连、知母、茵 、防己,治之而顿愈。又用六味地黄丸而痊。
儒者王文远,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劳则愈甚,余谓脾肺气虚,膀胱有热。以补中益气加玄参、酒炒黑黄柏、知母稍愈,乃去黄柏、知母,加山茱萸、山药乃瘥。
一儒者年逾五十,咽喉痛服凉药,或过劳痛愈甚,此中气虚热。以补中益气,加炒黑芩、连,四剂而愈,乃去芩、连,又数剂痊愈。
一儒者脚发热,则咽喉作痛,内热口干,痰涎上涌。此肾经亏损,火不归经。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及加减八味丸而痊愈。
一老人咽喉痛,小便数而赤,日晡尤甚,此膀胱阴虚,当滋化源。以补中益气加酒炒黑黄柏、知母二味,四剂咽痛稍可,乃去二味加以山茱、山药、麦门、五味,顿愈。
一男子咽喉肿痛,药不能下,针患处出紫血少愈,以破棺丹噙化,更用清咽利膈散而愈一男子素善饮,咽喉作痛,内热作渴,小便不利,饮食如常。此膀胱积热,用四苓散,加茵 、大黄,四剂诸症渐退。又用清心莲子饮而安。
一星士,劳而入房,喉痛渐闭,痰涎上涌,四肢乍热。此阴虚阳气飞扬。用补中益气加宪副姜时川,癸卯冬就诊于予,右寸浮数有力,口中有疮。余曰:此胃火传于肺也,滋味慎起居。甲辰秋复就诊,尺脉洪数而无力。余曰:此肺金不能生肾水,宜静养以滋化源。彼云:今喉间及耳内,不时燥痛,肢体不时发热,若无根之火殒无疑矣。后谓刘古峡云:立斋谓我之病可疑。至乙巳孟春。古峡谓余曰:姜公之病已如尊料。遂同余往视,喉果肿溃脉愈洪大,或用泻火之药反速其殁。
云间吴上舍年逾五十,咽喉肿痛,或针出血,神思虽清,尺脉洪数,而无伦次,按之细微如无。余曰:有形而无痛,阳之类也,当峻补其阴,今反伤其阴血必死,已而果殁。盖此症乃肾气亏损,无根之火炎上为患,惟加减八味丸料煎服,使火归源,庶几可救。
府庠归云桥之内,产后患喉痛,服清热等剂益甚。余诊之,属膀胱经血虚也,盖膀胱之内脉上行,至颈而还,用八珍汤加牡丹皮、柴胡、酒炒黑黄柏,二剂而愈。
嘉靖辛丑仲秋,大方凭几执笔就书,咽喉间偶有痰涎,遂左顾吐之,以未及合而颈骨如摧,莫能转视,至夜增剧,潜发盗汗,手足麻冷,卧起必藉人扶持,稍动则痛连心腹,苦楚万状,不可胜数,如是者三四日。得立斋先生视之曰:此怒动肝火,胆得火而筋挛缩。以六味地黄丸料加山栀、柴胡,以清肝火生胆血。一剂未竟日,而谈笑举动,一一如常矣。接见宾从,俱以为前日之病者罔也,先生之神妙,类多如此。惜乎,不肖疏怠蹇拙,不能尽述。姑以其亲视者,笔之以为明验耳。吴门晚学生沈大方履文再顿首谨书。
一妇人喉间作痛,两月后而溃,遍身筋骨作痛,余以为杨梅疮毒,先以萆 汤,数剂而平,更以四物加萆 、黄 二十剂,诸症悉退。
一弥月小儿,口内患之,后延遍身,年余不愈。以萆 为末,乳汁调服,母以白汤调服,月余而愈。余见《保婴粹要》。
一男子先患喉痛,复发杨梅疮。用轻粉等剂,愈而复发,仍服前药,后又大发,上 溃烂,与鼻相通,臂腕数颗,其状如桃,大溃,年余不敛,虚症悉见。余以萆 汤为主,兼以健脾之剂,月余而安。余见《外科枢要》。
诸骨稻谷发鲠七
治诸骨鲠,用苎麻根杵烂丸,弹子大,将所鲠物,煎汤化下。
一方鱼骨鲠,用细茶、五倍子等分为末,吹入咽喉,立愈。
一方以犬吊一足,取其涎,徐徐咽之,即消。
又方白萼花根捣烂取汁,徐徐咽之,不可着牙。
治稻芒糠谷鲠喉,将鹅吊一足取涎,徐徐咽下,即消。
治吞钉铁金银铜钱等物,但多食肥牛脂诸般肥肉等味,随大便而下。
一方吞钱,烧炭末,白汤调下,数匙即出。或服蜜升许。或食茨菇,其钱自化。
治吞发绕喉不出,取自乱发作灰,白汤调服一钱。
治吞铁或针,用饧糖半斤浓煎,艾汁调和服之。
一方磁石,磨如枣核大,钻眼,以线穿令吞喉间,针自引出,或吞钱金银铜铁,磁石须阴阳家用验者。
治诸鲠咒法八
子和云:大凡鱼骨麦芒,一切竹木刺鲠于喉间,及发绊不能下;用《道藏经》中一咒法:取东方无根水一碗,先以左手结三台印,将水置印上,后将右手持一剑,诀于水上,虚书一龙字,密咒九遍;咒曰:吾从东方来,路傍一池水,水里一条龙,九头十八尾,问君治何物,专用此间水。连诵九遍,患者饮之,即愈。
误吞水蛭九
治误吞水蛭,食蜜即愈,试以活蛭投蜜中,即化为水,屡验。一书云:井中生蛭,以白马骨投之,即无,试之亦验。水蛭即蚂蝗也,虽死为末,见水复活,人吞之为害不小,治以前法
诸虫入耳十
治百虫入耳,用盐汁灌之,或葱汁尤良,或猪肉少许,炙香置耳孔边亦出;或用细芦管入耳内,口吸之虫随出。
蜒蚰入耳,以盐少许搽耳内,即化为水。
蜈蚣入耳,以鸡肉置耳边自出。凡虫毒入腹作胀,饮好酪二升许,虫化为水,而毒亦消
蛇入七窍及虫咬伤十一
凡蛇入七窍,劈开蛇尾,纳川椒数粒,以纸封之,其蛇自出。更煎人参汤饮之,或饮酒食蒜
男女体气十二
治腋气,五更时,用精猪肉二大片,以甘遂末一两,拌之,挟腋下,至天明。以生甘草,煎汤饮之,良久泻出秽物,须在荒野之外,则可恐秽气传入故也,根据法三五次,即愈。虚弱者,间日为之,其他密陀僧、胡粉之类,皆塞窍以治其末耳。
附方并注
清胃散治胃火血燥唇裂,或为茧唇,或牙龈溃烂作痛。
黄连(炒) 生地黄 升麻(各一钱) 牡丹皮(八分) 当归(三钱二分) 上水煎服。
加味清胃散即前散加芍药、柴胡,治脾胃肝胆经热。
柴胡清肝散治肝经怒火,风热传脾,唇肿裂,或患茧唇。
柴胡 黄芩(炒,各一钱) 黄连(炒) 山栀(炒,各七分) 当归(一钱) 川芎(六分)
生地黄(一钱) 升麻(八分) 牡丹皮(一钱)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若脾胃弱,去芩、连,加济阴地黄丸治阴虚火燥,唇裂如茧。
五味子 熟地黄(自制杵膏) 麦门冬 当归 肉苁蓉 山茱萸(去核) 枸杞子 山药甘州归脾汤(一名济生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血耗唇皱,及气郁生疮,咽喉不利,发热便血,盗汗晡热等症。
木香 甘草(各三分)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 (炒) 当归 龙眼肉 远志 酸枣仁(服。
加味归脾汤即前方加柴胡、丹皮、山栀,治思虑动脾火,元气损伤,体倦发热,饮食不思,失血牙补中益气汤治中气伤损,唇口生疮,或齿牙作痛,恶寒发热,肢体倦怠,食少自汗,或头痛身热,烦躁作渴,气喘脉大而虚,或微细软弱。
人参 黄 (炒) 甘草(各一钱半) 白术 当归 橘红(各一钱) 柴胡 升麻(各五分)
羌活散治风热传脾,唇口 皱,或头痛目眩,或四肢浮肿如风状。
羌活 茯苓 薏苡仁(各等分)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入竹沥一匙服。
人参理中汤治口舌生疮,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畏寒恶热,作呕腹痞。此中气不足,虚火炎上。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五七钱,或一两,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治症同上,但四肢冷逆,或呕吐泄泻。
茯苓 白芍药(各二钱) 附子 人参(各二钱) 白术(四钱) 上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治口舌生疮,服凉药过多,以致食少作呕,或中气虚热所致。
人参 白术 茯苓 半夏 陈皮(各一钱) 藿香(八分) 甘草(炒,六分) 宿砂仁(炒人参安胃散治胃经虚热,口舌生疮,喜热饮食。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 黄芩(二钱) 甘草(炙) 陈皮(各五分) 黄连(三分) 芍药(服。
七味白术散治虚热,口舌生疮,不喜饮冷,吐泻口干。
人参 白术 木香 白茯苓 甘草(炙) 藿香(各五分) 干葛(一钱) 上水煎服。
四君子汤治口舌生疮,脾胃虚弱,饮食少思,肚腹不利。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六君子汤治胃气虚热,口舌生疮,或寒凉克伐,食少吐泻。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陈皮 半夏 甘草(各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
二陈汤治脾胃虚弱,口舌生疮,或中脘停痰,呕吐恶心,饮食少思等症。
陈皮 茯苓 半夏(各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葛花解醒汤治酒积,口舌生疮,或呕吐泄泻。
白豆蔻 宿砂仁 葛花(各五分) 木香(二分) 青皮(二分) 陈皮 茯苓 猪苓 人参白术 神曲(炒) 泽泻 干姜(各三分) 上水煎服,得微汗,酒病去矣。
龙胆泻肝汤治口苦,或生疮。
柴胡(一钱) 黄芩(七分) 甘草 人参 天门冬(去心) 龙胆草(酒拌炒焦) 黄连(炒)
山栀(炒) 麦门冬 知母(各五分) 五味子(三分) 上水煎服。
小柴胡汤治肝胆经风热侮脾土,唇口肿痛,或寒热往来,或日晡发热,或潮热身热,或怒而发热胁痛,甚者转侧不便,两胁痞满,或泻利咳嗽,或吐酸苦水。
柴胡(一钱) 黄连(一钱半) 半夏 人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怒动肝火,牙齿痛寒热,加山栀、黄连。
栀子清肝散治三焦及足少阳经风热,口舌生疮,或耳内作痒,出水疼痛,或胸间作痛,或寒热往来茯苓 川芎 芍药 牛蒡子(炒) 当归(各七分) 柴胡 山栀 牡丹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人参败毒散(加防风、荆芥,名荆防败毒散)
治一切表症,疮疡 痛,发寒热,或拘头痛,脉细有力者。
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茯苓 川芎 桔梗 枳壳 甘草(各一钱) 上水煎服夺命丹治喉闭或疔疮,发大毒,或麻木,或呕吐,重者昏愦。若疔毒牙关紧急,用三五丸为末,水调灌下,有夺命之功。
蟾酥(干者酒化) 轻粉(各五分) 枯白矾 寒水石( ) 铜绿 乳香 没药 麝香(各朱砂(三钱) 蜗牛(二十个,另研,无亦效) 上为细末,用蜗牛或酒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二丸,温酒或葱汤下。
东垣白芷散治大寒犯脑,牙齿疼痛。
麻黄 草豆蔻(各一钱) 黄 升麻(各二钱) 当归 熟地黄(各五分) 吴茱萸 白芷(各四分) 本(三分) 桂枝(二分半) 羌活(八分) 上另为末,和匀搽之。
东垣牢牙散治牙龈露肉,牙疳肿痛,或牙齿动摇欲落,或牙齿不长,牙黄口臭。
升麻(四分) 羌活 地骨皮(各一两) 胆草(一两半,酒浸) 上为末,以温水漱口,每用少许擦之。
独活散治风毒牙痛,或牙龈肿痛。
独活 羌活 川芎 防风(各五分) 细辛 生地黄 荆芥 薄荷(各二钱)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嗽咽。
谦甫加减泻白散治膏粱醇酒,劳心过度,肺气有伤,以致气出腥臭,涕唾稠粘,咽嗌不利,口苦干燥。
桑白皮(二钱) 地骨皮 片黄芩 甘草(炙,各一钱) 知母(七分) 五味子(十粒)
麦门冬(五分) 桔梗(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
犀角升麻汤治阳明经、风热牙疼、或唇颊肿痛。
犀角(镑) 升麻 防风 羌活(各一钱) 白附子(五分) 川芎 白芷 黄芩(各七分)
甘草(三分) 上水煎熟,入犀末服。
玄参升麻汤治心脾壅热,口舌生疮,或木舌重舌,或两颊肿痛。
玄参 赤芍药 升麻 犀角(镑) 桔梗 管仲 黄芩(炒,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水三黄丸治实热口舌生疮,作渴喜冷,或齿龈肿痛等症。
黄芩 黄连 黄柏(各等分) 上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汤下。
安肾丸治肾虚牙痛腰疼。
补骨脂(炒) 川楝子肉(炒) 葫芦芭(炒) 茴香(炒) 续断(炒,各二两) 桃仁 杏仁(炒) 山药 茯苓(各二两)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八味丸治肾气虚寒,牙齿作痛,面色黧黑,精神憔瘦,脚膝无力,饮食少思;或痰气上升,小便频数,齿不坚固;或口舌糜烂,畏饮冷水。即后方每料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六味丸(加五味、肉桂,各一两,名加减八味丸)
治肾经虚热,齿不固密,或作疼痛,或发热渴淋,痰气壅嗽,头晕眼花,咽燥唇裂,腰腿痿软,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暗,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
熟地黄(八两,作膏)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茯苓(四两) 上为末,入地黄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汤下,地黄须自制。
滋肾丸治肾经阴虚,齿痛或苏蚀色黑,日晡发热,脚膝无力,小便不利,肚腹胀满(详见《内知母 黄柏(各酒炒,二两) 肉桂(二钱) 上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滚汤下。
清心莲子饮治口舌生疮,烦躁作渴,小便赤涩,口干便浊,夜间安静,昼则举发,此热在血分。
黄芩 石莲 茯苓 黄 (炒) 柴胡 人参(各一钱) 麦门冬 地骨皮 车前子(炒) 甘草(各二钱半) 上水煎服。
还少丹治脾肾虚弱,齿牙作痛,或不坚固。又补虚损,生肌体,进饮食之圣药。
肉苁蓉 远志(去心) 茴香 巴戟(去心) 干山药 枸杞子 熟地黄 石菖蒲 山茱萸(去核) 杜仲(去皮姜制) 牛膝 楮实子(炒) 五味子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枣肉并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酒日三服。
羌活附子汤治冬月大寒犯脑,令人脑齿连痛,名曰脑风,为害甚速,非此莫能救。
麻黄(去节) 黑附子(炮,各三分) 羌活 苍术(各五分) 黄 (一分) 防风 甘草 升麻白僵蚕(炒去丝) 黄柏 白芷(各二分) 佛耳草(有寒嗽者用之如无不用) 上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治气血俱虚,牙齿肿痛,或口舌生疮,或恶寒发热,自汗盗汗,食少体倦,或寒热作渴,头痛眩晕,或似中风之症。
白茯苓 人参 当归 白术 黄 川芎 熟地黄(生者自制) 白芍药(炒) 甘草(炙,各一钱) 肉桂(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八珍汤治气血俱虚,口舌生疮,或齿龈肿溃,恶寒发热,或烦躁作渴,胸胁作胀、或便血吐血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越鞠丸治六郁牙齿痛口疮,或胸满吐酸,饮食少思。
苍术(炒) 神曲(炒) 香附子 山查 山栀(炒) 抚芎 麦芽(炒,各等分) 上为末,水调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滚汤下。
四物汤(加牡丹皮、柴胡、山栀名加味四物汤)
治血虚发热,口舌生疮,或牙龈肿溃,或日晡发热,烦躁不安,或因怒而致。
当归 熟地黄(各三钱) 芍药 川药(各二钱) 上水煎服。
当归补血汤治口舌生疮,血气俱虚,热渴引饮,目赤面红,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黄 (炙,一两) 当归(酒制,二钱) 上水煎服。
元戎四物二连汤治血虚发热,口舌生疮,或昼寒夜热。
当归 生地黄 白芍药 川芎 黄连 胡黄连(各一钱) 上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治火盛,血妄行,或吐衄,或下血。
犀角(镑) 生地黄 白芍药 黄芩 牡丹皮 黄连(各一钱) 上水煎熟,入犀末服。
若因怒而患,加柴胡、山栀。
当归六黄汤治阴虚内热盗汗。
当归 熟地黄(自制) 生地黄 黄 (炒) 黄连(炒黑) 黄芩(炒黑) 黄柏(炒黑,各一钱)上水煎服。
逍遥散治血虚有热,口舌生疮,或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
甘草(炙) 当归 芍药(炒)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上水煎服。
加味逍遥散治肝脾有火血虚,即前方加山栀、丹皮。
谦甫解毒雄黄丸治缠喉风肿闭,或卒倒死,牙关紧急。
雄黄(一钱) 郁金(一分) 巴豆(十四粒,去油皮) 上为末,醋糊丸,绿豆大,用热茶送下七丸,吐顽痰立苏,未吐再服,若死而心头犹热,灌下更生。
谦甫龙麝聚圣丹治心脾客热,咽喉肿痛,或成痈不消,或舌本肿胀,口舌生疮。
川芎(一两) 生地黄 犀角(镑) 羚羊角(镑) 琥珀 玄参 连翘(各五分) 人参赤茯苓 马牙硝 片脑 麝香(各三钱) 朱砂 牛黄(各二钱) 桔梗 升麻 铅白霜(各五钱)
南砂(一两) 金箔(五十片) 上为末,蜜丸,龙眼大,金箔为衣,薄荷汤化下,或噙咽之。
拔萃桔梗汤治热肿喉痹。
桔梗 甘草 连翘 山栀 薄荷 黄芩(各一钱) 上入竹叶水煎服。
无择玉屑无忧散治喉风痰壅,或口舌生疮,或骨鲠不下。
玄参 管仲 滑石 宿砂仁 黄连 甘草 茯苓 山豆根 荆芥穗(各五钱) 寒水石(煨) 硼砂(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清水调下,此药又去邪辟瘟止渴。
甘桔汤治咽喉肿痛。
甘草(六钱) 苦梗(三钱) 上水煎服。
白虎汤治胃热作渴,暑热尤效。
知母 石膏(各二钱) 粳米(半合) 上水煎服。
调胃承气汤治中热,大便不通,咽喉肿痛,或口舌生疮。
大黄(一两) 甘草(一钱五分) 芒硝(四钱五分) 上每服五七钱,水煎。
桃仁承气汤(加当归一钱,名当归承气汤)
治瘀血停滞,腹内作痛,或发热发狂,大便秘结。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研) 桂枝 芒硝 甘草(炙,各一钱) 大黄(二钱) 上水煎空心服清热补气汤治中气虚热,口舌如无皮状,或发热作渴。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酒拌) 芍药(炒,各一钱) 升麻 五味子 麦门冬 玄参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煎服。如不应,加炮姜。更不应,加附子。
清热补血汤治口舌生疮,体倦少食,日晡益甚,或目涩热痛。
熟地黄(酒拌,一钱) 黄柏 知母 五味子 麦门冬(各五分) 当归(酒拌) 川芎 芍(各一钱) 玄参(七分) 柴胡 牡丹皮(各五分) 上水煎服。如不应,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治之。
清热化痰汤治上焦有热,痰盛作渴,口舌肿痛。
贝母 天花粉 枳实(炒) 桔梗(各一钱) 黄芩 黄连(各一钱二分) 玄参 升麻(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升麻柴胡汤柴胡 芍药 山栀子 升麻 木通(各一两) 黄芩 大青杏仁(各五钱) 石膏 上每服凉膈散治实热,口舌生疮,牙齿作痛,或喉舌肿痛,便溺秘赤,或狂言妄语,大便秘结。
大黄 朴硝 甘草(各一两) 连翘(四两) 山栀 黄芩 薄荷叶(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七钱,水煎服。如未应,当加之。
防风通圣散治风热炽盛,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发热烦躁,疮毒作痒等症。
防风 当归 川芎 芍药 大黄 芒硝 连翘 薄荷 麻黄 桔梗 石膏 黄芩(各一两)
清咽利膈汤治积热咽喉肿痛,痰涎壅盛,烦躁饮冷,大便秘结。
金银花 防风 荆芥 薄荷 桔梗(炒) 黄芩(炒) 黄连(炒,各一钱五分) 山栀子(研) 连翘(各一钱) 玄参 大黄(煨) 朴硝 牛蒡子(研) 甘草(各七分) 上水煎服。
密钥匙治喉闭喉风,痰涎壅塞。
焰硝(一两五钱) 白僵蚕(一钱) 硼砂(五钱) 脑子(一字) 雄黄(二钱) 上各为末,以竹管吹患处,痰涎即出。如痰涎虽出,咽喉不利,急针患处,以去恶血。
润喉散治气郁咽喉闭塞。
桔梗(一两五钱) 粉草(四钱) 草紫河车(四钱) 香附(三钱) 百药煎(一钱五分) 上又方薄荷叶、蓬砂各五钱,冰片一钱为末,吹患处甚效。
破棺丹(─名通关散)
治咽喉肿痛,水谷不下。
青盐 白矾 kt 砂(各等分) 上为末,吹患处,有痰吐出。
小续命汤治阴毒喉痹。
麻黄(五分) 防风 芍药 白术 人参 川芎 附子(生) 防己 黄芩(各二分)
桂枝仲景半夏汤治伤寒喉中生疮,不能发声。
半夏 桂枝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七八钱,水煎候冷,细细咽之。
萆 散(─名换肌消毒散)
治杨梅疮,不拘初起溃烂,或发于舌间喉间,并效。
萆 (─名土茯苓,又名冷饭团,五钱) 当归 白芷 皂角刺 薏苡仁(各二钱) 白藓皮木瓜(不犯铁器) 木通 金银花(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消热消毒散治咽喉疮肿,痰涎壅盛,或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即荆防败毒散加芩、连、硝黄。
人参固本丸治肺气燥热,小便短赤,或肺气虚热,小便涩滞如淋,此治虚而有火之圣药也。
生地黄(酒拌) 熟地黄(用生者,酒拌,铜器蒸半日)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一盐汤,或温酒下,中寒人不可服。
刺少商穴法穴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针如韭叶,刺入二分许,以手自臂勒至刺处出血即消,若脓成者必须针患处,否则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