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八章 最近之文化经济与社会状况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五四后之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价值,倒不在于政治上,而在于文化上。西洋近世的富强,看似由于工业的发达,军备的扩张,其实真正的根源,还在科学发达上。因科学发达,所以对于天然的认识真确,而其利用天然之力,亦即随之而加强。推科学的方法而施诸人事,对于社会的认识,也就真确;应付各种问题,自然也有计划、有条理、有组织、有效率了。至于社会的风习,中西固各有所长,而现在相形见绌的,则是他们为民治的,而我们非民治的。因为是民治的,所以人人能够自动,而其思想也极自由。民气自然发扬,民力自然充实。非民治的,就适与相反了。中国的改革,始而注重于制造、军事,既而注重于政治,可说是都没搔着痒处。到这时候,才专提出这两种主义来,而中国的文化,就要焕然改观了。因为认识了科学的价值,所以肯埋头研究学问的人渐多,不再抱浅薄的应用主义。因为尊重科学的方法,所以有许多旧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因为认识了民治的价值,所以学艺要求其普及于大众,于是提倡新文学,提倡语体文;又由教育部制定注音符号颁行;近来又颁布简体字;以求工具的简易。而国家社会诸问题,亦非复少数人的专业,要用宣传方法,“大吹大擂的,抬到众人面前”[1]了。

民国以来之财政状况

一国最重要的命脉是经济,而经济的荣枯,往往表现于财政上。讲起民国以来的财政,却是很惊心动魄的。革命军兴,财政的系统,一时破坏,自然要现出艰窘的样子。经过两三年的整顿,渐渐地有些上轨道了。不意帝制运动发生,中央威信坠地,各省应解的款项,多数都被截留。中央除关盐余外,[2]乃专靠借债以自活。除前述的大借款外,还有许多较小的借款。欧战期间,则专借日本债。欧战既停,并日本债而不能得,则又专借内债。这是北京政府的情形。国民政府成立后,所借内债亦不少。现在中央政府的收入,以关、盐、烟酒、印花,统税为大宗。田赋划作地方税,和契税同为重要收入。厘金已裁,然一切苛捐杂税,各地方都是很多的;田赋的附加税亦很重。二十三年(1934),政府才下令限制田赋的附加,并令各省裁撤苛捐杂税。货币制度,当前清末年,就很紊乱的。[3]民国以来,要想整理,始终没有就绪。二十四年(1935),因美国收买白银,我国现银,源源外流,现出通货紧缩的现象。政府乃于11月间,实行管理通货,将现银集中,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的纸币为法币。从此通货伸缩,较可自由;而外汇也易于管理。这或者也是经济上的一条出路。

最近之社会状况

社会的经济情形,说起来也是很心动魄的。从1929年以来,全世界的经济,都陷于恐慌。列强都高筑关税壁垒;又用倾销政策,以争夺市场,侵略后进之国。外力的如何猛进,只要看入超数目的急增,就可知道。再加以内战的频仍,天灾的侵袭,租税的苛重,盗贼的滋扰,自然要农村破产,工商折阅,民不聊生了。有恒产而后有恒心,社会的秩序,总是要生计宽裕,才能够维持的。直此民不聊生之时,治安自然要有岌岌可危之势。而且,一方面内地干枯,一方面少数的都市,又随着近世的文明而日益发达。于是穷困的自穷困,奢豪的自奢豪,更显出矛盾的现象。社会的组织变了,旧的道德伦理,已不足以维系人心;而新的正确的人生观,又未成立;就连精神也陷于苦闷。古人说得好:“剥极则复,贞下起元。”直此社会极端混乱之时,我们要如何拿定主意,做个中流砥柱,自立立人呢?

民众运动之勃兴

民众运动,是国民觉悟奋起的现象。虽然一时不能大有成就,甚或因此而引起纠纷,然而其势力,毕竟是不可轻视的。现代的民众运动,实以学生为前驱。对内则五四,对外则五卅,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其余民众,也都能够追随其后。其中尤有意义的:是民国十四年(1925)国民军初平东江之后,滇桂军在后方反动,而铁路工人罢工,使其运输不灵,因此得以迅速戡定。五卅惨案起后,省港工人,又联络罢工。且组织纠察队,封锁海口。使香港百业停滞,物价腾贵,大受影响。国民革命军北伐之际,得民众的助力尤多。这都是从前历史上所没有的现象啊。

产业之社会组织与改进

现代的生产,因其规模之大,分工之密,实际久已社会化了,然因劳动工具,为私人所专有,所以其组织还不能尽善。中国的新式工业,虽然幼稚,然已有开始发达的趋势。加以外人得在通商口岸设厂,劳资的问题,就更形严重。国民党是最注意于劳资的协调的,所以在民国十一年(1922),就在广州开全国劳动大会。十三、十四两年(1924、1925),又曾开会两次。十六年(1927)北伐进展后,各处的工会,亦都同时兴起。后来因其不能尽善,乃又加以整理。而《工会》、《工厂》及《劳资争议处理团体协约》等法,亦均制定颁行。

自治制度与社会

中国的自治制度,看似颓废,其实人民自治的能力,是最强的。不论什么事情,总是自己解决,倚赖官府的地方很少。这实在是社会改进唯一的道路。孙中山先生有鉴于此,所以也定以自治制度为政治的基础。《建国大纲》,本以县为自治单位。现行的制度:县以下分区,区以下分乡镇,乡镇以下为闾邻。[4]乡镇和区,各设公所,其长,均以人民自选为原则;[5]闾邻长则纯由民选。一县自治完成时,[6]人民即得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选举县长。一省的县都自治时,在该省即为宪政开始,省长亦由民选。全国有过半数的省开始宪政时,就要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选举政府,由国民政府将治权交还。而建国的大功告成了。

【小结】

(一)五四以后的文化运动,和前此有何异点?

(二)试述民国以来财政情形的大略。

(三)最近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四)有些人总说:“中国现在,旧道德已破坏,新道德未成立。”此说的意义如何?道德为什么会有新旧之别?

(五)民众运动的利弊如何?如何能使之有利无弊?

(六)怎样说现代的生产,已经社会化了?

(七)试略述现行的自治制度。

* * *

【注释】

[1] 梁启超的话。

[2] 付给所担保的赔款、外债的余额。

[3] 前清货币制度的大乱,自其末年各省的滥铸铜圆始。因此而币价大跌,物价暴腾,人民生计大受影响;各地方流行的货币,亦愈形错杂,难于整理了。

[4] 乡指村庄,镇指街市,大略在百户以上,不得超过千户。邻五家,闾二十五家。

[5] 未实行自治前,区长得由民政厅就考试合格人员中委任。乡镇长由人民加倍选出,县长择一委任。

[6] 据《建国大纲》:为全县人口,调查清楚;土地测量完竣;警卫办理妥善;四境纵横之道路,修筑成功;人民曾受四权使用之训练。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