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大中国史

第十一章 南北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节 宋齐的治乱

宋文帝的时候,虽然宿将垂尽,兵力已靠不住,然而前此灭南燕,灭后秦,总算是“累胜之余”,而且这时候的拓跋魏,也不过草创,所以还有恢复中原的念头。宋武帝死时,魏明元帝乘丧伐宋,取青、兖、司、豫四州,置戍于虎牢(在如今河南汜水县)、滑台(如今河南的荥阳市)。公元429年,宋文帝遣刘彦之伐魏,魏人敛兵河北,宋人恢复虎牢、滑台。到冬天,魏人纵兵南下,宋人不能抵挡,所得的地方又都失去。文帝“经营累年”,到公元449年,又遣兵伐魏。然而“兵多白徒,将非才勇”,才进就败。魏太武帝自将南伐,至于瓜步(在如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宋人沿江置戍,极其吃紧。幸而盱眙(如今安徽的盱眙县)、彭城(如今江苏的铜山县),都坚守不下,魏太武帝乃勒兵而还。然而“所过郡邑,赤地无余”,至于“燕归巢于林木”。元嘉(文帝年号,公元424—453年)之政,在南朝中本算是首屈一指的,到此也弄得“邑里萧条”了。公元452年,魏太武帝被弑,文成帝立。宋文帝再想北伐,也没有成功。南北分立,“北强南弱”之势,到此就算定了(明帝时,和魏交兵,又失掉淮以北的地方)。

文帝皇后袁氏,生太子劭。淑妃潘氏,生始兴王濬。淑妃很为得宠,袁皇后“恚恨而殂”。太子劭因此深恨潘淑妃和始兴王。始兴王惧,“曲意事劭”,劭又喜欢了他。劭和濬多过失,怕文帝觉察,“因为巫蛊”。事觉,文帝要废太子而赐始兴王死,犹豫未决。潘淑妃告诉了始兴王。始兴王告诉太子,太子就举兵弑帝(并杀潘淑妃)。江州刺史沈庆之,奉武陵王骏,讨诛劭、濬。骏立,是为孝武帝(公元453年)。

孝武帝天资刻薄,武帝、文帝的子孙,差不多都给他杀尽。孝武帝卒,前废帝子业立(公元464年),荒淫无度,而刻薄同孝武帝一样。孝武帝的旧臣,多给他杀掉。又要杀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也是孝武帝的儿子)。子勋的长史邓琬,奉他起兵。刚好前废帝为左右所弑,明帝立(公元465年)。谕子勋罢兵,邓琬不听,奉子勋称帝于寻阳(公元466年)。这时候,“四方贡计,并诣寻阳”,朝廷所保,只有丹阳、淮南等几郡而已。不多时,子勋给沈攸之等讨败。明帝因此更加猜忌,孝武帝的子孙,也差不多给他杀完。公元472年,明帝卒,后废帝立,荒淫更甚于前废帝。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反(文帝的儿子)。昼夜兼程袭建康,为萧道成所讨平。萧道成自此威权渐大(道成刺兖州,镇淮阴)。公元477年,道成弑后废帝。而立安成王准。荆州刺史沈攸之和中书令袁粲(镇石头),起兵讨道成,都败死。公元479年,萧道成遂篡宋自立,是为齐高帝。

齐高帝篡宋之后,四年而殂(公元482年)。子武帝立。武帝和高帝同起艰难,留心政治,在南朝诸帝中,算是比较好的。公元493年,武帝卒。武帝太子长懋早卒,次子竟陵王子良,颇有夺宗之意。武帝兄子西昌侯鸾,扶立太孙昭业,是为郁林王。子良忧惧而死。郁林王荒淫无度,在位一年,为鸾所弑,立其弟昭文。旋废之而自立,是为明帝。大杀高、武二帝子孙。公元498年,明帝卒。子宝卷立,是为东昏侯,昏淫为南朝诸帝之最,而亦“果于杀戮”。豫州刺史裴叔业(治寿阳,如今安徽的寿县)降魏,南朝因此失掉淮南之地。江州刺史陈显达反,崔慧景讨平之。慧景还兵攻帝,为豫州刺史萧懿所杀。东昏侯又把萧懿杀掉。萧懿的兄弟萧衍,时为雍州刺史;东昏侯发道密旨给荆州刺史南康王宝融,叫他暗中图谋之。宝融举兵反,公元501年,自立于江陵,是为和帝。这时候,萧衍也起兵襄阳,和帝就用他做征东将军,发兵东下。东昏侯战败,为宦者所弑。明年,和帝禅位于萧衍,是为梁武帝。

宋世系图

齐世系图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

北魏太武帝时候虽然强盛,然而连年用兵,国颇虚耗(太武帝还有北征柔然、高车的事情,见第十三章第三节)。文成帝立,“守之以静”,民乃复安。公元465年,文成帝卒,子献文帝立。好佛,传位于孝文帝(公元471年)。太后冯氏旋弑献文帝而称制(公元476年)。公元490年,冯太后卒,孝文帝才亲政。

孝文帝是北魏一个杰出的人物。迁都洛阳(公元493年),断北语,改族姓,禁胡服,与汉人通婚,兴学校,改制度。从此以后,鲜卑就与汉族同化了(参看第十二章)。然而北魏的衰机,也兆于此时,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魏国的宗室贵人,从南迁以后都习于奢侈。这时候,佛法初行,建寺造塔等迷信,更足以助长奢侈。野蛮民族迁徙到文明的地方,吸收文化难,而沾染物质上的奢侈易,这也是历代北族迁入中国的通例。

二、北魏当建都在平城的时候,和北族的交涉是很频繁的(参看第十三章第三节)。所以设了怀朔、高平、御夷、怀荒、柔玄、沃野六镇(在如今兴和道西南境),“盛简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不但不废仕宦,至乃偏得复除。当时人物,忻慕为之。及太和在历,仆射李冲当官任事,凉州土人悉免厮役。丰沛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征镇驱使,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多复逃胡乡。乃峻边兵之格,镇人浮游在外,皆听流兵捉之。于是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有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踪,过弄官府,政以贿立,莫能自改”(以上魏广阳王深上书;见《北史·太武五王传》。太和,孝文帝年号。公元477—499年)。于是郁极思变,就成了后来的乱源。

公元499年,孝文帝卒,宣武帝立。委政于高皇后的兄肇。公元515年,宣武帝卒,孝明帝立,年方六岁,高太后临朝。先是道武帝要立明元帝做太子,恐怕身后母后专权,先杀掉他的母亲,才立他。从此以后,就成为拓跋氏的家法(君主政体的残酷不仁如此)。宣武帝好佛,充华胡氏生子孝明帝,立为太子,才不杀胡氏,而且把她立为贵嫔。高太后临朝,又要杀掉胡贵嫔,中给事刘腾等设法阻止。胡贵嫔很感激他。不多时,胡贵嫔和刘腾等合谋,伏兵把高肇杀掉,并弑高太后。于是胡氏自称太后,临朝称制(公元516年)。刘腾和太后的妹夫元乂等用事。后来太后又宠幸了一个清河王怿(孝文帝的儿子)。元乂、刘腾把清河王杀掉,连太后也幽禁起来。刘腾死后,元乂防范稍疏,太后又设法把元乂杀掉,再临朝称制(公元525年)。

奢侈的风气,到胡后时候更盛。大营寺塔,赏赐无度。于是“府库累世之积,扫地无余”。至于“减百官禄力”;“豫借百姓六年租税”;入市的,每人要税一个钱。地方官又竞为诛求,以结纳权要,弄得民不聊生。于是六镇和内地的人,纷起叛乱。尔朱荣,北秀容人,“世为部落酋帅;其先居尔朱川,因为氏焉”(北秀容,在如今山西的朔州市)。尔朱荣雄健有才略,讨平部人之乱,做了并、肆等六州都督。这时候,明帝年长,和太后嫌隙日深。密召尔朱荣,要诛灭太后左右,旋又后悔,止住他。太后大惧,把孝明帝杀掉(公元528年)。尔朱荣举兵入洛,杀掉胡太后,立了孝庄帝,留其党元天穆居洛,自还晋阳。公元530年,孝庄帝诱尔朱荣入朝杀之,并杀元天穆。尔朱荣的从子尔朱兆,举兵弑帝,立了长广王晔(献文帝的孙子)。明年,又把他废掉,而立节闵帝。公元531年,高欢起兵于信都(高欢,本在尔朱氏部下。先是河北叛乱时,有一个乱党唤做葛荣,兵最强。后来给尔朱荣灭掉。手下的人,受尔朱氏陵暴,都不聊生。大小凡二十六反,杀掉过半,还是不能遏止。尔朱兆问计于高欢。高欢说:不如叫他就食山东。尔朱兆听了他,就叫高欢带了去。于是高欢就起兵讨兆),立渤海太守朗(太武帝儿子的玄孙)。攻破邺城。尔朱兆迎战,大败。高欢入洛,废掉节闵帝和朗,而立孝武帝(明年,攻杀尔朱兆)。孝武帝和高欢不睦,暗结关中大行台宇文泰,以图高欢。公元532年,孝武帝举兵讨欢,欢也从晋阳南下,夹河而军。孝武帝不敢战,奔长安。这一年冬天,为宇文泰所弑,立了文帝。而高欢也另立了一个孝静帝。于是魏分为东西,公元550年,东魏为北齐所篡。两魏又两传,到公元560年,而为宇文氏所篡。

魏世系图

第三节 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

东西魏分立后,高欢、宇文泰,剧战十年,彼此不能相胜(其中最危险的,是公元537年这一役。这时候,关中大饥,宇文泰所带的兵,不满万人,而高欢的兵,有二十万。战于渭曲,高欢大败。西魏从此才算站住,乘胜进取河南许多地方。明年,东魏侯景,治兵虎牢,以复河南诸州。宇文泰来救,不利。于是从洛阳以东为东魏,所有的形势略定。公元543年,高欢又发兵十万伐魏,战于印山,互有胜负。从此以后,东西魏就没有什么大战役。在河北,东魏以晋阳,西魏以汾州为重镇),于是东西分立的局面定,而受其害的,却在于梁。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公元502—549年),在历代君主中,年寿要算长久的。初年励精图治,国内颇称太平。晚年迷信佛法,三次在同泰寺舍身。“祭宗庙,以麦为牺牲。”人民有犯罪的,至于“涕泣而赦之”。于是刑政废弛,承平日久,兵力尤不可靠。又梁武帝太子统(昭明太子)早卒,武帝立了自己的次子简文帝做太子,对于昭明太子的儿子,觉得有些抱愧。于是把统的儿子河东王誉、岳阳王詧等都出刺大郡。而又用自己许多儿子,分刺诸郡以敌之。诸王“人各有心”,彼此乖离,也是召亡的一个原因(梁武帝的灭亡,攻佛法的人,都把他作为口实,然而这是他误解佛法之过,并不能归咎到佛法本身,这是略为研究佛法就可以知道的)。

高欢手下得力的战将是侯景,尝专制河南。公元547年,高欢卒,子澄,嗣执魏政。侯景以河南十三州降梁。梁武帝因此就起了恢复北方的雄心。叫自己的侄子贞阳侯渊明去伐魏。魏遣慕容绍宗讨侯景,渊明被擒。侯景奔梁,袭据寿阳,梁朝就用他做豫州刺史(先是梁人乘魏乱,恢复淮北诸州)。侯景见梁朝兵备废弛,阴怀异图。公元548年反,武帝命临贺王正德拒之(武帝兄弟的儿子,起初养以为子,打算把他立做太子。后来太子统生,正德还归本支。因此不悦,常畜异谋),正德反引侯景渡江,把他开门放入。梁武帝忧愤而死。侯景立了简文帝,尽陷江南诸郡县。

这时候,梁朝所分封的诸王各据一州,互相吞并。梁武帝第七个儿子湘东王绎,据了荆州。攻克河东王誉于湘州,邵陵王纶(武帝第六子)于郢州,形势颇强。公元551年,侯景溯江而上,陷江州、郢州,攻巴陵,大为王僧辩所败,猛将多死。回来之后,就杀掉简文帝和太子大器,立了个豫章王栋(昭明太子孙),旋又弑之而自立(称汉帝)。湘东王即位于江陵,是为元帝。始兴太守陈霸先起兵讨侯景,元帝派他和王僧辩分道进攻,侯景败死。

先是元帝遣兵攻岳阳王詧于襄阳,岳阳王求救于西魏。元帝乃罢兵。及元帝即位,武帝第八个儿子武陵王纪,也称帝于成都,发兵攻江陵。元帝请救于西魏,西魏发兵入成都。武陵王腹背受敌,败死。于是益州为魏所取,而东方州郡,亦大半入魏。自巴陵至建康,以江为界。后来元帝和魏,又有违言。公元554年,西魏遣柱国于谨帅师伐梁。攻破江陵,元帝遇害。徙岳阳王詧于江陵,令其称帝,是为西梁。王僧辩和陈霸先立敬帝于建康。而东魏又把贞阳侯渊明立做梁主,派兵送他回来。王僧辨拒战,大败,就投降了他,同他一起回来,把敬帝废做太子。陈霸先发兵袭杀王僧辩,重立敬帝。公元557年,就禅位于陈。

梁世系图

陈世系图

第四节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

从北魏道武帝建国之后,凡一百四十八年,而分为东西(公元386—515年)。又十六年而东魏为北齐所篡,二十三年而西魏为北周所篡。北齐高氏,系出汉族,然而从文宣帝以后,都极其淫暴,这都是当时所谓“渐染胡风”的一流人(参看第十二章);从文化上论,实在不能算他们是中国人。宇文氏则也是鲜卑。《北史·周本纪》说:

其先出自炎帝。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其后有葛乌兔者,雄武多算略,鲜卑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及其裔孙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文曰皇帝玺……其俗谓天子曰宇文,故国号宇文,并以为氏,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为魏甥舅之国。自莫那九世至侯归豆,为慕容皝所灭。

“出自炎帝”,和得氏之由,自然是荒唐话。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这句话从地理上看,却不错的。宇文氏先世的事迹,详见《北史》第九十八卷《宇文莫槐传》。《本纪》说它是鲜卑,而《宇文莫槐传》又说它是匈奴,这也是《北史》疏处。《宇文莫槐传》说:“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也……其语与鲜卑颇异。”“颇异”者,“不尽异”之词。这一种人,就是奚、契丹的祖宗,明明是鲜卑。不过其先居于阴山,地近匈奴,大概有婚姻上的关系,所以说是“南单于之远属”。而两民族也极为密切,所以说“其语与鲜卑颇异”,大约是掺杂匈奴语的。这也可推想前史致误之由。

北齐篡魏的是文宣帝。性极淫暴,然而这不过是“渐染胡俗”的结果,论起他的本性来,是很明决的,所以还能委任杨愔。历史上说他“主昏于上,政清于下”。文宣帝死后,太子殷立,为孝昭帝所废(公元559年)。传弟武成帝(公元561年),极其荒淫。用祖珽、和士开一班小人,朝政大乱。国用不足,赋敛无艺,弄得民不聊生。公元565年,传位于子纬,奢纵更甚。郡县守令都是市井鄙夫,入资得官,而剥削百姓,以为取偿之计。于是北齐就成了必亡之势。

北周篡魏的是孝闵帝(西魏文帝,卒于公元551年。子钦立,公元553年,为宇文泰所废。立其弟廓。公元556年,宇文泰卒。明年而孝闵帝篡魏)。然而大权都在从兄宇文护之手。篡位的明年,为护所弑。立其弟明帝,公元561年,又弑之,而立其弟武帝。武帝立十二年,才诛护亲政(公元572年)。“帝沉毅有智谋……克己励精,听览不倦。用法严整……群下畏服……以海内未康,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征伐之处,躬在行阵;性又果决,能断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公元576年,伐齐,克平阳。齐主自晋阳回攻,不克。明年,再伐齐,克邺。齐主纬出走,被执,齐亡。灭齐的明年,周武帝卒,子宣帝立。荒淫无度,周政遂衰。公元579年,传位于静帝,自称天元皇帝。未几而死,静帝年幼,内史上大夫郑译等,矫诏引宣帝后父杨坚辅政。杨坚就大杀周宗室,尽握朝权。相州总管尉迟回、郑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起兵讨坚,皆为坚所败。公元581年,坚遂篡周而自立。

陈武帝无子,传位于兄子文帝(公元559年)。文帝死后,太子伯宗立(公元566年)。大权尽在叔父安平王顼之手。公元568年,为顼所废。顼自立,是为宣帝。宣帝立九年而北齐亡,乘机恢复淮南之地。隋文帝受禅的明年,宣帝卒,后主叔宝立,荒淫无度。公元589年,为隋所灭。西梁已先二年为隋所灭,天下复统一。

北齐世系图

北周世系图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