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药师三昧行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天溪比丘 受登 集

定名第一

药师三昧者。即所入三摩地。所谓诸佛甚深行处。而即现前不动一实际地也。普贤观云。诸佛住处。名常寂光。金光明云。诸佛游於甚深法性。则知入无量义处。超圆通本根。出入交[牙-(必-心)+?]於根尘。自他同归於秘藏。皆是矣。故住与行游。俱须得所。于处不留。于缘无着。无住而住。无行而行。譬之鸳鸯。双游并息。处缘泯若。住行穆如。随用自在。乃得其所。亦是首楞严三昧异名。大品谓首楞严三昧。是诸三昧行处。盖不起寂灭定。而现诸威仪。则药师三昧。为诸三昧王。岂不信然。又药师是医王。三昧即病行。良由无缘大悲。内自熏心。众生病故。是故我病。亦由无缘熏发。感应道交。以己之疾。愍彼之疾。知病识药。应病与药。令得服行。病差药除。则非真非有。意而有勇。正是所行甚深。然今于此。欲得三昧现前。其有法乎。曰。经自陈四法。得是三昧。一曰闻。二曰信解。三曰供养。读诵。受持。书写。演说。四曰思惟修。习法具有四。而广赞闻名。意在初闻尚尔。况后后乎。夫诸佛名号。是甚深行处者。以统众德。而备万法故也。天台云。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举正以收依。标主以摄伴。是则行愿之善巧方便。国土之行数相貌。莫不尽于药师一名。故一闻其名。则依正森罗。主伴影现。因果相冥。理事无碍。不移不动。全体宛然。净名曰。正徧知如来及佛。此三句义。大千众生。如阿难多闻第一。以劫之寿。不能尽受。故今曼殊。承佛威力以发问。而世尊。若一劫一劫余。而欲广说。终无尽也。如是。而信解之。诵说之。定心修而证之。吾说更无有尽矣。但能展用今法。则上之四法。一举全该。故曰药师三昧行法。

劝修第二

如来正法寖微。像法转时。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欲修大乘行。真实信解诸佛甚深行处者。欲尽闻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以利益安乐无边有情者。欲于诸佛土。随意受生。常见诸佛。得宿命智。根力觉道。定念总持。无不具足。乃至不退菩提者。欲愿生净土。其土一向清净。有殊胜功德庄严。光明寿量。不可思议。与西方极乐。等无差别者。欲脱三途苦。还生人中。以内外财。施来求者。欲清净尸罗。多闻正见。离增上慢。速得圆满诸菩萨行者。欲破无明[谷-禾+卵]。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者。欲所有恶事。悉不能害。皆起慈心。互为饶益者。若愿生西方。志忽不定。随闻今名。乃有八菩萨来。示其道路。以助往生者。若厌患女身。愿后不复更受女身者。欲求长寿。富饶。官位。男女。随所愿乐。一切皆遂者。若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毁犯所受。怖堕恶趣欲得清净。还具律仪者。欲燃灯造旛。为病人还增已尽之命。为王家转祸为福者。应先造立药师形像。敷座安处。烧香散华。诵经持咒。思惟其义。修药师三昧。所以者何。此是诸佛甚深所行。不可思议。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菩萨。皆不能信解。若得修此。诚谓大难。盖难於三宝中信敬尊重。故能修行者。得全分宝。但能诵持。得中分宝。华香供养。得下分宝。佛与曼殊说下分宝。尚不能尽。况中上耶。若不修是法。失无量重宝。是故明智者。深为之忧悲。

方法第三

经云。若有净信男子女人。欲供养药师如来者。应先造立形像。敷座安处。以种种华香旛盖庄严。七日七夜斋戒。起慈悲心。歌赞。礼敬。诵持经咒。右绕佛像。思惟其义。又云。为拔业障所缠。晋灌顶经云。志心忏悔自行首伏。其奉请一法。含于供养。矩公序云。祈请供养若不奉请。供养其谁。如是十章。次第整足。故今诠次。依以修行。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修供养。四请三宝诸天。五赞叹。六礼敬。七发愿持咒八忏悔。九行道旋绕。十思惟义处。初入道场第一时。具足修此十法。于后一一时中略去请佛。余九悉行无异。仍以法华三昧补助仪观想句偈。注於事仪之下。使正行时。专一用心。当知此十。或施为方法。或称宣名句。或思惟义处而复各具事理。皆通感应。俱徧三业。悉净三障。咸会三德何者。事即十科事行。理唯有二。显则诸佛甚深行处。密则陀罗尼中道正空。此之事理。有作无作。必藉三业。三业机感。感必有应。应唯业净。净故障空。空处全德。当德全时。何事何理。谁感谁应。业障不立。德亦自空。唯十事得力。故名为药。然当体无功。假名曰师。盖药师由斯而彰。则三昧於是乎在。

一严道场

经云。若欲供养药师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座安处。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供养其处。此修三昧者通式也。又云。书写是经。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洒扫净处。而安处之。以种种香华幡幢。以用供养。此式虽为像法时机。实通正末。涅盘云。所言法者。诸佛所师。若能用者。诚尊而胜。简而严。上中下机。皆可行用。即上供佛。亦宜供经。又云。若有欲脱病人。及余菑厄者。应造如来像七躯(此谓药师一佛七躯。非四殑五殑等异佛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灌顶云。七层之灯。一层七灯灯如车轮。则今世树灯。准此式耳)。自七日至七七日。光明不绝。造五色神旛四十九首。又造续命旛长四十九尺。放四十九生。此式别为回病人已尽之命。并解国家诸种菑难而设也。今有还命息菑诸等机缘。极宜准此。然如是庄严。修今出世三昧。外助既胜内证亦速。如无力举为。但依上式。专供本尊。及本经法。若七佛经。於七佛中随供一佛。此则通修七佛仪式。又供执金刚像。日别三时。三时衣别。白月八日。至十五日。诵咒等。此则持明四护摩法。皆非今式也。上是经中严像式。今当选闲静堂室。先去旧土。后於净处。别取新土。用填其地。以香和涂。极令清净。次於其上。悬新宝盖。盖中悬五色旛幢。徧一室中。皆悬旛彩。正中安药师像。(若东坐西向。极宜行人瞻对)日光侍左。月光侍右。像前供层轮灯旛。如列药叉神将於坛隅。最好。其外。围以勾栏。或厢帘等。虑地卑湿。敷设荐席。次以建首日前(须用斋日)。取无虫水。加持本咒一百八徧。散洒四方上下。以为结界。行者十人以还。多则烦杂。供养者。经云随力所能。既云随力。合当竭己资财。日日供养也。其修期者。经云。七日七夜。六时行道。乃至七七日。今分三等。七七日为上。七日为下。三七日为中。今且约三七日。为中行法。若能进上。斯为第一。且此克日策功。是决胜法。若终身无怠。常在其中。奚以是为。又以正修前。加方便修七日。行人于此七日。调摄身心。节制眠食。精明观道。熟练事仪。至正修时。纯一无杂。仍求三宝加护。当进道时。无魔挠也。

二净三业

经云。七日七夜。受持斋戒。食清净食。沐浴身体。着新净衣。晨嚼齿木(即杨枝)。澡漱清净。应生无垢浊心。无恼害意。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法华三昧云。初入道场。当以香汤沐浴。着新洁衣。若大衣。及诸新染服。若无新者。当取己衣中胜者。以为入道场衣。於后若出道场。至不净处。当脱净衣。着不净衣。所为事竟。当洗浴。着本净衣。入道场行法。四明云。纵一日都不至秽。亦须一浴。终竟一期。专莫杂语。及一切接对问讯等。终竟一期。依经运想。不得剎那念於世务。若便利饮食。亦须秉护。勿令散失。事毕。即入道场。不得托事延缓。大要身论开遮。口论说嘿。意论止观也。

三修供养

(行者初入道场。至本尊前。敷尼师坛。正身合掌倚立。应念本尊行愿功德。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平等之心。誓欲救度。惭愧恳恻。存想三宝。畟塞虚空。影现道场。手执香炉。烧众名香。口唱三宝。五轮着地。首者举云)。

一心恭敬(此下异口同音)。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佛(一拜。心随身口。一心顶礼。无分散意。了知此身。如影不实。能礼所礼。心无所得。一切众生。同入礼佛海中。涉入无阂。三无差别)。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法(一拜。用心方法如上)。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僧(一拜。礼竟。互跪烧香。以手擎华。首者白云)。

是诸众等。各各互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此下众同声唱)。愿此香华云徧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想云。我此香华徧十方。以为微妙光明台。诸天首乐天宝香。诸天肴膳天宝衣。不可思议妙法尘。一一尘出一切尘。一一尘出一切法。旋转无阂互庄严。徧至十方三宝前。十方法界三宝前。皆有我身修供养。一一皆悉徧法界。彼彼无杂无障阂。尽未来际作佛事普熏法界诸众生。蒙熏皆发菩提心。同入无生证佛智。想已。起。首者白结)。

供养已。一切恭敬。(一拜)

四请三宝诸天

(运心供养已。互跪烧香。当念三宝。虽离障清净。而以同体慈悲。护念群品。若能三业致请。必不来而来。拔苦与乐。七佛经云。世尊入甚深妙定。彼七世尊。各从其国。来至索诃世界。由其本愿力故。各各自於宝师子座。随处安坐。故今逐位殷懃三请。必有感降)。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世尊(想云。我三业性如虚空。释迦如来亦如是。不起真际为众生。与众俱来受供养。下去诸佛。但改牟尼。及形相来处)。  一心奉请。南无东方净瑠璃世界教主。药师瑠璃光世尊(此是坛主。今之行者。修其三昧。愿生其国。是故前请)。  一心奉请。南无东方无胜世界。善名称吉祥王世尊。

(此四殑河沙界外佛。以至九殑河沙外六佛。依七佛经。盖与今药师。并立誓愿。摄受我者。故须请礼)。

一心奉请。南无东方妙宝世界。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世尊。  一心奉请。南无东方圆满香积世界。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世尊。  一心奉请。南无东方无忧世界。无忧最胜吉祥世尊。  一心奉请。南无东方法幢世界。法海雷音世尊。  一心奉请。南无东方善住宝海世界。法海胜慧游戏神通世尊。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一切诸佛世尊。  一心奉请。南无贤劫千佛。三世一切诸佛世尊。  一心奉请。南无药师瑠璃光如来本愿功德。正法宝藏(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见。常住法宝难思议。我今三业如法请。唯愿显现受供养。下二位同)。  一心奉请。南无光中演说。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大陀罗尼。  一心奉请。南无五时法海十二部经。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奉请。南无净瑠璃世界。日光徧照菩萨摩诃萨(运想如佛。但改日光菩萨亦如是。下去菩萨声闻。随位改之)。  一心奉请。南无净瑠璃世界。月光徧照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净瑠璃世界。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救脱菩萨。执金刚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及一切大声闻缘觉贤圣僧。  一心奉请。宫毗罗等十二药叉神将。各及七千眷属。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洎此国内。名山大川一切灵庙。(某)州地分。属内鬼神。此所住处。护伽蓝神。一切圣众。

(如是次第一徧奉请竟。即五轮着地。复更互跪。烧香散华。次第称名奉请。如是三徧。首者述奉请意)。

唯愿。药师教主。日光月光二补处尊。不违本誓。大慈大悲。他心道眼。无碍见闻。身通自在。来降道场。安住法位。光明徧照。摄取我等。哀怜覆护。令得成就。菩提行愿。

释迦本师。善名称吉祥王等六佛世尊。十方三世一切正觉。及曼殊室利等八大菩萨。救脱执金刚等菩萨。阿难尊者。诸大圣众。誓愿等熏。哀愍摄护。十二药叉。诸天梵魔龙鬼神等。护法圣贤。悉到道场。安慰坚守。同成净行(三说)。

五赞叹

(本经无赞文。欲取他文。恐与药师愿行功德。不得尽同。又不可輙任胸臆。故采龙树毗婆沙论。徧赞东方诸佛偈文。用以赞之。赞时。了知身口意业。充满法界。赞叹三宝。无生无灭。无有自性)。

面净如满月  光明照无极  寿命无有量  国土甚严净  能灭诸众生  三毒之热恼  所有现在佛  皆从其发愿  闻名定作佛  是故稽首礼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大乘。无上善根。奉福上界天龙八部。大梵天王。三十三天。阎罗五道。六斋八王。行病鬼王。各及眷属。此土神祇。僧伽蓝内。护正法者。又为国王帝主。土境万民。师僧父母。善恶知识。造寺檀越十方信施。广及法界众生。愿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功德智慧。二种庄严。同得往生。净瑠璃国。(一拜)

六礼敬

(行者应念三宝。体是无缘慈悲。常欲拔济一切众生。但为无机。不能起应。我既再三奉请。纵非目击。冥应不虚。故须作已降之想。烧众名香。五轮着地。礼上所请三宝。唯诸天鬼神。不须致礼。若至药师本尊。及本经咒。各须三礼。此之人法。是道扬主故。唱云)。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如前请中三宝诸位。皆须五轮着地。勤重致礼。礼佛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面接足归命礼至礼药师如来。即云药师如来影现中。云云。又礼药师。应云为求灭障接足礼。此是忏悔主故。礼法想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礼僧准上礼佛。但改为菩萨等)。

七发愿持咒

经云。如来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微妙上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是即如来甚深行处也。夫诸有情。即二十五有众生。是诸众生。多苦少乐。离苦获乐。是其所求。菩萨起大慈悲平等之心。为之拔一切苦。与一切乐。乃其愿也。无缘与拔。故称微妙。其愿一一皆云愿我得菩提时者。我以自在为义。此我。虽菩萨自誓。亦即二十五有我性。愿即我性力用。涅盘云。王三昧力。破二十五有。显二十五有我性。我性即实性。实性即佛性。佛性显时。得八自在我。盖自性起愿。还愿自性。愿得自性成。性成无上道。故二十五有众生。苦拔乐与。得所求时。即是菩萨愿满。得阿耨菩提时也。如来游於如是法性。过诸菩萨所行。故曰甚深所行处也。又我所行处既尔。常乐净处亦然。普贤观云。常波罗蜜所摄成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乐波罗蜜离身心相处。净波罗蜜灭有相处。是知八在圆成。故称破有法王。四德究竟。即号遮那性海。如是功德庄严。故曰微妙上愿。然此十二愿。即是四誓。依四谛立。四谛者。二示世间苦因果。二示出世乐因果。一切菩萨欲拔此苦。欲与此乐。故依之立四誓也。依苦谛立。云众生无边誓愿度。依集谛立。云烦恼无数誓愿断。依道谛立。云法门无量誓愿学。依灭谛立。云佛道无上誓愿成。但今十二愿。与乐在前。拔苦在后者。此是菩萨期心果体。为本修因。我得菩提方施与拔。又是菩萨拔苦心重。众生苟获乐已。焉有不拔苦耶。故初相好庄严。光明无量二愿。依灭谛立成佛道愿。次令得智慧。安立大乘。具三聚戒三愿。依道谛立学法门愿也。上是出世因果。次完具诸根。丰赡贫穷。具丈夫相三愿。与第十脱恶对。十一免饥渴。十二解寒热三愿。是依苦谛立度众生愿。第九出魔网见林一愿。是依集谛立断烦恼愿也。此示世间因果。其断集一愿者。惑虽无量。见思摄尽。外道着见。魔罗耽思。魔外出已。无余事矣。若断苦须六愿者。世间现见苦境甚多。博地滋蔓。忍堪苦苦。故须六愿专对。庶可根枝俱拔。前三根缺。贫穷。女人。苦势延缓。而根深难拔。故菩萨至初僧祇满。始离此障。是故先发。后三恶对。饥渴寒热。苦情逼切。而枝浅易除。故人世稍知方向者。自无此事。是以后发。然浅深前后不同。皆集为之主。集苟能除。两头自尽。故以集愿居其中也。应知后三。亦从前三开出。只因世道现多。人情偏苦。是故诸佛恕己。尧舜病诸。即如光中说咒。亦偏对治。其瘦疟。黄热。是此饥渴。寒热。中虫短命。是此恶对。虽以灭除一切苦恼为名。而其悲心所缘。若有私属。故知药治正投急证。师功实堪殿军。前之九愿。谛智已足。与拔殆周。乃重运悲增。取次开出。深知有所不容已也。又愿不依狂。谛名为愿。虽不出四。今以药师善巧方便。开为十二。要使行者标心立行。前后显了。先与性德之乐。后拔性德之苦。虽一一称性无缘。而一一炽然与拔。观生即灭。成自性佛道。观愚即智学自性法门。观苦即法身。度自性众生。观障即法界。断自性烦恼。如是观之。克始克终。体性融即。是故既称微妙与上。复云无量广大也。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菩萨。不能信解。愿何由发。披肝相授。无心好乐。坐受弹斥。泣动大千。谅亦无所辞乎。既知此旨。当发是愿。经云。於诸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正教频发是愿也(首者白云)药师瑠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我今从佛。亦如是发。

(愿文稍详。今纂成偈。既易忆持。又便诵发。齐声唱云)。

愿我来世得菩提  身光炽然照法界  相好庄严丈夫身  令诸有情无异我  愿我来世得菩提  光明功德甚广大  焰网庄严过日月  幽冥众生悉开晓  愿我来世得菩提  智慧方便无边量  所受用物皆无尽  莫令众生有乏少  愿我来世得菩提  令诸邪行住正道  若行声闻独觉者  皆以大乘安立之  愿我来世得菩提  无边有情修梵行  皆令具足三聚戒  设有毁犯还清净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身劣根不具  闻我名已具诸根  端正黠慧无疾苦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众病贫穷苦  我之名号一经耳  身心安乐资具足  愿我来世得菩提  女人百恶之所逼  极生厌离闻我名  即得转成丈夫身  愿我来世得菩提  令诸有情出魔罥  解脱外道之稠林  正见修习菩萨行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王法所加苦  及余菑难逼身心  以我威神皆解脱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饥渴因造业  我先饮食饱其身  后以法味竟安乐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无衣寒热逼  专念我名得衣服  宝庄严具亦满足

南无药师瑠璃光如来(十二称竟五轮着地)。

既发愿已。诵陀罗尼。此陀罗尼。全体三德。法身般若解脱谓之三。皆有常乐我净之谓德。法身者。即我本性。体自常真。般若者。亦是我性。妙明圆照。解脱者。性我自在。无碍清净。良由性本圆融。是三即一。亦唯性圆融故。即一而三。除灭一切苦故。得大自在。愿行巧方便故。独露妙明。究竟深境界故。本真圆满。是既显说。已示思修。今又密谈。重彰秘要。当知秘要。体任遮持。遮二边恶。持中道善。离边离中。天然有在。非三非一。法尔现前。然一实深处。本离言说。欲人思自得之。故但引而不发。行愿功德。像季妙投。正当净国成生。是以一经三复。灭除苦恼。深悲重障。要须定光说咒。爰将密地转移。好色香药。授与一丸。诸重大病。平复如本。方其定体放光。光中说咒。安置诸子秘密藏中。若乃本时立愿。愿成苦度。我亦不久自住其中矣。

(咒文。灌顶译於经后。隋译与奘师译。俱略。盖行愿功德。即显说明咒。故名结愿神咒。后人取净师译。入奘译者。则经为合部。而行为显密齐修。故持咒即是持经。且拔苦法门。密为尤要。依之良是。首者作白)。

药师瑠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疟乾消。黄热等病。或被魇魅蛊道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时我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咒曰。

南无薄伽伐帝 [鞥-合+(白-日+田)]杀社窭噜 薜瑠璃钵喇婆曷啰阇也 咀他揭多也 阿啰喝帝 三藐三勃陀也 呾侄他唵 [鞥-合+(白-日+田)]杀逝[鞥-合+(白-日+田)]杀逝 [鞥-合+(白-日+田)]杀社三没揭帝 莎诃(同执炉绕座。诵一百八徧竟。首者白)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一礼)。

八忏悔

经云。我说药师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故今依经。修灭障法。先念一切业障所缠。皆由宿因。过去今生。与诸有情。何恶不造。罪累既积。世世相逢。为冤为亲。为缠为障。若不忏悔。无由解脱。道法不成。故须披诚。哀求三宝。为我灭除。法华三昧云。业性虽空。果报不失。颠倒因缘。起诸重罪。流泪悲泣。口宣忏悔。

(应心念言。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药师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唯愿加护。令障消灭。念已唱云)。

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

(唱已。五轮着地。心复念言。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外加恶友。不随喜他一毫之善。唯徧三业。广造众罪。事虽不广。恶心徧布。昼夜相续。无有间断。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故于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勤策三业。翻昔重过。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徧断众恶。唯愿药师。慈悲摄受。想讫。唱云)。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等与法界。一切众生。现前一心。圆满清净。光明广大。功德巍巍。安住诸佛。甚深行处。具足无量。善巧方便。无始不觉。行愿力微。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缺于信根。嗔恚嫉妬。自赞毁他。破坏尸罗。及以轨则。毁背正见。忽弃多闻。契经深义。不能解了。生增上慢。覆蔽厥心。自是非他。嫌谤正法。甘为魔党。自行邪见。令诸有情。堕大险坑。好喜乖离。更相斗讼。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从此命终。应於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作人间。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受他驱役。恒不自在。种种恶缠。障子道法。不得熏修。由昔曾闻药师瑠璃光如来名号。今复忆念。至心归依。烧香散华。稽颡运想。归向。

东土愿王。药师教主。诵持正法宝藏。大陀罗尼。从佛发愿。成就菩提。与诸众生。发露众罪。唯愿。

药师瑠璃光世尊。放大光明。慈悲护念。乃至梦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令我与法界众生。以佛神力。开发本明。愿行庄严。随念具足。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正见精进。善调意乐。受持学处。无有毁犯。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诸根聪利。智慧多闻。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谷-禾+卵]。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一切嫌恨。皆起慈心。不相侵凌。互为饶益。至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随方示道。净瑠璃国。莲华化生。日光月光。同会一处。常得见佛。闻妙法门。具诸总持。入不退地。然后回生天上。及与人间。而本善根。无有穷尽。十善统摄。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渐次修行。诸菩萨行。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究竟同圆。微妙上愿。

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一拜)

九行道旋绕

(正身威仪。右绕佛座。烧香散华。徐步安庠。观前所修。了无所得。举足下足。不住行相。影现十方。攀住诸佛。心想如梦。梵声如响。同作契呗)。

南无十方佛  南无十方法  南无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教主药师瑠璃光佛  南无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日光徧照菩萨  南无明光徧照菩萨  南无曼殊室利菩萨

(或三称。或七称。还至像前)。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十思惟义处

行者礼忏讫。应出道场。还于本处。端坐绳床。思惟其义。经中观法。盖有二种。一者直观本具。二者托缘观相。观本具。是称性观。观相好。是从缘荐。於二种中。仍逐便宜。虽是同体。未必并用。初观本具者。经云。诸佛甚深行处。无量广大行愿。无量善巧方便。云云。深处者。法界圆融。非空非有。即我当念正因静处。方便者。事理不着。应缘自在。即今圆明了因照处。行愿者。果圆万行。称性庄严。即现云为缘因用处。静处本光恒照。行愿性地本严。了因同开缘正。如是得名甚深。当知深处。全体行愿。方便于中。用无所得。今之观法。唯图显此。显此要处。秪在一念。而此一念。所谓无念。一念无念。将云何观。为因念故念。为不因念故念。为亦因念亦不因念故念。为非因念非不因念故念。如是观时。根尘过脱。凡圣不居。性相如如。法界独朗。既无能观。亦何所观。待对不立。前后际断。无缘无念。不合不散。分别现前。了无所得。如是不移。即甚深境。如是用处。即行愿门。如是忘缘。即方便法。以能拔一切业障。亦名无上空义。以饶益一切有情。又名摩诃衍心。若无疑信解。名字相也。思惟受持。观行相也。渐次修行。相似相也。乃至菩提。分满相也。二观相好者。诸法所生。皆从缘起。今观缘生。达诸实相。药师身相。巍巍堂堂实与西方弥陀无异。今既愿生彼国。合当谛观是相今观此色身。三十二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眉间白毫。右旋宛转。金颜晃耀。分剂分明。行人于此。或标心在相。或缘相存心。虽复明了。如对目前。应知皆是念想所为。念想因缘。无实性相。自他共离。所有皆空。然而无实之处。照然在目。如镜中像。如水中月。又复一一皆是唯心所现。不离本际。充满十虚。如是缘法。即空假中。不一不异。非纵非横。寂静妙明。不可思议。故名药师念佛三昧。又修三昧者。具三种力。乃得成就。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己功德力。经云。我於如来所说契经深义。不生疑惑。己功德力也。但念药师如来名号。自获尔所功德。三昧力也。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佛威力也。是故修此三昧。但能用心。决定成就。母生疑贰。上之二法一是解入相应。此观成时。是心是佛。一是感应道交。此观成时。是心作佛。为顺信法二种初心。至妙悟时。都无所得。唯愿生决定信。起精进心。于此二法。尽力修焉。

释疑第四

此经。旧谓致福消菑之要法。是岂尽然哉。予谓是。乃明心作佛之秘典也。何以明之。十二大愿。彰因行之弘远。七宝庄严。显果德之纯净。行愿功德也。忆念称名则众苦脱。祈请供养则诸愿成。慈悲方便也。而是中一一称性施为。其所施为处。即甚深处也。苟能了之。思过半矣。若病人求救。应死更生。王者禳菑。转祸为福。与夫消百怪。除九横等。是乃所谓致福消菑之法。药师于此。特垂方便中方便。急先其标耳。故知是经。正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开摩诃衍门。罗尽大心众生。作一番出世要事。则谓成佛秘典。岂不信哉。今述方法。修行是经。执柯伐柯。其则不远。然犹有人。疑信半焉。作而言曰。药师行愿方便。其功原妙。众生称念供养。所益固多。化门胜轨。理自无疑。我佛诚言。胡可不信。第以求净土者。自合求生极乐。劝往生者。不宜劝奉药师。何者。优劣有殊。东西较别。聊为眉列。以见等差。其称赞也。极乐则六方同出广长。净瑠璃则释迦仅唯数语。其往生也。西方则无非十方上乘之流。东方则犹是西方中退之辈。其称名也。一则能灭多劫生死之罪。一则无如不转定业之人。至如闻弥陀者。勇往直前。闻药师者。违从等分。是皆所教耳目之昭也。力生何以专己违众。舍易从难。而为是欤。予应之曰。子诚徐六也。今姑为子以释所疑。夫佛道成时。色身智慧。力无所畏。十方同等。故凡有机兴法集。自能声光相应。如释迦称赞弥陀行愿。六方徧覆广长。今称赞药师行愿。交赞亦复必尔。但弥陀先说。人已经见。故译人以亦如一语该之。要使药师之国土庄严。身光寿命。六方交赞。三资劝往等。当时冷然有会于心。不事烦赘。此乃译手之善巧。非谓无也。况二经有无互出。如上者。详于彼。则略于此。若忆念称名众苦脱。祈请供养诸愿成。病者更生。菑者得福等。则详于此。而略于彼。若如子言。谓弥陀无是功德。可乎又诸佛愿力。十方镇常等熏。众生向往。东西决在定志。秪为彼愿未坚。药师随后助成有如此愿未定。弥陀断不坐视。世人于子。易师而教。谁谓药师。拒诸高等。独取遗才耶。以是知日月二光。与无量无数之众。定非槩是求西之落职者。抑又闻东西净土。唯信可往。苟不具信。东西绝分。信而坚。则随其忏力。以分九品。信而不坚。则杂以疑。疑信交结。则九品外。别设疑城以须之。今定业不转者。信不具者也。信不具。疑城尚无容足地。遽望东西九品乎。噫。子言违从。孰先孰后哉。千年暗室。顿得灯光。明无所来。暗无所去。当是之时。旋其从心。如空着楔。而顾觅违也。将无非闻药师者违从其心。乃违从其心者闻药师欤。是故道无定方。愿为之主。优劣难易。存乎其人。弥陀西摄。药师东化。同一释迦之劝。各随信向之机。子将何法。第其等差耶。要之心净土净。心疑城疑。在子择之而已。其人洒然曰。所教向於是法。暂信暂不信。蒙佛示谪。处我於边地一城。其城纵广。五百由旬。然亦得薄乐。受胎于中。经五百岁矣。今天台以十论。隳去斯城。而天溪以四释。记与一国。信得无根。道生有本。行将凭三昧法。历阶而升。嗣是居净瑠璃。俨会以处。行矣是时。盘谈奉命。予曰。信然哉。吾道东矣。於是前人隐然。不与眼对。予乃穆如。亦不对眼。

药师三昧行法(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