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封至圣父母及王夫人制在句容学宫
拓本连额高四尺六寸,广二尺五寸,正书十八行,行三十字,字径七分许。
制词
篆书一行,二字,字径三寸五分。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阙里有家,系出神明之胄,尼山请祷。天启圣人之生,朕聿观人文,敷求往哲,惟孔氏之有作,集群圣之大成。原道统则尧授舜,传之周文王,论世家则契至汤,下逮正考甫,其明德也远矣。故生知者出焉,有开必先,克昌厥后,如太极之生天地,如巨海之有本源,云仍既袭于上公之封,考妣宜视夫素王之爵。于戏!君子之道,考而不缪,建而不悖,于以敦典而叙伦。宗庙之礼,爱其所亲,敬其所尊,于以报功而崇德。尚笃其庆,以相斯文。齐国公叔梁纥可加封启圣王,鲁国太夫人颜氏可加封启圣王夫人。主者施行。
至顺二年宝九月 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我国家悖典礼以弥文,本闺门而成教,乃眷素王之庙,尚虚元媲之封,有其举之,斯为盛矣。大成至圣文宣王妻并官氏来嫔圣室,垂裕世家,笾豆出房,因流风于殷礼。瑟琴在御,存燕乐于鲁堂,功言邈若于遗闻,仪范俨乎其合德,作尔祎衣之象,称其命鼎之铭。噫!秩秩彝伦,吾欲广关睢鹊巢之化,皇皇文治,天其与河图凤鸟之祥,可特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主者施行。
至顺三年宝六月 日
加封曾子子思诏在句容县学
拓本连额高四尺六寸,广二尺五寸,书十六行,行二十八字,字径七分许。
制词
篆书一行二字,字径三寸许。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朕惟孔子之道,曾氏独得其宗,盖本于诚而然也。观其始于三省之功,卒闻一贯之妙,是以友于颜渊而无愧,授之思孟而不湮者欤!朕仰慕休风,景行先哲,爰因旧爵,崇以新称。于戏!圣神继天立极以来,道统之传远矣。国家化民成俗之功,《大学》之书具焉。其相予之修齐,兹式彰于褒显,可加封郧国宗圣公。主者施行。
至顺二年九月 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昔曾子得圣人之传,而子思克承厥统,稽夫《中庸》之一书,实开圣学于千载。朕自临御以来,每以嘉惠斯文为念。万几之暇,览观载籍,至于致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雅留意焉。夫爵秩之崇,既隆于升配,景行之懿,可后于褒加,于戏!有仲尼作于前,孰俪世家之盛,得孟子振其后,益昌斯道之传。渥命其承,茂隆丕绪,可加封沂国述圣公。主者施行。
至顺二年九月 日
加封明道伊川诏在句容县学
拓本连额高四尺二寸,广二尺,正书,十五行,行二十六字,字径七分许。
制词
篆书一行二字,字径三寸许。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朕惟三千之徒,莫先颜氏,眷言往哲,式克似之。故河南伯程明道体备至和,躬承绝学,元气之会,钟于独得,圣人之道,赖以复明。糸百代之真儒,岂追崇之可后。爰搜盛典,爵以上公。于戏!缅想德容,俨扬休而山立,聿新礼命,敷涣号以风行。服此宠灵,益绵道统,可追封豫国公。主者施行。
至顺二年九月 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朕惟孟氏以来,千有余岁,不有先觉,孰任其承。故伊阳伯程伊川,本诸躬行,动有师法,谓初学人德,始乎致知格物。谓随时从道,在乎观象玩辞。遗书虽见于表章,异数尚稽于封册。作之大国,庸示褒崇。于戏! 规矩准绳,庶有存于矜式,火龙黼黻,匪徒侈于仪章。懋相人文,以封休命,可追封洛国公。主者施行。
至顺二年九月 日
右碑三通,刻制词六道,在句容县学,未署立石人名。按赵承禧大乐礼器碑云:至元二年,教谕刘德秀命立石六趺,恭刻皇上勉励徽章先皇帝加封诏书,盖此石德秀所立。而赵承禧撰文时,不知其以制词两道同立一碑,所以有六趺之说。“”作“留”。不合六书之正,而两见于诏书,未知何故。《江宁金石记》
加封孔子父母及王夫人制在上元县学
拓本连额高六尺四寸,广三尺,正书十六行,行二十六字,字径寸许。
加封制书
篆书两行,行二字,字径三寸许。
制书与句容文同。不录。
至顺二年六月 月
右碑正书并加封四配诏,俱在江宁县学。《元史·文宗纪》及《祭祀志》,只载加封启圣王及夫人,而不及并官氏之封,史之阙文也。竹汀先生云:加封事,在至顺元年二月戊申,碑书至顺二年六月,盖立石之年也。《家语》: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丌官氏之女。今考汉韩敕礼器碑,本作“并官”,宋祥符追封及此诏,亦皆作“并官”,文字明白可证《家语》传写之误。《广韵·先贤传》:孔子妻并官氏。今本引亦误为“亓”,盖流俗相传,失其本真。惟石刻出于千载以前者,信有征也。《江宁金石记》
加封复圣宗圣述圣亚圣四公制在上元县学
拓本连额高五尺八寸,广三尺,正书二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径寸许。
加封制书
篆书两行,行二字,字径四寸。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朕惟得孔氏之门,入圣人之域,颜子一人而已。观其不迁怒,不贰过,以成复礼之功,无伐善,无施劳,益著为仁之效,盖将不日而化矣。惜乎,天不假之年也。朕缅怀哲人,留心圣学,将大新于风教,故特侈于褒加。于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虽潜德一时之丕显,吾见其进,未见其止。顾圣言百世而弥彰,尚服宠光,丕隆文治,可加封兖国复圣公。主者施行。
至顺二年九月 日
曾子子思制书,与句容文同。不录。
至顺二年九月 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孟子,百世之师也。方战国之纵横,异端之充塞,不有君子,孰任斯文。观夫七篇之书,倦倦乎致君泽民之心,凛凛乎拔本塞源之论,黜霸功而行王道,距波行而放淫辞,可谓有功圣门,追配神禹者矣。朕若稽圣学,祗服格言,乃著新称,以彰渥典。于戏!颂诗书而尚友,缅怀邹鲁之风,非仁义则不陈。期底唐虞之治,英风干载,蔚有耿光,可加封邹国亚圣公。主者施行。
至顺二年九月 日
天王寺重建山门在句容
拓本连额高四尺,广二尺三寸,行书十八行,行三十四字,字径八分。
句曲天王寺重建山门记
篆书五行,行二字,字径三寸半。
句曲浮山天王寺重建山门记 姑苏吴文琳刊
前镇江路丹阳县儒学直学金困王行简撰并书
将仕郎常州路总管府知事白贲篆额
天王封擅句曲浮山之胜,创始于有唐,距今数百载。圣教流行,弥久而弥昌也。大德丁酉来,宝殿壮严,像设尊严,由寝而庑,土木金碧,莫不洞心骇目。惟山门岁久,圯毁不治。皇庆间,寺耆旧德玉遂谒诸檀度,咸出力以相之。问木于虞,聘工于输,不期年,栋梁突兀,规模广袤,与殿堂称。方将有事于覆盖丹艟,俄而玉公志而寂,悲夫!越七八寒暑,旁风上雨,无能谜其志者。至治壬戌,邑之上容乡经君奏差,为著姓,富而好施,一日乃谂于众曰:寺既完美矣,山门乃出入必由之地,其可中道而置之邪?于是勇捐己帑,约三千余贯,匠氏以竟是役。托许君清甫督其事,清甫其懿戚也,能一乃心力,以成厥志。未几,瓦缝参差,雪脊界天矣。权舆于是年八月十有四日至十月九日始竣事。藻税粲霞,丹楹焕日,仰暨俯甃,种种严好。至者入门,咸以手加额,极口称颂经君之好义也。近寺耆宿介僧从日属笔于余,纪其事。余尝闻范文正公之言曰:夫事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也。今以玉公之事观之尤信。《传》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乃知经君之见诸事物者,仁人之用心也。不然,则日引月长,指失成功无疑。今一旦落成,溪山改观,龙象生,而众咸德之。噫”!畴知机缘之来,乃在是耶。玉公有知,可无余憾矣。君名得时,字行甫,笃厚君子,观其所为,可以想见其人焉。寺之废兴颠末,有前人记在,余不过叙山门始终,以纪岁月云。时至顺三年七月十五日记。本山住持沙门从直立石。
按天王寺重建山门记,《江左石刻文编》著录。
嘉定州重建庙学记在嘉定县学
拓本连额高六尺四寸,广三尺二寸,正书十七行,行五十六字,字径八分许。
嘉定州重建庙学记
篆书四行,行二字,字径四寸七分。
嘉定州重建庙学记
教授大名智玉成撰
吴郡朱炎书
济南潘诩篆盖
美天下之风化,不可一日而亡教也。隆古盛时,上自王宫国都,下及闾巷,莫不有学,所以淑人心,一民俗,迁善乡化,胥出于教之本原哉!嘉定为吴壮邑,皇朝元贞初祀,例升中州,而学循旧制,未克宏拓。泰定丁卯冬,济宁赵侯道泰来守是州,首谒宫墙,叹其卑陋,然未暇改为。天历戊辰,佥宪济南韩公镛按临谒庙,顾瞻低佃,谓赵侯曰:庙与学毋相亵,当析而二之,尔所职也。越明年,侯请于府得□,乃相地之宜,卜河西杏坛旧址,距学几廿步,令民负土实河,易黉宇上。讲肄有堂,生师有舍,门庑庖滔悉具。至顺庚午春,始构材鸠工,大新孔子庙,视廪帑莫供营缮,因劝乡之文献巨家,以佐其费。先是坦斋林先生畴梅岩瞿先生懋为时名儒,留志乡校,畴□□□ 田七十八亩,懋明经,善诲人,铢累束修余资,嘱子元辅,俟为营学计。是时,林先生子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闻侯命,愿助钱六千五百缗,元辅助钱一千三百缗,拾田五十亩,岁收米二十石。有司嘉之,附其先君子于祠,从众请也。是年秋七月,新殿落成,崇基美材,苍珉蚩兽,照耀层汉,为吴庠最。洎两庑百六十楹,广廿一丈,深卅一丈有畸。辛未毕而赵侯代去,覃怀靳公下车,听政之暇,偕州长贰佐诣学,以庙貌弗称,庶事简略,思所以克广前绩。会省檄教授杨大伦校四书,公即命元辅摄校官,董厥事,瞿君务继先志,因储赢撙浮,补遗完美,肖四圣四配十哲像其中,绘从祀百有五人于两庑,植柏六十本于庭。焕然而丹艧,隆然而甃砌,闳敞壮丽,视昔倍而有加。庙既成,舍菜且有日,余念诸生曰:三代教民,礼义兴于学,孝悌行于家,治□于上,俗美于下,后世道阙学废,不足以劝。然人心诗书,固未尝泯也。嘉定地濒海徼,习俗未淳,民将观感于斯,薰而善良,自今日始,岂特为是邦观美域!是役也,非林瞿好古,则不能以佐费,非侯牧仁效见于事,则不能以劝功,非寮采协恭,则不能迄底于成。达鲁花赤名拜降字 ,知州名端爱,字 皆宽厚贤明,所治兴学,宜有循良称,故次岁月以记。
至顺三年十二月 日立石。
都目 洪畴
提控安牍 周文礼
敦武校尉平江路嘉定州判官 李心道
从仕郎平江路嘉定州判官 忽都帖木儿
承信校尉平江路同知嘉定州事
承务郎平江路同知嘉定州事
奉政大夫平江路嘉定州知州兼劝农事 靳端爱
奉政大夫平江路嘉定州达鲁花赤兼劝农事 拜降
右嘉定州重建庙学记,教授大名智玉成撰,吴郡朱炎书,正书,辰南潘诩篆盖,四行,字径四寸半,记廿五行,字径寸许。至顺三年十二月,后列衔名,考《姑苏志·守令表》。以靳端爱为朝奉大夫,拜降为信武将军,与此题皆称奉政大夫不合,又列拜降于靳端爱后,中隔十余人,又不分靳为知州,拜降为达鲁花赤,皆可据此正之。《吴郡金石目》
刘仙翁冠剑虚室碣在句容茅山
拓本高五尺,广二尺六寸,篆书二行,行十六字,字径三寸许,正书四行,行字不等,字径一寸许。
宗坛初祖太师上真升举后,同天真复降华阳,传玉经宝箓,授玄师,立宗坛于洞天之北,至宋祖师仙翁建宫坛于中山受道。
上清二十五代宗师泰中大夫,葆真观妙冲和先生,谥静一真人,刘仙翁冠剑虚室 三真潜神养素,寿七十三,解真后,敕赐山建观,藏冠剑于此。
至顺癸酉上元日,徒弟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谨书立。
王德明造福寿桥记在嘉定
拓本高二尺一寸,广一尺,正书七行,行二十五字,字径六分。
浙西道平江路嘉定州第二都李巷村,住民王德明与家眷等,伏念自身见年七十三岁,本命辛酉四月建生,幸因宿庆,获处人伦,每怀报效之诚,仰答生成之造。切见本境十七都湖门板桥,乃南北往来之要道,由是发心施财,一力鼎新,创造石桥,扁名福寿,庶垂不朽,以便经行。上愿国泰民安,年丰物阜,次冀己躬康健,五福备臻,家眷谧宁,子孙蕃衍者。
至顺四年岁次癸酉闰三月 日吉时,谨题。
洞庭元山张应雷造。
右王德明创建福桥记,记云:浙西道平江路嘉定州第二都李巷村,住民王德明与家眷等,伏念自身见年七十三岁,本命辛酉四月建生,幸因宿庆,获处人伦,每怀报效之诚,仰答生成之造,窃见本境湖门板桥,乃南北往来之要道,由是发心施财,一力鼎新,创建石桥,扁名福寿,使成不朽,以便经行。上愿国泰民安,年丰物阜,次冀己身康健,王福备臻,家眷谧宁,子孙蕃衍者。至顺四年岁次癸酉闰三月日吉时,谨题。洞庭元山张应雷造。正书颇端劲。在嘉定外冈镇北二里湖门桥内,宋郏宜《水利书》云:太仓垌身之东塘浜二十五条,吴垌门其一也。此刻以吴为湖,土人语吴湖无别,而异文也。《吴郡金石目》
武进县学记
拓本连额高六尺,广三尺,正书十三行,行四十五字,字径九分。
武进县学之记
篆书二行,行三字,字径三寸三分。
武进县学记
赐同进士出身将仕郎前常州录事冯勉撰
承事郎常州路总管府经历范景武书
通议大夫常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亦祖丁篆额
皇元教被海内外,郡县有学,常属县武晋学独阙,教授虽设,祀事率附郡学,教无所施。天历二年,郡总管移判迪经始于城东度地亩几,贸屋楹几,南响爽圮可爱。会引去,业未究。越明年,知事翟思忠实来,早谘莫谋,务底厥成。县尹陈瑛暨教谕曹志学协图惟谨,捐稍庀工,日葺且治。殿 东西庑至灵星门,咸秩有序,像事先圣位,配享至从祀如礼,乃释菜告成。邑人士瞻望慕悦,陶唐辅等愿入田六十八亩,永奉祀与养。尹复虑来学且广,经费弗充,请于郡,析郡学田二百七十亩,畀斯学,郡既允,佥议韪焉。今教谕张镇德吏符迁属勉记,或病地弗弘,勉谓地无弘,惟学乃弘,学弗自弘,实弘于人。昔孔子畏于匡,厄于陈,伐树于宋,卒归老于鲁。寝塞寝行,寝穷寝昌,制法垂宪,恢前拓后,天经以正,地纪以陈,民彝物则以著,然存则圣。悖则狂,得则治,失则乱,晦则否,明则泰,亘万世一日。故先觉有言曰:仲尼以万世为土,苟宫环堵,堂尺阶,道固无贬。矧学创粗具,俾方百里弦诵相属,翕然响道,畴不曰繇兹学始,顾莅民者风厉振掖何如耳?使赋亟讼繁,急小缓大,学用弗举,虽有忠信,谁实进于有成!然邑俗尚俭朴,先礼让,有延陵余烈,其上率下应,不啻影响,惟兴兹学可徵。克倡克助,克承克从,不期而集,以有功自守,以下皆可书,使来者益弘。斯学繇孔子,道以化民,继继如是,其功固不可胜纪。书曰:尔惟风,下民惟草,上化下也。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上下化也。不在于功,而在于道,以嘉□□邦之服习,以承衍天子之声教,耿哉□有□焉。至顺癸酉四月 日记。
番易朱汉章摹刻。
此记《江左石刻文编》著录。
功德泉题记在长洲
拓本高一尺,广九寸,正书三大字,字径二寸许。
癸酉至顺四年七月吉日
功德泉
境□施财重新建。
右功德泉题记,至顺四年七月正书,在祥符寺巷太伯庙前。《吴郡金石目》
府学附地经界碑在苏州府学
拓本高三尺四寸,广二尺六寸,正书承行,十二行,行六十五字,字径五分,租钞二十三行,行八十字,字径三分许。
缺上有养,二者不可偏废。吴学自文正范公下缺上缺租,而遂以湮没,或以瘠而易腴,或为欺而减额,□□□□□至毁籍灭,□□□□上缺可考者,幸石刻之仅存耳。先是吴县阊关外,有附城学地数百丈,大德四年,前漕□□□上缺且冒为荒闲,以是租甚鲜,而岁纳不过十二千。既而分售居民数十家,筑室开肆,巧其名公□□上缺不赀,渔学利者三十年。至顺庚午,有严应新、金道玉、僧悦豫相继告言,李桉牍轻租扑佃事,违上缺肆丈伍寸,计壹拾叁亩肆分柒丝。盖地附郭通舟,商旅辐集,规利者之所必争。量照附近田纳上缺檄准拟分□一,不易其元户,而皆乐然,愿立己名输租,岁增至中统肆佰贯有畸。继又有董天祐靠武弁□□□□□名占佃学产,私自分卖,及轻租重赁,地与李接,而事例亦同,再申奉府檄,委吴邑令梁承务照勘丈量,南北壹佰陆拾丈叁尺,积壹拾伍亩□□□厘,如前例科租,岁可得钱肆佰伍拾贯有赢。斯地也,将遂湮没,乃能究竟明白,经界始正。矧夫天地间物各有主,地为学产,则租当输于学校。我方以理□□明为可据,彼则安享厚利之久,昧于理法,挟诈行私,屡变词语,纷纭争告,犹欲以计豪夺,赖郡守钱侯见义之果,洎豸冠绣使按部至郡,烛理之明,片言□之,是以怀私者不能行其策。尚虑岁久,彼将乘间泯没成桉,以济其私,匪识事之颠末,勒诸坚珉,何以垂远。其亩数丈尺,租佃文桉,并刻于左,后之来者,庶□考焉。至顺癸酉秋七月朔,教授赵晋之、学正郏士凯、学录赵福孙、直学吴洪尊敬颜尧焕、耆职魏济、方楫、阮振等立石,司吏赵季发承行。
至顺二年六月,据严应新、金道玉、僧悦豫告,置到张僧录等房屋在下基地,元契系路学地段,每年地钱系李提控包纳,本人包占壹佰余丈,岁作李友兴名,止纳钞壹佰式两。有人户壹拾余家在上,每屋壹年,纳米叁斗,轻租重赁。应新等情愿每丈增纳钞贰两,庶有益学校。得此,照得先据李友兴告,系李提控梯已人,大德四年,令养男李旺佃到城学地,约有肆伍余亩,近李旺在逃,就带公据前去,给凭令李□承佃。检照到大元通制内一款,学校田土本以养士修学,今学官职吏,或卖作荒闲,减额收租,或与豪家,转令扑佃兼并。部议得诸处学田收租,各随乡土所宜。学官违例减额收租,转令扑佃豪户兼并等弊,令提调官关防革去□上项地土李提控诡名,违例轻租扑佃,展转易主。今严应新等自立本名增租,给赁付各人依数纳租。其余地土,若非委官照勘着落,见户人契,必致失陷学地,申奉总府指挥,委吴县丞从仕一同教授照勘打量亩数。□止开申,移准赵教授关一同吴县丞将带壮牙王仁,丈量得李友兴所佃学地,南北阔壹佰肆丈伍寸,计壹拾叁亩肆分柒丝,取到人户转赁文状,请施行。及奉总府指挥,备县丞从仕丈量到学地亩数,令本学照拟该科则例申府。议得李提控诡名承租学地,元状止作四五余亩,今丈量该壹拾叁亩肆分柒丝,隐瞒地段,违例扑佃,收讫开荒等钱壹佰叁拾玖定壹拾伍两,年收租米租钱月点等钱,今诸人起盖房屋碓坊,开张行铺,可以出产,以吴县田租例,亩纳米壹石之上,量科租叁拾两,申奉总府指挥,仰更为照勘。如无亏官损民,依例撒佃施行,毋得似前扑佃违错。奉此。唤到吕吉等承租,及奉江浙儒司旨挥李让,告元佃儒学废城壕基,于上载种树木,严应新等夺佃虚作让,每间收受地米叁斗,陈告辄申总府,委官丈量。追照过本学行券,照得严应新等告李提控包占地段,每年纳钱壹拾式两,本学丈量,照例增科。其李让既系元户,始由开荒,合令本人增科承佃,缘何遽例改佃,仰照勘明白,依例归着。奉此。会集尊敬颜尧焕等公议得,李提控所佃学田,大德四年正月是浙西丰稔之时,阊门外附郭去处,焉有荒间地土?况元有壹拾余亩,止作肆伍余亩,朦胧包佃,岂有中统钞一贯之上租地一亩之理?明是通同职吏,卖作荒闲,减额包佃。如种田则有开□,□屋基何用开荒。况已于吕吉等户要讫开荒等钱壹佰叁拾余定,又有租米赁钱,若果开□□行取讫开荒钱钞了当,明是设为巧计,以租田为名,充卖学产。本学累唤增租,伊男李让不伏报唤,焉肯增羡。如依元行撒佃,实为□□,申奉总府旨挥,如委便益,照依元行撒佃施行。奉总府旨照磨靖将仕呈,李让系是元佃赁户,合令本人增租承佃,前该司吏不行明白议拟,朦胧下学撒佃,事有差错,仰依例施行。本学再集尊敬魏济等会议得,□项学地,李提控先充海道府案牍之时,倚恃官豪,令所使人诡名作荒地五□余亩承佃,每岁止纳赁钱壹拾贰两,却行违例转租与吕吉等户,要讫开荒等钱壹佰叁拾余定,明是以租为名,充卖学产。并伊亲李宣差,见住屋地将及五亩,连年尚不纳租,若令李提控一户包佃,徒有增租之名,殊无□□之实,必致仍前埋没学产。如照通例撒佃,实为便益,申覆总府照验。至顺四年三月十三日,蒙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分司巡按到路,有李提控男李让告争前地,蒙宪司官唤上本学教授赴司禀说,蒙台旨既是□□□□只教学家为主者。蒙此,又蒙照刷讫前项文卷,有严应新等户,照依增科纳讫。至顺二年三年四年租钞了。今开于后:
一段丈量得南北长壹佰肆丈伍寸,入深不等,计壹拾叁亩肆分梁丝,每亩租钱中统钞叁拾两,计捌拾贰两贰分壹厘。严应新地伍丈陆尺伍寸,计肆分叁厘壹毫伍丝,租钱壹拾叁两式钱肆分伍厘。
法会院僧悦豫地壹拾壹丈伍寸,计壹亩伍分壹厘伍毫伍丝,租钱肆拾伍两肆钱陆分伍厘,金道玉今严应新地叁丈壹尺,计式分叁厘陆毫柒丝,租钞柒两壹钱壹厘,倪万二式丈叁尺,计缺仲七三地伍丈,计陆分捌厘伍毫伍丝,钞式拾两陆钱。倪庆一地叁丈,计肆分壹厘壹毫伍丝,租钞壹拾贰两伍钱。赵千九今严应新地肆丈壹尺伍寸,计叁分壹厘柒毫,租钞玖两伍钱壹分。
吕庆一地壹丈肆尺,计壹分陆毫捌丝,钞叁两式钱伍分。于有成地壹拾肆丈捌尺,计贰亩叁分,钞壹定壹拾叁钱。金寿五地壹丈叁尺,计壹分捌厘钞伍两肆钱。潘百四地式丈陆尺,计叁分陆厘,钞壹拾两。
褚庆一地壹丈叁尺,计壹分捌厘,租钞伍两肆钱。
蒋安一地壹丈叁尺,计壹分捌厘,租钞伍两肆钱。
陈庆三地壹丈叁尺,计壹分捌厘,租钞伍两肆钱。
薛寿四地壹丈肆尺,计捌厘,钞式两肆钱。
张仲良地壹丈叁尺,计捌厘,租钞式两肆钱。吕吉地陆丈陆尺,计玖分伍厘式丝,钞式拾拾捌两伍钱陆厘。
王庆一地壹丈二尺,计壹分捌厘,钞钱伍两陆钱。
金大有地壹丈叁尺,计捌厘,钞式两肆钱。
李宣差地壹拾陆丈捌尺,计贰亩叁分肆厘,租钞壹定式拾两式钱。李提控下李让住屋门楼地贰亩叁分伍厘捌毫玖丝,并起盖塌坊地式分壹厘柒毫壹丝,共地式亩伍分柒厘陆毫,租钞壹定式拾柒两柒钱。
新修平江路学记
拓本连额高六尺六寸,广三尺三寸,正书二十二行,行四十八字,字径一寸。
新修平江路学记
篆书两行,七字,字径三寸五分。
新修平江路学记 郡人钱良右模勒
太常博士柳贯为文
奉议大夫徽州路婺源州知州兼劝农干文傅书
中奉大夫中书吏部尚书王克敬篆额
吴郡有学,起范文正公,而学有教法,起胡安定先生。当是时,天下固未有学,莅教事者,以礼聘,不以选授。学非常有,则甚重矣。其后文正公条上天章阁十事,仁宗慨然命天下郡县皆立学,又取安定学法,为大学法,学校因得著为令,至于今不废,其端盖自文正发之,而吴郡实为权舆焉。吴大郡也,生齿之夥,赋入之饶,视它郡或相倍蓰,朝迁常选重臣,畀之司牧。其任□狱讼,谒宪禁简,稽时贡输,疲心力于簿书期会间,日恐弗给,非才敏用裕者,尚安有余智及于学哉?故观学校之废举,而知郡政之弛张,于吴为元切矣。乃至顺二年冬,彭城钱侯光弼自大梁移牧斯郡。至之三日,以故事修礼于先圣先师,顾瞻堂庭,荒茀弗治,退即教授赵晋之问其故。晋之曰:比岁吴田败于水,廪粟之人,不赢二三,吾兴土木,其将畴资?公能□其逋租,而视其不可缓者完葺之,学得不毁,而功则有□。侯曰然。为择谨敏吏,钩校计簿,而督其当输以输者,得统钞五千余缗。侯曰:以是济弊,不犹□□已乎。既撤仰高采芹二亭而一新之,乃相礼殿论堂门庑斋馆及尊经阁先贤祠,易挠腐为坚良,化刓缺为丽密,而以其余力筑坦墉,维一千五百尺。侯曰:此如痿废之人,形稍立矣。使天幸赐一稔,吾当嗣为之。明年岁则小熟,侯益节浮□剩,首议以论堂西闲屋,曰成德堂者,改祠先贤,自一瓦一椽,皆草其弊故而为新美,趋廊绳如觚,栋翚如制,虽完旧而功则倍□经始。又谓灵星门实备皋应之制,宜高伉而不宜庳陋,抡材庀工,重作三门六扉,以壮礼容,涂塈垩艧,择于□□上。凡所经营,必谛必审,图为可久,毋邀速成。阙既孱功,释菜于先贤,卒撤觞客,贯时与在宾席,学之师生指贯言曰:自侯之至,岁属荐饥,轺传沓来,符檄丛委。人谓侯将爬梳□理之不暇,而暇加意于学,侯则不然,凡所以惠绥吾学者,愈于整暇之时。今考成有荐,□已有宴,子实执爵以酬,□为我著之,以示方来。嗟乎!不可必得者人之时,而可以必致者人之才。时苟不偶则挟强忍之力,济通敏之才,亦何事之不立,而何为之不成?方庚午、辛未间,吴中道瑾相枕藉,大家巨室,困于征须,而兵民之能自拔于沟瘠者,百无二三,侯之授即南来,适承□余,此何如时哉?侯既殚虑毕智,为之劳徕安辑,而天终佑民,克相有秋。吾邮之士,言观鲁侯之旗,乐饮在泮之酒,尚论学政,而知其不屈于时,以能为所欲为者,才也。才敏则用裕,废者可举,施者可张,才岂能以幸致之哉!吴故礼义之区,自泰伯逃荒,端委以治周礼,而教始立。子游北学圣门,因文学以得圣人之一体,而教滋以章。下逮文正,盖去之千有余年,立朝大节,光明俊伟,先忧后乐,终始是心。守部而逮乡学,立师而得安定,知孙明复、张子厚之贤,而开之以学问。文正之学,圣人之学也。然则浚吴学之渊源,鼓士气之橐龠,而使之强于为善者,侯之志也,是可没而无传哉?因并识之,以念多士。四年癸酉秋九月壬辰朔谨制,教授赵晋之,学正郏士凯、学录赵福孙、直学吴洪建,郡人邬友石刻。
右重修平江路学记,太常博士柳贯撰文,干文传书,王克敬篆额,郡人钱良右模勒。至顺四年九月,赵晋之等建。正书。儒学志载此文,中有脱误处。《吴郡金石目》
此记《江左石刻文编》著录。
陈门桥题字在太仓城内
拓本高二尺,广一尺,正书四行,行字不一。
同劝缘金总管尊神
都劝缘安丰惠灵显著真刘玉
显应金元七官人
时次至顺仲冬吉日,募缘郏道立
戴处士重修五岳崇楼记在金坛
拓本连额高四尺五寸,广二尺六寸,正书十六行,行四十一字,字径七分许。
重修五岳崇楼之记
篆书四行,行二字,字径四寸许。
戴处士重修五岳崇楼记
赐同进士出身将士郎绍兴路诸暨州判官李质 撰
承事郎庐州梁县达鲁花赤兼劝农事阿都剌阿即思 书
朝散大夫福建道宣慰使副佥都元帅府事阿思兰也奴 篆盖
岳庙在邑城东北隅,东岳既专祀正殿,又像五岳帝,而楼以居之,所以广敬也。面势夷旷,栋宇雄杰,因以崇楼名。庙不详始何年,按邦氏所纪,楼之始建,邑之业医戴氏施财为之,实宋绍兴十四年甲子也。阅祀百有廿,为景定四年,戴氏募财重修,则为始建者之玄孙,而岁适在甲子。噫,天运再周,人事之代谢知几何?而戴氏之后,复有事于斯楼焉,其偶然耶,抑有数存乎其问耶?宜邦民之神其事而纪之详也。皇朝延祐中,邑之耆年静隐处士戴氏德润,周视穿漏,以为非敬共神明,徼福妥灵之意,慨然以美奂为己任,乃捐赀责之善贾,岁子本而较其赢,竣财裕而事举,使力不劳而用不匮焉。至顺三年春,撤瓦易桷,并门庑一新之。梁相之空腐莫支者更之,丹艟之暧昧弗蠲者饰之,像之毁者,器之弊者,梯级之倾且险,阶甃之缺且泐者,悉补葺平治之。明年春溃成,工祝致告,神用安乐,邦人士伟之,征余记。余谓岳以气为神,古人祭视三公者,以其能兴云雨,产万物也。望虽限于一邦,功实被于天下,此行祠之所以遍郡邑欤。方今庙祀纷员,往崇其居处,隆其位望,肥楯嘉栗,偃然受享,求诸祀典,则无闻焉。视被衮服冕,极国家之封册者,相去盖远甚,处士持致力于斯焉,知所择矣。处士之言曰:祖宗之于子孙,皆思有以遗之,而其所以遗之者,则有不同焉。盖尝取先贤多积阴德,以遗子孙之语,镜石置座右,则其中所存者可见矣。他如于西禅寺创佛殿,作三门,盖邑城圆明庵,造方山广福院,助建三门于竹林妙果寺,修金鳌阁,起大沏堂,妆佛庋金像五十于□山,可记者,盖非止于岳楼一事也。然其所以遗子孙者,则不专主于斯焉。处士厚乡党,喜赒恤,而家益□,□逾八袠,筋力类少壮,见五世孙,或者积善之报云。元统元年十一月既望记。
邑人潘应得、刘祐孙、蔡士裕、范逢会、蔡思诚、杨仁本、韦继祖、费杰、艾塾、张瑛、潘彬、刘彦德、许及辰、费□、蔡元善、常伟、陈优、盛义、孙必寿、秦斯愈、段文瑶、谢文贵、范泽、邹靖、范逢祥、徐毅、张崇、曹应祥、万□、苏应寿、王祥、王杞、符殉、方德、谢德祥、程捷、秦日新。
释宗谦、道吴宗良、钱时、汤瑞、潘文质。
督工释道源、汤普缘、程厚、戴大贤。
石匠王。
此记《江左石刻文编》著录。
青龙桥题字在嘉定
拓本高一尺七寸,广一尺正书五行,行十七字,字径八分许。
慈光齐照佛日大师、平江路嘉定州泰定西隐寺创立开山住持中庭悦可,回施衣资,一力建造青龙桥功德,上答四恩,下资三有者。
元统二年正月日题。
右建造青龙桥题记,僧悦可撰记云:慈光齐照佛日大师、平江路嘉定州泰定西隐寺创立开山住持中庭悦可,回施衣资,一力建造青龙桥功德,上答四恩,下资三有者。元统二年正月日题。正书五行,字径七八分,在西隐寺南,俗呼校场巷内。悦可详《练川图记》。《吴郡金石目》
重建众安桥记在太仓
拓本高一尺九寸,广一尺,正书五行,行字不计,字径九分。
南广寿寺提点佛心通智大师如理一力重建众安三环洞桥,功德庄严,先师祖一长老尊灵,超登上品,更冀袈裟坚固,福寿增崇,吉祥如意。
元统二年三月日,住持圆智广慈大师行满题。
洞庭绳墨张应雷刊。
右众安桥题记,南广寺僧如理重建。住持行满题,正书,在太仓城南,俗呼井亭桥。《吴郡金石目》
珍珠宝塔颖川郡记在江阴前周镇社庙
拓本连额高二尺七寸五分,广一尺七寸五分,正书十六行,行三十七字,字径六分。
珍珠宝塔颖川郡记
正书八字横列,字径二寸三分。
大元国浙西道江阴州良信乡墓东和众里茅司徒大王界内,本境士庶,昨于至大年间,崇建佛会,蒙吴仲良喜拾塔基一所,坐落村内,创造观音佛塔,及当境祠下,每年旧有上元令节,法华妙典,祈恩请福,新创六月十九日白衣大士示相之辰,金刚经文各立疏首,轮流承当。切见所用不敷,伏承信士陈旺同妻氏,同男普明,孙男女等,发心将梯到本乡五都九保创字五百八合号内民田肆亩。坐落城东,东西朱,南王北。元各白米叁石式斗,夏麦肆斗,佃自虑恐时年荒俭,退作式石,并无水旱,资助疏首,作福费用,永为常例。喜拾其田,请众商议,另名过割,至期疏首前来本家支取,即无推故。倘有人过佃,毋言增减收支,种主照依田帖,办纳税粮,诸人并无欺冒。仰保善利,上祝佛说消灾经六十卷,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上报四恩,下资三有,法界怨亲,齐登净域。子孙代代,镦广祖桶,程程妙乐多。恭惟三宝证明檀越亡者,阿弥陀佛经二十四卷,香烛银钱,净食经疏之仪,龙天洞鉴。
岁次乙亥元统二年七月中元吉日谨志
刻字金德明
缘事吴祐之男大成
碑在前周社庙,记乡愚邀福鸠赀事,文字俱劣,亦无可考证。金淮生先生搜出石刻又增一种,可见宋元石刻,士大夫随处留心,亦复不少。宋时为良信乡,今则为永陵乡矣。《江阴续志》
庆安桥题记在太仓
拓本高一尺七寸,广四寸五分,正书四行,行字不计。
昆山州南隅吴氏一娘、男吴文富文缺助石灰介中统钞七定,追悼亡缺吴文兴超升净土,更冀家眷□安者。
元统二年岁次甲戌重阳日志
僧如理永安桥记在太仓
拓本高一尺九寸,广一尺,正书五行,行字不计,字径 寸。
南广寿寺提点如理施财一力重新建广寿永安桥,所萃功德庄严,先师祖孤山一长老尊灵高登上品,更冀如理袈裟坚固,福寿增延者。
元统二年十月初七日题。绳墨洞庭张应雷。
右重建永安桥题记,僧如理记,元统二年十月,正书。亦在南广寺南,俗呼毛家桥。《吴郡金石目》
兴福桥题字在太仓
拓本高二尺,广一尺一寸,正书四行,行字不计,字径一寸六分。
劝缘金十四总管、东岳都劝缘忠正刘真君、打供金元七太保。
岁次甲戌元统二年 月 日建。
吉祥桥题记在嘉定
拓本高一尺六寸,广一尺,正书六行,行字不一,字径九分。
平江路嘉定州南广寿寺法孙提点比丘是真,谨施衣资,一力重新创建广寿吉祥桥,所得殊勋,奉为圆寂师祖前广寿堂上清溪满长老尊灵庄严报地者。
至元二年岁在丙子仲春吉日 谨题。洞庭柴世荣。
右重建广寿官吉祥桥题记,至元二年仲春,僧是真书,正书。亦在南广寺南,近葛隆镇,跨长泾。《吴郡金石目》
祈泽寺拾田记在上元
拓本连额高四尺八寸,广二尺三寸,正书十二行,行二十三字,字径一寸许。
拾田之记
正书两行,行二字,字径二寸五分。
祈泽治平寺,江左胜地,古迹治平。六朝遗恨,自晋而兴。有莓芜涧,致祖师生。诵法华妙,感龙女呈。祈求有感,祈泽名赓。迨屯千年,香火常兴。徒僧姓陈,其名曰亨。自幼拾俗,利禄皆倾。天之佑之,时行道行。凡事谨慎而无喻,但守本分而和平。寿高六旬以上,德洽众士之荣。耄兮圆寂,特摅至情。将在生但有衣钵,归常住永作生营。怡然而化,西方是程。佛祖擒身拾命,径达大乘。吾师拾田拾财,忉利当升。我辈闻钟吃 件 ,深惭无德无能。自兹一灵不昧,法力常增。又值耆宿誉公和尚乙亥正月廿六日忌。同发慨心,拾田作常住产,同结善因,所祈佛力护持者。
岁在至元丁丑仲春吉日,谨记。
住山释永顺立石。
下截:
至顺辛未九月初二日,亨公泰庵和尚,拾到田地山塘,共计捌拾陆亩贰拾玖步,在艾塘、后村,范塘、柘济、时塘等埠,周迥四散,坐落谨记:誉公拾田叁号,计伍亩壹角,坐落侯村后小新塘下,承小新塘水利□记。
右碑正书,在祈泽寺,无书撰人名,殆即出于永顺之手。按靡芜涧,在上元城东三十里。齐处士刘居此,为儒林之宗。年四十未婚,其友为娶王氏,乃诣折蘼芜而去,因此得名。事祥《六朝事迹》。碑作莓芜涧,疑缁流未之深考,而有笔误耳。《江宁金石记》
此记《江宁记》载之,而下截未录。
重建清河桥题记在嘉定
拓本高一尺八寸,广七寸,正书六行,行十七字,字径八分。
平江路嘉定州大报国圆通寺住持善学,□□情旨,特发诚心,喜拾己资,一力重建清河桥一所,以便往来。所集洪因,普报四恩,均资三宥,法界含灵,同乘胜果者。
时岁在丁丑至元三年二月吉日题。
右清河桥题记,记云:平江路嘉定州大报国圆通寺住持善学,缺二字情旨,特发诚心,喜拾己资,一力重建清河桥一所,以便往来。所集空洪因,普报四恩,均资三阙法界含灵,同乘胜果者,空时岁在丁丑至元三年二月吉日题。正书六行,字径七八分,在嘉定县署后桥洞中。《吴郡金石目》
太平建康路界牌在上元
拓本高二尺,广一尺七寸,正书二行,行四字,字径三寸五分。
太平路界
建康路界
至元三年十月 日立。
致仕张伯颜圹志
额破,高二尺三寸,广一尺,志高二尺九寸,广一尺六寸,正书十八行,行三十字,字径五分。
氵总管致张公圹志
篆书两行,十一字,字径三寸半。
张氏世占吴郡籍,而长洲之相城人。至先公始以谨饬小心,入仕于朝,保直久之。成宗皇帝以先公忠勤爱之,赐名伯颜。大德五年,宣授将作院判官。十年冬,以奉训大夫出为泉州路总管府治中。至大初,升授奉议大夫,同知邵武路总管府事。明年,改授两浙都转运塩使司同知,丁内艰服阕,延祐元年夏四月,除庆元路同知。七年,升授奉政大夫池州路同知。泰定三年,进阶朝散大夫福宁州尹。至顺二年冬超迁大中大夫漳州路总管。至元二年,龙集丙子,先公寿六十有五,是年夏,代归。先公既素有止足意,即告老于朝。于是以政议大夫平江路总管致仕,归卧吴下,舂容丘园。而以三年夏六月十四日癸未,卒于□城之私第。不肖孤忍死,用是年冬十二月七日,函公骨葬之长洲县益地乡谢泽原清河侯之兆。呜呼!先公自元贞初人见阙庭,继拜恩宠,一为中朝官,一佐盐运司,而四贰郡政,晚年一再典牧藩翰。而先公引退之志久矣,漳州代,便乞县车,未及一岁,而天夺之年,痛哉!先公讳世昌,字正卿。先大夫讳显,江淮等处财赋副总管,累赠亚中大夫广德路总管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祖母沈氏,封清河郡夫人。曾大父讳海,累赠中通大夫浙东道宣慰副使上骑都尉,追封清河郡伯。曾祖母酆氏,封清河郡君。公配沈氏,子男二人,大中,次好礼,早夭。女一人,许适罗也特不花。呜呼,先公历政清操善治,著之民心,传之士论,后来太常议之,国史传之者,非玄堂所得识也。于是不肖孤粗摭世绪官封,卒葬岁月,白诸幽云。孤子大中泣血谨志。
通奉大夫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中填讳。
张伯颜圹志。郑元祐代其子大中作文,载《侨吴集》,楷书字大半寸许,二十行,行三十字。王都中填讳。张氏世居长洲之相城,原名世昌,字正卿,元成宗赐名伯颜。由将作监判官,荐升漳州路总管。至元二年,年六十有五,告老于朝,以正议大夫平江路总管致仕。三年六月,终于里第,葬谢泽原清河侯之兆。父名显。官江淮财赋副总管,追封清河郡侯,庐公武《府志》列于《郡守题名表》,其实虚衔乃致仕所加。父子葬地,《府志》亦阙载。此石不知何时出土,谢泽人筑为水步,顾文学向余述之,乃以石易归,将置之郡庠,以垂永久。伯颜曾刊文选《李善注》六十卷,为世宝贵,其文雅好事,异乎俗吏,宜乎五百年后,片碣发露,不使姓氏归于冥漠耳。按王都中字邦翰,福宁州人,以恩荫为平江路总管治中,累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卒谥清献。有《本斋诗集》三卷。元和韩崇题记。
文选《李善注》六十卷,元同知池州路事张伯颜所刊。伯颜未详其籍贯。顷读郑元韦占《侨吴集》,有平江路总管致仕张公圹志盖代其子,都中作文,称张氏长洲之相城人。公讳世昌,字正卿。以谨饬小心仕于朝,儤直殿庐,成宗赐名伯颜。大德五年,授将作院判官,十年冬,出为泉州路治中。至大初,升邵武路同知,明年改两浙都运盐使司同知,丁内艰服阕。延祐元年,除庆元路同知,七年,升奉政大夫池州路同知。泰定五年,进阶朝散大夫福宁州尹,至顺二年超迁太中大夫漳州路总管。至元二年,年六十有五,告老于朝,乃以正议大夫平江路总管致仕。三年六月十四日,卒于相城私第,葬同邑益地乡谢泽原清河侯之兆。乃知伯颜为吾吴人,宜其文雅好事,异于俗吏也。伯颜父显,官至江淮财赋副总管,追封清郡伯。伯颜所授平江路总管,乃是致仕所加虚衔,不当列于《郡守题名表》。至其父子葬地,当见于冢墓门,而《府志》俱阙之。《十驾斋养新录》
韩君履卿得元平江路总管张公圹志并篆盖,拓以见贻。余按盖石篆书两行,平江路总管致仕张公圹志十一字,字长三寸,‘平仕’二字已全泐,“江路张”三字亦仅存其半。钱氏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亦载此志大略。志中泰定三年《养新录》板本误作五年,此或沿《侨吴集》旧误,由钱氏当时未见此碑,无从校正也。后来续修府志,自当据此拓本,列其父子葬地入《冢墓门》。《吹纲录》
英烈庙新殿记在宜兴
拓本连额高五尺四寸,广二尺七寸,正书二十行,行三十九字,字径七分。
英烈庙新殿记
篆书三行,行二字,字径四寸。
英烈庙新殿记
承德郎平江路总管府推官汪泽民为文并书
中顺大夫江南诸道行御使台经历泰不华篆额
英烈庙者,晋平西将军周孝侯祠也。侯累封武惠王应王,我圣元加封英义武惠正应王。王墓在宜兴荆溪东南,民为立庙,垂千载不废。凡雨旸扎瘥兵寇之虞,祷□应若影响,岁时陈囗帑报祀,弗怠益虔。南唐集贤学士徐锴将命祷祠,著庙像颂。宋景德三年,郡守囗绛修庙刻石,乾道囗守沈德祖始作寝殿,缭以周垣。至大已酉岁,郡别驾汪良厚复缮治之。迄今仅几十年,栋宇摧坏,丹碧漫漶。里士蒋缪请于州同知昭信赵俨表倡士民,拓故址,构新殿,翚飞靓深,栏楯陛扈,整饬备饰,囗像列术,采章有数,经始于至元再元之三年春三月,落成于秋七月。费为钱二万五十缗,凡用不足,囗出蒋氏。蒋氏故闻家,孝友乐善,乡党称之。泽民自吴中代归,拜先翰林墓,道出祠下,萧瞻遗像,缅怀英风,之耋老俨然而进,请为记。惟阳羡左右湖山,浩瀚奇秀,人生其间,必有卓囗英杰之士,足以当之。若王者,初以勇果自奋,为父老去害,乃折节讲学,为时名士,此固人所难能。迨囗孝移忠,临危授命,摧强寇,蹈白刃,无毫发顾虑心,非确然有守能之乎?王虽不幸,不遭明时,以究厥施然其忠烈之气,囗囗囗囗,犹能御囗捍患,以福其民,庙食无,岂不诚豪杰之士哉!若夫为学从政,囗能以功业自见,一遇患难,囗陨囗囗措,以隳素节,浼浼与草木澌尽,是皆王之罪人也。泽民遂述兴作之由,又系之诗,俾歌之以侑祀事。其辞曰:
猗欤王宗,肇自苍姬。囗组绳绳,是蕃本支。维王之生,天挺雄姿。乃翦蛟席,拳勇丕囗。幡然改行,贤达是师。曾几何时,声闻四驰。阳羡起家,是任是使。于吴之朝,载扬厥美。青盖入洛,归司马氏。梁彤肆奸,举法振纪。丑正见仇,陷地之死。秉节不回,允也君子。庙食于乡,荆溪之阳。我民孔思,厥灵洋洋。疵疠弭只,时雨时旸。人跻耆耋,里无冠攘。甿俗熙熙,年谷穰穰。工祝致词,载祈载禳。爰构新宫,肃肃奕奕。落成孔时,灵降瑶席。有斯牲,有芳斯醉。弦匏镛磬,和奏绎绎。灵其来飨,降福孔硕。于千万祀,有永无。
至元再元之四年春三月壬寅造,奉祠道士林德昌立石。里人钱德润镌。
右英烈庙新殿记,承德郎平江路总管府推官汪泽民为文并书,中顺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经历泰不华篆额。在宜兴周孝侯庙中。正书廿三行,行三十九字,字径寸许。篆额英烈庙新殿记六字。末云至元再元之四年春三月壬寅造,奉祠道士林德昌立石,里人钱德润镌。按汪泽民字叔志,婺源人,延祐五年进士,授同知岳州平江府事。至正三年,召赴阙,除司业,迁集贤直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追封谯国公,谥文节。《宋潜溪集》称其为文不可绘饰,尤以善书名家。泰不华字兼善,年十七,江浙乡试第一,历官浙东道宣慰使。追赠江浙行省平章事,封魏国公,谥忠介。《宝铁斋金石跋尾》
按此文《江左石刻文编》所载,缺字较多,殆拓本模糊耳。
句容县恭刻制词记在句容县学
拓本连额高四尺六寸,广二尺五寸,正书二十六行,行三十九字,字径五分。
恭刻制词之记
篆书三行,行二字,字径三寸。
句容县学恭刻制词记
宣圣五十四代孙承德郎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孔思立书
通奉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张起岩文并篆额
孔子之道,万世准则,历代崇奉,有隆无替,然未若圣元推尊加号之极其至也。国初庶事草创,文治未遑,太宗英文皇帝建学中都,遣国子就学士之通经中选者,复其家。世祖皇帝敕上都孔庙圣像十二章服暨纯以金饰之,登用儒先,礼聘文学之士。学校有官,乡社有师,诏旨敦勉,著于令甲。武宗仁惠宣孝皇帝加大成至圣文宣王号,遣使阙里,以太牢祀郡县庙学,敷宣纶言,镌之贞石,昭示永久。仁宗皇帝正孔庙配享位,以宋九儒暨先正许魏公列诸从祀。文宗圣明元孝皇帝继志述事,加封宣圣考妣齐国公曰启圣王,鲁国太夫人曰启圣王夫人,厥配并官氏曰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加兖国复圣公,郕国公,宗圣公,沂国述圣公,邹国亚圣公,复追封二程子河南伯为豫国公,伊阳伯为雒国公,制中外庙学。于是集庆路句容县尹李允中教谕刘德秀辇石就砻,书刻有日,谓宜有纪述,以彰昭代右文之懿。宣圣五十四代孙思立适为监察御史,请之起岩,至于再三,岂以起岩尝乘乏胄监,累官史局词桓,于纪述为宜也哉?盖前圣之道,得孔子祖述宪章而益以显,后圣之心,必孔子是则是效,而为尽善。夫师其心,必崇其教,崇其教,而不论其世可乎!斯道之所以亘万世而不弊,大伦以明,生民以安,世运以昌,一皆原于圣人。则尊其所生,以及其配,允谓称情矣。况斯道之传,流承所在,至于继绝学而绳坠绪,荡除习俗,开发我人,功加于前,德垂于后者,尤在表襮也。夫以国家重民教,尊圣学,扩充旁达,无所不用其极,则职乎近民,而膺承流宣化之任者,其整饰作新,当何如哉。继自今以往,凡来游来观,仰瞻奎壁云汉之章,宜知所响矣。后至元戊寅五月 日建
番易朱汉刻字
右碑正书,在本学宣圣五十四代孙承德郎江南诸道行台御史监察御史孔思立书,通奉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张起岩文并篆额,后至元戊寅五月立。《江宁金石记》
右句容县学恭刻制词记,宣圣五十四代孙承德郎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孔思立书,通奉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张起岩文并篆额,在句容县学,正书廿五行,行三十九字,篆额恭刻制词之记六字,旁镌麟凤。按张起岩字梦臣,章邱人,中延祐乙卯进士第一,同知登州,改集贤修撰监察御史,拜翰林承旨学士,充宋辽金三史总裁官,卒谥文穆。著《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行世。孔思立元史无传,按仁宗时,衍圣公孔思晦,为孔子五十四世孙,思立乃史弟行也。《宝铁斋金石跋尾》
扬州路学田记在扬州府学
拓本连额高八尺五寸,广三尺九寸,正书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字径一寸。
扬州路学田记
篆书三行,行二字,字径四寸许。
扬州路学田记
嘉议大夫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苏天爵撰
奉议大夫佥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司事王思齐书
正奉大夫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盐使王都中篆额
维扬郡学田九万一百九十亩,比岁政弛,或为豪民冒种,或妄言沦入江水,或以瘠易其膏腴,岁入不足,士始失所养矣。至元四年戊寅,郡侯普化下车瞻拜学宫,敦延师儒,又广郡士以学。或言饩廪弗瞻,侯稽旧籍,檄官属廉敏者,泰兴县尹刘节、六合县尹徐居仁偕教授崔宗瑶分行验视。民畏郡侯之政,不敢欺隐。于是学田皆复其故,增多于前一万三千一百七十亩,共为田十万三千三百六十亩,岁入有余,士获其养,而学制益修矣。明年己卯,天爵被命使宪淮东,旦望趋谒庙庭,退听诸生讲诵经训,盖亦彬彬有可观者焉。侯间来请曰:郡之学田既复旧贯,恐岁远或去其籍,又将无所稽考,今砻石二志其疆畎,树于府治及郡学中,尚其永久而有徵也,天爵闻而嘉之。夫国必有学,所以明彝伦也,学必有田,所以育贤材也。惟扬号东南名郡,地大物众,家给人足,庙学之崇,隆于古昔。又有宪司临莅于上,将见英材辈出,甲于它邦。然自延祐以来,贡举取士,阖郡不闻一人与计偕者,岂儒学之士,耻于自售欤?抑教养之方,有所未至欤?夫江淮之南,其田履亩而赋,民无有闲田以自养者。而惟扬郡学有田十万余亩,岁入租人若干万石,则国家兴学养士之意,不亦盛乎!且古之为士者,所以学乎道也。道也者,忠于君,孝于亲,弟于长上,信于朋友之谓也。后世之士,有志于道德者矣,有志于功名者矣。其志于宝贵利达者,则未足兴议也,矧志于刀笔筐箧之习者乎,鸣呼!世之有官君子俾俊秀之民,役役于文法之末,是岂朝廷乐育贤材之意欤。盖古之学者,为己非为人也,身惰于一时,则道德可以表于后世矣。以淮东属郡观之,若海陵胡公瑷、山阳徐公积,经术德业之懿,高尚孝友之风,千载之下,犹足仪刑后学,激励风俗。视彼富贵利达无所闻于世者为何如哉?今维扬学宫既完,饩廪斯足,士之来游者,脩身为学,能以先贤自期,则庶几不负圣朝崇尚文化之盛,风纪敦劝庠序之勤,及郡侯振举政教之美矣。郡侯胄出北庭贵族,向为御史,论列无所避,及其临民,劝农惰学,辑奸禁暴,民便安之。宪台交荐其材,古称良千石者,侯之谓欤。是岁冬十月庚子记。扬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桑兀孙太中总管晋化中议同知察罕明威治中喜伯都刺武略推官梁瑞承务经历齐移忠承事照磨李贞立石,儒学教授崔宗瑶等同立石。
司吏程复模勒。吴门金璧镌。
碑阴:学田图。
学田图图不录。
正书横列,字径三寸。
句容县学大乐礼器之碑在句容县学
拓本连额高四尺五寸,广二尺四寸,分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字径六分。
句容县学大乐礼器碑
篆书三行,行三字,字径二寸五分。
赐同进士出身儒林郎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赵承禧撰文
文林郎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管勾曹复亨书
朝列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都事姚绂篆额
皇朝尊尚圣道,推崇孔子。自国都下逮郡府若州县,莫不有学,学必有庙,祭必用礼乐,参酌古今,损益时制,释奠仪式,著于令典。惟其宰有哲有愚,故其礼乐有举有废,岂亦以礼乐待人而后行与?按素王世纪,汉魏以来,阙里虽崇典祀,隋唐始诏天下州县皆立学,春秋二丁,陈三献之礼。宋政和间,始颁大乐礼器,许内外族人及县学生,咸使隶习,然皆未有若我朝礼乐备举之为极其盛也。句容为金陵属邑,学创于开元,迄今六百余年,其间兴废不一。再纪至元之二年,教谕刘德秀来典学事,叹垣宇之弗葺,切切疚怀,白县长佐,县尹李允中然其言,佥谋曰:学校乃育材之地,风化之原,礼乐之所从出也,宜相与戮力,以振斯文。遂撙节岁租,度材底法。以饬宫墙崇庙貌为先,又命立石六趺,恭刻皇上勉励徽章,先皇帝加封宣圣考妣及四配豫洛国公之制词,侍御史张公起岩为文纪之。丹垩一新,讲习以盛。适县尹秩满告行,谓同寅曰:学校苟完美矣,雅乐未备,享礼未辑,如神之来格何?监邑丑驴享武慨然以为己任,率僚佐各捐己俸倡之,乡胥里人相与观感而乐助焉。教谕幸其成,不惮劳勤赞佐之。乃制幅巾深衣,贰以褴幞角带革舄会陆拾袭,命铜工为冶,造簠簋罍爵礼器,凡百伍拾有壹,各分职以执其事。至于钟磬笙箫琴瑟埙篪祝敔簨之具。一务精致,以图永远,而不靳于赀。乐生二十五员,遴隽子弟为之,致郡庠典乐士,淑习浃月,秋丁靠成。书其实,请记于余。余闻之,先王之制礼乐也,有本有文,诚敬和易,本也。器数制度,文也。本主乎中,文著乎外,故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享。用之朝廷则和而平,用之家则无所处而不当。吾夫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盖以本立而文有以行也。丝衣之坏,载弁之球,牺牲之备,粢盛之脩,玉帛充庭而钟鼓在序,文既著矣。俨乎有声,肃若有容,齐祓一心,对越如在,本斯立焉。由是而事亲从兄,序而大和,恭逊雍愉之化,渐被邻壤,斯则礼乐之实,而圣人之大教,朝迁尊尚之盛意也,器不预焉,尚相与勉之。
至元六年五月 日建
金陵樊弘毅刻字
右分书碑在本学,赐同进士出身儒林郎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赵承禧撰,文林郎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管勾曹复亨书,朝列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都事姚绂篆额。至元五年五月日建,文笔详赡,书法秀整,称元碑之佳者。而教谕之职脱脱元史未载,盖缺文也。碑阴正书,纪造祭器之数亦甚详。《江宁金石记》
碑阴嵌入墙内不能拓。
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余公兴学记在无锡
拓本连额高五尺六寸,广二尺四寸,正书十七行,行四十一字,字径八分。
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余公兴学之记
篆书七行,行二字,字径三十半。
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余公兴学记
朝列大夫常州路无锡州知州兼劝农事李台山撰
中议大夫河东宣慰使致仕张采书
东南方面之寄,布宣政教,数千里而远,而儒学专教事焉。噫,亦重矣。夫教居政之先,学校为教之本。人伦明于上,风俗移于下,则刑可省,而政囗囗囗争悖乱之萌,无自而作。知治体者,必以教化为本,政事为末。故儒司之设,虽无有司政赋之繁,而其所系,轻重缓急,视彼何如也。而况郡邑学校三百余区之广,而总于一司,无禁令刑罚,惩慢以威远,而欲树风声,布条教,使人知向方,如面命之者,是果何道而臻此耶?翰林余公之莅江浙也,以廉律己,以正帅人,守而不回,上不以为倨,抗而自重,下不以为严。知士子讲学之久废,而行法之必自近始也,则首严堂试于杭庠,以试诸郡。知教官非才而见恶之必务去也。则先斥污滥于明学,以警其余。异时烦文移,急科敛,吏卒旁午,为学廪蠹,校官怠若事,沿文檄,空数郡无弦诵声。迄公任,皆禁绝之。科举事格,有欲据试院为它治所者,挟威福以震动公。公正其辞色,力争不屈,卒能存之。林和靖墓在孤山,为邻僧所据,灭其迹矣。公陈于宪司,既复而中沮,公卒直之。益募好义者,为堂、为亭、为门、为守舍,通屋若干楹,可久不泯。其它有囗于世教,有补于学校,凡其职分所当为者,不遗余力矣。于是锡学诸生请记其事,予止之不可。则念之曰:官无崇庳,以廉计治政,教无远迩,以善服人。夫以江浙之大,学校之广,以一身端本澄源于其上,而其所就有若此者,是岂声音笑貌,口耳胜说所能致乎,其必有未施信于人而人信之者矣。凡有位者,可不知所劝哉!公名谦字德 ,肃政廉访使明肃侯之仲子,以文学际遇,由翰苑而膺是选。先是将旨使安南,欲金瓶之赂,诸公形之歌咏。其抱负设施,盖有素者。居江浙七年,台宪荐章凡几上,廪廪响用矣,庶几徵儒效于它日云。至元六年六月旦日记。
常州路无锡州儒学教授胥囗囗 立石
姑苏吴天囗镌
义井题记在吴县毛家巷
拓本高一尺三寸,广五寸,正书一行,十一字。
至正元年辛已端午吉日置。
古八字桥题字在太仓小西门
拓本高一尺六寸,广一尺,正书行数字数不能辨。
时至正元年七月立。
募缘崇明观提点沈大
劝缘敕封利济侯玄坛赵元帅
重建达奚将军庙碑在句容南城外
拓本连额高四尺四寸,广二尺四寸,正书十九行,行三十八字,字径八分许。
重建达奚将军庙之碑
篆书三行,行三字,字径二寸五分。
句容县重建达奚将军庙碑
承事郎前集庆路句容县尹兼劝农事林仲节撰文
进义副尉集庆路句容县主簿樊嗣祖书并篆额
县治之东南,有达奚将军庙。其神中坐,擐甲执兵,前侍立者四人。岁久庙宇颓毁,像饰漫漶。有幅楮贴殿东楹,数字可辨,云:梁承圣初,洪逊为国子祭酒。其下磨灭莫考。最后云:至今檐楹鸟雀不栖。后至元庚辰夏五亢旱,邑之长贰遍祷群祠以祈,至庙,邑长丑闾公祝曰:神若有灵,能降雨泽,民当使庙宇一新,是夜澍雨如注。迨秋仲,复祷晴于神,又获其应,岁用以登。于是耆老陈德新绍箕等谋于众曰:在礼,能御灾则祀之,能捍患则祀之。而山川之神,能兴云雨以泽民者,咸在祀典。今神庙食工兹,虽莫知其始,然雨旸之祷,各以时应。愚等托处兹土,宜协力重构,以昭答神贶,且以致祝辞之信于神。遂乃鸩工度材,因旧基而拓之。深五丈六尺,广半之,中为堂三间,前直两庑,外辟崇门。去庙西北五十步,立神道门,复甃石以达于庙。严严翼翼,闳伟炳焕。始事于十月之望,讫工于腊月之朔。凡所资费,皆翕比以集。而神像部从,则邑长贰等相与捐俸饰之。既完,众请予纪其事。按达奚本蕃族,盖因达山奚水得姓,魏隋间著姓西北,今将军独以姓显,而名号世载,蔑有记之者。世传南来时,与沈襄王战死于县西之华墓岗,又俗称环庙之地,即将军甲城。虽其说未可遽信,然予意将军雄武英烈,生必能捍御灾患,为国捐躯,故民怀思而庙祀之。沉历年之久,祈祷响应,福泽洋溢,流于无穷,盖惟神祐不厌于民,是宜官民之崇奉恪恭,而庙宇增饬也。虽然,神之灵固赫共而不可诬矣,其所以格之者,亦惟人之诚信相孚而已。予于是有感焉,于戏,吾党膺百里之寄,以牧民为职者,可不思所以尽抚字之方,俾民物安阜,以封越于神乎?系之以诗曰:
武冠韬略,凛英姿兮。兜鍪杖剑,扬旌麾兮。奋身为国,载驱驰兮。庆流衍溢,民怀思兮。怀思伊何,崇厥祠兮。眷此甲城,神灵绥兮。林峦郁郁,曲流漪兮。岁时报祀,洁盛粢兮。佑我百里,集蕃厘兮。坚珉载勒,期永垂兮。
至正二年五月廿二日
承务郎集庆路句容县尹兼劝农事李溥立石
督工司吏朱士良、王德富
金陵樊弘毅镌
碑阴:
建庙施财题名:
重建庙宇:陈德新、朱必富、樊镇。
瓦庙宇:陈绍箕、刘宗庆、翟慧成、良志。
周围墙堵甃砌地面门窗遮阳:芮胜富、张朝贵、张德富、徐必富、倪德富。
龛帐:徐铸。
漆饰:居元明。
庙门外砖石街:纪忠、张仁荣、戴寿富。
神道甃石三十丈:提举司知事朱廷瑞。
神道门:杨大明等。
装塑圣像:本县官,司史孙克新、张德亨、刘俦、徐处信、戴诚、姜杞、徐世英、曾元德、谭永和、典史周梦麒、赵由道、县尉张奎、主簿黄买住、县尹林承事达鲁花赤丑闻敦武。
焚修陈道良立石。
右重建达奚将军庙碑,在句容县城南,将军名字事迹无可考。碑称:殿东楹贴幅楮数字可辨,云梁承圣初,洪逊为国子祭酒,似洪逊即将军之名字。考《南史·周宏让传》承圣初,为国子祭酒,二年,为仁威将军,城句容以居之,命曰仁威垒。今达奚庙正在仁威故垒,宋人避讳,往往改弘为洪,让为逊,殿楹帖必宋人所题,洪逊即宏让耳,于达奚何与哉?碑又称:世传将军南来时,与沈襄王战死于县西之华墓冈,环庙之地,即将军甲城,所云沈襄王者,不知何人,疑是沈法兴也。《潜研堂金石跋尾》
右碑阴建庙施财题名,有瓦庙宇,当与同义,字书所未载也。《潜研堂金跋尾》
右碑正书,在句容南城外,承事郎前集庆路句容县尹兼劝农事林仲节撰文,进义副使尉集庆路句容县主簿樊嗣祖书并篆额,至正二年正月廿二日立。按《南史》,周宏让梁承圣初为国子祭酒,二年,为仁威将军,城句容以居,命日仁威垒。今碑作洪逊,且遗其姓。古刻文字,有可以据碑以驳史者,此则又当据史以正碑也。达奚氏,后魏献帝第五弟之后,为代北著姓,见于史者,不一其人,然以战功显者,多在西北。今碑所云,未知何据。《江宁金石记》
右碑阴人名中有居姓,按杜佑《通典》,晋大夫先且居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东城侯居般,今钱唐多此姓。又有扬姓从才,刘氏《汉书刊误》云:杨氏有两族,赤泉氏从‘木’,杨震也子云从‘扌’。考汉郎中郑固碑云:大男孟子,有杨乌之才,又杨德祖与临淄侯笺云,修家子云,视此‘杨’与‘扬’,古本相通也。《江宁金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