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四卷 坛庙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天地间,一气之所弥纶也。其气之精而灵者,在天为神,在地为祗,而在人为鬼。王者治天下,明以治人,幽以治鬼神,是以有祭祀之礼。自郊天以至风雷寒暑,皆神也;自祭地以至社稷防表,皆祗也,自宗庙以及群祀,下而逮于猫虎,皆鬼也。盖所以妥神灵,通幽明,以迓和气。非此属也,不在祀典。降及后世,礼意浸失,彝伦敦而天秩紊。非其鬼而祭者有之,祭如不祭者亦有之。于是明不足以治人,幽不足以治鬼神,则水旱疾疫之患兴,而神人均失其所。人见其末流之失,而不知制礼之意,则以鬼神之事为荒渺无凭,而圣王精意之所存,仅指为神道设教,而以为愚民之术。岂知圣王固深知鬼神之情状,然后制为定典乎

?吴俗信鬼,非礼之祀,所在恒有,自汤文正公斌巡抚是邦,禁其淫祀之尤甚者,而其风乃稍变。今将其在祀典者列于前,而民间之私祀者列于后,若不当祭之淫祀,则概不列入,而以祠墓附焉。志坛庙。

江宁府

社稷坛,在府治北,金川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治东南,双桥门内。

敕建先农坛,在府治聚宝门东,旁置有耤田四亩九分,岁以仲春亥日行耕耩礼。

郡厉坛,在神策门外。(县日邑厉。)

里社、乡厉二坛,在各乡。

文昌庙,在府城。并祭先代于后殿。嘉庆六年列入群祀,咸丰六年升中祀。

关帝庙,在府治西。雍正五年奉旨追封三代公爵,咸丰三年晋王爵,同日祭于后殿。

火神庙,在府城。

城隍庙,一在石城内;一在府治前。

敕建八蜡神庙、刘猛将军庙,并在府城聚宝门外梅冈。(以上坛、庙各府县皆如制。)

旗纛庙(各营俱如制)。

福吴富农龙神庙,在府城钱厂桥。雍正五年遵建。

帝王庙,在府治北钦天山,明洪武中敕建,祀历代帝王,今圮。

三皇庙,在府城北钦天山之阳,祀伏羲、神农、黄帝。

三圣庙,在府治西北,祀史皇、仓颉。又仓圣庙,在雨花台。

化龙王庙,在府治南雨花山后。

禹王庙,在府城保宁坊。

武成王庙,在御街西,祀太公望。

吴大帝庙,在清凉寺西,即当时旧宫。

晋元帝庙,在冶城西,唐天祐间建。

忠烈庙,在鸡鸣山,祀汉秣陵尉蒋子文,明洪武间建。

军师庙,在镇淮桥,祀诸葛亮。

周江乘庙,在摄山,相传吴时贤令。

卞忠烈庙,在冶城西,祀晋卞壶及二子畛、盱。

梅将军庙,在雨花台,晋梅颐尝屯兵于此,因立庙。

谢将军庙,在凤凰台,祀晋谢玄。宋乾道间建。

侯将军庙,祀陈侯琪。琪与王琳战烈山下,大捷,土人盛称瑱功烈,遂名山日烈,因立庙。

武烈帝庙,在冶城西,祀隋陈仁果。南唐时,越人寇常州,柴克宏帅师往救,梦仁呆遣兵助战,果大胜。奏请封祀。又句容县东门,亦有陈武烈庙,祀陈仁杲。

刘忠肃庙,在鸡鸣山,祀南唐清淮军节度使刘仁瞻。周师压境,仁瞻镇寿州,力战固守。援绝,其子欲降,仁瞻立斩之。以疾卒。周世宗嘉之,追赐爵彭城郡王。唐亦赠太师,忠肃。明洪武间建。

双忠庙,在府治江东门外,祀唐张巡、许远。

李王庙,在府城东南,祀南唐李知诰。

曹武惠庙,在鸡鸣山,祀宋曹彬。明洪武间建。

旌忠庙,在铁索寺之东南,祀宋死节统制姚兴。

东平忠靖王庙,在江宁镇,祀张有严。元至正中建。

徐将军庙,在狮子山,明洪武初建。将军,乌程人,晋时行贾江淮间。道庐之巢湖,溺死为神。巢民奉之甚谨。明太祖渡江,诸将多祀神舟中,所向克捷。或以事闻,命南安侯俞某立庙祀焉。

忠烈庙,在府城竹街,祀宋节度使牛富。富为统制守樊城,六年不拔。元兵陷城,赴火死。赐忠烈,立庙建康。

卫国忠萧公庙,在鸡鸣山,祀元福寿。至正丙申,明兵下集庆路,福寿死之。诏立庙城南土冈,明洪武中建于此。

曹南王庙,在柴市街,祀元阿刺罕。至元元年建。

明功臣庙,在鸡鸣山,祀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配享冯国用、耿再成、丁德兴、张德胜、吴贞、康茂才、茅成、胡大海、赵德胜、俞通海、华高、吴良、曹良臣、吴复、孙兴祖等。

(清钱谦益庙考:《太祖实录》洪武二年正月乙巳,立功臣庙于鸡笼山。六月丙寅,功臣庙成。论次诸臣之功,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又次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冯国用、胡大海、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贞、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有一人。命死者塑像祀之,仍虚生者之位。初,胡大海等没,上命塑其像于卞壶、蒋子文之庙。至是,复塑像于新庙。是祀也,掌在太常,记在会典,二百余年以来,未之有改也。太仓王世贞独考其误,以为国初之封六王,韩、魏、郑、曹、宋、卫也。立庙之时,韩、宋犹未受封,何以前知其不全终而黜之

?黔宁是时官不过指挥,何以知其必树大勋而骤登之?此记事者之误也。然则云何曰“塑像”“虚位”?诚有之,其后如韩、宋者,则弗克与享也。今之位次,据永乐初年见在者而书之也。王氏之考核矣,而未及详也,夫岂惟黔宁哉

?初封二十八侯,何以独举五人?继封十二侯,何以独举一人?自靳国以外,皆以有功待封者也。若黔国,则与黔宁比肩者也。如国史之云,其所谓论次者,以何为援据乎?国史于二年既云“论次诸臣之功,定祀二十一人矣。”七年六月书“祔祭新战没定辽卫指挥高茂等三十八人。”八年正月又书“增祀华云龙、李思齐等一百八人”。九年又书“祔祭何文辉及有功者一百八人。”十三年又书“祔祭顾时以下二百八十人。”以二年之定祀者为是,则七年以后不宜增。以七年以后之增祀者为是,则二年之祀未尝定。同是祀典,同时国史,而前后舛错如此,此所谓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者也。“虚位”、“塑像”,王氏以为诚有之,吾以为非也。二年正月上敕中书省臣曰:“诸将相从捐躯,戮力开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食其报,追思功劳,痛切朕怀。其命有司立功臣庙于鸡笼山,序其封爵,为像以祀之。”九年七月又谕礼官曰:“诸将始从征伐,宣力效劳,朕于爵赏不敢吝惜,大者公,小者侯,死则俾之庙食,以报其功。”由二年之敕观之,则云塑死者之像;由九年之谕观之,则云报死者之功。其词意甚明也。今果有生者虚位之事,则立庙之日,宁不以此明谕省臣,而独谆复于死者耶

?罗鹤记云:“鸡鸣山庙祀,定于洪武十一年。”斯又与二年何异?《一统志》:“南京功臣庙建于洪武二十年。”嘉靖中,科臣礼官驳郭威襄配享之议,皆援以为证。且谓黔宁、东瓯,此时尚在,以实生者虚位之说。虽然,宋、颍、凉三公与长兴、武定二侯,皆无恙也。如宋、颍、凉三公者,将先虚位而后黜之耶

?长兴、武定,或先虚位而后不及补耶?王景撰《黔宁神道碑》云:“王薨之明年,塑像功臣庙,敕太常,祀以太牢。”今二十年位次已定,则黔宁塑像何以待其薨之明年耶?传曰:“豫凶事,非礼也。”记曰:“之生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以皇祖之神圣,观会通以行典礼,而缪戾若此耶

?故“生者虚位”之说,吾断以为无之。)

忠节庙,在府城东三里,祀宋王珙。珙从张浚军,殁于阵。

褒忠庙,在南门外报恩寺,祀宋死节通判杨邦义。宋建。

都土地庙,在府城内铁作坊。

毛老人庙,在府城北玄武湖莲萼洲。明祀为库神,今土人奉为湖神。

金龙四大王庙,在江宁东门外上新沙。舟人多奉祀焉。

忠节王公庙,在府东三里,祀宋统制王珙。珙与金人战死。

眼香庙(即宋妃祠),在府城南门外牛首山。宋高妃刘氏善治目疾,没而祀之。

晏公庙,在府城定淮门三汉河边。

萧公庙,在府城南花盝冈下。二庙皆明初所立,相传为治水有功之人。

伍相庙,在上元县长宁乡,即子胥解剑渡江处。

董将军庙,在上元县治,祀宋董成。成随曹彬下江南,民德之。

禹王庙,在句容县千秋村,又一在赤山湖。

刘明府庙,在句容县东门内,祀晋邑令刘超。

梁文孝庙,在府城内新桥,祀梁昭明太子;又一在句容东门内。萧统尝读书茅山,邑人祀之。

李卫公庙,在句容县治东南,祀唐李靖。武德四年,靖讨平辅公祐于丹阳。

颜鲁公庙,在旬容县颜家村,祀唐颜真卿。

卢大王庙,在句容县西,祀南唐卢绛。

沈使君庙,在句容县仁信乡,祀宋沈庆之。

广济庙,在句容县茅山。相传陶弘景豢龙于此,祷雨辄应。

左伯桃羊角哀庙,在溧水县南七十五里。

至圣孔子庙,在高淳县东三十里漆桥,祀孔子五代王,孔子、伯鱼、子思。《续文献通考》:“孔子五十四世孙文昇修。”其自序《世家略》曰:“文舁之十二世祖桧,唐同光中避乱,自阙里来居浙江温之平阳。又传至十一世潼孙,宋德祐末,职教建康。既又娶于溧阳,携诸孤就外氏以居。”《阙里志》“潼孙生四子,文畀、文昇、文得、文昱。文昱又由溧阳徙居高淳,康熙六年山东衍圣公委员来高淳之漆桥,建造庙宇,设立奉祀,春秋祭享。

吴季子庙,在句容县东四十五里。

项王庙,在乌江。去江浦县治西六十里。

龙王庙,在六合县山上。庙有井,相传云气出,则立雨。

名宦祠,在学宫内。乡贤祠,在学官内。忠义祠,在县学宫内。昭忠祠,在府城。节孝祠,在府治三山门。(以上五祠各府各县俱如制。)

先贤祠,旧在青溪东,宋制使马光祖建,祀吴泰伯、范蠡、严光、诸葛亮、张昭、周瑜、是仪、王祥、周处、王导、陶侃、卞壶、谢安、谢玄、王羲之、吴隐之、雷次宗、刘 、陶弘景、萧统、颜真卿、李白、孟郊、李建勋、潘祐、曹彬、张詠、李及、包拯、范纯仁、程颢、郑侠、杨时、李光、张浚、杨邦、虞允文、朱熹、张栻、吴柔胜、真德秀。凡四十一人,皆生长金陵与宦游于此者。后祠毁,明焦竑言于大学士叶向高、李廷机,乃属祠祭郎诸寅亮于普德寺后山建祠,增苏轼一人,春秋祀之。

广惠祠,在鸡鸣山。《宋讷记略》云“按记龙阳人张渤发迹于吴,兴宅灵于广德。西汉以来,盖已有之。或谓即张汤之子安世,而颜真卿所记则在于新室建武之间。以时考之,不无抵牾。至于锡封加号,则始于唐之天宝,继于宋之咸淳。旱涝疵疠,祷之必应。

陶桓公祠,在城内石头城西北四望山,祀晋陶侃。

汪越国公祠,在府治,祀隋汪华。唐封越国公,立庙赐额。

汪公祠,在石头城下,祀台符。俗呼虾蟆大王庙。

范忠宣祠,在旧转运司西厅,祀宋范纯仁。嘉定八年真德秀建。

一拂清忠祠,在清凉山麓,祀宋郑侠。

(附:明叶向高《重修郑一拂祠记》:一拂先生者,宋宁熙中上流民图郑公侠也。罢官归,只余一拂,故称一拂先生。先生,吾邑人。其祠于此者,以尝从其父监税江宁,读书清凉寺,后人即其地祠焉。嘉定中,易先生名为介,今祠名仍称一拂者,以此邦人习焉,不欲改也。祠久圮废,金陵太史焦公重新之,余谓先生声名在天壤,忠义在简编,魂魄在名山,俎豆在郡国,既已千秋无敦矣。然读先生传及谧议,而不能不叹世之人浅窥乎先生也。彼以流民一图,为先生重耳。而不知先生力拒权利之招,至啖以美官而不顾,屡触群奸之怒,至中以危祸而不辞,汲汲皇皇为万姓请命,此其人,岂仅以敢言慷慨自表见者银台之疏一上,能令人主感叹咨嗟,傍徨不寐。举平日君臣间讲求振古之事业,一旦而几于尽格。虽当时元老大臣,如富韩诸公,力争而不得,而先生以监门小吏,乃能得之,其精诚力量为何如乎先生一争于安石而胜,再争于惠卿辈而不胜,新法之行而罢,罢而复行,先生之窜而归,归而复窜,以卒成元丰绍圣之祸焉。此天也,非先生之所能为也。吾读先生前后疏,皆忠愤激烈,至于用兵之利害,群小之奸邪,反覆开陈,无所顾忌,千载而下,犹足寒心。宜其感人主之心而动其听!使世之臣人皆如先生,天下岂有不可为之事哉

!先生之志虽不售,而精忠劲节,已足暴于天下,万世无所后憾。独惜元祐汇征之时,仅以广文一秩,置先生于远郡,而无能推毂同升,以究先生之用,则司马诸贤亦有不能辞其责者。后之议先生谥者曰:“介然特立于众小人之中,犹可及也;介然特立于众君子之中,不可及也。”斯其为知先生矣!夫金陵自六代来,寄迹者不知其几,皆湮没无闻。而先生读书一片地,经今五六百年,草木犹香,庙祀勿绝。回视半山之亭,不啻霄壤。然则监门小吏,其所得固已多矣。)

张南轩祠,在天禧寺,祀宋张械。淳熙间杜呆建。

(附:杜杲《重修张南轩祠记》:人之生有此心,则有此知。尧舜之圣,此心,此知也。夫妇之愚,无以异于尧舜。以天而不以人,则明;以人而不以天,则昏。夫尊贤而贱不肖,好善而恶恶,此人之本心,与生俱生,天地之自然也。比小人慢君子,趋恶而违善,此习之,而不知人欲之使然也。何以言之

?匹夫信义行于里闬,盖有盗贼敛干戈而过其闾者,烈妇毅然而不可夺,世俗固有立祠宇以奉之者。是孰使之?天实为之,人心之于良知也。降周讫孔,至孟氏而道统不传,天理几泯,人心日晦。由汉而下,上下之间,莫有任此责者。至于我宋,尊道重德,已见于削平肇造之初。其后濂溪、二程先生,出而发圣贤之秘,孟氏始得其传,道统于是乎有宗。高宗以来,文公朱先生以身任道,开明人心。南轩先生,张氏文公所敬,二先生相与发明,以续周、程之学。于是道学之盛,如日之升,如江汉之沛。妇人、孺子闻先生之名,皆知其贤。譬之景星麟凤,不以为瑞者,妄人也。凡讲习之地,皆有祠宇,崇尚严洁,足以启人之敬仰,百年之间,儒风彬彬,岂无自而然

?独金陵天禧寺之侧,有屋六七楹,日“南轩”,实先生讲习之地。想其朝夕思维,参前倚衡天地之运化,圣贤之传授,讲求乎尊君救世之策,发挥乎垂世立教之序,辟百圣而不违,道万世而无愧。是轩也,岂容使之荒芜而不治

?惜乎岁久,希重道之士,日就倾圮,甚而春时为游晏之所。杲作赘江淮幕,犹扁闭空闻未至,若今之狼藉,心窃念之,告之邑长而莫我听,近冒阃事,欲因旧而增新之,比至殆不可举目。于是命工治葺,内外整齐,绘先生之像于中,使承学之士载瞻祠宇。人亡道在,如将见之,兴起良知,有跃然不自己者。呜呼

!闾有当式者,墓有当拜者,此轩之当新,庸非守邦者之责,尚冀来者之不忘也。系之辞日“孟氏日远,吾道日昏,道之明昏,儒之疵醇。学焉而疵,韩、董、杨、苟,自时厥后,疵亦靡闻。我宋立极,日义与仁,教学风德,雨太和蒸。薰笃生钜儒,濂溪、二程,文公、宣公,道鸣中兴。伊昔宣公,讲学斯轩,南轩之名,与道俱尊。奚未百年,栋宇摧倾,今我来斯,载瞻载嚬。亟命匠氏,斩然一新,有隆斯堂,铿锵其门。像图惟肖,奠位妥神,遂使先师,不窘寒温。牢醴时荐,觞豆序陈,岂轩之新,轩存敬存。栊石琢词,以告后人。)

二贤祠,在凤凰台旁。清雍正初,知县黄光夏始建。专祀唐李白。后于台址掘得断碑,有“晋贤阮步兵墓”六字,因合祀阮籍于此。

程明道先生祠,在上元县治东。明景泰初重建。

(附宋朱熹记:资政殿大学士建安刘公琪居守建康之明年,夏四月,始立明道先生之祠于学,而以书走新安之婺源,抵熹曰:“吾少读程氏书,则已知先生之道学德行,实继孔盂不传之统。愿学之,虽不能至,而心乡往之。及来此邦,属邑有上元者,先生少日宦游处也。考之书记,均田塞堤,及民之政为多。脯龙折竿,教民之意亦备。然问之故老,以稽其实,则兵革变故之余,风声气俗,盖已无复有传者矣。始至,慨然即欲奉祠,以致吾敬。使此邦之为士者,有以兴于其学;为吏者有以法子其治;为民者有以不忘于其德。不幸岁适大祲,救饥之事方急,于今乃克遂其志。以吾子之尝诵其诗而读其书也,故愿请文以记之。”既而府学教授孙君鼒、沈君宗说以书来,申致公意,且具道公始之所以焦劳,而未及与今之所以暇豫而得为者,其语详焉。熹发书,喟然仰而叹曰:“尊贤尚德,公之志则美矣;既富而教,公之政则得矣;属笔于我,公之意则勤矣。虽然,先生之学,自其大者而言之,则其所谓考诸前圣而不谬,百世以俟后圣而不惑者,盖不待言而喻。自其小者而言之,则上元之政,于先生之远者、大者,又惧其未足以称扬也。吾何言哉

!”于是伏而思之,先生之学,固高且远矣,然其教人之法,循循有序。而尝病世之学者舍近求远,处下窥高,所以轻自大而卒无得焉,则世之徒悦其大者,有所不察也。上元之政,诚若狭而近矣。然其言有曰:“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则其中之所存者,又乌得以大小而议之哉

!区区不敏,窃愿以是承公之命,庶几于公之志、先生之学,两有补焉。又惟公之忠言大虑,既已效于朝廷,今虽在外,而其所以救菑而弭患者,又如此其汲汲也。则于先生之所存,必有深感而默契于中者矣。其祠之也,岂独以致其尊贤尚德之意,使民不忘而已哉

!若夫推公之志,而以先生之所以教者教人,使之从事于为已爱人之实,而无空言躐等之弊,是则孙、沈二君之任也与?二君勉旃。熹于是其有望焉尔矣。淳熙三年夏四月丙申新安朱熹记。《真德秀记》:先生之生,钟乎元气之会。学之所至,纯乎天理。故其生色也,盎然若春阳之温;其吐词也,泛然若醴酒之醇。同说教于家,而士之愿从者众;同争新法于朝,而天子亮其忠。用事者感其忱,一时忤意者皆贬,而先生独畀宪节,力辞不就,去之而犹见思。及其殁也,士大夫知与不知,皆为流涕。以为时使见用,必将有绥来动和之效。非先生之心学纯乎天理,其孰能与于斯乎

?先生之仕也,尝主江宁之上元簿考。其设施,若均田赋、兴本计、息邪说、正人心等事,皆天理之流行著见者也。乾道中,资政殿大学士刘公珙知府事,始祠先生于学宫,而侍讲文公先生实为之记。嘉定甲戌,危君和嗣居其职,乃请增而大之。德秀时,将漕焉,捐金三十万,粟二千斛,以助之。未几,豫章李公珏继至,咸相其役。为堂三间,中严像设,而扁之日“春风”。其上为楼,高明洁清。内为斋二,东曰“主敬”,西曰“行恕”。后为小室焉,曰“读易”。外为斋一,曰“近思”。斋之侧为亭,曰“静观”。又为两庑翼之,而刻河南雅言于其壁。危君之于斯役,可谓勤矣。而又请为之记,再三返而不置。德秀以固陋力辞而不可得也,顾自惟念少知诵习先生之书,而粗若有见者,窃谓自有载籍,而天理之云,仅见于乐记。先生首发挥之,其说益明,学者得以用其力焉。所以开千古之秘,觉万世之迷,其有功于斯道盛矣

!而其所以进于此,则又有二言焉,“毋不敬以操存于未发之先,思无邪以戒谨于将发之际”。涵养省察,动静交饬,知天事人,二者兼尽。及其至也,中一外融,显微无间。则虽人也,而实浩浩其天矣。若是者其于先生之道有合乎

?否也。过不自料,次第其说,以授之危君,幸以为然,则刻之堂上,以示来游于斯者。斯知先生之道虽高,而用力有要,万一有可为兴起之助尔。《明吴节记》:宋明道程先生,嘉祐中为江宁上元簿。郡志载其惠政著闻者数事。宋初,上元田税不均,近府膏腴地多为豪家、厚僧。薄其税买之,小民苟一时之利,久则不胜其弊。先生为令画法,民不扰而一邑大均。会令罢去,先生摄典剧邑,讼牒日不下二百。处之有方,不阅月,民讼遂简。江圩稻田赖陂塘以溉,盛夏塘堤大决,非千夫计不可塞。法当言之府,府言于漕司,然后计功调役,非月余不能集。先生曰:“比如此,则苗槁久矣,民将何食

?”遂发民塞之,岁则大熟。江宁当水运之冲,舟卒病者,则留之,为营以处。岁不下数百人,至者辄死。先生察其由,盖计留,然后请于府,给券乃得食。此有司文具,饿已数日矣。先生乃白漕司,给米贮营中,至者与之食。自是,生全者大半。仁宗登遐,遗制官吏,成服三日而除。及释服之朝,先生进于府尹曰:“三日除服,遵遗诏也。若朝而除之,止二日尔。”尹怒,先生曰:“公自除之,颢非至夜不敢释也。”一府相视无敢除者。茅山有龙池产龙,如蜥蜴。祥符中,中使取二龙,至途中,奏云一龙飞空而去。乡人严奉以为神物。先生令捕而脯之,使人不惊。至邑之初,见人持竿竹以粘飞鸟者,固取其竿折之,教之使勿为。及罢官,舣舟郊外,有数人共语日;“自主簿折竿,乡民之子弟不敢畜禽鸟。”此盖善政存心之概,传颂于人而不忘者。及考宋史,止载茅山脯龙事,乃知当时国史采录,或有未备,不若邑民思念深切,改录之为加详也。然先生之贤,岂待史传而后传哉

!刚健中正存乎中,纯自光辉著于外,事君以至诚仁爱为本,持已以主敬行恕为要。其教人,则由洒扫应对以致于穷理尽性;其著述,则表章学庸传诖周易,以开性理之原;其道学之传,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岂待史传而后传哉

!上元旧有先生书院,废弛已久,景泰初,三衢姜君德政为令于兹,其治民制事一以先生为法,久而民大和会,遂经治廨宇,莫不焕然。念先生遗爱不可泯也,乃即故址为祠,以祀先生。请于府尹马公谅、府丞陈公宜,与邑之僚,咸以为然。遂畚土于癸酉冬,迨甲戌秋季,而是祠以成。谓节忝与斯文,宜有纪述,于是为书先生之政绩与是祠创构之由于石,俾邑民岁时瞻视焉。工毕落成,敬注以诗,曰:“相古圣贤,为政以仁,仁以职修,无论卑尊。惟程先生,以大贤之学,不恤簿佐,来莅上元。仁渐义洽,惠及飞鸟。讵日黎民,由宋元迨今,三百余载,而誉恒新。有茂宰忱慕启迪,作祠绘像,用彰示乎人人,俾进礼枨臬,宛瞻玉石,像如彼祥云,思先生之道德,邈不可及,谨书贤迹,勒之琬琰,与宇宙而俱存。)

真文忠祠,在寿思堂西,祀宋真德秀。实祐间马光祖建。

马庄敏祠,在城隍庙东,祀宋制使马光祖。

三忠祠,在聚宝门外,祀宋杨邦 、文天祥、明李邦华,皆吉水人。

诚意伯祠,在驻防城外西华门街。

表忠祠,在全节坊。明万历三年奉诏祀建文死难诸臣:方孝孺、陈迪、齐泰、铁铉、暴昭、侯泰、景清、毛泰、卓敬、郭任、卢迴、黄观、黄魁、陈植、胡子昭、练子宁、陈性善、茅大方、黄子澄、周

濬、司中、胡润、卢原质、廖昇、彭与民、刘瑞、王高、邹瑾、王叔英、王良、娄涟、周是修、龚太、陈继之,韩永、黄钺、戴德彝、高翔、郑智、曾凤诏、王彬、王度、甘霖、谢昇、叶希贤、董庸、王

玭、魏冕、巨敬、樊士信、李文敏、王良、郑居贞、陈本立、林嘉猷、汤宗、姚喜、叶惠仲、陈彦回、黄希范、宋征、黄彦清、刘璟、程通、葛诚、陈忠贤、徐辉祖、梅殷、耿

濬、胡观、廖陈质、耿 、俞通渊、张伦、王资、崇刚、倪谅、瞿能、宋忠、庄德、孙泰、楚智、朱鉴、马宣、彭聚、彭二、谢贵、余琪、刘政、宋碹、余本、周拱元、蔡运、郑恕、颜伯玮、唐子清、黄谦、王省、何申、余逢辰、高巍、郑华、梁良用、卢振、曹

濬、曾廷瑞、伍性原、陈应宗、吕贤、林珏、邹君默、牛景先、储福一、临海樵夫一、松江府同知皆失名。

(按正气纪文忠传:周继瑜,江西抚州人,建文中为松江同知。北兵南侵,勤王诏下,继瑜募兵入援。后京师破,械至燕都,不屈,磔于市。则所谓“失名同知”为周继瑜,无疑也。)

方正学祠,在聚宝山,祀明方孝孺。万历间建。

(附明薛应旂记:余尝读易,至革之彖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未尝不叹圣人之克相上帝,勤恤民隐,至以身冒死而不顾也。及观鲁论之称夷、齐也,曰“求仁得仁,又何怨

?”则又叹曰:呜呼!仲尼之意深矣。称汤武以立生民之命,仁夷、齐以正君臣之义,化裁达变,贞固立本,夫固各有攸当,而不可以执一论也。噫,夷齐远矣,讵谓千百世之下,如先生之所值者乎

?先生姓方氏,讳孝孺,字希直。逊志,其别号也。居缑城,里人又称为缑城先生。父讳克勤,从事圣贤之学,先生实其仲子。渊源所渐,日扩而大,其出处本末,则耆孺、父老往往能言其事。然亦有传其遗事,有尊乡录,有补国史之议,有春秋俎豆之请,夫既或述之矣。吾独悲夫先生之所值者,夷齐之时,所执者夷齐之见,而独无太公为之一引援,其死独惨于夷齐也。昔武王观兵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君子篚厥玄黄,小人壶浆箪食,凡绍王而见休者,盖已尽乎天下之人矣。孤竹二子,独为叩马之谏,至谓之不仁不孝。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血流漂杵,前徒倒戈,何有于二子哉

?而顾扶而去之,俾弗罹于左右之兵也。盖武王义兵也,二子义士也,太公之扶亦各从其义也。周家卜世三十,历年八百,虽至叔季之微,犹为天下共主。而方伯之强,诸侯之僭,环视而不敢谁何者,夫亦以名义所在,等于天地,明于日月,威于雷霆,凛于鬼神,洋洋乎鼓舞群动,整齐六合,制御八荒,摄伏庶慝,俾夫涣者萃,离者合,强梁者沮,狂诈者息,而如线之绪,犹得维持于数十年而不坏者,谓非夷齐之谏,太公之扶,有以为之耶

?然首阳之卧,采微之歌,慷慨之士,至今扼腕。史迁亦谓其积仁洁行,深悲不得其所,而有感于天地之报施。其叹息痛憾之意,盖直浮于言外矣。使其视先生之死,吾又不知其当如何以立言也。然夷、齐得夫子而名益彰,先生附夷齐而义益烈,千百世而下,犹凛凛有生气,则先生之于夷齐,均为不死者矣。宁海旧祠于缑城里,祀先生父子。嘉靖丙申,怀远杨君时季令兹邑,谓缑城旧祠规制未惬,无以昭示前修,兴起后学,遂进诸生杨天伦辈,议毁卧龙山三官祠改建。请诸巡按御史张君景,允其议。凡为堂若干楹,最外为牌门一,其碑亭二,则又在牌门之外。几越月,而工告成。杨君与余同举进士,至是又同官留都,且以余尝知慈溪而与闻斯举也,因属为文,勒诸石。余敬次数语,而系以迎神送神之歌曰:“坎其击鼓,卧龙之阳。牲栓荡涤,萧合馨香。神之来思,英风载扬。恍惚及交,陟陟在堂。光腾烈日,凛萧严霜。歌以迎神,于豆于觞”。又歌曰:“纷再拜兮,废彻趋跄。礼成焚痊,感激哀肠。灵之往矣,旋驾洪茫。于彼于此,无体无方。河岳流峙,列宿寒芒。歌以送神,地久天长。”)

景御史大夫祠,在聚宝山,祠明景清、万历间建。

周忠节祠,在学宫内,祀明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江西太和人,由明经官衡府纪善。衡王,建文母弟也。留翰林纂修国史,燕兵入金川门,具衣冠,自经于尊经阁下。

黄忠节祠,在桃叶渡,祀明侍中黄观妻翁氏,及其二女。又一在赛工桥东。

王阳明祠,在西华门大街,祀明王守仁。

(附明焦竑记:孔孟之学,至近世而大明,如日之中天,非无目者未尝不知而仰之,则阳明先生力也。先生自谓其学,凡数变,盖从万死一生中得之,是可以易易言哉

!今先生之说,盛行于世,而尸祝之者几遍宇内。独金陵京师首善之地,先生为太仆鸿胪卿于此者,且六年,都人士沐浴膏泽者不少矣,而顾无专祠以祀之,非缺事欤?顷岁,绍兴周海门公以符卿摄京兆,士大夫抠衣问学者,无虚日。其所推明阐绎,率先生意也。爰念居游无所而瞻响靡从,乃择高敞燕间之处,而大葺之。经体面势,不大变从,而祠适成。当是时,京兆黄公继至,尤嘉公意,而相其所营。于是断削丹艧之饰,焕然以富,而士以得学其中为乐。相约而诣余,请记。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余观先生之始也,其为虑深。尝示人以器而略于道,俾守其矩矱而不为深微之所眩,然使终于此而已。学者将苦其无所从入,而道隐矣。乃遴一二俊乂,时以上者焉,开之如所谓无善无恶者。是已,至今睐者未隐于心,而大以为先生病孔子不云乎!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可不可者,即善与恶之云也。究且举意,必因我而绝之,则空洞之中纤微不立,而何善恶之可言乎

?无美者,天下之真美也;无善者,天下之至善也。是非都捐,泯绝无寄,而变化兆焉。此道之裒系,而名日大木,足以与于道哉。夫为学而致道,犹掘井而及泉。泉之弗及,即九仞何为也

?先生起于学绝道废之余,处困居常,矢志必得。以彼磨砻锻炼,如木生嵌岩奇蹇之隈,欲透复缩,而非干霄摩云,则弗止。宜乎明既晦而续不传,其所成之伟如此也。学者有志于先生之为人,不可不求诸学;有志于先生之学,不可不求诸道。苟其以语上为讳,而安于日用不知之民,甚非先生之意,而非符卿所望于诸君子者矣。)

何廉直祠,在富民坊,祀明何遵。正德时,遵为工部主事,谏南巡,杖死。

卓公祠,在府城西清凉山后虎踞关,祀明户部侍郎卓敬。

耿天台祠,在清凉山,祀明督学耿定向。

皇姑祠,在府城南门外雨花山后,祀明中山王女徐妙锦。宣德张后以姑礼事之,故称皇姑祠。

倪公祠,祀明兵部郎中倪涑。上虞人,辖船政。涑奏定船政,载在船政新书。卫所感恩,立祠于朝天宫卞将军庙左。清顺治乙未,卫弁欲变法,总督马国柱奏遵旧制,民德之,并祀于祠。

丁清惠祠,在淮清桥东,祀明尚书丁宾。

群公惠泽祠,在善世桥,祀明巡抚方廉等十人。隆庆初建。

黄侯祠,旧在秦淮上,祀明府尹黄承元。今移三山门外。

青溪小姑祠,在金陵闸,祀汉蒋子文妹。

陈公祠,在府城文德桥口,祀明督学陈子贞。

张庄节祠,在雨花台,祀明季死难左都督张可大。

王公祠,在府城南门外大街,祀明应天府尹王炉。圹实惠在民,有《京兆遗爱录》记其事。

汪文毅祠,在冶城西,祀明死节检讨汪伟。伟与妻耿氏同日殉甲申之难,清顺治八年赐 建祠。

汪公祠,在府城南门外雨花山下,祀明应天府尹汪宗伊。宗伊革差徭之扰,民感其惠。

李文定祠,在句容县崇福寺内,祀明大学士李春芳。句容旧无城郭,嘉靖间数被倭寇,春芳倡举筑城,邑人永赖。

刘公祠,在溧水县北三十五里,祀唐刘太真。

表忠祠,在溧水县治,祀明尚书齐泰。嘉靖中建。

慕贤祠,在江浦县东北白马寺左,祀宋陆九渊、明陈献章、王守仁。

定山祠,在江浦县南,祀明庄杲。嘉靖间建。

忠贤祠,在六合县治北,祀唐康大尹、宋名将韩世忠、岳飞、明邑令欧阳得基、都督杨能、参议黄宏,后增元处士郭渊明、按察使王弘、知县唐诏、邑人张约。

忠节祠,在六合县城内。邑人明太常寺少卿黄宏死宁王之难,故立忠节祠祀之。

于清端祠,在南门外长干里,祀清总督于成龙。

祥忠勇公祠,在府治北钦天山下,同治十二年建,祀江宁将军祥厚。附祀江宁布政使祁文节。

刘武烈公祠,在祥公祠右,同治十二年建,祀上元县知县刘同缨。

向、张二忠武公祠,在府治南金沙井。同治间,以故庙改建,合祀提督向荣、张国梁,有碑记。

李忠壮公祠,在南门外雨花山,祀总兵李臣典。同治间,旧部吉中等营捐建。

曾靖毅公祠,在殷高巷孝顺里,祀按察使衔知府曾贞干。同治间,臬司黄润昌捐建。

曾文正公祠,在龙蟠里,祀总督曾国藩。同治十一年建,有碑记,是年士民捐资于汉西门外建,民不能忘。石碑坊一座。(奏明有案。)

马端敏公祠,在龙蟠里,同治十二年建,祀总督马新贻。

沈文萧公祠,在龙蟠里,光绪六年建,祀总督沈葆桢。

上元节孝祠,旧在府治北鸡笼山下,有石总坊,均圮。同治九年,改建于龙蟠里南妙音庵址,坊尚未建。

江宁节孝祠,在南门外雨花山,同治九年因旧址重建。

昭忠祠,在府治北鸡笼山下,同治七年建。总祠凡四,一楚军陆师昭忠祠,一楚军水师昭忠祠,一金陵贞烈祠。八年侍郎彭玉麟捐建祠傍园亭。

半山寺,在朝阳门内,本谢公墩旧址,同治九年重建。

妙相庵,在府治北薛家巷,道光间总督陶文毅公捐廉增建。亭台楼阁为屈子祠,乱后宇均存,今为主考下车行馆,乡试年官为修之。

剑池道院,在朝天宫傍。同治中建,以处朝天官羽流者。

元贞观,在通济门外,光绪六年官修。

甘露庵,在府东大街。今傅相李公鸿章以昔乡试寓此,题诗于壁,乱后,庵毁。同治五年重建。

昆卢庵,在督署东南隅,光绪六年官修。

天喜长生祠,在东花园琵琶巷。同治六年,总督曾文正公重建。

华严庵,在水西门外莫愁湖滨。道光中邑人姚君广之,咸丰中,贼毁。同治十年,因旧址重建。

鼓楼,上有大碑,高出山椒,同治四年合肥张绍棠捐修。

苏州府

社稷坛,在府城盘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盘门外。

敕建先农坛,在郡学之东。坛旁有耤田,岁以仲春亥日行耕耤礼。

郡厉坛,在虎邱山前。(县日邑厉。)里社、乡厉二坛,在各乡保。

关圣庙,在府治卧龙街武状元坊。雍正五年,奉旨追封三代公爵,同日祭于后殿。

城隍庙,在府治武状元坊。

敕建八蜡神庙,在府城。

刘猛将军庙,在府城中街仁风坊。(以上坛庙所属县皆如制。)

旗纛庙,在府城齐门教场内,旧在苏州卫治。

福吴富农龙神庙,在府城元和县署西。清雍正五年遵建。

至德庙,在阊门内,祀吴泰伯。汉永兴二年建于阊门外雁宕村南,吴越钱氏移建于此。明宣德中郡守况钟修,清康熙二十四年巡抚汤斌修,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重建,光绪元年巡抚吴元炳增修。

(附明周忱《重修至德庙记》:宣德五年,秋七月,礼部郎中况钟伯律奉玺书擢守于苏州,视事之日,吏以囚牍进见。民之系于狱者,凡千余人,尚争务胜,交相讦讼,有经十余载而未决者,伯律姑置弗问。越明日,率郡之父老进谒于吴泰伯庙,见其堂宇倾仆,垣墉颓圮,吏民奉事弗虔。乃喟然叹曰:“民不见德,宜乎刑之不清也

!是非郡守之先务乎”?即日命工度材,撤其旧而新之,日堂,日室,日门,日庑,为屋凡四十楹。缭以周垣,坚以甓甃,不十日而告成。复率父老洁牲醪祗祀于庙,居人过客,瞻望咨嗟。于是狱之系囚,交相愧悔日。“泰伯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吾辈所争,仅锥刀之末耳,何重贻郡侯羞乎”?皆相与俯伏庭中,自服其辜。不数日,而狱以空虚。予时奉命巡抚于江南列郡,至苏州,祗谒祠下。父老以其事告,且曰:“昔者狄梁公以冬官侍郎为江南巡抚,使毁吴楚淫祠千七百所,而此庙则在所留而不毁者。去今千年,得吾郡侯葺而新之。巡抚之来,又适当其时,吴民观感兴起,自今其复争竞之风乎

?”予乃登其父老而告之曰:“方泰伯之奔吴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立。然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遂端委以临其民。是辞富贵而富贵随之。及其后世,夫差狃于必胜,穷兵黩武,破楚困齐,欲霸天下,卒之国亡身戳,妻子为虏。是欲求富强而失其富强矣。然则吴地数千年之富庶,由泰伯之三让有以致之也。其斗争之成风者,亦由夫差之好胜有以启之也。尔民欲为泰伯之让乎

?欲效夫差之争乎?一则庙食万世,一则贻笑千载,其得与失必有能辨之者。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则予与太守期望于吾民之意。”父老曰:“善,请以是为记。”遂书丽牲之石,使四方之来谒者,咸有所观感而兴起焉,岂独苏州之民而已哉。)一在唯亭致和塘南,名让王庙。

周康王庙,在府治市曹桥。相传晋隋间尝戮人于此,因立庙,取成康刑措意。

夫差庙,在姑苏山东北,又常熟昆山,均有庙祀。

交让王庙,在干将坊巷,祀周仲雍。宋绍兴初建,清咸丰十年毁。同治七年,郡人顾文彬重建。一称恭孝王庙,在吴县洞庭东山之白沙。宋南渡时建,后废。清康熙二十九年,吴文灏重建。

水平王庙,在西洞庭消夏湾,祀太湖水神。

水仙庙,在子城东南,祀古苍龙神。相传即柳毅也。又一在阊门外雁宕村,南唐末建。清咸丰十年毁,同治中重建。一在胥门外日晖桥,宋绍熙中建,清咸丰十年毁,同治四年重建。一在长洲县醋库巷,咸丰十年毁,同治十年重建。一在元和县娄门外官渎桥东,亦名柳仙堂。

春申君庙,在府城内西北,祀楚黄歇。清咸丰十年毁,同治五年重建。

萧王庙,在府治乐桥,祀汉萧何。

会稽太守庙,在府治穹窿山南,祀汉朱买臣。

韩将军庙,在府治官渎桥南,祀汉韩说。清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里人顾元镛重建。

顾元公庙,在府治黄大荡东,祀晋骠骑将军顾荣。

东山庙,在府治虎邱山,祀晋司徒王询。西山庙,祀王珉。宋崇宁中建,清咸丰间毁,同治十一年重建。又昆山景德寺,亦有王司徒祠。

圣姑庙,在包山。晋王彪二女有灵异,相继卒,后人祀之。

灵济庙,在府治阳山澄照寺,祀白龙神。宋熙宁问建,清咸丰中毁,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建。

韩靳王庙,在府治南禅寺左妙隐庵,祀宋韩世忠。明嘉靖中建。一在灵岩山西麓宝藏庵左,宋时建,清道光十年巡抚陶澍重建。一在归泾桥西,明嘉靖二年建。

忠烈庙,在府治天平山白云寺,宋范仲淹先祠。

周孝子庙,在府治大街,祀宋周容。一在大营门双鱼池西,明嘉靖中建,清道光中兼祀明周忠介公子茂兰,光绪六年知县高心夔重修。

杨和王庙,在府治习义乡,祀宋将杨沂中。

晏公庙,在葑门西营内。神元时,尝阴翊海运,封平浪侯,今废。

羊太守庙,在府治乌鹊桥南,祀宋羊玄保。

七姬庙,在元和县,祀潘元绍妾程氏、瞿氏、徐氏、罗氏、卞氏、彭氏、段氏。明太祖破苏州,七人同日自经死。

太湖庙,在吴江县南醋坊桥侧,祀太湖神。

顺济龙王庙,在吴江县长桥。

盛将军庙,在吴江县三都西,祀三国吴司马盛斌。赤乌初,斌有功于吴江,卒后,邑人即墓立庙。

昭灵侯庙,在吴江县治东,祀唐刺史曹王明。明,唐太宗第十四子,为吴郡,有惠政。

周将军庙,在震泽县七都,祀三国吴周瑜。

巫咸庙,在常熟县致道观,祀商相巫咸。

刘太尉庙,在常熟县虞山西,祀宋将刘锜。

灵惠庙,在常熟县治东南,祀周孝子容。

惠应庙,在昆山县马鞍山之阳,祀昆山神。唐中和二年建,宋崇宁间赐额。

娄侯庙,在昆山县娄县村,祀吴陆逊、张昭。逊、昭先后封娄侯。

张公庙,在昆山县东南三十里,祀宋张方平。

双忠庙,在昆山县内,祀明季殉难山西巡抚蔡懋德、随州知州王焘。

伍相国祠,在胥门,祀伍员。旧在盘门内,明万历中裔孙伍袁萃移置今所。又有祠在东洞庭山。

(附明陈瑚《伍公庙记》:吾郡东洞庭山阳湾里有伍公子胥祠焉,公之庙食兹土也,久矣。当夫差之赐死,浮之于江,吴人怜之,立祠江上,名之日胥山。今去郡西三十里,地入太湖,名胥口者,即其处。祠尚存,而祠前古墓松桧参差,相传以为公葬其下。杨湾之祠,则里人奉为土神,有事祷焉,而又称之日胥王。日王爵之封,始于宋高宗南渡时,后人由此遂仍其号云。壬子夏,山中士周宗鲁述其建祠本末,属予记之,伐石以俟。今天下佛老子宫所在都有,国家禁令,捍格不得行。而吾吴习俗,楞枷之山无少长男女,舟车鼓吹,奉牲醴以徼福者,春秋无间日,至于聪明正直而为神者,则或黍稞不馨,庙貌不治,沦落于荒烟蔓草之中。呜呼

!不有君子,何以反其俗也。唐狄梁公废江南淫祠,而公之庙独与大禹、泰伯、季札并垂天壤者,何哉?予尝考公之为人,其始也,出万死一生,忍怨数十年而卒行其志。其既也,竭心于所事,犯颜强谏,被谗杀其身而不悔。由前言之,则为孝子。由后言之,则为忠臣。岂非砥柱人伦而争光日月者哉

!往者巡抚大臣治舟师,习水战,大阅于胥口,祠中必祭告然后入。万历间,某巡抚不礼公,坐少顷,若有挞其背者,呕血归,竟死。一武弁守洞庭,失溲公墓旁,入舟狂叫,不喻时亦死。乙酉秋,黄蜚兵泊太湖,将不利于洞庭,夜见神火满山,疑有备也,不敢动。盖其灵异如此。呜呼公之精诚气燄足以感人者,赫赫在天地之间,岂其与山魈泽怪较长短,争有无,而喑哑叱咤以祸福、惊动、恐惧人以食其土然

?匹夫匹妇多好以此称公,予故不得而略也。于是书其事而系之铭曰:烈哉伍公,万夫之雄。以子则孝,以臣则忠。殁为明神,简在苍穹。杨湾之里,洞庭之东。波涛喧魃,草木蒙戎。其来如云,其去如风。神所凭依,环堵幽宫。孑孑周生,即鹿林中。震不于林,而于其躬。卜告于庙,后吉先凶。信而有征,神诱其衷。乃树斯碑,酬德报功。于千万年,庙食攸崇。)

二戴祠,在虎邱山,祀汉戴德、戴圣。康熙间建。

徐南州祠,在府城天妃宫前,祀汉徐穉。

任使君祠,在天庆观,祀汉会稽都尉任延。

陆内史祠,在府治益地乡,祀晋陆云。

慧感夫人祠,在承天寺。夫人陆氏,梁卫尉卿僧瓒女。僧瓒舍宅为寺,祀夫人为伽蓝神,号圣姑。

潘博士祠,在府治齐门东汇,祀隋潘徽。

五贤祠,在虎邱山平远堂,祀唐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宋王禹偁、苏轼。明万历中建。

陆宣公祠,在府治五龙堂,祀唐陆贽。清咸丰十年圮,同治中重建。一在元和县娄门内小新桥巷,嘉庆十五年建,同治中重修。

韦苏州祠,在府学内左偏,祀唐刺史韦应物。宋景祐间建。

甫里先生祠,在府治东五十里角直镇,祀唐处士陆龟蒙。宋嘉定间建,元至正间重建。

苏公祠,在府治沧浪亭,祀宋苏舜钦。清巡抚宋荦增建。

韩魏公祠,在至德桥南书巷内,祀宋韩琦。

吕东莱祠,在府治玄妙观前,祀宋吕祖谦。久废。一在虎邱半塘桥西,清乾隆六十年建。

范文正公祠,在府治义巷东,祀范仲淹。宋淳熙中建,明宣德中郡守况钟重建,清咸丰十年毁,同治五年重建门堂。

周元公祠,在元和县旧学前,旧在胥台乡,祀宋周敦颐。宋嘉定间四世孙兴裔奏建,明正统二年始迁万寿寺西,故以濂溪名坊。万历四十八年移建今所,清乾隆九年给帑修。一在齐门外,十三都,十一图,道光十二年建。(按旧志作在万寿寺西,明万历建,恐误。今据府志载,始改正。)

胡安定祠,在府治潘时荣巷,祀胡瑗。

二程祠,旧在虎邱东,祀宋程灏、程颐。清康熙九年建,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三年,裔孙廷桓、肇清等移阊门外,即刘氏寒碧山庄改建。魏文靖祠,在府治南宫坊,即鹤山书院,祀宋魏了翁。明宣德间改为巡抚公署,弘治中复建于左偏。

朱文公祠,在府治祥符寺巷,祀宋朱子。

张公祠,在府治北寺东,祀宋张载。

宋公祠,在府治阊门外,祀宋宋恭。

朱公祠,在府治葑门,祀宋朱寿昌。

刘公祠,在府治大街,祀宋刘子翠、刘子羽、刘耠、刘珙。

滕忠节祠,在府治草桥,祀宋滕茂实。明洪武间建。

张都南祠,在府治状元坊,祀宋张日中。

周武公祠,在府治濂溪坊,祀宋死节周兴裔。兴裔,濂溪四世孙。

潜公祠,在范文正公祠内,祀宋端明殿学士平江知府潜说友。咸淳间建。

魏给谏祠,在虎邱,祀宋郡守魏庠。

蒋密直祠,在虎邱,祀宋郡守蒋堂。

三公祠,在府治承天寺,祀宋郡守吴渊、吴潜、赵与慧。

范文穆公祠,在石湖上,祀宋参知政事范成大。

(附明王鏊记:昔在有宋,吾苏入参大政者有两。范文正公当仁宗时,开天章阁求治,更张庶政,将大有为。未一年,以小人不悦罢。文穆当孝宗朝,在政府两月,未及有为,以言者罢。前宋之治,莫盛仁宗,南渡后莫盛孝宗,皆锐意太平。二公皆以身许国,可谓千载之遇,而皆不能少试其志。呜呼

!忠良不容于时,自昔已然,独二公乎哉

!文正子孙在吴中最盛,所谓岁寒堂者,有司春秋,享祀不绝。而文穆之后无闻焉。观其使金争受书之仪,举朝皆悚,有苏子卿嚼雪之操。缴还閤门,张说词头,有阳城裂麻之忠。奏罢明州,海物之献,盖与孔戡之政同。其在成都,阅兵筑戍,奖励名节,间与陆务观诸人赓倡,风流余蕴,渐被岷峨。而吴中民风、土俗、人情、物态纤悉备见其诗。用世之具,素讲于胸中,而时莫之用,非其君不用,而小人尼之。呜呼,其可惜矣!吴城西南十里,有浸日石湖,山日吴山。湖山之间,废垒隐然,即所谓越城也,文穆之别墅在焉。境最胜,周益公谓天閟绝景,以与其人,而数世之后,求其仿佛不复得。所谓寿栎天境,阁玉雪坡,皆已湮于荒烟野蔓之中,过者伤之。而孝宗宸翰碑石,巍然独存。御史卢君雍家越来溪上。少时数过其地,与其弟约曰:“他日且将俎豆文穆于斯”。及为御史,始克如志。正德庚辰六月,庙成。肖公像于中,移阜陵手书陷置壁间,以辟风日,岁时享祀如仪,乃属予记其事。)

郑所南祠,在府治能仁寺内,祀宋郑思肖。清顺治间移广生庵,咸丰十年废,今重建。

金仁山祠,在府治天妃官前,祀元金履祥。

顾原鲁祠,在府治卧佛寺东,祀元顾愚。

(附明瞿景淳记:顾原鲁先生者,苏之昆山人也。先生生元末,天下兵起,学士大夫争窜山泽,亡弃故时业。先生独抱坟籍,隐居海上,诵读不辍,学者称为原鲁先生。弘治中,先生所居乡分隶太仓,祀太仓州学。迨先生四世孙封给谏海隐公徙长洲,复立专祀于郡城。故复迎先生至妥新祠,扁曰“濂洛遗儒”云。太史氏曰:“余尝观古今人物,虽公卿侍从以功业著者,亦相望于世,而儒之醇者则旷世不数见,岂非儒之难其人哉”!孔孟之后数千年,而得周子,河洛二程,复羽翼之,斯道始明,说者谓有以接孟氏之传。迄今数百年,接濂洛之传者,考亭朱子之外不多见,道在人心,不容终亡。元末乃得原鲁先生,余窃有感焉。方高皇帝之初,一新文命,招选儒硕,共定朝章。先生尝一至京师,访所延儒生,复遁迹海滨,不应有司贡举。尝闻之故老,先生读书必正冠服,终日端坐,更寒暑,无惰容,所凭几两股迹入木寸许。其观经史多所笺释,不泥成说,今所著述不可复见,盖散逸多矣。嘉靖初年,诏录所在野史,有司从故老言,乃举州学。后郡守金公城复斥吴县卧佛寺东隙地建专祠,盖以风励来学,且使先生子孙家吴城者得便瞻谒云。给谏君考论世德,每恨于文籍之无征,然先生去今二百余年,故老称笃学好礼者犹必日原鲁先生,则先生之所养可想矣。余尝病汉初去古未远,先王之教犹未息,汉之儒者仅得张良、叔孙通其人,岂秦人坑焚之后,世果无真儒,亦有之而深藏不出焉。言论风旨,不概闻于后也。乃今以原鲁先生推之世,固有默会道真,不求人知者矣,先生殆其一也。谓朱子之后,濂洛之学不传,是斯道有灭息之时,而重诬吾人也,可乎哉

!今给谏君复讲学不怠,顾多君子斯道重有赖矣。先生讳愚,封给谏海隐公,讳启明。海隐公淳厚博雅,亦祀郡学,今衬先生祠。给谏君名存仁,堂成于某年月日,行吴县给怗蠲差者督粮参政余姚翁公大立云。)

表忠祠,在府治雍熙寺西,祀明逊国忠公姚善、黄子澄。

二尚书祠,在府胥门外胥桥,祀明夏元吉、周忱。明弘治中建,今圮。

周文襄祠,在宝林寺内。

况公祠,在府学,祀明郡守况钟。正统间建,清咸丰十年毁,同治七年重建。一在西美巷,道光六年知府额腾伊建,同治十一年吴县知县高心夔重建。

陈僖敏祠,在府城铁瓶巷,祀明左都御史陈镒。成化中建,清康熙间改建巷北,乾隆二十三年裔孙始等移建镇抚司前。

韩襄毅祠,在府学东,祀明韩雍。嘉靖间建。

王文恪祠,在府治卫西,祀明周顺昌。崇祯时建,清咸丰十年毁,同治中重建。一在娄门外车渡浜。

徐公祠,在府治,祀明徐沂。

(附清潘耒《重建徐宫詹公祠碑》:人之自致不朽者,惟此忠孝大节,孤行于天地间,而善俗维风亦常以劝忠教孝为先务,故胜国之忠节,往往表彰于兴朝。若周世宗之旌刘仁瞻,宋艺祖褒韩通,明太祖之表余阙,并为赠官立祠,齐高祖敕史臣为袁粲立传,元修宋史亦具载文,陆诸人,盖忠于所事而殉之以死者,人臣之极则,褒忠录节以扶植纲常者,古今之通义。身殁而名存,事久而论定,正气凭焉,不可得磨灭也。前明末造朝臣死忠者,班班可考,而吾吴则宫詹勿斋为最著。公自为经生时,即以希圣希贤自淬励。入词苑为讲官,正色立朝风气,与文文肃、姚文毅相上下。北都之变,公方家居,不即死。比闻金陵不守,指池水谓人曰:“江万里,吾师也”。卒自沉以死,天下称纯臣焉。公殁四十余年,而潜庵汤公来抚吾吴,为公建专祠于虎邱。载在祀典,有司春秋致祭,崇德报功,甚盛典也。已而徐氏有败类之孳窜入其中,奸民从而诱之,遂至毁像撤屋,尽售诸人。于是徐之宗老暨郡人士控于中丞于公,下长邑覆勘,乃正厥罚主持其事者,郡绅咸集,而侍讲讼濂,彭公之力为多。第毁祠之罪虽惩,而复祠之资未办,会彭公有编纂之事于维扬,言于银台曹公,首捐厚资,兼谕所属佽助,得祠费大半。于是郡士大夫协力裨补,不日落成。以虎邱故址颓陷,改筑于长洲学宫之东偏。祠屋三楹,中奉宫詹公,旁以许、顾两文学配。许先生玉重闻燕京之变,行哭三日,自缢福清观,不死,投胥江,不死;绝粒七日,死。顾先生东湖,当金陵变后,自缢学宫,不死,复赴水,死。两先生以布衣诸生而慷慨殉国,人尤贤之,用配宫詹公,忠臣、烈士参列一堂。宫詹公有子,昭法先生,亦以清操介节见重于世,称真孝廉,中丞于公别致褒奖,祀诸乡贤。殷礼并称,闻者兴起。夫庠序之设,所以明人伦也。至性,人人本具;圣贤,人人可为。处变,处常,各有当尽之道。毋日俎豆学宫,非吾侪事,其可也。耒少受业于孝廉先生,备闻世德,幸祀典之再光,公论之不泯也,谨叙述其始末云。)

三高祠,在府治华山下,祀明赵宦光、王在公、朱鹭。

景贤祠,在府治尧峰资庆寺,祀明吴宽。

(附明申时行记:吴郡城西二十里许,峰峦林壑,幽奇环丽之观,不可胜数,吴山最胜。从吴山折而南,衡冈叠嗽蜿蜒崒律者,不可胜数,尧峰最胜。尧峰有寺日资庆,盖宋建云。或日在晋为免水院,故尧时民避水处云。寺据山巅俯瞰,笠泽缥缈,莫厘诸峰,在襟带间。悬崖、仄径、清泉、秀石,盖尧峰之胜,尽在于是。然岁久荒落,去城阐绝远,冠盖屐履之游不至,即至,不数数也。余友周公瑕氏,游憩山中,酌宝云泉而甘之,将作亭其上,未果。久之,睹一像,庑间黯黯不辨,类非神佛者。怪之,以问寺僧,僧曰:“嘻,此故宗伯吴文定公像也。往公读书结社于此,登朝乃去。寺且圮矣,赖公垣之而新,故肖貌为祠以报。而祠竟毁,独遗像存焉,然莫能复也。”公瑕则慨然曰:“吁,有是哉

!曩吾师衡山先生尝及公门,其言论风旨相似,推本言之,公吾师之师也。且夫复废宇,还旧观,以景先哲,报德举意,庶其在此,吾力能成之。”乃出资贸材,涓辰它役。既成,则奉文定公像居其中,以衡山先生配,而买田若干略畀寺僧。掌之曰:“令世世香火之奉与兹山俱永,毋绝也。”公瑕游京师,语余,请颜其祠。余命之日“景贤”,且记其事。语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曩文定公匏庵先生,以耆宿在公卿,至贵重,然恭谨无与此,与人言未尝不推毂当世之贤士。衡山先生,声满天下,儿童妇女,莫不知名。而退焉若无能者,其奖后进,游扬荐达,惟恐不及

?盖先辈之典型如是。当是时,吴俗斌斌乎可观矣。自二先生往,而吴俗几变,垂绅则弁之士,断断如也。繇斯以观,二先生之系世道,岂浅鲜哉!然二先生者,不独荐绅家称之,而遗民故老能传其事;不独俎豆学宫之上,而深山穷谷能妥其灵;不独邦居大夫尚知礼于其庐,而及门私淑之士至于尸而祝之,低回瞻而不能去。则以见二先生之贤,而景仰之,在人心无穷己也。有能惕然追慕二先生之风,而旷然一变乎颓俗,岂不为世道之幸与

?此殆公瑕建祠之意,不独报其私己也。书以俟之。)

昭忠祠,在城南平桥。旧在护龙街大关帝庙北,清嘉庆八年奉旨敕建,祀阵亡文武诸臣。(乡勇自卫村堡,力屈阵亡者并祀。)同治六年长洲县知县蒯德模移建今所。

总孝子祠,在平桥昭忠祠右。旧在府学西训导左,祀九邑历代孝子。清道光二十四年董国华、汪繇倡建,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蒯德模重建今所。

节孝烈祠,在城南平桥昭忠祠左。旧右节孝祠,在郡学西杨家巷。清道光二十九年巡抚裕谦倡建,咸丰十年毁,同治五年蒯德模重建今所,并改今额。

翰林王公祠,在长洲县,祀宋长洲令王禹偁。天僖间建。

五百名贤祠,在长洲县沧浪亭西。清道光八年巡抚陶澍创建,(自周至清凡五百七十余人,皆求遗像刻石祀之。)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建。

樊子祠,在长洲县西偏,祀先贤樊迟。清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重建。

王仁孝先生祠,在长洲县卧龙街关帝庙右,祀明国子博士王敬臣。明崇祯十四年知府陈师泰、郡人陈仁锡创建,以高第诸贤配。清康熙五十七年巡抚吴存礼增补门人之未,补者共百有一人。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一年郡人丁士涵重修。一在县学西偏,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重建。

叶公祠,在长洲县徐贵子桥,祀明礼科给事中叶初春。清康熙二十七年巡抚汤斌建。

(附叶燮《碑记略》:明神宗惑于内宠,光宗为皇长子,宜为嗣,母失爱,未立。福王以母郑宠,欲夺长,神宗持未决。时亦有以陛下家事为言,上意益亟。言官屡上书,争不能得。礼科李献可请豫教一疏,被谴逐。时吾伯祖吴西公在礼垣,与各科之长连名上疏,申理献可之言,俱斥逐、降调不等。公用是归田,不复用,以老。其时言虽无济,久之,光宗卒践储位,而国本获安,不可谓非诸臣先后力争之功,有以渐启人之悟也。公墓在西山,向有祠,吾宗人岁春秋咸集以祀。巡抚汤公列于邑,春秋祀典。)

中州三贤祠,在长洲县沧浪亭西,祀清巡抚汤斌、宋荦、张伯行。乾隆三十八年按察使胡季堂建,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三年巡抚吴元炳重建。

彭侍讲祠,在长洲县学东偏,祀清翰林院侍讲彭定求。康熙六十一年建,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重建。

张孝子祠,在长洲县学乡贤祠东偏,祀清孝子张文魁。乾隆十一年建。

唐孝子祠,在长洲县虎邱山塘,祀清孝子唐肇虞。

江孝子祠,在长洲县西廊桥东八都一图,祀清孝子江国正。嘉庆间建。一在元和县渌水桥东,乾隆间建。

张节妇祠,在长洲县桐泾毛家桥,祀清张德馨妻汤氏。道光八年建。

吴节妇祠,在长洲县阊门外桐泾,祀清吴醇母张氏。道光十六年建。

双义祠,在吴县胥口伍子胥庙侧,祀浣纱女子及明伍存敬妾金氏。清康熙中建。

梁高士祠,在吴县大营门周孝子祠西,祀汉处士梁鸿。清光绪六年邑令高心夔建。祠旧在龙兴寺间壁,梁章巨建。今废,移祀于此。

徐靖节公祠,在吴县陈千户桥,祀宋宣教郎徐揆。旧在县治南,岁久废,清乾隆五年移建今所。一在光福镇,名徐公祠,并祀宋处士綦、太学博承事郎日纶、明处州知府复。乾隆二十三年建,道光十八年重建。

张宣公祠,在吴县紫阳书院北三元坊侧,亦名九张先生祠。初祀南轩先生张栻,清道光九年韩葑、张久文重建,并祀忠文公叔夜、崇国公九成、忠靖公日明、郡判官日中、明宣课使适、保定知府祝福、清知县朝仪、饶州通判慕渠,皆旧有祠而已废者。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三年重建。

张少傅祠,在吴县大营门,祀宋枢密使知苏州府张世杰。清道光中废,祔于祀于张宣公祠,光绪己丑,徐润构屋五亩园中,祀之。

礼贤祠,在吴县天官坊,祀明章庄敏公溢。旧在支硎山麓,其后建于闾邱坊巷,清道光二年移建于瑞光寺前妙环街。咸丰十年毁,同治八年重建今所,并以清兵部员外郎章豫祔祀。

录功祠,在吴县城隍庙西,祀明苏州府同知山东兵备参政赠光禄寺卿任环。嘉靖三十八年给事中徐师曾奏建,清乾隆二十九年按察使钱琦重建。

忠仁祠,在吴县庙堂巷,祀明光禄寺卿徐如珂。崇祯三年建。

(附明张国维《碑略》:熹宗末,逆奄鉤党,丑类干纪,吴氓因逮吏部周公,击杀旗尉,而缇帅将谋,危及巢卵,几沼吴矣。时光禄卿徐公玉立磷淄之际,鸡鸣风雨之中,义惟急病,气慑强虐,入见政府曰:“枌榆可无念耶

?祸且不测,明公不复能归矣”。出见诸大夫曰:“江南可无念耶?义激于一时,声耸于天下,岂三吴之众独下于一邑哉”!危言痛切,经营委婉,于是吴氏得勿罪,罪止颜佩韦五人。嗟乎

!斯何时也,张成希节甫之旨,李忠哆裴王之算,而俾吴会晏然,士节未挫,氓安廛耕安亩者,繄谁功也?迨吏部沉沦狱岸,而公以党锢罢归。圣人既作,元逆授首,录死珰诸贤臣,吏部得与祭葬赐谥,公以南少司空起用,盖方望宝臣之翼赞,先尔咨垂以往,钦乃公以乘箕尾,上升不获见,奋推党碑也。未几,上以叙平蜀功,赠公一级,赐祭葬,与吏部公同。于是都人士感慕之,相与欷歔涕演,上请于前抚曹公文衡、督学李公懋芳、巡按饶公京,特肖像为祠以祀之。)

九公祠,在吴县府学中西偏,祀清总督于成龙、巡抚汤斌、张伯行、知府陈鹏年,总督尹继善、巡抚陈宏谋、总督费淳、巡抚岳起、林则徐。旧各有祠,咸丰十年俱毁于粤匪之乱,同治七年重建,合祀。

林文忠公祠,在吴县恤孤局西偏,祀清江苏巡抚林则徐。同治五年蒯德模建。

王果愍公祠,在吴县洞庭东山,祀清福山总兵留署太湖营副将王之敬。(公浙江奉化人,咸丰十一年殉难,奉旨予谥建祠。)并以随亡勇目黄裕通、俞春生祔。

勇义祠,在吴县香山津桥南堍,祀清咸丰十年殉难庠生徐则等七十九人。同治七年建。

陶孝子祠,在吴县王洗马巷,祀清四川潼川府知府陶文潞。光绪间建。

赵贞烈祠,在吴县支硎山,祀清王叔基聘妻赵氏。道光二十一年建。

朱氏忠孝祠,在元和县至行坊乐圃学院西,祀汉尚书益州刺氏朱穆、唐太子洗马孝友先生朱仁轨,清旌表孝子朱之劢祔。

澹台子祠,在元和县葑门外郭巷镇,旧在尹山巅,祀先贤澹台灭明。宋南渡后,尹和靖读书其中,遂以和靖先生衬祀。清乾隆十六年,高宗南巡诏,遂以明姚安太守施悌配享。咸丰十年毁,同治中移建今所。

和靖先生祠,在元和县虎邱西庵,祀宋尹焯。婷尝读书于此,有三畏斋,明嘉靖间重建。

十贤祠,在元和县曹胡徐巷,旧在娄门外,祀文肃公盛度。清康熙三十三年巡抚宋荦重建,增祀晋孝子盛彦、唐行军总管盛彦师、宋开国伯盛章征、士盛逮卿、医盛寅、御史盛昶、河督盛应期、严州知府盛应阳、兰溪知县王赞。旧各有专祠,康熙三十四年巡抚汤斌因均圮并建。咸丰十年毁,同治中移建今所。

罗魏二公祠,在元和县角直镇鹤山禅院内,祀唐进士罗隐、宋参知政事魏了翁。清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二年里人沈国琛重建。

二周先生祠,旧在元和县葑门外姚马村,祀宋周濂溪先生敦颐、明孝子周尚贤。清乾隆四十一年移建长元县学之东。

苏公祠,在元和县定慧寺后,祀宋文忠公苏轼。清道光十四年按察使李彦章创建,以宋判司王文罕、寺僧卓契顺祔,中有啸轩。咸丰十年毁,同治七年署苏州府知府蒯德模重建。

忠烈祠,在元和县乘鲤坊,祀宋文天祥。明嘉靖中建,清咸丰十年毁,光绪中重建。

(附明王鏊序:忠义之在天下未尝亡,而宋世以身殉国,能信大义于天下者视前代为独盛,而文丞相之死尤伟且显。其许国之忠,屡踬而奋,百挫不回。至于今,愚夫稚子皆知其为烈也。夫一死也,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则所处者异耳。是故非死之难,处死为难,若公可谓善处死也。自古以死殉国者,皆居其官,死其职事也。方元兵渡江,诏征天下勤王,无一人至者。公于时出知远州,非有天下之责,乃独慨然奖率三军,毁其家以殉国,其气固已凛然盖天下矣。及挺身出使,被执而逸,流离江关,山栖海窜,卒达行在。当是时,宋盖亡矣,犹号召义旅,克复州县,军败身执,志在必死,祈死不死,卒致之燕。虽元之君臣,亦皆嗟叹其贤,必欲生之。不得,卒得死柴市。从容南向,有若平时。盖成仁取义,公志素定于中,非若仓卒履变慷慨杀身之为,此公之死所以独异,而其节尤伟且显者。读其传,诵其诗,悲其志,想见其人。呜呼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公之起,则知平江。常州受围,公遣兵援之,会诏趣入卫,公去,而平江旋送款矣。使公不去,平江必能与常犄角。常犹战不屈,公其有不能乎?二州戮力,势或可支。即不能支,亦当背城死战,元兵不敢长驱,临安得徐为之备,不至仓卒旁皇,一旦猝为辱也。其后公过吴门,感念凄凄。遗民闻公至,无不垂涕者。于此见公之倦倦于吴,吴人之不能忘公也。公死燕京,庐陵皆祠,而吴独缺。太仆少卿文君森其,先自庐陵徙衡山,自衡来吴,盖公之裔胄也。子斗愿以其地作庙,世守其祀。巡按御史谢君琛以闻,诏可。赐其庙日“忠烈”,有司春秋享祀如礼。正德十年夏,庙成,请予纪其事于石,以诏来裔焉。铭曰:“嘻吴故墟,有巍新官。宫祀为谁,丞相信公。崎岖岭海,百死无二。卒死于燕,卓哉正气。公身可杀,公志莫折。于万斯年,其志烈烈。撑柱乾坤,昭揭日月。惟忠惟义,率土响之。况兹吴门,公所素治。公治于吴,不能百日。公惠在人,终古不殁。公嗣公遗,后复吴居。作庙揭虔,帝命日俞。纲常民彝,弗渝弗坠。享祀千秋,为世臣砺。清郑敷教有记:大宋养士三百年,国亡死事之臣甚烈,文丞相信国公实首称焉。百世而下,祀公于所生之乡,所死之地,所经历之境,几遍方域矣。其敕建于吴中也,自正德六年辛未始也。公昔勤王之师,常开阃平江。既系燕狱,有集杜诗二百首,如自作年谱,其叙苏州云:“予领兵赴阙时,陈宜中归永嘉,留丞相梦炎当国,梦炎意不相乐,出予以制阃守平江,寻以独松事急,趣还宿卫。予行未几,姑苏陷。哀哉

!”公盖一日不能忘姑苏,而苏州之人心百世不能忘公,有以也。其奉敕改建于学宫,自嘉靖二十年辛丑长洲县学既迁之后也。公后人待诏公征明书《正气歌》于堂之壁,生气凛然。惟公之学一归于孔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公衣带中所藏,立公位于孔氏之庭,岂日时会使然

?盖亦至圣大贤精英有以相荡也。自辛丑至万历乙卯,历七十余年,而祠宇日圮。邑宰胡公士容,谋于公后人孝廉震孟重修之,后孝廉亦以状元位至相国,风节义慨能绳其武云。自乙卯至今庚戌,又五十余年,而倾圮者鞠为草莽矣。于裔孙世光谋,曲助一时,好义之人则顾考功,予咸实首倡之。滨死以属其后人,而堂宇重新焉。盖予读宋史至信国公事,及井中心史所载文丞相序,未尝不骨颤魂摇,有甚于谢翱之恸哭也。公尝谓大宋三百年,宗庙社稷为贾似道一人所破坏,於乎

!何后世似道接迹,而如信国公者虚无人,信国公之灵其必有恫乎!不宁倍于昔日者乎?祠之始建、再建,闻于朝,重修也,输于官。今茕茕兴起于不振之子孙,与夫好义之人心,是可悲也已。虽然,迄日而犹可兴也,即人心为足恃,而吾公日星河岳之精英为不磨也夫!)

陈五经祠,在元和县圆桥巷,祀明检讨陈继。清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三年重建。

(附清潘耒记:前明仁宗时,吾郡陈先生继,宋文忠公尧叟之裔,明州判篆之九世孙。父经历公汝言,卒于济南官舍。先生甫十月,母吴夫人抱之还吴。家徒壁立,躬自纺绩,抚且教之。既长,乃从名师硕儒游,冲然即有所得。凡于义理之归,皆体察而究明之。家日益贫,学日益富。与其德配金孺人垦锄废地,以致其孝义,躬耕乐道,若将终身。维时仁宗欲求鸿儒讲论治道,少傅杨公士奇举先生于朝,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宣宗嗣位,命修两朝实录,考核为当,立朝多所讲明,辅臣喜得资助。晋官检讨,将大用之,以年老疾作,上疏乞归。前后从先生游者,凡数百人,皆经明行修,阐扬师说,可以信今而传后。先生之德为不孤,而学之所被者广,岂非中流之一柱,而为吾儒所宗主者乎

?先是,先生神位于前明时奉于郡庠乡贤祠中,未有专祠以馨俎豆。康熙二十九年,先生之世孙谳及圭等请于中丞洪公,建祠长邑之悬桥。埋载之祀典,俾谳辈奉其禋祀,以垂不朽。于是文孙书梓,其家乘索词于耒,以镌诸石。此不第陈氏子孙登斯堂而思祖德,以持其身,乡之人士其有不观感而兴起者哉!是为记。)

申文定祠,在元和县流化坊,祀明大学士申时行。万历四十五年奏建,一在卫道观中华堂,公少时读书处。

韩宗伯祠,在元和县,祀明韩世能。

三贤祠,元和县虎邱山,祀明文震孟、姚希盂、陈仁锡。又有陈文庄祠,在虎邱山寺西,专祀陈仁锡。

(附清汪琬《陈文庄公祠堂记》:前明南京国子祭酒赠詹事陈文庄公之殁也,是为崇祯七年。阅十年,其长君济生献公所著书于朝,始予赠谥,追录其子一人,建专祠以祀,于是偕其弟济桢卜地建祠于府治卧龙街。岁月且久,有司时节往祀,辄叹其密迩市寰,湫溢不足以称也。乃谋迁于虎邱,得民居若干楹间而更新之。门庑壮丽,堂寝崇宏,其旁则俊食有所,庖湢有庐,又其旁则有廪有仓。凡文庄公所置赡族义田若干顷,又祭田若干亩,其所得岁租悉出纳于此。盖其地山川之雄秀,林陆之亢爽,烟云竹木之靓深,实称神明所栖,非故祠比。工已告成,次君济桢复聚族谋曰:“维兹丽牲之碑阙焉,无辞以刻,非所以妥先灵而示子姓也。”乃来谒某为文。某自惟乡曲晚进,未及登公之堂而受其学,顾少而尝从两公子游,倘获挂名碑尾,附公以不朽,固素愿也,遂不敢札辞。谨按刘念台、黄石斋两先生所撰《文庄公家传》,每言公之在熹宗末也,以讲官负众望,会逆阉魏忠贤父子冒功求给铁券,公当草诰词。忠贤屡遣使趋公,公奋曰:“首可断,诰不可草。”由是触忠贤怒,兴妖人孙文豸狱,牵连及公,竞削籍以归。数扬言杀公,仅而得免。嗟乎!间观史所载宦官之祸,无世蔑有,殆未有如汉唐及前明之甚者也。然而汉之亡也,以常侍,唐之亡也,以北司;是直宦官与士大夫为难耳。前明则不然,君子小人杂然并立于朝,日夜分门户,求倾轧,而小人遂借力于宦官以戕君子。此其过在士大夫,非专属诸宦官也。当是之时,吾郡被祸最酷。不幸而死,则有周忠介、忠毅两公;幸而生,则有公与文文肃、姚文毅三公。夫两周公之死,非轻生也,公与文、姚之生,非避死也,皆天也。天之死两周公,所以伸忠臣之节也;其生公与姚、文诸贤者,所以养直臣之气也。假令诸贤悉毕命于锒铛桁杨之下,则国无人焉。吾见夫

靦颜蒙面,绝无顾恤,呼九千岁之不已,必至于九锡;策九锡之不已,必至于劝进,亦何所畏忌而弗敢为耶?此公与诸贤之幸存,系于前明宗社非小也,某故日天也。由今思之,向之号为义子义孙者,其威福势燄,非不盛且炽也,曾几何时,而俱归于渐尽泯灭,虽下讫于妇人竖子,亦往往戟手咨口,指斥其姓氏,以为诟厉。而公与诸贤独名在天壤,能使言之者太息,闻之者兴起。然则君子小人其获报于天者,又熟为愈哉!今且距公之殁逾五十年矣,四方士庶往来虎邱者,登其祠而拜赡其祐主,有不欷歔俯仰,想见公之风声气烈,徘徊不去者乎?吾知其必无是也。祠成于康熙十九年,又三年谋始为之文。至若公之述作,已行于时,其家世生卒之详,已见于刘黄雨先生所撰者,概不复铨次云。公讳仁锡,字明卿,天启壬戌科进士第三人,由编修历官南祭酒。别自号芝台,学者称芝台先生。)

忠孝龚先生祠,在元和县中台基,祀明龚元祥。

张公祠,在元和县虎邱白公堤,祀明张国维。明崇祯十三年建,清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一年重建。

二姜先生祠,祠临虎邱山古鹤涧,祀明姜埰、姜垓。

邓孝子祠,在元和县娄门内张香桥,祀明孝子邓汝南。清嘉庆五年蒋华、张凤翼重修,道光三年华子希贤续成之。

古圣祠,在府治葑门,祀逸民朱张。

季子祠,在府治西南锦鸠峰下,祀吴季札。元至正间建。(旧志鸠作坞,今依府志《太湖备考》,乾隆《吴县志》及徐乾学碑记改正。)

阙里分祠,在长洲县。孔氏六十六世孙兴豫建,祀孔子。

复圣庙,在盘门内梅家桥南。祠旧在枫桥西十里,祀颜子。宋元丰中建,后圮。清康熙三年移建蔡氏墓左。二十四年巡抚汤斌撤土祠,仍建旧址。咸丰中毁,同治十一年移建今所。

言公祠,在学道坊,祀子游。明万历十二年申时行建,清咸丰十年毁,光绪间巡抚吴元炳重建。

亚圣祠,在东禅寺西,祀孟子。明万历中建。

顾孝子祠,在元和县虎邱山塘,祀清顾天朗。圣祖赐御书“孝靖”二字额。

女金刚祠,在支硎山,祀明烈妇张士伯妻陈氏。崇祯时建。

宋文恪祠,在元和县虎邱山,祀清大学士宋德宜。

甘泉祠,在吴江县治南六里,祀龙神。

三高祠,在吴江县钓雪滩,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

(附宋范成大记:乾道三年二月,吴江县新作三高祠成。三高者,越上将军姓范氏,是为鸱夷子皮;晋大司马东曹椽姓张氏,是为江东步兵;唐赠右补阙姓陆氏,是为甫里先生。三君生不并世,而鸱夷子皮又尝一用人之国,功大名显而去之。季鹰鲁望,翛然腥儒,使有为于当时,其所成就不可逾度。要皆以得道见微,脱履天行,清风峻节,相望于松江、太湖之上,故天下同高之。而邑人独私得奉蒸,尝以夸于四方。邑大夫赵伯虚以故祠为陋,将改,乡老王份献地雪滩,乃筑堂其上,告迁而奠焉。且属石湖范成大为之辞。噫,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今乃自放寂寞之滨,掉头而不顾,人又从而以为高,此岂盛际之所愿哉?后之人高三君之风,而迹其所以去,为世道计者,可以惧矣。至于豪杰之士,或肆志乎轩冕,宴安留连,卒悔于后者,亦将有感于斯堂,而成大何足以述之。然屈平既从彭咸,而丛桂之赋犹招隐士,疑若幽处林薄,不死而仙,况如三君蝉蜕溷浊,得全于天者

!尝试倚楹而望水光浮空,云日下上,风帆烟篷,飘忽晦明,意必来往其间,成大亦何足以见之,姑效小山作歌三章,以招之焉。遂从而歌之。歌曰:“若有人兮扁舟,抚湖海兮远游。众芳媚兮高邱,忽独君兮不可留。长风积兮波浪白荡,摇空明兮南北一色。镜万里兮鞭鱼龙,列星剡兮其下孤。篷顾怀兮斯路,与凉月兮入沧浦。战争蜗角兮昨梦一笑,水云得意兮垂虹可以棹。舣仙之人兮寿无涯,乐哉垂虹兮去复来。”载歌曰:“若有人兮横大江,秋风起兮归故乡。鸿冥飞兮白鸥舞,吴波鳞鳞兮而在嗟。人奚为兮天地四方,美无度兮吾之上。脍修胪兮雪霏,登菰莼兮芼之水。山续兮胥命,君可望兮不可追。頫倒景兮挥碧寥,娱宴息兮江之皋。菜蘋堂兮庑杜若,一杯之酒兮我为君酌”。又歌曰:“若有人兮北江之渚,披云而唏兮颒烟雨。、菊莎兮祀棘,岁晼畹兮何以续君食。俪五鼎兮腥腐,羞三泉兮终古。千秋风露兮归来故墟,月明无人兮苍石与语。牛宫洳兮生浦荷,潮东西兮下田一波。访南泾兮邻曲,山川良是兮邱陇多。稼九畹兮今其刈,聊春容兮兹里。”)

诸葛武侯祠,在吴江县薛步村。

顾公祠,在吴江县北门外三里桥侧,祀晋顾野王。

三忠祠,在吴江县长桥,祀吴伍员、唐张巡、宋岳飞。

吴孝子祠,在吴江县,祀明孝子吴璋。

沈大常祠,在吴江县后,祀明沈汉。

周相国祠,在吴江县治东,祀明周道登。

周忠毅祠,在吴江县永定桥,祀明御史周宗建。

周恭肃祠,在震泽县上塘,祀明周用。

清权祠,在常熟县虞山北麓,祀虞仲。

吴公祠,在常熟县学大殿后,祀子游。又文学书院,在县东,清康熙四十四年御赐“文开吴会”四字匾额。

(附宋朱熹记:平江府常熟县学丹阳公祠者,孔门高第弟子言偃子游之祠也。按太史公记,孔门诸子,多东州之士,独公为吴人。而此县巷名子游,桥名文学,相传至今。图经又言公之故宅在县西北,而旧井存焉。今则虽不复可见,而公为此县之人,盖不诬矣。然自孔子之殁,以至于今,千有六百余年,郡县之学通祀先圣公,虽以列得从餟食,而其乡邑乃有未能表其事而出之者。庆元三年七月,知县事通直郎会稽孙应时乃始即其学官讲堂之东偏,作为此堂,以奉祠事。是岁中冬长至之日,躬率邑人、学士、大夫及其子弟奠爵释菜,以妥其灵,而以书来曰“愿有记也”。熹惟历代之前帝王之兴率在中土,以故德行道艺之教,其于近者著。而人之观感服习,以入德者深。若入勾吴之墟,则在虞夏,五服是为要荒之外。爰自泰伯采药,荆蛮始得其民,端委以临之,然亦淑慎其身。而虞虢之后,相传累世,乃能有以自通于上国,其俗盖亦朴鄙而不文矣。公生其间,乃能独悦周公仲尼之道,而北学于中国,身通受业,遂因文学以得圣人之一体,岂不可为豪杰之士哉!今以论语考其语言,类皆简易疏通,高畅宏达,其日本之则无者,虽若见绌于子夏,与要为知有本也。则其所谓文学,固宜有以异乎今世之文学。既又考其行事,则武城之政,不小其邑,而必以诗书礼乐为先务。其视有勇足民之效,盖有不足为者,至使圣师为之莞尔而笑,则其与之之意,岂浅浅焉。及其取人,则又以二事之细而得灭明之贤,亦其义气之感,默有以相契者。以故近世论者意其为人必当敏于闻道,而不滞于形器,岂为南方之学得其精华者,乃自古而已然也耶!矧今全吴通为畿辅,文物之盛,绝异曩时,孙君于此又能举千载之阙遗,稽古崇德以励其学者,则武城弦歌之意于是乎在。故熹喜闻其事,而乐为之书。至于孔门设科之法,与公之言所谓本、所谓道及其所以取人者,愿诸生相与勉焉,以进其实。使此邑之人百世之下复有如公者出,而又有以一洒夫蝓懦,惮事无廉耻,而嗜饮食之讥焉。是则孙君之志,而亦熹之愿也。公之追爵,自唐开元始,封吴侯。我朝政和礼书已号丹阳公,而绍兴御赞犹有唐封。至淳熙间,所颁位次,又改称吴公云。)

张长史祠,在常熟县学门内,祀唐张旭。旭尝为县尉。

海神李王祠,在常熟县致道观。

黄公祠,在常熟县西,祀明逊国忠臣黄钺。

程公祠,在常熟县慧日寺,祀明死土木之难刑部员外郎程式。

蒋忠烈祠,在常熟县致道观,祀明御史蒋钦。

杨忠愍祠,在常熟县塘浒,祀明县令杨涟。

瞿文懿祠,在常熟县虞山拂水岩西,祀明尚书瞿景淳。

唐公祠,在常熟县慧日寺西,祀明殉流贼难叶县令唐天恩。

于公祠,在常熟县慧日寺西,祀清知县于宗尧。

吴文恪祠,在昭文县治东,祀明吴讷。

陆氏三贤祠,在昆山县东陈墓镇,祀汉陆伯元、唐陆贽、陆龟蒙。

刘龙洲祠,在昆山县马鞍山东,祀宋诗人庐陵刘过。

叶文庄祠,在昆山县学后,祀明叶盛。

魏恭简祠,在昆山县学东,祀明太常卿魏校。

忠烈祠,在昆山县,祀明御倭战死生员陈淮。

张烈愍柯,在昆山县丽泽门外,祀明死川贼难兴文令张振德。

卫文节祠,在新阳县马鞍山华藏寺左,祀宋太师卫泾。

朱恭靖祠,在新阳县马鞍山,祀明尚书朱希周。

顾文康祠,在新阳县马鞍山之阳,祀明大学顾鼎臣。

文星阁,在常州学东南,明万历中建,清殿元彭定求修。

事贤堂,在昆山县报国寺东,祀唐王纲、宋潘友文、张方平、程沂、韩正彦、巫自修、元知州王安真、潘昂霄。

四贤堂,在昆山县东,祀宋给事中莫济、学士周必大、侍御史王希吕、李衡。

汤公祠,在府学西偏,祀巡抚汤斌。

于公祠,与汤公祠并,祀总督湓清端于成龙。有御书“高行清粹”四字。又对一联曰:“历任甘棠随地荫,两江清节至今传。”

(附彭定求《重建于清端公祠碑》;康熙四十有五年,吴中士民合请于苏州府、申藩臬二司,以达督、抚、学三院,曰:“维前两江总制于清端公之秉宪也以廉,为我朝督抚大臣之冠。励一介不取之节,守四知自省之义,饬吏治,恤民情,苞苴既除,疾苦毕达。军戢于伍,士养于庠,农活于野。一时遐迩响风,颂声大作,咸日‘包孝肃、赵清献再出也’。我苏虽去金陵远,而翘首跂足,如日在森然辕戟之下,尝遇公巡历海疆,猴被轻携,蓬舟径渡,邮传间绝,不觉有按部之役。士民伏谒道旁,条列地方事宜,辄为温言采访,得其实者,即与施行。公谓吴俗浇而鲜朴,亲制《忍字歌》颁行劝谕,大旨以息争止讼为全生保家之道,言言剀挚而周详,可以家喻户晓,不啻若遵铎之徇于路焉。故公薨之后,民间悲慕讴吟,境内相望。吾苏既立祠于城中,通阛坊久矣,第以逼近梵宇,规模隘狭,其于报德告虔之制弗称,应易地而更新之。谨按前巡抚睢州汤公得民心为最甚,而祠在苏州府学,春秋侑享,典礼綦隆。若公之清德,实先汤公而著闻于时,莫若两祠并建,则仪型昭揭,相得益彰。可以范世濯俗,俾我民受其休庇者,实深且远”。牒其上,三院下其议于所司,得允士民之请。众遂踊跃趋事,度地于汤公祠之右。栋梁砖甓,资助骈集。前后堂庑,凡若干楹,周以缭垣。两祠合为一门以入,高明爽塏,俨乎神明所栖。越十二月既望,厥工告成。涓吉升主以祭,士民胥大和会,笙歌奏,牲醴成,咸曰:“是举也,以崇邦宪,至顺也,以树官箴,至明也,以惬民望,至公也。”乃属定求叙建祠之始末,而为文以识。定求曾纪公祠之在金陵者有二,若我郡尸祝之忱如是,何能不又为之述?乃对众而申质之曰:“学宫从祀之典,由来重矣,凡吏有贤绩于地方,则称名宦,而令为之祠。其尤粹者,间有专祠,以别于庞杂他附之所。郡学中惟唐之韦刺史、宋之范文正、胡安定三祠鼎峙,已尔历数百年,始得一汤公为之继。兹复娩之以公,而众议无不翕从者,盖深信公之廉出之以至诚,而不等于立名之矫,行之以正而不流于制行之偏。自其起,家儒素,历民社,绾封疆从,未尝一日携家人入署。公尔忘私,皎然独拔于流俗,令行于光天化日之中,而恩及于穷檐蔀屋之际,清著于茹蘖饮冰之节,而爱笃于辍春弛瑟之余。谓非素所谨身慎独存理遏欲者,孰能与于此?古之大臣必有千驷,弗受万钟不易之操。而复能以匹夫匹妇莫不得所为己任,此圣门之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也。伏睹今上奖廉异数,至于公而褒扬轸恤,宸章光耀,蔑以加矣。曩者御试词臣于西苑之丰泽园,作理学真伪论。诸臣呈卷时,上特谕曰:“理学无所空言,若于某不言理学,而服官至廉,斯即理学之真者也。”煌煌圣训,闻者莫不动容悚息。则今日祀公于学宫,正所以对扬天子之明命,而匡维世道于不坠,固非泛泛纪循,良托遗爱者,所可援比以论也。惟汤公以理学而显于廉,惟公以廉而合于理学,名实同揆,幽明允协,可与先圣先贤临之在上,质之在旁者,有弗信矣乎?佥谓是言也,可以使后人知所考焉,因勒诸石,而凡士民之捐助者,皆以姓名列于碑阴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