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八章 道废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语译

大道废弃以后,才有仁义;随着智巧的出现,才产生诈伪;家庭不睦以后,才显出孝慈;国家昏乱以后,才产生忠臣。

大道废,仁义兴

《庄子》之《马蹄》

圣人一用心设仁爱的教化,创义理的法度,天下就开始大乱起来;一发明纵恣无度的音乐、繁杂的礼仪,天下就开始分裂。换句话说:完整的树木不去雕琢,怎么可能做出祭祀用的器皿?白玉不去凿毁,又怎能做出圭璋的玉器来?道德如果不曾废弃,何必要仁义的教化?

像曾参、史鳅性情若没有离开正道,要礼乐的制度做什么?五色要是不混乱,谁会去做花样?五音要是不混离,谁会来应和六律?由此可知,雕琢木材,损毁物的本性制作器皿,是工匠的罪过;而毁坏淳朴的道德以行仁义,就是圣人的罪过了。

虚伪的起源

《庄子》之《庚桑楚》《人间世》《外物》

本性的活动叫做“为”。若一个人的行为走错了方向,就丧失了大道。

处世若有了戒心,就容易作伪;若是无心而任其自然,就难作伪了。

宋国的演门,有一个居民死了双亲,由于哀伤过度而面容憔悴,形销骨立。宋君为表扬他的孝行,封他做官师。当地人听到这个消息,逢着他们的父母死了,都拼命地伤害自己的形体,结果大半都因此而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