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铁木儿塔识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铁木儿塔识,字九龄,康国王脱脱之子。其人气度宏伟,入国子学学习,聪颖过人。文宗初年(1328),由同知都护府事升为礼部尚书,进参议中书省事,升陕西行御史台侍御史,但留京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后出任大都留守,不久委任为同知枢密院事。后至元六年(1340)拜中书右丞,至正元年(1341)升中书平章政事。

伯颜罢相之后,政务多有所改进,铁木儿塔识尽心竭力地筹划。皇帝常到宣文阁向铁木儿塔识询问政事和治国方略,总是谈到深夜。至正三年,铁木儿塔识认为,祭祀天地之后,必有实惠于民,这样才顺天意,于是朝廷决定减半征收第二年百姓田赋。岭北地方寒冷,不能种庄稼,每年都是官府用盐换取富民的粮食运往北部边疆,这样人民虽多少得些利益,但官府则需要出大量食盐。铁木儿塔识则请求将输送到京师的米粟,分出一百万斛储于和林以备不时之需。日本商人百余人在海上遇风漂至高丽,高丽掠夺其货物,上表元朝,请求将日本人没为奴隶。铁木儿塔识坚持不可,他说“:天子要一视同仁,岂能乘人之险而图利,应发给他们路费,让他们回国。”过后,日本上表向元朝称谢。忽有日本僧人报告说,他们国家派人来刺探中国国事。铁木儿塔识说“:刺探在敌国之间是固有的事,今四海一家,刺探别人干什么呢?如果真有人刺探,正可让他亲眼看看中国之盛,回去报告国王,使日本向往和学习中国文化。”两浙、福建盐产量日增,而盐课更亏,江浙行省请求减少课额,铁木儿塔识奏请每年减征十三万引。

至正五年,拜御史大夫。他讲求稳重,顾大体,不以苛求、烦扰来树立自己的声威。他建议:“近年来大臣获罪,重者灭族,轻者没其妻子儿女为奴。祖宗圣训:父子有罪不相株连。请废除灭族及没妻子为奴之法。”朝廷采纳并定为成法。近畿饥民争赴京城乞食,铁木儿塔识奏请官府用罚贪赃犯的钱来卖米万石,交给近郊寺观为饥民施粥,所活者不可胜计。一年后,调任平章政事,且位列第一。皇帝巡视外省时,他留镇大都。按旧法:百姓向官仓买粮,因方式不同,价格亦不同,贪民从中谋利。铁木儿塔识请发米二十万石,遣官于市上售卖,五十文得米一升,使奸邪之人不能从中渔利。

至正七年,丞相缺人,顺帝召铁木儿塔识面谕道:“你先祖为我朝效力,成绩卓著,你能承继你祖上的职位,今命你为左丞相。”铁木儿塔识叩头辞谢,顺帝不允,只得受命。受命后,整顿朝廷纲纪,建立朝廷内外官员调剂之法:朝廷官员外出任职者,许面辞皇帝,听取皇帝的教训,责成政有实效;各州郡官吏贤能者,可依次提拔到朝廷任职。他将每年海运到京师的粮食,分出四十万石置于沿河各仓,以备荒年之需。原先规定,僧侣与一般平民都要为官府服劳役。中间有变化,僧侣不服役。现在又恢复原来的规定。孔子的后裔封为“衍圣公”,官阶为三品,铁木儿塔识奏请升为二品。他每年两次去国子学鼓励诸生学习。中书省惯例,用老臣参议大政方针,但已久不实行,铁木儿塔识请求恢复旧例,并起用腆合、张元朴等四人为议事平章。这一制度行之不到半年,朝廷救偏补弊之政逐渐兴起,大家都为之高兴。随皇帝到上京回来,入政事堂刚一日,忽然病卒,年四十六岁。赠开诚济美同德翊运功臣、太师、中书右丞相,追封冀宁王,谥“文忠”。

铁木儿塔识天性忠义,学术端正,对宋代程颐、程颢的著作深有研究。顺帝曾问他治国以何者为先,他回答说:“效法祖宗。”顺帝又说:“王文统是奇才,朕恨不得有这样的人。”他回答说“:世祖有尧、舜天资,王文统不劝皇帝实行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而崇尚以武力、权势和刑法治天下的霸道,急功近利,是世祖之罪人。如果今天有王文统这样的人,正应该疏远他,哪能任用他。”他重视征用隐士,认为应该优待提拔。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为总裁官,尽了他的努力,促使“三史”相继纂成。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