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原目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集传》用旧训义而无音

经内有习见字,而传注别解者,《释文》音切可考,非仍读如字也;《集传》多采毛、郑旧训,而或遗其音切,今各考《释文》补之。

《集传》有异义而不别为之音

诸经传注有本某字,而云当读作某者,《释文》必曰依注音某。《集传》每有此例,而音切无之,非也。

按:此类所列,有本系转声,不烦改字者,“瑕”与“何”通之类是也;有传已明言不烦再音者,“将”当作“相”,“蹈”当作“神”之类是也;有传本疑词未容遽改者,“下武”当作“文武”之类是也。今悉删削,惟存确当者二条。

音与传义背

陆氏《释文》皆据传注为音,宁有朱子而自背其说者?又宁有弟子而背其师说者?然则此经之有音,繄谁为之?而莫敢以为非耶。

古今未有之音

陆氏《释文》穷经者所不能外也。其于诸经传注之外,博采前人音义,殆无遗剩。故后来字书韵书,莫不本之。舍此而更无异读。吾不知其何本矣。此类至多。今略指其最甚者,余见声误、韵误、音误诸条下。

声误

韵误

音误

按:声误者,此纽之字误混彼纽也;韵误者,此部之字误混彼部者也;音误者,不当有此音而注此音者也。然“音误”一类与古今未有之音无以别,余亦有分类未确,以声误入韵误、以韵误入音误者。今悉合并,依三百篇次第编之。

误音为叶

误叶为音

四声误读

按:此亦音误之甚者,无俟另编,今删并。

泛云四声之误

汉人注书本无音切。 按:此亦大概言之,实则孙炎注《尔雅》已用反切。 《说文》亦然,陆氏《释文》或用音或用切,亦未有云某上声、某去声者也。后人日就苟简,其“相度”之“相”则曰去声,“长幼”之“长”则曰上声,若斯之类固已多矣。然皆循其说而可知,故读者不致疑误。今于必当音切者泛曰上声、去声,几不知何声之上与去,是愈滋人之惑也。

按:《集传》此例,本为一字兼备数声者言,未为大误,特审音不明,于本无别音之字,亦注某声,是其陋耳。其平仄实不误,不必纠也。今惟采平声、仄声中自有分别而《集传》未详析者录之。

《邶风》注与某同之误

凡古之注书者,必其字音、义皆同,而后曰“与某同”;否则曰“音与某同”,或曰“与某字义同音别”而已。此其例然也。如《卫风·淇奥》之云音与“郁”同,则可矣。但以音之合而遂曰“与某同”,非也。然惟此一卷有之,岂非别出一手而莫之检定乎?

按:传所云与某同者,不过音与某同之省文,非谓此字即彼字也。但应纠其义例之陋,必谓误合二字为一字,则深文矣。其音切误者,悉已分见各类下,亦不必重出,今删去。

补音

叶音阙误

叶音志略

附录

经文误字

经文疑义

按:此惟辨《邶 [1] 风》“济盈不濡轨”一句,考证亦不甚确,今删去。

京本音切考异

今坊本上端有引京本数条,不知其书所自,其音切迥与今殊,而鲜有不合者。疑此是朱子旧读,后人不知遵用,反误为今音耳。谨录存之,以俟考。惜未见全书也。

《释文》叶韵纪原

按:史氏考今韵最详,而古音则茫无所解,所言叶音多大谬。今于“叶音阙误”“叶音志略”二门,悉删去。此所引《释文》叶韵不能尽概古音,亦并删之。学者欲知古音,求之陈氏《毛诗古音考》、顾氏《诗本音》及近日江氏《古韵标准》,自得其涯涘矣。

吴棫《韵补》考异

按:史氏自言未见吴棫书,故杂采诸书所引《韵补》为考异。然棫书具在,无烦掇拾成篇。且其书疏舛庞杂,同异殊不足为据,今亦删之。

《集传》相沿之讹

按:讹字由于传刻,非《集传》本讹,不得谓之相沿,今改正。

俗书相沿之讹

《集传》偶考

俗音订误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