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九章 技术进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现在我们必须开始谈技术进步。目前我们继续假设,对每一类型的商品和设备说来,符合每一种技术知识情况的,只有一种可能的生产方法(在下一章中将讨论一种在一定的知识状态下,需要不同的劳动对资本的比率的技术可能性的光谱)。 注42

新发明的传播

随着时间的进展,企业家们不断地采用生产方法上的种种改良。 注43 某些人比其他的人较为积极,并且在各个行业中都有一些进步的首先做出新发明的企业单位,而其余的只是迫于竞争的压力才来效法(那些顽固的保守分子,或者那些无法筹措资金来增加新方法所需要的投资的人,最后从行业中被淘汰,他们在经济中的地位由别人替补)。

新方法在整个经济中普遍传播的速度,部分地决定于资本财货的物质寿命。当破旧的设备得到重置时,那些新装置的资本财货体现了企业家所能弄到的最新的技术方法。能够加速生产过程因而节省流动资本的那种新发明很快地就被普遍采用(除非最初的发明人保守秘密或者取得了专利权的保障),因为具体化于在制品里的资本财货,随着生产的进行,不断地被补充;如果是牢固耐久的设备,那就好像在进行一种不断的跳背游戏。假定在某种工业中,十年是工厂设备可以获利的寿命;那么,厂龄九年的设备的产品成本最高而利润最低;次年更换新的设备,这些设备具有过去十年中人们改进的一切优点。九年后它又将成为一种高成本的设备,由于每年有新的设备出来跳在前面,它已经逐渐落后。

在工厂设备具有潜在的长寿命(物质上牢固耐久)的场合,它由改良的设备来替代的速度,大部分决定于企业家之间竞争的程度。一个进步的企业家在装置了可减低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的新设备以后,也许决定继续按以前的价格出售这种商品,因为他满足于市场上大致不变的一份营业额,并且这样获得较高的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不进步的企业家就没有迫使他们非进步不可的任何压力,旧的设备和以前同样可以获利,可以保留到它的自然寿命届满为止,而在它无论如何必须更换的时候才代以改良的设备(如果有新的方法可以采用)。

如果那进步的企业家要利用较低的成本来扩大他在市场上的份额(或者担心自己如果不扩大,别人会扩大),他就稍微降低一点价格,并且提高工资争取较多的劳动。和他竞争的那些有旧设备的企业家们,为自卫起见,不得不跟着采取同样的步骤,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直到(以那种产品计算的)工资率已经上升到旧设备不能再产生准租金的地步为止。于是旧的设备只好丢弃,有关的企业家们或者把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让给那进步的企业家,或者装置新的设备,保持自己的地位。于是跳背游戏加速进行,工厂设备的经济寿命短于本身潜在的物质寿命。

当新发明传播的速度很快时,进步的企业家从进步中得不到什么利益,因为由于成本较低而可能得到的额外利润,很快地就被效法者的竞争弄得不可能得到。一个企业家如果有一种新的打算,而这种打算需要在设备上大量投资,他就进退两难。他不愿意装置这种新设备,除非有把握能从中收回足够的准租金来偿还这笔投资,并且至少产生当时的利润率。如果其他的企业家不久将装置更好的设备,这种设备能产生高收益的时期就短,它全部使用期内的准租金总数就不够多。可是,如果他不装置这种设备,而他的竞争者做出某种相等的改进,他就会受到价格下跌的损失,而不能先得到成本降低的利益。他认为最好没有人做这种改进,可是,如果有人来改进的话,最好这是他自己。这就引起我们可以叫作“专利权的矛盾”的那种情况。专利权是一种巧妙的手段,可以防止新方法在最初的投资者取得足以诱致必要的投资的利润以前就传播开去。专利制度的理由是,这种制度使技术上的改进较慢地被普遍采用,从而保证会有更多的改进可以被普遍采用。专利制度引起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中某些极重大的复杂情况,并且产生了许多反常的状态。既然它的根源是一种矛盾,就不可能有一个所谓理想的有益的专利制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必然产生消极的结果,不必要地妨碍进步,即使总的说来它的一般影响是有利的。在许多生产行业中,法定的专利权是不重要的,而这种本质的矛盾反而表现于进步的企业单位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对专门知识严守秘密。

稳定的条件

每一工人的单位产量在各种生产行业中以相等的平衡的速度增加,从潜在的出产量的观点来看,其意义和劳动队伍以相应的速度增加相同。为了使说明简单化,我们将假设人口不变,以便把我们的分析只限于由于日益增长的生产力而发生的潜在出产量的增加。那么,当生产能力和每一工人单位产量以同样速度增加的时候,特定的劳动队伍就有长期的稳定的就业。于是投资部门和消费部门之间劳动力量(以及资本财货的生产能力)的分配,经长时期而不变。投资部门中一定人数的工人生产着生产能力日益增高的工厂设备(供给投资和消费两个部门),消费部门中一定人数的工人使用这些设备来生产日益增多的产品。实际工资随着单位产量的增高而增高,利润率仍旧不变。

随着工人的生活水准的提高,工作的时间也许会减少,或一定的人口所供给的劳动量也许会减少,因为开始做工的年龄提高了、退休的年龄降低了或者雇用的女工减少了。这并不妨害整个经济的顺利发展,只要是它对两个部门的影响是相等的。这仅仅意味着总产量的增长速度不及每工时产量的增长速度, 注44 意味着工人们从生产力提高中得到的那部分利益是闲逸而不是商品。

生产力改变时,货币、劳动、商品和资本财货的价值之间的关系就改变。当实际工资随着每人产量增长时(每人产量的增长平均地分配于整个经济) 注45 ,按商品计算的资本财货的成本不变。因此货币价格的水平决定于货币工资的水平。例如,如果货币工资不变,商品的货币价格随着每人产量的增高而降低,机器的成本也是这样。如果货币工资随着每人产量一起提高,货币价格就不变。到我们把食利者包括在模式里的时候,商品的货币价格的变动将有重大关系。现在我们暂时不必去管它。对我们的分析的这一阶段极关重要的价格是按商品计算的劳动成本——就是每工时的实际工资——以及按商品计算的机器成本,这种机器成本受投资部门中实际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支配。

一个进步的经济要能够顺利地发展,第一项根本条件是机器拥有量(按生产能力计算) 注46 应按照适合于当时每人产量的增长的速度增长,一方面竞争能保证物价相对于货币工资率而变动,使生产设备按正常的能力运转,就是,使实际工资水平随着每人产量的增长而增长,结果经常有足够的需求来吸收日益增多的设备所生产的日益增多的产品。

第二,要保持一种稳定的就业水平,现有劳动和设备之间任何偶然的悬殊必须很快地加以消除。这可以实现,只要当发生剩余劳动时,实际工资率上升得不及每人产量那样快,可是同时用在投资部门方面的支出保持着适当的程度,使得以生产能力计算的积累加快,像前一章中所讨论的那样。当劳动稀少时,货币工资和物价成比例地上升,实际工资比每人产量增长得多,积累的速度就减缓。当这种机械作用产生效果时,资本财货的供给不断地调整适应于劳动的供给,劳动方面任何过剩或稀少的倾向会迅速地得到纠正。

只须说明达到稳定所需要的条件,就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下,保持稳定是多么靠不住,以下我们将讨论使这些条件不能维持的种种情况,由于:(1)技术进步的速度出乎意料地改变了;(2)竞争的作用发生障碍;(3)积累倾向于和生产力增长的速度按比例地变化;(4)技术进步不能在整个系统内均一地传布或推广。

技术进步的速度

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每一工人的单位产量上涨得越快,实际工资的上涨就越快(在特定的就业量之下),可是经济组织所预期的技术进步的速度越快,无论什么时候实际工资的水平就越低。这一定理可以再用甲乙两个经济之间的比较来说明。两个经济里的劳动队伍大小相同,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双方处于技术发展的同一阶段。甲经济里达到这个阶段是经历了较长和较慢的过程的,它那里企业家们预期未来的发展速度较慢于乙经济里企业家们预期的速度,因此他们预期每一代的设备享有较长的可以获利的寿命。

既然乙经济里工厂设备的服务寿命较短,就有较大一部分的劳动队伍(连同相当的设备)从事于生产补充资料,较小的一部分从事于生产消费品。实际工资在乙经济里较低。以货币来计算,如果货币工资率双方相同,价格水平在乙经济里较高,那里的企业家们在较短的一段时期内就能从准租金中收回设备的最初成本。

如果保持充分就业,乙经济里的实际工资率将增长得越来越快,迟早会超过甲经济里的水平。

我们不能因此就下结论说:如果一个经济里新发明被采用的速度改变到另一个经济里的速度,两者之间的差异就会很快地消灭,因为两者各自的情况是由过去的长期历史形成的。

让我们假设乙经济里新发明被采用的速度降低到甲经济里的水平(不管是因为发明能力用尽或者因为竞争的压力放松以及新发明传播的速度减慢)。直接的结果是,拥有旧式设备的企业家们将喜出望外地发现这些设备在原来预期不得不废弃的日期以后仍然可以挣钱。可是,如果因此而新设备的订货单减少,投资部门中就会有失业。结果消费部门中也会有失业,于是就普遍发生萧条的情况。整个经济也许需要长时间才能从这场打击中恢复,也许会陷入长时期的停滞。

相反地,如果甲经济里新发明的速度加快,赶上了乙经济里原来的速度,某些资本财货等不及它们的最初成本全部收回就不得不废弃。已经装置了新的成本低的设备的企业家们发现还有正在扩张的潜在市场,价格水平恰好低于那些高成本生产者所能接受的最低价格,于是他们就着手扩充自己的生产能力来从这种局面中取得好处。于是争相投资,这就把消费部门里的劳动吸取过来,并使实际工资下降。如果甲经济里的工人是有强有力的组织的,他们也许会规定一种通货膨胀的限度,不让它超过他们已经习惯的实际工资水平,结果企业家增加投资的企图便不能实现。企业家于是对工人演讲,指出他们的短见的愚笨行为——只要他们肯让实际工资暂时降低,将来实际工资会涨得更高。可是演讲也许不足以制止通货膨胀。

在每种情况下,整个经济总有一个门径可以走上新的顺利发展的大道。假设在乙经济里那些发现自己拥有多余的折旧摊还基金的企业家立即把这些资金用来添置更多的现在已经在使用的那种类型的设备。一种劳动稀少的情况于是发展起来(假定最初差不多是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率上升,积累的速度像我们已经分析过的那样慢下来。当工资和积累速度达到甲经济里的水平时(资本财货拥有量已经相应地调整),乙经济就能循着甲经济的路线前进,不再有什么剧烈的变动。

在甲经济里,当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时,如果消费部门里的劳动被拉走的速度恰恰与每人产量提高的速度相等(现在比较快),则实际工资水平会保持不变直到投资部门的劳动(配有适当的设备)的比例提高到乙经济里原来的比率为止。从这时候起,甲经济就能循着乙经济的路线发展,从乙经济在工资恰好赶上甲经济的工资水平时达到的那一点开始。

在每种情况下,像这样逐渐过渡到一种改变了的进步速度,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可是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不一定靠得住能发生作用,把整个经济引上适当的路线。有时乙经济里出现长时期的萧条,有时甲经济里出现突然的繁荣,这种时候比平静而顺利地适应于技术进步速度的改变的时候多得多;无论是萧条或繁荣,总会留下长期的不安定的后果。

消费不足

使实际产量的扩大和由于技术进步而来的潜在产量的增长步伐大致相符的,是竞争的作用;竞争使价格和成本一致,因而使实际工资率和生产力一同提高。这种作用随着经济进展而趋向于越来越弱,因为企业家之间竞争越剧烈,强者并吞弱者就越快,结果各种市场上单独的卖家越来越少。 注47

让我们来考虑一种竞争作用极端虚弱的情况。货币工资率不变,价格已经不随成本一起降低;只要竞争仍旧在进行,它总采取广告和推销术的形式。(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广告所雇用的劳动数量微不足道,因此广告商实际上是在生产企业家的利润中分取一份)销售方面的竞争一经发生,那些自己的生产成本在降低的企业家(由于每人产量增长,而工资不变)发现他们需要增加成本和卖价的差额,来补偿日益增加的销售费用,所以(即使没有明确的垄断性的协定)削减价格似乎是绝对做不到的。

现在,如果实际工资率不变,则商品的总产额也不变。首先,如果投资部门方面的货币支出保持原状,生产能力就会以越来越高的速度增长,因为随着投资部门中每人产量的增高,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机器的成本在降低。可是由于商品的产量不变,增多的机器没有用处(由于竞争萎弱,设备的不充分利用并未使价格下跌)。再则,随着每人产量的增高,投资和消费两个部门的就业都在减少,结果商品的销售额和投资的出路不但不能扩大,而且实际在缩小。全部过程进行得很慢,因为在这些情况下新发明的传播是迟缓的(例如,每人产量的提高也许不到每年百分之一),实力最强的企业家也许仍能赚到利润,他们用这利润来买进那些实力较弱的同行的企业,结果没有人注意到总产量在缩减,企业家们也不把这种局势作为危机看待,直到那逐渐增长的失业量给他们造成一种政治问题。

一百年前的社会主义作家们 注48 说这种极端的消费不足(由于实际工资率不变)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必然结果,他们显然是在故甚其辞;可是说得缓和些,这对一个技术上进步的经济的繁荣来说,确实是一种永远存在着的威胁(今天更是这样,因为今天人们已找到了一种新的补救方法——积累军备而不积累生产资本)。

如果消费不足以只以一种比较轻微的形式出现,使实际工资稍稍上涨,虽然还不够使经济保持平衡,那么,减少工作时间那种补救方法也许会被采用。当每工时的工资上涨可是工作越来越难找到时,工人们也许能争取到减少工作时间而不减少每个家庭的实际收入,这样就把失业变成了闲暇,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准而不增加物质的消费。这使失业的发展不致过度,在停滞的经济中保留着协调的面貌。

防止停滞倾向的主要因素是工会争取提高货币工资率的压力。他们争取成功时,物价的黏着性就对他们有利,因为企业家们也许宁愿(在范围以内)稍稍减少利润,而不愿改变他们的价格政策。只要这种情况发生,实际工资率就会提高。如果用这一手段能使实际工资增长得和每人产量一样快,问题的根源就会消除,整个经济就能按适合于当时技术改进的速度积累资本并增加总产物,好像竞争仍然活跃那样。

然后也许会发生这种情况,最进步的企业家成为工会的盟友,因为,尽管工资增长,他们的成本还是比他们的竞争者的成本低,并且工资的提高加快了那些高成本生产者被淘汰的速度。利己主义、人道主义以及政治手腕共同产生了“高工资经济”的哲学,而工会渐渐地也许会变成进步的垄断者的盟友。于是一种“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的制度建立起来,只要实际工资有一些增长(在长时期内),就没有人会去研究实际工资是否会由于积累的速度较快而增长得快些。

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积累落后 当积累的速度不能使生产能力扩张的速度和每工时产量同样快的时候,以工时计算的就业量在降低。协调也许仍然可以保存,如果工作时间同时在减少(由于减少每周的工作日或者缩短工人的工作年限)。在这种方法不能生效(或者效果太差)的场合,不断增加每人产量会减少就业的人数(人口不变)。这种情况通常称为技术失业 ,因为表面上这似乎是当时生产力增长的直接后果,可是本质上和那种由于积累跟人口增加的速度不一致而发生的失业属于同一性质。

剩余劳动的出现制止实际工资的增长,(只要用在投资部门的支出倾向于维持原状)纠正的作用就会发动,使积累的速度加快,和生产力的增长速度趋于一致。可是同时技术进步本身会慢下来。在失业日增的情况下,工人们对不断增长的生产力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企业家因为随时有人手可供雇用,没有动机促使他考虑采用改进了的技术。总之,当积累的速度低于技术进步使它可能达到的速度时,不断增多的失业会使积累的速度赶上来,可是同时积累本身的迟缓也会使技术进步的速度较慢。

积累领先 积累跑在技术进步前面的时候,同样的作用在相反的方向发生效力。

在一定数量的劳动队伍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无论什么时候积累可能达到的最高速度总是受通货膨胀限度的限制。当技术进步在继续发展,竞争的机构在发挥作用时,实际工资率会逐渐上升。这时候通货膨胀限度在向外移动,像旅行家的眼界那样,因为使这种限度发生作用的,是实际工资降落到低于过去习惯的水平,而不是低于现在的实际水平。因此积累的速度(以生产能力的增长计算)可能累进地上涨(由于积累速度增加而引起的实际工资降低的倾向,压迫着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上升的倾向,但不胜过后者)。这样,积累的速度可能加快到某一点(只须企业家积极活动使其加快)而不致碰到通货膨胀的限度。

可是(在一定数量的劳动队伍的人力条件下)积累不能永远以快于技术进步的速度继续下去。积累的速度比较快了一个时期以后,由于需用人力的新资本财货逐月地增加,劳动稀少的情况就开始出现,正如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积累的速度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时会发生劳动稀少一样。(如果当每人一生的工作时间减少时,每一家庭的劳动供给在降低,那就更加是这样。)实际工资倾向于比每人产量增长得快,利润率倾向于下降,增加了的消费品的需求倾向于把劳动从投资部门里吸引过来,结果积累的速度倾向于转慢到和技术进步的速度一致。

可是同时技术进步在加快,要跟积累看齐。技术进步的速度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像细雨那样地从天而降。在有一种经济动机促使人们要提高每人产量时,企业家就会寻求新发明和改进。比加速发明还更重要的是加速新发明的传播。当企业家发现潜在的市场在扩张而劳动难得的时候,他们会竭力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工资率随着产量一同提高的经验会克服工人们不愿意合作的情绪,使他们也帮助企业家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总而言之,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产生最丰硕的结果的时候是:劳动的供给倾向于缩减 注49 (人口即使增加也很有限,工作的时间在减少),而资本的供给倾向于增长,以致实际工资的上升(由于劳动稀少)经常使利润率有降低的可能,而这一点正是技术进步经常要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的生产力最高(尽管在其他方面不一定最好)。

有偏向的技术进步

到现在为止我们始终假设技术进步在整个经济里平衡地分布。当一个部门所受的影响比另一个部门更多时,整个系统怎样发展呢?让我们首先考察所有的新发明已经充分消化在现有资本里面时的情况。在甲经济和乙经济里劳动队伍相同;商品出产率、实际工资率以及资本的利润率都是一样的。两个经济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由于过去技术进步上的偏向,甲经济里每一工人的商品出产率在消费部门里较高,而在投资部门里较低(投资部门里的产量以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机器计算)。甲经济里投资部门雇用的劳动比乙经济里投资部门雇用的多,(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机器的成本(以商品计算)较高。从消费部门里一个工人的观点来看这种局面,他的产量在甲经济里较高,可是他必须拿出较大一部分他的产品去换取自己需要的设备。从企业家的观点来看,消费部门里每一工人产生的准租金较高(因为每人产量较高而实际工资相同),可是每一工人占用的资本财货设备的成本相应地较高,而利润率是一样。 注50 可以说甲经济里的生产技术有一种耗费资本的偏向 (和乙经济里的技术比较起来),或者乙经济里的技术有一种节省资本的偏向 (和甲经济里的技术比较起来)。

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经济里的技术进步呈现一种耗费资本的偏向——就是说,有了一些新发明,这些东西提高每工时的产量,在消费部门中比以前提高得快,而在投资部门中比以前提高得慢。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将假设投资部门中暂时完全没有改进,以致生产一套具有特定生产能力的机器,所需要的劳动量不变,另一方面消费部门中出现一批新发明。这些新发明现在采用以后的直接影响是消费部门中就业低减,因为起初新的生产能力像以前一样快地在出现,一方面消费部门里采用的每一套新机器比它所替代的旧机器需要的管理人手较少。失业会阻止实际工资的上涨,同时,通过上面讲的那种作用,积累的速度(以生产能力计算)会加快得使从消费部门里排除出来的那部分劳动在投资部门里获得就业。实际工资即使增长也不及消费部门中每人产量增长得多,利润率暂时比以前高。企业家认为这种局面是投资的兴旺,尽管它起源于大量发生的失业。经过一个时期以后,现有设备已经调整得适合于新的技术情况,于是(如果不再发生变动)积累速度和利润率都回到以前的水平。

反过来说,如果出现了许多的新发明,提高投资部门里的每人产量,而消费部门里的产量没有改变,生产能力增加的速度暂时就会加快;劳动的稀少在消费部门里发展起来,实际工资就会增长(虽然该部门中每人产量不变),而利润率会低降,直到很多的劳动从投资部门被吸引到消费部门中来以恢复平衡为止。

黄金时代

当技术进步没有偏向而稳步地前进,生产的时间范型没有任何改变,人口以稳定的速度增长(如果是增长的话),并且积累的速度快得足以为所有的劳动提供生产能力的时候,利润率就倾向于不变,实际工资的水平倾向于随每人产量而上升。这时候整个系统中就没有内在的矛盾。只要政治局势不引起干扰,只要企业家对未来有信心,愿意按照和过去一样的匀称的速度来积累,就不会有什么障碍使他们不能继续这样做。只要他们这样做,整个系统就能顺利地发展而没有剧烈变动。总的年产量和资本拥有量(以商品计算价值)就按着一种不变的适当的速度一同增长,这种速度由劳动队伍增加的速度和每人产量增加的速度共同构成。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黄金时代”(用以说明它是一种在任何实际经济组织中不会发生的神话般的情况)。

如果我们想象技术进步的速度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自然赐予的,我们就可以说,适合于那些特定条件的黄金时代是一种经济满足的状态,因为这时候消费是按着技术上可能做到的最高速度在增长,而这种速度是和同时保持那种增长速度并不矛盾的。 注51 可是这不是一种非常开明的看问题的方法,因为技术进步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且人类的聪明才智是没有限度的。不管在黄金时代中保持着怎样的进步速度,总可能进步得再快一些。假如积累的速度加快了(或者人口增长的速度降低,或者可以利用的劳动供给由于缩短工作时间而减少,同时积累进行得和原来一样的快),那么,迫使工资率上升的劳动稀少的压力就会引起更多的新发明,并加快已有的种种改进的普遍采用,结果实际工资的水平会上升得更快。就长期来说,财富增长的速度的极限,不是决定于技术的限界,而是决定于在竞争和工资上涨这两种刺激减弱的时候会发生的那种无感觉的昏睡状态。

第二部分 技术的边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