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的长篇小说。1958年出版。小说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历史背景,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时期学生运动,表现了那个时代里知识分子的日渐觉醒和分化。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林道静走过的道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她在未同群众、革命斗争结合前,只是徘徊在痛苦的歧路上,只有当她接触革命乃至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才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从中揭示了知识分子应有的前途与归宿。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白莉苹、戴瑜等在白色恐怖下走着不同道路的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群像。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真切细腻,语言简洁流畅,通篇感情炽烈,富有艺术魅力。1959年2月,茅盾在《中国青年》第4期发表《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该文分析了《青春之歌》的思想性、艺术成就和存在的缺陷,言简意赅,全面中肯,不仅澄清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在《青春之歌》评价上的认识混乱,而且为文学作品的科学分析、评价树立了范例。
青春之歌转载自网络,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让更多读者阅读欣赏,本站愿与您一起共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天下书楼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网页底部邮箱,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