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集
朱中丞秉器《河上楮談》云:「予郡前輩博雅稱二劉三孔。今所存惟《公是》、《公非》二集。孔所存有《六帖雜記》,餘皆泯沒。予聞原貢《二甫集》惟虞山錢牧翁家有之,訪之二十年不得見。」觀中丞云云,則萬曆間二巢固在。
賢居寺
萬安賢居寺,初為善法堂古道場也。傍有涑泉,杯渡和尚南遊經此,飲泉歎曰:「此泉有翰墨香,後當有賢人居之。」因易名賢居寺。寺左有講堂,宋末劉須溪、閔子才,明解學士、羅文恭、歐文莊、劉端毅、郭簡齋,皆講學其中。果符杯渡之言。
文丞相書
宋文丞相遇萬安,常書「昂溪書院」四字以遺段氏。亂後,堂為灰燼。後數十年,丞相書掘土得之,筆墨如新,人皆異焉。
賴良鳴
賴良鳴,吉之萬安人,明末為諸生。閉戶著書,不履城市。施愚山分憲湖西,徵其書,且以書招之,辭不出。推官東平陸叢桂衝默見之,歎曰:「龍德君子也。」著《明倫典則》八十卷、《吉州人文志》若干卷。
行中
法僧行中,羅浮人。居萬安之五雲三十年。每持木板念佛山谷,虎皆繞行。
三惠寺
宋文信國勤王次萬安,駐三惠,大書「都督行府」四字於門。一夕雷電交作,晨見「府」字若塗抹去者,止存「都督行」三字。信國悟,遂勒兵他往。次日元兵至。
蘇溪魚
蘇溪在萬安縣北十里,東坡適嶺南曾浴於此。溪產魚絕異,名「蘇魚」。
劉節婦詩
劉節婦,夫亡,舅姑欲嫁之,劉頌謝貞四詩曰:「春秋有夏姬,隋唐有王婦。蓬垢學妖冶,羞殺蘭江路。」弘治間詔旌表。郭續妻李氏者,守節嚴苦,有詩名。催科急,賦詩上縣令曰:「有子不能遵母訓,無田空自納官錢。懶將心事為人語,忍插荊釵帶淚眠。」令覽之,蠲其賦。劉節婦賴國華妻也,博通書傳。華臥疾,以詩諭劉令改適,徐次答曰:「誓盟同白首,豈料負青春。萬古淫奔女,何如死節人。」竟如其志。又元末賊康猶剽掠萬安,至龍潛江,見少婦姿首甚麗,抱一子,逼之。婦曰:「我棄子江流,還為汝婦。」乃歌曰:「我生不辰,遭此慘酷。投諸深淵,以免汙辱。」遂抱子投江死。已上皆萬安人。
三臺
贛州有三臺:曰鬱孤,在府治前西南隅,唐李汧公勉望闕故址;曰章貢,在府治西北城上,宋趙清獻公抃故跡;曰八境,在東北城上,宋孔公用翰所創,請東坡賦詩者。今惟八境臺重建三層樓,餘皆頹廢。
烈女詩
贛縣李氏,名德秀,幼讀書能詩。年十五,為寇掠置舟中。女乘間告舟人,索筆硯寄書父母。書尾有絕句云:「寄語雙親休眷戀,入江猶是女兒身。」遂赴水死。
義虎
贛鄉耆郭日和,良富里人。以成化二十一年八月,往瑞金縣,山行至樂村遇虎。童僕皆竄去,日和不及避,立道左。虎繞之,甚馴。郭坐,虎亦坐。久之徐起取道行,虎又隨之。郭曰:「既不見齧,又不相舍,得勿欲偕行耶?」虎遂弭耳去。郭至謝坊別墅,語其故,眾方訝之。頃之,虎果來,觀者如堵。日和留之,係牌項下,書曰「郭氏義虎」。飲食馴擾,畫則隨左右,夜則侍臥榻後。日和年八十四終。臨葬,虎隨往兆所,咆哮數四而斃,因葬於側。今虎塚尚存。
蕭庾、雷濟
蕭庾、雷濟皆贛縣人。庾義官,濟省祭也。二人俱在王文成公幕府。文成誓師樟樹鎮討賊,多得其力。後平橫水、桶岡、三浰諸賊,誘致浰酋池仲容,二人謀畫居多。江彬等南來失計,無所泄忿,構冀元亨龍,先及庾、濟等,欲置之死。二人竄匿,功次俱被削。未幾庾死,公親為文祭之。濟後謁選,得龍州宣撫司經歷。
王氏義門
贛縣大油鄉王氏,七代同居,百有餘人,內外肅然,無詬誶者。祖居雩都梓山,今徙文潭。
安南使臣詩
安南使臣過南康縣南野驛,賦詩云:「鼓報黃昏客泊船,咿咿軋軋櫓聲連。一雙鳧鳥滄浪外,幾個人家楊柳邊。紅日落殘鉤掛月,白雲卷盡鏡磨天。安南萬里朝天客,暫借郵亭一夕眠。」
陽雁
《唐會要》:「嶺南節度使徐浩奏,十一月二十五日,懷集縣(校:上脫「當管」二字。)陽雁來,乞編入史。」徐禎卿詩「陽月隨陽雁(校《明詩別裁集》卷六作「陽鳥」。),遙從塞上來。」陳子龍以為無出,改為「陽鳥」,蓋不睹《會要》耳。(唐人閻防詩「陽雁叫平楚」。)
偽金鑒錄
隆慶間曲江刻張文獻公《千秋金鑒錄》一卷,又偽撰序表。平湖陸世楷孝山,為南雄守,著論辨之曰:「《金鑒》一書既進明皇,應廣流播,而序云:『非吾子孫不得記綠,非人而傳必遭刑憲。』乃似道陵秘傳符籙,其偽一。素衣朱襮,原非白丁,赭衣罪服,詎比軒冕。(偽序云:學則素衣之人為上達,不學則赭衣之人為白士。)曾是丞相而此訛舛,其偽二。書成進上,自公手輯,韓訴義可,公乃攘美。(偽序云:韓休長子義可,齡之婿也,韓久訴興亡之策,命齡褒次,付之義可。云云。)其偽三。此書初進,必己盛傳。世遠言湮,遂難搜訪。何至千年方許流布。(偽序云:此錄一千年後方布人間。云云。)其偽四。『非臣』,『非君』,『非神』,『非德』。(皆序中語。)中文理鬼惡,有同魑魍。其偽五。」又辨偽表一篇,語多不錄。此等偽謬,凡略識之無者亦不肯為,而粵中新刊《曲江文集》竟收入之,故孝山謂急應火其書,碎其板。予抵曲江,縣令秦君熙祚遺《曲江文集》,別有《金鑒錄》一冊,乃康熙甲辰曲江令淩作聖重刻。稍閱之,不覺噴飯,何物俚鄙,敢無忌憚如此!其中稱玄宗、肅宗種種悖謬。又云:「安祿山者野豬之精,腹垂過膝。史思明者鷊鳥之精,脅生兩羽。楊貴妃白鷳之精,指爪純赤。復有木子雙木,木易行金二人入相。至天寶中,安有路床之拒,大燕安僭,妃縊馬嵬,哭事承肅宗之人,此時佞為石兮。齡方見王隱石塵,離而復合。主上淚灑巴山,艱行蜀道,家亡國破。恩已變仇,方慕愚直,臣慮主上有大難。齡有異僧一,內載般若,糸黍具緇衣。其至蜀中,難逼梵宇,開之難可釋也。」又云:「立子旦為相王。武后太子先為中宗。皇后廢之。又易名哲宗。」又云:「蜀州司戶楊玄琰女為上子壽王妃。今上寵之,賜名楊貴妃。」云云。其謬妄不經,大概如此。乃嘉靖間文獻裔孫張希祖所刻也,略錄數語,以資拊掌。
張餘二公
張文獻公,曲江人,又云始興人。其故宅或云在始興桂山,或云在韶州府北平圃,或云在韶城南十里。《南雄志》又云:「故居在始興,別業在曲江。」《名勝志》云:「漢置曲江,以東有曲江岡也。(即今韶石。)因其下有江,故改名曲江。」或云以湞水屈曲為名,利水即科斗勞水,南流徑韶石。又南徑石下注東江,(即始興水。)即曲江也。晉置湘州於此,又名湘江云。餘襄公靖,亦曲江人。武水出桂陽臨武縣右,合肄水是為武溪,即漢馬援所云「武溪深,何毒淫」者也。至曲江縣西南入於湞水,故靖文章名《武溪集》。按今始興有丞相戶,曲江有風度樓、風度街、賢相都,皆以文獻公名。
朱氏
朱氏曲江人,三歲知誦《彌陀經》「極樂國土」句。有比丘尼至其家,以經語逐句引之,應聲如翻水。母絕乳,粥之則食,啖以葷即不入口。及笄,堅不嫁。自言清淨國中來,清淨國中去。獨居一室,專修淨業。康熙中,年六十餘尚在。
忠惠廟蛟骨
曲江忠惠廟,祀唐刺史盧光稠。廟中有枯骨二段,雲是光稠所斬蛟骨。旁有鐵鼓,擊之有聲。父老相傳云:光稠有一奴,坐鐵船,撾鐵鼓,僅一日夜往來五羊。今光稠座側有塑像者,奴也。(韶至廣九百里。)
關帝現身
韶人黃思德《紀事》云:「韶城西南樓有關帝廟。順治丙申五月二十日未時,思德遊芙蓉山歸,從舟中見樓上毫光炫曜,關帝披金甲、藍紗巾,立樓牖,面北。少頃,面轉西。移時而沒。兩岸居人皆見之,且驚且拜。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五、三十,凡四日,依時復現。次年丁酉七月初十、十二、十四、依時復現。或黃蓋,或二將隨侍。見者不啻千萬人。因鐫碑勒像以誌靈異。」此事餘在京師聞之袁密山(景星)通政,至曲江,乃得其月日之詳如此。
曲江公像
張嶽跋云:「曲江公小像一幅,嘉靖甲辰夏嶽購得之永豐人家。以示知畫者,謂是吳道子真跡。道子與公同時,像右有中書省印。或公在中書時為作此像。雖風度凝遠而凜然嚴峻,有不可犯之色,上有宋阜陵題讚。按宋綠唐名臣後狄梁公、段司農、郭汾陽與公,凡四家子孫當受官者,持畫像、告身、明皇御劄,詣闕下為左驗。御劄留秘府,像仍歸其家。此其持詣闕下經阜陵御覽而為之讚歟?史稱公體弱有蘊藉,明皇每愛其風度。嶽往來曲江,見畫像數本,皆豐碩盛麗,有富貴氣象,疑非當時真本。及得此像,然後知後人轉相模寫,失其真也。孝宗讚,末云:『不識噬臍禮意,曲江何似荊州。』凡五十九字。淳熙十三年三月己酉朔。」
保睿詩
保睿,南通州人。弘治中以歲貢知曲江縣,清介自持。題詩廨壁云:「不似神仙解煉丹,無緣措置惠貪殘。毫厘百姓心頭肉,為汝抽刀總是難。」及去,民皆流涕。
曲江二奇
《貴耳集》云:「曲江有二奇,鐵胎相公、銅身六祖。鐵胎有二,一在廟,一在庠。銅身在大鑒寺。」予過梅嶺雲封寺,亦有相國像,相國初鑿嶺路故也。
康容
嘉靖二十六年,知韶州府陳大綸,登芙蓉山見一道人修煉,詢其姓字,答云漢康容也,遂隱。今遇仙橋是其遺跡。
兩墜腰石
《曹溪通志》云,龍朔元年,師受五祖衣缽南歸,腰石留黃梅,上刻「龍朔元年盧居士誌」八字。明嘉靖間,韶人有仕黃梅者,持歸曹溪,今存焉。予過黃梅東禪寺,亦有墜腰石。今此二石未知孰是。然六祖深契單提,不由文字。區區一石,乃煩刻記。是後人欲飾真而適為偽耳。
明通卓錫泉
曹溪明通泉,每遇卓錫泉脈枯,寺僧持祖衣往叩石穴,泉即通流,因以名之。憨山大師龕,既歸南華,後移往廬山,卓錫泉忽竭。龕既還山,泉流如故。
黃籩遇仙
黃籩,字子器,英德人,性嗜弈。一日與客弈,有道流來,從旁指點,訝曰:「仙著也!」道流笑捋其鬚而去。次日鬚盡白,年及耄耋,忽以甌擊案,連曰:「仙著,仙著。」遂化去。
韓瀧
三瀧水出韶州府樂昌縣監豪山。舊曰新瀧、曰腰瀧、曰垂瀧,皆漢周府君所開。後以韓文公過此賦《瀧吏》詩,易名韓瀧。上流西岸有周府君祠,以文公配食。瀧水即馬伏波武溪水也。又云源出湖南王禽之山,漢郭蒼周府君碑云:「仰王禽兮又垂峞,俯瀧淵兮怛以悲。」都穆《金薤琳琅》云,東廣漢碑絕少,所有惟斯碑而已。
嶺南碑刻
嶺南古碑刻文字,自昌黎南海神廟碑外,其文字古雅者,漢郭蒼周府君碑、唐周夔到難(碧落洞)二篇為最。
菩提葉
清遠峽寺有菩提樹。其葉,文理如霧縠蟬翼,寺僧采摘以水漚之,至四五十日,膚膜脫盡,絲理獨存,堅致霏結如罘罳狀。以飾窗戶,數年不敗裂。是廣州光孝寺種智藥三藏所植者。
二禺
清遠峽飛來寺有二禺帝子祠,峽亦名二禺。《山圖經》云,黃帝二子,大禺、仲陽隱此。《山海經》,黃帝二子曰禺陽、禺號,禺號處南海,是為海司。任姓生徭梁,徭梁生番禺。《圖經》謂,番、禺二山名,秦時置縣取此。曹始能曰,番山在城內東南隅,北即禺山。按黃帝世係,黃帝妃嫫母生蒼林、禺陽。禺陽生禺號,禺號生滛梁,滛梁生番禺。黃帝子二十五宗為十二姓,可考者九人。有清陽是生少昊,無仲陽。又有禺京、儋耳,皆禺號子。豈儋耳又轉徙海南耶?又《山海經》云,儋耳之國在大荒北,任姓號禺子。郭注,其人耳大,儋垂在肩上。《賓退錄》云:「是極北別有一儋耳也。」觀任姓禺子之文,則儋耳實乃人名,居北海矣。
海潮
粵潮一月二次,自長而消。每月以初一、十六二日,由子午時遞推而移至己亥,而1皆十五日。一月三十日而潮有二,隨月為消長也。廣州潮汐,東經佛山入肄江,與西江潮合。西經新會縣入蒼江,與東江潮合。上至胥江而止。清遠而上,潮汐不及。《圖經》謂海潮至清遠峽一宿而還,故名中宿者,妄矣。
魚化龍
嘉靖十年辛卯八月,三水金洲江上有巨鯉化為龍。時天日晴明,忽玄雲下屬,雷電隨之,從東北飛去。
海豬
康熙癸丑六月,三水有大魚浮西南沙灘,長七尺餘。遍體花白無鱗,有兩翅一尾。喙長尺許,利齒如鋸。居人獲之,剖視其肉,與豕不異。腹中孕小魚,亦類豕形。人以為海豬云。
鐘與虎蛟鬥二則
三水縣華山地藏庵,有宣和鐘一枚,蛟龍紐,四周作鳥獸蟲魚雲雷之形,常出與烏石潭蛟相鬥,蜑戶多見之。一日老僧古溪晨起誦經,失鐘所在。久之有聲隱隱從空中來,瞬息復懸如故,淋漓水濕,上作龍腥。自後風雨即飛去,遂俟其至破之。今廢鐘尚存庵中。
萬安縣虎牛潭,深黑莫測。有石,虎頭牛身,踞其下,每日光下射或見之。其旁定慧寺有吳赤烏時鐘。萬曆間,一夕大風雨,鐘忽飛去,與潭中石鬥,次晨得於潭側。
白沙前知
三水陸之,遊白沙之門。先生一日晨起,謂陸曰:「子有喜色。」對曰:「某家報至,昨舉一子。」先生欣然援筆命名陽和,字藹然。復命三名,曰陽開、陽升、陽泰,以次字之。後之果連舉四子。蓋白沙精《河》、《洛》數學,故前知耳。
史五常
史五常,內黃人。父萱,洪武中任廣東僉事,卒官。五常甫七歲,母以子幼,官寒不能歸葬。棺厝三水和光寺側,攜五常北還。每泣語之曰:「汝父棺中有大錢可驗,汝識之。」後母歿,乃萬里過嶺,來殯所求焉。既至弗獲,旦夕泣禱於天。居人憐之,遣以飲食。巡司李斌,為多方物色,得之,大錢尚在。扶柩歸,廬墓三年。正統間旌其門。
竹柑
釋石濂大汕說,粵有巨竹,橫枝下歲生竹柑。香色如柑,其肉如橙。或言即竹實,鳳凰所食也,增城縣有之。《酉陽雜俎》云,江淮間有竹肉,生竹節上,如彈丸。《嵇聖賦》云,竹布實而根苦。
貝吉多樹
貝吉多樹,枝幹皆左旋,甚奇古,望之如畫枯木。二月葉始生,三月作花。五出如木筆,邊白內黃外紫,氣馥鬱,略如梔子,辦亦左旋。其葉較菩提尖而大,紋理如繡,可作書。予折一枝插使院中,一昔而活。按《酉陽雜俎》云,貝多出摩伽陀國,有三種:一多羅婆力義貝多,一多黎婆力義貝多,三都暗婆力義貝多,即《西域記》之多羅樹也。杜詩「吾知多羅樹,卻倚蓮花台。」
管樹
廣州老城內督糧道署西圃中,有管樹一株。根幹奇古,略如榕樹,但葉絕大。其幹皆根枝樛結而成,中多空寶。明太宰古衝李公默著《孤樹裒談》於此樹下,蓋數百年物矣。李公有記,刻石嵌於樹,亂後一兵婦得之,作搗衣砧。有士人夜聞砧聲,甚異,贖取之。今尚存。
葵樹
葵樹即棕櫚,其葉可為扇,古稱蒲葵扇即此。蘇子容曰:「蒲葵,棕櫚也,出《廣雅》。」《詩史》云,蒲葵扇,今衢、信、宣、歙間扇是也。謂彩似蒲葵耳,非是。朱翌《猗覺寮雜記》:「李翱作《楊於陵志》云:『知廣州,撤蒲葵,陶瓦覆屋。』是以棕蓋屋,益知蒲葵即棕櫚是也。」
蕹
廣州僧寺池沼,皆種甕菜,《南方草木狀》所謂雍也。以竹為筏,作小孔,架水面,隨潮浮沉,不近泥沙,碧綠如萍可愛,能解冶葛毒。又有旱甕,嵇含云:「或云魏武能啖冶葛,先食此菜。」又闞駰《十三州志》云:「嶺南有駱田。駱,音架。」王氏《農書》云:「架田即葑田,以木縛架為田,浮水面,以封泥附木上而成。田隨水上下。」此亦其類,但不封泥耳。《玉堂閑話》云:「新會縣峴岡以南瀕海,人有蔬圃,乃淺水中積沙而成。或為大風飄去,若浮筏。然番禺有人訟失去蔬圃,在百里外為人所匿。」蓋其事也。
六榕
淨慧寺有坡書「六榕」二大字,今扁寺門,改稱六榕寺。寺有銅大士像,甚古。有舍利塔,梁大通中沙門曇裕造。舊有王勃碑。
素馨
素馨花,藤本叢生,花白如粟。舊產花田,今移海幢寺南,地名沙園村。鬻花人先一夜摘其蓓蕾,貫以竹絲。傍晚入城鬻於市,閨閣晚妝用以闈髻。花在髻上始盛開,芳香竟夜。先兄西樵有《茉莉》詩云:「花向美人頭上開。」可移贈也。又有黃素馨一種,簪之頗有風韻,而香不及,《南方草木狀》作耶悉茗花。
波羅廟花樹
波羅廟花樹甚異,粵語云:「山則浮羅,樹則波羅。」偶簿錄其目如左:
荔支
龍目
木棉
蘋婆榕
訶子烏
欖橄欖
波羅(即達奚司空自西域攜來者,廟得名以此。)
蒲葵
紫薇
人面羊桃
香柚
菩提(光孝寺種。)
紫荊
紅豆(亦名相思。)
刺桐
銅鼓
波羅廟殿東隅有銅鼓一,唐鄭絪出鎮時,高州守林靄所得駱越鼓也。闊五尺上下,四旁作水波連錢錦文之形,臍隱起,形制甚古。周遭有蟾蜍八。舊傳鼓自鳴,與潮汐相應。今蟾蜍為盜毀去,遂不復鳴。其下有款識,未及觀。西隅復有一鼓,乃宋平儂智高時所得。形制差小,古樸不及。
香蕉去毒
粵地濕熱,人多染麻瘋。所居室,人不敢處,必種香蕉木本結實者於院中,一二年後,其毒盡入於樹,乃敢居之。同門友胡武昌景曾說。
鬼畫符
粵山中一種小樹,狀如木蘭,亦類紫薇。高一二尺,葉老則有白篆文如蝸涎,俗名鬼畫符。葉下有小花如粟,至晚,香聞數十步,又名夜蘭。折枝能逐蚊,又名蚊驚樹。主治風寒、吐泄、腹痛。
石馬、果下馬
韶州府翁源、乳源、英德諸縣產馬,視巴𩥄馬尤小,號為石馬。粵中又有果下馬、果下牛、果下豹。
南園五先生
粵省城南有大忠祠,祀宋文丞相、陸丞相、張越公。其傍有五先生祠。五先生:明初孫蕡、黃哲、王佐、趙介、李德也。地名南園,稱南園五先生。有詩四卷,海鹽葛徵奇巡按廣東時刻之。崇禎間陳子壯、黎遂球復結詩社於此。
鷹爪蘭
海幢寺鷹爪蘭一株,藤本枝幹樛結為一,大至兩圍。二月花發,五瓣,始青漸黃。花如鷹爪。香較魚子蘭稍濃。寺僧以木作棚架之,蔭可數弓。花發終歲不絕。此與樹蘭、魚子蘭,皆與草蘭迥別。
蘋婆樹
波羅廟、海幢寺皆有蘋婆樹,作花紅豔,如婦人履綦。近似木棉。一房有四五實,色味如栗。與青州蘋婆名同而迥異。
潮泉巖
英德縣清溪驛側有潮泉巖,上有潮泉寺。其泉與海潮相應,日凡再至。每潮至,則怒流噴薄,不爽時刻。海潮上至胥江而止,此泉尚隔中宿、湞陽、大廟諸峽,獨與潮通,亦異事也。
安瀾門田
廣州安瀾門,即偽漢魚藻門。有田與江岸連接,相傳偽漢時自海上浮來。其上有稻,偽主以為祥,布衣林楚材歎曰:「水魚湫湫兮,南國其亡矣。」未幾,潘美帥師代粵,鋹降。楚材,富川人,有贈黃損詩云:「身閑不恨辭官早,詩好常甘得句遲。」見《詩話總龜》。
鄺露
鄺露,字湛若,南海人。衣冠談笑有晉人風,尤工篆隸、五言詩。善鼓琴。為諸生,有名。一日學使試士,以恭寬信敏惠命題,露文成,意得甚。文凡五比,以大小篆、隸、楷、行書五體寫之。學使怒其狂,置五等。露夷然不屑。廣州破,露抱所寶古琴不食死。所著詩名《嶠雅》。
翠
翠有數種。在山曰山翠,在水曰魚翠,產羅浮者曰紅翠。大者名官翠,小者曰釣魚公。赤曰翡,綠曰翠。或謂雄曰翡,雌曰翠。《爾雅》、《左傳》之鷸是也。
競渡
廣州俗尚競渡。盛時或以白鶴毳、孔雀尾、翡翠毛羽飾船篷,用相誇尚。每斜陽照曜,金碧爛然。翠毛著雨不沾濕,如荷蓋上珠,搖漾不定。
羽緞
西洋有羽緞、羽紗,以鳥羽織成。每一匹價至六七十金。著雨不沾濕。荷蘭上貢,止一二匹。
橘紅
橘紅出化州者為勝,然唯州廨堂一株,每歲結實若干顆,州輒申報憲司。其貴重如此。
石龍
化州州廨後,有石潛江中,謂之龍尾。州庭左偏有石微露,謂之龍首。石有時鳴,吼聲如鵝而洪大。按化州在偽漢劉氏為辨州石龍縣,地名義取此。楊文襄公一清,生於廨舍,龍鳴三日
莊渠碎缽(二則)
南華寺六祖缽,非金非石。魏莊渠督學廣東,遍毀佛寺,至曹溪索缽擲地,碎之為二。每片各有一字,視之乃「委」「鬼」也。莊渠異之,寺因得不毀。崇禎中有彭舉人某,病中夢至一官府,其神冠冕坐,堂皇狀如王者,聞胥吏傳呼魏校一案。須臾有一官人,峨冠盛服而入。其神問:「何以毀曹溪缽?」答言:「吾為孔子之徒,官督學校,在廣東所毀淫祠,幾千百所,豈但一缽!」神云:「聞缽破,中有『魏』字。如此神異,烏可以為異端而毀之?」答言:「『魏』是予姓,既數已前定,雖欲不毀,其可得耶?」神語塞,揖之而出。彭尋病痊,為人言如此。
風幡語
光孝寺菩提壇即六祖說法處。樹幹已朽,枝葉鬱然。每三四月葉落,落後復生。東為風幡堂,六祖聞二僧論風幡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云云。予按西土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聞風鈴聲,問伽耶舍多曰:「鈴鳴耶?風鳴耶?」舍多曰:「非風鈴鳴,我心鳴耳。」祖曰:「善哉!」即付法眼,六祖重拈此段公案耳。
湛甘泉
湛文簡公三十三歲登第,宦遊三十三載,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歸田居西樵山中講學,八九十後兩遊南嶽,林居又三十三年,考終,壽九十九。今廣州荔枝佳種,有尚書懷者,以甘泉名也。
陳氏丸方
廣州陳御史則,正德中巡按湖廣,嘗釋一重囚罪。其人感激,無以報德,自言有秘傳諸蠟丸方,願以為獻,異日子孫當食清白之報,即今牛黃、益母、烏金諸丸是也。陳氏數世傳此業,賴以致富。廣城陳氏丸,有豸史第印記以此。侍御裔孫宗德,予門人云然。
陶苦子
廣州白雲山古濂泉寺,有僧道安者,戒行清苦,不甚通文字。偶入城,至陶氏募化。陶為設齋,道安見其富盛,心動。歸寺數日,墜樹傷足,遂示疾。自言當往生陶家。是日陶氏室人分娩,見一僧徑入其室,遂生一男子。數歲不乳,但食蔗糖,亦不能言。一日戲於門,見濂泉僧過之,輒呼與語,言前身事甚悉。自此遂能言。稍長至寺,如舊識。陶名璜,字苦子。工詩文。亂後棄諸生。今尚在。
植孝子
植以進,肇慶開建人。目不知書,樵采石竇山中。事母梁極孝,每食必跪獻。母命起,答曰:「世人跪拜於親沒之後,親安能知?孰若親存盡禮乎!」隆慶間山寇充斥,以進鑿土室藏母,數日一易其處。定省跪食,顛沛不變。
颶風占
端州四時虹常見。冬有紅霞,風即起,謂之攪霜風。風自西北隨雨暴集者,謂之石尤風。夏秋間颶風將作,居人每以水氣腥及斷虹犁頭雲卜之。又以鵲巢為占,低則有風,高則無風。又鶺鴒至則颶風不作。
崧台書院
汶上戶部尚書王公杲,嘉靖間謫戍雷州,居高要崧台書院。華亭馮公恩,亦以謫雷寓此,即今之閱江樓也。
端溪石(二則)
端硯以宋坑鴝鵒眼為上。坑在羚羊峽東,入峽第一坑,爛柯山之西北麓也。自唐以來貴重之。南北宋皆貢於本州。明永樂、宣德皆遣中使采取。萬曆間,中官李鳳采進,皆奉朝旨開閉,摩厓紀年月。本朝順治中,故平靖二藩嘗一開之。宋坑之中,以下巖為第一。下巖在水中,即冬月水涸亦有暗潭。其潭石大或合抱,或如盆盎。沒而得之,去其邊皮粗硬。其色如羊肝,其溫如紫玉。時有綠點,或作綠筋,綠如碧荑。不雜銀線,不帶油暈。無穴蝕皴坼,而氣韻深厚,隱隱有光。叩之,其聲清越,撫之溫潤,嗬之水流。其鴝鵒眼圓如大豆,淺青深碧相間,時帶黃赤。暈有數重,中黑睛一點如漆。亦有不作眼者。匆論子石不子石,皆希世寶也。亦有純綠者,罕覯之。下巖出水,南北壁皆曰中巖。北壁貴於南壁,以其徑險仄故。北壁佳者亦有數處,土人選壁作穴取之。漸入漸小,至孔穴祇容一人臥鑿。深入數十丈,窮日之力才一二硯。然皴坼砂蝕者多,間有醇質,聲色、氣韻、鴝眼,俱與下巖無別。惟嗬之未能水流,肌理不盡如紫玉耳。南壁堅潤類北,而拆裂沙線最多,即有清醇,氣韻稍嫩。三四年後鋒芒便退,滑不發墨。須細石更礱砥之。萬曆中使所采皆此石也。上巖曰朝天巖。色微赤,質微燥,亦以進御,然不及中巖,皆同在宋坑洞口之內。出宋坑洞口,環山皆曰新坑。潤者石色極嬌嫩,不純。淡紫而帶白,且有油暈,俗贗呼曰水巖石,亦曰蕉葉白。扣之無聲,用一二年鋒铓盡退。今世多貴重之,未深察也。上巖之背曰屏風巖。石質堅勁,最能發墨。然肌理粗燥,用之損筆,亦稱龍巖石。自宋坑以西,其眼大小如豆如麻,悉圓正。其東三十里曰梅花巖。在典水西,石帶灰白青色,質理堅燥。有方五六寸而眼至數十者,扁長不圓,謂之鵝眼。青綠而少層,間無黑睛者多,好事家蓄之,漆作墨石漬,亦假宋硯。隔峽水西南曰蚌坑。沿山有石,其色有青,有紫,有豆綠,皆可作硯,黃江硯工皆采之,但質枯色嫩耳。其後山曰後瀝石。大於蚌坑,而質性更劣。石室山之北嶺曰黃坑。公醇紫而微黃赤,溫潤細膩,惜不甚堅。叩之無聲,用之發墨,然難貯水。宋坑之外,以此為良。鴝鵒眼圓明、周正,暈重之內微帶赤白,或墨暗不具,曰死眼,重暈模糊,曰淚眼,斯不足取。北嶺之東曰錦文端石。質甚堅勁,色帶青紫,濃淡相錯如錦。扣之聲清揚,用甚發墨。然粗而少潤,在黃坑之下。下巖底石,價十倍於南北壁。南北壁石,價十倍於上巖。龍巖石,賈倍於小湘。小湘石,價倍於蚌坑後瀝。
端州硯石,自羚羊峽外,又有金星石,出德慶。黑如漆而多金星,亦能發墨,惟不耐貯水。品在宋坑中巖之下,朝天巖之上。銀星石出高要小湘峽,不甚發墨,止可調朱,或用為碑材。錦石亦出高要峽,文作雲錦或山水、人物、蟲魚,天然如圖繪,琢為硯亦可發墨。又有白石、黃石,出七星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