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一 因缘相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 佛陀品

[一]第一 法说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应答世尊曰:“大德!”世尊乃如是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缘起。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如是宣说:“诸比丘!缘起者何耶?诸比丘!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诸比丘!此谓生起。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有行灭。由行灭,有识灭。由识灭,有名色灭。由名色灭,有六处灭。由六处灭,有触灭。由触灭,有受灭。由受灭,有爱灭。由爱灭,有取灭。由取灭,有有灭。由有灭,有生灭。由生灭,有老死、愁、悲、苦、忧、恼等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世尊说此已,彼诸比丘而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

[二]第二 分别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宣说曰:]“诸比丘!我为汝等分别说缘起,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宣说。”彼等诸比丘答曰:“大德!唯然。”

世尊以此宣说曰:

“诸比丘!何为缘起?诸比丘!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何为老死?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以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老与死,诸比丘!以此谓之老死。

诸比丘!何为生?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出生、出产、降生、诞生、诸蕴之显现,诸处之获得,诸比丘!以此谓之生。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此谓之有。

诸比丘!何为取?诸比丘!此等有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丘!以此谓之取。

诸比丘!何为爱?诸比丘!此等有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诸比丘!以此谓之爱。

诸比丘!何为受?诸比丘!此等有六受身: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以此谓之受。

一〇

诸比丘!何为触?诸比丘!有六触身: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触。

一一

诸比丘!何为六处?[诸比丘!此等有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诸比丘!以此谓之六处。

一二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一三

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一四

诸比丘!何为行?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行。

一五

诸比丘!何为无明?诸比丘!无知于苦,无知于苦集,无知于苦灭,无知于趣苦灭之道,诸比丘!以此谓之无明。

一六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三]第三 道迹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以此宣说:]“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邪道迹与正道迹。[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宣说。”彼等诸比丘答世尊曰:“大德!唯然。”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所谓邪道迹者何耶?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斯是全苦蕴之集。诸比丘!以此谓邪道迹。

诸比丘!所谓正道迹者何耶?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斯是全苦蕴之灭。诸比丘!以此谓正道迹。”

[四]第四 毗婆尸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以此宣说:]“诸比丘!毗婆尸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之前,尚未成正觉,为菩萨时,于正念而思念:‘此世间实陷于苦;生、老、衰、殁、再生,然又不知出离此苦,不知老死之[出离]。何时能知此苦之[出离],老死之出离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何故有老死?缘何有老死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缘生故有老死。’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何故有生?缘何有生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有故有生,缘有而有生。’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而有有?缘何而有有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取故而有有,缘取而有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取?缘何而有取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爱故而有取,缘爱而有取。’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爱?缘何而有爱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受故而有爱,缘受而有爱。’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受?缘何而有受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触故而有受,缘触而有受。’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触?缘何而有触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六处故有触,缘六处而有触。’

一〇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六处?缘何而有六处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名色故有六处,缘名色而有六处。’

一一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名色?缘何而有名色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识故有名色,缘识而有名色。’

一二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识?缘何而有识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行故有识,缘行而有识。’

一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行?缘何而有行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无明故有行、缘无明而有行。’

一四

如是,缘无明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一五

诸比丘!‘是集、是集’,于是毗婆尸菩萨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一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老死?何灭而老死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生故无老死,生灭乃老死灭。’

一七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生?何灭乃生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有故无生、有灭乃生灭。’

一八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有?何灭乃有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取故无有,取灭乃有灭。’

一九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取?何灭乃取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爱故无取,爱灭乃取灭。’

二〇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爱?何灭乃爱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受故无爱,受灭乃爱灭。’

二一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受?何灭乃受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触故无受,触灭乃受灭。’

二二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触?何灭乃触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六处故无触,六处灭乃触灭。’

二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六处?何灭乃六处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名色故无六处,名色灭乃六处灭。’

二四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名色?何灭乃名色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识故无名色,识灭乃名色灭。’

二五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识?何灭乃识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行故无识,行灭乃识灭。’

二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行?何灭乃行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无明故无行,无明灭乃行灭。’

二七

如是,此无明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此全苦蕴灭。

二八

诸比丘!‘是灭也、是灭也’,于是毗婆尸菩萨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七佛之昭说,亦复如是。

[五]第五 尸弃

诸比丘!尸弃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六]第六 毗舍浮

诸比丘!毗舍浮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七]第七 拘留孙

诸比丘!拘留孙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八]第八 拘那含

诸比丘!拘那含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九]第九 迦叶

诸比丘!迦叶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一〇]第十 大释迦牟尼瞿昙

“诸比丘!我于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正念以生是思念:‘此世间实陷于苦:生、老、衰、殁、再生,然又不知此苦之出离,不知老死之[出离]。何时能知此苦之出离、老死之出离耶?’

诸比丘!尔时,我生是思念:‘何有故有老死?缘何而有老死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缘生而有老死。’

四~一三

诸比丘!尔时,我生是念:‘何有故有生?有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缘何而有行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无明故有行,缘无明乃有行。’

一四

如是,缘此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一五

诸比丘!‘是集、是集’,我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一六

诸比丘!尔时,我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老死,何灭乃老死灭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生故无老死,生灭乃老死灭。’

一七~二六

诸比丘!尔时,我作如是思念:‘无何故无生,无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何灭乃行灭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无明故无行,无明灭乃行灭。’

二七

如是,此无明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此是全苦蕴灭。

二八

诸比丘!‘是灭也、是灭’,于是毗婆尸菩萨未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于此颂曰:

法说及分别 道迹毗婆尸

尸弃毗舍浮 拘留孙那含

迦叶大释迦 牟尼尊瞿昙

第二 食品

[一一]第一 食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

四食者何?或粗、或细之抟食,二是触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识食。诸比丘!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

诸比丘!此等四食,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此等四食乃以爱为因、以爱为集、以爱为生、以爱为起。

诸比丘!此爱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爱乃以受为因、以受为集、以受为生、以受为起。

诸比丘!此受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受乃以触为因、以触为集、以触为生、以触为起。

诸比丘!此触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触乃以六处为因、以六处为集、以六处为生、以六处为起。

诸比丘!此六处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六处乃以名色为因、以名色为集、以名色为生、以名色为起。

诸比丘!此名色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名色乃以识为因、以识为集、以识为生、以识为起。

诸比丘!此识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识乃以行为因、以行为集、以行为生、以行为起。

一〇

诸比丘!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行乃以无明为因、以无明为集、以无明为生、以无明为起。

一一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一二

无明之无余,离贪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此是全苦蕴灭。”

[一二]第二 破群那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尔时世尊曰:]

“诸比丘!有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四食者何耶?若粗若细之抟食,二是触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识食。诸比丘!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

如是说时,尊者牟犁破群那,以此白世尊曰:“大德!谁食识食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不正。我[未言众生或人]‘食’。我若言‘食’者,则‘大德!谁食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何故有识食耶?’此为正问。然者其正答:‘识食为未来之再有、再生之缘,因有识故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

“大德!谁者是触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触’,我若言‘触’者,则‘大德!谁触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未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触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

“大德!谁者感之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感’,我若言‘感’者,则:‘大德!谁者感之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受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

“大德!谁者渴之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渴’,我若言‘渴’者,则:‘大德!谁者是渴之耶?’之问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爱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受有爱,缘爱有取。’”

“大德!谁者取着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取着’,我若言‘取着’者,则:‘大德!谁者是取着耶?’之问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取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

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破群那!六触处之无余,离贪灭者乃触灭,触灭乃受灭,受灭乃爱灭,爱灭乃取灭,取灭乃有灭,有灭乃生灭,生灭乃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

如是,此是全苦蕴之灭。”

[一三]第三 沙门婆罗门(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世尊曰:]“诸比丘!任何沙门、婆罗门,彼等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老死灭之道迹、不知生……不知有、不知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行灭之道迹。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者,即于沙门而非正沙门,于婆罗门而非正婆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或对婆罗门之义,于现在为非自知者,为非住入实证者。

诸比丘!任何沙门、婆罗门,彼等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老死灭之道迹、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行灭之道迹。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正沙门、于婆罗门为正婆罗门。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与婆罗门之义,于现在为自知者,为住入实证者。”

[一四]第四 沙门婆罗门(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任何沙门、婆罗门,彼等不知此等法、不知此等法之集、不知此等法之灭、不知趣此等法之道迹。[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非正沙门,于婆罗门非正婆罗门……。]

不知如何法?不知如何法之集?不知如何法之灭?不知如何法灭之道迹?

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老死灭之道迹、不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不知此等之诸法、不知此等诸法之集、不知此等诸法之灭、不知此等诸法灭之道迹。

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非正沙门、于婆罗门为非正婆罗门。彼尊者等,亦对沙门之义,或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不能自知、不能住入实证。

诸比丘!虽是何之沙门、婆罗门,知此等之法、知此等法之集、知此等法之灭、知此等法灭之道迹。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正沙门、于婆罗门为正婆罗门……。]

知如何法?知如何法之集?知如何法之灭?知如何趣法灭之道迹?

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知此等之诸法、知此等诸法之集、知此等诸法之灭、知趣此等诸法灭之道迹。

诸比丘!唯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正沙门,于婆罗门为正婆罗门;彼尊者等亦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在自知,住入实证。”

[一五]第五 迦旃延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尊者迦旃延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迦旃延,白世尊曰:“大德!所谓正见、正见,大德!正见者何耶?”

“迦旃延!此世间多依止于有与无之两[极端]。

迦旃延!依正慧以如实观世间之集者、则此世间为非无者。迦旃延!依正慧以如实观世间之灭者,则此世间为非有者。

迦旃延!此世间多为方便所囚、计、取着。圣弟子计使、取著于此心之依处,不囚于‘予是我’,无著、无住,苦生则见生,苦灭则见灭,不惑不疑,无缘他事,是彼智生。迦旃延!如是乃正见。

迦旃延!说‘一切为有’,此乃一极端。说‘一切为无’,此乃第二极端。迦旃延!如来离此等之两端,而依中道说法。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为全苦蕴之集。

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则是全苦蕴之灭。”

[一六]第六 说法者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一比丘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所谓说法者、说法者。说法者是何耶?”

[世尊曰:]“若比丘,为厌离老死、为离贪、为灭而说法者,彼得谓是说法比丘。

若比丘,为厌离老死、为离贪、为灭而行,彼得谓是行法随顺法之比丘。

若比丘,有厌离老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者,彼得谓是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若比丘,为生[厌离、离贪、灭];若比丘,为有……,若比丘,为取……若比丘为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之厌离、为离贪、为灭而说法者,彼得谓是说法比丘。

若比丘为厌离无明、为离贪、为灭而行,彼得谓是行法随顺法之比丘。

若比丘,有厌离无明、离贪、灭、无取着,解脱者,得谓是现法涅槃之比丘。”

[一七]第七 阿支罗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一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行乞。

阿支罗迦叶,见世尊从远处来,见已而走近世尊,近而与世尊俱相致问及交谈、可记忆之语,而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阿支罗迦叶,白世尊言:“我等向尊者瞿昙以问琐事,若蒙尊者瞿昙允诺,请答所问。”

“迦叶!今乃非问之时,我等即将行入聚落。”

阿支罗迦叶,再白世尊言:“我等向尊者瞿昙以问琐事,若尊者瞿昙允诺、请答所问。”

“迦叶,今乃非问之时,我等将行入聚落。”

阿支罗迦叶三度如是曰……非问之时,我等将行入聚落。

如是说时,阿支罗迦叶向世尊如是言:“非多,我等唯欲向尊者瞿昙稍问而已。”

“迦叶!汝欲问者、即问之。”

“瞿昙!苦是自作耶?如何?”

世尊曰:“迦叶!并不然!”

“瞿昙!苦是他作耶?如何?”

世尊曰:“迦叶!并不然!”

“瞿昙!苦是自作而他作耶?”

世尊曰:“迦叶!并不然!”

一〇

“瞿昙!苦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耶?如何?”

世尊曰:“迦叶!并不然!”

一一

“瞿昙!苦是无耶?如何?”

世尊曰:“迦叶!苦非无,迦叶!苦是有。”

一二

“然则,尊者瞿昙,不知苦,不见苦耶?”

“迦叶!我非不知苦,非不见苦;迦叶!我知苦;迦叶!我见苦。”

一三

“‘瞿昙!苦是自作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不然。’‘瞿昙!苦是他作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并不然。’‘瞿昙!苦是自作而他作耶?如何?’之间,沙门答云:‘迦叶!并不然。’‘瞿昙!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并不然。’‘瞿昙!苦是无,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苦非无、苦是有。’‘然则,尊者瞿昙乃不知苦、不见苦耶?’之问,沙门答云:‘迦叶!我非不知苦;迦叶!我非不见苦;迦叶!我知苦;迦叶!我见苦。’大德!世尊请以苦示我。大德!世尊请以苦说示于我。”

一四

“迦叶!如作者与受者是同一,汝先以苦是自作者,如是之所说者,是堕于常见者。

迦叶!如作者与受者是相异,于受重压者苦是他作者,如是之所说者,是堕于断见者。

一五

迦叶!如来说:离此等两极端之法。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则为全苦蕴之集。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乃行灭,由行灭乃识灭……如是则是全苦蕴之灭。”

一六

如是说时,阿支罗迦叶白世尊言:“大德!最殊胜;大德!最殊胜;大德!譬如能使倒者复起……如暗中持来灯火,有眼之士可以见物,世尊为说种种法。大德!我归依世尊!归依法与僧伽。大德!唯我欲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具足戒。”

一七

“迦叶!曾为异学者,愿于此法与律出家,欲受具足戒者,得经四月之别住试练后,欲作比丘,方可出家,使受具足戒成为比丘。虽然,我亦知人之有差别。”

一八

“大德!若曾为异学者,若愿于此法与律出家,而欲受具足戒者,须四月别住,经四月别住之试练后,欲作比丘者,可使出家,使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则我愿别住四年,经四年别住之试练后,出家为比丘,使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一九

如是,阿支罗迦叶于世尊之处得出家,受具足戒。

二〇

尊者迦叶,受具足戒不久、独退居、不放逸、精勤、住于专注,不久以正良家之子,出家而为无家,对无上之究竟梵行,于现法自知,入住实证,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更不来此再生。

二一

如是,尊者迦叶,成为一阿罗汉。

[一八]第八 玷牟留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游方者玷牟留来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俱相致问及交谈可记忆之语,而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游方者玷牟留,白世尊言:“瞿昙!苦乐是自作耶?如何?”

世尊曰:“玷牟留!并不然。”

“瞿昙!苦乐是他作耶?如何?”

世尊曰:“玷牟留!并不然。”

“瞿昙!苦乐是自作而他作耶?如何?”

世尊曰:“玷牟留!并不然。”

“瞿昙!苦乐乃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耶?如何?”

世尊曰:“玷牟留!并不然。”

“瞿昙!苦乐是无耶?如何?”

“玷牟留!苦乐是非无;玷牟留!苦乐是有。”

“然则,尊者瞿昙不知、不见苦乐耶?”

“玷牟留!我非不知、不见苦乐;玷牟留!我知苦乐;玷牟留!我见苦乐。”

一〇

“‘瞿昙!苦乐是自作耶?如何?’之问,沙门云:‘玷牟留!并不然。’‘瞿昙!苦乐是自作、他作耶?如何?’之问,沙门云:‘玷牟留!并不然。’‘瞿昙!苦乐是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耶?如何?’之问,沙门云:‘玷牟留!并不然。’‘瞿昙!苦乐是无耶?如何?’之问,沙门云:‘玷牟留!苦乐是非无;玷牟留!苦乐是有。’‘然则大德!瞿昙是不知苦乐、不见苦乐耶?’之问,沙门云:‘玷牟留!我非不知苦乐、不见苦乐。玷牟留!我知、见苦乐。’尊者瞿昙!请为我说示苦乐;尊者瞿昙!请为我说示苦乐。”

一一

“如‘受与感者是同一’,玷牟留!如汝先所云:‘苦乐是自作。’我不如是言。

一二

如‘受与感者是相异’,玷牟留!如受重压者:‘苦乐是他作。’我不如是言。

一三

玷牟留!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中道说法。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则为全苦蕴之集。由无明无余、离贪灭,乃行灭,由行灭乃识灭……如是此是全苦蕴灭。”

一四

如是言时,游方者玷牟留白世尊言:“瞿昙!是最殊胜……我归依世尊,归依法与比丘僧。大德!请摄受我,今日以后,终身归依为优婆塞。”

[一九]第九 愚与贤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世尊曰:“诸比丘!被无明所覆、渴爱所系之愚夫,生如是之身,依此身与外之名色,如是依此二者,有触、六触处。愚夫于此等之[六],若依其一,经验所触之苦乐。

诸比丘!有被无明所覆、渴爱所系之贤者,生如是之身,依此身与外之名色,依如是此二者,有触、六触处。贤者对此等之[六]、若依其一,经验所触之苦乐。

诸比丘!然而,贤者与愚者有如何之差别?其差别、差异如何耶?”

“大德!对我等,法乃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导者,以世尊为所依。善哉!大德!请述此等语之意义,诸比丘闻世尊之语已,当受持奉行。”

“诸比丘!再当谛听,当善思念,我则为说。”

彼诸比丘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诸比丘!唯愚夫被无明所覆、渴爱所系以生此身。在愚夫不断无明、不尽渴爱。所以者何?诸比丘!愚夫不行梵行,实乃不行苦之灭。然而,愚夫身坏命终后,还再生身;彼生身故,则不得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以我说由苦不能解脱。

诸比丘!唯贤者,被无明所覆、渴爱所系以生此身。然而,有贤者断彼无明、尽其渴爱。所以者何?诸比丘!贤者行梵行,实乃行苦之灭。然而,贤者身坏[命终后],不再生身。彼不生身故,则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以我说由苦而解脱也。

诸比丘!贤者与愚者有此之别、有此差异、有此差别。此即梵行住者。”

[二〇]第十 缘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缘起及缘生之法,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为说”。

彼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世尊曰:

“诸比丘!何为缘起耶?诸比丘!缘生而有老死。如来出世,或如来不出世,此事之决定、法定性、法已确立,即是相依性。如来证于此,知于此。证于此、知于此,而予以教示宣布,详说、开显,分别以明示,然而即谓:‘汝等,且看!’

诸比丘!缘生而有老死。诸比丘!缘有而有生。诸比丘!缘取而有有。诸比丘!缘爱而有取。诸比丘!缘受而有爱。诸比丘!缘触而有受。诸比丘!缘六处而有触。诸比丘!缘名色而有六处。诸比丘!缘识而有名色。诸比丘!缘行而有识。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如来出世、或不出世,此事之决定、法定性、法已确立,即相依性。如来证知。此已证知而予以教示宣布,详说、开显、分别以明示,然而即谓:‘汝等,且看!’

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诸比丘!于此有如不虚妄性、不异如性、相依性者,诸比丘!此谓之缘起。

诸比丘!何为缘生之法耶?诸比丘!老死是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败坏之法,离贪之法,灭法。

诸比丘!生是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败坏之法、离贪之法、灭法。

诸比丘!有是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败坏之法、离贪之法、灭法。

九~一六

诸比丘!取为……诸比丘!爱为……诸比丘!受为……诸比丘!触是……诸比丘!六处是……诸比丘!名色是……诸比丘!识是……诸比丘!行是……。

一七

诸比丘!无明是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离贪之法、灭法。诸比丘!此等谓之缘生法。

一八

诸比丘!圣弟子对此缘起及缘生之法,以正慧如实善见故,彼忆起宿世,即:‘我于过去世有耶?我于过去世无耶?何故于过去世有耶?于过去如何有耶?于过去世如何有耶?如何而有耶?’

一九

[彼圣弟子,]驰思未来:即:‘我于未来世有耶?于未来世无耶?何故于未来世有耶?如何于未来世有耶?我于未来世何有?如何而有之耶?’

二〇

[又圣弟子],于今之现世就已有惑。即:‘有我耶?无我耶?何故有我耶?如何有我耶?此众生来自何处耶?彼将赴何处耶?’不知其理。

二一

所以者何?诸比丘!圣弟子如实对此缘起及此等缘生之法,以正慧善见故。”

此颂曰:

食与破群那 沙门婆罗门

迦旃延法说 支罗玷牟留

对愚之贤者 第十则为缘

第三 十力品

[二一]第一 十力(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世尊宣曰:“诸比丘!如来具足十力,具足四无所畏,示知牛王之事,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济度众生。

[所谓]: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灭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受之集如是如是,受之灭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想之集如是如是,想之灭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行之集如是如是,行之灭如是如是;识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如是,识之灭如是如是。

此有时即彼有,此生时即彼生。此无时即彼无,此灭时即彼灭。

即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依离贪灭乃行灭,依行灭乃识灭……如是此为全苦蕴之灭。”

[二二]第二 十力(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四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如来具足十力……如是此是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如是,由我善说于法,明确开显说示断纽。

诸比丘!如是,由我善说,明确开显说示断纽之法,使良家之子,依信而出家具足修行精进,又于身体皮肤与腱与骨,残余,血肉枯竭,依人之勇猛、人之精进、人之精勤,应达未达者,则不舍离精进。

诸比丘!所以者何?懈怠者住于苦,被恶不善法所覆,使大利衰微。诸比丘!精勤者住于乐,远离恶不善法,使大利满足。

诸比丘!依劣则无能达于第一者。诸比丘!依第一则能达第一。诸比丘!师现前即以此梵行为第一者。诸比丘!为使未达者能达,未得者能得,未实证者能实证,实当应精勤。

如是,此我等之出家不为空,有果,有果报。依此我等受用衣服、饮食、卧具、病药资具。此等虽为卑下之物,然于我等为大果、大利。

一〇

诸比丘!汝等即当如是学。诸比丘!唯依观于自利、行不放逸具足。诸比丘!唯依观于他利,行不放逸具足。诸比丘!唯依观于俱利、行不放逸具足。”

[二三]第三 缘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依知、见说漏之灭尽,非不知、不见而说。

诸比丘!如何知、如何见为漏之灭尽耶?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灭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识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如是,识之灭如是如是。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为漏之灭尽。

诸比丘!灭尽之时,我说于灭之智为有缘而非无缘。

诸比丘!何为灭智之缘耶?当谓‘是解脱。’诸比丘!我说解脱是有缘而非无缘。

诸比丘!何为解脱之缘耶?当谓‘是离贪。’诸比丘!我说离贪是有缘而非无缘。

诸比丘!何为离贪之缘耶?当谓‘是厌离。’诸比丘!我说厌离是有缘而非无缘。

诸比丘!何为厌离之缘耶?当谓‘是如实知见。’诸比丘!我说如实知见是有缘而非无缘。

诸比丘!何为如实知见之缘耶?当谓‘是三摩地。’诸比丘!我说三摩地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〇

诸比丘!何为三摩地之缘耶?当谓‘是乐。’诸比丘!我说乐是有缘而非无后。

一一

诸比丘!何为乐之缘耶?当谓‘是轻安。’诸比丘!我说轻安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二

诸比丘!何为轻安之缘耶?当谓‘是喜。’诸比丘!我说喜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三

诸比丘!何为喜之缘耶?当谓‘是悦。’诸比丘!我说悦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四

诸比丘!何为悦之缘耶?当谓‘是信。’诸比丘!我说信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五

诸比丘!何为信之缘耶?当谓‘是苦。’诸比丘!我说苦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六

诸比丘!何为苦之缘耶?当谓‘是生。’诸比丘!我说生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七

诸比丘!何为生之缘耶?当谓‘是有。’诸比丘!我说有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八

诸比丘!何为有之缘耶?当谓‘是取。’诸比丘!我说取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九

诸比丘!何为取之缘耶?当谓‘是爱。’诸比丘!我说爱是有缘而非无缘。

二〇~二五

诸比丘!何为爱之缘耶?当谓‘是受。’……当谓‘是触’……当谓‘是六处。’……当谓‘是名。’……当谓‘是识。’……当谓‘是行。’诸比丘!我说行是有缘而非无缘。

二六

诸比丘!何为行之缘耶?当谓:‘是无明。’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苦,缘苦而有信,缘信而有悦,缘悦而有喜,缘喜而有轻安,缘轻安而有乐,缘乐而有三摩地,缘三摩地而有如实知见,缘如实知见而有厌离,缘厌离而有离贪,缘离贪而有解脱,缘解脱于灭有智。

二七

诸比丘!譬如天降雨于山顶,落大粒时,其水转向低处、充满山侧之洞穴、罅、隙、壑,充满山侧之洞穴、罅、隙、壑,更充满小池,充满小池更充满大池,充满大池更充满小河,充满小河更充满大河,充满大河,继而充之于海,大海。

二八

诸比丘!同于此者,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苦,缘苦而有信,缘信而有悦,缘悦而有喜,缘喜而有轻安,缘轻安而有乐,缘乐而有三摩地,缘三摩地而有如实知见,缘如实知见而有厌离,缘厌离而有离贪,缘离贪而有解脱,缘解脱而有灭智。”

[二四]第四 异学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尔时,尊者舍利弗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时,尊者舍利弗生此思念:“至王舍城乞食,为时尚早,我宁往诣异学游方者之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则行近异学游方者之园。近彼等异学游方者,与之相互致问,交谈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向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彼等异学游方者作如是言曰:

“友,舍利弗!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友,舍利弗!又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他作。’友,舍利弗!又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友,舍利弗!又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无因生也。’

友,舍利弗!于此沙门瞿昙是如何说?作如何语耶?若我等答沙门瞿昙之所说,应如何说示耶?我等不可依无实而对沙门瞿昙有所毁谤。我等将说示法随顺法,任何说随顺说之同学将不往于难诘处。”

“友!世尊云:‘苦乃由缘生。依何而成耶?依触而成。’唯世尊作如是之所说,对世尊,无以无实而予谤毁,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往于难诘处。

友!然而,业论者说示:‘苦是自作。’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业论者说示:‘苦是他作。’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又业论者说示:‘苦是自作、他作。’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又业论者说示:‘苦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也。’

友!业论者说示:‘苦为自作。’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验’,彼不知此理。又业论者说示:‘苦是他作。’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验’,彼不知此。又业论者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验’,彼不知此理。又业论者说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无因生。’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验’,彼不知此理。”

一〇

尊者阿难闻尊者舍利弗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之论议。

一一

尔时,尊者阿难至王舍城乞食,由乞食还,食后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悉将尊者舍利弗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之论议,以告世尊。

一二

“善哉!善哉!阿难!如舍利弗之正当说示,予说示。阿难!‘苦是缘生’,此乃我之所告。缘何如是耶?是依触。如是乃我所说者。无以无实谤我,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往于难诘处。

一三

然则阿难!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云:‘缘触而有苦’……业论者沙门、婆罗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为无因生。’亦云:‘缘触而有苦’。

一四

然则阿难!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实者‘不依于触而无苦之经验’,彼不知于此处。……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非自作、非他作、乃无因生。’实者‘不依于触而不得经验’,彼实不知于此处。

一五

阿难!尔时,我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一六

阿难!尔时,我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一七

阿难!当时我生是思念:‘行至王舍城乞食,为时尚早,我何不先诣异学游方者之园。’

一八

阿难!尔时,我来异学游方者之园。至已,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俱相致问、交谈问候,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阿难!彼等异学游方者,对坐于一面之我作如是言曰:

一九

‘友,瞿昙!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为自作。”友,瞿昙!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为他作。”友,瞿昙!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是自作、他作。”友,瞿昙!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无因生。”

二〇

于此尊者瞿昙作如何说?作如何语耶?若我等答尊者瞿昙之所说,应如何说示耶?不可或有无实、毁谤尊者瞿昙。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往于难诘处。’

二一

阿难!如是云耶?我对彼等异学游方者作如是言:‘友!我说:“苦是由缘生。缘何而成耶?是缘触。如是唯我之所说,无以无实谤我,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则不往于难诘处。”

二二

然则友!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为自作”亦云:“缘触而有苦”……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亦云:“缘触而有苦。”

二三

友!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为自作”,“不依于触、不得经验”,彼实不知于此处。……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不依于触,即不得经验”,彼实不知于此处。’

二四

‘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实于一句之中不能道尽一切之义。大德!若对此义予详说,将更见甚深、深远者。’

二五

然者,阿难!于此,汝为显示之!”

二六

“大德!若向我如是问:‘友,阿难!老死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我对如是问,则如是说示:‘友!老死乃以生为因、以生为集、以生为生、以生为起也。’大德!我对如是为问,则作如是说。

二七

大德!若对我作如是问:‘友!阿难!生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对如是问,则如是说示:‘友!生乃以有为因、以有为集、以有为生、以有为起也。’大德!我对如是问则为如是说。

二八

大德!若对我作如是问:‘友!阿难!有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对如是问,则如是说示:‘友!有乃以取为因、以取为集、以取为生、以取为起。’大德!我对如是问,则作如是说。

二九~三一

大德!若对我作如是问:‘友!取之因是如何?……友!爱之因是如何?……友!受之因是如何?……’大德!若对我如是问:‘友!阿难!触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对如是问,则作如是说示:‘友!触以六处为因、以六处为集、以六处为生、以六处为起。’‘友!由六触处之无余,依离贪灭,乃触灭,触灭乃受灭,受灭乃爱灭,爱灭乃取灭,取灭乃有灭,有灭乃生灭,生灭乃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全苦蕴之灭。’大德!我对如是问,则作如是说。”

[二五]第五 浮弥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尊者浮弥于日暮自宴坐起,来诣尊者舍利弗之处。诣已,与尊者舍利弗俱相致问,交谈问候及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浮弥,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

“友!舍利弗!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自作。’友!舍利弗!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他作。’友!舍利弗!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自作而他作。’友!舍利弗!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非自作,非他作,乃无因生。’

友!舍利弗!于此世尊作如何说?作如何语耶?若我等应答世尊之所说,则应如何说示耶?不应以无实诽谤世尊。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往于难诘处。”

“友!世尊说:‘苦乐是缘生。’依何而生耶?依触乃有苦乐,如是世尊之所说,因无以无实,不可谤世尊,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则不住于难诘处。

然则,友!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自作。’亦云:‘缘触乃有苦乐。’……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为非自作、非他作、为无因生。’亦云:‘缘触乃有苦乐。’

友!彼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为自作’,‘不依触无有经验’,彼实不知此处……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不依触无经验’,彼实不知此处。”

时,尊者阿难,闻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之此论议。

尔时,尊者阿难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方之阿难,将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之论议,悉奉白世尊。

一〇

“善哉,善哉!阿难!说示如舍利弗者是正说示。阿难!是即:‘苦乐是缘生。’是我所说。‘缘何如是?是缘触也。’如是乃我所说者,无有无实谤我,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往于难诘处。

一一

然则阿难!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自作。’亦云:‘缘触有苦乐。’……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亦云:‘缘触而有苦乐。’

一二

若然,阿难!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自作’,‘不依触、无苦乐经验’,彼实不知此处。……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非自作、亦非他作、是无因生’,‘不依触、无苦乐经验’,彼实不知此处。

一三

阿难!于身以身思为因,生内之苦乐。阿难!于语以语思为因,生内之苦乐。阿难!于意以意思为因,生内之苦乐。

一四

阿难!缘无明,以自身行,缘此生内之苦乐。阿难!缘无明,以为他身行,缘此生内之苦乐。阿难!正心为身行,缘此生内之苦乐。阿难!非正心为身行,缘此生内之苦乐。

一五

阿难!为自语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阿难!为他语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

一六

阿难!正心……阿难、非正心为语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

一七

阿难!为自意行,缘此而生内苦乐。阿难!为他意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

一八

阿难!正心……阿难!非正心,为意行,缘此而生苦乐。

一九

阿难!于此等诸法,不生无明。阿难!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无有其身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有其语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有其意缘此而生内之苦乐。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其田(无生起之余地)、无其事、无其理、无其论事。”

[二六]第六 优波摩那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尊者优波摩那来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优波摩那,向世尊作是言曰:

“大德!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大德!又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他作。大德!又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大德!又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

大德!于此,世尊是作如何说?如何语耶?若我等答世尊之所说,应如何说示耶?不可无实谤世尊。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将不往于难诘处。”

“优波摩那!我说:‘苦是缘生。’‘依何而成耶?依触而有苦。’如是是我所说,无有因无实谤我,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则不往于难诘处。

然则优波摩那!彼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云:‘缘触有苦。’……彼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亦云:‘缘触而有苦。’

然则优波摩那!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不依触、无得经验’,彼实不知此处。……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不依触无得经验’,彼实不知此处。”

[二七]第七 缘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为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何为老死耶?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之老与此之死,诸比丘!此谓之老死。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灭,而有老死灭,唯此八支圣道,是趣老死灭之道迹。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生者何耶?……

诸比丘!有者何耶?……

诸比丘!取者何耶?……

诸比丘!爱者何耶?……

诸比丘!受者何耶?……

一〇

诸比丘!触者何耶?……

一一

诸比丘!六处者何耶?……

一二

诸比丘!名色者何耶?……

一三

诸比丘!识者何耶?……

一四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有此等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诸比丘!此等谓之行。

由无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之缘,知如是之缘起,知如是之缘灭,知趣如是缘灭之道迹。诸比丘!此等圣弟子谓达见,亦云达见,谓达此正法,谓见此正法,谓具足学智,谓具足学明,谓入于法流,谓圣明达慧,亦谓建立不死之扉。”

[二八]第八 比丘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

知生,……

知有,……

知取,……

知爱,……

知受,……

知触,……

一〇

知六处,……

一一

知名色,……

一二

知识,……

一三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一四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之老与此之死,诸比丘!此谓之老死。

一五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老死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

一六~二四

诸比丘!生者何耶?……诸比丘!有者何耶?……诸比丘!取者何耶?……诸比丘!爱者何耶?受、触、六处、名色、识者何耶?……

二五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有此等之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是。诸比丘!此等谓之行。

由无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是。

二六

诸比丘!有比丘,知如是之老死、知如是老死之集、知如是老死之灭、知如是趣老死灭之道迹。

二七~三六

知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

三七

诸比丘!对此,比丘谓之达见,亦云达见、达此正法、见此正法、具足学明、入于法流、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二九]第九 沙门婆罗门(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一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不知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趣行灭之道迹。

一三

诸比丘!不知此等之彼等沙门或婆罗门,于沙门非正沙门、于婆罗门非正婆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或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知,非入实证而住者。

一四~二四

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二五

诸比丘!知此等之彼等沙门或婆罗门,于沙门是正沙门,于婆罗门是正婆罗门。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与婆罗门之义、于现法得自知入实证而住者。”

[三〇]第十 沙门婆罗门(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三

尔时,[世尊宣曰:]“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彼等实不知住于超脱老死之处。

四~一二

不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

一三

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趣行灭之道迹,彼等实不知住于超越老死之处。

一四

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者,则知住于超越老死之处。

一五~二三

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

二四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处。”

此颂曰:

二之十力缘 异学与浮弥

及优波摩那 缘与比丘二

沙门婆罗门

第四 伽拉罗刹利品

[三一]第一 生者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曰:此乃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舍利弗!以此略说之事,应依广说解明其义。

如是说时,尊者舍利弗默然。

世尊再向尊者舍利弗说……尊者舍利弗,再默然。

世尊三度向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友!舍利弗!以此所略说之事,应依广说,解明其义。”尊者舍利弗三度默然。

“舍利弗!视此为不生者耶?舍利弗!视此为生者耶?”

“大德!以正慧如实见之‘此乃生者’,以正慧如实见之‘此乃生者’,生者以行厌离、离贪、灭。”“以正慧如实见之,彼乃食生耶?以正慧见之。”“彼乃食生。则行食生之厌离、离贪、灭。”“因彼食灭,生者乃灭法,如实依正慧见之耶?因彼之食灭,生者乃灭法,如实依正慧见,则行灭法之厌离、离贪、灭。大德!是如是学。”

“大德!究法者为何耶?大德!此生者以如实正慧见。此乃生者依如实正慧见生者有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依如实智慧见,彼食乃生。依如实智慧见之,彼食乃生者,则有食生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彼依如实正慧见之食之灭,生者是灭法,依如实正慧见彼食之灭,生者乃灭法者。则有灭法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大德!如是为法之追究者。

大德!如是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曰: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大德!我以此所略说,依如是广说,以知是义。”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依如实正慧见之此为生者、依如实正慧见,此为生者,生者则行厌离、离贪、灭。

依如实正慧见,彼食生。依如实正慧见,彼食生者,则行食生厌离、离贪、灭。

依如实正慧见,由食之灭,生者是灭法。依如实正慧见,依彼食灭、生者乃灭法者。则行灭法厌离、离贪、灭。舍利弗!是如是学。

一〇

舍利弗!究法者何耶?舍利弗!依如实智慧见之,此乃生者。依如实正慧见,此乃生者,生者则有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

依如实正慧见之,彼为食生。依如实正慧见之,彼为食生者,则有食生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

如实依正慧见之,依彼食之灭,生者乃灭法。依如实正慧见之,依彼之食灭,生者乃灭法者,则有灭法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

舍利弗!如是乃究法者。

一一

舍利弗!如是为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法之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舍利弗!以此略说,依如是广说,是义即可明。”

[三二]第二 伽拉罗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走近尊者舍利弗。近已,与尊者舍利弗俱相致问、交谈问候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

“友!舍利弗!牟犁破群那比丘已舍戒还俗矣。”

“我想,彼尊者乃于此法与律中,是不得安慰。”

“然,尊者舍利弗于此法与律中得安慰否?”

“友!我于此法与律中,是无惑。”

“友!于当来之事,又云何耶?”

“友、我于当来之事,是无疑者。”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则从座起,来诣世尊座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世尊作如是言:“大德!尊者舍利弗自说:‘得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曰:“来,比丘!汝以我语告舍利弗:‘友!舍利弗!师唤汝。’”

“大德!唯然!”彼比丘奉答世尊,诣尊者舍利弗之处。诣已,向舍利弗曰:“友!舍利弗!师唤汝。”

一〇

“友!唯然!”尊者舍利弗答彼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一一

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汝自说:‘得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此事真实耶?”

“大德!勿以此等之句,以此等之文谓非义。”

一二

“舍利弗!良家之子应依如何法门以记智耶?时而可如是记说耶?”

一三

“大德!我亦不如是说。大德!此等之句,不依此等之文说义。”

一四

“舍利弗!若对汝作如是问:‘友!舍利弗!云何知,云何见,而称说:“我,自得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耶?”’舍利弗!汝如是被问,如何作答耶?”

一五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见、自得智、称说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有生。’大德!如是问我,应如是答:

一六

‘友!生乃有因,依其因灭,于其因尽,则知生已尽。于因之尽,知生已尽,而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更不有生。’

大德!如是之问,我则如是作答。”

一七

“舍利弗!若再以如是问汝:‘友!舍利弗!生又由何因、何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一八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生又以何为因……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友!生为有因、为有集、依有而生、以有为本。’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一九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有又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〇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有又以何为因……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友!有以取为因、以取为集、依取而生、以取为本。’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一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取以何为因……?’

二二~二三

舍利弗!若如是问汝:‘友!爱又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四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又爱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如作是答:‘友!爱以受为因、以受为集、依受而生、以受为本也。’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五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见时,汝无乐著于受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六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如何知,如何见时,汝无乐著于受耶?’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七

‘友!此等有三受。三受者何耶?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友!此等之三受是无常。知是无常苦时,而不乐著于受。’

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八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此法门亦略得作答,即:‘如何所受皆是苦。’

二九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如何自称得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有生耶?’舍利弗!对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三〇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如何自称得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来此生耶?’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三一

‘友!我于内解脱,依一切取灭,住于正念。住正念故,诸漏不随增,我不认我。’

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三二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此为略说此义之法门。依沙门所云之诸漏,于彼等诸漏,我无惑,我已尽无疑。”

三三

世尊说已,即从座起,入室。

三四

尊者舍利弗,于世尊离去未久、向诸比丘曰:

三五

“友!我先前尚未经验时,世尊起初问我,时我是愚昧。友!世尊初问于我予随喜耶?友!我作是念:

三六

‘世尊!若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三七

世尊!若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三八

世尊若一日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三九

世尊若二日二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二日二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〇

世尊若三日三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三日三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一

世尊若四日四夜,以此义问我,我亦四日四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二

世尊若五日五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五日五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三

世尊若六日六夜,以此义问我,我亦六日六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四

世尊若七日七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七日七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五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即从座起,走近世尊。近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四六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世尊作如是言:

“大德!尊者舍利弗,作如是之狮子吼:‘友!我先尚未经验时,世尊初问于我,时我愚昧。友!世尊初问于我,予随喜耶?友!我作如是念:世尊若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世尊若一夜……一日一夜……世尊若二日二夜……三、四、五、六、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四七

“比丘!是故,舍利弗是善达法界。彼善达法界故,我若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答我。我又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一夜,亦此义答我。我若一日一夜,将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一日一夜,以此义答我。我若二日二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二日二夜,以此义答我。若我三日三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三日三夜,以此义答我。我若四日四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四日四夜,以此义答我。我若五日五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五日五夜,以此义答我。我若六日六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六日六夜,以此义答我。我若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舍利弗,舍利亦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答我。”

[三三]第三 智事(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说四十四智事,汝等谛听,善思念,我当宣说。”

“大德!唯然。”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

世尊曰:“诸比丘!四十四智事为何耶?

老死智、老死集智、老死灭智、趣老死灭之道迹智。

生智、生集智、生灭智、趣生灭之道迹智。

有智、有集智、有灭智、趣有灭之道迹智。

取智、取集智、取灭智、趣取灭之道迹智。

爱智、爱集智、爱灭智、趣爱灭之道迹智。

受智、受集智、受灭智、趣受灭之道迹智。

一〇

触智、[触集智]……

一一

六处智……

一二

名色智……

一三

识智……

一四

行智、行集智、行灭智、趣行灭之道迹智。

诸比丘!此等是谓四十四智事。

一五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之老与此之死,诸比丘!此谓之老死。

一六

生集之故,有老死集,生灭之故,有老死灭。此八支圣道乃趣老死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

一七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之老死、知如是老死之集、知如是老死之灭、知如是趣老死灭之道迹。

一八

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见、知,达于不时、依没入法,导向过去、未来之道。

一九

于过去,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耶?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知如是、如是耶?

二〇

于未来、虽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耶?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知如是、如是耶?此为彼之类智。

二一

诸比丘!圣弟子、有此等清净、纯净二智,即:法智与类智是。诸比丘!对此,圣弟子亦得谓之:达于见,达于见,亦达于正法,亦见此正法,亦具足学智、亦具足学明、亦入于法流、亦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二二

诸比丘!生为何耶?各种众生之……

二三

诸比丘!有者何耶?……

二四

诸比丘!取者何耶?……

二五

诸比丘!爱者何耶?……

二六

诸比丘!受者何耶?……

二七

诸比丘!触者何耶?……

二八

诸比丘!六处者何耶?……

二九

诸比丘!名色者何耶?……

三〇

诸比丘!识者何耶?……

三一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此等有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是。诸比丘!此等谓诸行。

三二

无明集故有行集,无明集灭故行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是。

三三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行、知如是行集、知如是行灭、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之所见、所知、达于不时、依没入于法,导于过去、未来之道。

三四

于过去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集、知行灭、知趣行灭之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

三五

于未来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耶?此乃彼之类智。

三六

诸比丘!圣弟子有此等之清净、纯净二智,即:法智与类智是。诸比丘!对此,圣弟子谓之:亦达于见、亦达于见、于达正法、亦见正法、亦学智具足、亦学明具足、亦入于法流、亦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三四]第四 智事(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七十七智事,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

诸比丘!七十七智事者何耶?

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过去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未来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有法住智处,亦有尽法、败坏法、离贪法、灭法之智。

缘有而有生之智,……

缘取而有有之智,……

缘爱而有取之智,……

缘受而有爱之智,……

缘触而有受之智,……

缘六处而有触之智,……

一〇

缘名色而有六处之智,……

一一

缘识而有名色之智,……

一二

缘行而有识之智,……

一三

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过去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未来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法住智亦有尽法、败坏法、离贪法、灭法之智。

一四

诸比丘!此等谓之七十七智事。”

[三五]第五 无明缘(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大德!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属于何人耶?”

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属于何人耶?’此谓‘老死与老死之所属者相异’谓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也。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说法,缘生而有老死。”

“大德!生者何耶?此生属何人耶?”

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生者何耶?又此生属何人耶?’此谓‘生与此生之所属为异。’比丘!谓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说法,缘有而有生。”

“大德!有者何耶?此有属何人耶?”

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有者何耶?此有属何人耶?’此谓‘有与属此有之者为异。’比丘!谓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比丘!有‘命与身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

缘取而有有,……

缘爱而有取,……

缘受而有爱,……

缘触而有受,……

一〇

缘六处而有触,……

一一

缘名色而有六处,……

一二

缘识而有名色,……

一三

缘行而有识,……

一四

“大德!行者何耶?又此等属何人耶?”

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行者何耶?又此等诸行属何人耶?’此谓‘行与属此等行者为异’。比丘!如作是言,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也。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无明而有行。

比丘!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作以舍离。

一五

如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属何人耶?如命与身为同。如命与身为异。一切无取着,为舍离。此等则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一六

生者何耶?此生属何人耶?如命与身为同。如命与身为异。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则悉皆断根,如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一七

有者何耶?……

一八

取者何耶?……

一九

爱者何耶?……

二〇

受者何耶?……

二一

触者何耶?……

二二

六处者何耶?……

二三

名色者何耶?……

二四

识者何耶?……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二五

行者何耶?此等之行属何人耶?行与属此之行者,为异。如命与身为同也。如命与身为异也。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乃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

[三六]第六 无明缘(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属何人耶?’作是言者诸比丘!‘老死与属此老死之行者相异。’若作如是言,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

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

诸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生而有老死。……

生者何耶?……

有者何耶?……

取者何耶?……

爱者何耶?……

受者何耶?……

触者何耶?……

一〇

六处者何耶?……

一一

名色者何耶?……

一二

识者何耶?……

一三

诸比丘!‘行者何耶?行又属何人耶?’作如是言者,诸比丘!若作如是言:‘行与属此行之者为异。’则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

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

诸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无明而有行。……

一四

诸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一五

生者何耶?……

一六

有者何耶?……

一七

取者何耶?……

一八

爱者何耶?……

一九

受者何耶?……

二〇

触者何耶?……

二一

六处者何耶?……

二二

名色者何耶?……

二三

识者何耶?……

二四

如‘行者何耶?又此等行属何人耶?’如‘行与属此等之行属者为异’。如‘命与身为同’……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乃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即不再生。”

[三七]第七 非汝之物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此身非汝等之物,亦非属他人之物。”

“诸比丘!应知此乃依先业所造者,依先业所思考者,依先业所感受者。

诸比丘!然则圣弟子闻缘起,则善思念。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因行灭有识灭,如是乃全苦蕴之灭。”

[三八]第八 思(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虽思量、企画、考虑之任何事,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而有识住。其识之住增长时,于未来而有再生,于未来至有再生时,生未来之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然有思虑时,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之住增长时,于未来有再生,于未来至有再生时,生未来之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则无此识定之所缘,无所缘故无识之住,无识住且不增长时,于未来则无再生;于未来无再生,则灭未来之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三九]第九 思(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虽思量,企画,考虑之任何事,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之住增长时,则有名色之显现。

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而有受,……爱,……取,……有,……生,……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而有思虑,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住增长时,有名色之显现。

缘名色有六处……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者,则此识定无所缘,无所缘故无识之住,无识住且不增长时,无名色之显现,因名色灭,有六处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四〇]第十 思(之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思量,企画,思虑之任何事,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

其识之住增长时,有系着,有系着故有往来,有往来故有生死,有生死故于未来有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而有思虑时,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

诸比丘!其识之住增长时有系着,有系着时有往来,有往来故有生死,有生死故有未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

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则此识定无所缘,无所缘则无住。

无识之住,且不增长时,则无系着,无系着故无往来,无往来故无生死,无生死故,未来之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灭。

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此颂曰:

生者迦拉罗 二智无明缘

非汝所有物 以及三种思

第五 家主品

[四一]第一 五畏罪(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给孤独家主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世尊言于坐在一面之给孤独家主曰:

“家主!圣弟子于五畏罪令静止,具足四预流支,依慧善见、善知圣法时,彼若欲者,则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我于地狱灭,趣畜生灭,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为不堕恶趣者。决定入达菩提之终极。’

令静止于五畏罪者,何耶?

家主!杀生者,缘杀生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杀生,使彼畏罪静止。

家主!不与取者,缘不与取,亦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不与取,能使彼畏罪静止。

家主!邪欲行者,缘于邪欲行,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邪欲行,能使彼畏罪静止。

家主!妄语者,缘于妄语,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妄语,能使彼畏罪静止。

家主!饮酒者,缘于饮酒,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因断绝饮酒,能使彼畏罪静止。

此等是五畏罪之静止。

一〇

四预流支具足者,何耶?

一一

家主!于是圣弟子,对佛抱不坏之信——‘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者,是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一二

对法抱不坏之信——‘法乃由世尊善说者,即:[其法]乃有现果报,有不时报,所谓来见者,为导引之所在者,此乃由各各识者所不可不知之[法]。’

一三

对僧伽抱不坏之信——‘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善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以智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亦即四双八辈者是。此之世尊弟子僧伽,应予以供养、尊重、布施、合掌,此乃世间之无上福田。’

一四

是圣者所称赞之戒具足,其戒为不坏、不毁、不截、无秽,导于自由、识者所喜、无污,是转向定者。

此等是具足四预流支。

一五

依慧善见、善知圣法者,何耶?

一六

家主!于是圣弟子,善思惟缘起。即:彼有故此有,彼无时故此无,彼生故此生,彼灭故此灭。

一七

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因无明无余,离贪、灭,乃行灭,因行灭,乃识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以此慧而善见、善知正法。

一八

家主!圣弟子静止于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预流支。以慧而善见、善知此等之圣法时,若彼欲,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我地狱灭、畜生趣灭、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不堕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四二]第二 五畏罪(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世尊曰:

※三

“诸比丘!圣弟子于五畏罪令静止,具足四预流支,以慧善见、善知圣法时,若彼欲者,则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地狱灭……不堕于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三

静止于五畏罪者,何耶?

诸比丘!杀生者,……

诸比丘!不与取者,……

诸比丘!邪欲行者,……

诸比丘!妄语者,……

诸比丘!饮酒者,……

此等之五畏罪令静止。

四预流支具足者,何耶?

诸比丘!于是圣弟子,对佛……对法……对僧伽……具足圣者所称赞之戒。

具足此等四预流支是。

以此慧善见、善知圣法者,何耶?

诸比丘!于是圣弟子,善思惟缘起。……

以此慧善见、善知圣法是。

诸比丘!圣弟子令静止于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预流支,以慧善见、善知圣法时,若彼欲者,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地狱灭、趣于畜生灭、于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不堕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四三]第三 苦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之集与苦之灭。汝等谛听……

“诸比丘!苦之集者,何耶?

依眼与色而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诸比丘!此乃苦之集。

依耳与声……

依鼻与香……

依舌与味……

依身与触……

依于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诸比丘!此乃苦之集。

一〇

诸比丘!苦之灭者,何耶?

一一

依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其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依有灭而有生灭,依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此乃苦之灭。

一二

依耳与声生耳识。

一三

依鼻与香生鼻识。

一四

依舌与味……

一五

依身与触……

一六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其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依有灭而有生灭,依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一七

诸比丘!此乃苦之灭。”

[四四]第四 世间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其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世间之集与灭,汝等谛听……

诸比丘!世间之集者,何耶?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此乃世间之集。

依耳与声……

依鼻与香……

依舌与味……

依身与触……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此乃世间之集。

一〇

诸比丘!世间之灭者,何耶?

一一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此为世间之灭。

一二

依耳与声……

一三

依鼻与香……

一四

依舌与味……

一五

依身与触……

一六

依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一七

诸比丘!此乃世间全苦蕴之灭。”

[四五]第五 那提迦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那提迦村之砖瓦家。

尔时,世尊,独自宴坐,而宣说此法门曰: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依耳与声……

依鼻与香……

依舌与味……

依身与触……

依于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依眼与色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一〇

依耳与声……

一一

依鼻与香……

一二

依舌与味……

一三

依身与触……

一四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一五

尔时,一比丘,因漏闻世尊之语而起立。

一六

世尊见此比丘,因漏闻而起立。

一七

见而谓于此比丘曰:“比丘!汝欲闻此法门耶?”

“唯然,大德!”

一八

“比丘!汝应受持此法门。比丘!汝应善知此法门。比丘!具足此法门之义,是乃梵行之初。”

[四六]第六 异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一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问候,交谈致意于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如何是彼作而彼经验耶?”

“婆罗门!彼作而彼经验者,此乃一极端。”

“瞿昙!又如何他作而他经验耶?”

“婆罗门!他作而他经验者,此乃第二之极端。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于中而说法。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之灭,依行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如是说已。彼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稀有哉!……尊瞿昙!请受我从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四七]第七 声闻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声闻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致问候……

坐于一面之声闻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一切为有’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有’者,此乃一极端。”

“瞿昙!‘一切为无’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无’者,此乃第二极端。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于中而说法。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之灭,依行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如是说已,彼声闻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瞿昙!稀有哉!……愿终生归依。”

[四八]第八 顺世派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顺世派之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坐于一面之顺世派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一切为有’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有’者,此乃第一世间之领域。”

“瞿昙!又‘一切为无’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无’者,此乃第二世间之领域。”

“瞿昙!‘一切为一’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一’者,此乃第三世间之领域。”

“瞿昙!又‘一切为异’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异’者,此乃第四世间之领域。”

“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中而说法。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依行灭而有识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如是说已。顺世派之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尊者瞿昙!稀有哉!……从今愿终生归依……”

[四九]第九 圣弟子(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何耶?生何时何生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处耶?有何故有触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爱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有何故有老死耶?’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有识故有名色……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之生起。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无何故无何耶?因何灭故何灭耶?[无何故无行耶?无何故无识耶?]无何故无名色耶?无何故无六处耶?无何故无触耶?无何故无受耶?无何故无爱耶?无何故无取耶?无何故无有耶?无何故无生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

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无无明故无行,无行故无识,无识故无名色,无名色故无六处,……无触……无受……无爱……无取……无有……无生……无生故无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如实知世间之集与灭。诸比丘!如是可谓圣弟子具足见……皆立于不死之扉。”

[五〇]第十 圣弟子(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何耶?由何之生起,何生耶?有何故有行耶?有何故有识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处耶?有何故有触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爱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耶?有何故有老死耶?……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有识故有名色,有名色故有六处,有六处故有触,有触故有受,有受故有爱,有爱故有取,有取故有有,有有故有生,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生起。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无何故无何耶?因何灭而何灭耶?无何故无行耶?无何故无识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无故此无,此灭故彼灭,无无明故无行,无行故无识,无识故无名色,无名色故无六处……无生故无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此世间之集与灭。诸比丘!对此,圣弟子可谓达见、见此正法、具足学智、具足学明、入于法流、圣明达慧、皆立于不死之扉。”

此颂曰:

谓此五畏罪

苦世那提迦

以及异声闻

所谓圣弟子

依此为品名

第六 树品

[五一]第一 思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言彼等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凡为真正灭苦,应以如何之思量而思量之耶?”

“大德!于我等,法以世尊为本,以世尊为导者,以世尊为所依。大德!善哉!实欲世尊明所宣说之义,诸比丘愿奉闻受持世尊之教。”

“诸比丘!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

彼诸比丘向世尊奉答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

“诸比丘!如是比丘思量而思量:‘此种种多样之苦、老死,生于世间。此苦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老死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彼更思惟而如是知:‘此种种多样之苦、老死,生于世间。此苦乃以生为因,以生为集,以生为生,以生为起。有生故有老死,无生故无老死。’

彼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于老死灭之道迹,如是契法行者。

诸比丘!于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灭,即是老死之灭。

更思量而思量:‘又,此有以何为因?此取以何为因?此爱以何为因?受、触、六处,又以何为因?此名色……此识……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行?无生故无行耶?’

一〇

彼更思量而如是知:‘行以无明为因,以无明为集,以无明为生,以无明为起。有无明故有行,无无明故无行也。’

一一

彼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如是为契法行者。诸比丘!于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灭,即是行之灭。

一二

诸比丘!陷于无明之人,若自为福行者,则其识趣于福;若自为非福行者,则其识趣于非福;若自为不动行者,则其识趣于不动。

一三

诸比丘!比丘舍无明而生明,彼离无明生明故,彼无自为福行,无自为非福行,无自为不动行。

一四

依不为、不思惟,无取着世间之任何物。无取着故无畏怖,无畏怖故自证般涅槃,得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无应再生。’

一五

若感受乐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若感受苦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若感受不苦、不乐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

一六

若彼感受乐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若彼感受苦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若彼感受不苦、不乐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

一七

彼感受身分齐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齐之受’,彼感受命分齐之受,知‘我感受命分齐之受’,身坏时,知‘此命已尽,一切感受已,无喜乐,成为冰冷,只遗残骸’。

一八

诸比丘!譬如有人,由陶窑取出新熟之瓦器,置于平地处、降其热,瓦片残于其处。诸比丘!同此,比丘感受身分齐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齐之受’、‘感受命分齐之受’、‘我感受命分齐之受’。身坏时、知‘由此处命尽、感受一切已、无喜乐、成为冰冷、仅遗残骸’。

一九

诸比丘!对之作如何思惟耶?漏尽比丘亦为福行耶?或为非福行,或为不动行耶?”

“大德!无此事。”

二〇

“又,凡无行时,由行之灭、亦施设识耶?”

“大德!无此事。”

二一

“又,凡无识时,由识之灭、亦施设名色耶?”

“大德!无此事。”

二二

“又,凡无名色时,由名色之灭、亦施设六处耶?”

“大德!无此事。”

二三

“又,凡无六处时,由六处之灭、亦施设触耶?”

“大德!无此事。”

二四

“又,凡无触时,由触之灭、亦施设受耶?”

“大德!无此事。”

二五

“又,凡无受时,亦施设爱耶?”

“大德!无此事。”

二六

“又,凡无爱时,由爱之灭、亦施设取耶?”

“大德!无此事。”

二七

“又,凡无取时,由取之灭、亦施设有耶?”

“大德!无此事。”

二八

“又,凡无有时,由有之灭、亦施设生耶?”

“大德!无此事。”

二九

“又,凡无生时,由生之灭、亦施设老死耶?”

“大德!无此事。”

三〇

“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是,诸比丘!此为非异者。诸比丘!信我,信赖我,可离惑、离疑,此为苦之终。”

[五二]第二 取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大火聚,将然烧十载薪、或二十载薪、三十载薪、四十载薪,其时,有人适时投以干草,投以干牛粪,投以干薪。诸比丘!依如是,则彼大火聚将长时久燃。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由取灭,则有有灭。由有灭,则有生灭,由生灭,则有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大火聚,将燃烧十载薪、或二十、三十、或四十载之薪。其时,有人适时不投以干草,不投以干牛粪,不投以干薪。诸比丘!依如是,则彼大火火聚前薪烧尽,因未加他者,而应熄灭。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五三]第三 结(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油灯,乃依油与炷而得燃。彼时,有人适时注油,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油灯则得长久燃烧。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

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而有取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油灯,乃依油与炷而得燃,其时,有人不适时注油,不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彼油灯之余燃料烧尽,因未另加他者而消灭。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五四]第四 结(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油与炷,彼油灯依之得燃烧,其时,有人适时注以油,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油灯得燃烧长久。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油与炷,油灯依之得燃烧。其时,有人未适时注油,未注意其炷,诸比丘!如是,彼油灯之余燃料烧尽,因未另加他者而熄灭。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也。”

[五五]第五 大树(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由取灭,则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而更于周围掘挖穴,于周围挖穴,乃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树为圆木更截圆木作木片,木片作成粗朵,粗朵置于日与风下干燥,干燥后以火烧之,火烧成灰,成灰被大风筛吹,或流入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大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五六]第六 大树(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更于周围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流于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大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五七]第七 幼树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幼树,有人适时松缓其根,适时与粪,适时与水。诸比丘!如是彼幼树因此得增长、茂盛、增展。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则爱增上。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有幼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更于周围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树成圆木,圆木作成木片,木片作成粗朵,粗朵置于日与风下干燥,以火燃烧,以火烧之成灰,灰被风筛吹,或流于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幼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五八]第八 名色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名色之显现。缘名色有六处……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名色之显现……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名色之显现。由名色灭而有六处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成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名色之显现。由名色灭,乃有六处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五九]第九 识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识之显现。缘识而有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识之显现。缘识而有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识之显现。由识灭而有名色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识之显现,由识灭而有名色灭……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〇]第十 因

[尔时,世尊]住拘楼国之都色剑磨瑟昙。

尔时,尊者阿难,诣世尊座前,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阿难,白世尊言:“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大德!此缘起所见甚深而且深远,然我观见,如明明白白者。”

“阿难!勿作是言。阿难!勿作是言。阿难!此缘起所见甚深而且深远。阿难!因未证此法,由于不知,如是,此如縺索之众生,被肿物所覆之众生,如文若草、灯心草之有情,不脱苦处、恶趣、无乐处之轮回。

阿难!于所取之法、住于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阿难!譬如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阿难!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阿难!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阿难!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爱灭。由爱灭而有取灭,由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阿难!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更于截根之周围挖穴,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将其树截成圆木,圆木作成木片、木片再作成粗朵,粗朵以风日使干燥,风日干燥后,以火燃烧,以火烧成灰,在彼大风筛吹,或流入河之奔流。阿难!如是,彼大树为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被截株者,无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一〇

阿难!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是爱灭。由爱灭而有取灭,由取灭而有有灭,由有灭而有生灭,由生灭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此颂曰:

思量取二结 所谓二大树

幼树于第七 名色以及识

因及此等十

第七 大品

[六一]第一 无闻(之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此四大所造身,生厌意,厌离而欲解脱。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身,可见为增、灭、取、舍者。

然则无闻之凡夫,生厌意、厌离而欲解脱。

诸比丘!称此是心、是意或是识者,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所以者何?诸比丘!无闻之凡夫,长夜著于有我所,取著于‘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乃我之自我。’

然则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以此四大所造之身为‘我’,较以心为我,是尚可。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可现住于一年、住于二年、住于三年、住于四年、住于五年、住于十年、住于二十年、住于三十年、住于四十年、住于五十年、住于百年、或住于更长年。诸比丘!然称此为心、意、识者,则日夜转变异生、异灭。

诸比丘!譬如弥猴徘徊森林中纵放一枝,又另捉一枝。诸比丘!同此,称此是心、意、识者,亦日夜转变,异生、异灭。

诸比丘!是以多闻之圣弟子,对缘起当善思惟: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一〇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由行灭而有识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一一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于色生厌意,于受亦生厌意,于想亦生厌意,于行亦生厌意,于识亦生厌意。生厌意故厌离,离贪故解脱。于解脱得生解脱之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六二]第二 无闻(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此四大所造之身,生厌意,厌离而欲解脱。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可见为增、灭、取、舍。然则无闻之凡夫生厌意、厌离而欲解脱。

诸比丘!称此是心、意、识者、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所以者何?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长夜著于‘此是我所’,取著于‘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自我。’然则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以此四大所造之身为我,较以心为我尚可。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现住于一年、住于二年、住于三年……四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住于百年、或住于更长年。诸比丘!然称此是心、意、识者,则日夜转变异生、异灭。

诸比丘!是以多闻之圣弟子,对缘起当善思惟: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

诸比丘!缘乐所受之触生乐受,由其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乐所受之触所生之乐受灭,而止息。

一〇

诸比丘!缘苦所受之触生苦受,由其苦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苦所受之触所生之苦受灭,而止息。

一一

诸比丘!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生不苦不乐受。由其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所生不苦不乐灭,而止息。

一二

诸比丘!譬如二木相磨,和合生烟、生火。其二木离散者,则由其所生之烟灭,而止息。

一三

诸比丘!同此,缘乐受之触生乐受,由其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乐所受之触所生乐受灭,而止息。

一四

缘苦所受之触……

一五

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生不苦不乐受。由其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所生不苦不乐受灭,而止息。

一六

诸比丘!如是多闻之圣弟子,于触生厌意,于受生厌意,于想、于识生厌意。生厌意故厌离,离贪故解脱,于解脱生解脱之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六三]第三 子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有此等之四食。

四食者何耶?粗或细之抟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是。

诸比丘!此等之四食为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

诸比丘!应知如何是抟食耶?

诸比丘!譬如有夫妇二人,持少量之粮食,行于旷野之道。彼等夫妇爱念者唯有一子。

诸比丘!彼时夫妇二人来旷野时,少量之粮食乏尽、旷野尚余未竟之旅。

诸比丘!尔时,彼夫妇二人作如是思念:‘我等少量之粮食尽,而此旷野之旅尚余未竟,我等宁杀此爱念之子,作成干肉片与多汁肉片,食子之肉,以完成此旷野之残旅。勿令三人皆死。’

诸比丘!彼时彼夫妇二人,杀其爱念之子,作成干肉片与多汁肉片,食子之肉完成此旷野之残旅,彼等食子之肉,捶胸曰:‘吾子于何处耶?吾一子于何处耶?’

诸比丘!汝等对其如何思惟耶?彼等为嬉戏而食欤?或为爱乐而食欤?或为嗜美而食欤?或为肥满而食欤?”

“大德,皆非然。”

一〇

“诸比丘!彼等为行旷野而欲食子肉耶?”

“大德!唯然。”

一一

“诸比丘!同此,我谓抟食不可不知。诸比丘!知抟食时,于五妙欲知贪。于五妙欲知贪时,成其结,为结所缚之圣弟子,再还来此界。

一二

诸比丘!如何可知触食耶?

一三

诸比丘!譬如一无皮之牛,欲依住于道路之端,依道路之端之彼等生物,啖其牛。欲依住于树下,依树下之彼等生物啖其牛。欲依住于水中,依水中之生物,啖其牛。依住于虚空,依虚空之生物,啖其牛。诸比丘!彼无皮之牛,依住之处,则为依止其处之生物所啖。诸比丘!同此,我谓触食不可不知。

一四

诸比丘!知触食时,知三受,知三受时,我谓圣弟子更不可为。

一五

诸比丘!如何应知意思食耶?

一六

诸比丘!譬如一炭火坑,深超人身,炭火充满,无烟而炽燃。尔时一人,欲生不希死,欲乐厌苦。时有二力士各以手将彼捉住,将投入炭火坑中。诸比丘!尔时,彼人之心远矣,将思愿远矣,大望应远。

一七

所以者何?诸比丘!彼人作是念:‘我堕此炭火坑中,因其入死,至死为苦。’诸比丘!同此,我谓意思食不可不知。

一八

诸比丘!知意思食时,知三爱;知三爱时,我谓圣弟子更不为。

一九

诸比丘!如何应知识食耶?

二〇

诸比丘!捕犯罪之盗贼,送至王前示曰:‘大王!犯罪之盗贼带到。’王宜科彼以所欲之刑罚。王如是谓于彼等曰:‘且去!汝等将此人以百矛相击。’清晨则再加其百矛。

二一

时至日中,王如是云:‘喂!彼人如何耶?’‘大王!彼尚生存。’王如是言彼等云曰:‘且去!于日中对彼再以百矛相击。’于是日中以百矛击彼。

二二

届时,王于暮时如是云:‘喂!彼人如何耶?’‘大王!彼尚生存。’王如是言彼曰:‘且去!汝等将彼人于暮时再以百矛相击。’于是暮时对彼以百矛相击。

二三

诸比丘!对其作如何思惟耶?彼人,因一日被三百矛击打,已经验苦、忧耶?”

“大德!以一矛相击,即已经验苦、忧矣,何云经三百矛击打耶?”

二四

“诸比丘!同此,我谓不可不知识食。

二五

诸比丘!知识食时,知名色,知名色时,我谓圣弟子更不可为。”

[六四]第四 有贪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有四食。

四食者何耶?粗或细之抟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是。诸比丘!此等之四食,为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

诸比丘!若于抟食,有贪、有喜、有爱、则对其有识之住、有增长。由识之住及增长,而有名色之显现。由有名色之显现,而有诸行之增上。由有诸行之增上,而有未来后有之再生。由有未来后有之再生,而有未来之生、老死。诸比丘!我谓由未来之生、老死,而有愁、有苦、有恼。

诸比丘!若于触食,……

诸比丘!若于意思食,……

诸比丘!若于识食,有贪、有喜、有爱,于其有识之住、有增长。有识住增长,有名色之显现,由有名色之显现,有诸行之增上。有诸行之增上,有未来之后有再生。有未来之后有再生,有未来之生老死,我谓有未来之生老死,而有愁、有苦、有恼。

诸比丘!譬如染工或画师、以染料或漆、或郁金、或青、或以茜,善磨于板上,或壁面、或衣服之小片,作妇女之形像男子之形像。

诸比丘!同此,若于抟食、有贪、有喜、有爱者,则有识之住与增长。由有识之住与增长,有名色之显现,由有名色之显现,有诸行之增上,由有诸行之增上,有未来后有之再生,由有未来后有之再生,有未来之生老死。由有未来之生老死,诸比丘!我谓有愁、有苦、有恼。

一〇

诸比丘!若于触食,……

一一

诸比丘!若于意思食,……

一二

诸比丘!若于识食,有贪、有喜、有爱者,则有识之住与增长。由有识之住与增长,而有名色之显现。由有名色之显现,而有诸行之增上。由有诸行之增上,而有未来后有之再生。由有未来后有之再生,则而有未来之生、老死。由有未来之生、老死,诸比丘!我谓有愁、有苦、有恼。

一三

诸比丘!若于抟食,无贪、无喜、无爱者,则无其识之住与增长。因无识之住与增长,则无名色之显现。因无名色之显现,则无诸行之增上。因无诸行之增上,则无未来后有之再生。因无未来后有之再生,则无未来之生、老死。因无未来之生、老死,诸比丘!我谓无愁、无苦、无恼。

一四

诸比丘!若于触食,……

一五

诸比丘!若于意思食,……

一六

诸比丘!若于识食,无贪、无喜、无爱者,则无其识之住无增长。因无识之住与增长,则无名色之显现。因无名色之显现,则无诸行之增上。因无诸行之增上,则无未来后有之再生。因无未来后有之再生,则无未来之生、老死。因无未来之生老死,诸比丘!我谓无愁、无苦、无恼。

一七

诸比丘!譬如宫殿或楼阁,北、南、西边有窗。太阳上升时,光由高入,照何处耶?”

“大德!照西壁。”

一八

“诸比丘!若无西壁,照何处耶?”

“大德!照大地。”

一九

“诸比丘!若无大地,照何处耶?”

“大德!照水。”

二〇

“诸比丘!若无水,照何处耶?”

“大德!则不照任何处。”

二一

“诸比丘!同此,诸比丘!若于抟食,无贪、无喜、无爱者,则……

二二

诸比丘!若于触食,……

二三

诸比丘!若于意思食,……

二四

诸比丘!若于识食,无贪、无喜、无爱者,则无识住、无增长。因无识住、无增长,则无名色之显现。因无名色之显现,则无诸行之增上。因无诸行之增上,则无未来之生、老死。无未来之生老死,诸比丘!我谓无愁、无苦、无恼。”

[六五]第五 城邑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昔我尚未得正觉,为菩萨时,曾作此念:‘此世间实陷于苦恼,生而奔向衰、老、死而又将再生。然却不知此老死苦之出离。实则如何得知此老死苦之出离耶?’

诸比丘!然则我作是念:‘有何故有老死耶?缘何有老死耶?’

诸比丘!尔时,我依正思惟,依慧悟得生:‘有生故有老死,缘生而有老死。’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有何故有生?……有有……有取……有爱……有受……有触……有六处?……有名色耶?缘何而有名色耶?’

诸比丘!依正思惟,于我而生慧悟得:‘有识故有名色,缘识而有名色。’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有何故有识?缘何有识耶?’

诸比丘!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有名色故有识,缘名色而有识。’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此识由此以还,无超进名色,于此限度,生而亦老,衰而至死将再生。即缘此名色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一〇

诸比丘!‘是集、是集’。我于尚未闻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

一一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无何故无老死,因何之灭而有老死之灭耶?’

一二

诸比丘!尔时,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无生故无老死,因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

一三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无何故无生……无有……无取……无爱……无受……无触……无六处……无名色,因何之灭而有名色之灭耶?’

一四

诸比丘!尔时,于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无识故无名色,因识之灭、而有名色之灭。’

一五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无何故无识,因何之灭,而有识之灭耶?’

一六

诸比丘!尔时,于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无名色故无识,因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

一七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我依此道乃达菩提。即:由名色之灭,而有识灭。由识之灭,而有名色灭。由名色之灭,而有六处灭。由六处之灭,而有触灭。……’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一八

诸比丘!‘是灭、是灭’,我于尚未闻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

一九

诸比丘!譬如有人、徘徊阿兰若林,发现古人通行之古道、古径,彼则追随其道,随其道而行。发见古人止住之古城、古都,其园林亦具足。具足美丽有堤之莲池。

二〇

诸比丘!尔时,彼人向王或王之大臣报曰:‘尊者,当知我徘徊阿兰若林,发见古人通行之古道、古径,追随其道,随其道而行。发见古人止住之古城、古都,园林亦具足,具足美丽有堤之莲池。尊者!宜于其城予修筑。’

二一

诸比丘!尔时,王或王之大臣,修筑其城邑,其城邑后来繁荣,众人炽盛,增上发展。

诸比丘!同此,我发见过去正觉者通行之古道、古径。

二二

诸比丘!过去诸佛所通行之古道,古径者何耶?即此八支圣道。即:正见……正定。诸比丘!此乃过去正等觉者通行之古道、古径。追随其道,随其道而行,则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灭老死之道迹。

二三~三一

追随其道,随其道以行,知生……知有……知取……知爱……知受……知触……知六处……知名色……知识……

三二

追随其道,随其道以行,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三三

知此,我以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比丘!如是梵行繁荣、增广,示知众多人等,予增大,依人天而善说示。”

[六六]第六 触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拘楼园之都邑剑磨瑟昙。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

彼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诸比丘!汝等取内触耶?”

如是说已。一比丘以此白世尊言:“大德!我取内触。”

“汝比丘!如何取内触耶?”

尔时彼比丘自记说之,然彼比丘,不能满足世尊之心。

如是说已,尊者阿难白世尊言:“世尊!今正其时。善逝!今正其时。愿世尊!以说内触。诸比丘闻世尊之所说、应受持奉行。”

“若然,阿难!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说内触。”

彼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唯然,大德!”

世尊曰:“诸比丘!于此有比丘,执取内触:‘世间之种种诸苦生、老死,此苦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老死,无何故无老死。’彼对取内触,如是知:‘此世间生老死种种之苦、此苦乃以亿波提为因、以亿波提为集、以亿波提为生、以亿波提为起。有亿波提故有老死,无亿波提时无老死。彼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如是为契法行者。’

诸比丘!如是比丘,谓是真正行苦之灭,老死之灭者。

一〇

更执取取内触:‘又,此亿波提乃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亿波提,无何时无亿波提耶?’彼知如是执取:‘亿波提乃以爱为因,以爱为集,以爱为生,以爱为起。有爱故有亿波提,无爱故无亿波提。’彼知亿波提,知亿波提之集,知亿波提之灭,知趣亿波提灭之道迹。如是为契法行者。

诸比丘!如是比丘谓是真正行苦之灭,亿波提之灭者。

一一

更执取取内触:‘又,此爱于何处而生?于何处而住之耶?’彼知如是执取:‘于此世间,为如何爱,快思之色,于此生爱而生,于此住爱而住。于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者何耶?眼为于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于此生爱而生,于此住爱而住。’

一二

耳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一三

鼻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一四

舌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一五

身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一六

意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于此生爱而生,于此住爱而住。

一七

诸比丘!任何过去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常,视为乐,视为我,视为无病,视为安稳者,爱增长矣。

一八

爱增长者,则亿波提增长。亿波提增长者,则苦增长。我谓:‘使苦增长者,则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无由解脱。’

一九

诸比丘!任何未来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常,视为乐,视为我,视为无病,视为安稳。彼等乃增长爱者。

二〇

爱增长者,则亿波提增长,亿波提增长者,则苦增长。我谓:‘彼等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不得解脱,则苦不得解脱。’

二一

诸比丘!现在任何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可喜之物,视为常、视为乐、视为我、视为无病、视为安隐者,则增长爱。

二二

增长爱者,则增长亿波提,增长亿波提者,则增长苦。增长其苦,我谓:‘增长苦者,则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不得解脱,则苦不解脱。’

二三

诸比丘!譬如有饮水器皿,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而以毒混入。尔时有人为炎热所烧,为炎热所苦,疲劳困惫,为渴而来。对其人如是言曰:‘可爱者!此饮水器皿,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毒亦具足、汝若欲饮自可饮、饮之虽爱好具色、香、味,但为此而至死,或受至死之苦。’彼不顾且不思虑,饮彼饮水器皿之水而不舍,彼为此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二四

诸比丘!同此,任何过去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二五

……于未来……

二六

……现在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常,视为乐,视为我,视为无病,视为安稳者,其爱增长。

二七

我谓:‘爱增长者则苦增长,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不得解脱,则不得解脱于苦。’

二八

诸比丘!任何过去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无常,视为苦,视为无我,视为病,视为怖畏者,乃使爱舍离者。

爱舍离者,亿波提舍离。亿波提舍离者,则苦舍离。我谓:‘苦舍离者,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得解脱,则解脱于苦。’

二九

诸比丘!任何未来之沙门、婆罗门,于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无常,视为苦,视为无我,视为病,视为怖畏者、则将舍离于爱。

三〇

爱舍离者……我谓:‘解脱于苦。’

三一

诸比丘!任何现在之沙门、婆罗门,对可爱、快思之色,视为无常,视为苦,视为无我,视为病,视为怖畏者,则舍离于爱。

三二

爱舍离者,则亿波提舍离。亿波提舍离者,则苦舍离。我谓:‘苦舍离者,则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得解脱,则解脱于苦。’

三三

诸比丘!譬如有饮水器,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亦以毒混入。尔时有人,为炎热所烧,为炎热所苦,疲劳困惫,为渴而来。对此时有人曰:‘可爱者!此饮水器皿,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但混有其毒,若汝欲者自可饮,饮之虽爱好其色、香、味,然因此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三四

诸比丘!尔时,彼人作是念:‘我此刻极渴,得依饮料而克服,或依生苏予克服,或依含盐分之乳精予克服,或以酸粥予克服。然而我于此长夜不为我之利益,因此而决不饮此苦物。’彼思虑之再,而不饮其饮水器皿物,予舍弃、彼即因此而不至死,不至近死之苦。

三五

诸比丘!同此,任何过去之沙门、婆罗门,于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无常,视为苦,视为无我,视为病,视为怖畏者,则舍离于爱。

三六

舍离于爱者,则亿波提舍离。亿波提舍离者,则苦舍离。我谓:‘苦舍离者,则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得舍离,解脱于苦。’

三七~三八

诸比丘!任何未来之沙门、婆罗门……

三九

现在之沙门、婆罗门,于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无常、视为苦、视为无我、视为病、视为怖畏者,舍离于爱。

四〇

舍离于爱者,则亿波提舍离。亿波提舍离者,则舍离于苦。我谓:‘舍离于苦者,即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解脱于苦。’”

[六七]第七 芦束

一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住波罗奈之仙人堕处鹿野苑。

尔时,尊者摩诃拘絺罗,暮时自宴坐起,诣尊者舍利弗之处。诣已,与尊者舍利弗俱相致问,交谈致候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摩诃拘絺罗,向尊者舍利弗作斯言曰:“友,舍利弗!老死为自作耶?老死为他作耶?老死为自作、他作耶?或老死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耶?如何?”

“友,拘絺罗!老死非自作,老死非他作,老死亦非自作、他作,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无因生,是缘生而有老死。”

“友,舍利弗!生为自作耶?生为他作耶?生为自作、他作耶?或生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耶?如何?”

“友,拘絺罗!生非自作,生非他作,生非自作、他作,生亦非自作、非他作,非无因生,是缘有而有生。”

七~一八

“友,舍利弗!有为自作耶?……取为自作耶?……爱为自作耶?……受为自作耶?……触为自作耶?……六处为自作耶?……如何?”

一九

“名色为自作耶?名色为他作耶?名色为自作、他作耶?或名色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耶?”

二〇

“友,拘絺罗!名色非自作,名色非他作,名色非自作、他作,亦非自作、他作,亦非无因生,是缘识而有名色。”

二一

“友,舍利弗!识为自作耶?识为他作耶?识为自作、他作耶?识为非自作、非他作,亦非无因生耶?如何?”

二二

“友,拘絺罗!识非自作,识非他作,识非自作、他作,识非自作、非他作,亦非无因生,是缘名色而有识。”

二三

“如今我等如是知尊者舍利弗之所说:‘友,拘絺罗!名色非自作,名色非他作,名色亦非自作、他作,名色非自作、非他作。名色非自作、非他作,亦非无因生,是缘识而有名色。’

二四

如今我等又如是知尊者舍利弗之所说:‘友,拘絺罗!识非自作,识非他作,识非自作、他作,又,识非自作、非他作、亦非无因生,是缘名色而有识。’

二五

友,舍利弗!应如何知此所说之义耶?”

二六

“友!譬如两芦束,相互依持则能直立。友!同此,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友!若此等之芦束中,取其一;而另一则仆倒;取他,而另他则仆倒。友!同此,缘名色之灭,而有识灭。缘识之灭,而有名色灭。缘名色之灭而有六处灭。缘六处之灭,而有触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二七

“友,舍利弗!是希有。友,舍利弗!是未曾有。此为尊者舍利弗之善说。我等对尊者舍利弗之所说,应以此等三十六事当予随喜。”

二八

“友,若比丘,依老死之厌离、离贪、灭而说法,则适称为:‘法师比丘。’友!若比丘,行老死、厌离、离贪、灭,则适称为:‘行法、随顺法比丘。’友!若比丘,对老死、厌离、离贪、灭,不取着、予解脱,则适称为:‘达现法涅槃比丘。’

二九~三八

友!若比丘,生之厌离……若有之……若取之……若爱之……若受之……若触之……若六处之……若名色之……若识之……若行之……

三九

友!若比丘,依无明之厌离、离贪、灭、说法、适称之谓:‘法师比丘。’友,若比丘,行无明之厌离、离贪、灭,则适称之谓:‘行法、随顺法比丘。’友,若比丘,依无明之厌离、离贪、灭、不取着、予解脱、则适称之谓:‘达现法涅槃比丘。’”

[六八]第八 憍赏弥

一时,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那罗陀、尊者阿难,住憍赏弥之瞿师罗园。

尔时,尊者殊胜向尊者茂师罗作如是言曰:“友,茂师罗!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害谛思,尊者茂师罗!别有‘缘生而有老死’之智否?”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于此,即:‘缘生有老死也。’”

“友,茂师罗!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尊者茂师罗!别有‘缘有而有生’之智耶?”

……缘取而有有……

……缘爱而有取……

……缘受而有爱……

……缘触而有受……

……缘六处而有触……

一〇

……缘名色而而有六处……

一一

……缘识而有名色……

一二

……缘行而有识……

一三

……缘无明而有行……

一四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于此,即:‘缘无明而有行。’”

一五

“友,茂师罗!除信……除见审谛思,尊者茂师罗!别有‘缘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之智耶?”

一六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于此,即:‘缘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

一七

“友,茂师罗!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尊者茂师罗!别有‘缘有之灭,而有生之灭’之智耶?”

一八~二四

“‘缘取之灭,而有有之灭’……‘缘爱之灭,而有取之灭’……‘缘受之灭,而有爱之灭’……‘缘触之灭,而有受之灭’……‘缘六处之灭,而有触之灭’……‘缘名色之灭,而有六处之灭’……‘缘识之灭,而有名色之灭’……‘缘行之灭,而有识之灭’……‘缘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

二五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于此,即:‘缘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

二六

“友,茂师罗!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尊者茂师罗!别有‘有灭即涅槃’之智耶?”

二七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于此,‘有灭即涅槃。’”

二八

“然则,尊者茂师罗是阿罗汉,是漏尽者。”

二九

如是言时,尊者茂师罗默然。

三〇

尔时,尊者那罗陀对尊者殊胜言曰:“友,殊胜!善哉!我欲得此问,可向我问,我则答汝此问。”

三一

“尊者那罗陀!汝得此问。我向尊者那罗陀,作此问,尊者那罗陀,请答我问。”

三二~五七

“友,那罗陀!除信……我知于此,我见于此,‘此有灭即涅槃。’”

五八

“然则,尊者那罗陀是阿罗汉,是漏尽者。”

五九

“友!‘有灭即涅槃’,我依正慧,如实善见。然则我尚非阿罗汉、漏尽者。

六〇

友!譬如于旷野之路上有井,然无绳、无罐,时有人为炎热所烧,为炎热所苦,疲劳困惫,干渴此来。彼眺望其井,虽知为水,但身不能触而住。

六一

友!同此,‘有之灭即涅槃也’,如实以正慧善见,然我尚非阿罗汉、漏尽者。”

六二

如是言已,尊者阿难,向尊者殊胜作是言曰:“友!殊胜!汝如是之说,汝向尊者那罗陀作如何言之耶?”

六三

“友,阿难!我如是说:我外于尊者那罗陀之德,以外于善,故无所说。”

[六九]第九 膨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

“诸比丘!大海膨胀时,使诸大河膨胀,诸大河膨胀时,使诸小河膨胀。小河膨胀时,使大湖膨胀。大湖膨胀时,亦使小湖膨胀。

诸比丘!同此,无明膨胀,使诸行膨胀。诸行膨胀,使识膨胀。识膨胀时,使名色膨胀。名色膨胀时,使六处膨胀。六处膨胀时,使触膨胀。触膨胀时,使受膨胀。受膨胀时,使爱膨胀。爱膨胀时,使取膨胀。取膨胀时,使有膨胀。有膨胀时,使生膨胀。生膨胀时,使老死膨胀。

诸比丘!大海退潮时,使大河退水。大河退水时,使小河退水。小河退水时,使大湖退水。大湖退水时,使小湖退水。

诸比丘!同此,无明衰时,使诸行衰。诸行衰时,使识衰。识衰时,使名色衰。名色衰时,使六处衰。六处衰时,使触衰。触衰时,使受衰。受衰时,使爱衰。爱衰时,使取衰。取衰时,使有衰。有衰时,使生衰。生衰时,使老死衰。”

[七〇]第十 须尸摩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尔时,世尊深受恭敬、尊重、敬仰、供养,得衣服、钵食、床座、医病之必要药物、资具等。

比丘僧伽亦颇受敬重、恭敬,供养、尊重,得衣服、钵食、床座、医病必要之药物、资具等。

异学之游方者等,未受敬重、恭敬,供养、尊重,未得衣服、钵食、床座、医病之必要药物、资具等。

尔时,游方者须尸摩,与众多游方者之徒,俱住王舍城。

尔时,游方者须尸摩之徒,向游方者须尸摩作如是言曰:“来,友!须尸摩!汝宜往沙门瞿昙之处修梵行。汝完全学法后,再告知我等,我等完全学得其法后,为在家者说示,如是我等亦受敬重、恭敬、供养、尊重,获得衣服、钵食、床座、医病之必要药物、资具等。”

游方者须尸摩对己徒答:“如是,友!”则诣尊者阿难之处。诣已,与尊者阿难俱相致问,交谈致问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游方者须尸摩,向尊者阿难作如是言曰:“友,阿难!我欲于此作法、律之修习梵行。”

尔时,尊者阿难,陪伴游方者须尸摩,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一〇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向世尊言曰:“大德!此游方者须尸摩如是云:‘友,阿难!我欲于此作法、律之修习梵行。’”

一一

“阿难!然则,汝应使须尸摩出家。”

一二

于是,游方者须尸摩得在世尊之处出家,得具足戒。

一三

尔时,又有众多比丘,来至世尊之处,白世尊言:“我等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已达于完全智。”

一四

尊者须尸摩,闻众多比丘于世尊之前告白已达完全智:“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矣。”

一五

尔时尊者须尸摩,走近彼等诸比丘,近已,与彼等诸比丘俱相致问,交谈问候记忆之语,坐于一面。

一六

坐于一面之须尸摩,向彼等诸比丘作如是言曰:“诸尊者来诣世尊处曾白云:‘我等已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已达于完全智,此为真实耶?”“友!唯然。”

一七

“然则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享受种种之神通耶?——一为多、多为一、显现变为隐没,越墙、越垒、穿山、无障碍,恰如行空出入地下,于水中不分水而行如走于地上。趺坐于虚空,恰如有翼之鸟。有大神力,大威力,于日月以手触捉,以此身行于梵界耶?

一八

然则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耳界,对人天之两音、远音、近音、皆闻之耶?”

“友!并无此事。”

一九

“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以心,对他众生之心,他人之心,得予把握知之耶?——有贪心知为有贪心,离贪心知为离贪心,有瞋心知为有瞋心,离瞋心知为离瞋心,有痴心知为有痴心,离痴心知为离痴心,集注心知为集注心,散乱心知为散乱心,大心知为大心,不大心知为不大心、有上心知为有上心,无上心知为无上心,寂静心知为寂静心,非寂静心知为非寂静心,解脱心知为解脱心,非解脱心知为非解脱心耶?”

“友!并无此事。”

二〇

“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忆念种种宿住耶?譬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种种成劫、种种坏劫、种种成、坏劫……‘于彼处,名如是如是,姓如是如是,如是之容色,如是之食,经验如是如是之苦乐,得如是之寿。彼殁于其处,而生于此处。于彼处,名如是如是,姓如是如是,如是之容色,如是之食,经验如是之苦乐,得如是之寿。彼殁于其处,生于此处。’如是详细种种宿住、悉忆念耶?”

“友!并无此事。”

二一

“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眼,见众生之殁,见生时之劣、胜、美、丑、好、恶,知众生之如业行耶?实汝等尊者,对‘此等众生,身恶行具足,语恶行具足,意恶行具足,骂圣者、邪见、执持邪见业,故彼等身坏命终,生于苦处恶趣、无乐处、地狱。’又实汝等尊者对‘此等众生,身善行具足、语善行具足、意善行具足、不骂圣者、有正见、执持正见业,故彼等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界。’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得见众生之殁,生时之劣、胜、美丑、好、恶,得知众生如业之行耶?”

“友!并无此事”。

二二

“又,汝等尊者为如是知、如是见,对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得于身触而住耶?”

“友!并无此事。”

二三

“于今,尊者未到达此记说与此等之法者耶?”

二四

“友!并无此事。”

二五

“何以故?”

“友,须尸摩!我等为慧解脱者。”

二六

“我对尊者等此略说之义不能详知。如尊者等之所说,我对尊者等所略说之义,欲详知为宜。”

二七

“友,须尸摩!汝无论对其知,或不知,我等为慧解脱者。”

二八

尔时尊者须尸摩由座起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二九

坐于一面之尊者须尸摩,将与彼等诸比丘之论议悉告世尊。

三〇

“须尸摩!法住智为前、涅槃智为后。”

三一

“大德!我对世尊略说之义,不得详知。大德!如世尊之所说,我对世尊略说之义,欲详知为宜。”

三二

“须尸摩!汝无论知或不知,法住智为前,涅槃智为后。须尸摩!汝云何思惟?色为常耶?或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三

“又,无常者是苦耶?或是乐耶?”

“大德!是苦。”

“又,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耶?”

“大德!并无此事。”

三四

“受是常耶?或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五

“想是常耶?或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六

“行是常耶?或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七

“识是常耶?或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又,无常者是苦耶?或是乐耶?”

“大德,是苦。”

“又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耶?”

“大德!并无此事。”

三八

“须尸摩!然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色,对一切之色,不得以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必须以如实正慧,对此作视。

三九

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对受……

四〇

对任何之想…

四一

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行、一切诸行,不得以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

四二

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识、对一切之识、不得以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必须以如实正慧、对此作视。

四三

须尸摩!多闻之圣弟子,于色如是见而厌离,于受、于想、于诸行、于识亦厌离,生厌离、离贪、予解脱,于解脱生解脱之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须尸摩!汝见:‘缘生而有老死’耶?”

“大德,诚然。”

四四

“须尸摩!汝见:‘缘有而有生’耶?”

“大德,诚然。”

四五

“须尸摩!汝见:‘缘取而有有’耶?”

“大德,诚然。”

四六

“须尸摩!汝见:‘缘爱而有取’耶?”

“大德,诚然。”

四七

“须尸摩!汝见:‘缘受而有爱,缘触而有受,缘六处而有触,缘名色而有六处,缘识而有名色,缘行而有识,缘无明而有行’耶?”

“大德,诚然。”

四八

“须尸摩!汝见:‘缘生灭而有老死灭’耶?”

“大德,诚然。”

四九

“须尸摩!汝见:‘缘有灭而有生灭’耶?”

“大德,诚然。”

五〇

“须尸摩!汝见:‘缘取之灭,而有有灭,缘爱之灭,而有取灭,缘受之灭,而有爱灭,缘触之灭,而有受灭,缘六处之灭,而有触灭,缘名色之灭,而有六处灭。缘识之灭,而有名色灭,缘行之灭,而有识灭,缘无明之灭,而有行灭’耶?”

“大德,诚然”。

五一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享受种种之神通耶?——一为多、多为一、显现变隐没、超墙、超垒、穿山、无障碍,恰如行虚空。出入地中恰如水中,不分水而行,恰如行于地上,趺坐于虚空,恰如有翼之鸟、有大神力、大威力,以手触捉日月,以此身行梵界耶?”

“大德,并无此事。”

五二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耳界、闻人天之两音、远音、近音耶?”

“大德,并无此事。”

五三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知以心把握他之众生,他人等之心耶?——对非解脱心知是非解脱心,对解脱心知是解脱心耶?”

“大德!并无此事。”

五四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忆念种种之宿住耶?譬如一生……如是详细忆念种种之宿住耶?”

“大德,并无此事。”

五五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眼,知众生之殁……众生之如业行耶?”

“大德,并无此事也。”

五六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对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以身触而住耶?”

“大德,并无此事也。”

五七

“须尸摩!今此未能到达此记说,与此等之法者,须尸摩!我等实行于此。”

五八

尔时,尊者须尸摩,稽首世尊之足,白世尊曰:“大德!罪克服于我。我如是,对善说之法、律,如是法之盗人而出家,愚而无知、为不善者。大德!我世尊,我对其罪知是罪,愿予与领受,而于未来无再犯。”

五九

“须尸摩!汝为罪所克服,汝于如是善说之法、律,如为法之盗人而出家为愚而无智,是不善者。

六〇

须尸摩!譬如、捕犯罪之盗贼,送于王之前而示曰:‘大王!犯罪之盗贼带来矣。对彼应课以王所欲之刑罚。’王对彼者如是曰:‘汝等将此者,去以强绳坚缚后手,剃为秃头,鸣击小鼓,由街至街,由巷至巷,巡回曳领,由南门出,于城邑之南,而刎其首。’如是臣等,将彼人以强绳坚缚后手,剃为秃头、鸣击小鼓,由街至街,由巷至巷,巡回曳领,由南门出,于城邑之南,而刎其首。

六一

须尸摩!汝对其如何思惟耶?彼人为此经验苦、忧耶?”

“大德!诚然。”

六二

“须尸摩!彼人为此虽受苦、忧,但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为法之盗人出家者,对此将受过苦之报与剧报,乃至堕地狱。”

六三

“须尸摩!汝见罪为罪,如法悔过。我等将摄受领纳。须尸摩!于圣律,对见罪为罪如法悔过者,增长功德,于未来入于律仪。”

此颂曰:

所谓二无闻

及子肉有贪

城邑触芦束

憍赏弥膨胀

第十须尸摩

第八 沙门婆罗门品

[七一]第一 沙门婆罗门义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曰:

“诸比丘!虽任何之沙门、婆罗门,不知老死,不知老死集,不知老死灭,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者,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非是沙门,于婆罗门非是婆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不能自知、实证入而住。

诸比丘!虽任何之沙门、婆罗门,知老死……知道迹者,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沙门,于婆罗门为婆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与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知、实证入而住。”

[七二~八〇]第二~第十 不知(之一)

……舍卫城……

……不知生……

……不知有……

……不知取……

……不知爱……

……不知受……

……不知触……

……不知六处……

……不知名色……

……不知识……

[八一]第十一 不知(之二)

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趣行灭之道迹……自知,实证入而住。

此颂曰:

所谓由十一 四谛之分别

沙门婆罗门 第八乃为因

本篇之颂曰:

佛陀食十力 乃至迦拉罗

第五于家主 树品与大品

最后之第八 沙门婆罗门

第九 中略品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八二]第一 师

世尊曰:“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老死,是不见者,为于老死如实之智,则不能不求师。又不能如实知老死之集,是不见者,为于老死如实之智,则不能不求师。不能如实知老死之灭,是不见者,为于老死灭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不能如实知趣老死灭之道迹,是不见者,为于趣老死灭道迹如实智,不能不求师。”

一切凡如是者中略之。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生,是不见者……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有,是不见者……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取,是不见者……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爱,是不见者……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受,是不见者……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触,是不见者……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六处,是不见者……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名色,是不见者……

一〇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识,是不见者……

一一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行,是不见者,为于行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不能如实知行之集,是不见者,为于行集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不能如实知行之灭,是不见者,为于行之灭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不能如实知趣行灭之道迹,是不见者,为于趣行灭之道迹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

凡对四谛亦应如是。

[八三]第二 学

一~一一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老死,是不见者,为于老死如实之智,不能不学。”对四谛亦复如是,而中略之。

[八四]第三 瑜伽

一~一一

……不能不为瑜伽行。

[八五]第四 欲

一~一一

……不能不为欲。

[八六]第五 努力

一~一一

……不能不为努力。

[八七]第六 不退转

一~一一

……不能不为不退转。

[八八]第七 热诚

一~一一

……不能不为热诚。

[八九]第八 精进

一~一一

……不能不为精进。

[九〇]第十 不拔

一~一一

……不能不为不拔。

[九一]第十一 正念

一~一一

……不能不为正念。

[九二]第十二 正心

一~一一

……不能不为正心。

[九三]第十三 不放逸

一~一一

……不能不为不放逸。

此颂曰:

师学及瑜伽 欲努不退转

热诚与精进 不拔与正念

正心不放逸 十二中略经

另有十二经 分百三十二

称之为中略 就四谛而言

于此中略之要目终。

此颂曰:

师学及瑜伽 欲第五努力

不退转热诚 谓精进不拔

正念与正心 不放逸十二

如中略经终 其他有十二

百三十二经 所谓中略者

则对于四谛 中略纲目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