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 无记说相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 谶摩长老尼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卫陀林给孤独长者之游园。

其时,偶然谶摩长老尼游行于拘萨罗国,于舍卫城与沙计多中间之多罗那越赌地方入安居。

时,波斯匿拘萨罗王由沙计多往舍卫城,于沙计多与舍卫城中间之多罗那越赌取一夜之宿。

波斯匿拘萨罗王呼一臣曰:“汝,臣下!于此多罗那越睹,如今日余应表敬意[趋访]见沙门或婆罗门。”

“唯然,唯然,大王!”彼臣应诺波斯匿拘萨罗王,虽察遍多罗那越睹,亦未发现彼波斯匿拘萨罗王以表敬意[趋访]之沙门或婆罗门。

彼臣见谶摩尼于多罗那越睹入安居。见已,彼至波斯匿拘萨罗王之处,告王曰:“大王!于多罗那越睹无有大王表敬意[趋访]之沙门或婆罗门;但大王!有一名谶摩比丘尼,是彼世尊、应供、正遍觉者之女弟子,而此大姊谓是:‘贤者、能者、多闻之智者、巧说者、善良之即慧者。’扬好名声,大王可对彼尼表敬意。”

于是,波斯匿拘萨罗王至彼谶摩比丘尼之处,礼拜彼尼,坐于一方。

坐于一方之波斯匿拘萨罗王向谶摩比丘尼曰:“大姊!如来死后,犹存在否?”

“大王!谓‘如来死后存在’者,此非世尊之所记说。”

“然则,大姊!如来死后不存在耶?”

“大王!谓‘如来死后不存在’者,此亦非世尊之所记说。”

“然则,大姊!如来死后,为存在又不存在耶?”

“大王!谓‘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者,此亦非世尊之所记说。”

一〇

“然则,大姊!如来死后为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大王!‘如来死后,为非存在或非不存在’,此亦非世尊之所记说。”

一一

“如是问:‘大姊!如来死后存在否?’汝言:‘大王!世尊不记说如来死后存在。’……‘如来死后不存在耶?’……‘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世尊对此不为记说者,为何之因?为何之缘耶?”

一二

“然则,大王!就此反问于汝,依汝认为适当者以回答。

一三

大王!汝对此以作如何思惟?于汝以谁之计算者、或说印者、或说数者,有能计算恒河之沙:‘沙有几何数量或沙有几百数量,或沙有几百千数量耶?’”

“大姊!否,此不能。”

一四

“然则,于汝以谁之计算者、或说印者、或说数者,有能计算大海之水:‘水有几何计量,或水有几百斗量,或水有几百千斗量耶?’”

“大姊!否,此为不能。”

“此何故耶?”

“大姊!海量大而甚深,不可测,难计量。”

一五

“是于此同理,大王!无论以如何之色示如来,如来对此色已舍弃,如断其根,[切断]多罗树之干,非为存在者,是未来之不生者。大王!如来譬如大海,脱离色之测量,甚深、不可测、难计量。故不适言如来死后是存在;亦不适言如来死后不存在;亦不适言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亦不适言如来死后,不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六~一九

无论以如何之受……以如何之想……以如何之行……以如何之识示如来,如来对此受……想……行……识已予舍弃……大王!如来譬如大海,脱离受之测量……脱离想之测量……脱离行之测量……脱离识之测量,甚深、不可测、是难量。故不适谓:如来死后存在;亦不适谓:如来死后,不存在;亦不适谓: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亦不适谓: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二〇

时,波斯匿拘萨罗王欢喜、随受谶摩比丘尼之所说,从座而起,礼拜彼尼,行右绕礼后离去。

二一

波斯匿拘萨罗王其后至世尊之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二二

坐于一面之波斯匿拘萨罗王,白世尊曰:“大德!如来死后存在否?”

“大王!‘如来死后存在’者,此是余所未记说。”

二三

“然则,大德!如来死后不存在耶?”

“大王!‘如来死后,不存在’者,此亦非余所记说。”

二四~二五

然则,大德!……(参照九、十两节)

二六

“大德!问‘如来死后,存在耶?’答以:‘大王!余未记说如来死后之存在。’……‘如来死后不存在耶?’……‘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大德!世尊对此未予记说者,其为何因?为何其缘耶?”

二七

“然则,大王!就此反问于汝,依汝认为适当者以作返答。

二八

大王!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于汝以谁之计算者、或说印者、或说数者,对恒河之沙……(参照一三节)

二九

然则,于汝以谁之计算者、或说印者、或说数者、以能计算大海之水……(参照一四节)

三〇~三四

同于此理,大王!以如何之色……以如何之受……以如何之想……以如何之行……以如何之识,以示如来,如来对此已予舍弃……故不适谓:如来死后存在……不存在……存在又不存在……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五

“大德!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师之女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皆无相违。

三六

大德!于此,余一时曾至谶摩比丘尼之处,以问此义;彼大姊亦为余与世尊同是以此句此文,说明此义。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大德!师与女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皆无相违。大德!今吾等欲离去,吾等多作务、多所作。”

“大王!如今,即汝当作之时。”

三七

于是,波斯匿拘萨罗王欢受随喜世尊之所说,即从座起,礼拜世尊,右绕离去。

第二 阿㝹罗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之大林重阁讲堂中。

偶尔,尊者阿罗陀,住于世尊旁侧之林间小舍中。

时,众多外道普行沙门等,来至尊者阿罗陀之处,与彼会释,交换亲切殷勤之谈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外道普行沙门,告尊者阿罗陀曰:“友阿罗陀!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以示此[如来]者,于此等四种事处所示:‘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或‘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友等!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以示此[如来]者,于此等四种事处之外。所示[四种事处]者:‘如来死后存在……非不存在。’”

作斯言已,彼等外道普行沙门,告尊者阿罗陀曰:“彼比丘出家不久之新参、或是愚蒙无能之长老。”

时,彼等外道普行沙门,以新参愚蒙之言,斥尊者阿罗陀,即从座起而离去。

尊者阿罗陀于此等外道普行沙门离去未久之时,心生思念:“彼等外道普行沙门,若再来问余时,将如何作答?余为此等普行沙门,以言世尊之所言,无以非实诽谤世尊耶?随顺世尊之法,而说明法,任何随顺法者、同法者,亦无陷于非难之地耶?”

于是,尊者阿罗陀,诣至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罗陀,白世尊曰:“大德!余住于世尊傍侧之林间小舍中。大德!时有众多之外道普行沙门来余之处……告余曰:‘友阿罗陀,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作斯言已,大德!余告彼等外道普行沙门曰:‘友等!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人之如来……。’作斯言已,大德!彼外道普行沙门言余曰:‘彼比丘出家未久之新参,或是愚蒙无能之长老。’时,彼等外道普行沙门……即从座起而离去。

余于此等外道普行沙门离去未久之时,心生思念:‘彼等外道普行沙门……同法者,皆无陷于非难之地耶?’”

一〇

“阿罗陀!色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然则,凡是无常者,此是苦耶?抑乐耶?”

“大德!是苦。”“然则,凡是无常、苦而变坏之法,‘此是吾所[有],此是吾,此是吾之我。’之认识为是耶?”

“否,大德!此非[是]。”

“受……想……行……识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然则,凡是无常、苦而变坏之法,‘此是吾所[有],此是吾,此是吾之我。’之认识为是耶?”

“否,大德!此非[是]。”

一一

“然则!于此,阿罗陀!应以如是正智如实见,凡过去未来现在之色,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色乃‘此非吾所有,此非吾,此非吾之我。’应以如是正智如实见。凡过去未来现在之受……想……行……识,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识为‘此非吾所有,此非吾,此非吾之我。’

一二

阿罗陀!如是见之有闻圣弟子,厌嫌于色、厌嫌于受、厌嫌于想、厌嫌于识;厌嫌者则离欲,由离欲而解脱,于解脱则‘我解脱’之智生,当即证知:于生已尽、梵行已住、应作已作、更不如是再生。

一三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以认识色是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以受……以想……以行……以认识识是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一四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以认识色有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认识于色之外有如来否?”

“否,大德!不然。”

一五

“以受……于受之外……

一六

以想……于想之外……

一七

以行……于行之外……

一八

认识识有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认识识之外有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一九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以认识色、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二〇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认识此如来是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者否?”

“否,大德!不然。”

二一

“于此,汝阿罗陀!正由于现法不真实,确实得见如来者,以示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或以示:‘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或‘如来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此等四种事之外,以此记说为是?”

“否,大德!不然。”

二二

“阿罗陀!善哉,善哉!阿罗陀!于过去于现在,余皆以教导令知苦与苦灭。”

第三 舍利弗——拘絺罗 第一(住者)

一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大拘絺罗,住于波罗奈[城外]仙人堕处之鹿苑中。

时,尊者大拘絺罗于日暮时分,独从思维而起,来到尊者舍利弗住处,与尊者舍利弗共会见,交换亲诚殷勤之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大拘絺罗,告尊者舍利弗曰:“友舍利弗!如来死后存在耶?”

“友!‘如来死后存在’者,此是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友!如来死后是不存在耶?”……

“然则友!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

“然则友!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如是问“友!‘如来死后存在耶?’汝言:‘友!世尊不记说如来死后存在。’……世尊不记说此,是何因?何缘耶?”

“‘如来死后存在’者,友!此则住著于色。‘如来死后不存在’,友!此则住著于色。‘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友!此则住著于色。‘如来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友!此则住著于色。

九~一二

‘如来死后存在、不存在、存在又不存在、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友!此则住著于受……想……行……识。

一三

友!如来不记说此,即是此因、此缘。”

第四 舍利弗——拘絺罗 第二(生起)

一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大拘絺罗……

二~七

“……世尊不记说此,是何因?何缘耶?”

八~一二

“友!对色……受……想……行……识不能如实知、见者,对色……受……想……行……识之生起,不能如实知、见者,对色……受……想……行……识之灭不能如实知、见者,对达到色……受……想……行……识灭之道,不能如实知、见者,则有‘如来死后存在’,有‘如来死后不存在’,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三~一七

友!对色……受……想…行……识如实知、见者,对色受想行识之生起,如实知、见者,对色受想行识之灭如实知、见者,对到达色、受、想、行、识灭之道,如实知、见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不存在’,无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八

友!此为如来所不记说之因、之缘。”

第五 舍利弗——拘絺罗 第三(爱情)

一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大拘絺罗……

二~七

“……世尊不记说此,是何因?何缘耶?”

八~一二

“友!对于色……对于受……对于想……对于行……对于识不离贪者、不离欲者、不离爱情者、不离渴者、不离热恼者、不离爱者,始有‘如来死后存在’,有‘如来死后不存在’,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三~一七

友!对于色……对于受……对于想…对于行……对于识离贪者、离欲者、离爱情者、离渴者、离热恼者、离爱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不存在’,无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八

友!此为如来所不记说之因、之缘。”

第六 舍利弗——拘絺罗 第四(喜悦)

一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大拘絺罗……

时,尊者舍利弗日暮时分,独从思惟而起,去往尊者大拘絺罗住处,与彼共会面,交换亲爱殷勤之谈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问于尊者大拘絺罗曰:“友拘絺罗!‘友!如来死后存在者是如何耶?’汝言:‘如来死后存在者,乃世尊所不记说。’……问于:‘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是如何耶?’汝言:‘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亦是世尊所不记说。’世尊不记说此,是何因?何缘耶?”

※四

“友!以色……受……想……行……识为乐,以识为喜,以识为快,对识之灭不能如实知、见者,始有‘如来死后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友!不以色……受……想……行……不以识为乐、不以识为喜、不以识为快,对识之灭如实知、见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友!此为世尊不记说之因、之缘。”

“然则友!世尊不记说此,还有其他之事由否?”

“友!有。

友!以有为乐、以有为喜、以有为快,对有之灭不能如实知、见者,则有‘如来死后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友!不以有为乐,不以有为喜,不以有为快,对有之灭如实知、见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〇

友!此亦世尊所不记说之因、之缘。”

一一

“然则友!世尊不记说此者,尚有其他之事由否?”

“友!有。

一二

友!以取为乐,以取为喜,以取为快,对取之灭不能如实知、见者,则有‘如来死后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三

友!不以取为乐,不以取为喜,不以取为快,对取之灭如实知、见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四

友!此亦世尊对此未予记说之因,亦为其缘。”

一五

“然则友!世尊不记说此,尚有其他之事由否?”

“友!有。

一六

友!以爱为乐,以爱为喜,以爱为快,对爱之灭不能如实知、见者,则有‘如来死后存在’……‘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七

友!不以爱为乐,不以爱为喜,不以爱为快,对爱之灭如实知、见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八

友!此亦世尊所不记说之因,亦是其缘。”

一九

“然则友!世尊不记说此,尚有其他之事由否?”

“如今于此,友舍利弗!从此,汝更复何所愿?友舍利弗!得爱尽解脱之比丘,无为其施设而有增长。”

第七 目犍连(处)

※二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来至尊者大目犍连住处……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问尊者大目犍连曰:“尊者目犍连!世间是常恒耶?”

“婆蹉!以‘世间为常恒’者,此为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者目犍连!世间是无常耶?”

“婆蹉!以‘世间为无常’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尊者目犍连!世间是有边耶?”

“婆蹉!以‘世间为有边’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者目犍连!世间是无边耶?”

“婆蹉!以‘世间为无边’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尊者目犍连!是命即身耶?”

“婆蹉!是‘即命即身’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者目犍连!命与身为各别耶?”

“婆蹉!‘命与身为各别’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是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存在’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一〇

“然则,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不存在’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一一

“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一二

“然则,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一三

“尊者目犍连!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或以‘世间为常恒’,或以‘世间为无常’,或以‘世间为有边’,或以‘世间为无边’,或以‘即命即是身’,或以‘命与身各别’,或以‘如来死后存在’,或以‘如来死后不存在’,或以‘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如是之释答,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

一四

尊者目犍连!然则,而向沙门瞿昙作如是之问,或不以‘世间为常恒’,或不以‘世间为无常’……或不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而作如是之释答者,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

一五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等,是以眼为‘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作如是认识。以耳……以鼻……以舌……以身……以意,为‘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作如是认识。以故,外道普行沙门等,作如是问,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释答。

一六

婆蹉!如来、应供、正遍智者,对眼不作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以耳……以鼻……以舌……以身……以意不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是故,如来对如是问,或不以‘世间为常恒’,或不以‘世间为无常’……或不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释答。”

一七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从座而起,往世尊住处……

一八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世间为常恒耶?”

“婆蹉!‘世间是常恒’者,此乃余所不记说。”

一九~二六

……[参照四~一二]

二七

“尊瞿昙!如来死后,是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余所不记说。”

二八

“尊瞿昙!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之释答,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尊瞿昙!然而尊瞿昙对如是问,或不以‘世间是常恒’,或不以‘世间是无常’……或不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释答者,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

二九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等,于眼作:‘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以耳……以鼻……以舌……以身……以意于意作:‘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是故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即作如是释答:‘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〇

如来、应供、正遍智者,于眼不作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于耳……鼻……舌……身……意,不作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是故,如来对如是问,或不以‘世间是常恒’,或不以‘世间是无常’……或不以‘是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释答。”

三一

“殊妙哉!尊瞿昙!稀有哉!尊瞿昙!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无以相违背者。

三二

于此,尊瞿昙!余时而至沙门大目犍连住处,以问此义。沙门目犍连亦与尊瞿昙同以此句此文,用以说明此义。殊妙哉!尊瞿昙!稀有哉!尊瞿昙,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无以相违背者。”

第八 婆蹉(系缚)

※二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来至世尊住处……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世间是常恒耶?”

“婆蹉!谓‘世间是常恒’者,此乃余所不记说。”

四~一一

[参阅第七经四~一一]。

一二

“然则,尊瞿昙!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婆蹉!谓‘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余所不记说。”

一三

“尊瞿昙!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释答,是以何因?以何缘耶?然而尊瞿昙之于如是问,或不以‘世间是常恒’……或‘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如是释答者,是何因?何缘耶?”

一四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等,以认识色为我,或认识我有色,或认识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认识受……想……行……识是我,或认识我有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故外道普行沙门之于如是问即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五

婆蹉!如来、应供、正遍智者,不认识色为我、或我为色;不认识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不认识受……想……行……识是我,不认识我有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故如来之于如是问,不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等。”

一六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从座而起,赴往尊者大目犍连住处……

一七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告于尊者大目犍连曰:“尊者目犍连!世间是常恒耶?”

“婆蹉!谓‘世间是常恒’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一八~二六

[参阅第七经四~一一]

二七

“然则,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是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二八

“尊者目犍连!外道普行沙门等之于如是之问,即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是何因、何缘耶?然而尊者目犍连!对尊瞿昙之如是问,即不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等者,是何因、是何缘耶?”

二九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认识以色是我,或我为色,或认识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认识受……想……行……识是我,或认识我是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故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即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〇

婆蹉!如来、应供、正遍智者,不认识以色为我,不认识我为有色,或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不认识以受……想……行……识为我,亦不认识我为有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以故如来对如是之问,不作如是答:或‘世间是常恒’,或‘世间是无常’……或‘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一

“妙哉!尊者目犍连!稀有哉!尊者目犍连!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句与文句,相接近、相亲近,而无相违背。

三二

于此,尊者目犍连!余时而诣沙门瞿昙住处,以问此义。沙门瞿昙亦与尊者目犍连同以此句、此文,以说明此义。殊妙哉!尊者目犍连!稀有哉!尊者目犍连!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句与文句,相接近、相亲和,而无相违背。”

第九 论议堂

※二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诣世尊住处,与世尊共会面……

坐于一面之婆蹉普姓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往昔之时,众多之种种外道沙门、婆罗门、普行沙门,集会于此论议堂者之间,起此谈论:

‘此富兰那迦叶拥有群众,为一群之师,知名、誉高,为一派之始祖,为众人所笃敬,说彼或弟子之远逝、死去者等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说彼弟子之上士、最上士、最上无双者,其弟子之远逝、死去者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

此又末迦利瞿舍罗……

此又尼乾陀若提子……

此又散若耶毗罗提子……

此又波浮陀迦旃延……

此又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一〇

此又沙门瞿昙拥有群众,为一群之师,知名、誉高,为一派之始祖,众人所笃敬,或说彼弟子之远逝、死去者等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说彼之弟子之上士、最上士、最上无双者,其弟子之远逝、死去者之出生事,谓出生如此如此之处,出生如此如此之处。然则,彼对其[弟子]如是说:断渴爱、毁结缚、善灭憍慢,以尽苦际。’

一一

尊瞿昙!于此余有疑惑,有困迷:‘如何而了知沙门瞿昙之法耶?’”

一二

“婆蹉!汝足以疑惑,足以困迷。故汝于疑惑之处生困迷。婆蹉!余于出生者说示,有其燃源,不说示无有燃源。

一三

婆蹉!恰如火之有燃源则燃,无燃源则不燃。同于此理,余于出生说示有燃源,不说示无有燃源。”

一四

“然则,尊瞿昙!有火焰时,为风所吹,可至远处。此时,尊瞿昙说示以何为薪源耶?”

“婆蹉!有火焰时,可至远处。婆蹉!余谓:此风是薪源。婆蹉!风即为此时之薪源。”

一五

“然而,尊瞿昙!又,有情或时而舍此身以出生为他身。尊瞿昙!说示以何为此薪源耶?”

“婆蹉!有情或时而舍此身,出生于彼之身。婆蹉!对此余说‘爱’为薪源。婆蹉!爱于此时即为其薪源。”

第十 阿难(我是有)

※二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来至世尊住处,与世尊共会面……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我是有者如何?”

作如是言时,世尊默然。

“然则,尊瞿昙!我是无者如何?”

世尊再次默然。于是,婆蹉姓普行沙门即从座起而离去。

时,婆蹉姓普行沙门离去未久,尊者阿难白世尊曰:“大德!何故世尊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质问,不予回答耶?”

“阿难!余若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问:‘我是有耶?’答为‘我是有’者,阿难!此则与常住论者之彼沙门婆罗门等相同。

然而,阿难!又余若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问:‘我是无耶?’答为‘我是无’者,阿难!此则与断灭论者之彼沙门婆罗门等相同。

阿难!余若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问:‘我是有耶?’答为‘我是有’者,则顺应余以智慧所发现之‘一切法是无我’否?”

“大德!不然。”

“阿难!余若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问:‘我是无耶?’答为:‘我是无。’者,阿难!此愚昧之婆蹉姓以‘先前余非有我耶?其我如今则无。’则更增迷却。”

第一一 诜陀

尔时,尊者诜陀迦旃延,住于那地迦村之砖瓦家。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去至尊者诜陀迦旃延住处,与尊者诜陀迦旃延共相会面,交换亲爱殷勤之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问尊者诜陀迦旃延曰:“尊迦旃延!如来死后存在耶?”

“婆蹉!以‘如来死后存在’者,此为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迦旃延!如来死后不存在耶?”

“婆蹉!以‘如来死后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迦旃延!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

“婆蹉!以‘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迦旃延!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如是问:‘尊迦旃延!如来死后存在耶?’‘婆蹉!汝言:如来死后存在,乃世尊所不记说。’

如是问:‘尊迦旃延!如来死后不存在耶?’‘婆蹉!汝言:如来死后不存在,乃世尊所不记说。’

作如是问:‘尊迦旃延!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婆蹉!汝言:如来死后是存在又不存在,乃世尊所不记说。’

一〇

作如是问:‘尊迦旃延!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婆蹉!汝言: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乃世尊所不记说。’

一一

尊迦旃延!沙门瞿昙对此不予记说,是以何因、以何缘耶?”

一二

“婆蹉!凡说示依有因、有缘者,言有色、言无色、言有想、言无想、言非想非非想,其因、其缘一切之一切灭尽全无所残存,则依何以说示于此,说示或有色、或无色、或有想、或无想、或非想非非想耶?”

一三

“尊迦旃延!汝出家有几何之久耶?”

“友,不久,是三年。”

一四

“友!若于此期间有此之智慧者,此则甚巨大,况且胜于此者耶!”

无记说相应(终)

其摄颂曰:

谶摩长老尼

及阿㝹罗陀

舍利弗三经

至于拘絺罗

目犍连婆蹉

论议堂阿难

诜陀之此等

共是一一经

六处篇相应终

其摄颂曰:

六处以及受

女人阎浮车

并沙门出家

乃至目犍连

质多聚落主

无为不记说

此等共十种

十力石山逃出

涅槃大海之果

八支圣道水湛

胜者语河长运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