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脉诀乳海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素问九卷。为医经之祖。西晋乱后。失其第七一卷。故梁七录所载全元起诠注。皆只八卷。唐王冰谓于郭子斋堂。

得受先师张公秘本。林亿等讥其以阴阳大论之文纂入。犹周官亡冬官以考工记补之之类。何以言之。夫六淫之邪。以风寒热为三大纲领。考素问风论热论。病情委曲详尽。何以独阙寒论。而热论首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既云类伤寒。则有正伤寒专论可知。惜乎亡于兵火。仲景伤寒论序云。撰用素问九卷。当时尚未亡失。是伤寒专论。散见于六经篇中。幸高平王叔和编其残帙。使医统正脉。一线不绝。厥功伟矣。又集先贤诊法。着成脉经。更以师承心验者。别撰脉诀。经高阳生编为歌括。以便记诵。辞俚旨深。朱子跋郭长阳伤寒补亡论。深许其高骨取关之义。何戴起宗李濒湖辈。不求其旨。但鄙其文。多见其不自量也。余夙好方术。服膺此书。思欲诠释以畅其义。庚寅之春。于广陵肆中。得脉诀乳海六册。虫啮尘湮。几难卒读。携归案头。如理乱丝。始能成诵。其作者为王君邦傅。王君不知何时人。亦医林中之矫矫者。以河洛之精义。发叔和之奥旨。而于营卫循行之道。尤深致意焉。

论理精详。引证博雅。金元后仅见才也。惟画图立说。似近胶刻。脏腑拘例。未免沿习。言其所当然。未言其所以然也。请试明之。易本乎天地。人与天地参。其阴阳之理一也。乾坤六爻以配十四经脉。婺源江氏河洛精蕴。论之綦详。脏腑定位。西士解剖诸书。言之甚悉。而气化之理阙马。夫归藏商易。取用乎坤。而以十二辟卦。候一年十二月消息。礼记孔子曰。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干焉。所谓坤干者。商易归藏也。故系辞曰。变通配四时。又曰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又曰。往来不穷。谓之通。又曰。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皆此义也。汉儒每常言之。十二辟卦者。即十二月令之卦也。又即乾坤二卦六爻之旁解也。盖干之六阳。自十一月建子。冬至一阳始生。

为地雷复卦。即干初九爻。十二月建丑。二阳生。为地泽临。即干九二。正月寅。三阳生。为地天泰。即干九三。二月卯。四阳生。为雷天大壮。即干九四。三月辰。五阳生。为泽天 。即干九五。至四月建巳。六阳充足。而为干为天。

即干上九。此一年之乾卦也。至五月建午。夏至一阴生。为天风 卦。即坤初六爻。六月建未。二阴生。为天山遁。即坤六二。七月建申。三阴生。为天地否。即坤六三。八月酉。四阴生。为风地观。即坤六四。九月戌。五阴生。为山地剥。即坤六五。至十月建亥。六阴纯静。而为坤为地。即坤上六。此一年之坤卦也。夫坤为万物之母。而能生物。然坤本纯阴。必待干与之交。而得其阳。然后始能生万物也。十二支次序。世人皆以子为首。因坤临十月亥。坤为纯阴之卦。

阴极则阳生。故十一月冬至一阳升于地上。为地雷复也。不知造化端倪。实不在子而在午。盖天地交而后万物生。是干坤交 之初。即为万物造端之始。然交必阳体充足。而后能交干之六阳。乃充足于四月之巳次为午。故干至五月建午。始与坤交是则干足于巳而动于午。巳午皆火。故伏羲干居正南。干之外体。属火。干中含蓄阴精属金。故五行家言。庚金长生在巳。所谓长生者乃指其生之之源而言也。干之初动于午每年五月夏至之时。干上九一。

阳已升至天顶极高。不得不转而向下向下即感动坤阴之气上升而交。故天地三交五月建午为第一交。六月未为二交。七月申为三交。所谓坤三索于干也。乾坤交而谓之索者。以坤本纯阴。必索于干而后有阳。始能生化也。干阳入坤而化为气。气升为云为雨。盖十二辟卦。干位巳火也。坤位亥水也。干与坤交。则火入水中。而化为气。

以水为质火为性试以一碗。人张口气呵之则生水故知气之形属水。而其所以能升腾行动者。则火也爻辞曰。

见群龙无首吉。言气升能为云雨。故喻为龙。而干与坤三交。则干上四五之三爻。尽入于坤。而干上爻巳火之首。

早入亥水之中。为育生胚胎之兆。故龙之无首吉也此天地阴阳化育之义推之与人亦然饮入于胃。由胃小肠相接处幽门。幽门之上有一窍。水饮从此窍散布下焦脂膜之中。由脂膜而渗入膀胱。膀胱无上口。故曰渗入也。

气血之升降。必由呼吸以循环。吸入天之阳。呼出地之阴。吸入之气。由鼻入肺。历心引心火。从总脉管。循督脉入肾。又从肾系以达下焦胞室。挟膀胱至下口。其吸入天之阳气。令人身心火。蒸动膀胱之水。化而为气。循冲任而上。化津化汗。过膈入肺。还至于口。由呼而出。斯即乾坤相交。三索之义也。明乎此。不独察水火之征兆。阴阳之盛衰。即四时伏气之病机。莫不由此悟入。若夫营卫之理。请再明之。卫者气也。卫护于外者也。营者血也。营运于中者也。但血中有气。气中有血。不可须臾相离。而其本则一。其道有三。如动一也。静一也。所以能使其动静者。又一也。太极无形。而寓三才之理。凡物皆然。不独指动静而言也。谷入于胃。其糟粕由广肠而出魄门。其精液有微丝管。吸至颈会管。过肺入心。化而为赤。此即清者为营也。其血赤由总脉管。循督脉下达。胞室。内而脏腑。外而经脉。

一日夜五十周。尽八百十丈之脉道。以应呼吸漏下者。此其一也。人之饮食五味杂投。奚能无毒。胃中悍毒之气。

合下焦水火蒸腾之气。由上焦气街散入微丝血管。微丝血管者。即经所谓孙络。此浊者为卫也。灵枢营卫生会篇。谓卫气出于下焦者。言其生气之原。五味篇谓卫者。阳明水谷之悍气。从上焦而出卫于表。阳者。言其出入之道也。奉心化赤。之血气。由络脉管之尾。递入孙络。与阳明悍毒之气并。布散通体皮腠之间。充肤热肉。澹渗毫毛者。此其二也。清浊混淆。赤血渐变渐紫。西士见其色紫。知其有毒。名之曰炭气。然不知其毒所从来也。孙络散布遍体。渐并渐粗。而接入回血管之尾。回血管者。即经所谓络脉也。血入回血管。内而脏腑。外而经脉。并脉管交相逆顺而行。外行于经脉者。有阴阳之别。一支沉于分肉之间。一支浮于肌腠之上。即阳络行于皮表。阴络行于皮里。而皆与脉管偕行。亦即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义。此其三也。回血管内外行遍。入总回管至心。递入于肺。呼出悍气。吸入生气。紫者复化为赤。经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者。此之谓也。诊脉察病。当考诸运血脉管之营卫。外邪袭入。当考诸微丝血管。缠布周身之营卫。夫太阳主表。太阴亦主表者。盖肺为天。天包地之外。而处于上。膀胱为水。水环地之极。而处于下。膀胱主水。水阴也。肺主气。气阳也。故寒伤营。当责诸太阳。热伤卫。当责诸太阴。识此寒热之治。知所适从矣。若口鼻吸受之伏气。当考诸回血管。阳络浮于脉外者。可刺之以泄其气。阴络沉于脉内者。

宜急攻之以杀其毒。观近世沙毒必刺委中诸穴。其血色微紫病轻。深紫或黑病重。故当急刺以出其血。否则毒由总回管入心。不可施救。此其证也。虽然。其道有三。而气血则一。斯乃阴阳至理。三才指归。乾坤三索。化生万类。不外乎此。然卫气篇曰。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足征阴阳之变。虽圣贤亦莫测其机。即其不变者观之。又岂可缘木以求鱼。故谓画图拘例者泥矣。如浮为表脉。而里虚者无不兼浮。沉为里脉。而表寒重者。阳气不能外达。每多沉紧。迟为阴寒。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脉反呈迟。数为阳热。若脉来浮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此阴盛于下。

逼阳于上。虚阳浮露之戴阳证也。脉数盛大。按之涩。而外有热证者。此名中寒。乃寒凝血脉。外证热而脉即数也。

是表可主里。里可主表。寒可察热。热可察寒。阴阳变化之机。活法存乎一心。似可不拘拘于成见矣。然不以规矩。

不能使人巧。若舍绳墨。又从何处化裁运用乎。则脉诀一书。尤当深思而索玩者也。故乐为之序。

光绪辛卯初秋。石林旧隐。叶霖子雨氏。书于研医读易之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