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七
宋 乐史 撰
河北道六
澶州 德清军 通利军
澶州今理顿丘县本汉顿丘县地在魏之州南当两河之驿路今县北古隂安城是也唐武德四年分魏州之顿丘观城二县于今理置澶州取古澶渊为名又分置澶水县至贞观元年废澶州以澶水县依旧属黎州顿丘观城还魏州大历七年魏州节度使田承嗣又奏置澶州领顿丘清丰观城临黄四县梁及後唐皆以刺史理之晋天福三年升为防御州仍自旧州移于此夹河造舟为梁至九年升为镇宁军节度汉乾佑元年移就得胜寨故基置周世宗又移于今理皇朝因之
元领县四 今六
顿丘 观城 清丰 临河相州割到 濮阳濮州割到 卫南滑州割到
一县废
临黄入观城
州境
东西一百八十里 南北一百六十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二百五十里 西南至西京六百七十里南至长安一千五百里 东渡河至濮州范县一百
十里 南渡河至滑州韦成县一百三十里 西至相州内黄县七十里 北至魏府一百一十里 东南至曹州一百八十里 西南至卫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相州临河县八十里 东北至魏府朝城县九十四里户
唐开元户七千三百皇朝户主一万九千三百一十七客四千二百二十三
风俗
左氏传吴季子过卫见蘧伯玉曰卫多君子
人物
京房顿丘人
土产
角弓贡 凤翮席 出桑白皮 茅香 香附子胡粉贡
顿丘县旧三十乡今五乡本汉旧县也因县东北顿丘为名属东郡故诗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即此也旧城在今县北谓之隂平故城晋为顿丘郡隋属魏郡唐武德初割属澶州州废还魏大历七年正月勅魏州之顿丘县又置澶州即今郡理晋天福三年随州移于今理所 秋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山海经云帝喾葬於秋山隂今陵见存 鲋鰅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今名广阳山山海经颛顼葬其阳九嫔葬其隂四虵卫之鲋鰅山者盖今广阳之别名也按郡国志云颛顼所葬俗名青冢山焉 干城郡国志云卫县有干城诗所谓出宿于干 五孝城孙盛杂语曰五郡孝子中山魏郡钜鹿赵国人也并少去乡里孤无父母所托相遇於卫国因结兄弟朝夕相事财积数万乃於空城见一老母以扫粪为事兄弟并拜为母卫大夫祠在县北十里戚城东即仲由也左氏传杜预
注子路为孔悝邑宰今庙在此 泉源祠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故卫诗云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卫女思归之处也铁丘在县西北五里按春秋晋赵鞅纳卫太子蒯瞶于戚与郑战蒯瞶登铁丘而望之蒯瞶惧自投於车下杜预云铁丘名也今县北十里有蒯瞶台 孔悝墓在县北三里春秋云孔悝为卫卿 颛顼陵在县西北三十里 帝喾陵在县西北三十里 王莽河在县北十里上接清丰县界下入南乐县界 金堤在县北十里上接清丰下入南乐县界 淇河在县北五里上接清丰县下入观城界观城县东北七十里旧二十乡今八乡畔观县古之观国左传曰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国语注曰观国夏启子大康之弟所封在卫县夏衰灭之汉以为县属东郡後汉改观为卫国县属东郡隋开皇六年改卫国县为观城县属卫州唐武德四年以观城属澶州州废还魏大历初复隶澶州 敦丘在县南二十里尔雅云一成为敦丘 牧鹤池在县东五十六里古老相传卫灵公养鹤之地 委粟城在县东南六十七里汉书云王翁孺免归为粟里之老即此地也 卫灵公墓在县东南四十二里 废临黄县在县东七十二里本汉观县地後汉改观县为卫县置临黄县以北临黄沟为名属顿丘郡隋属魏郡唐武德初割属澶州州废还魏大历初又割属澶 黄河南去县三十里 卢津关今名高陵津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新台毛诗序云新台刺卫宣公也纳汲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即此也 黄沟西自观城县界流入东有山支出焉亦名为黄沟东南入虎掌沟 魏长贤墓在县南十五里唐贞观七年追赠定州刺史即魏徵父也
清丰县西南五十五里旧十一乡今四鄊本内黄县地唐大历七年割顿丘昌乐之四乡于清丰店置因以为名 黄河在县南五十里 古顿丘县在县东南十五里後移入澶州此城废 金堤上源在县西十五里故老传云金堤头上有秦女楼下入顿丘县界
临河县东六十五里旧十二乡今三乡古东黎县也魏孝昌年中分汲郡置黎阳郡领县三黎阳东黎顿丘此即东黎也齐属司州周建德十年改司州为相州隋开皇五年郡罢置临河县南临黄河为名唐武德二年重置黎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废县隶相州天佑三年属魏州天福九年隶澶州 澶渊在县东南十七里在黎州东北八十里左传公会诸侯于澶渊 淇河一名王莽河冀州图云河水西从河内郡界入至黎阳而东北至临河西十里而至王莽河出焉又东经澶渊东入武阳河南即东郡界 黄河南去县五里 繁泉土地十三州志澶水在顿丘西南三十里伏流至繁城西南颛顼庙在县东九里太和四年立在颛顼城皇朝乾德六年修 旄丘在县西四十步卫诗旄丘责卫伯也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永济渠在县西北三十三里自黎阳入界东北入魏州内黄界隋大业六年增修今名御河 废澶渊县在县西十里隋开皇十六年临河内黄顿丘三县置澶渊县南临澶渊春秋诸侯之卿会于澶渊杜预云澶卫地顿丘西今名繁源唐武德四年以国讳改名澶水贞观十七年废入临河县 颛顼城在县东北三里历代帝纪云颛顼居高阳故曰高阳氏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相土徙商丘本颛顼之墟陶唐氏火正阏伯之所居左传云阏伯居商邱祀大火相土因之商主大火故辰为商星于周为卫迁于帝邱杜预云帝颛顼之墟故曰帝邱 古淇水在县东南五里黄河北岸东经县界三十五里入清丰县诗云籊籊竹竿以钓於淇又云瞻彼淇澳緑竹猗猗即此也按山海经云沮洳之山淇水出焉 复关堤在县三百步黄河岸北卫诗云登彼垝垣以望复关复关即此也 鲧堤在县西十五里自黎阳入界尧命鲧治水筑堤无功其堤即所筑也 五女墓高五十尺在县西北三十里淳于公有五女公卒五女葬之于此汉书刑灋志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犯罪当死公乃叹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其女缇萦随父至长安上书求入为官婢赎父刑帝感之除肉刑赦淳于之罪後卒五女共葬于此濮阳县城东门外旧三乡今五鄊本汉县也属济隂古之昆吾国即帝邱颛顼之墟左传又曰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墟即此邑之地亦卫侯自楚丘迁于此城魏天平三年移濮阳县于此隋开皇十六年又于颛顼城内置昆吾县至大业二年改昆吾县为濮阳县晋天福四年诏移于澶州之南郭为理所 上宫诗云要我乎上宫即此地也 瓠子口汉武帝塞瓠子河口沈白马玉璧将军已下皆负薪在县西南十七里河津是也重华台王孙子曰卫灵公坐重华之台侍御数百随
珠耀日罗衣从风仲叔圉谏曰昔桀纣行此而亡今君宠妾无乃盛欤灵公乃出宫女百姓大悦焉 卫阳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居卫之阳 瑕丘在县东南三十里广三丈礼记檀弓云公叔文子升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注云二子皆卫大夫 延丘在县东四十里左传襄二十九年延陵季子适卫悦蘧伯玉等曰卫多君子未有患焉盖季憇於此邱 龙渊宫在县东十里坤元录云濮阳县有故龙渊宫俗名瓠子宫汉书河决瓠子汉武起宫于决河之旁又云濮阳县西南八里有赤龙涡有决口故道盖古之龙渊宫也非筑宫之所 五鹿城在县南三十里左氏晋伐卫取五鹿即此地也 汲黯坟在县西南六十里黯濮人也自淮阳太守归葬于此昆吾台在颛顼城内高二丈按旧图经左传五伯之
霸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是也卫南县南六十里旧十四乡今五乡卫文公自曹邑迁楚丘即此城汉为濮阳县地隋开皇十六年置楚丘县属滑州以曹州有楚县改名卫南县此在卫之南垂故以名县今属澶州 九里沟在县北五里源从白马县东界入当县隋开皇六年通 古白马城在县西二十里建安五年曹公征东先主奔袁绍曹公擒关某拜为偏将军绍遣顔良攻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关撃之关刺良于万衆之中遂解白马之围 故鉏城在县东十五里左氏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即此也 须城在县东南二十八里诗云思须与漕注须卫邑也 楚邱城在县西北四里诗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城冢记云齐桓公筑楚邱之城是此也 成公绥城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三丈晋书成公绥晋中书令其先汉东郡人
德清军
德清军理陆家店地本旧澶州晋天福三年移澶州于得胜塞乃於旧澶州置顿丘镇取县为名至四年晋幸天雒军改镇为德清军开运二年十一月又移德清军于陆家店置在新澶州之北七十里 王莽河在城西南五里 尧堤在城东南五十里 金堤在城东南五里 潜龙院後唐明宗潜龙宅在旧澶州其僧院随军移至此
军境
东西【阙】 南北【阙】
四至八到
南至旧澶州二十五里至澶州七十里 北至南乐二十五里至魏府七十里 东至金堤四里 西至沙河十里 东南至观城县三十五里 西南至清丰县二十里 东北至水北镇五十里 西北至库固镇十五里
户
皇朝管户主八千八客三百三十八
土产并在澶州述
通利军
通利军理黎阳县唐属卫州晋天福中割隶滑州皇朝雍熙四年割属澶州端拱元年建为通利军县仍属焉
军境
东西四十里 南北四十八里
四至八到
南至东京二百三十五里 西至西京六百五十里东至白马县隔黄河二十五里 西至卫州卫县五
十七里 南至白马县隔黄河二十七里 北至澶州临河县四十三里 东南至白马县黄河中心一十五里 东南至卫州卫县界二十里 东北至澶州临河县界二十里 西北至相州汤隂县界四十五里
户
皇朝管户主客一千三百六十
土产
丝 绢 外无药物
黎阳县旧八乡今二乡本古黎阳之国汉为黎阳县在黎阳山北其地夹河为分有冀兖二州之域属魏郡魏置黎州及黎阳郡隋开皇三年州郡俱废为县属魏州唐武德二年重置黎阳县焉贞观七年废县归卫州晋天福三年割隶滑州皇朝雍熙四年割属澶州端拱元年属通利军大伾山在县南七里尚书云至于大伾又名青檀山今黎阳东山刘澄山川记云古黎国也诗云黎侯寓于卫卫以中露泥中二邑处之国名也 枉人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俗名上阳三山或云纣杀比干于此山因得名 仓城冀州图云在县西南隅袁绍聚粮之所 黎阳镇故城在县东南一里古翟辽城也翟辽于此僭号唐朝改为白马镇 袁谭故城在县西南一百步 曹公故城在县西南一里是曹公攻谭时所筑黎阳津在县东一里五步一名白马津史记郦食其
说沛公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胜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又十六国春秋慕容德率户四万三千自邺将徙滑台至黎阳津燕鲁王遣船迎德会风飘船没魏军垂至三军危惧欲保黎阳昏而氷合是夜济讫旦而魏军至氷亦消泮若有神助焉德大悦改阳津为天桥津高齐文襄征颍城仍移石济关于此即造桥焉改名白马关周又名黎阳关口 桑弘羊墓在今县西北隅 东离故城本黎侯之居处一名东离狐城隋开皇中置邱县在郓城东四十五里故廪邱城是也侧近卑湿城居水阜诗云胡为乎泥中盖黎侯寓居之处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