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律藏卷第五十二
五道
亦名五趣。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也。若言六道者。则加阿修罗趣。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在天人畜生鬼趣之中。大论云。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观诸经义。应有六道。以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恶有上中下。故有三恶道。若不尔者。恶有三果报。而善只二果报。是事相违。若有六道。于义无违。故此修罗。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
尸赊婆
亦作尸舍婆。或云尸尸婆。其木坚实。体甚润泽。此方无。故不翻。亦似黄杨也。时瓶沙王。以此木作钵。施比丘。佛言。不应畜。此是外道法。大论云。木钵受垢腻。不净故。不听畜。瓦铁钵不熏。亦不听畜。以熏不受垢腻故。佛自畜石钵。不听比丘畜者。以其重故。佛乳哺力。胜八万白香象。是故不以为重。又是天王钵。难得故。又欲令佛。与弟子异故。
婆伽提国
亦作婆竭提。又作婆伽陀。如上释。
䟦阇子
亦云婆阇。如初篇中释。
梨奢
亦云离车。如初篇中释。
尼犍那耶子
亦云尼揵陀若提子。如受戒犍度释。
萨遮尼犍子
杂阿含经。翻为火种。苑法师云。萨遮。此云有也。尼犍者。具云尼揵连陀。言尼者。不也。揵连陀。系也。谓此类外道。裸形自饿。以为少欲。不为衣食所系故也。今按尼犍。是其离系外道之总称。萨遮。应是别名。或其种姓也。余如受戒犍度释。
韛囊
韛。薄迈切。音败。韦囊也。亦云囊袋。又名鼓囊。皆以熟皮作。即锻家用吹火者。如风箱之类。是也。
旋器
在线切。音贱。转轴也。谓以绳转轴。裁物为圆器也。
熏钵
佛言。听作炉。若[谷-口+(凵@(下-、+一))]。若瓨。种种泥涂。以杏子。麻子。泥里。以灰平地。作熏钵场。安支。以钵置上。钵炉覆上。以灰壅四边。手按令坚。若以薪牛屎。壅四边。烧之。当作如是熏。毗尼母经云。佛听作熏钵炉。若麻子。若胡麻子。捣破。用涂钵炉上。安钵在中熏之。此炉。熏钵已竟。好举。莫令见雨。尼陀那云。时有苾刍。守持铁钵。垢生损坏。多有孔隙。以缘白佛。佛言。凡畜铁钵。应可熟烧。时诸苾刍。多积柴薪。而烧其钵。即便损破。佛言。不应如是。火烧其钵。可于笼内。安置烧之。彼便不知。云何作笼。佛言。笼有二种。一者匠作。二者自为。言匠作者。谓是陶师。言自作者。或时以壅。或可用瓨。截破用之。彼安在地。打着便碎。佛言。盛灰令满。使人擎持。然后以钉。徐徐疏孔。凿为两段。时彼于外。不以泥涂。佛言。应以草䴬。作泥遍涂。彼不以物。涂拭于内。佛言。应以麻滓作泥。涂拭待干。然所烧钵。犹未受色。佛言。内安稻䴬。以笼合之。口边泥涂。彼便以钵置地而熏。佛言。应用物支。于上重安。事亦同此。彼物薄小。钵便相着。佛言。应可高支。勿令相近。仍不受色。佛言。应数数洗。然后更烧。笼内烟出。佛言。应灰拥口。彼以牛粪。积为大聚。烧便损钵。佛言。应垒牛粪。从上放火。不知欲遣何人看火。佛言。苾刍应自看守。若有别缘。烛余苾刍看。然后应去。地上烧钵。多损诸虫。佛言。应净洒扫。是故我今听诸苾刍。畜熏钵笼。及随此笼。所须之物。用皆无犯。僧祇云。当用阿摩勒核。佉陀罗核。巨摩。竹根熏(巨摩。是牛粪也)。
万字
比丘钵中作万字。佛言。不应尔。彼画钵作己名字。佛言。不应尔。律摄云。凡于钵上。不应书己名字。若作私记者。无犯(缘在尼陀那第三卷)。言万字者。谓是西国之万字。非此方万。万。卍。字也。然律亦未出其字体。按华严经中。略出一二。并是如来吉祥万德所集之相。苑师注云。经中上下。据汉本总一十七字。同呼为万。如梵书州字。是佛𮌎前吉祥之相。如[絫-糸+((霝-雨)/大/一/口)]字。是吉祥胜德之相。由发右旋而生。似此[絫-糸+((霝-雨)/大/一/口)]字状也。若作[虒-虎+力]。亦是德音之相。元非梵书。乃此方所制。即如卍字。本非是字。乃大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相。著于天躯。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虒-虎+力]。讹作[卯-ㄗ+(乳-孚)])。
牛屎
屎。同𡱁。𡲖。𦳊。音矢。粪也。耶舍传云。西国土俗。以牛能耕地。出生万物。故以牛粪为净。梵王。帝释。及牛。并立神庙。以祠之。佛随有情。故同为净(须黄牛者。水牛不堪用)。
钵囊
佛言。听作钵囊。应作带络肩。杂事云。应作方尺布袋。提上两角。置钵在中。角施短襻。将行乞食。得遮尘土。复易擎持。注曰。神州比来。无此钵袋。下留尖角。钵不动摇。不同平巾。转动流溢。作时。应取布。小尺二尺。宜使正方。傍边剪却。施横襻。用时极理安稳也。内法传云。可取布长二尺。宽一尺许。角摄两头。对处缝合。于两角头。连施一襻。才长一磔。内钵在中。上掩钵口。尘土不入。由其底尖。钵不动转。此是乞食钵袋样。其贮钵之袋。与此不同(若非乞食。在于平时。听作钵龛。钵笼贮之。样如律制。此不繁述)。
指㧺
徒合切。音沓。缝衣之指㧺也。一曰韦㧺。又曰韦韬。谓以皮作之。俗曰皮指。古文作𩎽。似今之射𩎽。弓指也。
赭土
止野切。音者。三苍云。赭。赤土也。
白墡
上演切。音善。白土也。一名白垩。
雌黄
色黄如金。又似云母。甲错。可析为千重。𦘕家所珍。云其生于阴山。阴山有金。金精熏故。则生雌黄。亦有黑如铁色者。
赊婆罗草
赊诗遮切。音奢。奢婆罗。此言幻化。
翅奢草
按翅。鸡。继。迦。四字。皆梵音相近也(迦字。半音读之)。传。云佛扫帚。是迦奢草作。帚长三尺余。围可七寸。但未识其草体。又此方无。故不可翻也。
宏墎
梵云。钵里萨啰伐拏。此云滤水罗。佛言。听作漉水囊。如杓形。若三角。若作宏墎。若作漉瓶。宏墎未详。依字释之。宏大也。墎同郭。内城。外郭也。若作廓。张小使大。谓之廓。今言宏墎。未识何状。疑是胡语。或以物作匡。取像城墎之形。或以竹木作匡。囊置其中。或似筒类。以方圆为义。如五分律云。亦听畜漉水筒。用铜。铁。竹。木。瓦。石。作之。以细衣缦口。不听用粪扫衣(谓鞔一头。一头注水)。杂事云。时有苾刍。滤大众水。遂生劳倦。佛言。若众大罗迟。水不供者。应作滤水[谷-口+(凵@(下-、+一))]。不知如何作。佛言。若铜铁瓦。应作[谷-口+(凵@(下-、+一))]形。底下为孔。大如盏许。作莲台形。可高四指。下安多孔。大如粗箸。上以㲲裹。或用绢布。缠以细绳。于中滤水。用了洗覆曝干。勿令疾坏(余如九十事中释)。
若捞
郎刀切。音牢。取也。沉取曰捞。应师云。借音力导切。关中名磨。山东名捞。编棘为之。以平块。
耶波徒比丘
是比丘。礼事种种外道法。佛言。不应事余种种外道法。所云外道法者。谓西天九十六种之言。此方百家之教。教止修身。名之为外。三乘之教。教静心惑。名之为内。俱舍玄义云。学乖谛理。随自妄情。不返内觉。称为外道。什师曰。异学能大论义者。名为外道也。大论云。西域外道。大经书。有十八种。谓弊迦兰那。僧佉。韦陀等。又一切五通仙人。俱有经书。咒术技能。所谓四韦陀。六鸯伽咒术。知日月五星经。原梦经。地动。鬼语。鸟语。手语。四足兽鬼着人语。国王。占相。丰险。日月五星斗相。医药。章算。数卜。歌舞。妓乐。如是等。工巧技术诸经也(余种种外道。所事之法。如中阿含经说)。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菩萨言。我涅槃后。无量百岁。有诸沙门等。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占相星宿。勤修医道。畜养奴婢。金银。琉璃。𤥭璖。玛瑙。玻璃。真珠。珊瑚。琥珀。璧玉。珂贝。种种果蓏。学诸技艺。画师泥作。造书教学。种种根栽。蛊道咒幻。和合诸药。作倡妓乐。香华治身。樗蒲围棋。学诸工巧。若有比丘。能离如是诸恶事者。当说是人。真我弟子。又佛语诸比丘。出家之人。应修慧学。寻究经典。不得披读外道典籍。路伽耶等。常处山泽空闲静室。修禅礼诵。断邪显正。是汝所宗。又言。我涅槃后。有声闻弟子。愚痴破戒。喜生斗诤。舍十二部经。读诵种种外道典籍。文颂手笔。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言是佛听。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贸易瓦木。以金易鍮石。以银易白镴。以绢易氀褐。以甘露易于恶毒。大论云。学习外典。如以刀割泥。泥无所成。而刀自损。又如视日光。令人眼暗。婆沙论云。如人观日。眼不明净。外道书论。思求之时。使慧眼不净。如人观月。眼则明净。佛法经论。思求之时。令慧眼明净。若思求外俗。如撮猕猴。唯出不净。若思求佛法。如炼真金。多炼多净。地持论云。若菩萨于佛所说。弃舍不学。反习外道邪论。世俗经典。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上聪明人。能速受学。得不动智。于日月中。常以二分受学佛法。一分外典。是名不犯。若于世典外道邪教。爱乐不舍。不作弃想。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法苑云。佛法学人。若一废内寻外。则便得罪。纵解理行。唯可暂习。为伏外道。还须厌离。进修内业。务令增胜。若偏耽着。则坏正法。今且略论中下之人。薄学浅识。谓智过人。起大憍慢。放诞形容。陵蔑一切。笼罩天地。踑踞师长之前。叱吒尊人之侧。道本和合。恭顺为僧。既心形乖反。岂成僧宝也。或有专读外典。歌咏琴棋。讽诵诗书。徒消日月。内教法药。救生为急。文奥理深。辞华秘博。能解一句。演无量义。新旧经论。卷轴数千。曾不窥检。一句之义。外书不急之事。日夜勤学。若恐白衣笑我无知。不学世典者。何如俗人问我经义。不能答耶。居内不闲于外。未足可羞。在内不解于内。耻辱弥甚。良由时将末法。人命转促。无常交臂。朝不谋夕。恐一入幽涂。累劫难出。再遇佛法。想见无由。虽经律许一分学外。为伏外道。此为上品聪睿者说。先谙于内。兼令知外。机辩锋芒。出言关典。内外博究。堪为师匠。得如经说。为伏外道。今自量身。触事无能。神识常闭。愚戆恒开。自救无聊。何能利物。色香不通。何辩菽麦。愿自退私。省己为学。
作櫡
与箸同。迟据切。音住。匙箸也。别作箸非。
灯树
目得迦云。一重灯树。二重灯树。多重灯树。咸悉听畜。杂事云。苾刍夏月然灯损虫。佛言。应作灯笼。应以竹片为笼。薄㲲遮障。此若难求。应以纸绢。及薄物而掩盖之。尼陀那云。佛言。不应经夜留灯。若收物竟。便可灭除(谓凡作事竟。当灭除灯也)。僧祇云。欲灭灯。不听用口吹灭。义云。为有食火虫。恐人口气损虫。所以不听口吹也。
杂糅
糅。粈。二形。同忍九切。柔上声。糅。杂也。谓异色物相集。曰糅。前汉传云。邪正杂糅。忠佞并进。是也。佛不听以外道言论。杂糅佛经。听随国俗言音所解。诵习佛经。杂事云。苾刍不应歌咏引声。而诵经法。若苾刍作阐陀声。诵经典者。得越法罪。若方国言音。须引声者。作时。无犯(言阐陀者。谓是婆罗门读诵之法。长引其声。以手点空。而为节段。博士先唱。诸人随后诵也)。
䞈物
䞈者。赌也。六群比丘。共他䞈物。佛言。不应尔。彼得物便取。佛言。不应尔。杂事云。时六众苾刍。随有事至。即以衣钵腰绦等物。而为赌䞈。俗侣见时。共生讥耻。告言。仁等。岂可同俗流耶。缘有事来。便赌衣钵。斯非合理。答言。有何非理。岂啖[葸-十+夕]蒜。而饮酒耶。彼便默尔。苾刍白佛。佛言。俗人讥耻。诚是合宜。苾刍不应赌物。作者。得越法罪。
盖枓
枓。音斗。柱上方斗。栱枓。今此借用。亦作斗。毗昙云。盖斗受入盖子。为盖子所依。以盖斗能持诸盖子。使不散坏也。俗云伞托。是也。
盖宏
宏。应作横。横。栏也。
摩楼叶
或云。摩楼多。又云摩鲁迦。旧作摩楼迦。此是藤类。蔓生。缠绕覆树。至死者也。
盖干
今云伞把。伞柄。是也。杂事云。有二种盖。一竹。二叶。柄长二肘。或与盖等。入聚落时。不得正擎。应偏持去(其伞式。广如百事中齐整着三衣句释。于字原从木。而去其枝本。像木干之形。会意通用。或作竿。竿是竹挺也)。
作楬
巨列切。音杰。杙也。或作栓。橛。其月切。音掘。木段。亦杙也。
作錔
托合切。音沓。说文云。以金银有所覆冒也。广韵云。器物錔头。是也。
锡杖
时六群比丘。畜空中杖。为俗讥嫌。佛不听持。而诸比丘道行。见蛇蝎蜈蚣等毒。未离欲者。皆生恐怖。佛言。听作锡杖摇。若筒盛破石。摇令作声。若摇破竹作声。根本杂事中。因苾刍乞食。默然入他家内。见他私事。佛令作声。彼即呵呵作声。喧闹而入。俗复讥耻。佛制不听。遂拳打门作声而入。家人怪问。何故打破我门。默尔无对。佛言。不应打门。应作锡杖。苾刍不解。佛言。杖头安环。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狗便出吠。用锡杖打。佛言。不应以杖打狗。应举怖之。时有恶狗。怖时瞋剧。佛言应取一抄饭。掷地令食。至不信家。久摇锡时。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无出问。佛言。不应久时摇动。可二三度摇。无人问时。即须行去。因此多缘。故制斯杖。按梵音名隙弃罗。此译为锡杖。由其振时。作锡锡声。故十诵律名声杖。本以声目名。体任铜铁而作。不局锡为。据锡杖经。名智杖。德杖。以彰显圣智。行功德本。圣人之表帜。贤士之明记。趣道法之正幢。建念义之志。三世诸佛。皆执持之。如彼经重重表释名义。而妙喻虽然。元非本号。况彼经。文非正本。无译者名。僧祐法师。附东晋时录。文句多屑。词非佛语。故上古判之为伪。义违三藏制式逾别。智者应察。宜取通途。去其讹异。勿顺久非为是。当慕元始制意。如义净三藏。目击西天。杖本制式。录以寄归。彼云。言杖锡者。梵语吃弃罗。即是鸣声之义。古人译为锡者。意取锡作声鸣。杖锡任情称就。目验西方。所持锡杖。头上唯有一股铁棬。可容三二寸。安其谆管。长可四五指。其竿用木。粗细随时。高与眉齐。下安铁纂。可二寸许。其镮。或圆。或匾。屈合中间。可容大指。或六。或八。穿安股上。铜铁任情。元斯制意。为乞食时。防其牛犬。何用辛苦。擎奉劳心。而复通身总铁。头上安四股。重滞将持。非常冷涩。非本制意也。又西方僧徒出外。并乞食之时。所有瓶钵。随身衣物。各置一肩。通覆袈裟。擎伞而去。此等并是佛教。出家之仪。有暇。手执触瓶。并革屣袋。钖杖斜挟。进止安详。鸟喻月经。雅当其况。至如王城觉树。鹫岭鹿园。娑罗鹤变之所。萧条鹊封之处。礼制底时。四方俱凑。日观千数。咸同此式。若那烂陀寺。大德多闻。并皆乘舆。无骑鞍乘者。及大王寺。佥亦同尔。所有资具。咸令人担。或遣童子擎持。此是西方僧徒法式(今北天竺。醯罗城。有佛锡杖。以铁为环。紫檀为笴)。
毛㲖
先雕切。音宵。毛貌。通俗文云。毛茂谓之𣬸㲖。又㲖。鸟尾翘毛也(𣬸。音迢。毛貌)。
作拂
时诸比丘。患虫草尘露堕身上。佛言。听作拂。以草。若树皮叶。以缕线作。若裁碎缯帛作。有比丘得尾拂。佛言。听畜。按僧祇律。则不听用白牦牛。马尾作。当染坏色已。听用。
伊梨阿若着衣
谓如白衣担物着衣也。母经云。尔时六群比丘。抄泥洹僧背上。负重。低头而行。身体露现。为白衣所嫌。佛言。从今已去。不听比丘。负重襞抄。若有因缘。为三宝事。须襞抄者。好自料理。莫令身现。
钵肆酖岚婆
或作钵耽娑婆。善见云。钵兜那波吒。汉言。绢也。此亦国号。衣出彼国。故受斯名(酖。音耽。钵。同钵)。
头头罗
如初篇中释。
䭾载
唐何切。音驼。载负也。凡以畜载物。皆曰䭾。
优波离
优波离。义如上释。此优波离童子。非持律第一优波离也。今佛在王舍城。令童子剃发。童子即入第四禅。母论云。此童子。所以敢剃佛发者。有三因缘。一者。愚痴故剃。二者。如来神力。欲令得第四禅故剃。三者。欲令后代众生。知剃发有大功德故剃。
瞿波离
亦作瞿波罗。又作拘波罗。此云牛护。是忧禅国。波罗殊提王子。因缘详如下释。
起塔
塔义。如上众学法篇释。时诸净信士。作如是念。若世尊听我等。及世尊现在起塔者。我当起立。佛言听作。不知云何作。佛言。应四方。若八角。若圆作。应以砖石。若木作。作已应用黑泥泥。若槁泥。若牛屎泥。若用白泥。若石灰。若白墡。听作塔基。四边作栏楯。余如律文说。僧祇律云。作塔法者。下基四方。周匝栏楯。圆起二重。方牙四出。上施槃盖。长表。轮相。毗奈耶杂事云。佛言应可用砖。两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钵。随意高下。置平头高一二尺。方二三尺。准量大小。中竖轮竿。次着轮相。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次安宝瓶。若为如来造窣堵波者。应可如前。具足而作。若为独觉。勿安宝瓶。若阿罗汉轮相四重。不还至三。一来应二。预流应一。凡夫善人。但可平头。无有轮盖(律摄云。若淳善异生苾刍。上无轮竿名平头制底。十二缘生经云。凡僧。但蕉叶火珠而已。凡僧随次。应为礼敬)。如世尊说。如是应作。苾刍不知。若为安置。佛言。如世尊住法。处中应安大师制底。诸大声闻。应在两边。余尊宿类。随大小安置。凡夫善人。应在寺外。涅槃后分经云。佛告阿难。佛般涅槃。荼毗既讫。一切四众。收取舍利。置七宝瓶。当于拘尸那城内。四衢道中。起七宝塔。高十三层。上有相轮。一切妙宝。间杂庄严。一切世间。众妙华幡。而严饰之。四边栏楯。七宝合成。一切装铰。靡不周遍。其塔四面。面开一门。层层间次。牕牖相当。安置宝瓶。如来舍利。天人四众。瞻仰供养。其辟支佛塔。应十一层。阿罗汉塔。成以四层。亦以众宝。而严饰之。其转轮王塔。亦七宝成。无复层级。何以故。未脱三界。诸有苦故。尼陀那云。给孤独长者。请世尊曰。愿许我造铁窣堵波。佛言。随作。复言。欲以金银。琉璃。水精。铜等造作。佛言。应作。复言。唯愿许我。于窣堵波中间空者。为作门户。复安檐屋。并造塔基。复于塔上。以鲜白物。而涂拭之。以赤石涂拭其柱。于塔壁上。紫矿图画。佛言。随意。内法传云。凡造形像。及制底。金银铜铁。泥漆砖石。或聚沙雪。当作之时。中安二种舍利。一谓大师身骨。二谓缘起法颂。其颂曰。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
要安此二。福乃弘多。由是经中。广为譬喻。叹其利益。不可思议。若人造像。如穬麦。制底。如小枣。上置轮相。竿若细针。殊因类七海而无穷。胜报遍四生而莫尽。故造塔经云。随所在方。未有塔处。能于其中。建立之者。其状高妙。出过三界。乃至至小。如庵罗果。所有表刹。上至梵天。乃至至小。如针。所有轮盖。覆彼大千。乃至至小。如枣叶。于彼内。藏掩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置如来。所有十二部经。下下至于一四句偈。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终之后。生于梵世。于彼寿尽。生五净居。于彼诸天。等无有异。佛说偈言。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
我作如是说
如是偈义。名佛法身。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因缘之义。当知是人。即为见佛(二颂随书其一。安置塔中)。僧祇律云。初起寺时。先规度好地。将作塔处。不得在南。不得在西。应在东。应在北。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应在西。在南作僧房。佛塔。高显处作。不得塔院内。浣染。洒衣。唾地。得为佛塔。四边作龛。作师子鸟兽。种种彩画。内悬幡盖。佛塔四面。造种园林华果。是中出华。应供养塔。若树檀越自种。檀越言。是中华供养佛。果与僧食。应从檀越语。若华多者。得与华鬘家。语言。尔许华。作鬘与我。余者与我尔许直。若得直。得用然灯。买香供佛。兼得治塔。若直多者。得置佛无尽物中。若人言佛无贪怒痴。但自庄严。用是塔华果园。而受乐为。得罪报重(轮相。相轮。露盘。皆一也。以人仰望瞻相。而表圣德也。孝明帝。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造永宁寺。起九层木浮图。高九十丈。上有宝刹。复高十丈。去地千尺。刹上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轮郭。皆垂金铎。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角。四角锁上。亦有金铎。大小皆如一硕瓮。云云)。
作幢
梵云脱阇。此翻为幢也。佛言。听作幢。若师子幢。若龙幢。若犎牛幢。尼陀那云。给孤长者。虽作塔已。未善庄严。欲以幡旗。并杂缯彩。而为供养。佛言。应作。时彼不解。造旗法式。佛言。有四种旗。谓师子旗。牛旗。金翅鸟旗。及龙旗等。于旗上。画作四形。诸苾刍众。于供养时。欲以华鬘。挂于塔上。即便登蹑。以钉钉塔。挂诸华鬘。佛言。不应于塔上。尖刺钉之。得恶作罪。然于创始。造塔之时。应出傍橛。作象牙杙。彼至供养时。遂便登上塔顶。而安灯盏。佛言。不应于香台顶上。而设灯明。彼上塔安置幡盖供养之物。佛言应使俗人。求寂。此若无者。苾刍等。应先濯足。净以香汤。或涂香泥。作如是念。我今为欲供养大师。然后升塔。若塔形高大者。可以绳系相轮。下攀而上。异此。皆得恶作罪。给孤长者。以灯安在级上。油下污塔。佛言。可于级下。行列然灯。有犬食油。坠损油器。听作灯树。牛来触破。听为灯架。四面安灯。便非显望。长者白佛。请作高檐。佛言。随意。僧祇律云。若卒风雨来。一切众僧。应共收幡盖供具。随近房安置。湿者应晒。尘土坌者。应抖擞叠举。若塔物。僧物。难起。不可便舍物去。应使可信人。藏佛僧物。当先探候看贼。不可令奄尔卒至。若贼来急。不得藏者。佛物。应庄严佛像。僧坐具。应敷。安置种种饮食。令贼见相。当使年少比丘。在屏处伺看。贼至时。见供养具。若起慈心。作是问。有比丘不。莫畏。可来出。尔时年少比丘应看。若贼卒至。不得藏物者。应言。一切行无常。作是语已。舍去。
持死人衣
时着粪扫衣比丘。不敢持死人衣塔下过。佛言。若净浣染。以香熏之。听。母经云。若得粪扫衣。水中久渍。用纯灰浣净。用奚黑伽香涂上。然后得着入塔。
都子婆罗门村
或云都夷。又云都鸡。法显传云。舍卫城西。五十里。到一邑。名都鸡。是迦叶佛本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皆悉起塔。迦叶如来。全身舍利。亦起大塔。西域记云。室罗筏悉底国(旧云舍卫)。大城西北。六十余里。有故城。是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迦叶波佛。本生城也。城南有窣堵波。成正觉已。初见父处。城北有窣堵波。是迦叶波佛。全身舍利。并无忧王所建也(旧云阿育王。此是育王之重建也。由旬有大小。故里数不等)。
翅毗伽尸
或云迦翅。或云机里毗。或云吉利。又云吉梨姑。又云吉利枳。皆梵音轻重而转也。除灾患经云。善颈王。僧祇云。佛告波斯匿王。过去世时。迦叶佛。般泥洹时。有王名吉利。欲作七宝塔。时有臣。白王言。未来世。当有非法人出。当破此塔。得重罪。唯愿王当以砖作。金银覆上。若取金银者。塔故在得全。王如臣言。以砖作。金薄覆上。高一由延。面广半由延。铜作栏楯。经七年。七月。七日。乃成。作成已。香华供养佛及比丘僧。其塔四面作龛。上作师子象。种种彩画。前作栏楯。安置华处。龛内悬缯幡盖。四面复造种种园林华树。及作华池。池中种种莲华杂华。佛塔四面。起宝支提。雕文刻镂。种种彩画。以一切歌舞妓乐。而为供养(有舍利名塔。无舍利名支提)。尔时释迦世尊。自起迦叶佛塔。下基四方。周匝栏楯。圆起二重。方牙四出。上施槃盖。长表相轮。佛言。作塔法。应如是。塔成已。世尊敬过去佛故。便自作礼。即说偈言。
人等百千金 持用行布施 不如一善心
恭敬礼佛塔
百千车真金 持用行布施 不如一善心
香华供养塔
百千阎浮提 满中真金施 不如一法施
随顺令修行
百千世界中 满中真金施 不如一法施
随顺见真谛
目得迦云。然造窣堵波。小者增大。大者不应减小。若有俗人。能大作者善。如不能办。苾刍应可劝化助造。若塔相轮。久故破坏。佛言。应可修营。时有先下故轮。更造新者。时久不成。佛言不应先下。造新者讫。方下故轮。若佛形像。泥素亏坏。苾刍生疑。不敢莹饰。佛言。或增令大。或可相似。随意而作。诸彩画壁。不分明者。应可拂除。更为新画。诸余纸叶。佛经磨灭。应拭故者。更可新书。邬波离。白佛言。如世尊说。应鸣鼓乐者。不知谁当作之。佛言。令俗人作。复白佛言。苾刍颇得鸣鼓乐不。佛言。不合。唯除供养佛时。告乐人曰。仁者。汝今应可供养大师。不应无故击鼓作乐。作者得恶作罪。
浴室
时众僧。大得供养。诸比丘不节。遂成患。耆婆童子启佛。若听诸比丘。作浴室者。可得少病。佛告诸比丘。听作浴室洗浴。应在屋边屏处作浴室。若方。若圆。若八角。作户。开牕。上应开孔出烟。内以石砖砌地。及作浴床。别作安衣屋。暖水屋。安薪屋。若露地浴得患。听别作小浴室。余如律说。僧祇律云。若欲浴时。使园民等。扫洒令净。办其薪炭。温暖得所。乃打揵椎。应知入浴。各以腰带。系衣作帜。安衣架上。入时。不得掉两臂而入。一手遮前而入。若欲与师揩者。当先白已。无罪。不得一时举两手。当先令揩一臂一手。覆前竟。次揩一臂一手。及余内外已。闭户而坐。令身汗出。筹量用水。不得多用。若池水。自恣无罪。不听露地裸形而浴。若水齐腰腋。得用。无罪。若坐水中。至脐亦得。根本杂事云。时诸苾刍。身婴疾病。医人报曰。我曾读诵轮王医方。彼说浴室。澡浴身形。能除其病。然我不识。其状云何。苾刍白佛。佛言。浴室之法。内宽外迮。形如菰瓶。处中作牕。令烟出外。鸟鸽入室。应作牕檽。风雨傍入。可安门扇。作羊甲杖。而开闭之。室应着扇。并横扂镮钮。若瓨水置地冷。应在室内。两边安垛。瓨置于上。高与膝齐。以砖石藉地。方然其火。火若𦦨猛。不应即入。待烟𦦨消。随意当入。火散速灭。应用锨聚。苾刍中火。热闷绝时。应以少许蔓菁子油。和麨置于火中。得令醒悟。若有恶气。应可烧香。眼中泪出。用麨团拭。泪犹不除。应以余甘子屑。溲作小团。用掩其泪。足蹈地时。被尘土污。应敷青草。青者难求。应将水湿油涂。身痒。不应搔破。应用浮石。磨却利处。然后方用。用了。应以绳系。挂象牙杙上。浮石油腻。不应数洗。可置火中。若其室冷。入时应闭。出者亦然。应令苾刍。防守门户。然洗浴时。有二仪式。一者法语。二圣默然。不应漫为言话。时苾刍。于其室中洗浴。遂便泥湿。佛言不应于此室内。以水洗浴。应别作室。于中洗浴。此还有泥。应用砖砌。或可布沙。作窦。决水令出。若浇水时。可令浴人在下。浇人在上。于浴室处。预置齿木。澡豆。牛粪。土屑。既洗浴已。身体虚羸。任餐小食。手有油腻。难卒洗除。若更延停。洗时恐过。应用匙食。或得热粥。亦可用匙(西国平时不用匙箸此方准略教中开用)。佛令作浴室。不知遣何人作。佛言。应使弟子门人共作。若有施主。亦可凭求。洗浴之时。应将弟子入。令揩摩身。注曰。此是西方浴室制度。以复砖叠成。形如谷积。上尖下宽。中高一丈许。下阔七八尺。一畔开门。须扇掩。灰泥表里。勿令薄漏。可于后面。安一小龛。龛置石像。或是铜像。先浴像已。擎向余处。余人后入。要心供养。发愿常为。所费不多。获无穷福。室中安地炉。深一尺许。至洗浴时。于此烧炭。或可然柴。看其冷暖。以适时节。室内明灯。通窗烟出。若欲洗时。着洗裙。入室已。可在一边。踞枯而坐。片时遍汗。以油涂身。令人揩拭。遂得沉疴。冷脾。风癊。烦劳。众病皆除。不烦余药。岂同汤洗。去垢而已。然后移向别室。适其时候。以药汤浴身。此是帝释浴法。佛教苾刍。事异未知。恐览者不悟。聊因注出。若无病逐省者。任随时量事。然中天热地。作者亦稀。北方寒国。在处皆有。以表来尔。温室经云。佛告祇域长者(即耆婆也)。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何谓为七物。一者然火。二者净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杨枝。七者内衣。此是澡浴之法。何谓除七病。一者四大安隐。二者除风病。三者除湿痹。四者除寒冷。五者除热气。六者除垢秽。七者身体轻便。眼目清明。是为除众僧七病。如是供养。便得七福。一者。四大无病。所生常安。勇武丁健。众所敬仰。二者。所生清净。面貌端正。尘水不着。为人所敬。三者。身体常香。衣服洁净。见者欢喜。莫不钦敬。四者。肌体润泽。威光德大。莫不敬叹。独步无双。五者。多饶人从。拂拭尘垢。自然受福。常识宿命。六者。齿口香好。方白齐平。所说教言。莫不肃用。七者。所生之处。自然衣裳。光饰珍宝。见者悚息。佛告祇域。作此洗浴众僧。七福如是。从此因缘。或为人臣帝王。或为日月四天神王。或为帝释转轮圣王。或为梵天。受福难量。或为菩萨。发意治地。功成志就。遂致作佛。寄归传云。夫论洗浴之法。西国乃与东夏不同。但以时节调和。稍异余处。于十二月。华果恒有。不识冰雪。薄有微霜。虽复多暑。亦非苦热。热则身无痱子。寒乃足无皴裂。为此人多洗沐。体尚清净。每于日日之中。不洗不食。又复所在之处。极饶池水。时人皆以穿池为福。若行一驿。则望见三二十所。或宽一亩五亩。于其四边。种多罗树。高四五十尺。池乃皆承雨水。湛若清江。八制底处。皆有世尊洗浴之池。其水清美。异于余者。那烂陀寺。有十余所大池。每至晨时。寺鸣揵稚。令僧徒洗浴。人皆自持浴裙。或千或百。俱出寺外。散向诸池。各为澡浴。其浴裙法。以氎布长五肘。阔肘半。绕身使匝。抽出旧裙。回两头令向前。取左边上角。以右手牵向腰下。令使近身。并蹙右边擪入腰内。此谓着浴裙法。卧时着裙。其法亦尔。欲出池时。抖擞徐出。勿使虫着。若不向池寺中浴者。着裙同此。水遣人浇。随处随时。可为障蔽。世尊教为浴室。或作露地砖池。或作去病汤药。或令油遍涂体。深为利益。皆有圣教。不遑具述。广如律也。又洗浴者。并须饥时。浴已方食。有其二益。一则身体清虚。无诸垢秽。二则痰癊消散。能餐饮食。饱食方洗。医明所讳。故知饥沐。饱浴之言。未是通方之论。若着三尺浴衣。褊小形露。或元不着。赤体而浴者。深乖教理也。应用四幅洗裙。遮身可爱。非直奉遵圣教。亦乃不愧人神。余之可不。智者当悉。夜浴尚不改容。对人宁无掩蔽耳(羊甲杖者。小作铁叉子。形如羊足甲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五
音释
[谷-口+(凵@(下-、+一))]
与釜同。本作釜。鍑属。
瓨
与缸同。音冈。
䴰
音戈。麦𭚢也。
垩
音恶。
路伽耶
此云恶论议。师破弟子。是顺世外道典。计顺世情也。若云逆路伽耶。此云恶问难。弟子破师也。以所计不顺世间故也。
罩
音嘲去声。
踑
音其。
戆
同戆。音撞。愚也。亦与憃同。
錞
与镦同。音颓上声。柄下底平者。曰镦。锐者曰鐏。
铰
音教。装铰也。
檐
音炎。屋檐。
幢
音床。幡幢。乃旌旗之属。
犎
音风。形如橐驼。脊高起。
迮
音适。迫也。
垛
音柁。亦音妥。
锨
虚严切。音险平声。
溲
音搜上声。所九切。以水调粉面也。
窦
音豆。出水之穴也。
痹
音秘。冷湿病。气不生也。
悚
音耸。惧也。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