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晋书辑本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瑯琊王錄

其先出自周王子晉。秦有王翦、王離、世為名將。文選四十六王文憲集序注引瑯琊王錄。

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謂別駕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始辭之。虔固強與。乃受之。祥為司空。及祥死之日。以刀授其弟覽曰。吾兒凡。汝後必興。足稱此刀。故以相與。覽後奕世賢興于江東。文選注同上。 初學記二十二。 御覽二百六十三。又三百四十五。

中宗為安東將軍。鎮下邳。請王導為司馬。軍國之事。無不諮訪。中宗遷鎮建康。為司馬。委以政事。御覽二百四十八。

王導謂從兄敦曰。王仁德未著。而名位猶輕。兄威名日已振。宜有以共相匡舉。會三月三日。中宗出褉。乘輿輦。敦、導、並騎從。紀瞻使人覘之。既聞敦、導、騎從。乃大驚。自出拜于道左。中宗從容謂導曰。卿吾之蕭何也。類聚四。 御覽三十。

中宗渡江。王導群從翼戴。時人語曰。王與馬。共天下。御覽四百九十五。

于時朝野傾心。號曰仲父。導忠于事上。達于從政。以百六之獘。寄寓江左。為治之本。務在清靜。御覽二百四十八。

王導一作遵。為驃騎、揚州。領中書監。錄尚書事。時丞相參佐羅宏父母沒賊。賊平不奔喪。又中丞熊遠、尚書周顗、等以署過其事。為有司所奏。導上疏請免錄。中宗令曰。卿恆總萬機。何解錄。除節而已。書鈔。

元帝登尊號。百官陪位。詔王導升御坐。固辭。然後止。世說注七。

中宗即尊號也。時賜諡多由封爵。不考德行。王導亦一誤作遵。曰。臣聞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名則實稱。不誣而已。近代以來。唯爵得諡。武官牙門有爵必諡。鄉校常伯無爵悉不賜諡。甚失制諡之本。今中興肇建。勳德兼備。一作被。宜深體前訓。使行以諡彰。豈可限以有爵。中宗納焉。自後公卿無爵而諡。自導始也。類聚四十。 御覽五百六十二。

王導以驃騎將軍、儀同三司、領太子太傅。書鈔。

導從兄敦舉兵討劉隗。導率子弟二十餘人。旦旦至公車。泥首謝罪。世說注二。

顯宗嘗使太常丞張放歸胙于王導。詔無下拜。導不敢當。辭以疾。初顯宗幼沖。見導恆拜。又帝與導手詔。則曰敬白。中書作詔。則曰敬問。于是以為永制。御覽五百四十二。又五百九十三。 書鈔。

于是風塵自消。內外緝穆。世說注四。

王導薨。詔給九旒轀輬車。黃屋左纛。前後羽葆鼓吹。挽歌兩部。虎賁班劍百人。中興名臣。莫與為比也。御覽五百五十四。

王悅字長豫。丞相導長子也。世說注一。

王悅弱冠有高名。每侍講東宮。以清和著稱。除散騎常侍。書鈔。

仕至中書侍郎。世說注一。

王恬字敬豫。導次子。與濟陽江霖俱善弈碁。為中興第一。御覽七百五十三。

王洽字敬和。丞相導第三子。世說注五。

洽于公子中最知名。與潁川荀羨俱有美稱。弱冠。除散騎、中書侍郎。世說注五。 書鈔。

累遷吳郡內史。為士民所懷。徵拜中領軍。尋加中書令。世說注五。

顯宗加王洽中書令。帝曰。敬和清才貴令。昔為中書郎。吾時尚少。數呼見。意甚親之。今以為中書令。欲共講文章之事也。類聚四十八。 初學記十一。 御覽二百二十。

不拜。年二十六六當作九。而卒。世說注五。

王劭導第四子。

劭美姿容持儀操也。世說注六。

王薈。導少子。

王珣字元琳。洽子也。弱冠即與陳郡謝玄俱辟大司馬桓溫掾。溫語人曰。謝掾年三十。必擁旄仗節。王掾當作黑頭公。皆未易才也。御覽二百四十九。又四百四十三。 書鈔。

珣為大司馬掾。轉府主簿。時大司馬溫經略中夏。軍國無寧。戎府多事。珣居要任有稱績。三軍文武及數萬人。悉識其面。書鈔。 御覽三百六十五。 案參軍疑即下三軍之誤字。

珣拜侍中、尚書、左僕射。領吏部。時烈宗雅好典籍。深欽愛之。與郗恢、殷仲堪、徐邈、並以才學文章為上所呢。桓玄答道子牋云。王珣明悟疏徹。風流之美。雖逼于同異。才用不盡。然君子在朝。所益自多也。御覽二百十一。書鈔。

王祥弟覽生導。導生洽。洽生珣。珣生曇首。文選為蕭揚州作薦士表注。

王氓。珣弟。

珣兄弟皆婿謝氏。以猜嫌離婚。太傅既與珣絕婚。珉又離妻。由是二族遂成仇釁。世說注六。

王謐字雅遠。丞相導孫。車騎劭子。有才器。襲爵武岡侯。世說注五。

謐弱冠有美譽。拜祕書郎。書鈔。

位至司徒。世說注五。

王舒。

咸和元年。當徵蘇峻。司徒導欲出王舒為外援。及更拜為撫軍將軍會稽內史。秩中三千石舒上疏以父名會。不得作會稽。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嫌。舒陳音雖異而字同。乞換他郡。于是改會為鄶。古會切。舒不得已就職。御覽三百六十二。

王允之字淵猷。舒子。年在總角。從伯敦深知之。謂為似己。入則共臥。嘗夜飲。允之辭醉先眠。時敦將謀作逆。因允之醉別床臥。夜中與錢鳳計議。允之已醒。悉聞其語。恐或疑。便于眠處大吐。衣面並污。鳳既出。敦果照視。見其眠吐中。以為大醉。不復疑之。御覽四百三十一。又三百九十六引首六句。

王廙字世明。多才蓺。東海王越為太傅。辟為記室。書鈔。

王彬字世儒。廙弟。從兄敦入石頭。中宗使彬銜命慰勞。會周顗被殺。彬往哭顗。既而見敦。敦怪其有涕洟。問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不能已。敦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復何為哉。彬曰。伯仁世譽與君齊行。忠烈之軌。邈焉難逮。其有何罪。而致禍戮。勃然數敦曰。兄抗旌內侮。戮殺忠義。謀圖不軌。禍及門戶。敦大怒厲聲曰。爾之狂悖。乃可至此。為吾不能殺汝邪。丞相導在坐。勸彬起謝。彬曰。昨暴腳痛不能拜。且此復何所謝。意氣自若。敦曰。腳痛孰若頸痛。然猶以至親。忍不加害。御覽四百二十八。

彬為將作大匠。帝以其勤勞。爵關內侯。書鈔。

王彪之字叔虎。廙子。從伯導謂曰。選官欲以汝達。可作諸王佐郎。彪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任之于時。至于超遷。是所不願。遂為郎。御覽二百十二。

王彪之為鎮軍將軍、會稽內史。加散騎常侍。居郡八年。豪強斂跡。亡戶出者三萬餘口。類聚六。

王彪之遷廷尉。時永嘉太守謝毅、赦後殺郡人周矯。矯從兄球詣州訴冤。揚州刺史殷浩劾毅。遣從事收毅。付廷尉。彪之執法。以球為獄主。身無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與州相反覆。穆帝發詔令受之。彪之又上疏執據。時人云張釋之以來。復見斯事。類聚四十九略。 御覽二百三十一。

王彪之遷尚書令。與謝安共掌朝政。安數稱曰。朝廷大事。眾人所不能決者。咨之王公。無不立判也。書鈔。

王羲之字逸少。導之從子也。初訥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嘗見周顗。顗異之。時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御覽二百三十八。

羲之弱冠知名。庾亮請為參軍。書鈔。

羲之為護軍將當作參。軍。令所任之當作乏。患在于任役公平也。書鈔。

及長。尤善草隸書。為今古冠絕。累遷為右將軍。不樂京師。遂往會稽。與謝安、孫綽、等遊處。山陰有道士養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當舉群相贈。乃為寫訖。籠鵝而去。御覽二百三十八。

羲之與王述志尚不同。而兩不相能。述為會稽。艱居郡境。王羲之後為郡。申慰而已。初不重詣。述深以為恨。喪除。徵拜揚州。就徵。周行郡境。而不歷羲之一別而去。羲之初語其友曰。王懷祖免喪。正可當尚書。投老可得為僕射。更望會稽。便自邈然。述既顯授。又檢校會稽郡。求其得失。主者疲于課對。羲之恥慨。遂稱疾。世說注八。

王羲之為會稽內史。慨然稱疾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維永和十一年二月九日。小子羲之。敢昭告尊靈。羲之不夭。夙遭閔凶。不遂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幾。遂因人之力。蒙國寵榮。進無忠孝之節。退違賢量之義。將憂及宗祀。豈在微身。是用寤寐永嘆。若墜淵谷。止足之分。定于今日。云云。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弋釣為娛。與道士許元度邁共脩服食採。求藥石不遠千里。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復徵也。御覽四百八十。 世說注八略。

王徽之字子猷。羲之第五子。卓犖不羈。欲為傲達。放肆聲色頗過度。時人欽其才。穢其行也。世說注四又七。 書鈔。

大司馬桓溫以為參軍。書鈔。

徽之任性放達。棄官東歸。居山陰也。世說注七。

桓沖引徽之為參軍。蓬首散帶。不當綜理一作知。其府事。世說注七。 書鈔。

徽之為車騎桓沖騎兵參軍。沖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問馬。何由知數。又問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書鈔。

仕至黃門侍郎。世說注四。又七。

王獻之。字子敬。羲之第七子。少有清譽。亦善隸書。後將軍謝安。請為長史。其欽愛之。御覽百四十八。 案羲之七子。玄之。凝之。渙之。肅之。徵之。操之。獻之。

王悅之字少明。祖獻之。中書令。父靖之。司徒左長史。悅之少厲清操。亮直有風檢。為吏部郎。世說補注一。

王澄。

王澄嘗之荊州。送者傾邑。所別處樹上有鵲巢。澄別。脫衣著犢鼻。上樹探鵲鷇而弄之。傍若無人。御覽四百八十九。

王敦字處仲。初學記十。

王敦為太子舍人。滎陽潘滔時為洗馬。見而目之曰。處仲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若不噬人。亦當為人所噬。御覽四百四十三。

帝舅王愷嘗置酒。王敦、王導、俱往。女妓吹笛小失聲。愷怒。便令黃門毆殺之。一坐改容。敦一誤愷。神色自若。事類賦笛注。 御覽五百八十。

敦尚武帝女襄城公主。天下大亂。敦將還臺。悉以主嫁時侍婢百餘人配給將士。金寶一時棄捐。初學記十。御覽百五十二。

元帝用劉隗。漸疏導。敦將作亂。為導沿屈。敦上疏曰。導動靜顧問。起予聖懷。文選齊故陸昭王碑文注。

大寧二年。敦將復反。溫嶠密啟肅祖陳王敦。敦聞曰。果為小物所斯。乃募有能生得嶠者。吾當手拔其舌。御覽三百六十七。

王敦死。祕不發喪。裹尸以席。塗之以蠟。埋于齋中。諸葛瑤等相縱酒淫樂。御覽七百九。又七百六十六。

郭舒。大將軍王敦以為從事中郎。會敦討劉隗。切諫。敦大怒曰。人中間言卿癡。故灸卿眉頭。今疾復發邪。勿復語也。舒曰。明公聽舒一言。舒聞古之愚也直。周昌、汲黯、朱雲、皆不癡也。昔堯立訓謗之木。舜懸敢諫之鼓。公為勝堯舜邪。而乃折舒使不得言。敦默然也。御覽二百三十八。

羊祜字叔子。遷中領軍。悉統宿衛。入直殿中。執兵之要。事兼內外。御覽二百四十。

杜預在內七年。損益不可勝數。朝野稱之。號曰杜武庫。言無所不有。御覽四百九十五。

衛玠字叔寶。常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上亦見文選行狀注。故終身不見其喜慍。御覽四百三。 末句亦見褚淵碑文注。

衛玠兄璪。時為散騎侍郎。內侍懷帝。玠以天下將亂。移家南行。母曰。我不能捨仲賢而去也。玠啟喻深至。為門戶大計。母涕泣從之。臨別。玠謂璪曰。在三之義。人之所重。今可謂致身授命之日。兄其勉之。乃扶將老母。轉至豫章。而洛城失守。璪沒焉。御覽四百八十九。

魯公賈謐、參管朝政。京洛人士。無不傾心。渤海石崇之徒。年皆長謐。並以文才降節事謐。共相朋呢。號曰二十四。御覽四百七。

劉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少貧共糠飯。繩索作衣買。手繩口誦。御覽四百八十四。

劉寔。長不滿七尺。精學不倦。雖居官職。至于皓首。手不釋卷。同上六百十四。

山濤字巨源。飲酒至八斗方醉。帝欲試之。乃以八斗飲濤。密益其酒。濤至本量而止。類聚。

鄭默字思玄。轉光祿勳。寬沖博愛。不以聲色矜人。雖卒徒冢養之人。皆以恩遇。御覽二百二十九。

陳留阮錄

阮孚字遙集。咸子也。避亂渡江。中宗以為安東參軍。御覽二百四十九。

孚風韻疏誕。少有門風。初為安東參軍。蓬髮飲酒。不以王務嬰心。世說注五。

瑯琊王褒為車騎將軍。鎮廣陵。高選綱佐。以孚為長史。帝謂曰。卿既統軍府。郊壘多事。宜節飲也。書鈔□□。案此引作中興書陳留阮錄。

阮放與從弟孚齊名。在銓管之任。甚有稱譽。性清儉終不治產業。為吏部郎。不免饑乏。王導、庾亮、以其名士。給衣食。放由是得立。類聚四十八。 御覽二百十六。

阮裕。放弟。

裕甚精論難。世說注三。

阮裕少有德行。王敦聞其名。召為主簿。知敦有不臣之心。縱酒昏酣。不綜其事。同上五。

裕以人不須廣學。正應以禮讓為先。故終日頹然無所錯一作修。綜。而物自宗之。同上五。又四。

胡母輔之字彥國。少高名。有王尼者。出寒微。輔之、庾顗、王澄、等共為美談。尼以門役送護軍府。輔之等乃齎羊酒。詣門吏以聞護軍曰。諸名士以羊酒來。當有以。既入。先過尼。尼已給府養馬。輔之等坐廄下。與尼炙羊飲酒而去。竟不見。護軍大驚。乃與尼長假。御覽四百七。

胡母輔之嘗過河南門下飲酒。門下騶王子博箕坐其傍。輔之叱之使取火。博曰。我卒也。不乏吾事。薦之河南尹樂廣。召見甚悅。擢為功曹。御覽二百六十四。

胡母輔之子謙之。醉與父語。常呼父字。輔之亦不怪。御覽三百七十六。

胡母輔之等共飲酒。散髮裸裎。閉戶不接外客。類聚。

謙之常窺輔之厲聲曰。彥國老年不得為。亦將令我凥背東壁。輔之遽呼入。與共飲酒。其為放達如此。御覽三百七十六。

畢卓字茂世。新蔡人。少希放一作傲。達。為胡母輔之所知。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酒飲之。掌酒者一作主者。不察。謂是盜執而縛之。郎往視。乃畢。二字一作知為。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燕于甕側。致醉而去。以上亦見世說注七。卓常謂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御覽二百十六。 末五句亦見類聚二十六。

溫嶠素知愛卓。請為平南長史。卒。世說注七。

王尼字季孫。洛陽覆沒。避亂江夏。王澄時為荊州刺史。見之欣喜。厚供給之。尼常歎、滄海橫流無安處。早喪婦。止有一息。不用居宅。唯畜露車。牛一乘。每行輒使兒御詣人。暮則宿車上。無有定處。少時澄卒。荊州饑荒。尼求食不得。乃殺牛。壞車煮之。遂父子餒死。御覽四百八十六。又七百七十五。

太山羊曼。字祖延。頹縱任俠。二字一作宏狂。飲酒誕節。以上亦見顏氏家訓。下依校補四字。與溫嶠、庾亮、阮放、桓彝、同志友善。並中興名臣。時州里稱陳留阮放為宏伯。高平郗鑒為方伯。太山胡母輔之為達伯。濟陰卞壼為裁伯。陳留蔡謨為朗伯。陳留阮孚為誕伯。高平劉綏為秀伯。而曼為濌音怛。伯。案濌原誤黠。依顏氏家訓下引袞州號為濌伯改。蓋初誤濌又誤黠。凡八伯。蓋擬古之八俊。御覽四百七。

兗州既有八伯之號。其後更置四伯。大鴻臚陳留江淵以能食為穀伯。豫章太守陳留史疇以大肥為笨伯。散騎侍郎高平張嶷以狡妄為猾伯。廬陵太守羊曼以狠戾為璅伯。蓋擬古之四凶。御覽三百七十八。

光逸字孟祖。為博昌小吏。令使他往。冒雨還。令不在。逸解衣入寢令被衾中。書鈔。

華譚字令思。生未朞而父歿。母年十八。執節養譚。弱冠知名。揚州刺史周浚禮辟署從事史。愛其才器。以為賓友。御覽二百六十五。

譚少以言語清辨知名。除太子舍人。書鈔。

譚拜臨海太守。弟猷為宣城內史。于時正朔所加。止江東而已。其禮教不出荊、揚、數郡。而譚、猷、並居畿甸名邦。時人榮之。書鈔。

華譚為祕書監。時晉陵朱鳳、吳郡吳震、等。以單族一作寒。二人並有史才。白首于衡門後。譚知之。薦二人擢補著作佐郎。並皆稱職也。初學記十二。 御覽二百三十四。

華譚所友袁甫者。字公冑。歷陽人。少能言議。與譚齊名。友善。太安中。甫入洛。詣中領軍何勗。自言能治劇縣。勗曰。君子治應多宜。何以唯欲宰民。何不為一臺職乎。甫曰。人各有所能否。譬如錦繒中之好而不可以為帢。口洛反。稻食中之好而不可以為齏。是以孔子曰。及其使人也器之。苟非大才。何能悉備。久之。除松滋令。御覽二百六十六。

太安中。入洛。譚與甫書曰。誠以枯澤非應龍之淵。棘林非鸞鳳之窟。昔食其自匿監門。非高祖不長揖。孔明躬稼南陽。非劉氏不馳驅。望雲霄而偶翮。見鴻漸之輕羽。瞻長塗而高鳴。知騏驥之迅足。御覽四百七。

孟觀從中亭北出。何惲領一萬人以繼之。雍圍解。文選關中詩注。

劉琨。

石勒攻樂平。劉琨自代飛狐口奔安次也。文選答魏子悌注。

祖逖與劉琨中夜而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相避于中原。後琨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人著鞭耳。御覽三百五十九。

劉演琨從子。于厭次縣築壘拒石勒。勒後虜執演。以鑊湯煮之。御覽六百四十五。

范陽祖錄

建興初。祖逖進說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民怨叛也。由藩王爭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乘隙。流毒中原。今天下既被殘酷。遺黎思本。人有奮擊之心。但悉無所憑倚。大王誠能命將帥。若使逖等。執殳前驅。上為國家雪恥。下為百姓請命。則郡國豪傑必因風嚮起。沉溺之民欣于來蘇也。掃灑中原。清復寰宇。此千載之一時。願大王圖之。中宗于是始欲疆理神州。御覽四百六十二。

祖逖說中宗以掃平中原。于是以逖為前鋒都督、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布三千疋。逖乃徑北渡江。中流誓曰。祖逖不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此江。類聚三十三。 御覽四百八十。

祖納逖兄。字士言。少持操行。以門寒品能。清言明一作名。理。文義可觀。遷東宮舍人。又遷右光祿大夫。書鈔。御覽二百四十三。 案書鈔引作范陽祖錄。

祖約為丞相仄事中郎。于府內為婢所傷。司直劉隗奏約、患生婢僕。身被刑傷。約甚慚恥。遂解職還家。類聚三十五。御覽五百。

郭默為右軍將軍。默既遠人。樂為邊將。不願內轉。謂劉胤曰。我能衛胡而不用。更用虛名者。且右將軍主禁兵。禁兵不妄出。有急方更配給。兵將無素。是謂棄之。定得不亂。御覽二百三十八。

潯陽陶錄

陶侃字士行。書鈔。

侃為郡主簿。太守張妻病。遠迎醫。天正寒雪。諸綱紀皆難之。侃獨曰。資于事父以事君。夫人當比母。安有親病而難迎醫乎。乃請行。僚屬皆愧之。書鈔。

侃為郡主簿。時州遣從事案太守張。侃謂從事曰。可以禮之。無吹毛求疵瑕也。從事憚之。遂得免咎。書鈔。

太傅東海王越以侃為參軍。督護江州議軍事。書鈔。

鎮南將軍劉宏以陶侃為長史。謂侃曰。我昔為羊太傅參軍。羊公見語云。君後當居身處。我今相察。亦復然也。御覽二百四十九。

建興元年冬。左將軍王敦遣振威將軍周訪、廣武將軍趙誘、受陶侃節度。征蜀賊杜弢。大戰。蜀賊以桔〈木皋〉打沒侃二十餘艘。人皆沒水。侃卒破弢。敦表侃刺荊州。 類聚七十一。 御覽七百七十。

侃為荊州。常檢校佐吏。若得樗蒲博弈之具。投之于江。曰。樗蒲。老子入胡所作。外國戲耳。圍棋者。堯舜以教愚子。博者。商紂所造。諸君並國器。何以為此。一本此為。牧豬奴戲。四字見原注。若王事之暇患邑邑者。文士何不讀書。武士何不射弓。談者無以易也。世說注二。 類聚七十四。 御覽七百五十三。

陶侃明識過人。武昌道上種楊柳。人有竊之植于其家。侃見而識之。問何以盜官柳種子。三字一作所植乎。時以為神。類聚八十九。 御覽四百三十二。

冊陶侃曰。公經德秉哲。謀猷宏遠。文選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

陶侃少漁雷澤。夢生八翼飛至天門而不入。相者師珪曰。君位當上公。為八州都督。御覽七百二十九。

陶淡字處靜。一作淨。太尉侃之孫。一身孑然。無有同產。齠齔之時。雅好導養。謂仙道可祈。至年十五六。便服食絕穀。家累千金。僮僕百數。終日端拱。絕不婚娶。居長沙臨湘縣下。去家十里。于山中立小草屋。一作窟。裁足容身。時還家。設小床獨坐。不與人人共。于野得白鹿子。馴而養之。至七八歲。恆與之俱往還。後遂乃不復還家。御覽三百九十三。又五百三。又九百六。故舊入山候者。輒移渡澗。莫得近。本州舉秀才。淡聞、遂逃羅縣山中。終身不返。莫知所終。御覽五百三。

陶潛

陶潛為彭澤令。督郵察縣。縣吏入白當板履而就詣。潛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豎。于是挂冠而去。書鈔。

顏延之為始安郡。道經尋陽。常飲淵明舍。自晨達昏。及淵明卒。延之為誄。極其思致。文選本誄注。

太原溫錄

溫嶠字太真。書鈔。

嶠有俊朗之資。而不拘細行。世說注七。

溫嶠拜太子中庶子。嶠在東宮。甚見嘉寵。僚屬莫與為比。嶠與阮放等共勸太子遊談老莊。不教以經史。太子甚愛之。以上亦見御覽二百四十五。數規諫諷議。及獻侍臣箴。甚有補益。太子時起西池樓觀。頗多勞費。嶠口疏切諫。太子納焉。類聚四十九。初學記十略。

王敦欲謗明帝以不孝。于眾坐明帝罪云。溫太真在東宮久。最所知悉。因厲聲問嶠。謂懼威必與己同。嶠正色對曰。鉤深致遠。小人無以測君子。當今諒闇之際。有至性可稱。敦嘿然不悅。然憚其居正。不敢害之。御覽四百十八。

肅祖以溫嶠為散騎常侍。侍講。太寧初手詔曰。卿既以令望忠允之懷。著于周旋。且文清而旨遠。宜居深密。今欲以卿為中書令。朝論亦咸以為宜。類聚四十八。 御覽二百二十。

敦請嶠為左司馬。溫嶠知王敦不可復諫。乃潛謀滅之。先夙夜綜其府事而附其欲。錢鳳、敦所信也。嶠謂人曰。錢世儀精神滿腹。嶠有知人之稱。鳳聞而悅之。深結好于嶠。會丹陽尹缺。嶠說敦曰。京尹輦轂喉舌。宜得文武兼之。公宜自選其才。敦然之。問嶠誰可作者。嶠曰。愚謂錢鳳可用。然裁之在公。敦思維良久曰。無復勝君。嶠即苦辭。敦不從。表補丹陽尹。猶懼錢鳳為之奸。因敦置酒與嶠別。嶠曰。違離宇下。情戀不已。願自起行酒。以展歧路之心。行酒至鳳。未飲。嶠因偽醉。以手板擊鳳。幘為之墜。作色曰。錢鳳何人。溫太真行酒而敢不飲。鳳不悅。敦以醉而釋之。明日鳳曰。嶠與朝廷甚密。必未可信。或懷反噬。宜更思之。敦曰。太真昨醉。小加聲色。豈得以此相詭貳。由是鳳謀不行。而得還都。御覽四百九十四。

咸和元年。嶠代應詹為江州刺史。持節、都督平南將軍、鎮武昌。達于治道。軍人稱頌。獎勵風俗。書鈔。 案此引作太原溫錄。

蘇峻反。溫嶠推陶侃為盟主。侃欲西歸。嶠說侃曰。天子幽逼。社稷危殆。四海臣子。肝腦塗地。嶠等與公是致命之秋。事若克濟。則臣主同祚。如其不然。身雖灰滅。足以謝責于先帝。今日之事。義無旋踵。騎虎之勢。可得下乎。公若違眾獨反。眾心必沮。沮眾以敗事。義旗將迴指于公矣。侃無以對。遂留不去。御覽四百六十二。

初溫嶠葬豫章。朝議以嶠首受顧命。功濟社稷。宜還陪陵。官為起冢。太尉侃上疏停其移葬。詔從之。至嶠後妻何氏九十二字疑是卒字。便載嶠喪還都。詔令葬建平陵元帝陵。北。并贈嶠二妻王氏、何氏、始安夫人印綬云。御覽五百五十四。

高平郗錄

郗鑒。

鑒少好學博覽。雖不及章句。而多所通綜。世說注五。

中原喪亂。鄉人遂共推郗鑒為主。與千餘家俱避難于魯國嶧山。山有重險。中宗初鎮江左。假郗鑒龍驤將軍、兗州刺史。鎮鄒山。又徐龕、石勒、左右交侵。鑒收合荒散。保固一山。隨宜抗對。百姓饑饉。野無生草。時或掘野鼠蟄燕而食之。類聚九十二。 御覽三十五。又三百二十。

郗鑒為太尉。雖在公位。沖心愈約。勞謙日仄。誦翫墳索。自少及長。身無擇行。家本書生。後因喪亂。解巾從戎。非其本願。常懷慨然。咸康五年秋。寢疾。上疏遜位。優詔不許。御覽二百七。

鑒兄子邁字思遠。有幹世才略。累遷少府中護軍。世說注一。

郗愔。鑒字。

郗愔拜給事黃門侍郎。苦求外出。時吳郡缺。朝議欲用愔。愔以資輕而少年不宜超登大郡。辭讓切至。朝廷嘉之。為臨海書鈔引作臨淮。太守。在郡優游養志。不以事物縈書鈔引作事務嬰。心。御覽四百二十四。 書鈔引作高平郗錄。

太和四年。桓溫請與郗愔等伐燕。愔辭此行。溫責其不從。轉授會稽。世說注六。

愔咸安元年拜都督浙江東五郡諸軍事。進位鎮軍。開府、儀同三司。辭不受。御覽二百四十三。

郗愔及弟曇奉天師道。世說注七。

郗超字景興。高平人。司空愔之子也。少而卓犖不羈。有曠世之度。以上亦見世說注二。俶儻高俊。籠蓋當時。時人為之語曰。揚州獨步王文度。盛德絕倫郗景興。交遊士林。每在勝拔。又精于理義。大司馬桓溫取為參軍。溫英氣蓋世。罕有所推。與超相見。常謂不能測也。御覽二百四十九。

步王文度。盛德絕倫郗景興。交遊士林。每在勝拔。又精于理義。大司馬桓溫取為參軍。溫英氣蓋世。罕有所推。與超相見。常謂不能測也。御覽二百四十九。

累遷中書郎。司徒左長史。世說注二。

超年四十一。先愔卒。超所交友皆一時秀美。一作俊乂。雖寒門後進亦拔而友之。及死之日。貴賤操筆為誄者四十餘人。其為物所崇貴如此。世說注六略。 類聚二十一。 御覽四百七。

郗超。沙門支遁以清談著名于時。風流貴勝。莫不崇敬。書鈔。

郗恢字道胤。高平人。父曇、北中郎將。恢為給事黃門侍郎。領太子右衛率。長八尺。美頿敘。風神魁梧。烈宗器之。以為有蕃伯之望。自太子右一作左。衛率擢為雍州刺史。世說注七。 書鈔。

高平郗原引作郅。恢為雍州。鎮襄陽。所撫恤大得關隴聞譽。誘納降附。動者千數。書鈔。

吳郡顧錄

顧榮字彥先。書鈔。

時吳朝士人入洛者。唯陸機、陸雲、及顧榮三人。而機、雲、雖有才藻。清望不及榮也。以南士秀望。選補吳王郎中令。累遷太子中舍人。御覽二百四十六。又二百四十八。

累遷廷尉正。同上二百三十一。

榮遷廷尉平。時趙王倫欲誅淮南王允官屬。下廷尉議罪。榮具明刑理不宜廣濫。倫意解。賴榮濟者甚眾。書鈔。 御覽二百三十一。

顧榮。齊王冏召為主簿。冏自擅威權。榮知其必敗。唯終日昏酒。冏以榮為中書郎。御覽二百二十。

廣陵相陳敏反。留顧榮。榮與甘卓等潛謀起兵攻敏。榮發橋斂舟于南岸。敏率萬餘人出。不獲濟。榮麾以羽扇。其眾潰散。事平還吳。書鈔。

顧榮。琅邪王睿拜為軍司。當作師。于是朝野皆服。中興基□時南土士多未盡才用。榮又上言。陸士光、甘季思、等。凡此諸人。皆南金也。書奏。皆納之。書鈔。

顧和字君季。榮族子也。和二歲失父。總角便有清操。世說注四引作操量。弱冠知名。族父榮雅器之。此吾家千里駒也。興吾宗者。必此子矣。御覽二百四十三。

顧和遷侍中。初中興東遷。舊章多闕。儀服不備。而冕旒飾以翡翠珊瑚及雜珠等。和奏舊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雜珠等。非禮。今若不能得玉。可用白璇珠。成帝于是始下太常治改之。書鈔。 白帖。 御覽六百八十六。康帝即位。顧和為尚書僕射。以母老固辭。詔敕特諭聽暮出朝還。其優遇如是。尋朝議以臨端右之副。不宜處于外。更加銀青光祿大夫。又遷左光祿大夫。初學記十一。 御覽二百十一。又二百四十三。

丹陽紀錄

紀瞻字士遠。書鈔。

歷陽太守沛國武嘏臨亡。以家後不立。遂手書寄託。瞻悉迎接。為居宅。衣食取足。有若骨肉。少與陸機兄弟親善。機一門被誅。瞻復相營恤機女為嫁之。由是士稱其篤義。御覽四百二十一。

王敦從中宗出。紀瞻覘見大驚。出拜道左。書鈔。

瞻為鎮東王左長史、丹陽、宣城、新安、三郡中正。王常幸其家。同乘還府。瞻甚見禮遇。鄉郡榮之。御覽七百七十四。

瞻勸中宗即位。帝不許。使殿中將軍韓績撤去御座帷帳。瞻叱績曰。帝座上應星宿。敢有動者斬。帝為之改容。書鈔。

瞻拜領軍。會錢鳳作逆。詔上殿參定謀策事。書鈔。

瞻以病辭領軍。乞以常侍侍衛左右。帝曰。今日之事。豈得如君所論。但為朕臥護六軍。所益多矣。同上。

瞻為右僕射。肅祖嘗居內殿。慨然憂天下曰。社稷之臣。欲得十人。如何。因數之云。君便是一人。瞻謝曰。臣不敢聞命。肅祖曰。方欲善語。云何復崇謙讓邪。瞻以年在懸車。自陳告老。詔曰。豈朕德薄。不足以為治乎。御覽二百十一。

瞻為驃騎將軍。服物制度。一案舊典。遣使就拜。止家為府。書鈔。

會稽賀錄

賀循字彥先。會稽人也。節操尚厲。童齔不群。言行舉動。必以禮讓。行有餘力。則精書學。由是博覽群書。尤明三禮。為江表一作東。儒宗。徵拜博士。御覽二百四十三。 文選王文憲集序注。

元帝以循為太常。而散騎常侍如故。循以元卿舊不加官。唯拜太常而已。中宗踐阼。下令曰。循冰清玉潔。行為俗表。加以位處上卿。居身服物。蓋身而已。屋纔庇風雨。孤常造其廬。特以為賜。慨然以六尺床席褥并錢二十萬。以表至德。初學記十二。 御覽二百二十八。

循拜太常。與刁協同議先朝舊事。以此校循所奏。無不符同。朝野咸歎循之淵學。書鈔。

賀循拜太常。時宗廟始建。舊儀多闕。或以惠、懷、二帝應各為世。則潁川世數過七。宜在迭毀。事下太常。循議以為禮兄弟不相為後。不得以承代為世。書鈔。

循為太子太傅。太常如故。詔曰。循清直一作貞。履道。秉尚真貴。居身以沖約為本。立德以仁讓為行。可躬一作德。訓儲宮。默而成化。御覽二百四十四。 書鈔。

循拜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帝親臨軒。遣使持節加左右。循病、雖口不能言。而指麾左右推去章服。車駕親幸。執手流淚。太子親臨者三。 往還皆拜。儒者以為榮。書鈔。

賀循會稽人。郡鈴下有楊方者、字公迴。初為郡威儀。少好學有異才。以門役在閤下。公事之暇。輒讀五經。鄉邑未之別也。內史諸葛恢聞方學。召為給使。見而異之。謂有殊常之才。即解役散。置左右以門人待。由是邦壤敬異。方始得周旋鄉賓。虞喜兄弟以儒學立名。並知拔之。後恢欲薦郡功曹于中宗。使方共事。主簿虞預以薦文美采。送示太常賀循。循遂向京師稱美之。司徒王導辟以為掾。方始在都交遊貴人閒。縉紳咸厚遇之。御覽六百三十一。

丹陽薛錄

薛兼字令長。書鈔。

薛兼與同郡紀瞻、廣楊閔鴻、吳郡顧榮、會稽賀循、同志友善。號曰五俊。初入洛。司空張華見而嘆息曰。此句一作華歆曰。歆自是歎字之誤。南金也。遷丞相長史。恪勤王事。御覽四百七。又四百四十三。 書鈔。 案書鈔引作丹陽薛錄。

薛兼為軍祭酒。言于中宗曰。臣邑人張闓才幹堪任。當今之良器。願垂引納。以綜朝事。中宗即召張闓為安東參軍。御覽二百四十九。

強闓為晉陵內史。甚有威德。轉至廷尉卿。世說注五。

張敬緒闓子。為晉陵內史。乃立新豐塘萬九千四尺。書鈔。

劉隗錄

劉隗字文連。為丞相司直。一作鄧隗為御史中丞。時南中郎王含、以族強顯貴。驕傲自恣。一請參佐及守長二十許人。多取非其才。隗劾奏文致甚苦。事雖被寢。王氏深忌嫉之。隗之彈奏不畏強禦。皆此類也。書鈔。

其議獄事具刑法志。史通因習云中興書稱如此。志無其說。

彭城劉隗。太興初為長兼侍中。出補丹陽尹。隗雖在外。而萬機祕密皆豫聞之。類聚五十。

劉隗從兄疇字王喬。少有重名。司空蔡謨每歎曰。若使劉王喬得南渡。司徒公之美選也。類聚四十七。御覽二百八。

刁協字元亮。除左僕射。中興草創。制度未立。朝臣時無練習舊儀者。惟協以久在中朝。加性聰明。多諳故事。朝廷憲體。出入威儀唱讚。一皆稟于協。當時稱為強記。御覽二百十一。

刁協遷尚書令。詔曰。尚書令刁協抗志高亮。才鑒朗博。一作博雅。朕甚嘉一作喜。之。初學記十一。御覽二百十。

刁彝協子。于桓溫坐嘲韓博曰。君是韓盧後。博誤曰卿是韓盧後。溫笑曰。刁以君姓韓。故相問耳。他自姓刁。那得是韓盧後。博曰。明公未之思耳。短尾者則為刁也。一坐推歎焉。類聚二十五。

汝南周錄

周顗浚子。字伯仁。少有重名。襲父爵武陵侯。拜祕書郎。書鈔。 案此引作中興汝南周錄。

顗代戴淵為護軍尚書。紀瞻置酒請顗及王導等二十人。顗荒醉失儀。復為有司所奏。御覽四百九十七。

顗拜太子少傅。吏部尚書如故。顗上疏曰。臣退自忖省。學不通一經。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難。未能守分。不悟天監。忘臣頑蔽。乃使臣內管銓衡。外參傅訓。質輕蟬翼。事重千鈞。此之不可。不待識而明矣。詔曰。當副往意。不宜沖讓。御覽二百四十四。 書鈔。

王敦作逆。石頭城既陷。王師敗績。周顗往詣敦。敦曰。伯仁卿負我。顗曰。公戎車犯順。下官親帥六軍。不能其事。使王旅摧敗。以此負公。敦憚其正辭。不知所答。顗與戴淵俱被收。路經太廟。顗大言曰。天地先帝之靈。臣忠于社稷。王敦無道。陵虐天下。神祗有靈。當速殺敦。無令縱毒。以傾王室。語未終。人以戟傷其口。不得復言。血流至踵。顏色不變。士庶聚觀。皆為流涕。于石頭南門外石上害之。御覽四百十八。

王敦害周顗。籍其家。止一作政。見素簏數枚。中有故絮。御覽七百五。又八百十九。 書鈔。

周嵩兄顗既被害。王敦使人弔嵩。嵩曰。亡兄天下之人。為天下人殺。復何弔。敦甚銜之。御覽五百六十一。

周訪字士達。尋陽人。御覽四百三十五。

中宗之為安東。取周訪為參軍。在散輩中。未之識也。府進鎮東。訪隨例為參軍。時府參軍譙國周訪有罪當死。誤收訪。訪自列無罪。而吏不察。訪窮蹙。乃身自執使仗。奮擊收捕數十人。皆被創披散。訪得逸走歸府。中宗聞大驚怒。不問格鬥之罪。御覽二百四十九。

訪遷武昌太守。時杜弢作亂。寇豫章。訪進討。弢別帥杜宏、張彥、等禦訪。訪為流矢所中。折齒。口中流血。壯氣益勇。先登奮擊。臨陣擒彥。殺數百人。御覽四百三十五。

周撫。訪子。

馥、周撫孫也。字湛隱。有將略。曾作敦掾。世說注六。

周鎮清約寡欲。所在有異績。世說注一。

汝南應錄一作南頓應錄。

應詹字思遠。御覽二百三十八。

應詹以孝稱。年十餘歲。祖父母亡。家富于財。而詹年稚弱。乃請宗中單貧者與共為居。弱冠知名。太宰何劭見而稱之曰。質文之士也。御覽四百七十六。

應詹督天門郡。天門、武陵、谿蠻並反。詹誅其魁帥。餘皆當降。自元康以來。政令不洽。詹召蠻酋。破鐵券與盟。由是懷化。數郡無虞。其後州郡有敗。唯詹獨保全一境。御覽五百九十八。

應詹遷南平太守。永嘉五年。洛陽傾覆。王澄為荊州。不能遣軍。詹流涕為澄顯陳大義。澄令作檄。詹下筆即成。書鈔。 案此引作中興汝南應氏錄。

陶侃破杜弢。應詹亦隨侃在軍。城既陷。諸將競取諸物。詹家至貧。而一無所取。莫不歎其清介也。書鈔。

王敦徙應詹光祿。詹以敦專制自樹。優游諷詠。一無所標明也。書鈔。 案此引作中興南頓應錄。

應詹太興三年為後軍將軍。御覽二百三十八。

濟陰卞錄

卞壼字望之。永嘉中除著作郎。文選三十九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注。

卞壼為尚書令。與王導等俱受顧命輔幼主。成帝即位。群臣進璽。司徒王導稱疾不朝。壼正色于朝曰。王公豈社稷之臣邪。大行在殯。嗣皇未立。寧是人臣稱疾之時。書鈔。

王導稱疾不朝。而出送郗鑒入臺。謂為徐州刺史。壼奏導專任無敬。御史中丞鍾雅阿撓不糾。並宜彈肅。後雖事寢不行。舉朝憚之。書鈔。 案上二節亦略見初學記十一。 御覽二百十。

卞壼為尚書令。時貴遊子弟慕王澄、謝鯤、為達。壼厲色于朝曰。悖理傷教。罪莫斯甚。欲推奏之。聞者莫不折節。書鈔。

卞壼表曰。豈敢干祿位以邀時榮乎。文選三十八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注。

蘇峻稱兵。壼為尚書令、右將軍、領右衛。峻至東陵口。六軍敗績。壼乘馬被甲赴賊。二子眕、盱、隨從。俱為賊所害。贈侍中開府。諡忠貞公。文選三十九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注。 案此引作濟陰卞錄。

卞郭壼從兄。除右衛率。時胡賊侵逼淮泗。中宗求可以式遏邊境者。公卿舉郭當作敦。也。書鈔。

劉超

劉超字世踰。遷中書舍人。時臺省初建。內外多事。超出納書命。以忠慎稱。加以理身清苦。衣不重帛。以上亦見初學記十一。每上所賜。皆固辭曰。凡陋小臣。橫竊賞賜。無德而祿。殃咎必至。上益嘉焉。御覽二百二十二。

超以中書郎遷為射聲校尉。時軍校兵義興人多。義隨超。因領之號為君子營。以實宿衛。御覽二百四十二。

超為左右衛將軍。時蘇峻作逆。逼遷天子。世踰親侍至尊。攀轂悲哀。賊給馬不肯騎。而悲哀慷慨。峻聞之不平。書鈔。

熊遠

熊遠遷御史中丞。尚書郎盧綝入直。逢尚書刁協于大司馬門外。協醉使綝避之。綝以當直不肯迴。協令人牽綝墮馬。至協車馬而後釋。遠奏請免協官。詔令白衣領職。御覽二百二十六。

高崧

高崧字茂琰。廣陵人。父悝、光祿大夫。少好學。善史傳。累遷吏部郎。侍中。以公累免官。世說注二。

東阿郭錄

郭璞字景純。書鈔。

郭璞。太興元年奏南郊賦。中宗見賦。嘉其才。以為著作佐郎。初學記十一。 御覽二百三十四。

璞以中興王宅江外。乃注江賦。述川瀆之美。文選江賦注。

郭璞云。秦博士典教職。禮義所寄也。書鈔。

璞性輕易。不恃威儀。嗜酒好色或過度。其友人干寶常誡之曰。此非適性爾。璞曰。吾所受有本限。用之恆恐不盡。乃憂酒為患乎。御覽三百八十九。

璞為尚書郎。大將軍王敦以璞有才術。取為記室參軍。璞畏不敢辭。書鈔。 御覽二百四十九。案書鈔引作東阿郭錄。

葛洪

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御覽七百二十二。

葛洪好學。常伐薪賣。買紙墨。初學記二十一。

葛洪赴岣嶁令。行至廣州。其刺史鄧岱留不聽去。洪乃止羅浮山中鍊丹。在山積年。忽與岱書云。當欲遠行尋藥。岱得書狼狽而至。而洪已亡。時年八十一。視其貌如平生。體亦軟弱。舉尸入棺。其輕如空衣。時咸以為屍解得仙。類聚七十八。 御覽六百六十四。

洪幼覽眾書。近得萬卷。自號抱朴子。善養性之術。撰經用救驗方三卷。號曰肘後方。又撰玉函方一百卷。于今行用。御覽七百二十二。

潁川庾錄

庾亮字元規。少好黃老。能言玄理。時人方之夏侯泰初。御覽六百十七。

亮父琛為會稽太守。亮少隨父會稽。文選三十八讓中書令表注。

晉國建。亮為中書郎。同上。

中宗欽亮名德。故申婚姻。同上。

中宗聘亮妹為皇太子妃。同上。

王敦表亮為中領軍。同上。

明帝立。王敦表曰。中書郎領軍庾亮、清雅履正。可中書監。領軍如故。肅祖欲使為中書監。上疏曰。陛下踐阼。復以臣領中書。則示天下有私矣。云云。肅祖納亮言。封於一作永。昌公。同上。 御覽二百二十。

初庾亮欲徵蘇峻。卞壼不許。溫嶠及三吳欲起兵衛帝室。亮不聽。下制曰。妄起兵者誅。故峻得作亂京邑也。世說注六。

亮與蘇峻戰于建陽門。王師敗績。亮于陣攜其三弟懌、條、翼、南奔溫嶠。顯宗幸嶠船。亮泥首謝罪。御覽三百六十四。

庾亮上疏曰。先帝謬顧。情同布衣。文選五十八褚淵碑文注。

亮後遷司馬。錄尚書事。薨。文選三十八讓中書令表注。

庾懌。亮弟。

庾冰。亮弟。

冰為吳郡。蘇峻作逆。遣軍伐冰。冰棄郡奔會稽。世說注七。

庾冰疏曰。臣因循家寵。冠冕當世也。文選。為蕭揚州作薦士表注。

庾冰臨卒謂長史曰。吾將逝矣。恨報國之志不展。死之日。斂以時服。無以官物也。及卒。無絹為衾。世以此稱之。書鈔。唐類函。

冰天性清慎。常以儉約自居。子襲常貸官絹十匹。冰怒捶之。市絹還官。書鈔。

庾翼亮弟。字稚恭。時京兆杜乂、陳郡殷浩、並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每語人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平。然後議其所任耳。唯與桓溫友善。在總角之中。便相期以終始。御覽四百七。 初學記十八略。

翼除震威將軍。轉西陽太守。撫和百姓。甚得歡心。書鈔。

翼與燕王書曰。令致畫角一雙。孔雀眊二枚。書鈔。

庾翼書少時與王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分。在荊州與都下書曰。小兒輩厭家雞。愛野雉。一作鶩。皆學逸少書。須吾下當北之。

庾統字長仁。潁川人。衛將軍懌子也。少有令名。仕至尋陽太守。世說注五。

庾希字始彥。司空冰長子。累遷徐、兗、二州刺史。希兄弟貴盛。桓溫忌之。諷免希官。遂奔于暨陽。初郭璞筮冰子孫必有大禍。唯固三陽。可以有後。故希求鎮山陽。弟友為東陽。希自家暨陽。及溫誅希當作蘊。弟柔、倩。希聞難逃于海陵。後遷于京口。聚眾事敗。為溫所誅。世說注四。

桓溫殺庾希當作蘊。弟倩。希聞難而逃。希弟友當伏誅。子婦桓氏女。請溫得宥。世說注六。

庾爰之字仲真。有父翼風。桓溫徙于豫章。年三十六而卒。世說注四。

庾闡字仲初。潁川人。太尉亮之族也。少孤。九歲便能屬文。闡有文章才義。識者以為宜綜國史。于是召為散騎侍郎。自闡有文章下。依御覽二百二十四引補。而侍郎又作常侍。領大著作。為揚都賦邈絕當時。五十四卒。世說注三。 類聚四十八。

庾闡父東以勇力聞。世祖時西域遣一使胡。趫〈走巢〉勇果。自謂無敵。晉人不敢與校。世祖募求勇敢之士。唯東應選。遂暴殺胡。勇聞殊俗。御覽三百八十六。

桓錄

桓彝少孤。家貧而性度高豁。不以簟瓢屑意。年在弱冠。便有知人之鑒。為宣城太守。百姓懷之。類聚六。

蘇峻反。桓彝為宣城內史。往赴朝廷。長史裨惠等咸以宜且案甲。以謀。須眾力齊集。彝厲色曰。夫見無禮于其君者。如鷹鸇之逐鳥雀。今社稷之難。而欲逡巡。將何以云。眾力雖寡。義無寧赴。長驅往進。尋王師敗績。彝慷慨流涕。皆勸偽通。以紓交至之禍。如其不然。重兵必至。彝曰。吾受國厚恩。不能死節。焉能忍辱與之通問。如其不濟。此即命也。遣俞縱進軍。左右以力不敵。勸縱退軍。縱曰。吾承桓侯厚遇。吾之不可負桓侯。猶桓侯不可負國也。遂力戰而死。峻遣韓晃因進軍討彝。力屈被害。御覽四百十七。

桓溫字元子。譙國人。文選薦譙元彥表注。

桓溫父被害時。溫年十五。枕戈寢血經年。乃提刀直進。手刃仇人。類聚三十三。

溫為琅邪王文學。文選薦譙元彥表注。

溫曾為徐州刺史。世說注四。

李勢盜蜀。溫伐勢。勢出軍戰于柞橋。軍敗。面縛請命。文選薦譙元彥表注。

桓溫檄曰。幕府不才。忝荷戎重。文選與陳伯之書注。

桓溫上疏薦譙秀曰。竊聞巴西譙秀、植彩選作操。貞固。抱德肥遯。若蒙蒲帛之徵。足以鎮靜頹風。軌訓囂俗。幽遐仰流。九服知化。初學記二十。

桓溫步騎四萬。自江陵向關中。伐偽立荊州刺史郭敬進。擊青泥皆破之。至于灞上。戎首多降。居民皆壼漿路側。耆老咸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氏帥苻健以五千人守長安小城。時運道艱難。而關中大饑。溫率眾還。詔遣侍中黃門慰勞于襄陽。犒軍。十二年。溫進征討大都督司、冀、諸軍事。委以專征之任。溫乃合眾治兵。七月。率眾伐羌。十月。溫次伊水。羌帥姚襄來逆。軍屯于北。遣使詣溫。奉身歸命。願敕前鋒小卻。當拜路左。溫答曰。我自脩復中原。展敬山陵。無豫君事。欲來相迫。何復求卻。于是方軌齊進。襄率驍勇萬餘人距水前戰。溫命小弟沖及諸將奮擊。襄大敗奔北。自相殺害。死者數千。越北芒而奔走。溫屯故太極殿前。賊周成率眾降。溫徙入金墉。謁先帝諸陵。被侵毀者皆繕復之。選陵令守護。御覽三百九。

桓溫授侍中、太尉。固讓不受。旬日之中。使者八至。軺軒相望于道。溫遂親職。御覽二百七。

後進位大司馬。文選薦譙元彥表注。

桓溫遣參軍督護竺瑤伐鮮卑。書鈔。

桓豁。彝子。

桓沖。彝子。

桓遐字伯道。溫長子也。仕至豫州刺史。世說注六。

桓石虔。豁子。

石虔有才幹。有史學。累有戰功。仕至豫州刺史。贈後軍將軍。世說注六。

桓石秀。豁第二子也。風韻秀徹。代叔父沖為江州刺史。雖公門貴盛。不以榮爵嬰心。唯以弋釣為事。游覽足樂一邱。叔父沖常與石秀共獵。登九井山。獵徒甚盛。觀者傾坐。石秀未常屬盼。嘯詠而已。初學記二十二。 御覽三百九十二。又八百三十二。

桓嗣字恭祖。車騎將軍沖子也。少有清譽。仕至江州刺史。世說注七。

桓謙字敬祖。沖第三子。尚書僕射。中軍將軍。世說注五。

桓胤字茂祖。譙國人。祖沖、太尉。父嗣、江州刺史。胤少有清操。以恬退見稱。仕至中書令。玄敗。徙安成郡。後見誅。世說注三。

桓伊字叔夏。譙國人。湛隱有武幹。又善音律。為中興第一。遷都督江州、荊州、十郡、豫州四郡、軍事。江州刺史。伊到鎮。以邊境無虞。宜以宰恤為務。乃上疏、江州虛耗。加連歲不登。宜併合小縣。除諸郡逋米。州治宜還豫章。詔答移州潯陽。其餘皆聽。伊隨宜拯撫甚得。南土清和。御覽二百五十六。

太原王錄

王承湛子。字安期。少而沖淡。弱冠知名。太尉王衍雅重之。以比南陽樂廣。司空東海王越以為記室參軍。雅相敬重。敕子毗曰。夫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安者深。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詠一作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御覽二百四十九。 文選王文憲集序注。又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

王述承子。字懷祖。為司徒王導中兵屬、督牙門。書鈔。

述以清介稱。康宗為驍騎將軍。召補功曹。書鈔。

羲之自會稽王友改授臨川太守。王述從驃騎功曹出為宛陵令。述之為宛陵。多修為家之具。初有勞苦之聲。丞相王導使人謂之曰。名父之子。屈臨小縣。甚不宜爾。述答曰。足自當止。時人未之達也。後屢臨州郡。無所造作。世始嘆服之。世說注五。

述清貴簡正。少所推屈。唯以性急為累。世說注八。

王述作會稽太守。外白請諱。答曰。惟祖惟考。四海所知。過此無所復諱。類聚六。

王坦之述子。字文度。選曹將擬為尚書郎。坦之聞曰。自過江。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以此見擬。御覽二百十五。

坦之領左衛。少有風格。尚刑名之學。嘗著廢莊論。同上二百三十七。

王愷坦之子。字茂仁。歷吳國內史。丹陽尹。贈太常。世說注四。遷丹陽尹。為政清整。書鈔。 案亦引太原王錄。原闕名。不知是愷否。姑附此以俟攷。

王愉。坦之子。

坦之子國寶。好傾側。婦父謝安惡之。除尚書郎。國寶以為中興膏腴之族。唯作吏部。不作餘曹郎。怨之。辭不拜。御覽二百十五。

王國寶因酒坐怒右丞祖台之。攘袂喚呼。以盤盞樂器擲台之。復為有司所彈。烈宗詔曰。國寶縱肆情性。甚不可長。台之懦弱。非監司體。其各免官。御覽二百十三。 書鈔。

王綏字彥猷。愉子也。少有令譽。自王渾至坦之。六世盛德。綏又知名于時。冠冕莫與為比。位至中書令。荊州刺史。桓玄敗後。與父愉謀反。伏誅。世說注一。

王綏八世德名繼軌。文選百辟勸進今上牋注。

王濛字仲祖。初學記十一。

王濛少而不羈。不為鄉閭所齒。晚節克修。遂有風流之美譽。與沛國劉恢、齊名友善。時人以濛比袁曜卿。以恢比荀奉倩。御覽四百七。

濛恬暢。能言名理。善隸書。與劉恢為中書侍郎。太宗輔政。濛、恢、並數侍接一作捷。對。每為入室之賓。初學記十一。 御覽二百二十。

王濛女諱穆之。為哀帝皇后。世說注四。

王蘊濛子。字叔仁。御覽二百四十三引作字仁修。為吳興太守。時郡荒民饑。蘊輒開倉賑卹。主簿執諫云。宜先列表上。蘊曰。行仁義而敗者尠矣。于是以米賑貸。賴蘊者十室而八。然後具自表聞。朝廷以違科免。饑民多誦之。詔特左遷晉陵太守。御覽二百六十一。

王蘊女諱法惠。為孝武皇后。世說注四。

烈宗將納后。訪于公卿。僕射安曰。王蘊地望。可與國婚。定諡也。后既立。徵拜金紫光祿大夫。御覽二百四十三。

王恭。蘊子。

恭雖才不多而清辯過人。世說注五。

太原王恭為中書令。領詹事。學問清操過人。書鈔。

王恭嘗宴于司馬道子室。尚書謝石為吳歌。恭曰。居端右之重。集宰相之座。而放妖俗之音乎。並有慚色。御覽四百九十一。

烈宗喪。會稽王道子執政。寵幸王國寶。委以機任。王恭入赴山陵。故歎曰。雖榱桷惟新。便自有黍離之哀。世說注六。

王恭敗。單馬奔曲阿。不堪久騎。兩髀生瘡。不能復去。曲阿人殷礭以船載之。為明浦尉所得。御覽三百七十二。

王熙字叔和。恭次弟。尚鄱陽主。太子洗馬。蚤卒。世說注四。

王爽字季明。恭第四弟也。世說注三。

爽忠孝正直。烈宗崩。王國寶夜開門入為遺詔。爽為黃門郎。拒之曰。大行晏駕。太子未立。敢有先入者斬。國寶懼乃止。世說注四。

爽仕至侍中。恭事敗。贈太常。世說注三。

荀錄

荀勖。

荀勖徙中書監為尚書令。人賀之。乃發恚云。奪我鳳凰池。卿諸人何賀我邪。文選古意注。

荀藩。勖子。

荀組。勖子。字大章。潁川人也。弱冠。太尉王夷甫見而稱之。御覽二百四十三。

司徒王渾表曰。左西屬荀組、文義貞素。清識見稱。宜轉從事中郎。御覽二百九。

懷帝時為侍中。特進行太子太保。御覽二百四十四。

為光祿大夫。御覽二百四十三。

荀闓藩子。字道明。有清稱。京師為之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大司馬齊王冏辟以為掾。御覽二百四十九。

荀崧字景猷。組族子也。弱冠。太原王濟甚相器重。御覽二百四十三。

崧上疏云。國子博士。一則應對殿堂。奉酬顧問。二則以參訓國子。書鈔。

拜右光祿大夫。御覽二百四十三。

荀蕤崧子。字令遠。遷左丞。時桓溫平蜀。朝廷欲以豫章封溫。蕤謂太宗曰。若溫復假王威。平定河洛。修復山陵。將復何以加之。遂止。御覽二百十三。

荀羨崧子。字令則。御覽二百五十四。

羨為北中郎將、徐州刺史。時年二十八。御覽二百四十一。

羨年二十八。出為徐、兗、二州。中興方伯之少。未有若羨者御覽二百五十四。引作羨為徐州刺史。時年二十。中興方伯。未有如羨少者。也。世說注二。

順陽范錄

范汪字元平。少失父。年六歲。過江依外家庾氏。荊州刺史王澄見而奇之。以為興范族者。必是人也。御覽四百四十三。

范汪家貧好學。燃薪寫書。寫書既畢。誦讀亦竟。類聚八十。

汪博學多通。尤善文選表注引作善言。元理。書鈔。

蘇峻反。范汪逃遁西歸。時庾亮、溫嶠、治兵潯陽。咸以眾少賊強。未敢即路。且信使阻絕。不相知聞。及汪經過。嶠等訪焉。汪曰。賊政令不一。貪暴縱橫。滅亡已兆。雖強易弱。朝廷倒懸。宜時進討。嶠等納之。是日護軍、平南、二府。禮命交至。始解褐。參護軍事。御覽二百四十九。

汪為吏部郎。徙吏部尚書。徐、兗、二州刺史。文選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表注。

初桓溫請范汪為征西長史。復表為江州。並不就還都。因求為東陽太守。溫甚恨之。汪後為徐州。溫北伐。令汪出梁國。失期。溫挾恨奏汪為庶人。汪居吳。後至姑孰見溫。溫語其下曰。玄平乃來見。當以護軍起之。汪數日辭歸。溫曰。卿來何以便去。汪曰。有數歲小兒喪。往因經亂。權瘞此境。故來迎之。事竟去耳。溫愈怒之。竟不屑意。世說注八。

范甯汪子。字武子。慎陽人。少好學。多所通覽。一作博學通覽。 世說注二。 初學記十一。

甯解褐。除餘杭令。在縣。興學校。養生徒。潔己修禮。志行之士。莫不來宗。一作宗之。朞年之後。風化大行。自中興以來。崇學敦教未有如甯者也。在職六年。遷臨淮太守。書鈔。 御覽二百六十七。

甯為臨淮太守。徵拜中書侍郎。專掌西省。以職在機近。固辭不許。多所一作以。獻替。有益政一作治。道。御覽二百二十。初學記十一。類聚四十八。

甯為中書侍郎。時烈宗雅好文學。而甯明習五經。甚見親愛。朝廷擬議。輒諮訪之。甯指朝士直言無諱。御覽二百二十。初學記十一。

求補豫章。甯在郡大設庠序。遣人往交州。採磬石以供學用。改革舊制。不拘常憲。遠近至者千餘人。資給眾費。一出私祿。並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學生。課讀五經。又起學臺。功用彌廣。書鈔。

范堅汪叔。字子常。為廷尉。秦王典吏邵廣盜官幔。合布四十疋。依律棄市。廣息雲、宗、二人自沒為官奴婢。以贖父。尚書議可特聽。堅駮之曰。此為施一恩于今。開萬怨于後。顯宗從之。正廣刑。御覽二百三十一。

范啟字榮期。慎陽人。父堅、護軍。啟以才義顯于世。仕至黃門郎。世說注三。

劉惔

劉恢當作惔下同。字真長。少清峻。與王濛為中書郎。時人以濛比袁曜卿。以恢比荀奉倩。初學記十一。 御覽二百二十。 案劉恢字長升見王隱晉書。

會稽虞錄

虞潭字思奧。七為衛將軍。貌如不武。內堅明有膽決。雖屢統軍旅。而尠有傾敗。書鈔。

虞嘯父、光祿潭之孫。右將軍純之子。少歷顯位。與王廞同廢為庶人。義旗初為會稽內史。世說注八。

虞悝與弟望並有士操。中宗為丞相。招延四方之士。辟虞為府掾。時人謂之百六掾。望亦被召。恥而不應。書鈔。案此亦引中興書會稽虞錄。晉書悝附忠義。

虞預字叔寧。好學有文才。中宗以為記室參軍。書鈔。

預有學有才。轉琅琊王常侍。書鈔。 二節亦引中興會稽虞錄。

陸錄

陸曄

陸曄。童齔中。從兄機稱之為陸氏之寶。我家不世之才也。御覽四百四十三。

陸玩曄弟。字士瑤。王導、郗鑒、庾亮、相繼殂。朝野憂懼。咸以為三良既沒。國基墜矣。于是遷玩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玩比陳讓。不聽。既拜。歎息謂賓客曰。以我為三公。是天下無人也。談者以玩為知言。類聚四十七。 御覽二百八。

陸納玩子。字祖言。徵拜左民尚書。將應召。綱紀白曰。宜裝幾舫。納曰。吾家不在此。已敕私奴乘駕裝並食糧米。無所須也。臨發。載被襆而已。其餘皆封還官。御覽四百三十一。

陸納為吳興太守。時衛將軍謝安嘗欲詣納。納兄子俶、怪納無供辦。復不請問。一作不敢問之。乃密作數十人供。安至。納所設。惟茶果而已。俶遂陳盛饌。珍羞畢具。及安去。一作俶不精飲食客罷。納大怒。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父叔。乃復穢我素業。御覽五百十二。又八百六十七。

陸納為吳興太守。辭大司馬桓溫。因問溫曰。醉可飲幾酒。肉食多少。溫曰。溫年大來。飲酒不過三升便醉。日肉不過十臠。納後伺閒求入。自言外有微禮。溫敕而受。止有酒一斗。鹿肉一盤。一坐愕然。納曰。公近云飲三升。民正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備餘瀝。溫歎服。御覽八百六十三。 書鈔。

廬江何錄

何比干字長卿。武帝時為丹陽都尉。有陰德。嘗獨坐。天大雨。有一老母詣比干。而衣不濡。比干怪而敬焉。臨去。懷中出金冊九百九十枚。以授比干曰。爾子孫當佩印綬。如此冊數。御覽四百七十。

廬江何充字次道。御覽二百九。

充年在童齔。伯父邃謂之曰。我為兒時。亡伯車騎謂我。汝後當與伯父爭名。汝今器宇宏深。亦當名出我右。由是少有名望。御覽四百四十三。

充為司徒王導諮議參軍。御覽二百九。

王敦以震主之威。收羅賢俊。辟充以主簿。充知敦有異志。逡巡疏外。及敦稱含敦兄。有惠政。一坐畏敦。擊節而已。充獨抗之。其時眾人為之失色。由是忤意。出為東海王文學。世說注三。

初庾冰兄弟每說顯宗。國有強敵。宜須長君。顯宗晏駕。何充建議曰。父子相傳。先王舊典。忽妄改易。懼非長計。冰等不從。遂立康帝。康帝臨軒。冰、充、侍坐。帝曰。朕嗣洪業。二君之力也。充對曰。陛下龍飛。臣冰之力。若如臣議。不睹升平之世。其強正不撓。率皆如此。御覽四百二十八。

何準字幼道。廬江灊人。驃騎將軍充第五弟也。雅好高尚。徵聘一無所就。充位居宰相。權傾人主。而準散帶衡門。不及世事。于時名德皆稱之。年四十七。卒。有女為穆帝皇后。贈光祿大夫。子恢讓不受。世說注六。

何澄準子。字子玄。清正有器望。歷尚書。左僕射。世說注八。

何琦字萬倫。遭母憂。停柩在殯。為鄰火所逼。煙焰已交。家乏僮役。計無從出。乃匍匐棺所號哭而已。俄而風止火息。堂屋一間乃免。御覽四百十一。

琦養志衡門。不交人事。豐約與鄰鄉共之。頻徵不起。桓溫與琦登縣略山。喟然歎曰。此山南有人焉。何某真正是也。御覽五百三逸民部三。 晉書琦列孝友。

褚翜色洽反。音歃。原引誤作翼。字謀遠。少失父母。以材藝堪幹立名。肅祖即位。徵拜屯騎校尉。遷太子左衛率。御覽二百四十七。

褚裒字季野。河南人也。弱冠。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褚季野皮裏陽秋。裒女即康獻后也。徵拜侍中。遷尚書。裒以后父。苦求外出。除江州刺史。邪政貞素。每崇清約。常使私僮樵採。御覽二百五十六。

褚裒一作裦。授衛將軍、中書令。以中書銓。管詔命。不宜以親居之。固讓。類聚四十八。 御覽二百二十。

征北大將軍褚裒遣督護王堪當作龕。迎流民。軍次岱陂。為石遵所破。死傷過半。裒還京口聞哭聲甚眾。問何哭之多。左右曰。岱陂之役也。裒恥恨。發疾而薨。御覽四百八十七。

薨贈太傅元穆侯。文選褚淵碑文注。

蔡謨字道明。御覽二百八。

謨拜太常。咸康四年臨軒。門下奏非祭祀宴饗。則無設樂。謨奏宜有金石。顯宗納焉。臨軒作樂。自此始也。御覽二百二十八。 書鈔。

蔡謨為尚書。上疏曰。八座之任。非賢莫居。前後選用。名資有常。孔愉、諸葛恢、並以清節令才。素有名望。昔愉為御史中丞。臣尚為司徒長史。恢為會稽太守。臣為尚書郎。恢尹丹陽。臣守小郡。名輩不同。階級殊懸。今猥以輕鄙。超踰等疋。上亂聖朝貫魚之次。下違群士準平之論。豈唯微臣斯亡之誡。實貽聖政維塵之累。御覽二百十二。

遷司徒。謨固讓曰。若我作司徒。將為後代哂。義不敢拜。詔數十下。謨章表十餘上。孝宗臨軒。遣侍中紀璩、黃門郎丁纂、徵謨。謨陳以疾篤。使主簿謝攸對。自平旦至日中。一作自朝至申。使者十餘反而謨不至。孝宗時年八歲。甚怪之。亟問左右曰。所召何人。何以至今不來。臨軒何時當竟。皇太后詔曰。必不來者宜罷朝。中軍殷浩奏曰。免吏部尚書江彪官。會稽王曰。蔡公慠違上命。無人臣之禮。若人主卑屈于上。大義不行于下。亦不復知所以為治。于是公卿奏送謨廷尉。以正刑書。謨懼。率子弟素服詣闕稽顙。到廷尉待罪。詔可依舊制。免為庶人。類聚四十七。 御覽二百八。又四百九十八。

蔡謨免。皇太后詔以謨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遣謁者孟洪就加冊命。謨上疏陳謝。遂以疾篤不行。賜几杖。門施行馬。御覽二百四十三。

蔡系字子叔。濟陽人。司徒謨第二子。有文理。仕至撫軍長史。世說注四。

琅琊諸葛錄

諸葛氏之先。出自葛國。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以忠強立名。子孫代居二千石。三國之興。蜀有丞相亮。吳有大將軍瑾。魏有司空誕。名並蓋海內。為天下盛族。御覽四百七十。

諸葛誕叛。遣子靚入質于吳。吳亡入洛。自以父誕為太祖所斬。誓不見太祖。叔母琅琊武王妃、靚之姊也。帝後因靚在姊間。往就見焉。靚逃于廁。帝又逼之。靚流涕曰。臣不能漆身吞炭。復睹聖顏。御覽四百八十。

諸葛恢字道明。書鈔引恢作忻。又明作琅琊諸葛錄。頤弟也。弱冠知名。初仕即邱長。轉臨沂令。值天下亂。避地江左。一作避難過江。于時與潁川荀顗字道明、陳留蔡謨字道明、俱有名譽。號中興三明。時人為之歌一作語。曰。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御覽三百六十三。 世說注四。 文選王文憲集序注。

中宗遷恢為會稽太守。臨行。上為置酒。謂之曰。今之會稽。昔一作晉。之關中。足食足兵。在于良一作太。守。以君有邪任之方。是以相屈。四方分崩。當匡振否運。治之所先。君為言之。恢陳謝。因對曰。今天下喪亂之餘。風俗淩遲。宜尊五美。屏四惡。進忠實之士。退浮華之黨。中宗深納之焉。類聚六。 御覽二百六十一。恢為會稽守二年。政清民和。書鈔。

陳郡殷錄

殷羨。

殷融字洪遠。陳郡人。桓彝有人倫鑒。見融甚歎美之。著象不盡意大賢須易論。理義精微。談者稱焉兄子浩。亦能清言。每與浩談。有時而屈。退而著論。融更居長。司徒王導以為右一作左。西屬。融飲酒善舞。終日嘯詠。未常以世務自嬰。導甚親悅焉。累遷吏部尚書。太常卿。卒。世說注三。 御覽二百九。 書鈔。 案書鈔引作中興書陳郡郭錄。郭自殷字之誤。

殷浩字淵源。羨子。識度清遠。弱冠。與京兆杜乂並有美譽。尤善言玄理。論難精微。長于老易。故風流清談者。皆宗歸之。三府辟皆不就。征西將軍庾亮引為記室參軍。御覽二百四十九。 世說注五。 書鈔。 案書鈔二引皆作陳郡殷錄。

浩為亮司馬。世說注三。

浩棲遲積年。累聘不至。世說注四。

除侍中。安西軍司。稱疾不起。書鈔。

建元初。庾亮兄弟何充等相尋薨。太宗以撫軍輔政。徵浩為揚州。從民譽也。世說注二。

殷允字子思。陳留疑是陳郡之誤。人。太常康第六子。恭素謙退。有儒者之風。歷吏部尚書。世說注五。

殷仲堪。浩從子。

仲堪父常疾患經時。仲堪衣不解帶數年。自分劑湯藥。誤以藥手拭淚。遂眇一目。世說注七。

殷仲堪少好學。能清言。善屬文。人士咸欽愛之。以孝行稱。烈宗聞其名。為太子中庶子。甚相知悅。御覽二百四十五。

殷仲堪上白鹿表曰。巴陵縣青水山得白鹿一頭。白者正色。鹿者景福嘉義。御覽九百六。

初仲堪欲起兵。密邀覬。覬不同。楊廣與弟佺期勸殺覬。仲堪不許。世說注一。

顧悅字君叔。晉陵人。初為殷浩揚州別駕。浩卒。上疏理浩。或諫以浩為太宗所廢。必不依許。悅固爭之。浩果得申。物論稱之。後至尚書左丞。世說注二。

顧愷之悅子。博學有才氣。為人遲鈍而自矜尚。為時所笑。世說注三。

會稽孔錄

孔愉字敬康。少與同郡張茂字偉康、丁潭字子康、俱知名。號曰會稽三康。御覽三百六十三。

愉以討華軼功。封餘不亭侯。初愉少時。嘗得一龜。經餘不亭放龜溪中。龜中流左顧者數過。後以功封餘不亭侯。以鑄印而龜左顧。更鑄亦然。印工以聞愉。愉悟乃取佩。初學記二十六。 御覽二百。

司徒王導將以趙冰為中護軍。孔愉謂導曰。中興以來。處此官者。周伯仁、應思遠、今誠乏才。豈可以趙冰居之。其秉正不撓。皆此類也。御覽二百四十。

孔坦愉從子。字君平。以才名獨步。補東宮舍人。書鈔。 案此引作會稽孔錄。

孔嚴原引誤巖。字彭祖。愉從子。會稽山陰人。父儉、黃門侍郎。世說注五。

嚴補大中正。時東海王弈信用群下。上疏求海鹽、錢塘、以水牛牽埭。稅取錢直。玉篇土部引此二句。作求以牛車牽埭。取其海稅。嚴啟宜寢表。帝詔曰。弈謂此適民無損害。豈奪惠卹之旨也。省所啟。敬納忠規。御覽六百二十七。

嚴有才學。歷丹陽尹。尚書。西陽侯。在朝多所匡正。為吳興太守。大得民和。後卒于家。世說注五。

孔演當作衍。字元舒。原引誤倒。書鈔。因誤作太元。中宗命為安東參軍。專掌記室。時書命殷積。演每稱職。御覽二百四十。 書鈔引末句作會稽孔錄。

演。晉國初建。與庾亮俱補中書侍郎。肅宗之在東宮。孔演領太子中庶子。于時中興肇建。庶事草創。演經學博通。又練識舊典。朝儀軌制。多取正焉。山是元、明、二帝。並親愛之。初學記十一。 御覽二百二十。又二百四十五。

孔衍為廣陵郡。時人為之寒心。而衍不形于色。郡雖鄰接西賊。猶教誘後進。不以戎務廢業。書鈔。

張茂。初起義討賊陳武。一郡用全。中宗初鎮。召為掾屬。中興。累遷至太子右衛率。出為吳國內史。為沈充所殺。茂妻陸氏、散家財。合義軍。助國討充。詣闕上書。理茂忠節。詔書褒歎。追贈太僕卿。御覽四百三十九。

丹陽陶錄

陶回字恭之。書鈔引作洄字恭潤。御覽四百二十八引作恭則。王導以回有器幹。擢拜北軍中候。御覽二百四十。

大將軍王敦命為參軍。轉州別駕。在府稱職。書鈔。 案此引作丹陽陶錄。

陶回拜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性方範不畏強禦。丹陽尹桓景頗以佞事司徒王導。導甚昵之。回常慷慨謂景非正人。不宜親狎。會熒惑守南斗經旬。王公語回曰。南斗揚州分。而熒惑守之。吾當遜位。以厭此謫。回答曰。公以明德作相。一作鎮。輔弼聖主。當親忠貞。遠邪佞。而與桓景造膝。熒惑何由退舍。導深愧之。御覽二百三十九。又四百二十八。又四百九十一。

陳郡謝錄

謝鯤字幼輿。弱冠知名。值中朝大亂。長沙王乂輔政。親媚小人。忌害君子。時疾鯤名譖之。乂遂執欲鞭之。鯤解衣伏鑕。神無動容。乂異而釋之。又無喜色。御覽六百四十九。

太傅東海王越聞其名。辟為掾。于時懼胡來攻城。多蓄薪柴。鯤家僮載取官稿。除名。書鈔。 案此引作中興書陳郡謝錄。

謝尚字仁祖。司徒左西屬。為會稽王友。御覽二百四十八。 書鈔。

尚為建武將軍、江夏相。世說注五。

謝弈字無弈。陳郡陽夏人。祖衡、太子少傅。父裒、吏部尚書。弈少有器鑒。辟太尉掾。郯令。世說注一。

弈自吏部郎出為晉陵令。世說注七。

累遷豫州刺史。世說注一。

謝安字安石。年四歲。桓彝見而嘆曰。此兒風神秀徹。後當不減王東海。總角。神識深敏。氣宇條暢。丞相王導知之。由是著名。御覽三百八十四。

安元居會稽。與支道林、王羲之、許詢、共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談說屬文。未嘗有處世意也。世說注四。東甌沃壤。名士各樂居之。太傅謝安未仕時。亦居東土。共王羲之、孫綽、李充、許詢、道林、皆文義冠世。共相友昵。御覽四百七。

王恭為中書令。謝安石上疏曰。王恭超登清任。當虛心乘理。文選王文憲集序注。

于時氐賊強盛。侵寇無已。朝議求文武良將。可以鎮靖北方者。衛大將軍安曰。惟兄子玄可任此事。中書郎郗超聞而嘆曰。安違眾舉親。明也。玄必不負舉。才也。于是徵還。拜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御覽五百十二。 世說注四。文選和王著作八公由詩注。

安出鎮。廣築新城而居之。謝安築埭于新城北。百姓賴之。故名召伯埭。御覽七十三。

謝萬字萬石。太傅安弟也。才氣高俊。蚤知名。歷吏部郎。西中郎將。豫州刺史。散騎常侍。世說注二。

萬才器俊秀。善自衒曜。故致有時譽。兼善屬文。能談論。時人稱之。世說注三又五。

謝萬少而才器俊秀。太宗聞其名。取為鎮軍從事中郎。御覽二百四十九。

萬之為豫州。氐羌暴掠司、豫、鮮卑屯結并、冀。萬既受方任。自率眾入潁。以援洛陽。萬矜豪傲物。失士眾之心。北中郎郗曇以疾還彭城。萬以為賊盛致退。便向還南。遂自潰亂。狠狽單歸。太宗輔政。責之。廢為庶人。世說注五。

萬器量不及安石。雖居藩任。安在私門之時。名稱居萬上也。世說注五。

升平五年詔曰。前西中郎將謝萬、才義簡亮。宜居獻替。其為散騎常侍。類聚四十八。

萬為尚書令。薨。博士議諡曰。萬無他才望。直以宰相弟。遂居清顯。妄自夸擬。曾無慚德。案諡法、因事有功曰襄。貪以敗官曰墨。宜諡曰襄墨公。朝議直曰襄公。御覽四百九十二。

謝石字石奴。世說注三。

謝石上疏曰。尸素朝端。忽焉五載。文選褚淵碑文注。

謝石遷尚書令。石上表以腳疾不敢朝拜。乞依故尚書王彪之例。于府總攝。詔聽之。書鈔。

謝安弟石。歷尚書令薨。年六十二。石無他才望。直以宰相弟兼有大勳。遂居清顯。而聚斂無厭。取譏當世。御覽六百二十七。 世說注三。 文選奏彈王源注。引謝石以有大勳。遂居清顯。二句。作何法盛陳郡錄。

謝玄弈子。字幼度。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牧。一作刺史。還于廣陵。以功封東興縣侯。太元八年。秦主苻堅傾國大出。眾號百萬。先遣苻融、慕容暐、張蚝、苻方、四師至潁口。梁成、王先、等守洛澗。詔加衛將軍安為征討大都督。玄為前鋒。都督徐、兗、青、三州。揚州之晉陵、幽州之燕國、諸軍事。與叔父征虜將軍石、從弟輔國將軍琰、西中郎將桓伊、龍驤將軍檀元、等拒之。眾凡八萬。玄先遣廣陵相劉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澗即斬梁成。及成弟雲。步騎崩潰。爭赴淮水。斬首萬級。生擒五千餘人。十月。苻融進屯壽陽。玄與琰等選精銳八千人。決戰肥水南。射傷苻堅。臨陣斬苻融。俘獲萬計。得偽輦及雲母車。其餘寶器山積。錦罽萬端。牛馬驢騾駱駝十萬疋。封康樂公。御覽三百九。 文選十九述祖德詩注。 案選注引略作陳郡謝錄。

兗州既平。謝玄患水道險澁。糧道艱難。壅呂梁水。立七埭。以利運漕。御覽七十三。 白帖。

謝琰字瑗度。書鈔引作字瓊父。安少子也。安以琰有軍國才用。出為輔國將軍。以精兵八千人。拒氐破賊有勳焉。進號征虜。左僕射。領詹事。書鈔。 文選齊故陸昭王碑文注。 案均引陳郡謝錄。

謝琰為會稽內史。督五郡事。隆安四年。孫恩復寇浹口。入餘姚、上虞。進及邢浦、上黨當作虞。太守張虔碩戰敗于邢浦。去山陰北三十五里。人情震懼。群賊銳進。咸以宜持重嚴備。且列水軍于南湖。又應分軍設伏以待之。琰不聽。外白賊至。時尚未食。琰曰。要先滅此寇而後食耳。跨馬而出。摧鋒陷陣。廣武將軍桓寶為前鋒。果敢能戰。殺賊甚多。而塘路迮狹。魚貫不聚。賊自艦中傍射。前後斷絕。琰至千里亭。與二子肇、峻、俱被害。寶亦死之。御覽三百二十三。 書鈔。

謝朗石兄子。博涉有逸才、善言玄理。世說注三。

謝沈字行思。一作靜思。時朝議七廟毀。于是徵太學博士。用質凝滯。書鈔。

沈為祠部郎。何充、庾冰、並稱沈有史才。遷大著作以上亦見御覽二百三十四。郎撰晉書三十餘卷。時年五十二。沈先著後漢書百卷。及毛詩、漢書、外傳。及詩賦文論。皆行于世。其才學在虞預之右。書鈔。

王遜。

王遜為廣州刺史。民人謁者。多使作金刺通名。妻詰之曰。何先清而後濁也。書鈔。

毛璩。寶孫。

毛璩為譙王司馬。時海陵縣地多菰蒲。處所幽邃。亡戶保之。璩請討。放火而進。天既旱。地皆菰封。封燃。叛人走出。近得萬戶。御覽九百九十九。

劉遐字正長。廣平人。性果毅。便弓馬。遭天下亂。遐自為〈阝鳥〉主。攻抄日至。無時不戰。遐每奮擊。直入賊軍。陷堅摧銳。鄉人邵續原作績。深知之。以女妻焉。遂立壁河濟之間。胡不敢逼。時人號為關羽、張飛。御覽四百三十五。

鄧遐。嶽子。

鄧遐氣蓋當時。文選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注。

陳壽。

陳壽為司徒。仰理萬機。俯澄邦教。類聚。

太康孫錄

孫統字承公。太原人。善屬文。時人謂其有祖楚風。仕至餘姚令。世說注五。

承公少誕任不羈。家于會稽。性好山水。及求鄞縣。遺心細務。縱意游肆。名阜勝川。靡不歷覽。世說注七。

孫騰。統子也。博學。歷中庶子。廷尉。世說注五。

孫綽亦楚孫。字興公。太原中都人。少以文稱。歷太學博士。大著作。世說注二。

綽為章安令。稍遷散騎常侍。領著作郎。尋轉廷尉卿。著作如故。卒。于時才筆之士。綽為其冠。故溫王郗庾諸公之薨。必須綽銘。而後刊石。文選游天台山賦注。 初學記十二。

孫盛字安國。太原中都人。博學強識。歷著作郎。瀏陽令。庾亮為荊州。以為征西主簿。世說注二。

盛歷散騎當侍。祕書監。常領著作。御覽二百三十四。

加給事中。篤尚好學。自少及長。常手不釋卷。既居史官。乃著三國陽秋。初學記十二。 御覽二百三十三。

孫盛年十歲。避難度江。及長。博學善元理。于時殷浩擅名一時。無與抗論者。唯盛嘗詣浩談論。對食。奮麈尾毛。悉落飯中。食冷而復煖者數四。至暮忘食。理竟不定。御覽六百十七。

孫盛以祕書監領著作。干寶以散騎常侍領著作。孫綽以散騎常侍及陳壽並領大著作。書鈔。 案此引作中興太康孫錄。

孫潛。盛長子也。豫章太守。殷仲堪下討王國寶。潛時在郡。逼為咨議參軍。固辭不就。遂以憂卒。世說注二。

干錄

干寶字令升。新蔡人。祖正、吳奮武將軍。父瑩、丹陽丞。寶少以博學才器著稱。世說注七。

寶始以尚書郎領國史。遷散騎常侍。卒。撰晉紀。起宣帝迄愍五十三年。評論切中。咸稱之善。文選晉紀論武帝革命注。

干瓚以穆帝時為大將軍誅死。史記集解序注。

鄧騫字長真。長沙人也。御覽二百六十三。

譙王丞為魏乂所敗。乂求騫甚急。鄉人為懼。騫笑曰。欲用我耳。乃往詣。乂喜謂曰。君可謂古之解揚也。以為別駕。同上。

長沙鄧粲。騫子。高潔著名。桓沖召粲為別駕。粲起就職。時南郡劉尚公亦治操不仕。粲既就職。尚公語粲曰。卿道廣學深。眾所推懷。忽然改節。誠失所望。粲笑答曰。足下可謂有志于隱。而未知隱之為道。朝亦可隱。市亦可隱。初在我不在于物。尚公無以難之。雖然。粲名譽解半矣。御覽二百六十三。

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人。少以文稱。善尺牘。桓溫在荊州。辟為從事。歷治中別駕。遷榮陽太守。世說注二。

溫辟鑿齒為別駕。溫出征伐。齒或從或守。所在任職。每處機要。邪事有績。善尺牘論議。溫甚器遇之。任職十年。書鈔。

陳郡袁錄

袁瑰原引作環。字山甫。為國子祭酒。時屢喪亂。禮教陵遲。上疏求立學徒。帝從之國學之興。自瑰始也。書鈔。案此引作陳郡袁錄。

袁耽瑰從祖準孫。字彥道。少有才氣。倜儻不羈。為士類所稱。王導引為參軍。書鈔。 案此同上。

濟陽江錄

江逌。

殷浩北伐。江逌為長史。及丁零反叛。謂張遇。浩軍震懼。姚襄去軍十里結草為營。方欲擊浩。浩甚懷憂。令逌伐之。逌曰。今兵非不精。而眾少于羌。且塹柵甚固。難與校力。乃取數百雞。以長繩連之。腳皆繫火。一時驅放。以兵遏後。群雞駭散。一時飛過塹。並集于羌營。火皆燃。因其驚亂。縱兵擊之。襄遂摧退。御覽三百二十一。又八百六十八。初學記二十五。類聚八十引皆略。

江逌為侍中。時孝宗欲于後園脩立池苑。逌諫以強賊未滅。宜務軍備。當存儉約。以率群下。上即納之也。御覽四百五十三。

江灌字道群。陳留人。僕射虨統子。從弟也。有才器。與從兄逌原誤逍。名相亞。仕至尚書。中護軍。世說注五。

江繪。當作績。灌子。

江繪為御史中丞。既到職。彈奏無所屈撓。時元顯專政。多行驕橫。繪密啟之。書鈔。 案此引作濟陽江錄。

車胤。

車胤為廣州刺史。居官貪濁。土豪等以斃之。書鈔。

劉牢之。

太元九年。慕容垂復圍鄴。謝元遣劉牢之救之。十年。至鄴。垂逆戰而敗。遂撤圍遁。牢之追之。劉牢之至五橋澤中敗績。兵士殆盡。牢之馬超五丈澗得免。御覽七十二。

元興元年。桓玄反。牢之素惡元顯。欲假玄以除之。劉牢之屯洌州。桓玄至于湖。遣牢之族舅何睦說曰。今君戰敗則傾宗。戰勝亦覆族。欲以是安歸乎。孰若翻然改圖。唯理是宅。則與金石等固。名與天壤俱無窮哉。牢之得說。詣玄請降。御覽四百六十二。

張軌。

張駿舞八佾。建豹尾。所署官一擬王者。書鈔。

張天錫。後以貧拜廬江太守。薨贈侍中。世說注二。

孫晷字文度。吳人。少佃于野。時年饑穀貴。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見而避之。既而刈一擔自送焉。鄉人感愧終日。屢空。怡然自足。辟命皆不就。妻虞預女也。少稟伯喜風。共安儉約。御覽五百三。又八百三十九。

顏含字宏都。琅琊人。含次嫂樊氏。老而失明。含奉養必束帶躬親。嘗省嫂病困。須得〈虫冄〉蛇膽為藥。而求不能得。含憂歎累日。平晝獨坐。忽有一童子持一青囊授含。含開視乃蛇膽也。童子逡巡出戶。化為青鴻飛去。得膽藥成。嫂病即愈。御覽四百十六。類聚九十一略。

琅琊顏含拜光祿大夫。門施行馬。賜床帳被褥。敕大官四時致膳。固辭不受。于時論者以王導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寮宜為降禮。太常馮懷以問于含。含曰。王公雖重。理無偏敬。降禮之言。或是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識時務。書鈔。

鳥程吳逵。往經饑饉。父母兄嫂及群從小幼之親。死十有三人。逵病篤。鄉里咸葦裹布而埋之。親屬皆盡。存者唯逵夫妻而已。家徒四壁。晝則傭賃。夜還燒磚伐木。夜在山草屢遇虎。虎下道避之。夫妻勤苦。期年中。成七墓十三棺。鄰里嘉上其志義。葬日悉出助之。太守張崇之義其志行。加羔雁之禮。命補功曹吏。逵以門寒。固辭不就。御覽四百十一。

易雄字與長。舉孝廉。為州主簿。遷別駕。自以寒門不宜處其位。解位。後為舂陵令。書鈔。

易雄仕郡為主簿。張昌之亂。執太守萬嗣將斬之。雄對賊爭論曲直。賊怒。叱使牽雄斬之。雄趨出自若。賊又呼問之。雄對如初。如此者三。賊乃舍之。嗣由是獲免。雄遂知名。書鈔。

易雄。長沙瀏陽人。為舂陵令。聞王敦作逆。譙王丞檄至。雄馳檄遠近。列敦罪惡。俄而王師敗績。敦得肆暴。收雄姑熟。以檄示焉。雄曰。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救國難。安以生為。今日即戮。得為忠鬼。乃其願也。御覽四百十七。

羅企生字宗伯。豫章人。殷仲堪初請為府功曹。桓玄來攻。轉咨議參軍。仲堪多疑少決。企生深憂之。謂其弟遵生曰。殷侯仁而無斷。事必無成。成敗天也。吾當死生以之。及仲堪走。文武並無送者。唯企生從焉。路經家門。遵生紿之曰。作如此分別。何可不執手。企生回馬授手。遵生便牽下之。謂曰。家有老母。將欲何行。企生揮泣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養。不失子道。一門之內。有忠與孝。亦復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遙呼曰。今日死生是同。願少見待。仲堪見其無脫理。策馬而去。俄而玄至。人士悉詣玄。企生獨不往。而營理仲堪家。或謂曰。玄性猜急。未能取卿誠節。若遂不詣。禍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殷侯吏。見遇以國士。不能共殄醜逆。致此奔敗。何面目就桓求生乎。玄聞。怒而收之。謂曰。相遇如此。何以見負。企生曰。使君口血未乾。而生此姦計。自傷力劣。不能翦定凶逆。我死恨晚爾。玄遂斬之。時年三十有七。眾咸悼之。世說注一。

鄧攸字伯道。為石勒參軍。勒過泗水。攸與鄉人河東陳嘏、平陽馬恬、共謀叛勒。破車以牛馬負妻子入草中。又遇賊掠牛馬去。攸語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今當步走。兩兒恐盡死。不如棄我兒。抱弟子遺民。婦乃從之。御覽四百十六。

攸棄兒于草中。兒啼呼追之。至莫復反。攸明日繫兒于樹而去。遂渡江。至尚書左僕射。卒。弟子綏服攸齊衰三年。世說注一。

鄧攸為吳郡守。輒賑卹貨貧。書鈔。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人。少有孝行。遭母憂。哀毀過禮。時與太常韓康伯鄰居。隱之每哭。康伯母輒泣涕。悲不自勝。既而語康伯曰。汝後若居銓衡之職。當用如此輩人。及康伯為吏部尚書。因進用之。遂歷清望。初學記十一。 類聚二十。 御覽四百十二。又四百四十三。

隱之。太元中以國子博士為太子右衛率。御覽二百四十七。

廣州北界有一水名貪泉。父老云。飲此水者皆使廉士變貪。御覽四百九十二。

舊云。往廣州飲貪泉。失廉潔之性。吳隱之為刺史。自酌貪泉飲之。題石門為詩云。石門有貪泉。一飲重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世說注一。初學記八。

虞喜字仲寧。好學博古。中宗初鎮江左。上疏薦喜。公車徵不至。司空賀循每一詣喜。輒經信宿。云不能測也。康帝以為散騎常侍。又不起。永和初時禘。太廟應有遞毀。尚書郎徐禪詣喜講。所著數十萬言。御覽五百三。

高陽許詢字玄度。寓居會稽。司徒蔡謨辟不起。詢有才藻。善屬文。能清言。于時士人皆欽一作仰。愛之。文選江淹雜體詩注。 書鈔。 案書鈔引作晉中興士人書。則列儒林可知。故因附虞喜後。 又史通謂何禎、許詢、文雅高于揚豫。王隱遺而不編。網漏過為迂闊。今晉書亦並不載于文苑。何哉。

高陽許詢字元度。丹陽許元字遠遊。並養高不仕。詢有才藻。能清言。元山居服食。志求仙道。遊會稽臨海山。誓不歸家。乃與婦書令改適後入剡深山莫知所止。或以為昇仙。御覽五百三。

氾毓字稚春。北海廬人。世說補一注。

杜夷字行齊。以儒學稱。中宗以為丞相祭酒。中興初。皇太子凡三至夷舍。執經問義。初學記十。 御覽二百三十六。

杜夷素以儒稱。秉操貞素。中宗以為儒林祭酒。類聚。

徐邈字仙民。東莞姑幕人也。一作字景山。以東州儒素。少一作坐。好學。尤善經傳。時烈宗始覽典籍。招延禮學之士。後將軍謝安。舉邈應選。補中書舍人。專在西省。撰正五經音訓。學者宗之。每預顧問。輒有獻替。多所補益。烈宗甚愛之。初學記十一。 御覽二百二十二。

建元當作太元。中。為太子前衛率。御覽二百四十七。

范宣字宣子。陳留人也。年十歲。能誦詩書。嘗以刀傷手。捧手改容。人問痛邪。答曰。不足為痛。但受全之體而致毀傷。不可處耳。家人以其年幼而異焉。御覽三百七十。

范宣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問痛邪。答曰。非為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也。同上四百十二。

宣少好學。手不釋卷。博覽眾書。善三禮。同上三百八十四。

范宣少尚隱遁。博綜眾書。徵辟並不應。雖閑居屢空。常研講為業。諷誦之聲。有若齊魯。同上五百三。

宣家至貧。罕交人事。豫章太守殷羨、見宣茅茨不完。欲為改室。宣固辭。羨愛之。以宣貧加年饑疾疫。厚餉給之。宣又不受。世說注一。

逵不遠千里。往豫章詣范宣。宣見逵異之。以兄女妻焉。世說注七。

曹毗字輔佐。譙國人。魏大司馬休曾孫也。好文籍。能屬詞。累遷太學博士。尚書郎。光祿勳。世說注三。

李充字宏度。宏一作和。自是弘字之誤。江夏郢人也。祖康、父矩、皆有美名。充初辟丞相掾記室參軍。善箴銘也。以貧求郯縣。遷大著作中郎。以上亦見世說注二。于時典籍混亂。充刪除煩重。以類相從。分作四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為永制。御覽二百三十四。 書鈔。

充母衛氏。廷尉展之妹也。充少孤。母聰明有訓。又善楷書。妙參鍾索。世咸重之。充從兄咸。亦善書。御覽七百四十九。

李軌字弘範。江夏人。仕至尚書郎。世說注八。 案經典釋文。易書詩三禮左氏公羊老莊軌皆有音。謂為東晉祠部郎中都亭侯。晉書何以不載。故姑附充後以俟攷。

伏滔字玄度。平昌安邱人。少有才學。舉秀才。大司馬桓溫參軍。領大著作。掌國史。游擊將軍。卒。世說注二。

董威每得殘碎繒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給。類聚六十七。

任旭字次龍。臨海人。操立清儉。不染流俗。郡將蔣秀請為功曹。治官貪穢。每不奉法。旭正色苦諫。秀既不納。旭乃謝去。閉門講肄。養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旭于獄狼狽營救。躬自扶送。秀慨然歎曰。任功曹直人。吾違其讜言。以至于此。復何言哉。御覽二百六十四。

郭文字文舉。避亂上餘杭大辟山。縣令顧颺親迎文舉。歸贈一無所受。颺以文舉山行。或須皮衣。與韋蔥褶一具。文舉不納。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無言。蔥褶爛于戶內。書鈔。 御覽六百九十五。

孟陋字少孤。少而貞潔。清操絕倫。口不言世事。少時或漁弋。雖家人亦不知所之。太宗輔政。以為參軍。不起。桓溫躬往造焉。或謂溫宜引在府。溫歎曰。會稽王不能屈。非敢擬議也。陋聞之曰。億兆之人。無官者十居其九。豈能高士哉。我病疾。不堪共相王之命。非敢為高也。御覽五百四。

翟湯字道淵。御覽五百三引作長淵。尋陽人。篤行純素。始安太守干寶與湯通家。遣船餉之。敕吏曰。翟公廉讓。卿致書訖。便委船還。湯無人送致。乃更貨易絹物。因寄還寶。寶本以惠而反煩之。益愧嘆焉。御覽四百二十五。又八百十七。

翟湯耕而後食。凡有饋贈。一無所受。庾亮薦湯。以國子博士徵。不起。湯子莊字祖休。遵湯之操。雅好弋釣。及長不復獵。人或問莊曰。同是害生之道而先生止去其一。何也。莊曰。獵自我。釣自物。故先節其甚者。且貪餌吞釣豈我哉。時人以為知言。晚節亦不復釣。端坐蓽門。啜菽飲水。徵辟皆不就。莊子矯。矯子法。賜。並徵不至。世有隱行。御覽五百三。

郭翻字長翔。武昌人。少有志操。不交世事。家于臨川。唯以魚釣射獵為娛。常以車獵。去家百餘里。道中逢一病人。以車送之。徒步而返。以上多依書鈔校補。庾亮薦。公車徵不就。乘小船歸武昌。安西將軍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逼翻。欲強起之。翻曰。人各有所短。翼以翻船狹小。欲引就一作入。大船。翻曰。使君不以名當作民。鄙賤而辱臨之。此固野人之舟也。遂不肯。翼便俯屈入其船中。終日而去。御覽五百三。又七百六十八。 事類賦舟注。 書鈔。

郭翻少有忠操。居貧無業。起往古荒田。先立表題。經年無主。然後乃作。將熟有認之者。翻悉推與之。縣令聞。以稻歸翻。翻不受。類聚六十五。 案類聚原本無末十字。此依唐類函類聚本補。

郭翻墜刀于水。路人為取。翻仍以與之。路人不取。至于三四。固辭。翻曰。爾尚不取。我豈能復得。路人曰。我若取此。將為天地鬼神之所責矣。翻知其終不受。復沉刀于水。路人悵然。乃復驚汲為取之。翻于是不逆其意。十倍刀價與之。其廉不受惠。皆此類也。御覽三百四十五。

劉驎之字子驥。一字遺民。原誤遺民。依世說注七引改。好遊于山澤。志在存道。御覽四百二十五引作志在逸遁。常採藥至名山。深入忘返。見有一澗。水南有二石囷。一囷開。一囷閉。或說囷中皆仙方祕藥。驎之便欲尋索。終不能得。桓沖請為長史。固辭。居于岐陽。人事往來無不投止。驎之自供給。人人豐足。凡人致贈。一無所受。御覽五百四。

劉驎之南陽人。少有信義。去家百餘里。有一獨媼。病將死。歎息謂人曰。誰當埋我。唯有劉長史耳。何由令知。驎之先聞其有病。一作患。故往候之。值其命終。乃身為治棺殯送之。其仁愛惻隱如此。御覽四百十九。

戴逵字安道。譙國人。少博學。好談論。善屬文。能鼓琴。事類賦注琴。引作有文藝。善鼓琴。工書畫。其餘巧藝靡不畢綜。總角時以雞卵計溲白瓦屑作鄭玄碑。又為文手自刻字。文既綺藻。器亦妙絕。時人莫不驚嘆。知其深敏。御覽三百八十四又五百四。 書鈔。

逵不樂當世。以琴書為娛。不遠千里。御覽五百七十七。

太宰武陵王晞聞其能琴。使人召焉。逵對使者前打破琴。曰戴安道不能為王門一作侯。伶人。以上亦見類聚四十四。御覽五百四。晞怒。乃更引其兄述。述亦能樂。聞命欣然。操琴而往。事類賦注琴。

累遷散騎常侍。郡縣逼乃逃去。吳國內史王詢有別館在虎邱山。乃潛住詢山中。謝玄、王詢、並表逵忠烈。備禮徵。不至。御覽五百四。

龔元之字道元。潛處陋巷。未嘗出入公門。人有致餉。一無所受。武陵太守孫放薦元之。詔以為散騎常侍。郡縣逼苦、辭不行。前後四徵。一皆不降。御覽五百四。

淳于智字叔平。濟北人。上黨鮑瑗家多喪疾貧苦。或謂之曰。淳于叔平神人也。何不試說就卜。瑗乃令智作卦成。曰君謂宅東北有大桑樹。君徑至市。入門數十步。當有一人將新馬鞭者。就請還買。以懸此桑樹。三年當暴得財也。瑗承其言。詣市果得馬鞭懸之。正三年。後浚井得錢千萬。銅鐵雜器復可二十餘萬。于是家業用展。病者亦愈。御覽四百八十四。

謝弈女道韞。王凝之妻也。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辭理將屈。道韞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乃以清綾步障自蔽。申獻之前義。客不能屈。御覽六百十七。

桓玄錄

桓玄字敬道。

玄出姑蘇。大築府第。文選南州桓公九井作注。 案并上引作何法盛桓玄錄。

詔桓玄曰。蕃衛王家。垂固萬葉。文選曲水詩注。

詔桓玄為楚王。備九錫之禮。玄到姑蘇。朝臣勸進。玄遂篡位也。文選解尚書表注。

桓玄左右稱玄為桓詔。桓徹諫曰。詔者。施于辭令。不以為稱謂也。漢魏之主。皆無此言。願陛下稽古帝則。令萬世可法。玄曰。此詔已行。今宜敕罷之。御覽五百九十三。

桓玄聞義軍起。斬其二將。志慮窘塞。力與臧道士推算數厭勝之術。御覽四百八十六。

劉道規及下邳太守孟懷玉等。與桓玄戰于崢嶸洲。義軍乘風縱火。盡銳爭先。玄眾大潰。燒輜重夜遯。玄故將劉統、馮稚、等。聚黨四百人。掩沒潯陽城。建威將軍劉懷肅討平之。其黨自相斬以降。玄入江陵。太守馮談勸使更下戰。玄欲步出漢川。投梁州。而人情崩阻。不可復合。益州刺史毛璩弟璠卒。璩使其從孫祐之、參軍費恬、送璠喪葬江陵。璩弟子修之為玄屯騎校尉。玄計窮欲走漢中。修之誘以入蜀。遂與石康等乘艦泝江數十里。恬與祐之迎擊玄。益州督護馮遷斫玄。玄曰。是何人邪。敢殺天子。遷曰欲殺天子之賊耳。遂斬玄首。並石康等五級。庾頤之及殿中監萬蓋、丁仙期、皆死之。玄年三十六。息昇六歲。云我是豫章王。諸軍勿見殺。遂送至江陵市斬之。御覽三百二十三。

桓玄強與人博弈。取其田宅。御覽七百五十四。

王機。

廣州人背刺史郭訥。迎王機為刺史。遂入廣州。訥乃持節出避之。機入城。就訥求節。訥曰。昔蘇武不失節。人以為美。今寧可以與賊乎。天朝所假等威。義不可得相與。自可遣兵來取之。機慚而止。書鈔。 御覽六十一。

王機纂廣州。懼王敦來討。杜弢在鬱林。機與結好。杜弢原作弘。大破桂林賊。還遇王機于道。機勸弢取交州。弢素有意。乃執機節曰。節當相與迭。一作送。特何可獨捉。機遂以節與弢。于是機與弢及溫劭、劉沈、等並反。後並為陶侃所殺。書鈔。 御覽六百八十一。 案書鈔引杜弢作杜弘。

王矩字令式。美容貌。每出行。觀者盈路。御覽三百七十九。

蘇峻。

蘇峻作逆。與祖渙、許柳、等將萬餘人出橫江。連船東渡。時遇西風。既濟半江中。忽更東風。吹船還西岸。峻憙曰。是天助我。固將志也。御覽七百六十八。

孫恩者亦名靈秀。琅琊人孫秀之族也。世奉事五斗米道。恩叔泰字敬遠。師事錢塘杜子恭為弟子。子恭有內一作異。術。黨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一作索。之。子恭曰。當相送還。刀主行至嘉興。有魚躍入船中。破魚得瓜刀。其為神效往往如此。御覽三百四十五。 書鈔。

孫恩敗。以囊簏盛嬰兒投之于外。或作水。而告之曰。賀汝先登仙堂。我尋而後就汝。御覽七百四。

胡錄

胡者。北夷之總名也。御覽七百九十九。

北狄。其地南接燕趙。北至沙漠。東漸九夷。西界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稟中國正朔。御覽八百。

胡俗以部落為種類。其入居塞者有屠各種。最豪貴。故得為單于。統領諸種。文選檄吳將校部曲文注。又與陳伯之書注。

建興四年。劉載使劉曜寇長安。文選勸進表注。案此引作胡錄。

劉粲悉害盧諶父母。文選答盧諶注二十五。案此引作何法盛晉錄。

泰寧元年五月。大迴風。吹劉曜太廟瓦垣外數十步。其欒梁栱桷無離者。瓦亦不毀。曜素服五月繕治之。御覽七百六十七。

劉曜進兵圍洛陽。百餘日不克。石勒謂徐晃曰。曜以疲卒十萬圍堅城。今以我初銳擊其衰怠。其勢必舉。十二月。勒兵四出。晝夜兼行。六日行千里。至洛陽。與曜大戰。遂執曜。書鈔。

石勒與李陽相近。陽性剛愎。每歲與爭漚麻池共相撲打。互有勝負。勒既貴。召陽至。引入。言及平生。酒酣牽陽肘曰。卿年老。臂中故有力不。頗復與人鬥邪。孤往數得卿尊拳。卿亦快遭一作得。孤毒手。因大笑。賞賜甚厚。即日拜陽奉車都尉。除始興太守。勒治門閤至峻。有醉胡乘馬徑入府門。勒問門吏馮翥。向走馬入門是何人。而不憚白。翥見問惶遽。誤對忘諱曰。向有醉胡乘馬馳來。即已訶問。胡人難與語。非小吏所制。勒笑曰。胡正自難可與言。以上亦見類聚十九。其後章武太守樊坦入辭。居貧。衣服甚陋。曰。樊章武貧邪。朝服何以壞惡。坦性疏謬。對曰。頃遇羯胡。資財蕩盡。是以窮獘。勒大笑曰。羯賊乃爾大惡。取君物盡。坦汗流而不敢謝。勒賜坦衣。恕而不問。御覽三百九十一。

石虎有所平克。不復料其善惡。或盡坑斬、使無孑遺。御覽四百九十二。

冉閔殺石鑒及幸胡數萬人。于時人有高鼻多鬚者。無不濫死。御覽三百七十四。

苻健。洪第三子。健陰圖關中。陽使其徒種麥。示無西意。以上亦見類聚八十五。有微知其計不肯耕種者。健殺之。後十餘日。帥眾西行。到孟津作浮橋。健原誤洪。使弟雄步騎五千人入潼關。兄子青當作菁。入軹關。指河誓曰。若事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為鬼無相見也。御覽四百八十。

苻健凶淫暴虐。常露刃張弓。椎鉗鋸鑿。殺人之具。備置左右。御覽三百四十七。又四百九十二。又七百六十三。

苻堅率眾五十萬向壽春。謂融曰。晉人若知朕來。便一時還南。固守長江。雖百萬之眾。無所用之。今祕吾來。令彼不知。彼顧江東。在此必當戰。若其潰敗。求守長江。不復可得。則吾事濟矣。乃祕不言堅自來。于是以小將旗列屯肥北。晉征虜將軍謝石、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並阻水南。一時涉渡肥水。融曰。及吳未成列。擊之必克也。堅曰。不然。我長于步。彼便于水。今捨步入水。是以所短擊其所長。非良策矣。可須彼過水。一時擊之。彼既背水。進退無術。乃可盡殺。然後船舫渡江。直指會稽。觀禹朝萬國之處。不亦樂乎。列陳以待。晉軍既濟。戰于肥北。堅被重瘡。三軍潰亂。堅馳還長安。御覽三百九。

王猛北海人。居魏土。少貧賤。鬻畚為業。嘗至洛陽貨畚。有人于市貴買其畚而無直。云家近在此。可隨我取直。猛隨去。行不覺遠。而忽至深山中。此人語猛。且住樹下。當先啟府君。須臾猛進。見一公踞胡床。頭髮悉白。侍一作將。從十許人。有一人引猛云。大司馬公可進。猛因拜老公。公曰。王公何緣拜。即十倍售畚直。又發人送猛出山。既出顧視。乃嵩高山也。類聚四十七。 御覽二百九。又四百八十四。又八百八十一。 太平廣記二百九十四。

苻堅青州刺史苻朗降。烈宗詔曰。朗深識逆順。望風歸化。既嘉此誠。亦簡其才。可員外散騎侍郎。並賜給之。御覽二百二十四。

姚萇試諸子。謂曰。吾有一寶物。萬金不易。汝等技藝勝者。吾以與之。諸子皆素好馬。欲于父前試之。惟此下疑脫一興字。略不動。萇以為賢。故越諸兄立為嗣子。御覽八百二。

後蜀李雄太子班。雄寢疾。班晝夜省侍。衣不解帶。雄自少攻戰。大被傷痍。至是多膿潰。班為吮膿。殊無難色。班即雄兄之子也。御覽四百十二。

初閔帝在關中。與氐羌破鐵券、約不役使。御覽五百九十八。 書鈔引此。末句作誓不相侵。

賨者。廩君之苗裔。巴氐于務相乘士船而浮。眾異之。立為稟君。子孫列巴中。秦並天下。而薄其稅賦巴人。謂賦為賨。因名巴賨。綱目十四集覽。

遼東昌遼縣有青城山。劉昭補注五。

晉錄補遺

戴施得璽。陰懷還南。王彪之議。未詳傳國璽造創之始。然歷代以來。及太始之初。揖遜禪位。以茲相授。故是傳國之守器也。始得之。宜慶賀。書鈔。 案此事係永和八年。

中興初。以邊寇未靜。學校陵遲。特聽不試孝廉。而茂才猶依舊策試。諸州茂才。皆憚不往。楊儉慷慨。恥以衒曜取。終身不仕。罷歸田里。書鈔。

傅元盛書。有青縑袠、布袠、絹袠。書鈔。 御覽七百四引晉中興簿曰。盛書皁縹囊。書函中皆有香囊二。

執朽轡以禦逸馬。乘勁風以振秋蓬。書鈔。

王□弱冠。本州舉秀才。名顯當時。海內注目。書鈔。

任丞字士恭。大興初為屯騎校尉。職位兼重。居蕃屏躬處儉約。乘草莽車。書鈔。 案任丞疑譙王承之誤。雖唐晉書云承字敬才。而中興書作字士敬。又唐晉書云。承太興初拜屯騎校尉。又謂時湘土荒殘。承躬自儉約。乘葦茭車。

胡母崇為永康令。多受貨賂。政治苛暴。詔都街頓鞭一百。除名為民。御覽六百五十一。

崔悅字道儒。文選盧諶贈崔溫一首注。案此引何法盛晉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