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是福建保存至今年代最早的一部地方名志。作者梁克家是福建晋江人,宋代状元,曾入阁任右丞相,后出知福州府。由他主纂的《三山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历史价值,在方志界享有盛誉,受到历代有识之士的珍视。
古代福建早有修志传统,据记载,《瓯闽传》一卷为福建最早的志书,其修成时间不晚于晋代,但书已久佚。有确切修志时间的是晋安太守陶夔所著《闽中记》,刊印于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书亦早佚。南朝梁(502~556年)萧子开编《建安记》与梁陈之交顾野王撰《建安地记》,原书皆不传。至唐大中五年(851年),郡人林谞修成第二部《闽中记》,原书也已佚失,散存的材料极少。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郡人林世程刊印重修的《闽中记》,可惜此书也不传世,所可见的部分材料,大都收录于梁氏《三山志》中,被简称为《庆历旧记》或《旧记》,从而得以保存。由此可见,梁克家作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的《三山志》,显得格外珍贵。
由于环境条件和个人阅历的限制,明以前历代所修志书,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难以全部概括今福建的地理范围和历史内容。以梁克家的才学和识见,所撰《三山志》内容,主要包括当时福州所辖闽县、侯官、怀安、长乐、福清、永福、闽清、连江、罗源、长溪、古田、宁德等12个县份;内容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土俗9大类。正如梁克家所称:“上穷千载建创之始,中阅累朝兴革之由。”该志因体宏记博,资料翔实,定例精严简核,为文深厚明白,备受行家称道,“考究福建省会掌故者,要必以是著称首选焉”。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评说:“其志主于记录掌故,而不在夸耀乡贤、侈陈名胜,固亦核实之道,自成志乘之一体。”《三山志》采取以纲统目的方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是修志方法的一大进步,开启了方志写作的基本体例,为后世所广泛取法。当然,由于宋代地方志编纂还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体例、取材、内容等方面的问题,《三山志》也不能免。但该志仍不失为我省乃至我国的一部历史名志。
历代文史研究者和方志工作者对于《三山志》的价值早有共识,该书历经820年,原刻本早已绝迹,悉赖明人手抄版刻,辗转流传于闽中及江、浙等地。积渐而来的抄误越来越多,人们苦于应用之难,因此盼望能有经过认真校勘具注的新版本以供阅读使用。重新整理出版有价值的旧志,是地方志工作的一项任务。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特聘素擅文史的陈叔侗先生,担任《三山志》的校勘、注释任务。陈先生经过仔细比较,选择1980年台北缩印出版的清嘉道间浙江乌程(湖州吴兴县)程氏抄本为底本,并采用《四库全书》抄本、明崇祯十一年林弘衍“越山草堂”刊本再抄本作参校本,进行比勘互校,纠正诸多讹误,并对原文作了必要注释。奉献给读者的这部《三山志》校注本,其校勘质量和注释水平相信读者阅后自会作出评判。我们诚恳地希望,本书的出版将有裨于我省的历史研究和志书修纂。
卢美松
2003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