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横北郭[1],白水繞東城[2]。此地一為别[3],孤蓬萬里征[4]。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5]。揮手自兹去,蕭蕭班馬鳴[6]。
【注釋】
[1]北郭:北城外。古時城有兩道,内城曰城,外城曰郭。
[2]白水:一説李白有《游南陽白水登石激作》詩,此“白水”即指南陽白水(在今南陽市東),為漢水支流,俗名白河。
[3]為别:猶作别。
[4]孤蓬:喻獨自漂泊如蓬草隨風飄轉。
[5]“浮雲”二句:王琦注:“浮雲一往而無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
[6]“蕭蕭”句:蕭蕭,馬嘶鳴聲。《詩·小雅·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别之馬。班,咸本作“斑”,非。《左傳·襄公十八年》:“有班馬之聲。”杜預注:“班,别也。”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一五“浮雲”二句:澹蕩淒遠,勝多多許。
應時《李詩緯》卷三:大白五律之結構,當推此詩第一。
沈德潛《唐詩别裁》卷一〇:三、四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須整齊。又曰:蘇、李贈言多唏噓語,而無蹶蹙聲,知古人之意在不盡矣。太白猶不失斯旨。
《唐宋詩醇》卷七:首聯整齊,承則流走而下,頸聯健勁,結有蕭散之致。大匠運斤,自成規矩。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卷七:前解叙送别之地,後解言送友之情。
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余問之[1]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2],緑烟滅盡清暉發[3]。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没[4]?白兔擣藥[5]秋復春,姮娥孤棲與誰鄰[6]?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7]。
【注釋】
[1]詩題:題下為李白自注。賈淳,事蹟不詳。按:屈原《天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於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始對日月發問,似對李白此詩有所啓發。又張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為本詩之先導。
[2]“皎如”句:飛鏡,飛上天的明鏡。比喻月亮。丹闕,紅色宫門。唐太宗《秋月即目》詩:“爽氣浮丹闕。”
[3]“緑烟”句:緑烟,指月光未明前的烟霧。滅盡,消除。《文苑英華》作“滅後”。清暉,同“清輝”。形容月光皎潔清朗。杜甫《月圓》詩:“萬里共清輝。”
[4]“寧知”句:寧知,豈知。謂哪知早晨在雲間消失。
[5]白兔搗藥: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6]“姮娥”句:姮娥,神話人物,傳説是后羿之妻。《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又作“嫦娥”,漢代因避文帝劉恒之諱而改。與誰鄰,《唐文粹》作“誰與鄰”。
[7]“唯願”二句:用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之意。唯,《文苑英華》作“所”。酒時,《文苑英華》作“清酒”。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一七:纏綿不墮纖巧,當與《峨眉山月歌》同看。
朱諫《李詩選注》卷一一:賦也。按此詩明白簡易,辭指清亮,飄然無所拘滯。時白在長安,故人賈淳相與對月把酒,令白作詩以問月,故多問之之辭。想其一停杯而詩輒就,遂為古今絶唱。説者謂其神就,夫神就者,天才也。白果天才者歟!
《唐詩歸》卷一六鍾惺評:問月妙矣,令予問之尤妙。“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誕得妙。“緑烟滅盡清輝發”,寫得入微。“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二句兒童皆誦之,然其言自足不朽。
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一:於古今為創調。乃歌行必以此為質,然後得施其裁制。供奉特地顯出稿本,遂覺直爾孤行,不知獨參湯原為諸補中方藥之本也。辛幼安、唐子畏未許得與此旨。
《唐宋詩醇》卷七:奇思忽生,曠懷如見。“共看明月皆如此”,令延之見之,又當失笑。
按:題下原注顯得滑稽:友人自己不問而叫别人問月,饒有趣味。首二句用倒裝句法,先出問語,有劈空而來的氣勢,然後補出發問的人及其把酒停杯的情態。全詩從停杯問月寫起,到月光照金樽結束,在時間、空間上縱横馳騁,反復將月與人對比,穿插神話和月色描繪,融提問、叙述、描繪、議論、抒情於一體,有曲折錯綜、抑揚頓挫之美,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自然流暢,哲理與詩情交融,有自然渾成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