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唐人绝句精华(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虞世南

世南字伯施,餘姚人。少時與兄世基同師顧野王,文章婉縟,見稱於徐陵。隋時官秘書郎,入唐爲秦王府記室參軍,遷太子中舍人。太宗即位,世南歷任弘文館學士、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子,卒謚文懿。太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爲五絶。有集三十卷,今佚。

垂緌飲清露,流響入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注〕緌:冠纓也。蟬首有觸鬚,如人之冠纓。

〔釋〕首二句寫蟬,“清露”言潔,“疏桐”言高,“流響”聲遠聞也。三四句借蟬抒懷,言果能立身高潔者,不待憑藉,自能名聲遠聞也。

王績

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文中子王通之弟。隋末授秘書省正字,不樂在朝,求爲六合丞。績性嗜酒,不任事,未久,棄官還里。唐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時太樂署史焦革家善釀,績求爲丞。革死,復棄歸東皋,著書,號東皋子。有集五卷,今存三卷。

題酒店壁(五首録一)

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

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爲醒。

〔釋〕按績生當隋唐之際,世亂未安,故其詩有傷時之感。三四句用屈賦“衆人皆醉我獨醒”語而反言之,以見己之“昏飲”,乃不忍見世之溷濁也。

盧照鄰

照鄰字昇之,范陽人。十歲從曹憲、王義方授“蒼雅”之學,調鄧王府典簽。王有書十二車,照鄰盡披覽,略能記憶,王愛重,比之相如。調新都尉,染風疾,去官,居太白山,又客游東龍門山,疾甚,足攣,一手又廢,乃去陽翟具茨山下買園居之,自以爲高宗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黄老,后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病既久,與親屬訣,自沉潁水。有集二十卷,又《幽憂子》三卷,今存者七卷。

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首二句寫池荷,三四句借荷抒懷,與虞世南《蟬》詩同一作法。照鄰才學足用而病廢。此詩亦《離騷》“恐美人之遲暮”之意。言爲心聲,發於不覺也。

韋承慶

承慶字延休,鄭州陽武人。事繼母以孝聞,舉進士,官太子司議,屢進忠諫。長壽中累遷鳳閣侍郎,三掌天官選事,銓授平允。神龍初以附張易之,流嶺表,起爲秘書少監,授黄門侍郎,未拜卒。有集六十卷,今佚。

南行别弟(二首録一)

萬里人南去,三秋雁北飛。

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釋〕此南遷嶺表而作,因南行時,見雁北飛,有感於兄弟遠别,不知何日方得如雁北歸也。計有功《唐詩紀事》稱“韋氏孝友”,此詩正見其友愛之情。

張九齡

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七歲知屬文。擢進士第,始調校書郎,進中書舍人,出爲冀州刺史,以母不肯去鄉里,表换洪州都督,徙桂州兼嶺南按察選補使,以張説薦,爲集賢院學士,俄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爲李林甫所嫉,改尚書右丞相,罷政事,貶荆州長史,請歸展墓,卒謚文獻。九齡爲相,有謇諤匪躬之誠,嘗識安禄山必反,請誅,不許。有集二十卷,今存。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釋〕此樂府古題,作者皆以“自君之出矣”發端,其下抒别情,多用比説,猶有古樂府遺意。

王勃

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文中子王通之孫,六歲善文辭,及第後授朝散郎,沛王聞其名,召署王府修撰。是時諸王鬥鷄,勃戲爲文《檄英王鷄》,高宗以爲交構斥之。勃既廢,客劍南,久之,補虢州參軍,坐事復除名。勃父福畸亦以勃故左遷交阯令。勃往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讀書,屬文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卧,忽起書之,不易一字,時人謂之腹稿。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天下稱爲四杰。有集三十卷,今存十六卷。

别人(四首録一)

江上風烟積,山幽雲霧多。

送君南浦外,還望將如何!

〔注〕南浦:江淹《别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釋〕此送别後抒情之作。“江上”送人之地,“山”則詩人所居。“風烟積”、“雲霧多”,則望去人不復能見,以見别情難遣如此。

普安建陰題壁

江漢深無極,梁岷不可攀。

山川雲霧裏,遊子何時還?

〔釋〕此詩寫山高水深,雲霧杳冥之中,遊子有四顧蒼茫之感。寫來無迹,久詠自知。

杜審言

審言字必簡,襄陽人。善五言詩,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爲文章四友,擢進士第,爲隰城尉,累轉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户參軍,與同僚不叶。司馬周季重、司户郭若訥誣以罪繫獄,免歸。則天召授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郎。神龍中坐交張易之兄弟,流峰州,尋入爲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卒。有文集十卷,今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贈蘇綰書記

知君書記本翩翩,爲許從戎赴朔邊。

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年。

〔注〕燕支山:《通典》:“甘州删丹縣有焉支山……此山産紅藍,可爲燕脂。”“焉支”、“燕脂”、“燕支”並同。

〔釋〕此詩用代蘇書記之室人抒寫望歸之情,以囑其早歸,爲贈别詩别開生面,故古今傳誦。

郭震

震字元振,魏州貴鄉人。以字顯,少有大志,十八舉進士,爲通泉尉,任俠使氣,撥去小節,嘗盜鑄及掠賣部中口千餘以餉遺賓客。武后召欲詰問,既與語,奇之,索所爲文章,震上《寶劍篇》。后覽之嘉嘆,授右武衛鎧曹參軍,進奉宸監丞。久之,拜涼州都督。中宗神龍中,遷左驍衛將軍、安西大都護。睿宗立,召爲太僕卿。景雲二年,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先天元年,爲朔方軍大總管,明年,以兵部尚書復同中書門下三品,封代國公。明皇講武驪山,震以軍容不整,流新州。開元元年,起爲饒州司馬,道病卒。有集二十卷,今佚。

子夜四時歌(八首録二)

春歌

青樓含日光,緑池起風色。

贈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極。

陌頭楊柳枝,已被春風吹。

妾心正斷絶,君懷那得知。

〔注〕子夜歌:《唐書·音樂志》:“《子夜》,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樂府解題》曰:“後更爲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作者多叙男女别情。

愁殺離家未達人,一聲聲到枕前聞。

苦吟莫向朱門裏,滿耳笙歌不聽君。

米囊花

開花空道勝於草,結實何曾濟得民。

却笑野田禾與黍,不聞絃管過青春。

〔釋〕前首借蛩抒寫兩種不同地位之人對於勞者之歌,感受不同。後首借米囊花名實不符,譏諷居顯位者無益於民,反笑無位之志士寂寂一生。兩首皆用對比手法傾吐不平,但與盜鑄私錢、掠賣人口之行爲,適成相反,豈有激而爲者邪!郭氏殆晉周處、戴淵一流人物也。周、戴皆初爲不法而後改過者,見《世説新語》。

蘇頲

頲字廷碩,京兆武功人,瓌之子。幼敏悟,一覽千言不忘。擢進士,調烏程尉。舉賢良方正,歷監察御史,神龍中遷給事中、修文館學士、中書舍人。明皇愛其文,制詔多頲作,時稱小許公,後罷爲益州長史,復入知吏部選事,卒謚文憲。頲以文章顯,與燕國公張説稱望略等,世稱“燕許”。有集三十卷,今佚。

汾上驚秋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摇落,秋聲不可聞。

〔注〕摇落:屈原《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摇落而變衰!”

〔釋〕首二句正寫秋聲,“心緒”句則内心感於秋風摇落草木而驚起也。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有“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之語,實足説明詩人感物而作之情狀。

張敬忠

敬忠自監察御史累遷吏部郎中。開元七年,拜平盧節度使。

邊詞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注〕五原:《後漢書·郡國志》:“并州五原郡,秦置爲九原,武帝更名。”

〔釋〕此邊詞而不言邊塞之苦,但用對比手法將河畔與長安兩兩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語意和平,可想見唐初國力之盛。

駱賓王

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后時,數上疏言事,除臨海丞,怏怏不得志,棄官去。徐敬業亂,以爲府屬,爲敬業作檄討武后。后讀之嘻笑,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誰爲之?”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

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壯髮上衝冠。

昔時人已没,今日水猶寒。

〔注〕易水送别:《史記·荆軻傳》:“(荆軻)遂發,太子(丹)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羽聲,慷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荆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釋〕此睹易水而思古事之作,首二句直寫送别時事,“壯髮”五字寫慷慨赴義之狀如見。三四抒居今思古之情。“今日”五字加重首二句之意,見荆軻雖早没而其英風義概猶可想見。讀此詩可見作者概括力之强。

張説

説字道濟,一字説之,洛陽人。武后策賢良方正,説所對第一,授左補闕,擢鳳閣舍人,忤旨,配流欽州。中宗召説還,累遷工部、兵部侍郎,修文館學士。睿宗拜爲中書侍郎,知政事。開元初進中書令,封燕國公,尋出刺相州,左轉岳州,召拜兵部尚書,知政事,敕令巡邊。後爲集賢院學士,尚書左丞相,卒謚文貞。説爲人敦氣義,重然諾,喜延納後進,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與蘇頲號“燕許大手筆”。謫岳州後,詩益悽惋,人謂得江山之助。有集三十卷,今存二十五卷。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注〕梁六:梁知微也。巴陵:《唐書·地理志》:“岳州,隋巴陵郡。”  洞庭:《拾遺記》:“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

〔釋〕此説謫居岳州送梁知微而作,説集又有《送梁知微渡海東詩》,當即此詩。詩寫别情止末句七字。首二句實寫洞庭湖山,中夾第三句遂使實境化成縹緲之景,引起第四句别情便覺悠然無盡。

沈佺期

佺期字雲卿,相州内黄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台州録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後汔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乃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綉成文,學者宗之,號爲“沈宋”。有集十卷,今佚。

北邙山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惟聞松柏聲。

〔注〕北邙山:楊佺期《洛城記》:“北邙山連嶺亘四百餘里,實古今東洛九原之地。”《十道志》:“邙山在洛陽縣四十里。”

〔釋〕此詩亦用對比法,以城中歌鐘與山上松柏聲對言,使人讀之生感,所以警但知貪樂之人者深矣。

東方虬

虬,武后時爲左史。

王昭君(三首)

漢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須薄命妾,辛苦事和親。

掩淚辭丹鳳,銜悲向白龍。

單于浪驚喜,無復舊時容。

胡地無花艸,春來不似春。

自然衣帶緩,非是爲腰身。

〔注〕王昭君:《西京雜記》:“元帝後宫既多,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諸宫人皆賂畫工,獨王嬙不肯。匈奴求美人爲閼氏,上按圖以昭君行。及召見,貌爲後宫第一。”  丹鳳:指宫闕,漢建章宫有鳳凰闕,見《三輔黄圖》。白龍:指沙漠,西域有白龍堆,見《漢書·西域傳》。腰身:《管子》:“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

〔釋〕唐梨園有此曲,唐人多以詠昭君。此三首,首言朝無安邊之策,乃令女子和親;次言昭君悲離故國而形容憔悴;末言胡地無歡,自然瘦減,非如楚女,希冀恩幸也。三首皆用代言體爲昭君抒寫離愁,此等詩貴能曲達人情而不著議論。後來如白居易之“滿面胡沙”,王涣之“夢裏分明”皆此題佳作。

張汯

汯(一作紘)久視中登第,後自左拾遺貶許州司户。《全唐詩》存詩三首。

怨詩

去年離别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

征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釋〕此代征人婦抒情之作。唐人此類詩最多,大都各出新意,體貼入微,比觀頗得啓發之益。

賀知章

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少以文詞知名,擢進士,累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説爲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後轉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知章性放曠,晚尤縱誕,自號“四明狂客”,醉後屬詞,動成卷軸。天寶初,請爲道士還鄉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年八十六卒。

曉發

故鄉杳無際,江皋聞曙鐘。

始見沙上鳥,猶埋雲外峰。

〔釋〕此詩首句揭明作詩之意,次句接寫曉發,三四句雖寫曉景而首句“杳無際”之意得此點明,蓋曉霧初開,近鳥雖明,遠山猶隱,愈覺前路杳冥也。

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注〕鏡湖:《會稽記》:“漢順帝永和五年,會稽太守馬臻創立鏡湖,在會稽、山陰兩縣界。”

〔釋〕此詩前首起兩句尚是常語,三四句始將久客他鄉之感,用兒童不識之小小情節説來,意趣便生動。次首寫久别家鄉,人事多變之感,用春風不改水波之無干情事點染,亦包含無窮,此詩家所謂含蓄也。

采蓮

稽山罷霧鬱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别有中流採芰荷。

〔注〕稽山:《漢書·地理志》,會稽郡山陰縣會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

〔釋〕首二句寫景,三四句因采蓮芰,覺春雖已過而别有芳菲,言外有高人别有可樂之意。

沈如筠

如筠句容人,横陽主簿。《全唐詩》存詩四首。

閨怨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注〕伏波營:後漢建武中馬援爲伏波將軍討交阯。

〔釋〕此亦代征人婦之詞。天寶中討南詔,故用伏波事。

張旭

旭蘇州吴人。嗜酒,善草書,初仕爲常熟尉。《全唐詩》存詩六首。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爲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釋〕此詩末句最能寫出深山雲霧溟濛景色。

桃花磯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青溪何處邊?

〔釋〕此詩暗用陶潛《桃花源記》,因磯上桃花聯想之者。

崔國輔

國輔吴郡人。開元中應縣令舉,授許昌令,累遷集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後坐事貶晉陵郡司馬。

怨詞(二首録一)

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爲舞春風多,秋來不堪着。

〔釋〕此宫怨詞,但以舊日舞衣不堪再着爲言,而怨情自見。春秋二字表今昔盛衰。“春風多”三字中包含舊情無限。秦王乃泛稱,不必指實。

古意

净掃黄金階,飛霜皎如雪。

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

〔釋〕此亦怨詞也。不忍見月者,月圓而人獨分離也。崔國輔絶句純從古樂府出。殷璠《河嶽英靈集》稱國輔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

長信草

長信宫中草,年年愁處生。

時侵珠履迹,不使玉階行。

〔注〕長信宫:《漢官儀》:“帝祖母稱長信宫。”《漢書·外戚傳》:班倢伃失寵,求供養太后長信宫。

〔釋〕此因珠履不來而怨及無情之草,用意深婉。

采蓮曲

玉溆花紅發,金塘水碧流。

相逢畏相失,並着采蓮舟。

小長干曲

月暗送潮風,相尋路不通。

菱歌唱不輟,知在此塘中。

〔注〕《吴都賦》“長干延屬”注:“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間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

〔釋〕此二詩皆寫水鄉人民風俗之詞也。

王昭君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時得見漢朝使,爲妾傳書斬畫師。

〔注〕畫師:毛延壽也。《西京雜記》言元帝後悔遣昭君,乃窮究其事,畫工毛延壽等皆棄市。

王維

維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俱有俊才。開元九年擢進士第,調太樂丞,坐累爲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爲給事中。安禄山陷兩都,維爲賊所得,服藥陽瘖,拘於菩提寺。安禄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於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寧薛諸王、駙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得宋之問輞川别墅,山水絶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嘯詠終日。維篤於奉佛,晚年長齋禪誦,一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别弟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有集六卷,今存。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注〕本篇爲《雲溪雜題五首》之一。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三首均録自《輞川二十首》。輞川:《陝西志》:“輞川在藍田縣南,去縣八里。”

〔釋〕以上四詩皆一時清景與詩人興致相會合,故雖寫景色,而詩人幽静恬淡之胸懷,亦緣而見。此文家所謂融情入景之作。

相思子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勸君休采擷,此物最相思。

〔注〕相思子:《資暇集》:“豆有圓而紅、其首烏者,舉世呼爲相思子,即紅豆之異名也。”

〔釋〕此以珍惜相思之情託之名相思子之紅豆也。

雜詠(三首録一)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

送黎拾遺

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

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注〕黎拾遺名昕。

〔釋〕二十字中不明言别情,而鳥還人去,自然繾綣。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遥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茱萸:草決明也。《續齊諧記》:“汝南桓景從費長房遊學。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繫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

〔釋〕原注“十七歲作”。此詩讀之令人生友愛之感。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元二:未詳其名。安西:《唐會要》:“貞觀十四年,於西州置安西都護府,治交河城。”  渭城:《括地志》:“咸陽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北五里。”  陽關:《元和郡縣誌》:“隴右道沙州壽昌縣:陽關在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

〔釋〕此詩經樂工採以入樂,名《渭城曲》。樂工采詩入樂時,用裁截及重叠兩種方法,使整齊字句成爲長短句,以便歌唱。此詩則每句三叠,故又名《陽關三叠》。

送沈子福歸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注〕臨圻:在今江蘇江寧縣東北三十里。舊注以爲曲岸頭,非。  罟師:打魚人。罟,漁網也。  此詩言罟師盪槳,當是沈子福所乘者乃漁舟。

〔釋〕王維送别詩各有新意。前首“西出”句看似平常,實未經人道過。且七字中含情深婉,不用淒涼等詞而意自黯然。後首以别情與春色結合言之,春滿江南江北,情亦同之,亦不必質言别情而情已濃至。

少年行(四首)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爲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注〕新豐:《漢書·地理志》新豐縣注:“高祖七年置。”應劭曰:“太上皇思東歸,於是高祖改築城市街里以象豐,徙豐民以實之,故號新豐。”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注〕羽林郎:《後漢書·百官志》:“羽林郎比三百石,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補。”  驃騎:《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元狩二年春,以冠軍侯去病爲驃騎將軍。”  漁陽:章懷太子《後漢書》注:“漁陽郡在漁水之陽,今幽州。”《漢書·地理志》:“漁陽郡秦置縣。”  俠骨香:張華《遊俠曲》:“生從命子游,死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鞅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注〕雕弧:《玉篇》:“弧,木弓也。雕弧謂有雕畫之弧。”  白羽:《文選·上林賦》:“滿白羽”,注引文穎曰:“以白羽爲箭故言白羽也。”  五單于:《漢書·匈奴傳》:“稽侯爲呼韓邪單于,日逐王薄胥堂爲屠耆單于,呼揭王自立爲呼揭單于,右奥鞬王自立爲車犁單于,烏借都尉亦自立爲烏借單于,凡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宫。

〔注〕雲臺:漢圖功臣像之臺。  明光宫:漢武帝宫名。

〔釋〕遊俠是古代社會中常見之人物,司馬遷《史記》專爲此輩作《遊俠傳》。歷代詩人所寫之《少年行》、《結客少年場》等詩,也是描繪此輩生活習尚。此輩人從其輕生死、重然諾、舍身赴義一面看,不失爲義士,然亦有“設財役貧,豪暴侵陵孤弱,恣欲自快”之類,如司馬遷所譏者,則今世所謂土豪矣。王維此題共四首,大抵美遊俠能立邊功又憫其賞功不及,觀第二首“孰知”二句與第四首末句,此意顯然。

菩提寺禁聞逆賊凝碧池上作樂作

萬户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宫裏,凝碧池頭奏管絃。

〔注〕菩提寺:《長安志》:“平康坊南門之東有菩提寺,隋開皇二年隴西公李敬道所奏立。”  凝碧池:《唐禁苑圖》:“凝碧池在西内苑重元門之北,飛龍院之南。”《明皇雜録》:“天寶末,群賊陷兩京……禄山尤致意樂工,求訪頗切,於旬日獲梨園弟子數百人。群賊因相與大會於凝碧池……樂既作,梨園舊人不覺歔欷相對泣下。……有樂工雷海青者投樂器於地西向慟哭,逆黨乃縛海青於戲馬殿支解之。……王維時爲賊拘於菩提寺,聞之賦詩云云。”

〔釋〕此詩前二句寫京都淪陷景象,三句寫故宫荒涼,皆以抒悲悼之情,末句則引起悲悼之原因也。

裴迪

迪關中人,初與王維、崔興宗居終南,同倡和,天寶後爲蜀州刺史,與杜甫、李頎友善。《全唐詩》存詩二十九首。

華子岡

落日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茱萸沜

飄香亂椒桂,布葉間檀欒。

雲日雖回照,森沉猶自寒。

〔注〕沜:音畔,水岸也。  檀欒:枚乘《兔園賦》:“修竹檀欒,夾水碧鮮。”形容竹葉之詞。

〔釋〕裴迪《輞川》各詩,其佳者可與王維並美,此二篇是也。

崔顥

顥汴州人,開元十一年登進士第,累官司勛員外郎,天寶十三年卒。

長干曲(四首録三)

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横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注〕長干:《輿地紀勝》:“長干是秣陵縣東里巷名,江南謂山隴之間曰干。金陵五里有山岡,其間平地民庶雜居,有大長干、小長干、東長干,並是地名。”  長干曲:《樂府詩集》卷七十二《雜曲歌辭》有《長干曲》。古辭曰:“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揚子住,便弄廣陵潮。”  横塘:《文選·吴都賦》“横塘查下”,劉淵林注:“横塘、查下在淮水南,近陶家渚,緣江長堤謂横塘。”  九江:此非潯陽之九江,當是江淮之間水道有九也。下渚:未詳。

〔釋〕此詠水鄉民俗之詩也。

祖詠

詠洛陽人,登開元十二年進士第,與王維友善。

終南山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注〕終南山:《長安志》:“萬年縣:終南山在縣南五十里。”

〔釋〕《唐詩紀事》:有司試《終南望餘雪》詩,詠賦四句,即納於有司。或詰之,詠曰:“意盡。”按唐時應試詩限以韻數(曾定爲五言六韻,共十二句),今詠止四句而意已盡,不求合格式即交卷,故古今流傳以爲佳話。今觀此詩首二句寫望終南山雪,三四句形容餘雪,更無餘義,若勉凑幾句,雖合程式,非好詩矣。

李頎

頎東川人,家於潁陽,擢開元十三年進士第,官新鄉尉。有集一卷,今佚。

野老曝背

百歲老翁不種田,惟知曝背樂殘年。

有時捫虱獨搔首,目送歸鴻籬下眠。

儲光羲

光羲兖州人。登開元中進士第,又詔中書試文章,歷監察御史,坐陷賊貶官。有集七十卷,今存詩集五卷。

江南曲(四首録三)

緑江深見底,高浪直翻空。

慣是湖邊住,舟輕不畏風。

逐流牽荇葉,沿岸摘蘆苗。

爲惜鴛鴦鳥,輕輕動畫橈。

日暮長江裏,相邀歸渡頭。

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船流。

〔注〕江南曲:吴兢《樂府古題要解》:“《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采蓮’云云,蓋美其芳晨麗景,嬉游得時。若梁簡文‘桂檝晚應旋’,惟歌遊戲也。”

〔釋〕儲光羲此詩與古詞同意,皆寫水鄉民俗之詞。

明妃詞(四首録二)

日暮驚沙亂雪飛,傍人相勸易羅衣。

强來前殿看歌舞,共待單于夜獵歸。

胡王知妾不勝悲,樂府皆傳漢國辭。

朝來馬上箜篌引,稍似宫中閒夜時。

〔注〕箜篌引:《古今注》謂霍里子高妻麗玉作,傷狂人渡河墮水死也。

〔釋〕此詩設爲明妃在胡中情事,代之抒情,與他作但叙情語者不同,故明顧璘批點《唐音》謂“惟此篇與明妃傳神”,又謂“日暮驚沙”一首“直將不對景語,形出淒涼”。是也。

王昌齡

昌齡字少伯,京兆人,登開元十五年進士第,補秘書郎。二十二年中宏詞科,調汜水尉,遷江寧丞,晚節不護細行,貶龍標尉卒。昌齡工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涣齊名,世稱王江寧。有集六卷。

朝來曲

日昃鳴珂動,花連綉户春。

盤龍玉臺鏡,惟待畫眉人。

〔注〕日昃:日西斜時。  鳴珂:馬勒上飾曰珂。  玉臺鏡:《世説》:劉聰爲玉鏡臺,温嶠辟劉越石長史北征得之,後娶姑女,下焉。  畫眉:《漢書·張敞傳》:“(敞)爲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内,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

〔釋〕此春閨婦人待夫婿朝回之情,詩但寫其嬌貴之狀,與尋常閨怨之作不同。

閨怨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注〕凝妝:猶言妝束。

〔釋〕此寫少婦春愁也。“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與凝妝上樓,忽感春光,頓覺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貫而有力。“忽見”,則本無愁者亦愁矣。曰“悔教”,有悔不該讓其去求幻想之富貴,而失現前室家之樂之意。詩人筆下活描出一天真“少婦”之情態,而人民困於徵役,自在言外,詩家所謂不犯本位也。

長信秋詞(五首録二)

金井梧桐秋葉黄,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顔色,卧聽南宫清漏長。

〔注〕長信:宫名。《漢書·外戚傳》:孝成班倢伃初入宫爲少使,俄而大幸,爲倢伃,居增成舍。其後趙飛燕姊弟亦從微賤興。倢伃恐久見危,求供養太后長信宫。  熏籠:古人取暖、熏衣之具。  南宫:即未央宫。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

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注〕奉帚:吴均《行路難》曲:“班姬失寵顔不開,奉帚供養長信臺。”  團扇:班倢伃《怨歌行》:“新制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爲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摇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  昭陽:漢殿名,趙飛燕姊弟所居。

〔釋〕此詩以《長信》爲題,係取班倢伃故事爲一般失寵宫人抒寫怨情。前首失寵者熏籠玉枕皆無顔色。卧聽漏長者,一夜不眠也。後首用班姬怨歌團扇,以明棄捐之意。“玉顔”二句,言不及寒鴉,猶能飛入昭陽,帶將日影,以見恩情中絶之人,即寒鴉亦不如也。日影正以比君恩。讀此種詩可知封建帝王蔑視女子、喜新厭故、淫荒無道之罪惡,不知葬送若干人於深宫中也。

春宫曲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注〕未央:《三輔黄圖》:“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前殿東西五十丈,深十五丈。”  平陽歌舞:《漢書·外戚傳》:“孝武衛皇后字子夫……爲平陽主謳者。……帝祓霸上,還過平陽主,主見所偫美人。帝不説,既飲,謳者進,帝獨説子夫。……主因奏子夫送入宫。”

〔釋〕此又另一種寫法,但寫他人得寵,而己之失寵可知。寫得寵者借衛子夫事言之。唐詩人詠唐事皆借漢事言,如白居易《長恨歌》詠明皇、楊妃而曰“漢皇重色思傾國”,高適《燕歌行》感於唐代征戍之事而曰“漢家烟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皆是。

采蓮曲(二首録一)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釋〕此寫采蓮女亦從古詞“江南可采蓮”來。首二句一言裙與荷葉同色,一言臉與荷花共美,故第三句有“亂入池中”,不能分别之句,而至末句“聞歌始覺”點明,以見采蓮女之美。元楊載謂絶句之“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於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其理不但此詩可證明,唐絶佳者大都如此寫法。

從軍行(五首)

烽火城西百尺樓,黄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注〕從軍行:《樂府解題》:“《從軍行》皆軍旅辛苦之辭。”  海風:北地凡湖泊皆曰海,如蒲昌海(見《漢書·西域傳》)、蒲類海(見《後漢書·明帝紀》)、北鞮海(見《後漢書·竇憲傳》)。關山月:《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也。”  無那:即無奈。

琵琶起舞换新聲,總是關山離别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注〕琵琶:《釋名》:“琵琶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  長城:《史記·蒙恬傳》:“乃使蒙恬將三十萬衆,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門關。

黄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注〕青海:《十三州記》:“允吾縣西有卑禾羌海謂之青海。”  雪山:《後漢書·班超傳》注:“西域有白山,通歲有雪,亦名雪山。”  玉門關:《元和郡縣志》:“隴右道沙州壽昌縣:玉門故關在縣西北一百一七里。”  樓蘭:《漢書·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禽吐谷渾。

〔注〕轅門:黄度“五官解”:“會同有兵事則爲車宫,所謂兵車之會。今猶稱將幕爲轅門。”  洮河:《元和郡縣志》:“隴右道洮州臨潭縣:洮水出縣西南三百裏嵹臺山。”  吐谷渾:《新唐書·西域傳》:“吐谷渾居甘松山之陽,洮水之西,南抵白蘭,地數千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龍城:《漢書·匈奴傳》:“歲正月渚長少會單于庭祠,五月大會龍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王先謙補注:“‘索隱’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龍神,故名大會處爲龍城’。”  飛將:《史記·李將軍傳》:“(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  陰山:《漢書·匈奴傳》:“(侯)應曰:‘臣聞北邊塞至遼東,外有陰山……至孝武世,出師征伐,斥奪此地,攘之於幕北。……邊長老言匈奴失陰山之後,過之未嘗不哭也。’”

〔釋〕唐代詩人作邊塞詞者極多,大抵多寫邊塞荒寒、戍卒辛苦、傷離念遠之情。王昌齡、岑參等尤長於作此類詩歌。兹録王詩五首,以見一斑。第一首言邊烽不息,黄昏登樓,滿耳秋風,已十足悲涼,此時更聞羌笛吹出《關山月》曲,安得不生金閨萬里之愁。第二首琵琶之新聲,亦撩人之怨曲,滿腹離緒之人,何堪聽此,故有第三句。此詩末句驟讀之似與上三句不相連貫,乃詩人用暗接之法。蓋離人每以月爲異地兩情相聯繫之物,故謝莊《月賦》有“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又如杜甫月夜思家有“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之作,李白牛渚憶人有“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之詩,一寫人獨看,一寫己空憶;而張九齡望月有“清迥城邊月,流光萬里同。所思如夢裏,相望在庭中”之篇,則萬里相望也。凡此皆因月生感之作,王詩末句忽接寫月,正以見邊愁不盡者,對此“高高秋月”但“照長城”,愈覺難堪也。句似不接,而意實相連,此之謂暗接。第三首又换一意,寫思歸之情而曰“不破樓蘭終不還”,用一“終”字而使人讀之凄然。蓋“終不還”者,終不得還也,連上句金甲着穿觀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爲思破敵立功而歸,則非詩人之本意矣。第四首但寫邊軍戰勝之事。據《唐書·西戎吐谷渾傳》,太宗徵伏允(吐谷渾酋長)入朝,稱疾不至。貞觀九年,詔特進李靖爲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爲積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道宗爲鄯善道行軍總管,仍爲靖副,並突厥、契苾之衆以擊之。諸將頻與賊遇,連戰破之,伏允西走。將軍薛萬均率輕鋭追奔,入磧數百里,兩軍會於大非川,伏允自縊而死。國人乃立順爲可汗,稱臣内附。詩所寫或即此戰事。第五首“人未還”言師勞無功也。三四句責將非其人。倘得李廣爲將,則邊境自安矣。“秦時明月”句,沈歸愚《説詩晬語》謂“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此句不過見邊事乃歷代所有也。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録一)

寒雨連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芙蓉樓:《元和郡縣志》:“江南道潤州:晉王恭爲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  辛漸:未詳。玉壺:鮑照《白頭吟》:“清如玉壺冰。”

〔釋〕此昌齡方自龍標貶所歸吴,次晨即於芙蓉樓餞别辛漸之作。末句沈歸愚謂“言己不牽於宦情也”。按此用鮑詩以明己雖被貶而心地光明如玉壺冰也,不便質言,故託之比喻。

常建

建開元中進士及第,大曆中爲盱眙尉。有集三卷,今存。殷璠稱“建詩似初發通莊,却尋野逕,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惟論意表”。

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注〕永和三日:王羲之《蘭亭詩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桃花岸:此暗用《桃花源記》。記稱:“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李九當是隱居高士,故以其所居比之桃花源。此用典使人不覺是典之例也。

塞下曲(五首録二)

鐵馬胡裘出漢營,分麾百道救龍城。

左賢未遁旌竿折,過在將軍不在兵。

〔注〕塞下曲:《樂府詩集》新樂府辭有《塞上曲》、《塞下曲》,皆述邊事之詞。  分麾:分兵也。  左賢:匈奴有左右賢王。  旌竿:幡竿也,旗竿也。  旌竿折:言兵敗也。《晉書·陸機傳》:“(機)討長沙王乂,始臨戎而牙旗折。”

〔釋〕此詩前三句皆言兵敗,末句始提出作詩本意,言兵敗之過在將不善用兵也。

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御龍堆。

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注〕龍堆:《漢書·西域傳》:“樓蘭國最在東垂,近漢,當白龍堆,乏水草。”

〔釋〕此首寫沙場慘黷之狀,讀之令人悚動。可見唐代邊患之深,兵士死事之烈,皆其時朝政之失所致。

薛維翰

維翰登開元進士第,存詩五首。一作蔣維翰。

閨怨(二首録一)

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閣。

不笑復不語,珠淚紛紛落。

〔釋〕此詩可與李白《怨情》一首參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