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凡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儒者幼而志學。長而博綜。及致治施政。至或本末眩務?目。措置乖方。此?浮文無裨實用。擬古未能通今也。唐宋以來。如通典通考。暨奏疏衍義諸書。允為切要。亦既繁多。乃本朝典故。缺焉未陳其藏之金匱石室者。聞見局促。曾未得覩記。所拜手而獻。抵掌而陳者。若左右史所記。小生宿儒。又病於抄撮。不足揄揚盛美。網羅前後。此有志之士。所撫膺而歎也。徐子 【 孚遠】 。陳子 【 子龍】 因與 【 徵璧】 。取國朝名臣文集。擷其精英。勒成一書。如采木於山。探珠於淵。多者多取。少者少取。至本集所不載。而經國所必須者。又為旁采以助高深。共為文五百卷有奇。人數稱是。志在徵實。額曰經世云。

一本朝二祖列宗。聖喆相繼。作人養士。蘊毓濔淪。昌明之運。太平累葉。人才之盛。周漢以來。所未嘗有。然異同升降。抑亦可考。高文二朝。開天理物之佐。大者比勛皋禹。次者儷美蕭曹。然其英謀讜論。見於文章者。寥落無聞。意造膝詭辭。世莫得聆者歟。至仁宣而後。俗尚醇龐。士貴器度。其人類溫良而博厚。其文多簡質而平易。此一盛也。及英景而後。訖於考宗。士生其間。所趨不同。大要以氣幹。節槩為主。或貞固強力為國家任大事。或清端直諒。為國家寢大奸。疆有虎臣。朝有耆德。又一盛也。武皇之季。隙由稗政。而偉人傑士、王國克生。意天以肇肅皇中興之治乎。其時士大夫。博通敏幹。足以倚辦。故肅皇雄才大度。驅使豪傑。迭用迭舍。未嘗乏竭。至繼世以後。而碩輔信臣。相與解單于之瓣。烽火不起五十餘年。豈非得人之效哉。是班生所以致歎於孝武也。此又一盛也。神祖當豐享豫大之時。恭巳無為。而朝論漸分。黨議斯起於是矜重氣節。標尚議論。爭國本。擊礦稅。辨綸扉之邪正。訟計典之枉直。以至視朝起廢。披麟請劍。章滿公車。豈非公論最伸。而清議足傳歟。此又一盛也。至熹宗在御。宵人竊柄。閉隱之歎。於斯為極。我皇聿興。如離始照。十年之間。宵衣旰食。而太平未臻。殷憂日切。夫國家之景運既如彼。我皇之聖明又如此。必有異人並出。以助聚緝熙。不愧肅皇之世者。當拭目觀其盛。予與徐子陳子論昭代人才之槩。而於名公貴卿。深有望云。

一天下有一定之理。有萬變之事。正心誠意之言。親賢遠佞之說。治忽之分。罔不由茲。然義簡而直。數語可盡。故集中惟元臣正士。入告我后者。載數十首。以槩其餘。至於萬變之事。代不同制。人各異師。苟非條析講求。何以規摹得失。若乃方幅之內。或以迂闊見譏。廓落之談。復以功利相擯。鄙人不敏。敬聞命矣。

一天祿石渠。推為仙苑。然圖書之府。如東觀蘭臺。牙籤玉軸。七略四部。各有副餘。至若本朝二祖列宗。文謨武訓。制作輝煌。或親灑宸翰。或儒臣纂成。藏於秘館。心畫所形。洵足軌範百王。昭垂萬代。惟是紀言紀事。厥有專司而治體事功。人文國典。關係一代。夫采野史則多失實。蒐家乘則恆溢美。斯編折衷兩端間有標識。庶竊取乎識小之義。為異日作史之資云爾。

一從遊賡歌。為太平之本。銘功頌德。備盛世之章仁宣以前。略載其文。以見我明致治之由。郅隆之運。其後敬皇泰交多握手之語。世宗制作。饒典頌之文。要以章疏為重。故不詳錄。

一河嶽英靈。誕生名世。風雲之會。為龍為蛇或將或侯矣。夫太祖之制。非係軍功。不容封賞。乃開國以降。文臣得封者。可以指屈。或因緣時會。或崇尚拳武律之儒將。俱非本色。若劉青田王文成。忠智有餘。功勒鐘鼎。雖有議者。吾無間然。

一古之傑士。言足載道。不為雕飾。如薛文清。岳父毅。劉忠宣。章文懿。羅文肅。顧文端。馮恭定。高忠憲之徒。有日星河嶽之望。乃吉人辭寡。於斯足徵。錄其數篇。以為模範。

一國初武臣。固多人傑。下掩寇鄧。上步韓陳。而語言文采。不少槩見。後若張定興。楊穎國。郭定襄。戚少保之流。或橫木?朔而成。或授簡記室。雄心可寄。壯猷足錄矣。

一本朝文士。風雲月露。非不斐然。然求之經濟。十不一二。至若宋文憲之精粹。李空同之諒直。王浚川之練達。王弇州之博識。寧非卓爾之姿。濟世之彥哉。罕有通才。未當一槩。其他若丘文莊。霍文敏。馮文敏徐文定。學術淵深。足為世用。一稱立言之家。一為實用之準。

一士人遇合。或富貴自有。才位相符。又或僨轅負乘。一跌不振。其有長才大略。橫遭謗議。賢人君子。混跡抱關者。若龐總督之弘通。林次崖之恢闊。霍勉齋之詳整徐伯繼之切實。王東溟之淹雅。葉綗齋之明密。乃鵬翼先凋。驥足未展。雖跡近沉冥。而事多衝要。即憂時之瞽計。發幽夜之逸光。要使覽者考其遺文。留連時遇。窮達之際。無間焉爾。

一異同辨難。特以彼我未通。遂成河漢。就其所陳。各成一說。如大禮之議。張桂與新都並存。河套之復。襄愍與東涯各異。一密哈也。或主閉關。或主授爵。一倭奴也。或主封貢。或主征討。又若軍伍之虗實。邊牆之修廢。膠萊海運之通塞。得失雖殊。都有可採。不妨兩存。以俟揀擇。

一此書非關彰癉。彈劾之文。不能盡錄。著其大者。非名教所裨。即治亂攸關。若乃其言足存。不以人廢。分宜老奸。秩宗之文。采其數篇。特於卷首。直斥其名。若近者熊芝岡。剛悻自用。巳經服法。然籌策東隅。多有英論。無諱之朝。可以昭揭。其他大臣有陰柔之號者。邊臣功足掩過者。僅以其文。不暇詳論。

一高皇詔廢中書。文皇政歸內閣。三歸秉鈞而後。勢以益重。至嘉隆之間。幾幾真相矣。若洛陽餘姚之讜亮。永嘉丹徒之才略。新都華亭之弘博。新鄭江陵之英毅。山陰歸德之端方。內輔君德。外總機務。朝政之清濁。海內之安危。職任綦重。裒輯尤詳。

一冡宰統率百揆。然九品既設。三途並登。科舉重而德行衰。資格錮而賢才絀。此其大較也。第重守令。一內外。均勞逸。一時雖奉為成書。轉瞬咸知其虗語。夫循資序級。可避嫌猜。精選審官。不由學問。是以鑑別妍醜。必濯水壺。載量短長。要須玉尺矣。

一國之大事。惟在戎索。董正六師。以匡王國。惟大司馬是賴。強本弱枝。制變弭患。雖事難隃度。而枕席度師。或躬親簡練。而旌麾改色。本朝如于忠肅。王莊毅。項襄毅。俞肅敏。馬端肅。劉忠宣。王恭襄。李康惠。王康毅。王襄敏。楊襄毅。諸公之在樞密。尤為矯矯。廣收詳著。以資撻伐。

一國家外夷之患。北虜為急。兩粵次之。滇蜀又次之。倭夷又次之。西羌又次之。誠欲九塞塵清。四隅海燕。方叔召虎。一時咸慕風采。奕世猶仰威名。指受方略。半係督撫。如北摧勁虜。則詳于王威寧。南伐麓川。則詳于王靖遠。兩廣寇亂。則詳于韓襄毅。勦滅土達。綏戢荊襄。則詳于項襄毅。處置寧藩。則詳于王文成。河套恢復。則詳于曾襄愍。倭奴抄掠。則詳於胡少保。戚總戎。唐荊川。順義封貢。則詳于王鑑川。平播則詳于李襄毅。水藺地界。則詳于郭青螺。西征則詳于梅客生。東征則詳于宋桐岡。若經略奴酋。則詳于熊芝岡。撫賞插部。則詳於王霽宇。水西本末。則詳于朱恆岳。姑舉數端。以該遠近。至于山川扼塞之形。營陣車騎之制。部落種類之異。測候偵探之法。凡可資於韜鈐。罔弗施夫羅弋。

一當世所急。民窮本患。至徵兵輸餉。所在驛騷。然乞活鼠竊。已經數見。雖同飈風。旋即草薙。當時縧索在我。勦撫互施。取則不遠。皆為前鑑。其謀可垂遠。事多切今者。摭采無遺。庶厲志請纓。仗劍討賊者。知所審焉。

一安上治民。莫大乎禮。若朝覲會同。郊祀燕享。冠婚賓射。及天潢之裁制。外夷之賓服。莫不厥有常經。宏以通變。故凡議禮諸家。同異論難。迄無定說。苟援引經史。根據典實。確然不磨者。皆為博采。豈惟多識之助。抑亦後事之師。

一司農專領度支。豐儉盈縮。必資心計。夫帝王之本務。墾土力田。富強之雄資。官山煮海。若乃出入不符。本末並失。縱憑修綆。難言巧炊矣。故廣屯種。興鼓鑄。汰冗濫。準食貨。其大端也。若徐文定之農書。袁運司之鹽法。摘其成著。良可孤行。茲特表而出之。

一明罰?法。司寇是賴。然民狎民畏。仁人所以救世。世輕世重。君子首宜盡心。夫一跌不可贖者刑也。一成不可壞者例也。罪惟五等。例有萬條。覽于斯編。失入失出。交譏焉爾。一冬官之任。最為繁劇。夫代材架屋。大匠為眾人之師。利用前民。小物而眾工所聚。非精研無以鑑別。即歷練未能周知。有若劉莊襄之造車。余肅敏之修邊。潘司空之治河。徐文定之制器。考其遺制。允為國工。

一予少遊燕趙。見雄邊子弟。據鞍顧盻。心竊好之。然每遇神駿。未能辨別。向擬上自周秦。下至今茲。細而種類年齒之殊。大而生長蕃育之道。俱為寫其形容。詳其沿革。乃日回月轉。有志未逮。夫以走逐飛。必須良產。違害就利。莫如官牧。觀乎斯編。可知馬?冏政廢修之因。并識夷夏強弱之勢矣。

一郡公禹翁方師。素抱安濟之略。聿登著作之堂。居恒揚藝論文。窮日不倦。其訓廸士子。專以通達時務為亟。經世一編。尤所注意退食之餘。首勤評閱。雖一麾出守。十年不遷。而窮達一致。喜慍不形。亮節貞心。于斯可見。

一予輩志識固陋。鮮所取衷。幸高賢大良。一時雲會。若李寶翁先生。李載翁先生。王依翁先生。吳雪翁先生。皆具良史之才。宦游吾土。士紳咸奉規範。此編出入。共稟鑑裁。遭逄之盛。良為侈矣。

一執友陳眉公先生。棲心隱逸。道風映世。丹砂岣嶁。渺然塵外。其孫希天仙覺才氣英邁。甫係髫齡。熟于史學。予輩山齋信宿。時承提命。每至夜分。因得稔識前言往行。此編去取。多所商確。皤皤黃髮。非特後輩典型。允為熙朝文獻矣。

一同郡先輩。方若徐厚翁先生及唐繕部存少聞予輩搜借艱苦。俱發鄴架之藏。悉供傳寫。至許霞翁先生。移書遠近。廣收博覽。裨益尤多。若徐勿齋。馬素修。張西銘三先生。及張受先。黃仲霖。吳志衍。夏彝仲。吳坦公。搜軼編於吳越閩浙。張訒叟。吳來之。朱聞玄。郵遺集於齋魯燕趙。他若宛平金伯玉 【 鉉】 。王敬哉 【 崇簡】 。崔道母 【 子忠】 。王大含 【 谷】 。桐城方密之 【 以智】 。孫克咸 【 臨】 。萊陽宋澄嵐 【 繼澄】 。侯官陳道掌 【 元綸】 。陳克理 【 兆相】 。金沙周介生 【 鍾】 。丹陽荊實君 【 廷實】 檇李錢孚于 【 嘉徵】 。錢彥林 【 栴】 。錢雍誦 【 泮】 。黃復仲 【 子錫】 。陸芳洲 【 上瀾】 。朱子莊 【 茂暻】 。歸安唐子儀 【 起鳳】 。虎林嚴子岸 【 渡】 。張幼青 【 埁】 。茂苑楊維斗 【 廷樞】 。許孟宏 【 元溥】 。姚瑞初 【 宗典】 。姚文初 【 宗昌】 。玉峯王與游 【 志慶】 。吳江周安期 【 逄年】 。吳日生 【 易】 。疁水侯雍瞻 【 岐曾】 。傅令融 【 凝之】 。婁東王子彥 【 瑞國】 。吳純祜 【 國杰】 。張無近 【 王治】 。維揚鄭超宗 【 元勳】 。海虞顧麟士 【 夢麟】 。彭城萬年少 【 壽祺】 。皆係良友素知。瓊瑤之贈。遙睇臨風。二酉之藏。傾廂倒篋矣。

一四方蘭譜。若楊子常 【 彝】 。楊龍友 【 文驄】 。則分教吾土。樂與晨夕。其他諸友。或夙係同好。或本未謀面。但曾們較讐。暨名集惠寄者。俱登姓氏。不沒其實。

一此集始于戊寅仲春。成于戊寅仲冬。寒暑未週。而披覽億萬。審別精詳。遠近嘆咤。以為神速。良由徐子陳子。博覽多通。縱橫文雅。並用五官。都由一目。選輯之功。十居其七。予質鈍才弱。追隨逸步。自口??蹇拙。以二子左縈右拂。奔命不遑。間有選輯。十居其二。若溯厥始事。則周勒卣 【 立勳】 。李舒章 【 雯】 。彭燕又 【 賓】 。何愨人 【 剛】 。徐聖期 【 鳳彩】 。盛隣汝 【 翼進】 。及家伯氏子 【 建存標】 。家季轅文 【 徵輿】 。咸共商酌。適李子久滯京邸。周子壯遊梁苑。彭子棲遲邗上。何子寄跡鴛水。徐子盛子。則各操月旦。伯氏家季。則潛心論述。曾無接談之暇。未假專日之工。若友人吳繩如 【 嘉胤】 。唐尹季 【 允諧】 。李存我 【 待問】 。張子美 【 安茂】 。朱早服 【 積】 。蔡季直 【 樅】 。單質生 【 恂】 。郁子衡 【 汝持】 。沈臨秋 【 泓】 。陸子玄 【 慶曾】 。朱宗遠 【 灝】 。董士開 【 雲申】 。郁選士 【 繼垣】 。張子服 【 寬】 。張子退 【 密】 。錢子璧 【 瑴】 。李素心 【 愫】 。徐惠朗 【 桓鑒】 。邵霏玉 【 梅芬】 。徐武靜 【 致遠】 。李原渙 【 是楫】 。華芳乘 【 玉芳】 。皆卓然命世之姿。夙具同心。咸資討論。

一茲編義在救時。無取掠美。盛者並列數部。少者僅登一臠。當不以所載多寡。軒輊昔賢。若乃卷帙舛錯。配合參差。則以困于酬應。未遑一一整齊。見口??名輩。知所不免。一名臣爵里姓氏。具載獻徵諸書。然多有掛漏。遍搜?籍。頗廢歲時。茲以卷帙浩汗。難於稽考。分條析緒。復于卷首。另編總目。使覽者開卷燎然。特為詳便。此則友人謝提月 【 廷楨】 一人所輯。其功不可泯也。

一藏書之府。文集最少。多者百種。少者數家。四方良朋。惠而好我。發緘色動。及至開卷。恒苦重複。予等因遣使迭出。往復數四。或求其子姓所藏。或托于宦跡所至。搜集千種。繕寫數萬。至條陳冗泛。尺牘寒暄。及文移重疊。又悉加剪截。乃成斯集。雖未敢云聖朝之洪謨。亦足當經世之龜鑑矣。

一國朝太平三百載。文獻之盛。無過今時。然而世祿之家。忘其先功。名卿之後。或降皁?。其他湮滅而無聞者。何可勝計。如韓襄毅徐武功。皆本吳產。襄毅疏草。武功文集。訪其後人。竟未可得。瑯琊纓簮累葉。代有文人。而思質司馬之集。巳失其半。靈寶四許。鼎盛一時。問宦其地者云。諸集皆巳散軼。訪求之難。大槩可見。以故名公鉅卿。不能盡備。海內同志。有司空之富者。幸惠寄抄錄。以俟續選。

一此編以詳備為主。極目賞心。初無限制。及工巳告竣。而又得名集百部。予輩悉欲摭錄。乃書賈捆載。遲重為嫌。難于行遠。凡係續收。割入續集。

一茲編體裁。期于囊括典實。曉暢事情。故閣部居十之五。督撫居十之四。臺諫翰苑諸司。居十之一。而鱗次位置。則首先代言。其次奏疏。又其次尺牘。又其次雜文云。

華亭宋徵璧漫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