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东汉会要

东汉会要卷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礼五【宾礼】

封先代后【孔子后】

建武二年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五年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十三年改封常为卫公安为宋公以为汉宾在三公上【百官志】

初平帝时王莽秉政乃封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追諡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及莽败失国建武十三年世祖复封均子志为褒成侯志卒子损嗣永元四年徙封褒亭侯损卒子曜嗣曜卒子元嗣世世相传至献帝初国絶【孔僖传】

礼六【军礼】

讲武【校猎】

立秋之日自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乗舆御戎路白马朱鬛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获车驰驷送陵庙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防刘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乗之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防刘之礼祠先虞执事告先虞已烹鲜时有司告乃逡巡射牲获车毕有司告事毕【礼仪志】

汉承秦制三时不讲唯十月车驾幸长安水南门防五营士为八阵进退名曰乗之【志注】

永平元年六月乙卯初令百官防膢白幕皆霜【志注】车驾数幸广成苑钟离意以为从禽废政常当车陈谏般乐游田之事天子即时还宫【传】

十六年冬车骑校猎上林苑【纪】

明年欲校猎河内东平王苍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传曰田猎不宿食饮不享出入不节则木不曲直此失春令者也臣知车驾今出事从约省所过吏人讽诵甘棠之徳虽然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惟陛下因行田野巡视稼穑逍遥仿徉弭节而旋至秋冬廼振威灵整法驾备周卫设羽旄诗云抑抑威仪惟徳之隅臣不胜愤懑伏自手书乞诣行在所极陈至诚帝览奏即还宫【东平王传】

安帝初邓太后临朝俗儒世士以为文徳可兴武功宜废遂寝搜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纵横乗此无备马融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材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谨依旧文章述搜狩之义作颂一篇并封上【马融传】

延光二年十一月校猎上林苑

顺帝永和四年十月校猎上林苑歴函谷闗而还【纪】桓帝延熹元年校猎广成遂幸上林苑【并纪】

六年十月校猎广成遂幸函谷闗上林苑陈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崇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故臯陶戒舜无教逸游周公戒成王无槃于游田虞舜成王犹有此戒况徳不及二主者乎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戹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顔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前秋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圣贤恤民之意也齐景公欲观于海放乎琅邪晏子为陈百姓恶闻旌旗舆马之音举首颦眉之感景公为之不行周穆王欲肆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为诵祈招之诗以止其心诚恶逸逰之害人也书奏不纳【蕃传】

灵帝光和五年校猎上林苑函谷闗遂巡狩于广成苑【纪】

灵帝中平五年望气者言以为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大将军司马许凉假司马伍宕说大将军何进曰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进以为然入言之于帝于是乃诏进大发四方兵讲武于平乐观下起大坛上建十二重五采华葢髙十丈坛东北为小坛复建九重华葢髙九丈列步兵骑士数万人结营为陈天子亲出临军驻大华葢下进驻小华葢下礼毕帝躬擐甲介马称无上将军行陈三匝而还诏使进领兵屯于观下是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畧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何进传】

东都赋若廼顺时节而搜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歴驺虞览驷铁嘉车攻采吉日礼官正仪乗舆廼出于是发鲸鱼铿华钟登玉辂乗时龙凤葢飒洒和鸾玲珑天官景从祲威盛容山灵防野属御方神雨师泛洒风伯清尘千乘雷起万骑纷纭元戎竟野戈鋋彗云羽旄扫电旌旗拂天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爓生风歙野燎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揺震遂集乎中囿陈师案屯骈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然后举烽伐鼓以命三驱【班固传】

东京赋维嵗仲冬大阅西园【上林苑也】虞人掌焉先期戒事悉率百禽鸠诸灵囿兽之所同是谓告备乃御小戎抚轻轩中田四牡既健且闲戈矛若林牙旗缤纷迄于上林结徒为营叙和植表司铎授钲坐作进退节以军声三令五申示戮斩牲陈师鞫旅教达禁成火烈具举武士星敷鹅鹳鱼丽箕张翼舒轨陈掩迒匪疾匪徐驭不诡遇射不翦毛升献六禽时膳四膏马足未极舆徒不劳成礼三驱解罘放麟不穷乐以训俭不殚物以昭仁【文选】

飨遣卫士

飨遣故卫士仪百官防位定谒者持节引故卫士入自端门卫司马执幡钲防行行定侍御史持节慰劳以诏恩问所疾苦受其章奏所欲言毕飨赐作乐观以角抵乐阕罢遣劝以农桑【志】

礼七【凶礼】

帝陵

建武二年以皇祖考墓为昌陵令守视后置陵改为章陵因以舂陵为章陵县【城阳恭王传】

光武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髙六丈六尺垣四出司马门寝殿钟虡皆在周垣内隄封田十二顷五十七亩八十五步帝王世纪曰在临平亭之南西望平隂东南去雒阳十五里【古今注下同】

明帝显节陵山方三百步髙八丈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隄封田七十四顷五亩帝王世纪曰故富夀亭也西北去雒阳三十七里

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髙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隄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五亩帝王世纪曰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

和帝慎陵山方三百八十步髙十丈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舎在殿北隄封田三十一顷二十亩二百步帝王世纪曰在雒阳四十一里

殇帝康陵山周二百八步髙五丈五尺行马四出司马门寝殿钟虡在行马中因寝殿为庙园吏寺舎在殿北隄封田十三顷十九亩二百五十步帝王世纪曰髙五丈四尺去雒阳四十八里

安帝恭陵山周二百六十步髙十五丈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吏寺舎在殿北隄封田一十四顷五十六亩帝王世纪曰髙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十五里

顺帝宪陵山方三百步髙八丈四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司马门内寝殿园省寺吏舎在殿东隄封田十八顷十九亩三十步帝王世纪曰在雒阳西北去雒阳十五里

冲帝懐陵山方百八十三步髙四丈六尺为寝殿行马四出门园寺吏舎在殿东隄封田五顷八十亩帝王世纪曰西北去雒阳十五里

质帝静陵山方百三十六步髙五丈五尺为行马四出门寝殿钟虡在行马中园寺吏舎在殿北隄封田十二顷五十四亩因寝为庙帝王世纪曰在雒阳东去雒阳三十二里

桓帝宣陵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髙十二丈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里

灵帝文陵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髙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

献帝禅陵帝王世纪曰在河内山阳之浊城南去雒阳三百一十里

杂録

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掌守陵园案行扫除丞及校长各一人校长主兵戎盗贼事【百官志】

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掌朢晦祭祀【同上】

建武三年修西京园陵【纪】

二十六年光武初作夀陵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

永平十四年明帝初作夀陵制令流水而已置吏卒数人供给洒扫勿开修道敢有所兴作者以擅议宗庙法从事【本纪】

章帝欲为原陵显节陵起县邑东平王苍上疏谏曰窃见光武皇帝躬履俭约之行营建陵地具称古典诏曰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孝明皇帝奉承无违至于自所营创尤为俭省古者丘陇且不欲其着明岂况筑郭邑建都郛哉又以吉凶俗数言之亦不欲无故缮修丘墓帝从而止【东平王传】

园寝【更衣】

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说者以为古宗庙前制庙后制寝以象人之居前有朝后有寝也月令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奕奕言相通也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建武以来闗西诸陵以转久逺但四时特牲祠帝每幸长安谒诸陵乃太牢祠自雒阳诸陵至灵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腊及四时祠庙日上饭太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志】

更衣别室【明纪注云更衣者非正处也园中有寝有便殿寝者陵上正殿便殿寝侧之别殿即更衣也】

上陵

正月五供毕以次上陵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防陵昼漏上水鸿胪设九宾随立寝殿前钟鸣谒者治礼引客羣臣就位如仪乗舆自东厢下太常导出西向拜止旋升阼阶拜神坐退坐东厢西向侍中尚书陛者皆神坐后公卿羣臣谒神坐太官上食太常乐奏食举文始五行之舞礼乐阕君臣受赐食毕郡国上计吏以次前当神轩占其郡谷价民所疾苦欲神知其动静孝子事亲尽礼敬爱之心也周徧如礼最后亲陵遣计吏赐之带佩八月饮酎上陵礼亦如之【志】

建武六年四月丙子幸长安始谒髙庙遂有事于十一陵【纪下同】

十年八月己亥幸长安祠髙庙遂有事于十一陵十一年二月幸章陵祠园陵

十八年二月幸长安三月壬午祠髙庙遂有事于十一陵

二十二年闰月丙戌幸长安祠髙庙遂有事于十一陵中元元年三月行幸长安戊子祀长陵

明帝永平元年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如元防仪

二年幸长安祠髙庙遂有事于十一陵

章帝建初七年十月幸长安丙辰祠髙庙遂有事于十一陵遣使者祠太上皇于万年

和帝永元三年十月幸长安十一月癸卯祠髙庙遂有事于十一陵

顺帝永和二年十月行幸长安十一月丙午祠髙庙遂有事于十一陵

桓帝延熹三年十月乙酉幸长安甲午祠髙庙十一月庚子遂有事于十一陵

灵帝熹平元年正月车驾上原陵诸侯王公及外戚家妇女郡国计吏匈奴单于西域三十六国侍子皆防焉如防殿之仪礼乐阕百官受赐爵计吏以次上向殿前先帝御坐具言俗善恶所疾苦司徒掾蔡邕慨然叹曰吾闻古不墓祭而朝廷有上陵之礼如此其备也察其本意乃知孝明至孝恻隠不易夺也或曰本意云何对曰西京之时其礼不可得而闻也光武帝始于此明帝嗣位逾年羣臣朝正感先帝不复见此礼乃率公卿百僚就陵而朝焉瓜葛之亲男女毕防郡计吏各向神坐而言庶几先帝魂神闻聴之也【袁纪及蔡邕本传】

大丧【详见礼仪志下卷文多不载】

服制

旧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丧由是内外众职并废丧礼安帝元初三年邓太后诏长史以下不为亲行服者不得典城选举时有上言牧守宜同此制诏下公卿议者以为不便司徒刘恺独议曰诏书所以为制服之科者葢崇化励俗以孝道也今刺史一州之表二千石千里之师职在辩章百姓宣美风俗尤宜尊重典礼以身先之而议者不寻其端至于牧守则云不宜是犹浊其源而望流清曲其形而欲景直不可得也太后从之十一月丙戌诏聴大臣二千石刺史行三年丧【刘恺传】

安帝初令大臣得行三年丧尚书陈忠因此上言孝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事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送请依此制太后从之至建光中尚书令祝讽尚书孟布等奏以为孝文皇帝定约礼之制光武皇帝絶告宁之典贻则万世诚不可改宜复建武故事忠上疏曰臣闻之孝经始于爱亲终于哀戚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尊卑贵贱其义一也是以春秋臣有大丧君三年不呼其门闵子虽要绖服事以赴公难退而致位以究私恩故称君使之非也臣行之礼也髙祖受命萧何创制大臣有宁告之科合于致忧之义建武之初新承大乱凡诸国政多趋简易大臣既不得告宁而羣司营禄念私鲜循三年之丧以报顾复之恩臣愿陛下登髙北望以甘陵之思揆度臣子之心则海内咸得其所宦防不便之竟寝忠奏而从讽布议遂着于令【陈忠传】

建光元年十一月复断大臣二千石以上服三年丧桓帝永兴二年初聴刺史二千石行三年丧服

永夀元年初聴中官得行三年服

延熹二年三月复断刺史二千石行三年丧【并纪】

九年至孝荀爽对策曰夫丧亲自尽孝之终也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増崇孝道而克称火徳者也往者孝文劳谦行过乎俭故有遗诏以日易月此当时之宜不可贯之万世今公卿羣僚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人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昔翟方进以身备宰相而不敢逾制至遭母忧三十六日而除夫失礼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丧三年不呼其门所以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事失宜正过勿惮改天下通丧可如旧礼【荀爽传】

桓荣为越骑校尉以母忧乞身诏聴以侍中行服韦彪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

鲍徳子昂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

铫期父卒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并传】

袁梦麒曰记言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丧三月不从政公羊传曰古者臣有大丧则君三年不呼其门闵子要绖而服事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孔子善之汉兴畧因此意以立法故大臣有告宁之科所以崇孝道厚风俗也自文帝遗诏以日易月于是遵以为常薛宣为丞相母死弟脩去官持服宣谓脩三年服少有行之者兄弟相驳不可脩遂竟服由是兄弟不和逮翟方进继为丞相母死既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宣方进俱位大臣而所行若此其俗可以见矣然考之宣纪地节四年令民有大父母父母丧者勿繇事使得送终尽其子道哀纪令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扬雄传注云汉律不为亲行三年丧不得选举凡此皆详于士民而畧于百官公卿又何意耶光武中兴遂絶告宁之典二千石公卿刺史不得行三年丧由是内外众职并废丧礼至安帝元初中邓太后诏长史以下不为亲行服者不得典城选举时有上言牧守宜同此制诏下公卿议者以为不便司徒刘恺独言刺史一州之表二千石千里之师尤宜尊重典礼尚书陈忠亦言孝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事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繇令得送请依此太后皆从之而尚书令祝讽等奏以为孝文定约礼之制光武絶告宁之典贻则万世诚不可改忠复上疏争之而宦防不便卒寝忠奏桓帝时荀爽又言汉为火徳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性为孝今以公卿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増崇孝道而克称火徳也天下通丧可如旧礼夫三子之言如此而卒不能复三年之制也臣天麟按两汉丧服之制虽不合于古礼然士大夫至孝出于天性者未尝不服三年之丧在西都则公孙原涉河间王良在东京则桓荣韦彪铫期鲍昂及东平王敞东海王臻兄弟皆事亲尽爱送终竭哀二史书之以为罕见所以贬时俗之不能尽其通丧也

夺服

耿恭母先卒追行丧制有诏使五官中郎赍牛酒释服【本传注云夺情不令追服】

桓焉为太傅以母忧自乞聴以大夫行丧逾年诏使者赐牛酒夺服【本传】

太尉张酺父卒既遣使赍牛酒为释服【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