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九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厥门

茯苓甘草汤 【 仲景,下同】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有水也,此治之。

茯苓 桂枝各二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一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四逆汤 治太阳误汗,复加烧针而厥者。

干姜一两五钱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炙,二两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凉服。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治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

即四逆汤方中,加入猪胆汁半合,余依前法服。

甘草干姜汤 治太阳内真寒而外假热,因误汗致厥者。

甘草炙,四两 干姜炮,二两

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白虎汤 治伤寒里热,脉滑而厥者。

知母六两 石膏碎,一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乌梅丸 治蛔厥吐蛔。

乌梅三百个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附子炮 桂枝 人参 黄蘗各六两 当归 细辛 蜀椒去子,各四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用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加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味。

当归四逆汤 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当归 桂枝 芍药各三两 细辛 甘草炙 通草各二两 大枣三十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治前证内有久寒者。

当归 桂枝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 通草 细辛各二两 生姜切,半斤 大枣三十五枚,擘 吴茱萸一升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理中丸 作煎,名理中汤。治四肢厥逆,脉沉微而不数。

干姜炮 甘草炙 人参腹痛者倍之 白朮各一两

右捣筛,炼蜜和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汤数合和一丸碾碎,温服之,日三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热粥食之,微自温覆,勿揭衣,然不及汤。

四逆散 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此主之。

甘草炙 柴胡 枳实去白穰炒黄 芍药各一两

右捣筛为细散,米饮调下二钱,日三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猪胆半合 干姜炮,五钱 附子生去皮,半个 葱白四茎 溺二合半

右以水一盏,煎五分,去滓内尿、胆汁,和相得,分温再服。

大柴胡汤 治阳厥。

柴胡半斤 黄芩 芍药各三两 生姜切,五两 半夏洗,半升 枳实炙,四枚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也。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寒热而厥,两手无脉,或一手无脉,用绵衣包手者。

桂枝二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个 大枣四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中,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三阴表寒厥逆。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益元散 【 河间,下同】 合三一承气,治热深厥深,脉有力者。

滑石白腻好者,六两 甘草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或无蜜亦可,每日三服。或欲冷饮者,新井泉调下亦得。解利发汗,煎葱白豆豉汤下,每服水一盏。葱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煮取汁七分调,并三四服,以效为度。此药是寒凉解散热郁,设病甚不解,多服无害,但有益耳。一名天水散,一名太白散,一名六一散。

黄连解毒汤 治热厥下后,热少退而未愈者。

黄连 黄蘗 黄芩 大栀子各五钱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称五钱,水一茶盏,煎至四分,绞取汁,温服无时,日三四,以效为度,每一二服效。或腹满呕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枚全用,厚朴二钱剉,茯苓去皮剉,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半盏,

绞汁温服,名曰半夏黄连解毒汤。或欲急下者,本方加大承气汤一服,生姜煎,如前法,以利为度;一法为细末,水和如小豆大,温水下二十丸,治积热劳欬泻利,甚良。

双解散 【 《活人》】 治厥逆兼内外诸邪者。

益元散 防风通圣散各七两

右二味,一处相和搅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盐豉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

八味顺气散丹溪 治气厥。

白朮 白茯苓 青皮 白芷 橘红 台乌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仍以酒化苏合香丸间服。

姜附汤仲景 治中寒,身体强直,口噤不语,逆冷。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脐,一个

右剉,每服三钱,水煎服。挟气攻刺,加木香五分。挟气不仁,加防风一钱。挟湿者加白朮。筋脉牵急,加木瓜。肢节痛,加肉桂二钱。

导痰汤 【 丹溪,下同】 治痰气厥逆。

法制硝同莱菔,水煮化,去莱菔,绵滤,令结,入腊月牛胆内风化,称五钱;或只风化硝亦可。又云一两 青蒙石二两,搥碎,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内瓦片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

右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一方加苍朮五钱,滑石一两,看病冷热虚实作汤使。

调气散 合平胃散服,治尸厥。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钱 藿香 甘草炙,各八钱 砂仁四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平胃散 治证见调气散下。

苍朮泔浸五斤 厚朴姜制炒 陈皮各三斤 甘草炒,三十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个,煎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四七汤 治痰气厥逆。

厚朴二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五两 紫苏二两

右,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七片,枣一个煎服。

回阳救急汤 【 《医鉴》,下同】 治伤寒初起,无头痛,无身热,便就恶寒,四肢厥冷,或过于肘膝,或腹痛吐泻,或口吐白沫冷涎,或战栗面如刀刮,引衣蜷卧,不渴,脉来沉迟无力,即是直中阴经真寒证,不从阳经传来者。

人参 白朮 茯苓 陈皮 半夏 干姜 肉桂 附子 五味子 甘草

右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熨法 治寒邪直入三阴,无头痛身热,恶寒腹痛,下利清白,唇青面黑,吐沫口噤,或身痛如被杖,四肢厥冷,上过乎肘,下过乎膝,引衣蜷卧,不渴,脉来沉迟无力,及一切虚寒,并能治之。

葱细切 麦麸各三升 盐一斤

右用水和匀,分作二处,炒令极热,重绢包之,乘热熨脐,冷更易一包。其葱包既冷,再用水拌炒热,依前用之。如大小便不通,亦用此法。

三生饮 【 《良方》,下同】 治痰厥气厥。

南星生用,五钱 木香一钱五分 川乌去皮 附子去皮,生用,各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有卒中风不省人事者,以苏合香丸,用生姜自然汁化开擦牙。

追魂汤 治卒厥暴死,及客忤、鬼击、蜚尸、奄忽气绝口噤。

麻黄六钱 杏仁去皮尖,五十粒 甘草炙,二钱

右,分作二服,煎至七分,去滓灌之,口噤斡开。若更不下,分病人发左右提搦肩引之,药下渐苏。若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身和汗出即愈。《千金方》有桂。

甘竹沥汤 治卒中恶,风噎倒闷,口噤不能语;肝厥尸厥,死不识人,闭目,灸针不知痛,风狂,宜服此汤。

甘竹沥一斗 生姜 防风 甘草炙,各三两 防己 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 白朮 细辛 茵芋 秦艽 桂心各一两 附子一枚,大者,炮

右(口父)咀,以汤渍药令赤,合竹沥,煮取四升,分为四服。忌海藻、松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猪肉、冷水。

人参汤 治风厥志意不乐,身背疼痛,多惊,善欠噫气。

人参 川芎 枳壳麸炒 芍药 防风 细辛 附子炮裂去皮脐 甘草炙 桂心各五钱 桔梗炒 茯神去木 木香各一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三建汤 治元阳素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六脉沉微,大小便滑数。凡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证,皆可服之。

大川乌 附子 天雄俱炮去皮脐,各三钱

右作一服,用水二钟,生姜十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自汗加肉桂、浮麦各一钱。气逆者,加沉香一钱。胃冷者,加丁香、胡椒各五分。

洞阳丹 治阳虚阴盛,手足厥冷,暴吐大下,脉细羸瘦,伤寒阴证,并皆治之。

川乌四两 天雄并炮去皮,三两 钟乳粉 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 阳起石 朱砂研,各一两

右为细末,酒煮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接真汤 治阴病,手足厥冷,脐腹疼痛,真气不足,衰惫欲绝。

沉香 丁香各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麝香一钱

右剉碎,用水二钟,生姜七片,枣二枚去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四君子汤 治气虚厥逆。

人参一钱 白朮 茯苓各二钱 甘草六分

右,生姜三片,枣子一枚,水煎,不拘时温服。加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治气虚痰厥。

四物汤 治血虚厥逆。

白芍药 当归 熟地 川芎各二钱

右,水煎温服。

木香匀气散 一名木香调气散。治气滞厥逆。

木香 丁香 白檀香 白豆蔻 藿香叶 甘草各八钱 砂仁四钱

右为末,每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一方有沉香。

八味顺气散 治暴厥气逆身冷者。

四君子汤加青皮 陈皮 白芷 乌药各等分

右,姜煎服。仍以酒化苏合香丸兼服,妙。

苏合香丸 治证见前。凡一切卒暴痰壅气逆等证,并治之。

白朮 青木香 朱砂 犀角 沉香 麝香 诃子皮 丁香 安息香 荜澄茄 白檀香 香附各二两 龙脑 熏陆香 苏合香各一两

右为末,用安息香,以酒熬成膏,同前合香油和蜜调,每服旋丸桐子大,取井水温冷任意,下四丸。老人小儿,酒化下一丸。

六郁汤 解诸郁,治厥逆。

陈皮 半夏 川芎 苍朮各一钱 赤茯苓 栀子各七分 香附二钱 砂仁 甘草各五分

右姜三片,水煎温服,随证加减。

二陈汤 治痰厥。

陈皮二钱 半夏一钱 茯苓八分 甘草四分

右,姜三片,水煎温服。

补中益气汤 治湿热郁于脾土,不能荣于四肢,热厥。

黄芪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当归 白朮 陈皮 柴胡 升麻各五分。虚甚者升柴各一分,汗多者不用

右水煎,巳午未初时温服。伤之重者,连进二服。如得微汗即愈。忌多言劳役,静养一二时辰久,方进美膳以助之。常服去升、柴加黄蘗三分以滋肾水;红花二分入心养血,多用则破血。

火郁汤 治热厥。

升麻 葛根 柴胡 白芍药各一钱五分 防风 甘草各一钱

右,葱白煎服。

当归龙荟丸 热厥痰闭于上,火郁于下,用导痰汤吞龙荟丸。

木香一钱 当归 胆草 山栀 黄连 黄蘗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五钱

右为末,入麝香五分研细,炼蜜丸小豆大,每二三十九,姜汤下。

四磨饮 治诸气厥逆。

沉香 乌药 枳实 槟榔

右四味,以白汤共磨服。

星香汤 【 《易简》】 治痰厥气厥,身热面赤者,宜服之。

南星八钱 木香一钱

右作二贴,水二钟,生姜十片,煎七分,不拘时服。

沉香桂附丸 【 《宝鉴》】 治中气虚寒,手足厥冷,腰屈不能伸,喜热熨稍缓等证。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炮去皮脐 沉香 肉桂 干姜炮 良姜炮 茴香炒 吴茱萸炮,各一两

右为末,酢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二服。忌生冷。

养正丹 治上盛下虚,眩运厥逆,此药升降阴阳。

硫黄为末 黑锡熔凈 水银 朱砂碾,各一两

右,将锡熔化,入硫黄末,渐入渐搅为末,再入水银同擂;如硬,再于火上微煅,又擂匀放冷,碾极细末糯米糊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六味回阳饮 【 《景岳全书》,下同】 治手足厥逆,微阳将脱等证。

人参一二两或数钱 炙甘草一钱 炮干姜 制附子各二三钱 当归身三钱,泄泻或动血者代以冬朮 熟地五钱或一两

水二钟,武火煎七八分,温服。

镇阴煎 治阴虚于下,格阳于上,厥逆等证。

熟地一二两 炙甘草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肉桂一二钱 制附子五七分或一二三钱 牛膝二钱

水二钟,速煎服。

四味回阳饮 治手足厥逆,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人参一二两 制附子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炮干姜二三钱

水二钟,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通瘀煎 治血厥。

归尾三五钱 山楂 香附 红花炒黄,各二钱 乌药一二钱 泽泻 青皮各一钱半 木香七分

水二钟,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钟,食前服。

调气散 【 《良方》,下同】 治卒厥。

白豆蔻 丁香 白檀香 木香 藿香叶 甘草炙,各八钱 砂仁四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下。

五味子汤 治阴厥脉伏,手足逆冷,脉微欲绝,气虚之证。

五味子一两 人参 麦冬 杏仁 陈皮各五钱

右,姜一片,枣一枚,煎服,即生脉散加陈皮、杏仁。

调气平胃散 治卒暴尸厥,触犯邪气,昏运卒倒无所知。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钱 藿香 砂仁各四钱 甘草六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点沸汤调服。

仓公散 治血厥。

瓜蒂 藜芦 明矾煅 雄黄等分

右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入鼻中,得嚏。此药能起死回生。

白薇汤 治证同上。

白薇 当归各二钱 人参一钱半 甘草炙,七分

右,水盏半,煎七分,温服。

返魂汤 治血逆卒厥,并产后血厥昏运,目闭口噤,惟妇人多有此病。

当归酒洗 川芎 肉桂 干姜炮 赤芍药 甘草 黑豆炒去壳 紫苏各等分

右,水盏半煎;或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灌下。

人参固本丸 治煎厥。

人参二两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各四两

右为末作丸服。

蒲黄汤 治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蒲黄一两,炒褐色

清酒十爵,沃之温服。

人参散 治煎厥气逆,头目昏愦,听不闻,目不明,七气善怒。

人参 远志 赤茯苓 防风各二两 芍药 麦门冬 陈皮去白 白朮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赤茯苓汤 治薄厥暴怒,怒则伤肝气逆,胷中不和,甚则呕血鼽衄也。

赤茯苓 人参 桔梗 陈皮各一两 芍药 麦门冬 槟榔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远志散 治风厥多惊背痛,善噫善欠,志意不乐,身背皆痛。

远志 人参 细辛 茯苓 黄芪 桂各两半 菖蒲 熟地黄焙 白朮 防风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吴茱萸加减汤 治厥疝腹中冷痛,积气上逆,致令阴冷于脂膜。

吴茱萸二两,洗炒 川乌去皮炮 细辛各三两 良姜 当归 干姜炮 官桂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升阳泄火汤东垣 治气虚陷下,四肢厥逆。

羌活 黄芪 苍朮米泔浸去皮,爆干剉,各一两 甘草炙 人参 黄芩各七钱 柴胡一两半 黄连酒制,半两 升麻八钱 石膏长夏用少许

右(口父)咀,每服称三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早饭后、午饭前,间日服。

还魂丹 治尸厥不语。

朱砂 雄黄并水飞 生玳瑁屑 麝香另研 白芥子各二钱半

右同碾如粉,于瓷器中镕安息香,和丸如菉豆大,或冲恶不语,每服五丸,用童便化下。小儿热风,只服一丸。

二十四味流气饮 【 《和剂》】 治尸厥,破阴绝阳,形静如死,医者不知针石,宜此方主之。

陈皮 青皮 炙甘草 厚朴姜制 紫苏 香附各四两 大腹皮 丁香皮 槟榔 木香 草果 莪朮炮 桂 藿香各一两半 人参 麦门冬 白朮 赤茯苓 枳壳炒 石菖蒲 木通 木瓜 白芷 半夏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

单方

尸厥卒死,不知人者:烧尸场土二三钱,擂细,汤泡灌之即活;如无,以灶心土代之。 【 何氏方】

尸厥不醒,脉动如故:灶墨弹丸,浆水和饮,仍针百会穴、足大指中指甲侧。 【 《千金方》】

痰厥气绝,心头尚温者:千年石灰一合,水一盏煎滚,去清水,再用一盏煎极滚,澄清灌之,少顷痰下自省。 【 《集元方》】

热厥气痛:元明粉三钱,热童尿调下。 【 《集简方》】

阴证伤寒极冷,厥逆烦躁,腹痛无脉危甚者:舶上硫黄为末,艾汤服三钱,就得睡,汗出而愈。 【 《本事方》】

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元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温酒或白汤下二钱。 【 《圣惠方》】

痰厥,头痛如破,厥气上冲,痰塞胷膈:炮附子三分,金墨四钱,冷水调服方寸匕,当吐即愈。忌猪肉冷水。

肾厥头痛,《指南》方:用大附子一个,炮熟去皮,生姜五钱,水一升半煎,分三服。

痰厥头痛: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分,生碾为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丸菉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 《济生方》】

呕逆厥逆,内有寒痰:半夏一升,洗滑焙碾,小麦面一升,水和作弹丸,水煮,初吞四五枚,日三服,稍增至十五枚,旋煮旋吞,觉病减再作。忌羊肉、饧糖。此乃许仁则方也。 【 《外台秘要》】

尸厥之病卒死,脉犹动,听其耳目中如微语声,股间暖者是也。魇死之病,卧忽不寤,勿以火照,但痛啮其踵及足拇趾甲际,唾其面即苏,仍以菖蒲末吹鼻中,桂末纳舌下,并以菖蒲根汁灌之。 【 《肘后方》】

斑豆服凉药多,手足厥冷,脉微:用干豆炮二钱五分,粉甘草炙一钱五分,水二钟,煎一钟服。 【 庞安常《伤寒论》】

痰厥,头痛如破者:乌梅肉三十个,盐三撮,酒三升,煮一升,顿服,取吐即愈。 【 《肘后方》,下同】

呕啘厥逆:蘡薁藤煎汁呷之。

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五钱,川乌头一两五钱,炮去皮为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生姜温酒磨服。 【 《衍义》】

卒死尸厥:用白马前脚夜目二枚、白马尾十四茎合烧,以苦酒丸如小豆大,白汤灌下二丸,须臾再服即苏。 【 《肘后方》】

针灸

《素问》曰: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俱当泻,取之下俞。

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

帝曰:有病膺肿,颈痛,胷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灵枢经》曰: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一阳者,一刺阳也。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足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泻阳补阴经也。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足少阳脉[足少阳脉:原作「手少阳」,据《灵枢》寒热病改。]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

热厥,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寒厥,取足阳明少阴于足,皆留之。

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胷将若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濇,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

厥逆腹胀满,肠鸣,胷满不得息,取之下胷二胁,欬而动手者,与背腧,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热病头痛,颞颥目(疒挈),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寒热痔:《灵枢》热病谓:「寒热痔,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据此,寒热痔非厥热病之证,当删。]。

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目巟)(目巟)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厥,胷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难,取足太阴。

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黄帝曰:何谓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逆厥,头重眩仆。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为身宝。气在于头者,取诸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输。

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濇,当是之时,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甲乙经》曰:头重目瞑,凄厥寒热汗不出,陶道主之。

肩髆间急,凄厥恶寒,魄户主之。

肩痛胷腹满,凄厥脊背急强,神堂主之。

寒热凄厥,鼓颔,承浆主之。

寒厥及热烦心,少气不足以息,阴湿痒腹痛,不可以食饮,肘挛支满,喉中焦干渴,鱼际主之。

热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心痛腹胀,心尤痛甚,此胃心痛也,大都主之,并取隐白。

阳厥凄凄而寒,少腹坚,头痛,胫股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呕,三里主之。

厥四逆喘气满,风身汗出而清,髋髀中痛,不可得行,足外皮痛,临泣主之。

四厥手足闷者,使人久持之,厥热 【 一本作逆冷,】 胫痛,腹胀,皮痛,善伸,数欠,恶人与木音,振寒,嗌中引外痛,热病,汗不出,下齿痛,恶寒,目急,喘满,寒栗,断口噤僻,不嗜食,内庭主之。

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涌泉主之。

尸厥死不知人,脉动如故,隐白及大敦主之。

恍惚尸厥烦痛,中极及仆参主之。

尸厥暴死,金门主之。

《千金方》曰:跗阳,主痿厥,风头重痛。

《医学纲目》曰:身热如火,足冷如水,可灸阳辅穴。又云胻酸冷,绝骨取之。

《医学入门》曰: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外用笔管吹耳,不针百会,针上星亦同。

《古今医统》曰:厥逆,灸人中一穴,在鼻下,灸七壮,或针入至齿妙。又膻中一穴,在两乳间陷中,灸二十壮。

又法:以绳围臂腕,男左女右,将绳从大椎上度下,至脊中绳头尽处是穴,灸二十二壮愈。

导引

《保生秘要》曰:手足厥逆,法先念脐,次涌泉处,肋拔上至脐,又从脐处肋拔下至涌泉止,又从左手肋拔过右手,右手肋拔过左手,每次行六遍。

医案

《儒门事亲》曰:一夫病痰厥不知人,牙关紧急,诸药不能下,候死而已。戴人见之,问侍病者口中曾有涎否?曰:有。戴人先以防风、藜芦煎汤,调瓜蒂末灌之口中,不能下,乃取长蛤甲磨去刃,以纸裹其尖,灌于右鼻窍中,嘓然下咽有声,后灌其左窍,亦然。戴人曰:可治矣。良久涎不出,遂以砒石一钱又投之鼻中,忽偃然仰面,似觉有痛,斯须吐哕出胶涎数升颇腥。砒石寻常勿用,以其病大,非如此莫能动。然无瓜蒂亦不可便用,宜消息之。大凡中风涎壅,往往止断为风,专求风药,灵宝至宝,误人多矣。刘河间治风舍风不论,先论二火,故将此法实于火形中。

西华李政之病寒厥,其妻病热厥,前后十余年。其妻服逍遥散十余剂,终无效。一日命予诊之,二人脉皆洪大而无力。政之曰:我手足之寒时时渍以热汤,渍而不能止;吾妇手足之热,终日沃以冷水,沃而不能已者,何也?予曰:寒热之厥也。此皆得之贪饮食,纵嗜欲。遂出《内经》厥论证之。政之喜曰:十年之疑,今而释然,纵不服药,愈过半矣。予曰:热厥者寒在上也,寒厥者热在上也。寒在上者,以温剂补肺金;热在上者,以凉剂清心火。分取二药,令服之不辍。不旬月,政之诣门谢曰:寒热厥者皆愈矣。

《医宗必读》曰:社友韩茂远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众皆曰阴证。比余诊之,六脉皆无,以手按腹,两手护之,眉皱作楚,按其趺阳,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屎也。欲与大承气汤,病家惶惧不敢进。余曰:吾郡能辨是证者,惟施笠泽耳。延至诊之,与余言若合符节。遂下之,得燥屎六七枚,口能言,体能动矣。彼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绝之证耶?

给谏晏怀泉夫人,先患胷腹痛,次日卒然运倒,手足厥逆。时有医者以牛黄丸磨就将服之。余诊之,六脉皆伏,惟气口稍动,此食满胷中。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故脉伏而气口独见也。取陈皮、砂仁各一两,姜八钱,盐三钱,煎汤以指探吐,得宿食五六碗,六脉尽见矣。左关弦大,胷腹痛甚,知为大怒所伤也,以木香、青皮、橘红、白朮、香附,煎成与服,两剂痛止。更以四君子加木香、乌药,调理十余日方瘥。此食中兼气中。

吴门周复庵年及五旬,荒于酒色,忽然头痛发热,医以羌活汤散之,汗出不止,昏运不醒。余与之灸关元十壮而醒,以四君子加姜、桂日服三剂,至三日少康。又因分析家产,劳而且怒,复发厥。余用好参一两,熟附二钱,煨姜十片,煎服稍醒,但一转侧即厥。一日之间,计厥七次,服参三两。至明日以羊肉羹糯米粥与之,尚厥二三次。至五日而厥定。向余泣曰:已蒙再生,不知有全愈之日否?余曰:脉有根蒂,但元气虚极,非三载调摄不能康也。幸其恪信余言,遵守用药,两月之间服参四斤,三年之内进剂六百贴,丸药七十余斤,方得步履如初。亲友众多,议论杂出,若非病人任之专,或久而见疑,服药少怠,未有获生者也。

《薛氏医案》曰:一男子食少胷满,手足逆冷,畏寒发热,吐痰,饮食时欲作呕,自用清气化痰及二陈、枳实之类,胷腹膨胀,呕吐痰食,小便淋漓。又用四苓、连、蘗、知母、车前,小便不利,诸病益甚。余曰:此脾胃虚寒无火之证,故食入不消而反出。遂用八味丸补火以生土,用补中益气加生姜、桂培养中宫,发阳气,寻愈。

大司马王浚川呕吐宿滞,脐腹痛甚,手足俱冷,脉微细,用附子理中丸一服益甚。脉浮大,按之而细,用参附汤一剂顿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