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生者向外凿通那些感官,
因此人向外看,不看内在自我,
然而,有的智者追求永恒性,
他转过眼睛,向内观看自我。(1)
注:“自生者”指自我。
愚人们追随外在的欲望,
自己投身张开的死亡之网,
然而,智者们知道永恒性,
不在不稳定中寻求稳定。(2)
色、味、香、声、触和交欢,
靠它感受,认知,岂有他者?
这就是它。(3)
靠它感受梦中和觉醒,智者知道
这遍及一切的伟大自我,不会忧愁。(4)
知道眼前这位食蜜者,自我,生命,
过去和未来之主宰,他不会厌弃。
这就是它。(5)
它生于苦行之前,生于水之前,
进入洞穴之中,通过众生观看。
这就是它。(6)
阿底提是众神之母,与元气共存,
进入洞穴之中,与众生一起出生。
这就是它。(7)
火藏两片木中,似胎儿受孕妇保护,
人们每天醒来,奉上祭品,祭供这火。
这就是它。(8)
注:这首颂诗见《梨俱吠陀》3.29.2。
太阳从那里升起,在那里落下,
众天神之居处,谁也不能超越。
这就是它。(9)
注:参阅《大森林奥义书》1.5.23。
这里有,也在那里有,
那里有,同样这里有;
若在这里看似不同,
他从死亡走向死亡。(10)
唯有依靠思想得知,
在这里没有任何不同;
若在这里看似不同,
他从死亡走向死亡。(11)
注:参阅《大森林奥义书》4.4.19。
原人大似拇指,居于自我中,若知道
这是过去未来之主,也就不会厌弃。
这就是它。(12)
注:这里的“自我”可理解为身体。居于身体中的原人(即自我或灵魂)拇指般大小,这样的描写也见《白骡奥义书》3.13和5.8,《弥勒奥义书》6.38。在《摩诃婆罗多》中著名的莎维德丽故事中,这样描写阎摩取走萨谛梵的灵魂:“牵出一个系上套索的、拇指大的小人儿”。(3.281.16)
原人大似拇指,犹如无烟之火,
过去未来之主,同是今日明日。
这就是它。(13)
险峰绝顶上的雨水沿着山坡分流,
视万法相异者也是这样追随万法。(14)
净水流入净水,变成同样,乔答摩之子啊!
牟尼明白这个道理,他的自我也是这样。(15)
二
思想不扭曲的无生者,
有一座十一门的城堡,
控制它,则没有忧愁,
摆脱它,则获得解脱。
这就是它。(1)
注:“无生者”指自我。“城堡”指身体。“十一门”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嘴、肛门、生殖器、肚脐和头顶。“控制它”和“摆脱它”中的“它”指城堡。
如同天鹅居于天空中,婆薮居于空中,
祭司居于祭坛中,客人居于苏摩酒罐中,
伟大规律居于人中,神中,规律中,空中,
生于水,生于牛,生于规律,生于山。(2)
注:“天鹅”喻指太阳。婆薮(vasu)是神名。“伟大规律”指自我。这首颂诗见《梨俱吠陀》4.40.5。
引导元气向上,引导下气向后,
这侏儒坐中间,众天神侍奉他。(3)
注:自我大似拇指,故而又称为侏儒。
一旦居于身体的有身者离开,
摆脱身体,这里还会留下什么?
这就是它。(4)
注:“有身者”指自我。
凡人活着,并非依靠元气和下气,
而是依靠这两者所依靠的那个。(5)
我将告诉你永恒的梵这个奥秘,
人死后,自我怎样,乔答摩之子!(6)
一些有身者进入子宫,从而获得身体,
另一些追随不动者,依照业和学问。(7)
这个原人在睡眠者中醒着,
创造种种愿望;它是纯洁者,
是梵,被称为不死的永恒者,
不可超越;一切世界依靠它。
这就是它。(8)
火原本是一个,进入世界之后,
依据所遇色,形成各种相应色,
同样,唯一的自我在一切众生中,
形成各种相应色,而又居于外。(9)
风原本是一个,进入世界之后,
依据所遇色,形成各种相应色,
同样,唯一的自我在一切众生中,
形成各种相应色,而又居于外。(10)
太阳是所有一切世界的眼睛,
不受外界各种错误的视觉污染,
同样,唯一的自我在一切众生中,
不受世界的痛苦污染,超然于外。(11)
唯一的主宰,一切众生的自我,
它使一种色成为多种色;智者们
知道它居于自我中,正是他们,
而不是其他人,获得永恒的幸福。(12)
无常中的恒常,知觉中的知觉,
满足众人愿望的唯一者;智者们
知道它居于自我中,正是他们,
而不是其他人,获得永恒的幸福。(13)
人们认为“这是它”,这至高幸福不可言说,
怎样可以知道它?它照耀,还是不照耀?(14)
那里,太阳不照耀,星月不照耀,
那些闪电不照耀,更不必说这火;
一旦它照耀,一切都随之照耀,
依靠它的光芒,所有这些才照耀。(15)
三
这棵永恒的菩提树,树根
向上,枝条向下;它是纯洁者,
是梵,被称为不死的永恒者,
不可超越;一切世界依靠它。
这就是它。(1)
世界上的所有这一切,
出生和活动在元气中;
它是大恐怖,高举的雷杵,
人们知道它,便获得永恒。(2)
出于惧怕它,火燃烧,
出于惧怕它,太阳发热,
因陀罗,风,死亡为第五,
出于惧怕它,迅速跑动。(3)
注:参阅《泰帝利耶奥义书》2.8.1。
能在这世身体瓦解前知道它,
此后在创造世界中获得身体。(4)
在自我中见它,如在明镜中,
在祖先世界中见它,如在梦中,
在健达缚世界中见它,如在水中,
在梵界中见它,如在光和影中。(5)
知道感官的各种形态和起源,
出现和消失,智者不会忧愁。(6)
思想高于感官,本质高于思想,
大我高于本质,未显者高于大。(7)
注:“大我”或“大”均指自我。
原人遍及一切,无相,高于未显者,
人知道它,便获得解脱,走向永恒。(8)
它的形态超越视觉,
无人能凭眼睛看到它;
凭心、智和思想理解它,
知道它,人们达到永恒。(9)
五种感官知觉连同思想,全都停止,
智慧也不动,人们说这是至高境界。(10)
人们认为这是瑜伽,牢牢把持感官,
不会迷乱,因为瑜伽就是来去生灭。(11)
不能用语言、思想和眼睛得知,
除了说“它存在”,还能怎么得知?(12)
注:“它存在”也可译为“它在”或“它是”。
它存在和它的真实性,由这两方面认知;
确认了它存在,它的真实性也就会清晰。(13)
一旦摒弃盘踞心中的所有欲望,
凡人达到永恒,就在这里获得梵。(14)
注:这颂见《大森林奥义书》4.4.7。
一旦割断缠绕心中的所有缚结,
凡人达到永恒。这些便是教诲。(15)
一百零一条心脉,其中一脉通向头顶,
由它向上引向永恒,其他各脉通向各方。(16)
注:这颂见《歌者奥义书》8.6.6。
大似拇指的原人,这内在自我,
经常居于人心中;应该坚决地
将它与自己的身体作出区分,
犹如区分蒙遮草的草茎和草;
应该知道它是纯洁者,永恒者,
应该知道它是纯洁者,永恒者!(17)
注:这颂末行重复一次,以示强调。
那吉盖多获得死神讲述的
这种知识,完整的瑜伽法,
摆脱污垢和死亡,达到梵,
其他知道自我者也是这样。(18)
疑问奥义书
天神啊!愿我们凭耳朵听到吉祥,
尊神啊!愿我们凭眼睛看到吉祥;
愿我们的肢体和身躯结实健壮,
赞颂天神,享受天神赋予的寿命。
愿声誉卓著的因陀罗赐福我们,
愿通晓一切的普善赐福我们,
愿车轮坚固的达尔刹耶赐福我们,
愿天国导师毗诃波提赐福我们。
唵!和平!和平!和平!
第一问
婆罗堕遮之子苏盖舍,尸毗之子萨谛耶迦摩,苏尔耶之孙伽尔吉耶,阿湿婆罗之子憍萨利耶,维达巴国跋尔伽婆,迦迪耶之子迦般提,他们全都信奉梵,立足于梵,追求至高的梵。他们手持柴薪,走近尊者毕波罗陀,心想:“他会向我们讲述一切。”(1)
注:“柴薪”是学生拜见老师的礼物。
这位仙人对他们说:“你们要在这里住上一年,修炼苦行,恪守梵行和信仰。然后,依照你们的心愿提问。只要我知道,我会全部告诉你们。”(2)
然后,迦迪耶之子迦般提走近问道:“尊者啊,这些众生从何而生?”(3)
注:“然后”指一年后。
他回答说:“那是生主渴望生育。他修炼苦行。他完成苦行,产生物质和生命这一对。他想:‘它俩会以各种方式为我创造众生。’(4)
“这太阳是生命。这物质是月亮。物质是有形和无形的这一切。因此,形体肯定是物质。(5)
注:“物质”分成粗大物质和微妙物质。粗大物质有形,微妙物质无形。
“太阳升起,进入东方,让东方所有生命笼罩在阳光中。太阳也照亮所有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以及那些中间方位,让所有生命笼罩在阳光中。(6)
注:中间方位指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这样,总共有十个方位。
“这就出现一切人,一切形,生命,火。这正是梨俱颂诗所说:(7)
注:“一切人”(vaiśvānara,词义为与所有人相关的,或适合所有人的)是火或太阳的称号。这里,“一切人”、“一切形”、“生命”和“火”,均指太阳。
“有一切形,辉煌,通晓万物,
至高的归宿,唯一的光和热,
有千道光芒,有百种转动,
众生之生命,这太阳升起。”(8)
“生主也就是年。他有南北两道。那些信奉祭祀和行善的人赢得月界。他们肯定还会返回。因此,渴望生育的仙人们遵循南道。这是祖先之道,也就是物质。(9)
“那些依靠苦行、梵行、信仰和知识追求自我的人遵循北道,赢得太阳。这是生命居处。它永恒,无畏。它是至高归宿。他们不再从那里返回。这是寂灭。有偈颂为证:(10)
注:关于“南北两道”的描述,参阅《大森林奥义书》6.2.15—16,《歌者奥义书》5.10.1—7。
“一些人说他是父亲,有五足,
十二形,位于天国上部,充满水,
而另一些人说他是全知者,
乘坐配有六辐的七轮之车。”(11)
注:“五足”指五季。印度古代一般将一年分为六季:春季、夏季、雨季、秋季、霜季和寒季。五季意谓将其中的霜季和寒季合并为冬季。“十二形”指十二月。“充满水”指太阳吸水,又放水。“六辐”指六季。“七轮”指太阳乘坐的七匹马。这首颂诗见《梨俱吠陀》1.164.12。
“生主也就是月。他的黑半月是物质,白半月是生命。因此,这些仙人在白半月祭祀,而另一些人在黑半月。(12)
“生主也就是白天和夜晚。他的白天是生命,夜晚是物质。在白天交欢,是消耗生命,而在夜晚交欢,则是梵行。(13)
“生主也就是食物。从食物产生精子。从精子产生众生。(14)
“奉行生主的誓愿,他们生育双双对对。
“他们恪守苦行、梵行和
真理,这梵界属于他们;(15)
“不诡诈,不虚伪,不欺诳,
这纯洁的梵界属于他们。”(16)
第二问
然后,维达巴国跋尔伽婆询问他:“尊者啊,有多少天神维持众生?哪些天神照亮这个?而其中谁最优秀?”(1)
注:依据下面一句,可知“照亮这个”意谓照亮这个身体。
他回答说:“空这位天神,还有风、火、水、地、语言、思想、眼睛和耳朵。他们照亮,并说道:‘我们支持和维持这个身体。’(2)
“最优秀的生命对他们说:‘你们别陷入痴迷!那是我将自己分成五种,支持和维持这个身体。’(3)
注:“生命”(prāṇa)指生命气息。“五种”指五种气息:元气、行气、下气、中气和上气。
“他们不相信。仿佛出于骄傲,他升腾向上。而他升腾时,他们都随之升腾。他停下时,他们也都随之停下。正如蜜蜂们随蜂王翻飞而翻飞,随蜂王停下而停下,语言、思想、眼睛和耳朵也是这样。他们心悦诚服,赞颂生命道:(4)
注:关于生命气息与其他感官谁最优秀的争论,参阅《大森林奥义书》6.1.7—14,《歌者奥义书》5.1.6—15。
“这是燃烧的火,太阳,
这是雨云,摩伽凡,风,
这是大地,物质,天神,
这是有和无,永恒者。(5)
注:摩伽凡是因陀罗的称号。“有和无”或译存在和不存在。
“梨俱、夜柔、娑摩和祭祀,
还有刹帝利和婆罗门,
如同辐条固定在轮毂中,
他们全都立足于生命。(6)
“你作为生主,生命啊!
活动在胎藏,并生下;
你与那些气息同在,
众生为你取来食物。(7)
“你是天神的优秀输送者,
你是祖先的首位祭供者,
你是仙人们真实的行为,
安吉罗和阿达婆的后裔。(8)
注:“输送者”和“祭供者”指向天神和祖先提供祭品。安吉罗和阿达婆是拜火祭司。
“你是光辉的因陀罗,
你是保护者楼陀罗,
你是众星之主太阳,
行进在空中,生命啊!(9)
“一旦你降下雨水,
这些众生生气勃勃,
他们喜形于色,心想:
食物将会令人满意。(10)
“生命啊,你是纯洁者,食者,
唯一的仙人,一切存在之主,
我们是你的食物提供者,
风啊,你是我们的父亲。(11)
“你的形体在语言中,
在耳朵中,在眼睛中,
更是长久留在思想中,
请赐予吉祥,别离开!(12)
“安居于这天国之中的
所有一切都受生命控制,
就像母亲保护儿子们,
请赐予我们吉祥和智慧!”(13)
第三问
然后,阿湿婆罗之子憍萨利耶询问他:“尊者啊,这生命产生于哪儿?他怎样来到这个身体中?他怎样分配自己,确立自己?又怎样离开?怎样维持外在之物?与自我是怎样的关系?”(1)
他回答说:“你询问了太多问题。考虑到你信奉梵,我便告诉你。(2)
“这生命产生于自我。犹如影子附随人,思想附随生命。生命通过思想活动来到这个身体中。(3)
“正如君王指定官吏管辖这些或那些村庄,生命也是这样,为那些气息确定各自的位置。(4)
“下气在肛门和生殖器中,生命元气自己在眼睛、耳朵、嘴和鼻孔中。中气在中部,因为它要平等地分送供奉的食物。由此,产生七种火焰。(5)
注:“七种火焰”不详。或说是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和嘴。这七个感官获得食物滋养,产生活力。《剃发奥义书》2.1.8中也提到“七种火焰”,可参阅。
“这自我在心中。这里有一百零一脉。每条脉有一百支脉。每条支脉有七万二千细脉。行气在这些脉中运转。(6)
注:关于心中的这些脉管,参阅《大森林奥义书》2.1.19,《歌者奥义书》8.6.6。
“然后,向上的上气通过其中一脉,由善业引向善界,由恶业引向恶界,由善业和恶业引向人间凡界。(7)
“太阳是外在的元气。它升起,帮助眼睛中的元气。大地之神支持人的下气。天地之间的空是中气。风是行气。(8)
“火是上气。因此,一旦火熄灭,人便与进入思想的感官一起再生。(9)
“人依据思想进入生命。生命与火相连,与自我一起,引向所想的世界。(10)
“智者知道生命如此,他的后嗣不会断绝,他会达到永恒。有偈颂为证:(11)
“产生,来到,居处,管辖,
五种气息,与自我的关系,
凡知道生命的这些情形,
他达到永恒,他达到永恒。”(12)
注:“产生”指生命产生于自我。“来到”指生命依据思想活动来到这个身体中。“居处”指生命的五种气息所处的身体各个部分。“管辖”指生命管辖五种气息。
第四问
然后,苏尔耶之孙伽尔吉耶询问他:“尊者啊,哪些在人中入睡?哪些在人中保持清醒?哪一位天神看见那些梦?谁享受这种快乐?所有一切安居在什么中?”(1)
他回答说:“伽尔吉耶啊,太阳落下西山时,所有的光线在那个光轮中合为一体,而当太阳再次升起,它们又开始活动。就像这样,所有一切在至高之神思想中合为一体。由此,这个人在这时不听,不看,不嗅,不品尝,不接触,不说话,不执取,不享乐,不排泄,不行动。人们说这是入睡。(2)
“而在这个城堡中,那些生命之火保持清醒。家主祭火是下气,南祭火是行气。东祭火引自家主祭火。由于‘引自’(praṇayana),东祭火得名元气(prāṇa)。(3)
注:“城堡”喻指身体。“家主祭火”是家庭中日常供奉的火。“南祭火”是祭祖之火。“东祭火”是祭神之火。
“中气(samāna)得名于平等地(sama)引导吸气和呼气这两种祭品。而思想是祭祀者。祭祀的成果是上气。它天天引导祭祀者走向梵。(4)
“这位天神在梦中体验到尊贵伟大。他看到已经看到过的事物。他听到已经听到过的事物。他感受到在不同地点和方位已经感受过的事物。曾见和不曾见,曾听和不曾听,曾感受和不曾感受,存在和不存在,他看到所有一切。他作为所有一切,看到所有一切。(5)
注:“这位天神”指思想。
“如果这位天神被光焰征服,他就看不见那些梦。这时,在这个身体中,出现快乐。(6)
注:这是描述无梦的熟睡状态。
“贤士啊,正如鸟儿回巢栖息,所有一切进入至高自我栖息。(7)
“地和地元素,水和水元素,火和火元素,风和风元素,空和空元素,眼和可见者,耳和可听者,鼻和可嗅者,味和可品尝者,皮肤和可接触者,语言和可言说者,双手和可执取者,生殖器和可享乐者,肛门和可排泄者,双脚和可行走者,思想和可思考者,智慧和可理解者,我慢和可意识者,心和可思议者,光和可照亮者,气息和可维持者。(8)
注:“我慢”(ahaṅkāra)指自我意识。这里描述所有一切都进入至高自我栖息。
“他是见者,听者,嗅者,品尝者,思想者,智者,行动者,知觉的自我,原人。他进入至高的、不灭的自我。(9)
注:“他”指个体自我。“至高的、不灭的自我”指梵。
“确实,任何人知道它无形,无体,无色,纯洁,不灭,也就达到这个至高的不灭者,贤士啊,他成为知一切者,一切者。有偈颂为证:(10)
“知觉的自我和一切天神,
各种气息和元素安居其中,
贤士啊,若知道这个不灭者,
便成为全知者,进入一切中。”(11)
第五问
然后,尸毗之子萨谛耶迦摩询问他:“尊者啊,在人中,始终沉思唵(om)这个音节,直到去世,他由此赢得哪个世界?”(1)
他回答说:“萨谛耶迦摩啊,唵这个音节是上梵和下梵。因此,知者依此获取两者之一。(2)
“如果沉思一个音素,他由此觉知,得以迅速来到世界。梨俱颂诗引导他进入人间凡界。在这里,他具备苦行、梵行和信仰,享有尊贵。(3)
注:“一个音素”指a。“来到世界”指死后返回人间凡界。
“如果沉思两个音素,夜柔祷词引导他进入空中月界。他在月界享有威力,然后再返回。(4)
注:“两个音素”指a和u。
“而如果运用三个音素构成的唵这个音节,沉思至高原人,他便进入光中,太阳中。就像蛇蜕皮,他摆脱罪恶。娑摩颂歌引导他进入梵界。在那里,他看到比至高生命更高的、居于身体中的原人。有两首偈颂为证:(5)
注:“三个音素”指a、u和m,构成om(唵)这个音节。按照“上梵和下梵”的区分,“沉思一个音素”和“沉思两个音素”是“下梵”,这里沉思“三个音素构成的唵这个音节”是“上梵”。对于“上梵和下梵”,也可参阅《剃发奥义书》1.1.5中对“上知和下知”的说明。
“这三个音素分别与死亡相连,
如果它们紧密结合,互不分离,
在外在、内在和中间行为中,
正确运用,知者便不会动摇。(6)
注:“外在、内在和中间行为”不详。或说是指觉醒、梦中和熟睡三种状态。
“凭梨俱达到这个世界,凭夜柔达到
空中,凭娑摩达到圣贤所说的世界,
而凭唵这个音节,知者便由此达到
至高世界,平静,不老,不死,无畏。”(7)
第六问
然后,婆罗堕遮之子苏盖舍询问他:“尊者啊,憍萨罗国王子金毂走近我,询问这个问题:‘婆罗堕遮之子啊,你知道那个有十六分的原人吗?’我告诉这位王子说:‘我不知道这个原人。我若知道这个原人,怎会不告诉你?说谎的人会连根枯萎。因此,我不说谎。’他默默登车离去。我就问你这个问题,这个原人在哪儿?”(1)
他回答说:“这个原人就在这里,在身体里,贤士啊!这十六分就在他之中。(2)
“他思忖:‘谁起来时,我也起来?谁停下时,我也停下?’(3)
“他创造生命,从生命产生信仰、空、风、光、水、地、感官、思想和食物,从食物产生勇气、苦行、颂诗、行动、世界和世界的名称。(4)
注:这些便是十六分,或称十六分支。《大森林奥义书》1.5.14提到生主含有十六分,可参阅。
“那些河流流向大海,到达大海后,消失不见。它们的名色消解,只被称为大海。同样,这位目睹一切者的十六分以原人为归宿,到达原人后,消失不见。它们的名色消解,只被称为原人。他是无分者,永恒者。有偈颂为证:(5)
注:“名色”(nāmarupa)指名称和形态。“目睹一切者”指原人。参阅《歌者奥义书》6.10.1。
“如同辐条置入轮毂,
这些分支安居其中,
你要知道应知者原人,
但愿死亡不折磨你们!”(6)
他对他们说:“我知道的至高的梵就是这样,没有比它更高者。”(7)
他们赞颂他:“你是我们的父亲,带领我们渡过无知之海,到达彼岸。向至高的仙人们致敬!向至高的仙人们致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