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二期 困守长安时期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公元七四六——七五五)

第二期,包括杜甫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的十年间的作品。这十年,杜甫差不多一直是住在长安,这些作品也差不多全是在长安作的。

杜甫来到长安,在他的生活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这对于他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说:他的来到长安,一方面固然结束了他的游历生活,但另一方面却又正是一个新的富有社会内容和政治内容的游历生活的开始。尽管这种游历生活是痛苦的,是违反他的主观愿望的,然而对于诗人的成长却是必要的。

长安,大家知道,这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但也是罪恶的渊薮。它是天堂,又是地狱,有吸血的,也有输血的,阶级的对立,在这里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杜甫在当时社会上有他一定的身份,有机会看到那天堂的一面,同时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物质生活的奇苦,又有可能看到这地狱的一面,接触到人民生活,这样,就使他对统治阶级有了进一步的憎恨,对人民有了进一步的同情,从而创作出像《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和《赴奉先咏怀》等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诗。单凭这些诗,杜甫就已够不朽的了。

据现存的诗来看,杜甫这十年中,写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这自然也有亡佚,但数量可能不大。饥寒交迫的生活,使他不可能写出太多的诗。生活的丰富,扩大了杜甫诗的领域,也开展了他的诗的篇幅,这时出现了五百字的长篇,二百字以上的更是常见。在诗的体裁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七言古,他这时竟写了二十八首之多,也是第一期所没有的现象。本来,悲愤激动的心情,是需要这种“长句”来发泄的。

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1]。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2]。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3]。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4]。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5]。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6]。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7]。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8]。

这大概是天宝五载(七四六)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往后生活日困,不会有心情写这种歌。八人中,苏晋死于开元二十二年,贺知章、李白,天宝三载已离开长安,可见他们虽都在长安呆过,但并不是同时都在长安,是杜甫把他们结合起来的,是追叙。这首歌,浪漫中也带有真实面目,特别是李白和张旭,同时也可作史料看。

这首诗,在体裁上也是一个创格。看起来好像很乱,其实也有组织,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比李白大四十一岁,比杜甫大五十二岁),所以便放在第一位。其他便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写李白独多一句,并不是为了私人的交谊,而是因为这八人中,李白最为伟大,故有意把他作个重点。——按《开元天宝遗事》卷三“颠饮”条:“长安进士郑愚、郭保衡、王冲、张道隐等十数辈,不拘礼节,旁若无人。每春时,选妖妓三五人,乘小犊车,指名园曲沼,藉草裸形,去其巾帽,叫笑喧呼,谓之颠饮。”亦足见当时纵酒之风。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9];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10]。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11];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12]?

这是天宝六载(七四七)春杜甫到长安不久后所作。这时生活还好,所以尚有“樽酒论文”的想法。从来文人相轻,而杜甫称白诗无敌,可见他的谦逊态度。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13],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14],钓竿欲拂珊瑚树[15]。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16]。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17]。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18]。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19]?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20]。罢琴惆怅月照席[21]:“几岁寄我空中书[22]?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23]!”

这也是天宝六载春在长安所作,是杜甫集中最早的一首七言古诗。孔巢父,《旧唐书》有传。他早年和李白等六人隐居山东徂徕山,号“竹溪六逸”。谢病,是托病弃官,不一定是真病。巢父此去,意在求仙访道,故诗中多缥缈恍惚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可以看出杜甫早期所受屈原的影响。李白这时正在浙东,诗中又怀念到他,故题用“兼呈”。

高都护骢马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24],声价欻然来向东[25]。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26]。功成惠养随所致[27],飘飘远自流沙至[28]。雄姿未受伏枥恩[29],猛气犹思战场利[30]。腕促蹄高如踣铁[31],交河几蹴曾冰裂[32]。五花散作云满身[33],万里方看汗流血[34]。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35]。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36]?

都护,官名。唐置六大都护府,统辖边疆地区。高都护是高仙芝。仙芝天宝八载入朝,杜甫这时正困守长安,故借骢马来寄托自己的感叹。此诗分四段,每段四句。起四句说明马的来历,原是一匹立功西域的马。功成四句写马的性格。腕促四句写马的骨相才气。末四句写马的志愿。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37]。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38]: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3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0]。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41]。李邕求识面[42],王翰愿卜邻[43]。自谓颇挺出[44],立登要路津[45]。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46]。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47]。骑驴三十载[48],旅食京华春[49]。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50]。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51]。主上顷见征[52],欻然欲求伸[53]。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54]。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55]。窃效贡公喜[56],难甘原宪贫[57]。焉能心怏怏[58],只是走踆踆[59]?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60]。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61]。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62]。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63]?

韦济天宝七载作尚书左丞,很赏识杜甫的诗,杜甫这时困守长安,所以便写了这首诗表示感激并抨击当时的社会和政治。

乐游园歌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64]。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65]。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66]。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67]。阊阖晴开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68]。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69]。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70]。数茎白发那抛得[71]?百罚深杯亦不辞[72]!圣朝已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73]。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74]。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载(七五一)。题下有自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歌。”晦日指正月晦日,是唐时一个节日。德宗时才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乐游园即乐游原,汉宣帝所建,在长安东南郊,地势最高,四望宽敞,为唐时游赏胜地。杜甫这时生活益困,故语多感慨。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赤县官曹拥材杰[75]:软裘快马当冰雪[76]!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77]。南山豆苗早荒秽[78],青门瓜地新冻裂[79]。乡里儿童项领成[80],朝廷故旧礼数绝[81]。自然弃掷与时异[82],况乃疏顽临事拙。饥卧动即向一旬[83],敝衣何啻联百结[84]。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85]。

此诗大概作于天宝十载冬,可以看出杜甫生活的苦况,以及由这种生活所产生的对上层社会的憎恨。投简即投赠。咸华是咸阳和华原二县。

兵车行

车辚辚[86],马萧萧[87]。行人弓箭各在腰[88]。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89]。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90],行人但云:“点行频[91]!或从十五北防河[92],便至四十西营田[93]。去时里正与裹头[94],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95]!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96]。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97]。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98]?且如今年冬[99],未休关西卒[100]。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101],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102],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103]!”

这是反对唐玄宗不断发动不义战争的一首政治讽刺诗。可能作于天宝十载(七五一)。《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十载四月,鲜于仲通讨南诏,将兵八万,至西洱河,大败,死者六万人,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钱谦益认为诗即为此事而作,是很可信的。全诗分两大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问行人以下为第二大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由于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描写,故感染力极大。在诗的标题上,杜甫不用老一套的《从军行》一类的乐府旧题,而自创新题,写新事,这是他善于学习的地方。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104],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105],肌理细腻骨肉匀[106]。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107]。头上何所有?翠为叶垂鬓唇[108]。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109]。

就中云幕椒房亲[110],赐名大国虢与秦[111]。紫驼之峰出翠釜[112],水精之盘行素鳞[113]。犀箸厌饫久未下[114],鸾刀缕切空纷纶[115]。黄门飞鞚不动尘[116],御厨络绎送八珍[117]。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118]。后来鞍马何逡巡[119]:当轩下马入锦茵[120]!杨花雪落覆白蘋[121],青鸟飞去衔红巾[122]。炙手可热势绝伦[123],慎莫近前丞相嗔[124]!

这是讽刺杨国忠兄妹的荒淫奢侈的。杨国忠天宝十一载十一月作右丞相,这诗当是十二载春所作。首二句提纲,态浓一段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就中二句点出主角,紫驼一段写饮食之精,后来一段写杨国忠的威风和无耻。不空发议论,只尽情揭露事实,而讽意自见,手法极高。浦起龙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施均父《岘佣说诗》亦云:“《丽人行》,前半竭力形容杨氏姊妹之游冶淫佚,后半叙国忠之气焰逼人,绝不作一断语!使人于意外得之,此诗之善讽也。”均甚确。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125],悠悠赴交河[126]。公家有程期[127],亡命婴祸罗[128]。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129]!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这九首诗朱鹤龄说是为天宝末年哥舒翰用兵于吐蕃而作,大概可信。诗的主题思想是讽刺穷兵黩武。表现方面的特点是:一、用点来反映面,只集中描写一个征夫的从军过程。二、全部用第一人称来写,让这个征夫直接向读者诉说;由于寓主位于客位,转能畅所欲言,并避免直接批评时政的罪状。三、结构非常紧凑,从第一首的出门,到第九首的论功,循序渐进,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四、掌握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画,从而塑造了一个来自老百姓的淳厚、勇敢和谦逊的士兵形象。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130]。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131]!走马脱辔头[132],手中挑青丝[133]。捷下万仞冈[134],俯身试搴旗[135]。

磨刀呜咽水[136],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137],心绪乱已久[138]。丈夫誓许国[139],愤惋复何有[140]?功名图麒麟[141],战骨当速朽[142]。

送徒既有长[143],远戍亦有身[144]。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瞋[145]!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146]: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147]!

迢迢万里馀[148],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149],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150],倏忽数百群[151]。我始为奴仆[152],几时树功勋[153]!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154]。杀人亦有限[155],立国自有疆[156]。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157]?

驱马天雨雪[158],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159],指落层冰间[160]。已去汉月远[161],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162]!

单于寇我垒[163],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164],彼军为我奔[165]。虏其名王归[166],系颈授辕门[167]。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168]?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169]?众人贵苟得[170],欲语羞雷同[171]。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172]?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173]?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174]。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175]。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176]。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177]。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178]。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179]?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180]。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181]。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182]?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183]!

这是天宝十一载(七五二)秋所作。诸公,指高适、岑参、储光羲和薛据。他们每人都写了一首登塔的诗(只有薛据的一首失传),据杜甫自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是杜甫作此诗在后,所以说“同诸公”。同,就是和。例如《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同元使君舂陵行》,都是“和”的意思。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所建,在长安东南区进昌坊,寺塔六级,高三百尺,为玄奘所立。(慈恩寺塔也叫大雁塔,现仍存在。)这时政治很黑暗,把持相位十九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没死(他是这年冬十一月死的),同时杜甫自己在长安熬了六七年还是找不到一点出路,所以诗的感慨和讽刺很深刻。由于他不得不采用一种比兴的象征的手法,把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融化在景物的描写和故事的感叹里,所以需要我们细心领会。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184]!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185]?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186]。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187]。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188]。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189]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190]。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191]!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192]。此行既特达[193],足以慰所思。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194]。常恨结欢浅[195],各在天一涯;又如参与商[196],惨惨肠中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197],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198]。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199]!

高三十五,即诗人高适(唐人以称呼排行表示尊敬和亲切)。适时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掌书记(唐代元帅府及节度使僚属皆有掌书记的官)。翰于天宝十一载尝入朝,适同至长安,诗大概即作于这年。全诗分三段,首四句写边事,是送高的本旨。饥鹰以下写高的为人,有宽慰,有忠告。常恨以下写离别之情。

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200]!白石素沙亦相荡[201],哀鸿独叫求其曹[202]。

这大概是天宝十一载所作,是杜甫的创体。三章都是在第三句作顿,确是“历落可喜”。曲江,汉武帝所造,其水曲折,故名。开元中为游赏胜地,南有芙蓉苑,西有杏园和慈恩寺。

即事非今亦非古[203],长歌激越捎林莽[204]。比屋豪华固难数[205]。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206]?

自断此生休问天[207]!杜曲幸有桑麻田[208]。故将移住南山边[209]。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210]。

夏日李公见访

远林暑气薄[211],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212],僻近城南楼。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213]。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墙头过浊醪[214],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215]。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216]?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217]。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218]。

李公,李炎,时为太子家令。

秋雨叹三首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219]。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220]。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221]。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222]。

《唐书·韦见素传》:“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馀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汙潦。”诗即作于这一年。第一首假物寓意,叹自己的老大无成;第二首实写久雨,叹人民生活之苦;第三首自伤穷困潦倒,兼叹民困难苏,有“长夜漫漫何时旦”之感。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223]。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224]?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225]。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226]?

长安布衣谁比数[227]?反锁衡门守环堵[228]。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229]。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230]。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231]。

九日寄岑参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232]。所向泥活活[233],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234]。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235]。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236]?大明韬日月[237],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238]。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239]。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240]?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241]。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242]?

这和《秋雨叹》当是同时之作。岑参,是杜甫诗友之一,与高适齐名,在长安时,也经常和杜甫同游。杜甫无时不关心人民,故于怀友之中,忽发苍生之叹。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243]!闻君扫却《赤县图》[244],乘兴遣画沧洲趣[245]。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246]。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247]。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248]?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249]。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250]。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251]。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踏孤舟立[252]。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253]。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254]。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255]。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256]。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257]。若耶溪,云门寺[258]。吾独胡为在泥滓[259]?青鞋布袜从此始[260]!

天宝十三载(七五四),秋雨成灾,长安乏食,杜甫只得携家往奉先安置,奉先县令杨某,是杜甫夫人的同族。此诗即在奉先所作。《文苑英华》本有注云:“奉先尉刘单宅作。”少府就是县尉的尊称(唐时尊称县令则为明府)。山水障,画着山水的屏障。杜甫又有《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可见画的是什么,便叫什么障。唐人也作兴在障子上写诗,如韦庄的《秦妇吟》障子。

醉时歌

诸公衮衮登台省[261],广文先生官独冷[262]。甲第纷纷厌粱肉[263],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264],先生有才过屈宋[265]。德尊一代常坎轲[266],名垂万古知何用[267]!

杜陵野客人更嗤[268],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269],时赴郑老同襟期[270]。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271]。忘形到尔汝[272],痛饮真吾师[273]。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274]。但觉高歌有鬼神[275],焉知饿死填沟壑[276]?相如逸才亲涤器[277],子云识字终投阁[278]。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279]。儒术于我何有哉[280]?孔丘盗跖俱尘埃[281]。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282]!

这大概是天宝十四载(七五五)春作的,是杜甫困守长安的第十个年头。在封建社会,诗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喝酒的。我们既不能把他们看成贪杯的酒徒,也不能把他们的醉后狂言都看成他们的真正的人生观。此诗充满嘲笑,前段先嘲郑虔,次段嘲自己,其实都是嘲笑世人。三段抬出司马相如、扬雄,仿佛是为自己解嘲,其实是借以进一步的嘲笑整个封建社会。所以末段有等同一切、否定一切的消极虚无的想法。

天育骠骑图歌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283]?是何意态雄且杰[284],骏尾萧梢朔风起[285]。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286]。矫矫龙性含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287]。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288]。遂令大奴字天育[289],别养骥子怜神俊[290]。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291]。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292]。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293]。如今岂无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294]!

这大概也是天宝末年所作。天育,马厩名。骠骑,犹飞骑。诗分三段,首段描写画马,因起二句用真马作陪,故“是何”六句,句句说真马,即句句是画马,特觉生动。“伊昔”八句为第二段,追叙画马来历,同时反映了当时养马盛况。“年多”四句为末段,从画马空存,翻出异材常有,只是如今无人识得。叹马实自叹,作诗主意所在。

官定后戏赠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295]。老夫怕趋走[296],率府且逍遥[297]。耽酒须微禄[298],狂歌托圣朝[299]。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300]。

天宝十四载杜甫被任河西县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正八品下)。这是一个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的官儿,和他平素“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未免相差太远。杜甫有点啼笑皆非,所以便写了这首自我解嘲的诗来赠自己。名为戏,其实很伤心。据《夔府书怀》诗:“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则此诗当作于十四载十月前后。

去矣行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301]!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302]?野人旷荡无颜,岂可久在王侯间[303]?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304]。

这大概是为右率府胄曹参军以后不久所作。杜甫最初还以为:“率府且逍遥”,现在方感到在许多王侯中间做这个小八品官实在不是味,所以想走之大吉。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305],老大意转拙[306]: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307]!居然成濩落[308],白首甘契阔[309]。盖棺事则已[310],此志常觊豁[311]。穷年忧黎元[312],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313]。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314],不忍便永诀[315]。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316]。顾惟蝼辈,但自求其穴[317]。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318]?以兹误生理[319],独耻事干谒[320]。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321]?终愧巢与由[322],未能易其节[323]。沉饮聊自遣[324],放歌破愁绝[325]。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326]。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嵲[327]。蚩尤塞寒空[328],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329],羽林相摩戛[330]。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331]。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332]。彤庭所分帛[333],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334]!圣人筐篚恩[335],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336],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慄[337]!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338]。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339]。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34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341]!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342]。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343]。疑是崆峒来[344],恐触天柱折[345]。河梁幸未坼[346],枝撑声窸窣[347]。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348],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349]!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350]!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351]?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352]。抚迹犹酸辛[353],平人固骚屑[354]。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355]!

这是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正当安禄山作乱的前夕,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子时所作,在杜甫创作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他的热爱人民的思想,所以题目虽然是“咏怀”,却忠实的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并大胆的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实际上是一代的史诗。全诗可分三大段,首段叙述自己一贯忧国忧民的志愿。咏的是过去的怀抱。第二段叙述自京赴奉先,途中所闻所见,咏的是当前的感怀。第三段叙述到家后的事情,咏的是将来的忧怀。“穷年忧黎元”,是杜甫的中心思想,也是贯串全诗的骨干。因为“穷年忧黎元”,所以能够从“朱门酒肉臭”联系到“路有冻死骨”;能够在“幼子饿已卒”的情况下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这从文章结构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所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了。《长安志》:“奉先县,西南至京兆(长安)二百四十里”。

后出塞五首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356]?召募赴蓟门[357],军动不可留。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358]。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359]。斑白居上列[360],酒酣进庶羞[361]。少年别有赠[362]:含笑看吴钩[363]。

这几首诗当作于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冬安禄山反唐之初。目的在于通过一个脱身归来的士兵的自述,大声疾呼的揭露安禄山的反唐真相,叫唐明皇快快清醒过来。并指出养成禄山反叛的原因,即在于他自己的好大喜功,过宠边将,以致禄山得以边功市宠、形成养虎贻患。可是已经晚了,人民的浩劫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了。然而杜甫关怀祖国命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感动的。此诗表现手法,基本上和《前出塞》相同,都是由一个从军的老百姓以正面人物出场,也都是从辞家写起,五首只如一首。但由于强迫征调与自动应募的不同,人物形象却很有差别。

朝进东门营[364],暮上河阳桥[365]。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366]。平沙列万幕[367],部伍各见招[368]。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369]。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370]。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371]。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372]。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373]。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374]。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375]。拔剑击大荒[376],日收胡马群[377];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378]!

献凯日继踵[379],两蕃静无虞[380]。渔阳豪侠地[381],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382]。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383]。主将位益崇[384],气骄凌上都[385]: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386]。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387]。将骄益愁思[388],身贵不足论[389]。跃马二十年[390],恐辜明主恩。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391]。中夜间道归[392],故里但空村[393]。恶名幸脱免[394],穷老无儿孙。

* * *

[1] 知章,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他一见李白,便称为“谪仙人”,因没酒钱,便解下所佩的金龟换酒为乐。这两句写他的醉态,骑在马上,摇摇晃晃。眼花,醉眼昏花。

[2] 汝阳,汝阳王李琎。这三句写他的好酒。麴车,酒车。酒泉,郡名。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3] 左相,李适之。据《唐书》本传及《玄宗纪》,适之于天宝元年作左丞相,五载四月罢相(为李林甫所排斥),尝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是年七月贬为宜春太守,到任仰药而死。据此,则此诗最早亦必作于五载四月以后。长鲸吸川,形容豪饮。

[4] 宗之,崔宗之,也是李白的朋友。晋阮籍能作青白眼,见庸俗的人,便用白眼看他。玉树临风,形容醉态的摇曳。宗之貌美,故以玉树为喻。

[5] 苏晋是个进士,曾为户、吏两部侍郎。一方面长斋,一方面又贪杯,所以说他爱逃禅(不守法戒)。“逃禅”,与“逃墨”、“逃杨”语法相同。

[6] 这四句写李白连天子也不放在眼里,写李白豪放性格极形象。一斗诗百篇,是说才饮一斗酒就能写出百篇诗,写李白不但酒兴豪,而且文思敏捷。这是李白的特点。

[7] 张旭,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世呼张颠(见《新唐书·文艺传》)。草圣,草书之圣。杜甫《剑器行》诗序说:“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又《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云:“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又高适《醉后赠张九旭》云:“兴来书自圣,醉后语犹颠。”是旭在当时实有草圣之名。按李颀《赠张旭》诗:“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和这几句参看。

[8] 焦遂,名迹不见他书。袁郊《甘泽谣》:“陶岘,开元中家于昆山,自制三舟,有前进士孟彦深、孟云卿、布衣焦遂,共载游山水。”孟云卿也是杜甫的诗友,杜甫在长安时,可能和焦遂有过交接。五斗方卓然,是说喝了五斗之后方始卓然起兴,打开话匣子。高谈雄辩,正是卓然处。

[9]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10] 二句又以二古人赞美白诗。庾开府,庾信。信在北周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是六朝末期一位大诗人。鲍参军,鲍照,刘宋时曾为前军参军。他的七言诗《行路难》十八首最豪放。

[11] 二句正写忆。渭北,杜甫所在地。江东,李白所在地。“春树暮云”即景寓情,不明说怀念而怀念之深自见。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七、八遂明言之。”

[12]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谓诗为文。杜甫最喜欢讨论诗文,集中常常提到。可惜的是,这两位大诗人竟没有再见面。韩愈《醉留东野》诗云:“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这确是一件憾事。

[13] 这句写巢父无心功名富贵。掉头,犹摇头。不肯住三字要和下文“苦死留”对看。朋友们要他呆在长安,他总是摇头。

[14] 这句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表明巢父不仅不恋富贵,连自己的诗集也留在人间不要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巢父的诗可以长留不朽。巢父诗今不传,这句赠诗倒成了杜甫的自评。

[15] 珊瑚树生热带深海中,原由珊瑚虫集结而成,前人不知,见其形如小树,因误以为植物。上言巢父入海,故这里用珊瑚树。

[16] 二句写东游的境界。上句,字面上用《左传》“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但含有比意。巢父的遁世高蹈,有似于龙蛇的远处深山大泽。下句兼点明送别是在春天。

[17] 二句写东游时的遭遇,是幻境。蓬莱,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在东海中。织女,星名,神话中说是天帝的孙女。这里泛指仙子。虚无,即《庄子》所谓“无何有之乡”。归路,犹归宿。

[18] 知其故,指弃官访道之故。

[19] 这是一个转折语。代巢父点醒世人,也可看作转述巢父本人的话。草头露,是说容易消灭。这句和李白诗“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同意。但世人不知,故苦苦相留。苦死留,唐时方言,犹今言拼命留。

[20] 二句写蔡侯饯行。侯,是尊称,杜甫尝称李白为“李侯”。静者,恬静的人,谓不热衷富贵。别人要留,他却欢送,其意更深,所以说“意有馀”。除,台阶。

[21] 唐时宴会多用妓乐,送巢父却不合适,所以只用琴。罢琴,弹完了琴。酒阑琴罢,就要分别,故不免“惆怅”。下面三句都是临别时的嘱咐。

[22] 空中书,泛指仙人寄来的信。把对方看作神仙,故称为空中书。杜甫是不信神仙的。几岁二字很幽默,意思是说不知你何岁何年才成得个神仙。

[23] 这两句是要巢父见到李白时代为问好。“问讯”一词,汉代已有,唐代诗文中尤多。如韦应物诗“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杜诗如“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并含问好意。禹穴有二,这里是指浙江绍兴县的(详后《秦州杂诗》注)。

[24] 安西都护,即高仙芝。唐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胡青骢,西域的骏马。马青白色曰骢。

[25] 欻同忽。在西域声价已高,现来至东方,自更骤增声价。

[26] 写得骢马有品格有感情。

[27] 惠养,豢养。随所致,随所托身之主人。

[28] 流沙,泛指西北沙漠地带。

[29] 枥,马槽。曹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未受,不甘心受。马援愿以马革裹尸,曹植不愿作“圈牢之养物”,杜甫虽然“涕泪受拾遗”,但作了拾遗,却偏要管皇帝的“闲事”,都是所谓“未受伏枥恩”的表现。

[30] 是说时刻不忘立功战场。

[31] 踣音博,踏也。踣铁,言马蹄之坚,踏地如铁。据说马腕要促,促则健;蹄要高(厚二三寸),高则耐险峻。

[32] 曾同层。几蹴,不止一次。

[33] 五花,马毛色。云满身,身如云锦。唐代宗赏赐郭子仪九花虬马,额高九寸,毛拳如鳞,身被九花,故以为名。(见《唐语林》卷五)前人谓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不确。

[34] 极写骢马的材力,必须万里,方见流汗。西北有汗血马,汗流如血,故名。

[35] 掣电,言其速。倾城知,全城无人不晓。

[36] 末二句代马说话。是说青丝络头,老死槽枥,不是我的志愿。何由却出,即怎样才能出去作战的意思。横音光,汉时长安城西北头第一门叫“横门”,是通向西域的大道。

[37] 这两句起得很突兀,真是“一肚皮牢骚愤激”。生活的深入,使杜甫对当时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袴与裤同。“纨袴”是富贵子弟的标志,故以物代人。当时像杨国忠子杨暄,考明经不及格,但考官仍不敢不列为第一名,又御史中丞张倚子奭,一窍不通,也列为首选,所以说纨袴不饿死。“儒冠”也是以物代人的手法,是杜甫自谓。他常以儒者自居。这一句是全诗的骨干:自“甫昔少年日”至“再使风俗淳”是说的儒冠事业,是追叙过去;自“此意竟萧条”至“蹭蹬无纵鳞”是说的误身。

[38] 贱子,杜甫自称。具陈,细说。

[39] 开元二十三年杜甫由乡贡参加进士考试,时年二十四,所以说“早充观国宾”。“充”即充当。

[40] 这两句是杜甫的经验之谈。破是吃透,万卷言其多,这是杜甫能集大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41] 扬雄是西汉大赋家;子建是曹植的字,三国时大诗人。敌是匹敌,亲是接近。以上四句是自负的话。

[42] 《新唐书·杜甫传》:“甫少贫,不自振,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43] 王翰也是当时有名诗人,尝自撰乐歌,在酒席上自唱自舞。二人都是杜甫的前辈。卜邻,择邻。

[44] 挺出就是特出。

[45] 《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津是渡口,要路津比喻机要的职位。

[46] 这两句是杜甫的政治理想和志愿。上句是手段,下句是目的。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47] 隐沦是隐逸之士,行歌于路,有点像隐士的派头,但自己并不是逃避现实的人,所以说“非隐沦”。

[48] “骑驴”正应上文“萧条”。按《示从孙济》诗:“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则骑驴乃是事实。卢元昌《杜诗阐》:“骑驴三十载,当是骑驴十三载,时杜公年未四十。”

[49] 京华即京师。春字形容京师的繁华。

[50] 随,不是步随,是骑着小驴子跟在后面。肥马也是用物代人,即那班纨袴们。

[51] 潜悲辛是说吃在口里,苦在心头。潜,藏也。以上四句,写屈辱生活,正是“误身”处。

[52] 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人才。“顷”是说不久以前。

[53] 欻,同忽。求伸,求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54] 这两句都是比喻,上句用鸟,下句用鱼。青冥犹青云,指天空。蹭蹬是失势的样子。(“青冥”和“蹭蹬”是叠韵对。)当时李林甫怕文学之士说他的坏话,于是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诗便指的这件事。这时李林甫还在作宰相,故只好浑说。

[55] 猥,是古人常用客气字,犹“蒙”或“承”。仇兆鳌解作“频”,不对,因和上句“每”字犯复。唐人重诗,用诗来求知己,也用诗来推荐人,“诵佳句”便是推荐,故可感。

[56] 汉贡禹与王吉为友,闻吉贵显,高兴得“弹冠”,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这里杜甫自比贡禹,以王吉期待韦济。

[57] 原宪是孔子的学生,穷得出名。

[58] 怏怏,是气愤不平。

[59] 踆踆,且前且却的样子。

[60] 秦,即指长安。

[61] 二句是说欲去又迟迟不忍。终南山和渭水皆在长安。怜,是怜爱。心有所恋,故回首。

[62] 大臣,指韦济。一饭之德,尚不忘报,何况远辞大臣,又是文章知己,哪能不则声就走?说明赠诗之故。

[63] 白鸥,自比。没浩荡,灭没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末二句显示了杜甫的桀骜性格。——按杜甫作此诗十年后,在《华州试进士策问》中还说:“虽遭明主,必致之于尧、舜……驱苍生于仁寿之域,反淳朴于羲皇之上。”可与“致君”二句互参。

[64] 二句从乐游园写起。崒音足,高貌。森爽,森疏萧爽,写园中乔木参天。烟绵,犹烟笼。

[65] 二句方写置酒。公子,指杨长史。势最高,酒筵摆在园中最高处,因而也是眼界最宽的地方。用一“最”字,显出这天游园饮宴的还有其他公子。秦川,水名,一名樊川,这里指长安周围的平原。唐人多如此用法,如王维诗:“秦川一半夕阳开。”因居高俯视,故见川原之平如掌。鲍照诗:“九衢平若掌”,沈佺期诗:“秦地平如掌”,此用其字面。

[66] 二句写饮酒行乐,兼称美主人。长生木瓢,用长生木做的酒瓢。晋嵇含有《长生木赋》。示真率,是说主人用长生木瓢酌酒与客,来祝客长寿,而不拘于一般繁文缛节,这表示了他的真诚和坦率。更调鞍马,是说酒后又让客人乘马游览。调读平声,有戏弄的意思。狂欢赏三字,挑起下六句。按唐人所谓调马,有二义:一为驯马,许浑诗“胡马调多解汉行”;一为戏马,韩翃《看调马》诗:“玉勒斗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意当时酒后兼戏马取乐,故诗有“狂欢赏”之文。

[67] 二句写芙蓉园。芙蓉园在乐游园西南,中有芙蓉池,绿水弥漫。玄宗开元二十年曾自大明宫筑夹城通芙蓉园和曲江。仗,仪仗。白日雷霆,形容仪仗的声音。原来这一天玄宗也出游。

[68] 二句写曲江。曲江在乐游园南,亦名曲江池。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可见这里宫殿的宏伟。阊阖,天门。这里即指宫殿门。汉乐府《天门歌》:“天门开,荡荡。”,音迭。荡荡,阔大之意。翠幕,贵族们游宴时所搭华丽的帐幕。银榜,宫殿门端所悬金碧辉煌的匾额。排银榜,是说翠幕之多如云,势排银榜。“排”如杜诗“干排雷雨犹力争”之排。

[69] 二句总写望中所见芙蓉园和曲江的狂欢情景。上句写舞,下句写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缘云直上。”这里形容歌声的嘹亮,愈转愈高,有似缘云而上。浦起龙云:“青春六句,一气读。虽纪游,实感事也。是时诸杨专宠,宫禁荡轶,舆马填塞,幄幕云布,读此如目击矣。”

[70] 此下为末段,感叹身世。年年,犹往年。人,杜甫自谓。政治黑暗,生活贫困,年复老大,故未醉先悲。

[71] 杜甫志在兼善天下,不甘心老死无成,所以不觉恨起白发来。与“苦遭白发不相放”同意。

[72] 即所谓“痛饮”。深杯,满杯。

[73] 这两句是牢骚话,但用意很曲折,前人解释也颇纷歧。贱士,杜甫自谓。与自谓“腐儒”、“弃物”同一愤激。孔丘曾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论语》)上句实暗用此意。圣朝,也就是有道之邦。当此圣朝,而长久贫贱,岂不可愧可耻?而自己之丑陋无才也就可知了。丑字兼含深愧耻意。一物,仇注以为指酒,恐非;沈德潜说是杜甫自谓(《杜诗偶评》),也太泥。卢元昌说:“当此春和,一草一木,皆荷皇天之慈,忻忻然有以自乐,独我贱士,见丑圣朝……夫岂皇天悯覆、终遗贱士乎?”(《杜诗阐》)结合目前景物,释一物为一草一木,最为圆通。按杜甫《北征》诗:“雨露之所施,甘苦齐结实。”可作此句注脚。此句承上,是说即使自己是个贱士,但总算是万物中之一物,应该让他活得下去,如今竟穷得像丧家之狗,岂不是也有累于“圣朝”的盛德吗?皇天慈三字要活看。对草木而言为“皇天”,对人事而言则为“圣朝”。封建时代通常是把天子的仁慈称作“天恩”的。

[74] 大家都醉醺醺的骑着马走了,诗人还留在乐游原上,对着那苍茫的暮色吟出了这首诗。这苍茫,也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75] 赤县,指长安。《通典·职官·州郡下》:“大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拥,拥挤着,言其多。

[76] 软裘即轻裘,亦即狐裘。有此一句,上句所谓“材杰”,便成笑骂。

[77] 杜陵在长安南,秦时为杜县地,汉宣帝葬此,因曰杜陵,杜甫曾居住过,故每自称杜陵野老或杜陵布衣。

[78]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陶潜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79] 青门,长安城的东门。秦东陵侯召平尝种瓜青门。这两句写自己不但苦寒,而且苦饥。

[80] 乡里儿童,是骂一般小官僚的话,陶潜骂督邮为“乡里小儿”可证。项领成,是说脖子挺硬,目中无人。《诗经》:“四牡项领”,注:“项,大也。”又《后汉书·吕强传》:“群邪项领”,注:“项领,自恣也。”

[81] 是说朝廷亲友也跟我断了来往。礼数,犹礼节。

[82] 这是倒句,与时异,故见弃掷。自然,理之当然。

[83] 动即向一旬,是说动不动就是十来天,见得不是一次两次。韩愈《答孟郊》诗:“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动和恒对文,可证。向,近也。

[84] 啻,但也。何啻,犹岂止。

[85] 君不见,是呼两县诸子而告之。饥寒切身,无可诉说,只有默默泣血而已,想见所受生活压迫之惨重。无声,犹无言。杜甫并非真的无声,这首诗便是不平之鸣。

[86] 辚,音邻,众车声。

[87] 萧萧,马鸣声。

[88] 行人,即行役之人。

[89] 咸阳桥,在咸阳西南渭水上,秦汉时名“便桥”,由长安到云南,多经由四川,故也是往西走。爷娘妻子,奔走相送,尘埃涨天,连大桥也淹没了。

[90] 这个“过者”就是杜甫他自己。

[91] 点行,就是按名强制征调。频是频繁,即指下防河、营田等。“但云”二字直贯到底,所以这句以下都是行人的答话。

[92] “十五”是指年龄。当时因吐蕃侵扰黄河以西各地,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合河西一带防秋,所以说防河。

[93] “四十”亦指年龄,营田就是汉时屯田之制。无事种田,有事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94] 《通典·食货三》:“凡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是非,催驱赋役。”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因年纪小,所以得里正给他裹头。

[95] 二句主题所在。《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八载六月,哥舒翰以兵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这类事在当时很多。“成海水”是夸大的说法。武皇,汉武帝。一来是唐玄宗好开边,与汉武有类似之处;二来是不敢直斥,故拿汉武帝来比拟他。开边,用武力开辟边疆。意未已,意图还没有停止。

[96] 此山东,指华山以东之地。《十道四蕃志》:“关以东七道,凡二百一十七州。”唐行“府兵制”,兵农未分,穷兵黩武,以致破坏生产。

[97] 秦兵,即关中之兵。《史记》:“秦人勇于攻战。”岑参诗:“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耐苦战,即能苦战。因能苦战故被驱使如鸡犬。

[98] 这里再提“长者”和“役夫”,意在点明这些都是役夫自己的话。“敢伸恨”是说不敢伸说自己的愤恨。这句用反问口气,写出人民被压迫的痛苦,所谓“敢怒而不敢言”。当时事实也正是这样,《唐书·杨国忠传》:“自仲通、李宓再举讨蛮之军,凡举二十万人弃之死地,只轮不返,人衔冤毒,无敢言者。”

[99] 《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九载(七五○)十二月关西游奕使王难得,击吐蕃,克五桥。拔树敦城,以难得为白水军使。”据此,则“今年冬”当指十载冬。因去冬征兵,今冬又征,故下句有“未休”的话。

[100] 休,罢也。这句是说因未停止对吐蕃的军事行动,以致关西的兵士都未得到罢遣回家。

[101] 以女形男,诉兵役之苦,写出人民对不义战争的痛苦心情。比邻,犹近邻。唐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新唐书》卷五十一:“凡田:乡有馀,以给比乡;县有馀,以给比县。”可见“比邻”也是唐时习惯语。

[102] 青海头,即青海边。唐高宗龙朔三年为吐蕃所并。仪凤中,李敬立与吐蕃战,败于青海。玄宗开元中王君毚、张景顺、张忠亮、崔希逸、皇甫维明、王忠嗣等先后破吐蕃,皆在青海西。

[103] 啾啾,犹唧唧,是一种呜咽之声。——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云:“杜老《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寻常读之,不过以为漫语而已。更事之馀,始知此语之信。盖赋敛之苛,贪暴之苦,非无访察之司,陈诉之令,而言之未必见理,或反得害。不然,虽幸复伸,而异时疾怒报复之祸尤酷。此民之所以不敢言也。虽字敢字,曲尽事情。”

[104] 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开元时长安士女多于是日游赏曲江。

[105] 态浓,姿态浓艳。意远,神气高远。淑且真,是说很端庄。

[106] 肌理细腻,即《诗经》所谓“肤如凝脂”。匀,匀称。

[107] 罗衣裳用金银线绣着孔雀和麒麟。

[108] 翠,翡翠。为一作微。音鸽。叶,妇人首饰。鬓唇,鬓边。

[109] 衱音劫。腰衱,即裙带,缀珠其上,压而下垂,因为怕风掀起。

[110] 就中,犹其中,是从那许多丽人中,特提出几个来说。李白《忆旧游》诗:“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又《忆旧游》云:“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是就中乃唐人口语。云幕,云雾似的帐幕。椒房,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故后世称皇后为椒房,皇后亲属为椒房亲。

[111] 《旧唐书·杨贵妃传》:“太真有姊三人,皆有才貌,并封国夫人,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112] 驼,即橐驼。唐贵族食品中有驼峰炙。

[113] 水精即水晶。用水晶盘盛白色的鱼。

[114] 犀箸是犀牛角作的筷子。饫音裕,厌饫,吃得腻了。久未下,是说都不中吃,所谓“无下箸处”。三字写尽骄奢之状。

[115] 鸾刀,有铃的刀。缕切,细切。空纷纶,大师傅白忙乱一大阵。

[116] 黄门,即宦官。鞚,即马勒头。飞鞚,即飞马。

[117] 御厨,天子之厨。

[118] 遝音踏。杂遝,众多意。要津,即指国忠兄妹,所谓“虢国门前闹如市”。实字,是嗟叹的口气。

[119] 后来鞍马,即丞相杨国忠。留丞相二字直到末尾点出,意在使读者得讽刺之意于言外。逡巡,徐行貌。杜诗:“余病不能起,健者勿逡巡。”这里兼有大模大样、旁若无人的意味,即下句所言。

[120] 锦茵,锦作的地毯。

[121] 这和下句都是隐语,也是微词,妙在结合当前景致来揭露杨国忠和从妹虢国夫人通奸的丑恶。这里杜甫采用了南朝民歌双关语的办法,用杨花双关杨氏兄妹。《尔雅·释草》:“萍、蓱,其大者蘋。”《埤雅》卷十六:“世说杨花入水化为浮蘋。”据此,是杨花、萍和蘋虽为三物,实出一体,故以杨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又北魏胡太后尝逼通杨白花,白花惧祸,降梁。(杨华本名白花,降梁后,改名华,见《南史》)胡太后思之,作《杨白华歌》,有“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窝里”之句。杜甫这句诗也暗用了这一个淫乱的故事。按唐章碣《曲江》诗有“落絮却笼他树白”之句,可见当时曲江杨柳甚盛,故有“杨花雪落”的景致。

[122] 青鸟,西王母使者。飞去衔红巾,为杨氏传递消息。红巾,妇人所用红手帕。唐徐夤《尚书筵中咏红手帕》诗:“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别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可知唐时贵族妇女多用红巾。

[123] 炙手可热,言势焰灼人。绝伦,无人能比。

[124] 丞相,指杨国忠。黄生说:“先时丞相未至,观者犹得近前,及其既至,则呵禁赫然,远近皆为辟易(远远躲开)。此段具文见意,隐然可想。”杨不欲游人窥视,故近前作嗔,其淫乱之意,已露于言外。似含蓄,实尖锐;似幽默,实辛辣。——按杨花入水化为萍,其说始见于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诗自注和陆佃的《埤雅》。我过去沿用仇、浦、杨诸家旧注引《广雅》,实误。茹辛同志据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十(上)已为指出(见《文学遗产》四三八期)。惟陆佃(苏轼同时人)既云“世说”,则在唐代或已有此传说。(顷阅胡震亨《唐音癸签》及朱鹤龄《杜工部诗注》,亦均引作《广雅》,则其误不始于仇氏。)

[125] 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征,故心怀戚戚。

[126] 悠悠,犹漫漫,遥远貌。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127] 公家,犹官家。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128] 是说如果逃命,又难逃法网。唐行“府兵制”,天宝末,还未全废,士兵有户籍,逃则连累父母妻子。

[129] 这两句点出赴交河之故,是全诗的主脑,是人民的抗议,也是杜甫的斥责。——这首诉说初出门辞别父母的情事。

[130] 离家日久,一切习惯了,熟习了,故不再受伙伴们的戏弄和取笑。按《通典》卷一百四十九:“诸将士不得倚作主帅,及恃己力强,欺傲火(伙)人,全无长幼,兼笞挞懦弱,减削粮食衣资,并军器火具,恣意令擎,劳逸不等。”则知当时军中实有欺负人的现象。

[131] “死无时”是说时时都有死的可能,不一定在战场。正因为死活毫无把握,所以也就顾不得什么骨肉之恩,说得极深刻。

[132] 走马,即跑马。辔头,当泛指马的络头。脱是去掉不用。

[133] 青丝,即马缰。挑是信手的挑着。

[134] 捷下是飞驰而下。

[135] 搴,拔取。是说从马上俯下身去练习拔旗。《通典》(卷同上):“搴旗斩将,陷阵摧锋,上赏。”所以要“试搴旗”。吴昌祺说:“走马四句,捷自负,而意乃在‘死无时’也。”这说法很对。——这是第二首,是接前诉说上路之后的情事。亡命亡不了,吞声也没用,不如索性把命豁出去练上一手。

[136] 呜咽水,指陇头水。《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以下四句即化用陇头歌。

[137] 轻是轻忽,只当没听见。肠断声指呜咽的水声。

[138] 这句是上句的否定。心绪久乱,而水声触耳,想不愁也不行。心不在焉,因而伤手。初尚不知,见水赤才发觉。刻画入微。

[139] 丈夫,犹言“男儿”、“健儿”或“壮士”,是征夫自谓。誓许国,是说决心把生命献给国家。这以下四句征夫的心理有了转变,但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所以语似壮而情实悲,口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仍有矛盾。

[140] 这句承上句。既以身许国,此外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留念的呢?

[141] 西汉宣帝曾图画霍光、苏武等功臣一十八人于麒麟阁。

[142] 当字很有意思,好像甘心如此,其实是不甘心。末两句也是反话。所以有此矛盾现象,是由于这个战争不是正义的战争,人民也是被强制去作战的。——这是第三首,诉说一路之上心情的烦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143] 送徒有长,是指率领(其实是押解)征夫的头子,刘邦、陈胜都曾做过。

[144] 远戍,指人说,是征夫自谓。“亦有身”是说我们也有一条命,也是一个人。是反抗和愤恨的话。仇注:“远戍句,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不对头。

[145] 这两句是说,死活我们都向前去,决不作孬种,用不着你们吹胡子瞪眼,也是任性使气的话。仇注:“吏即送徒之长。”

[146] 附书即捎信儿。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

[147] 这两句概括书中的大意。决绝,是永别。仿佛是说:“妈呀!爸爸呀!妻呀!儿呀!……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我们苦也不能苦在一起了!”吴瞻泰云:“不言不同欢乐,而言不同苦辛,并苦辛亦不能同,怨之甚也。”——这是第四首,诉说在路上被徒长欺压和驱逼的情事。连托人捎封信他们也怕我们因此逃走。此章用倒叙法,因附书,故行迟,因行迟,故吏怒。若照此顺序,便索然无味。

[148] 迢迢,远貌。

[149] 异苦乐是说苦乐不均。在剥削阶级的部队中,官兵总是对立的。

[150] 隔河的河即交河。“骑”字照以前的习惯读法,应读作去声,因为这是名词,指骑兵。

[151] 倏忽,一会儿工夫。

[152] 《通鉴》说当时“戍边者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卷二百一十六)。可见“为奴仆”确是实际情形。

[153] 树,立也。——这是第五首,诉说初到军中时所见到另一面的黑暗,当初满想舍命立功,画像麟阁,现在看来也不容易。这一首是九首的分水岭。以下专写军中。

[154] 这四句极像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这一句的。

[155] 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沈德潜《杜诗偶评》:“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不确。

[156] 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第一首“开边一何多”照应。

[157] 这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远《杜诗会稡》:“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在这里我们相当明显的看到杜甫的政治观点。——这是第六首,征夫诉说他对战略的看法。

[158] 雨作动词用,读去声。雨雪即下雪。

[159] 山高所以径危。因筑城,故须抱石。

[160] 指落是手指被冻落。

[161] 汉月,指祖国。

[162] 祖国在南方,所以见浮云南去便想攀住它。“暮”字含情。——这是第七首,征夫诉说他在大寒天的高山上筑城戍守的情事。

[163] 单音禅。汉时匈奴称其君长曰单于,这里泛指边疆少数民族君长。

[164] 古宝剑有雌雄,这里只是取其字面。四五动,是说没费多大气力。

[165] 奔是奔北,即吃了败仗。

[166] 名王,如匈奴的左贤王、右贤王。这里泛指贵人。正是所谓“擒贼先擒王”。

[167] 辕门即军门。

[168] 这两句主要写有功不居的高尚风格,是第三章“丈夫誓许国”的具体表现,也是下章“丈夫四方志”的一个过渡。——这是第八首,征夫诉说他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立功的态度。

[169] 能无,犹“岂无”、“宁无”,但含有估计的意味。分寸功,极谦言功小。观从军十年馀,可知“府兵制”这时已完全破坏。

[170] 众人,指一般将士。苟得,指争功贪赏。

[171] “欲语”二字一顿。想说说自己的功,又不屑跟他们同调,干脆不说也罢。《礼记·曲礼》:“毋勦说,毋雷同。”雷一发声,四下同应,故以比人云亦云。

[172] 这两句过去解说不一。大意是说:中原尚且有斗争,何况边疆地区?应前“单于寇我垒”。

[173] 这两句是将自己再提高一步,丈夫志在四方,又哪能怕吃苦?《论语》“君子固穷”。——这是最后一首,这位征夫总结了他“从军十年馀”的经历。我认为杜甫一定接触到这类人物,否则不能写得如此具体深刻。

[174] 两句泛写塔之高。苍,天色。穹,穹窿,天形。塔高出天,所以说“跨”,因势高,故猛风永无停止。

[175] 旷士,就是超世之士。杜甫自言不是这种人,所以登塔不仅不能消忧,反而增加了无限的忧愁。所谓百忧,即后半所说的。

[176] 佛教假形象以教人,故曰象教。没有佛教,也就不会有这个塔,所以说象教力。黄生说:“冥搜犹言探幽也。登塔,则足不至而目能至之,故曰追。”但此处所谓冥搜,其实是揭露现实,不要为杜甫瞒过。按唐人作诗,用心甚苦,故多以“冥搜”指作诗,如高适诗:“连喝波澜阔,冥搜物象开。”又徐夤诗:“十载公卿早言屈,何须课夏更冥搜。”皆其证。

[177] 两句概写登塔之状。枝撑,塔中斜柱。

[178] 此以下八句写登塔所见。这四句是仰观。七星和河汉,都不是白天所能见的,河汉也没有声音,只是极力形容塔之高。艺术的真不一定就是事实的真。羲和,传说是日神的御者,所以可用“鞭”字。白居易《题旧写真图》:“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本此。古典作家往往以日象征人君,这句可能有寓意。少(读去声)昊,白帝,是秋天的神。

[179] 这四句是俯视。秦山指终南诸山。凭高一望,大小错杂,有如破碎。泾渭二句不是单纯写景,以景物的模糊,象征时局的昏暗。渭水清,泾水浊,泾渭不可求,是清浊不分,善恶不分。好在是实有此景,自然而然,不假捏造,毫无痕迹。下二句也有所寓意。触景生愁,故上有“登兹翻百忧”的话。

[180] 此以下八句写登塔所感。这四句借故事以寄慨。杜甫要“致君尧舜上”,而玄宗却越来越昏庸,故因远望不禁想起虞舜。和屈原的“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舜号)而陈辞”同一苦心。传说,舜葬于苍梧之野。仇兆鳌认为是以虞舜苍梧,比太宗昭陵,则为追想国初政治休明的意思。也说得通。

[181] 《列子》:“周穆王升昆仑之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玄宗与贵妃游宴骊山,荒淫无度,事有相类,故借以为刺。时当日落,故曰日晏,亦含天下将乱意。

[182] 黄鹄,比喻好人,也有自比意。去不息,都被排斥,高飞远引。

[183] 雁是一种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这里比喻趋炎附势、自私自利的小人。和《赴奉先咏怀》诗的“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同意。这四句好在也是登塔时所见实景。

[184] 崆峒,山名,在临洮,隶属河西。《唐书·哥舒翰传》:“吐蕃每至麦熟时,即率部众至积石军获取之,共呼为吐蕃麦庄。前后无敢拒之者。至是,翰设伏以待之,杀之略尽。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通鉴》把这件事记在天宝六载十月。按高适有《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是高适实参加了这次战役。今又当麦熟,自应休兵息民,加意防守。

[185] 首四句是送别的本旨。公,指适。主将,指翰。穷荒,贫瘠边远之地。天宝八载,翰攻吐蕃石堡城,士卒死者数万。

[186] 饥鹰,比喻高适。《唐书·高适传》:“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187] 高适本是“大笑向文士”的诗人,二语能写出他的豪迈性格。幽,河北之地;并,山西之地,俗善骑射,多健儿。

[188] 适初为封丘县尉,有诗云:“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今为书记,可不再鞭挞人民。

[189] 此下设为问答。触热,冒着炎热。武威,郡名。

[190] 二句高适答言。国士知,是说不以众人相待。高适客游河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掌书记,故适《登垅》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可见高适对哥舒很信赖。

[191] 此以下至篇末又都是作者的话。这两句是规戒。杜甫对哥舒的看法和高适不大同,同时高适也很豪放,所以关照他要加倍小心谨慎。

[192] 这两句是鼓励。高适志在封侯,常说“公侯皆战争”,但现在还是一书记,所以杜甫对他说,只要你在军府中熬上个十年八载,自然可以作主将了。军麾,用作指挥的军旗。

[193] 特达,犹特出,这里有前途远大意。

[194] 这两句是宽慰。高适这一年已是五十五六岁了。

[195] 自此以下写自己对高的友谊和惜别之情。浅,短浅。方聚复散,故曰结欢浅。

[196] 参商二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是说分手后难得见面。

[197] 二句是说自己不能同往(杜甫曾有《投赠哥舒开府》诗,但没有生效)。

[198] 二句是说高适很难回来。翳,蔽。何当,何时。

[199] 一则由于友谊,再则也由于杜甫很爱高适的诗,所以这样希望他。杨伦说:“观诗,直有家人骨肉之爱,公于同时诸诗人,无不惓惓如此。”

[200] 二毛,发有黑白二色。秋气感人,故有此叹。

[201] 白石素沙,也是秋景,因秋日则“水落石出”。不独菱荷枯折,引人嗟叹,即此白石素沙,亦复感荡人情。

[202] 闻哀鸿独叫,益增身世孤独之感。曹,同类。

[203] 即事吟诗,随意写怀,既不是今体,也不是古体(此诗七言五句,古体今体都没有这一样式)。所以黄生说:“即事非今亦非古,自目其诗体也。”

[204] 长歌即指此诗,是长歌当哭的意思。伪宋玉《风赋》:“蹙石伐木,捎杀林莽。”木曰林,草曰莽。捎,摧折。

[205] 比屋,屋连着屋,多的意思。

[206] 杜甫死守在长安,意本不在富贵,故能甘心灰冷,但弟侄辈想法不同,所以伤心。《庄子》:“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207] 这是极端愤怒,也是十分顽强的话。现实的教训,已使杜甫预见到他自己的前途将是怎样,用不着去问什么天了。

[208] 杜曲,地名,在长安南。

[209] “故将”二字承上句。南山,终南山。

[210] 李广尝在南山中射虎,又杜甫本善骑射,故有此联想。残年,即馀生。张上若说:“看射猛虎,意在除奸恶,而舒其积愤,又非甘作逸民者,可以观公之志矣。”

[211] 点明公子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

[212] 村坞,村庄。村外筑土为堡叫做坞。

[213] 是说有所需要也容易求得,不似都市中富贵人家的吝啬。

[214] 这句很有意思。一来显得是贫居,墙低,故酒可以打墙头递过来;二来也显得邻家的淳朴,不打从大门而打从墙头送过来。杜甫之憎富人,爱穷人,是有他的生活体验作基础的。按王建《宫词》:“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又李山甫《柳》诗:“寻常送别无馀事,争忍攀将过与人?”则过,应是唐人口语。

[215] 稠,众多。

[216] 此物,指蝉。聒音括,吵闹。二句反用梁王籍诗“蝉噪林逾静”。

[217] 二句颇幽默。无物款待,只好抬出景色。水花,莲花。

[218] 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朴、豪爽。

[219] 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故喜之。决明,夏初生苗,七月开黄花。可作药材,功能明目,故叫决明。

[220] 二句实写决明颜色之鲜艳可爱。

[221] 二句忧决明,也是自忧。汝,指决明。后时,谓日后岁暮天寒。

[222] 因恐其难久,故特觉可惜。堂上书生即杜甫。杜甫身世,与决明有类似之处,故不禁为之伤心掉泪。

[223] 赵次公说:“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吴见思说:“风曰阑风,雨曰伏雨,盖不时飘洒,常见其纷纷也。又四海八荒,同云一色,则无处不雨,无日不雨矣。”

[224] 因久雨,故百川皆盈,致牛马难辨,泾渭莫分。《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

[225] 《朝野佥载》:“俚谚曰: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是说芽蘖絭卷如耳形。黍不耐雨,故穗黑将烂。按《资治通鉴》:“天宝十三载八月,上(玄宗)忧雨伤稼,杨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灾情,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卷二百一十七)灾情严重,而无人敢言,故杜甫有“无消息”之叹。

[226] 按《唐书·玄宗纪》:“是秋霖雨,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粜以济贫民。”据杜此诗,则所谓“贱粜”,并未解决问题。贪吏舞弊,奸商居奇,人民无奈,只要“相许”,也就不计衾裯和斗米的价值是否相等了。

[227] 长安布衣,亦杜甫自谓。谁比数,是说人们瞧不起,不肯关心我的死活。司马迁《报任安书》:“刑馀之人,无所比数。”

[228] 自己也不望救于人,所以从里面把门锁了。衡门,以横木作门,贫者之居。环堵,只有四堵墙。

[229] 形容稚子无知的光景。大人正以风雨为忧;小孩则反以风雨为乐。

[230] 有自比意,浦起龙说:“句中有泪。”

[231] 宋玉《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后土,大地。

[232] 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复,是再三再四。

[233] 到处是烂泥浆。活音括。泥活活,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234] 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235] 寸步,是说离得很近。但难得去拜访。

[236] 想及霖雨给人民(苍生)造成的严重灾难,杜甫就更加气愤。云不散则雨不止,故欲诛云师。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畴,就是谁。

[237] 大明即指日月。韬,韬晦。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

[238] 君子,指朝廷官员。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诗经·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语含讥讽。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小人,指平民和仆役。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239] 是说水大连高山都要冲走了。溜,是水流漂急。

[240] 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241] 新语一作新诗。醇酎即醇酒。酎音宙。

[242] 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243] 起二句想落天外,出人意表,正是所谓“惊人语”。堂上是不应当或者说不可能长出枫树的,现在却居然长出来了,更可怪的是,还出现了烟雾缭绕的万里江山。极写画之神妙。底,六朝以来方言,相当于“什么”。

[244] 君,刘单。扫却,画了。用一扫字,显示工力纯熟,所谓一挥而就。中国古称赤县神州,但唐人也称京师所辖诸县为赤县。《赤县图》,可能是画的长安或奉先县的形势图。这句方点破是画,却又只作陪衬。

[245] 这句是主。沧洲趣,隐士们流连山水的乐趣,即指上所见山水画。谢朓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246] 二句是说你将全部心灵都融化在画上,足见你重视画的艺术。毫素,作画所用的毛笔和绢素。不用丹青,而变用毫素,是为了押韵。

[247] 祁岳与郑虔,皆杜甫同时人,俱工山水画。杨契丹,隋朝大画家。从这类评比,可以看出杜甫对书画艺术的深厚修养。

[248] 这两句又用怪叹语气喝起。得非,无乃,都是诘问词,相当于“莫不是”。玄圃,亦作“县圃”,在昆仑山巅,仙人所居。潇湘本二水,在湖南零陵县合流,因总称潇湘。玄圃是山,故用裂字;潇湘是水,故用翻字。这以下诸句正写所以“远过杨契丹”处。

[249] 二句写画之能移人情。天姥,山名,在浙江。杜甫早年曾游历此山。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引赵次公云:“此诗篇中使字:云不合,云怪底,云得非,云无乃,云似闻,云乃是,皆以形容其所画景物之逼真也;云县圃,云潇湘,云天姥,乃取仙山及人间奇境称比之也。”

[250] 蒲城,即奉先县。鬼神入,鬼神下降。这两句意未完,须连下两句看。

[251] 元气,天地自然之气。元气淋漓,形容笔墨的饱满酣畅,巧夺天工。障是新画,故云“障犹湿”。天泣、风雨等,都是从“湿”生发出来的奇想。真宰,天神。杜甫称李白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手法与此正同。李贺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样两句来赞美李凭的箜篌声,也是从此化出。

[252] 此下六句实写画中景物。暝,薄暮时。这幅画大概是以春天的一个傍晚为时间背景。王维诗:“落日山水好。”

[253] 沧浪,水名。这里用来形容水色之清。青溟,犹碧海。秋毫末,秋毫之末,极言其细。远望岸岛,只隐约可辨。

[254] 画中有斑竹,因而联想起湘妃的传说。《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又张华《博物志》:“舜崩于苍梧,二妃(娥皇、女英)啼,以泪挥竹,竹尽斑。”贾岛诗:“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赠人斑竹拄杖》)

[255] 上句言天才,下句言工力。点明刘单远过前人之故。

[256] 亦莫比,也无人能比得上。

[257] 貌得,画得。貌作动词用,杜诗多如此。

[258] 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县若耶山下,溪上有云门寺。

[259] 泥滓,泥淖。犹言浊世。杜甫这时困守长安已八九年。

[260] 从此始,从此去遨游山水。浦云:“末忽因画而动出世之思,更有含毫邈然之趣。”按诗意仍在以自己之神往,衬出画之神妙。

[261] 衮衮,多貌。台是御史台,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当时最重要的政治机构。卢世《杜诗胥钞》:“开手无端波及台省诸公,‘世人皆欲杀’,恐不独在青莲(李白)矣。”

[262] 广文先生,指郑虔。《旧唐书·玄宗纪》:“天宝九载七月国子监置广文馆,徙生徒为进士业者。”《新唐书·郑虔传》:“玄宗爱虔才,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后来广文馆因雨倒塌,也没人来修,郑虔只好搬到国子监去,可见这是个冷门。

[263] 甲第,头等第宅。汉代贵族官僚住宅有甲乙次第,故曰第。

[264] 羲皇,指伏羲氏。出,超出。即陶潜所谓“羲皇上人”。

[265] 屈宋,屈原、宋玉。郑虔曾自写其诗并画以献玄宗,玄宗题曰:“郑虔三绝。”

[266] 德尊,犹德高。坎轲,车行不利,比人不得志。

[267] 这是愤激的话,并非真认为垂名无用。

[268] 杜陵野客,杜甫自谓。嗤,笑也。

[269] 籴音敌。买入米谷曰籴。日籴是天天买,见得无隔宿之粮。太仓,京师所设御仓。因去秋霖雨,故出太仓米开籴。

[270] 郑虔年龄不可考。杜甫《戏简郑广文》诗称他“才名三十年”,《新唐书》和《文苑英华》“三十”都作“四十”,大概要比杜甫大二十来岁,所以称他“郑老”。同襟期,谓彼此襟怀性情相同。

[271] 不复疑,毫不迟疑。是说得钱就买酒,更不考虑其他生活问题。

[272] 忘形,不拘少长等形迹。尔汝,称名道姓你来我去的毫无客套。《文士传》:“祢衡与孔融为尔汝交,时衡年二十馀,融年五十。”

[273] 是说但能痛饮即为吾师,不一定指郑虔。痛饮是拼命的喝。

[274] 这两句写饮酒时光景。檐花,指檐前细雨。因为灯光映射,闪烁如花,故曰檐花。按《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诗:“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亦可证。

[275] 高歌,即放歌,所谓“放歌破愁绝”。有鬼神,是说有鬼神帮助,即“诗成若有神”意。

[276] 焉知,犹那知。饿死就饿死,那管得许多,这也是愤慨的话。

[277]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店,文君当垆,相如亲自洗涤食器。

[278] 子云,扬雄的字。王莽时,刘棻因献符命得罪,而扬雄尝教刘棻作奇字,遂被连及。时扬雄校书天禄阁,使者来收雄,雄从阁上跳下,差点没摔死。

[279] 这两句是劝郑虔早些弃官回家。陶潜辞彭泽令时,曾作《归去来辞》。石田,沙石之田,即瘦硗的田。

[280] 何有,犹何用。

[281] 申明上句。饶你做到孔丘也还是要和盗跖一样化为尘埃(我们不能据此,说杜甫否定孔丘)。盗跖,姓柳下,名跖,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袖,因被诬为“盗跖”。

[282] 闻此,指上尘埃句。且衔杯,有何可说,还是喝酒罢。

[283] 无乃,只怕的意思。是推测之词。

[284] 是何二字与无乃相呼应,意在证明自己的推测。是,指画的马。

[285] 萧梢,摇尾的样子。朔风起,朔风为之起。

[286] 二句实写马形。缥,淡青色。《太平御览·兽部》八引伯乐《相马经》:“眼欲得高,眶欲得端正,睛欲如悬铃紫艳光。”

[287] 二句虚写马神。矫矫,桀骜的意思。古人多以龙拟良马,含变化,有多种多样的神态。天骨,天生的骨格。

[288] 此下八句追溯画图的来历,足见当时养马的盛况。“伊”是发语词,无意义。《新唐书·兵志》:“马者,兵之用也。监牧,所以蕃马也。监牧之制,其官领以太仆。凡马五千为上监、三千为中监、馀为下监。皆有左右,因地为之名。”张说《陇右监牧颂德碑序》云:“开元元年,牧马二十四万匹,十三年,乃有四十三万匹。上(玄宗)顾谓太仆少卿兼秦州都督张景顺曰:‘吾马蕃息,卿之力也。’”马二岁曰驹。攻是攻治,即训练。

[289] 大奴,马奴的头目。字就是养。

[290] 骥子,即此骠骑。爱其神骏,所以在另一处来养。

[291] 材尽下,都是驽马。用一般马来形容骠骑,是一种反衬手法。

[292] 点明独画此马之故。因为爱赏,故张挂在座右。观看不厌,所以说久更新。

[293] 这两句是说画马到底不及真马有用。物化,化为异物,是说真马已死。空形影,只留下一幅画。画马再好,也不能驰骋,故曰无由骋。

[294] 杜甫往往因小明大,借物寓怀,这两句也是如此。由马说到人、说到自己、说到社会。见得现在也并非没有好马,只是无人识得。表面上是为马叫屈,其实是为奇士、为自己鸣不平。、骅骝,都是千里马。王良、伯乐,皆春秋时人。王良善御,伯乐善相马。

[295] 说明不作之故。唐时县尉一面要鞭打人民,一面又要拜迎官长,有时自己也不免受鞭笞。

[296] 趋走,犹奔走,指侍候上司。白居易诗:“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白时为盩厔县尉,故自称趋走吏。盖本此。说怕,其实是讨厌。

[297] 是说比作县尉多少自由些,故曰且逍遥。杜甫不是贪图个人逍遥的,所以这是一句牢骚、无聊的话。

[298] 说明就任率府之故。其实也是牢骚话,所谓“戏语”。杜甫作官,当然不是为了弄几个买酒钱,但这样的官职,又能作出什么对国家人民有利的大事业来呢。

[299] 托是托庇。是说在这个圣明的朝廷可以纵吟狂歌,无所忌讳,是任率府的又一原因。

[300] 杜甫这时家在奉先,一官羁绊,回家不得,所以说“归兴尽”,但又想回去,所以说“向风飙”。(杜甫不久还是回了家,并写出《赴奉先咏怀》那首名诗。)

[301] 杜甫多以鹰拟人或自拟,这里也是自比。鞲,放鹰人所著的臂衣。飞掣,犹飞去。

[302] 燕,比喻小人。

[303] 二语骂尽上层社会。音忝。颜,犹厚颜。

[304] 十分讨厌那班王侯,但不作这官儿,生活又成问题,所以有一试餐玉法的无聊想法。《魏书》卷三十三:“李预居长安,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躬往攻掘,得大小百馀,预乃椎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蓝田,山名,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出玉。

[305] 杜陵在长安南,杜甫在此住过家,故每自称“杜陵布衣”或“少陵野老”。

[306] 拙,笨拙也,此句即俗话所谓“越活越回去了”。其实是反话。杜甫是越活越顽强的。卢元昌云:“凡人老大,则工于世故,杜陵布衣独不然,至老弥拙。盖由许身愚,动以稷契自命耳。”

[307] “许身”犹“自期”或“自许”。稷是周代的祖先,教百姓耕种;契是殷代的祖先,推行文化教育。《孟子》:“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

[308] 濩音护,濩落,即廓落,大而无用之意。居然,犹果然。

[309] 契阔,犹辛苦。

[310] 《韩诗外传》卷八:“孔子曰:学而不已,阖棺乃止。”阖棺即盖棺。诗意是说“死而后已”。

[311] 觊音记,希望之意。豁,达也。是说只要不死,总望达到自己的志愿。

[312] 穷年句是说一年到头都关心人民。

[313] 翁字外示尊敬,实含讥讽。弥,益也。旁人越是笑我,我却越坚决、越慷慨。

[314] 比唐玄宗。玄宗初期曾出现“开元之治”,李白亦尝称玄宗为“圣明主”。

[315] 永诀是长别。

[316] 这以上四句是比喻的说法。廊庙具,比喻朝廷百官很多都是栋梁之材,构造大厦难道就少我这块料?但我的忠君爱国,出于天性,就像葵花的向日一般,所以总想为国家尽点力。《淮南子·说林篇》:“圣人之于道,犹葵之与日也。虽不能与终始哉,其向之诚也。”后来诗文多葵藿连文。藿是豆叶,葵向日,藿并不向日,这是一种“复词偏义”。把自己的忠君比作葵花的向日,这里有着杜甫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

[317] 蝼辈比那班自私自利奔走干谒的人。顾惟,犹言转头一想。

[318] 大鲸是自比,应前“窃比稷与契”。胡为,为啥要。渤,渤海,海水溟溟无涯,故称溟渤。二句自嘲自怪。

[319] 以兹误生理,是说因此耽误了自己的生计。

[320] 是说以从事钻营为可耻。用一“独”字便见得从事干谒之流,天下皆是。干谒,指登门求见,所谓“干谒走其门”,杜甫曾多次向权贵们投诗,究与干谒不尽相同。

[321] 兀兀,穷困之意。忍为句是问话语气,正是说不能甘心忍受。

[322] 巢是巢父,由是许由,尧时两个隐士。毕竟不肯学他们的清高,所以说终愧。但并不是真的感到惭愧,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323] 节就是节操或意志,也就是上文的“自比稷契”。其字,杜甫自谓,不指巢由。

[324] 是说聊且以酒自消遣。

[325] 放歌,放声而歌。鲍照有《放歌行》。愁绝,犹愁极。“破”一作“颇”,按《寄刘峡州》诗:“会期吟讽数,益破旅愁凝。”则作破者是。

[326] 天衢,天空。杜诗“冰雪耀天衢”。中夜发,夜半动身。

[327] 音迭。嵲,山高貌,指上骊山。骊山距长安六十里。这时玄宗和杨贵妃正在骊山华清宫,他们每年于十月到温汤避寒,所以有“御榻”的话。

[328] 蚩尤是黄帝时的诸侯,黄帝与蚩尤战,蚩尤作大雾。这里是把蚩尤用作“雾”的代语。杜甫凌晨过骊山,正是晓雾未开之时。这句可能也兼影射时局的昏暗。

[329] 瑶池气,即温泉上升之气。郁律,水气氛氲貌。唐玄宗诗:“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可与此句互参。

[330] 《唐会要》:“垂拱元年置羽林军”,是天子的卫兵。相摩戛,言其众多。

[331] 殷,盛也。胶葛,天空广大貌,是说乐声彻云霄。

[332] 长缨,指权贵。郑嵎《津阳门诗》云:“宫娃赐浴长汤池。”自注:“宫内除供奉两汤池,内外更有汤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仇注引《明皇杂录》:“上尝于华清宫中置长汤数十,赐从臣浴(今本《杂录》无此四字)。”按《旧唐书·安禄山传》:“玄宗宠禄山,赐华清宫汤浴。”则赐从臣浴盖实有其事。短褐,贱者所服。

[333] 彤是红色的装饰。彤庭即朝廷。张衡《西京赋》:“玉阶彤庭。”《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八载二月,引百官观左藏,赐帛有差。是时州县殷富,仓库积粟帛,动以万计。杨钊(国忠)奏请所在粜变为轻货,及征丁租地税皆变布帛输京师。屡奏帑藏充牣,古今罕俦,故上(玄宗)帅群臣观之。上以国用丰衍,故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这便是以下几句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罗大经说:“彤庭数句,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之意。”

[334] 城阙,指京师。京师有阙,故得称城阙。

[335] 唐人称天子通曰“圣人”,是一种习惯语。筐篚,都是盛物的竹器。筐篚恩,是指天子将聚敛来的锦帛赏赐群臣的恩惠。

[336] 至理,即上句“实欲邦国活”。忽是忽视。

[337] 是说凡是稍有良心的朝臣,看见这种滥赏浪费的情形都应该为之战慄惶恐,因为这样下去,是一定要出大乱子的。这以上几句,明刺群臣,实讽人君。

[338] 天子宫禁曰内,亦称大内。唐有东内、西内、南内。内金盘就是宫中统治者所用的金盘。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时的外戚,故以比杨国忠。

[339] 舞一作有。神仙是指女乐说的。唐人多谓美女为神仙。烟雾,形容衣裳的轻飘。杜《送魏佑之交广》诗:“侍婢艳倾城,绡绮轻(一作烟)雾霏。”可与此句互参。汉《郊祀歌》:“被华文,厕雾縠。”这是最早用雾来形容衣裳的。唐人更是常用,如李白诗“云想衣裳花想容”;白居易诗“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李益诗“雾袖烟裾云母冠”等都是。玉质,形容其肌肤之洁美。

[340] 这以上四句是用扇对法,即隔句相对。橙橘是北地珍贵的果品,他们都只随意吃,极写贵族的豪华奢侈,以便为下文“路有冻死骨”作有力的对照。

[341] 这以上四句,束上起下。巧妙的同时也是大胆的根据“铁案如山”的事实来揭露当时统治阶级以及一切阶级社会的罪恶,因而感染力也是巨大的。“路有冻死骨”的路,不是一般的路,乃是杜甫此刻所走的路,所以《杜诗镜铨》说:“拍到路上无痕。”荣,即指朱门。枯,即指冻死骨。宫墙内外,一荣一枯,一生一死,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说“咫尺异”。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342] 北辕,是说向北走。官渡是泾渭二水的渡口。又改辙,是说过官渡后,又改道。曹植诗:“改辙登高冈。”

[343] 群冰一作群水,非。极目是一眼望去。崒兀(cù wù),高貌。

[344] 崆峒,山名,在甘肃岷县。泾、渭二水皆从陇西而下,故疑来自崆峒。

[345] 写群冰来势之猛。《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王嗣奭说这是“隐语,忧国家将覆”。按王说甚有见。唐玄宗《春晚宴两相》诗序云:“朕以薄德,祗膺历数,正天柱之将倾,纫地维之已绝。”即是以“天柱”喻国家。

[346] 是说桥幸而未被冲毁。

[347] 枝撑,是桥的支柱。窸窣,音悉率,桥动有声也。

[348] 异县,即奉先。客居故曰寄。

[349] 庶字深厚,有求之不得的意思。是说自己这番去探望妻子,即使不能解决全家生活问题,但能一道过苦日子也是好的。

[350] 宁,岂能、哪能。舍,割舍。这两句是说,我哪能免掉一场悲痛,连邻居都为我伤心得哭了。

[351] 卒音猝。秋收之后,粮食不缺,原不该有人饿死,然而穷人却仍然不免发生这种意外事故,所以说“岂知”。即韩愈文所谓“岁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意。

[352] 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世家,享有免缴租税和免服兵役的特权。但从这种特权上,诗人却进一步体会到人民的加倍苦难。

[353] 抚迹,犹抚事,指上幼子饿死事。犹,尚且如此。

[354] 平人,即平民。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多改“民”为“人”,改“世”为“代”。骚屑,动摇不安之意。刘向《九叹》:“风骚屑以摇木兮。”固,更不待言。张溍说:“不自忧,而为天下失业者忧,是何心境?”

[355] 忧端齐终南是说忧虑烦多,千头万绪,堆积得和终南山一样高。辛弃疾词“新恨云山千叠”,与此同意。音讧。《淮南子·精神训》:“鸿蒙洞,莫知其门。”高诱注:“皆无形之象。”这里用来形容忧的汗漫无边,以致不可收拾。所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结正与开首自比稷契相应。——按《开元天宝遗事》云:“进士杨光远,性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谒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常遭有势挞辱,略无改悔。时人多鄙之,皆曰:杨光远惭颜厚如十重铁甲也。”又高适《行路难》诗:“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足见当时干谒成风,故杜甫有“独耻事干谒”之言。

[356] 上句“有”字暗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357] 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音廓)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358] 这两句模仿《木兰诗》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句法。

[359] 道周,即道边。

[360] 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361] 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菜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362] 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363] 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第一首从军者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浦起龙说:“首章便作高兴语,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

[364] 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征兵的地方。

[365] 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366] 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367] 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368] 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369] 因军令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天中。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370] 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371] 大将,指召募统军之将。“嫖姚”同“剽姚”,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尝从大将军卫青出塞,故以为比。——第二首接上叙述在路上的情事,尚归美主将。

[372] “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373] 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岂知”。有怪叹之意。“亘”是绵亘不断。

[374] 天地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军深入,故用一“且”字。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375] 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376] 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地”。

[377] 《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祸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诗句当指此。

[378] 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这两句要善于体会,因为表面上好像是对皇帝效忠,其实是讽刺,正如沈德潜说的:“玄冥北,岂可开乎?!”——第三首是到蓟门军中之后所起的反感。黄生说:“此章满口夸大,寓讽实深。”这一首很像《前出塞》的第六首,都是大发议论的。从人物方面来说,是一个思想上的转变,由于实践,他已认识到“封侯”的骗局和肮脏。从作者方面来说,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因为这里面有他自己的政治观点。

[379] 上既好武,下自贪功,故奏捷日至。《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十四载四月奏破奚、契丹。”

[380] 点破“献凯”只是虚报邀赏。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381] 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382] 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383] 周代封建社会把人分成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这里泛指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家僮。罗和练都有光彩,故曰“照耀”。这以上几句,写禄山滥赏以结人心。《通鉴》(同上):“天宝十三载二月,禄山奏所部将士勋效甚多,乞超资加赏,于是除将军者五百馀人,中郎将者二千馀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即其事。

[384] 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

[385] 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386] 写禄山一方面又用恐怖手段来箝制众口。当时本有人告安禄山反,玄宗为了表示信任,反将告发的人缚送禄山,因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见《禄山事迹》。)——第四首进一步揭发蓟门主将的骄横,已到了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地步。

[387] 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388] 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389] 所忧在国家,故觉身贵也不值一说。下二句正申“不足论”。

[390] 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刘孝标《自序》:“敬通(冯衍)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

[391] 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392] 间读去声。间道归,抄小跑逃回家。

[393] 这句直照应到第一首。初辞家时,进庶羞的老者,赠吴钩的少年,都不见了,一切都完蛋了。

[394] 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第五首诉说脱身经过。不久之后,杜甫自己也有过一次这样的逃亡。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