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千金翼方卷第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中风上

诸酒第一方二十首

独活酒

主八风十二痹方。

独活 石南〔1〕各四两 防风三两 茵芋〔2〕 附子去皮 乌头去皮 天雄去皮,各二两

上七味切,以酒二斗渍六日,先食服,一服半合,以知为度。

〔1〕石南 即石南叶,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干燥茎叶。性味辛苦平,能祛风,通络,益肾,主治风痹,腰背酸痛,肾虚脚弱等。

〔2〕茵芋 为芸香科植物茵芋的茎叶。性味辛苦温,有毒,主治风湿痹病,四肢挛急,两足痿弱等。

牛膝酒

主八十三种风著人,头面肿痒,眉发陨落,手脚拘急,不得行步,梦与鬼神交通〔3〕,或心烦恐怖,百脉自惊,转加羸瘦,略出要者,不能尽说方。

〔3〕梦与鬼神交通 病证名,即梦交。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与鬼交通候及梦与鬼交通候。

牛膝 石南 乌头去皮 天雄去皮 茵芋各二两 细辛五分

上六味切,以酒一斗二升渍之,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初服半合,治风癫〔4〕宿澼〔5〕,服之即吐下,强人日三,老小日一,不知稍加。惟禁房室及猪肉等。

〔4〕风癫 即癫痫,亦即痫病。

〔5〕澼 即肠澼,谓肠间水。《集韵•昔韵》:“澼,肠间水。”

茵芋酒

主新久风体不仁,或垂曳〔6〕,或拘急肿,或枯焦,施连方。

〔6〕垂曳 谓肢体下垂拖曳。按“曳”,拖。《玉篇•曰部》:“曳,申也,牵也,引也。”

茵芋 狗脊 乌头去皮 附子各二两,去皮 踯躅 天雄去皮,各一两

上六味切,以酒一斗渍八九日,服半合,以知为度。

金牙酒

主积年八风〔1〕五疰〔2〕,举身亸曳〔3〕,不得转侧,行步跛躄〔4〕,不能收摄,又暴口噤失音,言语不通利,四肢脊筋皆急,肉疽〔5〕,血脉曲挛掣,痱起肿痛〔6〕,流走无常处,劳冷积聚,少气,或寒或热,三焦脾胃不磨,饮澼结实,逆害饮食,醋咽呕吐,食不生肌,医所不能治者,悉主之方。

〔1〕八风 八方之风。《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注:“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此谓各类风病。

〔2〕五疰 病证名。凡病情久延,反复发作,或注易旁人者,均称为疰病。症见乍寒乍热,或皮肤游走跳动,或心腹刺痛,或肢节沉重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四•五注候。

〔3〕亸曳(duoyè 躲夜) 病证名,即亸。指风邪乘袭经脉所致的手足筋脉弛缓无力,四肢不收等病症。按“亸”,软弱无力。《灵枢经•口问》:“人之亸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曳”,困顿。《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曳,犹顿也。”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一•风亸曳候。

〔4〕跛躄(bì 避) 跛瘸。按“躄”,足不能行,瘸腿。《玉篇•足部》:“躄,跛甚者。”

〔5〕肉疽 病证名。因邪气滞留不去而形成的漫肿无热、无脓液、病位较深的疽病。《灵枢经•刺节真邪》:“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

〔6〕痱起肿痛 谓患风病而致经脉隐起如辫绳,肿胀疼痛。按“痱”,风病。《说文解字•疒部》:“痱,风病也。”“”,脉隐起如辫绳。《集韵•铣韵》:,脉隐起如辫绳。”

金牙〔7〕烧,碎之如粳米大 细辛 地肤子若无子,用茎代之 地黄 附子去皮 防风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茵芋 蒴藋根各四两 羌活一斤

〔7〕金牙 石类,为江岸或江中岩石经湍流冲激而年久者。生于蜀地,以呈金色者良,故名金牙。性味咸,无毒,主治鬼疰毒蛊及诸疰等。

上一十味切,以瓷罂中清酒四斗渍之,密泥封勿泄,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去滓,服一合,此酒无毒,及可小醉,不尽一剂,病无不愈矣。又令人肥健,尽自可加诸药各三两,惟蜀椒五两,用酒如法,勿加金牙也。此酒胜针灸,治三十年诸风亸曳,神验。冷加干姜四两。一方用升麻四两、人参三两、石斛牛膝五两。又一方用蒺藜四两、黄芪三两。又一方有续断四两。《千金》用莽草,无茵芋。

马灌酒

主除风气,通血脉,益精气,定六腑,明耳目,悦泽颜色,头白更黑,齿落更生,服药二十日力势倍,六十日志气充强,八十日能夜书,百日致神明,房中盈壮如三十时,力能引弩。有人服药,年七八十,有四男三女。陇西韩府君〔1〕筋急,两膝不得屈伸,手不得带衣,起居增剧,恶风寒冷,通身流肿生疮。蓝田〔2〕府君背痛不能立,面目萎黄,服之二十日,身轻目明,房室盈壮。病在腰膝,药悉主之,常山太守方。

〔1〕府君 汉魏以来对人的敬称。《世说新语•言语》:“文举(孔融)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又,汉魏时太守自辟僚属如公府,因尊称太守为府君。

〔2〕蓝田 县名。秦孝公置,故城在县治西,北周徙今治,隋唐因之,今属陕西省。

天雄去皮 茵芋各三两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踯躅各一升 白敛三两 乌头去皮 附子去皮 干姜各二两

上八味切,以酒三斗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去滓,初服半合为始,稍加至三合,曝滓为散,服方寸匕,日三,以知为度。夏日恐酒酸,以油单覆下垂井中,近水不酸也。《千金》有桂心商陆,为十味。

芫青酒

主百病风邪狂走,少腹肿,癥瘕,霍乱中恶〔3〕,飞尸〔4〕遁疰〔1〕,暴癥〔2〕伤寒,中风湿冷,头痛身重,诸病寒热,风虚及头风,服酒当从少起,药发当吐清汁一二升方。

〔3〕中恶 病名。因心神衰弱,猝然感受邪恶不正之气而致,症见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甚则昏不知人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三•中恶候。

〔4〕飞尸 病证名,尸病之一。以心腹刺痛,气息喘急,上冲心胸为主症。因其发病突然,故称飞尸。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三•飞尸候。

〔1〕遁疰 病证名,疰病之一。因体虚之人感受邪毒之气,邪毒停留隐匿经络脏腑而致,症见四肢沉重,腹内刺痛,发作无时,日久不瘥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四•遁注候。按“遁”,隐匿。《广雅•释诂四》:“遁,隐也。”

〔2〕暴癥 病证名。因脏腑虚弱,邪气结聚而致,症见腹中卒然有物,坚硬如石,疼痛如刺,昼夜不安等。详参《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心腹癥坚方、《诸病源候论》卷十九•暴癥候。

芫青 巴豆去皮心,熬 斑猫〔3〕各三十枚,去翅足,熬 附子去皮 踯躅 细辛 乌头去皮 干姜 桂心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天雄去皮 黄芩各一两

〔3〕斑猫 即斑蝥,又名龙尾、晏青,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性味辛寒,有毒,能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等。

上一十二味切,以酒一斗渍十日,每服半合,日二,应苦烦闷,饮一升水解之,以知为度。

蛮夷酒

主久风枯挛,三十年著床,及诸恶风〔4〕眉毛堕落方。

独活 乌头去皮 干姜 地黄 礜石〔5〕烧 丹参各一两 白芷二两 芜夷 芫花 柏子仁各一两 人参 甘遂 狼毒 苁蓉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防风 细辛 矾石烧汁尽 牛膝 寒水石〔6〕 茯苓 金牙烧 麻黄去节 芍药 当归 柴胡 枸杞根《千金》作狗脊 天雄去皮 乌喙去皮,各半两 附子去皮,二两 署预 杜仲炙 石南 牡蛎熬 山茱萸 桔梗 牡荆子 款冬各三两 白术三分 石斛二分 桂心一分 苏子一升 赤石脂二两半

〔4〕恶风 即疠风,亦即麻风。

〔5〕礜石 又名青分石、立制石、泽乳,为硫化物类矿物毒砂的矿石。性味辛甘热,有毒,能消冷积,祛寒湿,蚀恶肉,杀虫,主治痼冷腹痛,积聚坚癖,风冷湿痹,痔瘘息肉,恶疮癣疾等。

〔6〕寒水石 又名凝水石,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晶体。性味辛咸寒,能清热降火,利窍消肿,主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丹毒,烫伤等。

上四十三味切,以酒二斗渍之,夏三日,春秋六日,冬九日,一服半合。当密室中合药,勿令女人六畜见之,二日清斋〔1〕乃合药。加麦门冬二两、大枣四十枚,更佳也。《千金》有芎。

〔1〕清斋 谓清心素食。世俗以素食为斋。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又蛮夷酒

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随,宿食虚冷,五劳七伤,及女人产后余疾,月水不调方。

远志去心 矾石烧汁尽,各二两 石膏二两半 蜈蚣二枚,炙 狼毒 礜石烧 白术 附子去皮 半夏洗 桂心 石南 白石脂〔2〕 续断 龙胆 芫花 玄参 白石英 代赭茹 石韦去毛 天雄去皮 寒水石 防风 桔梗 藜芦 卷柏 山茱萸 细辛 乌头去皮 踯躅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秦艽 菖蒲 白芷各一两

〔2〕白石脂 又名白符,为硅酸盐类矿物。性味甘酸平,能涩肠,止血,主治久泻久痢,崩漏带下等。

上三十四味切,以酒二斗渍四日,一服一合,日再。十日后沥去滓,曝干,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以知为度。

鲁公酒

主百病风眩〔3〕心乱,耳聋,目瞑泪出,鼻不闻香臭,口烂生疮,风齿瘰疬,喉下生疮,烦热,厥逆上气,胸胁肩髀痛,手不上头,不自带衣,腰脊不能俯仰〔4〕,脚酸不仁,难以久立,八风十二痹,五缓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挛不可屈伸,贼风,咽喉闭塞,哽哽不利,或如锥刀所刺,行人皮肤中,无有常处,久久不治,入人五脏,或在心下,或在膏肓,游行四肢,偏有冷处如风所吹,久寒积聚风湿,五劳七伤,虚损万病方。

〔3〕风眩 病证名,即风头眩。因体虚风邪入脑而致,症见头晕目眩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风头眩候。

〔4〕俯仰 “俯”原作“俛”,今改。按“俛”,同“俯”。《说文解字•页部》:“俛或从人、兔。”《广韵•麌韵》:“俯,《汉书》又作俛。”

细辛半两 茵芋 乌头去皮 踯躅各五分 木防己 天雄去皮 石斛各一两 柏子仁 牛膝 山茱萸 通草 秦艽 桂心 干姜 干地黄 黄芩一作黄芪 茵陈 附子去皮 瞿麦 王荪〔1〕一作王不留行 杜仲炙 泽泻 石南 防风 远志各三分,去心

〔1〕王荪 即王孙,为百合科植物四叶王孙的根茎。性味苦平,主治痹症,四肢酸疼,赤白痢疾等。

上二十五味切,以酒五斗渍十日,一服一合,加至四五合,以知为度。一方加甘草三分。

附子酒

主大风冷,痰澼〔2〕胀满,诸痹方。

〔2〕痰澼 “痰”原作“淡”,今改。按“淡”,通“痰”。《说文通训定声•谦部》:“阮孝绪《文字集略》:淡,胸中液也……今字作痰,从疒。”

大附子一枚,重二两者,亦云二枚,去皮破

上一味用酒五升渍之,春五日,一服一合,以痹为度,日再服,无所不治。勿用蛀者陈者,非者不瘥病。

紫石酒

主久风虚冷,心气不足,或时惊怖方。

紫石英一斤 钟乳〔3〕研 防风 远志去心 桂心各四两 麻黄去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各三两

〔3〕钟乳 即钟乳石,为碳酸盐类矿物钟乳石的矿石。性味甘温,能温肺气,壮元阳,下乳汁,主治虚劳喘咳,寒嗽,阳萎,腰脚冷痹,乳汁不通等。

上九味切,以酒三斗渍如上法,服四合,日三,亦可至醉,常令有酒气。

丹参酒

主恶风疼痹不仁,恶疮不瘥,无痂,鬓眉秃落方。

丹参 前胡 细辛 卷柏 天雄去皮 秦艽 茵芋 干姜 牛膝 芫花 白术 附子去皮 代赭 续断 防风 桔梗 茹 矾石烧汁尽 半夏洗 白石脂 石南 狼毒 桂心 菟丝子 芍药 龙胆 石韦 恒山 黄连 黄芩 玄参 礜石烧 远志去心 紫菀 山茱萸 干地黄 苏〔4〕 甘草炙,各一两 石膏二两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双仁 麻黄去节 大黄各五分 昌蒲一两半 白芷一两 蜈蚣二枚,赤头者,炙

〔4〕苏 即酥,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性味微寒,能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主治阴虚劳热,吐血,消渴,诸疮等。

上四十五味切,以酒四斗渍五宿,一服半合,增至一二合,日二,以瘥为度。

杜仲酒

主腰脚疼痛不遂,风虚方。

杜仲八两,炙 羌活四两 石南二两 大附子三枚,去皮

上四味切,以酒一斗渍三宿,服二合,日再。

杜仲酒

主豌伤〔1〕腰痛方。

〔1〕踠伤 “踠”原作“腕”,据文义改。按“踠”,猛折而致筋骨受伤。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七:“踠足,张戬:足未骋也,折也。”

杜仲八两,炙 干地黄四两 当归 乌头去皮 芎各二两

上五味切,酒一斗二升渍,服之如上法。

枳茹酒

主诸药不能瘥者方。枳茹枳上青皮刮取其末,欲至心止,得茹五升,微火熬去湿气,以酒一斗渍,微火暖令得药味,随性饮之,主口僻眼急神验,主缓风急风并佳。

杜仲酒

主风劳虚冷,腰脚疼屈弱方。

杜仲炙 乳床各八两 当归 芎 干姜 附子去皮 秦艽 石斛 桂心各三两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细辛 茵芋 天雄去皮,各二两 独活 防风各五两

上一十五味切,以酒三斗渍五宿,一服三合,日三。一方加紫石英五两。

菊花酒

主男女风虚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无色,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方。

菊花 杜仲各一斤,炙 独活 钟乳研 萆薢各八两 茯苓二两 紫石英五两 附子去皮 防风 黄芪 苁蓉 当归 石斛 桂心各四两

上一十四味切,以酒七斗渍五宿,一服二合,稍渐加至五合,日三。《千金》有干姜。

麻子酒

主虚劳百病,伤寒风湿,及女人带下,月水往来不调,手足疼痹著床方。

麻子一石 法曲一斗

上二味,先捣麻子成末,以水两石著釜中蒸麻子极熟,炊一斛米顷出,去滓,随汁多少如家酝法,酒熟取清,任性饮之,令人肥健。

黄芪酒

主大风虚冷,痰澼偏枯,脚肿满,百病方。

黄芪 独活 山茱萸 桂心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白术 牛膝 葛根 防风 芎 细辛 附子去皮 甘草炙,各三两 大黄一两 干姜二两半 秦艽 当归 乌头去皮,各二两

上一十八味切,以酒三斗渍十日,一服一合,日三,稍加至五合,夜二,服无所忌。大虚,加苁蓉二两、萎蕤二两、石斛二两;多忘,加昌蒲二两、紫石英二两;心下水,加茯苓二两、人参二两、署预三两。服尽,复更以酒三斗渍滓,不尔,可曝干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地黄酒

生地黄汁一石煎取五斗,冷渍曲发,先淘米曝干,欲酿时,别煎地黄汁如前法,渍米一宿,漉干炊酿,一如家酝法,拌〔1〕亦以余汁,酘〔2〕酘皆然,其压〔3〕出地黄干滓,亦和米炊酿之,酒熟讫,封七日压取,温服一盏,常令酒气相接,慎猪鱼,服之百日,肥白疾愈。

〔1〕(fèn 分) 蒸饭,煮米半熟用箕漉出再蒸熟。《说文通训定声•屯部》:“,滫饭也。如今北方蒸饭,先以米下水一涫漉出,再蒸匀熟之。下水涫之曰,再蒸之曰馏。”

〔2〕酘(dòu斗) 酒再酿。《集韵•候韵》:“酘,《字林》:重酝也。”

〔3〕压 原作“押”,今改。按“押”,通“压”。《正字通•手部》:“押,与压通。”

诸散第二方九首 论一首

九江太守散

主男女老少未有不苦风者,男子五劳七伤,妇人产后余疾,五脏六腑诸风,皆悉主之方。

知母 人参 茯苓各三分 蜀椒半两,汗,去目闭口者 栝楼一两半 防风 白术各三两 泽泻二两 干姜 附子炮,去皮 桂心各一两 细辛一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饮酒常令有酒色,勿令大醉也,禁房室猪鱼生冷。无病常服益佳,延年益寿,轻身明目,强筋骨,愈折伤。

吴茱萸散

主风跛蹇〔1〕偏枯,半身不遂,昼夜呻吟,医所不能治方。

〔1〕跛蹇(jiǎn 剪) 跛瘸。按“蹇”,跛脚。《说文解字•足部》:“蹇,跛也。”

吴茱萸 干姜 白敛 牡桂 附子炮,去皮 署预 天雄炮,去皮 干漆熬 秦艽各半两 狗脊一分 防风一两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山茱萸散

主风跛痹,治法如前方。

山茱萸 附子炮,去皮 署预 王荪 牡桂 干地黄 干漆熬 秦艽 天雄炮,去皮 白术各半两 狗脊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药走皮肤中淫淫,服之一月愈。

万金散

主头痛眩乱,耳聋,两目泪出,鼻不闻香臭,口烂恶疮,鼠漏瘰疬,喉咽生疮,烦热咳嗽,胸满脚肿,半身偏枯不遂,手足筋急缓,不能屈伸,贼风猥退〔2〕,蜚尸〔3〕蛊注,江南恶气〔4〕,在人心下,或在膏肓,游走四肢,针灸不及,积聚僻戾〔1〕,五缓六急,湿痹,女人带下积聚,生产中风,男女五劳七伤,皆主之方。

〔2〕猥退 病证名,即腲退。因正气虚羸,外感风邪而致,以肢体软弱,虚乏无力为主症。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一•风腲退候。按“腲退”,身体肥弱,行动迟缓貌。《玉篇•肉部》:“腲,腲腇,肥貌。”《后汉书•马援传》:“萎腇咋舌。”李贤注:“萎腇,耎弱也。”“退”,迟缓。《方言》卷十二:“退,缓也。”

〔3〕蜚尸 即飞尸。按“蜚”,通“飞”。《说文解字注•虫部》:“蜚,古书多假为飞字。”

〔4〕江南恶气 即山岚瘴气。《医学正传》:“岭南闽广等处曰瘴气,烟指山岚雾露盖瘴湿热恶气而名之也。”通常指恶性疟疾。

〔1〕积聚僻戾 “戾”原作“戾”,据文义改。按“僻”,邪。《集韵•昔韵》:“僻,邪也。”“戾”,暴虐。《玉篇•犬部》:“戾,虐也。”“积聚僻戾”,谓邪气集聚于内而伤害为虐。

石斛 防风 巴戟天 天雄炮,去皮 干地黄 石南 远志去心 踯躅 乌头炮,去皮 干姜 桂心各一两半 蜀椒半升,汗,去目闭口者 瞿麦 茵芋 秦艽 茵芋 黄芪 蔷薇 独活 细辛 牛膝各一两 柏子 泽泻 杜仲各半两,炙 山茱萸 通草 甘草各三分

上二十七味捣筛为散,鸡未鸣时冷酒服五分匕,日三,加至一匕。

人参散

主一切诸风方。

人参 当归各五分 天雄炮,去皮 前胡 吴茱萸 白术 秦艽 乌头炮,去皮 细辛各二分 附子一两,炮,去皮 独活一分 防风 麻黄去节 莽草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莽草 桔梗 天门冬去心 五味子 白芷各三两 芎一两

上二十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中热者加减服之;若卒中风伤寒,鼻塞者,服讫覆取汗,即愈。

防风散

主风所为,卒起眩冒不知人,四肢不知痛处,不能行步,或身体偏枯不遂,口吐涎沫出,手足拘急方。

防风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 天雄炮,去皮 附子炮,去皮 人参 当归各五分 五味子 干姜 乌头炮,去皮 细辛 白术各三两 柴胡 山茱萸 莽草 麻黄去节 桔梗 白芷各半两

上一十八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八风十二痹散

主五劳七伤,风入五脏,手脚身体沉重,或如邪气时闷汗出,又蜚尸遁疰相染易,或少气腹满,或皮肤筋痛,项骨相牵引无常处,或咽中有气,吞之不入,吐之不出,皆主之方。

细辛 巴戟 黄芪 礜石烧 厚朴炙 白敛 桂心 黄芩 牡荆 山茱萸 白术 女萎 菊花 人参 天雄炮,去皮 防风 萆薢 石斛 蜀椒各一两,汗,去目闭口者 芎 龙胆 芍药 苁蓉各半两 紫菀 秦艽 茯苓 昌蒲乌头炮,去皮 干姜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 署预 五味子各一两半 桔梗 远志各二两半,去心

上三十四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稍增至二匕,主万病。

又八风十二痹散

主风痹呕逆,不能饮食者,心痹也;咳满腹痛,气逆,唾涕白者,脾痹也;津液唾血腥臭者,肝痹也;阴痿下湿者,痿痹也;腹中雷鸣,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两膝寒,不能行者,湿痹也;手不能举,肿痛而逆,骨痹也;烦懑〔1〕短气,涕唾青黑,肾痹也;并悉主之方。

〔1〕烦懑 “懑”原作“满”,今改。按“满”,通“懑”。《说文通训定声•乾部》:“满,又假借为懑。”

远志去心 黄芪 黄芩 白敛 附子炮,去皮 龙胆 署预 厚朴炙 蜀椒各半两,去目及闭口者,汗 牡荆子 天雄炮,去皮 细辛 菊花 狗脊 山茱萸 防风 芎 桂心各三分 五味子 巴戟天各一分 茯苓 芍药 秦艽 乌头炮,去皮 芜荑 昌蒲 萎蕤各一两

上二十七味捣筛为散,食后饮服方寸匕,日三,宁从少起,稍渐增之。

秦王续命大八风散

主诸风五缓六急,或浮肿嘘吸,微痹,风虚不足,并补益脏气最良,其说甚多,略取其要方。

秦艽二两,主风不仁 防风二两,去风疼,除湿痹 附子二两,炮,去皮,主风湿,坚肌骨,止痛 昌蒲二两,主风湿痹拘急 茯苓二两,主安中,下气,消水 牛膝二两,去胫虚损烦疼,填骨髓 桔梗二两,主惊悸,和肠胃 细辛一两,主留饮,逐风邪 乌头二两,炮,去皮,主逐风上气,除邪 署预一两,主益气,补五脏 芎一两,主风寒,温中 远志二两半,去心,主益气力,定心志 天雄一两,炮,主留饮,逐风邪 石龙芮一两,主风,补气,除满 蜀椒一两,去目及闭口者,汗,主温中,逐风邪 石斛二两,主风,益气,嗜食 白芷一两,主风邪,除虚满 龙胆一两,主风肿,除风热 白术一两,主风肿,消水气 山茱萸一两,主风邪湿气 桂心一两,主温筋,利血脉,除邪气 菊花一两,主风湿,补脏益气 女萎一两,主温中,逐风邪 厚朴一两,炙,主温中,除冷,益气,除满 巴戟天一两,主下气,坚肌肤 萆薢一两,主风湿,止悸痛 牡荆子一两,主风,益气,无用柏子仁 干漆一两,熬,主坚体,和少腹 肉苁蓉一两,主虚续伤,腰背痛 五味子一两半,主益气,除寒热 芍药一两,止痛,散血气 黄芩一两,主除虚热,止痛 白矾一两,烧汁尽,主除寒热,破积下气 续断一两,主风虚伤绝 白敛一两,主风,益气力 黄芪一两半,主虚羸风邪,目黄

上三十六味皆新好,以破除日合捣筛为散,温清酒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可至二三匕,以知为度。若苦心闷者,饮少冷水。禁生鱼猪肉菘菜,能断房室百日甚善。此方疗风消〔1〕胀满,调和五脏,便利六腑,男女有患,悉可合服,常用甚良。患心气不足,短气,纳人参甘草各一两;若腹痛,是肾气不足,纳杜仲羊肾各二两,随病增减。

〔1〕风消 病证名。因风火内郁而致,症见发热,消瘦等。《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马莳注:“由是则血枯气郁而热生,热极则风生,而肌肉自尔消烁,故谓之风消也。”

论曰:此等诸散,天下名药,然热人不可用,惟旧冷者大佳。

诸膏第三方三首

苍梧道士陈元膏

主风百病方。

当归 丹砂各三两,研 细辛 芎各二两 附子去皮,二十二铢 桂心一两二铢 天雄去皮,三两二铢 干姜三两七铢 乌头去皮,三两七铢 雄黄三两二铢,研 松脂半斤 大醋二升 白芷一两 猪肪脂十斤 生地黄二斤,取汁

上一十五味切,以地黄汁大醋渍药一宿,猪肪中合煎之十五沸,膏成去滓,纳〔1〕丹砂等末熟搅,无令小儿妇人及六畜见之,合药切须禁之。有人苦胸胁背痛,服之七日,所出如鸡子汁者二升,即愈。有人胁下积气如杯,摩药十五日,愈。有人苦脐旁气如手〔2〕,摩之,去如瓜中黄穰一升许,愈。有人患腹切痛〔3〕,时引胁痛数年,摩膏,下如虫三十枚,愈。有女人苦月经内塞,无子数年,膏摩少腹,并服如杏子大一枚,十日下崩血二升,愈,其年有子。有患风瘙〔4〕肿起,累累如大豆,摩之五日,愈。有患膝冷痛,摩之五日,亦愈。有患头项寒热瘰疬,摩之皆愈。有患面目黧黑,痟瘦〔5〕,是心腹中疾,服药下如酒糟者二升,愈。

〔1〕纳 原作“内”,今改。按“内”,与“纳”同。入,放入。《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2〕气如手 谓气聚而胀起如手形。

〔3〕切痛 谓拘急疼痛。按“切”,急迫。此谓拘急。《素问•调经论》:“必切而出,大气乃屈。”王冰注:“切,谓急也。”

〔4〕风瘙 病证名,又称风疮。因表虚卫弱,风邪侵袭,气血阻滞,郁遏生热而致,症见皮肤瘙痒,日久不瘥,搔之成疮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风瘙隐疹生疮候、卷三十七•风瘙痒候。按“瘙”,疮。《广雅•释诂一》:“瘙,创也。”此谓皮肤生疮瘙痒。

〔5〕痟瘦 即消瘦。按“痟”,同“消”。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消,古文痟同。”

丹参膏

主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肢节痛挛,不得屈伸,项颈咽喉痹塞噤闭,入腹则心急腹胀,胸中呕逆,药悉主之,病在腹内服之,在外摩之,缓风不遂,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斜,耳聋齿痛,风颈肿痹,脑中风痛,石痈〔6〕结核瘰疬坚肿未溃,敷之取消,及赤白瘾疹,诸肿无头作痈疽者,摩之令消,风结核在耳后,风水游肿,疼痛〔1〕,针之黄汁出,时行温气,服之如枣大一枚,小儿以意减之方。

〔6〕石痈 病证名。因寒邪入腠,气血凝滞而致,症见肌肤肿结,坚实有根,核皮相亲,寒多热少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石痈候、卷四十•石痈候。

〔1〕疼痛(xì 细(xì 细) 谓微微疼痛。按“”,小痛貌。《玉篇•疒部》:,小痛也。”

丹参 蒴藋根各四两 秦艽三两 羌活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牛膝 乌头去皮 连翘 白术各二两 踯躅〔2〕 菊花 莽草各一两

〔2〕踯躅 即羊踯躅,亦即闹羊花,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花序。性味辛温,有毒,能驱风,除湿,定痛,主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等。

上一十二味切,以苦酒五升、麻油七升合煎,苦酒尽去滓,用猪脂煎成膏。凡风冷者用酒服,热毒单服,齿痛绵沾嚼之。

赤膏

主一切火疮炙疮金疮,木石伤损不可瘥者,医所不能疗,令人忧惧,计无所出,以涂上一宿,生肌肉即瘥方。

生地黄汁二升 生乌麻脂二两 薰陆香末 丁香末各二钱匕 黄丹四钱 蜡如鸡子黄,二枚

上六味,先极微火煎地黄汁乌麻脂三分减一,乃下丁香薰陆香煎三十沸,乃下黄丹,次下蜡,煎之使消,以匙搅之数千回,下之,停凝用之。

僻第四方四首

治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缓弱不用,便利无度,口面斜,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 附子炮,去皮,各八两 芎三两 麻黄去节 桂心各四两

上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复进一剂。

治中风,面目相引偏僻,牙车急,舌不转方

牡蛎熬 矾石烧 附子生,去皮 伏龙肝等分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三岁雄鸡血和药敷上,预候看勿令太过,偏右涂左,偏左涂右,正则洗去之。

乌头膏

主贼风身体不遂,偏枯口僻,及伤寒其身强直方。

乌头去皮,五两 野葛 莽草各一斤

上三味切,以好酒二斗五升淹渍再宿三日,以猪膏五斤煎成膏,合药,作东向露灶,以苇火煎之,三上三下膏药成。有病者向火摩三千过,汗出即愈。若触寒雾露,鼻中塞,向火膏指头摩人鼻孔中,即愈,勿令入口眼。

治风著人面,引口偏著耳,牙车急,舌不得转方

生地黄汁 竹沥各一升 独活三两,切

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即愈。

心风第五方一十四首

茯神汤

主五邪气入人体中,见鬼妄语,有所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方。

茯神 人参 茯苓 昌蒲各二两 赤小豆四十枚

上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人参汤

主风邪鬼气往来,发作有时,或无时节方。

人参 防风 乌头炮,去皮 黄芩 附子炮,去皮 远志去心 桔梗 秦艽 五味子 前胡 牡蛎熬 细辛 石膏碎 芎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牛膝 泽泻 桂心 山茱萸 竹皮 橘皮 桑根白皮各三两 干姜 泽兰 狗脊 石南各半两 白术一两半 大枣十六枚,擘 麻黄一两,去节 茯苓 独活 甘草炙,各五分

上三十二味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服。

补心汤

主奄奄忽忽〔1〕,朝瘥暮剧,惊悸,心中憧憧〔2〕,胸满,不下食饮,阴阳气衰,脾胃不磨,不欲闻人声,定志下气方。

〔1〕奄奄忽忽 气息微弱,神志不清貌。按“奄奄”,气息微弱貌。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忽忽”,恍惚貌。《文选•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怅自失。”

〔2〕憧憧 意不定貌。《说文解字•心部》:“憧,意不定也。”

人参 茯苓 龙齿炙 当归 远志去心 甘草炙,各三两 桂心 半夏洗,各五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二十枚,擘 黄芪四两 枳实炙 桔梗〔3〕 茯神各二两半

〔3〕桔梗 原作“枳梗”,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改。

上一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五合令熟,去滓纳药,煮取四升,每服八合,日三夜二服。

镇心丸

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喜忘恐怖,神志不定方。

防风五分 甘草二两半,炙 干姜半两 当归五分 泽泻一两 紫菀半两 茯神二分 大黄五分 秦艽一两半 昌蒲三两 白术二两半 桂心三两 白敛一两 远志去心,二两 附子二两,炮,去皮 桔梗三分 大豆卷四两 署预二两 石膏三两,研 茯苓一两 人参五分 大枣五十枚,擘 麦门冬去心,五两

上二十三味末之,炼蜜和为丸。酒服如梧子大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续命汤

治大风,风邪入心,心痛达背,背痛达心,前后痛去来上下,或大腹胀满微痛,一寒一热,心中烦闷,进退无常,面或青或黄,皆是房内太过,虚损劳伤,交会后汗出,汗出未除,或因把扇,或出当风而成劳,五俞〔4〕大伤,风因外入,下有水,因变成邪,虽病如此,然于饮食无退,坐起无异,至卒不知,是五内〔5〕受气故也,名曰行尸,宜预备此方。

〔4〕五俞 即五脏的背俞,亦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

〔5〕五内 即五中,亦即五脏。《后汉书•董祀妻传》:“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麻黄六分,去节 大枣十枚,擘 桂心 防风 细辛 芎 甘草炙 芍药 人参 秦艽 独活 黄芩 防己 附子炮,去皮 白术各三分 生姜五分

上一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麻黄一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五升,去滓,纳枣煎取三升,分为三服,老小久病服五合,取汗。忌生葱海藻菘菜〔1〕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1〕菘菜 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的幼株。性味甘平,能解热除烦,通利肠冒,多食滑肠,令人恶心吐沫。

镇心丸

治胃气厥实,风邪入脏,喜怒愁忧,心意不定,恍惚喜忘,夜不得寐,诸邪气病,悉主之方。

秦艽 柏实 当归 干漆熬 白敛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芎各三分 泽泻一两 干地黄六分 防风 人参各四分 甘草一两,炙 白术 署预 茯苓 干姜各二分 麦门冬去心,二两 前胡四分

上一十八味捣下筛,炼蜜和,为丸如桐子。先食饮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增之。忌海藻菘菜芜荑桃李雀肉醋物等。

定志小丸

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忧悲不乐,忽忽遗忘,朝瘥暮极,狂眩方。

远志去心 昌蒲各二两 茯苓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二丸,日三。加茯神为茯神丸,散服亦佳。

补心,治遗忘方

昌蒲 远志去心 茯苓 人参 通草 石决明各等分

上六味捣筛为散,食后水服方寸匕,日一服,酒亦佳。

槐实益心智方 以十月上辛日〔2〕令童子于东方采两斛槐子,去不成者,新瓦盆贮之,以井华水渍之,令淹瀐〔3〕,合头密封七日,去黄皮,更易新盆,仍以水渍之,密封二七日,去其黑肌,择取色黄鲜者,以小盆随药多少,以密布次其黄夏密布,其上以盆合头密封,纳暖马粪中三七日,开视结成,捣丸如梧子。日服三丸,大月加三丸,小月减三丸,先斋二七日乃服,三十日有验,百日日行二百里,目明,视见表里,白发更黑,齿落再生,面皱却展,日记千言,寻本知末,除六十四种风,去九漏,冷癥癖,虫毒魇魅。

〔2〕上辛日 农历每月上旬的辛日。《谷梁传•哀公元年》:“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

〔3〕淹瀐(jiān 坚) 浸渍。按“瀐”,浸渍。《说文解字•水部》:“瀐,渍也。”

开心肥健方

人参五两 大猪肪八枚

上二味,捣人参为散,猪脂煎取凝,每服以人参一分、猪脂十分,以酒半升和服之,一百日骨髓充溢,日记千言,身体润泽,去热风冷风头心风等,月服二升半,即有大效。

孔子枕中散方

龟甲炙 龙骨 昌蒲 远志去心,各等分

上四味为散,食后水服方寸匕,日三,常服不忘。

镇心省睡益智方

远志五十两,去心 益智子 昌蒲各八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淳糯米酒服方寸匕,一百日有效,秘不令人知。

止睡方

龙骨 虎骨炙 龟甲炙

上三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二,以睡定即止。

治多睡,欲合眼则先服,以止睡方

麻黄去节 白术各五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以日中时南向捣筛为散,食后以汤服方寸匕,日三服。

风眩第六方一十七首

治风眩屋转,眼不得开,人参汤方

人参 防风 芍药 黄芪各二两 独活 桂心 白术各三两 当归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

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茯神汤方

茯神四两 黄芪 生姜切 远志各三两,去心 附子一枚,炮,去皮 防风五两 人参 独活 当归 牡蛎熬 苁蓉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三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六服,每服五合,日三夜三。一方无白术。

防风散

主头面风在眉间,得热如虫蚁行,或头眩,目中泪出。

防风五两 天雄炮,去皮 细辛 干姜 乌头炮,去皮 朱砂研 桂心各三两 莽草 茯苓各一两〔1〕 附子炮,去皮 人参 当归各二两

〔1〕各一两 “各”原作“茯”,据文义改。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防风散

主头眩恶风,吐冷水,心闷方。

防风 干姜各二两 桂心一两半 泽兰 附子炮,去皮 茯苓 人参《千金》作天雄 细辛 署预 白术各一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常令有酒气醺醺,则脱巾帽解发,前却梳头〔2〕一百遍,复投一升酒,便洗手足,须臾头面热,解发,以粉粉之,快卧便愈。可洗头行步如服寒食散,十日愈。

〔2〕前却梳头 谓来回梳头。按“却”,回。《史记•封禅书》:“居顷之,日卻(却)复中。”

治头风方 捣葶苈子末,以汤淋取汁,洗头,良。

治卒中恶风,头痛方 捣生乌头,去皮,以醋和,涂故布上,薄痛上,须臾痛止,日夜五六薄之。

防风散

主头面身肿方。

防风二两 白芷一两 白术三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小三五七散

主头面风,目眩耳聋,亦随病所在两攻方。

天雄炮,去皮,三两 山茱萸五两〔1〕 署预七两

〔1〕五两 原缺,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头面风补。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酒服五分匕,日三,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大三五七散

主口目斜,耳聋,面骨疼,风眩痛方。

天雄炮,去皮 细辛各三两 山茱萸 干姜各五两 署预 防风各七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以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治头面风,眼鼻塞,眼暗冷泪方 杏仁三升捣末,水煮四五沸洗头,冷汗尽,三度瘥。

又方 熟煮大豆,纳饭瓮中作浆水,日日温洗头面发,不净加少面,勿用水濯,不过十洗。

治头中白屑如麸糠方 立截楮木作枕,六日一易新者。

沐头,主头风方 五月五日取盐一升、水一升合煮,并纳三匕蛇床,以陈芦烧之三沸,以沐头讫,急结密巾之,四五日以水沃〔2〕之,神良。

〔2〕沃 浇灌。《玉篇•水部》:“沃,同,溉灌也。”《说文解字•水部》段玉裁注:“自上浇下曰沃。”此谓冲洗。

又方 吴茱萸三升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根,良。

入项散

主三十六种风,偏枯不遂方。

天雄炮,去皮 山茱萸各一两半 麻黄一两,去节 署预二两 细辛 石南 牛膝 莽草各半两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白术 乌头炮,去皮 桔梗 防风 甘草炙,各四两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有芎独活附子通草昌蒲,为十九味。

治遍身风方

石南三两,纯青黑斑者佳

上一味捣筛为散,酒服三大豆,日三。至食时当觉两鬓如虫行状,亦如风吹,从头项向臂〔3〕脊腰脚至膝下骨中痛,痛遍即齐下顽风尽止。若风愈即能饮酒,肥健,忌如药法,日一服。

〔3〕臂 原作“壁”,据文义改。

风痹散

主三十年恶风湿痹,发秃落,瘾疹〔1〕生疮,气脉不通,抓搔不觉痛痒方。

〔1〕瘾疹 “瘾”原作“隐”,据文义改。

附子炮,去皮 干姜 白术各四两 石斛半两 蜀椒一分,汗,去目及闭口者〔2〕 天雄炮,去皮 细辛 踯躅 白敛 乌头炮,去皮 石南 桂心各三分

〔2〕一分,汗,去目及闭口者 “去目”二字原在“一分”上,据文义移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散,酒服五分匕,以少羊脯下药,日再,勿大饱食,饥即更服,常令有酒势,先服吐下药后乃服之。以韦袋贮药勿泄,忌冷水房室百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