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老子道德经序诀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经名:老子道德经序诀。又名《五千文序》。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造,疑系南朝道士伪托。此文是南北朝隋唐道士所传《老子道德经》五千文本之序,附于五千文抄本前。今据敦煌唐写本録出。底本:s・75、p・2584号抄本。参校本:s・1585、p・2370、2329、2407、2596、2462、dx2761、贞松堂藏《老子》写本。

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极乎无极,故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其有成功,渕乎其不可量,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以得生,乾坤运以吐精,高而无民,贵而无位,覆载无穷,是教八方诸天,普弘大道。开辟以前,复下为国师,代代不休,人莫能知之。匠成万物,不言我为,玄之德也。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莫之命而常自然,惟老氏乎!周时复托神李母,剖1左腋而生,生即皓然2,号曰老子。老子之号,因玄而生3,在天地之先,无衰老之期,故曰老子。世人谓老子当始于周代。老子之号,始于无数之劫4,甚窈窈冥冥,眇邈久远矣。世衰,大道不行,西游天下。关令尹喜曰:大道将隐乎?愿为我着书。于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经焉。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5,细无不入,天人之自然经也。余先师有言:精进研之,则声参太极。高上遥唱,诸天惧乐6,则携契玄人。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内观形影,则神气长存。体洽道德,则万神震伏。祸灭九阴,福生十方,安国宁家,孰能知乎?无为之文,恶7之不辱,饬之不荣,挠之不浊,澄之不清,自然也8。应道而见,传告无穷,常者也。故知常曰明。大道何为哉,弘之由人。斯文尊妙,可不极精乎!粗述一篇,惟有道者宝之焉。

河上公者9,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皇帝时结草10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好《老子》之言,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朝直众官,皆令诵之。有所不解数句,时天下莫能通者。闻侍郎说河上公诵《老子》,乃遣诏使资所不了义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文帝即驾从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贵贫贱。须臾,河上公即搪掌坐跃11,冉冉在虚空之中12,如云之升,去地百余丈,而止于玄虚。良久,俛而答帝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贵贫贱乎。帝乃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德,忝统先业,才不任大,忧于不堪,虽治世事,而心敬道德,直以闇昧,多所不了。惟蒙道君弘愍,有以教之,则幽夕睹太阳之耀光。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13,谓帝曰:熟研此,则所疑自解。余注是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其人。文帝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议,而精思遐感仰彻,太上道君遣神人特下14,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曰河上公焉。

太极左仙公葛玄曰:老子以上皇元年正月十二日丙午太岁丁卯下为周师,到无极元年太岁癸丑五月壬午去周西度关。关令尹喜宿命合道,豫占15见紫云西迈,知有道人当度,仍斋洁16烧香,想见道真。以其年十二月廿五日,老子度关也。喜见老子,迎设礼称

弟子17。老子曰:汝应为此宛利天下弃贤世传弘大道,子神仙者矣。以二十八日日中授太上《道德经》。义洞虚无,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圣王不能尽通其义。昔汉孝文皇帝好大道,纵容无为之堂,叹凡圣无能解此玄奥,精思远感上彻,太上道君18遣真人下授文帝希微之旨,道人即信誓传授。至人比字校定,外人所杂传多误,今当参校此正之,使与玄洞相应,十方诸夭人神仙、天地鬼神所宗奉文同,无一异矣。吾已于诸天神仙大王校定19,受传天人至士贤儒,当宗极正真,弘道大度,何可不精得圣人本文者乎?吾所以有言此,欲正玄妙于天地人耳。今说是至矣、明矣,夫学仙者,必能弘幽赜也20。

道士郑思远曰:余家师葛仙公受太极真人徐来勒《道德经》上下卷21,仙公曩者所好,加亲见真人,教以口诀,云:此文道之祖宗也,诵咏万遍22,夷心注玄者,皆必升仙。尤尊是书,日夕朝拜。朝拜愿念,具如《灵宝》法矣。学仙君子,宜弘之焉。仙公常秘此言,无应仙之相好者不传也。

太极隐诀23

先烧香,整服,礼十拜24,心存玄中大法师,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因开经蕴呪曰:

玄玄至道宗,上德体洪元。天真虽远妙,近缘泥丸君。宫室皆七宝,窗牖自有分。清静常致真,驾景乘紫云。日月左右照,升仙常年全。七祖上生天,世为道德门。毕,叩齿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过。先心存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足下八卦神龟,三十六师子伏在前。头巾七星,五藏生五添,罗文覆身上。三一待经,各从千乘万骑,天地各有万八千玉童玉女卫之25。口诀:读经五百言,辄叩齿三,咽液三也26。

1“剖”字s・75误作“割”,s・1585误作“部”,今据r2407改。

2“皓然”s・75误作“皓皓然”,今据w1585及p・2407删改。

3s・1585“生”字作“出”。

4“劫”字s・75原作“备”,据sl585、p・2407改。

5“包”字s・75原作“苞”,据s・1585

6s・1585“惧”作“欢”。

7.s・1585“悪”字作“污”。

8.s・1585“自然”上多二湛”字。

9s・75原缺“者”字,据p.2596补。

10s.75原缺“结”字,据p.2584、2596补。

11s.75“指掌”原误作“俯掌”,据p・2584、2596改。

12案敦煌各本“冉冉”均作“舟舟”,今据道藏本改

13s.75“卷”字原作“弓”,据r2435改。

14“特”字s.75原误作“持”,其他各本均作“特”。

15“豫占”p・2329作“预占”。

16“洁”字s.75原作“絮”,其他各本皆作“洁”。

17p.2329此句作“迎设礼自称弟子”。r2462作“奉迎设礼自称弟子”。

18r2370、2584、2435及贞松堂本皆无“君”字。

19p.2462“大王”作“大圣”。

20以上三段文字以s・75为底本,以下两段以r2584为底

21p・2584、2370“上下卷”并作“上下弓”•r2435、2462作“上下二卷”。此据p.2329。

22p.2462“诵咏”作“诵经”。

23p.2329作“太上隐诀”。

24p・2329此句作“礼十方三拜”。

25p.2329、2435“玉童玉女”并作“玉女玉童”。

26p・2584、2345、2370、2329及贞松堂本,此句后提行接抄五千文本《老子道德经》。p.2462于“太极隐诀”四字后接抄《玄言新记明老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